常见放射治疗技术

合集下载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治疗技术(四)

• (2).体部r刀治疗的适应症:
• 早期局限性肿瘤—多用于肺癌、肺 转移癌、肝癌或转移癌、胰腺癌、腹腔 LN转移癌、前列腺癌、、、等。
• 2.定位技术与要求: • 体位固定:头部用头环、体部用体架
• 定位:CT模拟定位、作好激光定位标记

图像传输

• 3.治疗计划设计要求: • 靶区勾画要准确, • 布野要合理 • 剂量分布要均匀 •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要少
如果摆位错误或者位置不正确,不但肿
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且正常组织受到了意
外照射导致损伤。

需要先进、精确的体位固定设备支持。
几个常规体位
• (二).治疗固定器 •
二.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 (一).临床应用

固定源,照射中
心放在治疗区中心上,进行治疗的方法。

半束照射技术最大的优势,可以使两个相邻照射
野交界部位的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更好地解决相
邻野常规照射中出现的剂量冷点或热点问题。

如乳腺癌、全中枢照射为例
第七章:(172页)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是建立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
础上,并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放疗设备不断改
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的方法。
• (二)临床应用 • 多用于颈段食管癌、上颌窦癌、、、
六.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144页)
•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 射方法。是以肿瘤靶区为治疗中心,机架成角
照射的一种方法,具有摆位简单,患者体位舒 服、重复性好等特点。

多用于体内肿瘤的治疗,如食管癌、肺
癌、胰腺癌、肾癌、脑部肿瘤、鼻咽癌、、、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科学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科学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技术

放射科学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技术放射科学:放射诊断与放射治疗技术放射科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它们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放射诊断技术放射诊断技术以放射线为工具,通过X射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诊断。

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放射诊断技术之一。

通过对人体进行X射线照射,可以获得骨骼和组织的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X射线照片,检测病变、骨折、肿瘤等病症,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扫描仪对人体进行层面成像的技术。

与传统的X射线照片相比,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CT扫描来检测和评估心脏病变、脑卒中、肺癌等内脏病变,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3. 核磁共振(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影像。

相较于其他技术,MRI对软组织的成像效果更好,尤其适用于检测脊椎和脑部疾病。

通过MRI,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出肿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二、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恶性肿瘤进行杀灭或控制的治疗方法。

通过精确定位和照射肿瘤,放射治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并减少其扩散。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最常见的放射治疗方式之一。

它通过在肿瘤部位照射高能X射线或质子束,精确破坏肿瘤细胞。

外部放疗通常需要多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较短,整个治疗周期一般为几周至几个月。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将放射性物质插入或注射到肿瘤或其附近的组织中,使放射性物质直接辐射并破坏肿瘤细胞。

内部放射治疗通常用于特定类型的癌症,如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三、放射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放射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诊断、治疗和研究等多个领域。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减缓肿瘤生长和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

2. X 射线:X 射线是一种光子束,通过医疗设备产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X 射线可以穿过人体,透过物体,并且可以照射到不同的组织中,从而产生图像。

3. 加速器:加速器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加快电子的速度来产生高能射线,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加速器通常用于放射治疗中,可以提供更高的放疗剂量。

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通过使用多种不同角度和剂量的放射线来治疗肿瘤。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放射剂量,只对肿瘤进行治疗,而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最小的损伤。

5. 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放射线治疗肿瘤时所释放的剂量。

放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
素。

6. 放疗分期:放疗分期是指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分配不同的放疗剂量和角度,以便更好地治疗肿瘤。

7. 辐射暴露:辐射暴露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所面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防护措施来降低。

8.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屏蔽、限制接触时间和剂量、使用辐射防护设备等。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

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四类1.引言1.1 概述放疗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癌症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和管理放疗技术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确保患者的安全,放疗技术被分为了不同的等级。

本文将讨论放疗技术的分级标准以及各个等级所包含的内容。

放疗技术分级是根据技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安全风险来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放疗技术被分为三类和四类两个等级。

三类技术被认为是较为简单和常见的技术,适用于大多数的放疗治疗需求。

而四类技术则是高级的技术,需要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才能进行操作。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和四类的具体内容。

我们将探讨每个等级的技术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临床应用场景。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不同技术等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对放疗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影响。

本文的目的是为医疗从业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放疗技术分级体系,并帮助他们了解各个技术等级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

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放疗技术分级三类和四类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最后,我们将对放疗技术分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相信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放疗技术分级,从而提高放疗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放疗技术的分级。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章节,分别介绍放疗技术分级的三类和四类。

对于每一类放疗技术,将详细阐述其特点、应用领域、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放疗技术分级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整体框架和论述逻辑。

同时,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中所介绍的放疗技术分级的知识。

放射治疗学

放射治疗学

名词解释: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一致):是指通过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姑息性放射治疗(剂量不固定):姑息性放射治疗是对病期较晚,临床治愈较困难的病人,为了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进行的一种治疗。

源皮距(SSD)表示沿射线中心轴从射线源到皮肤表面的距离。

源瘤距(STD)表示射线源沿射线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百分深度计量(PDD)是指体膜内射线中心轴上任一深度d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点深度吸收剂量之比的百分数等剂量曲线:把体膜内过射线中心轴平面上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组曲线,直观反映了射线束在体内离轴方向的剂量变化肿瘤区G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受侵犯组织临床靶区CTV)包括已确定存在的肿瘤以及潜在的受侵犯组织,CTV要大于GTV,GTV和它外周亚临床病变组织构成临床靶区CTV。

计划靶区(PTV)包括临床靶区,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和由于日常摆位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超分割放射治疗:在与常规分割方案相同的总治疗时间内,在保持相同总剂量的情况下每天照射两次氧增强比(OER)对同一细胞来说,有氧和无氧时达到相同效果所需的能量比。

颅底线:外眦与外耳孔连线(眼耳线,基准线)为中颅窝底;眼耳线往后的延长线为后颅窝底;过眉弓下缘与基准线平行的线为前颅窝底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RS)是指将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头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围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计,从而在其边缘形成陡峭的剂量跌落界面,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的放射治疗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第一类SRT的特征是使用小野三维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分次剂量大大高于常规放射治疗分次治疗剂量。

第二类S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常规分次的放射治疗技术,而将后一种SRT技术归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一种高科技放射治疗技术,即通过调整照射野形态、角度及照射野权重,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相一致。

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种类

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种类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and 旋转(ROT)照射:无论机器转角的
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射野中心穿过肿瘤或 靶区中心。升床必须准确。

由于模拟定位机的普遍采用,多数钻-60机和医用加速器都 是等中心旋转型,加之SAD和ROT技术给摆位带来的方便和 准确,SAD技术应用越来越多,SSD技术只是对姑息和非标 称源皮距离照射时才会使用。
②等中心定角(SAD)照射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将机架旋转中心轴置于肿瘤 或靶区中心T上。 特点:只要旋转中心在肿瘤或靶区中心T上,机架转角 的准确性以及病人体位的误差,都能保证射野中心轴通过 肿瘤或靶区中心。
摆位要点:保证升床准确。其升床的具体数字可由模拟 定位机定位确定。(图b) 等中心照射摆位程序:………

O
设定C点为肿瘤的中心点
体外照射常用的技术有三种
•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技术、 • 等中心定角(SAD)照射技术、 • 旋转(ROT)照射技术。
①固定源皮距(SSD)照射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即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 ◎特点:在固定源皮距下,不论机头在何种位置,机架的旋 转中心点都在皮肤上(A点),而肿瘤或靶区中心T放在放射 源S和皮肤入射点A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摆位要点:机架转角and病人的体位要准确,否则肿瘤中 心T会逃出射野中心甚至射野之外。(图a) 固定源皮距垂直照射摆位程序:………
• 该方法所用核素是开放性的。 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 • 举例:131I治疗甲状腺癌; 32P治疗癌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135钐治形技术由日本学者Takahashi
在1959年提出。 IMRT技术作为 一种新型放疗技术,临床应用时
间较短,只是在近几年才得到迅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或消失,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段之⼀。

放射线会破坏照射区域内的细胞,特别是对射线更为敏感的肿瘤细胞,放疗的⽬的是尽可能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组织,这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下⾯,针对常⽤的放疗⽅法进⾏专业、简洁的介绍,以期患者能够进⼀步了解这⼀肿瘤治疗的常⽤⼿段。

???普通放疗(RT)???最原始的放疗⽅法。

医⽣通过模拟定位机透视,确定肿瘤⼤体范围,然后⽤⽪肤墨⽔在病⼈⽪肤上标记治疗范围。

由于机器条件有限,只能做正⽅形、长⽅形等简单规则照射野。

这就使肿瘤周边很多正常组织连累进照射区域。

⽬前,这种⽅法在国内的肿瘤医院放疗科已经很少使⽤了。

???三维适形放疗(3DCRT)???适形放疗的出现是为了克服普通放疗过多照射正常组织的问题,它从多个⾓度照射肿瘤,⽽且每个⼊射⾓度的射线轮廓都和那个⾓度所看到的肿瘤形状相⼀致。

在三维⽅向上的⼊射射线都与病变⼀致,最终的⾼剂量区也就适合肿瘤的形状了,即“适形”放疗。

利⽤体位固定热塑体膜、体架、真空垫等固定装置把患者固定在定位床上,利⽤CT模拟机进⾏定位,在CT图像重建出的⼈体模型上勾画靶区,这样肿瘤靶区更精准、周围的正常组织位置也更清晰。

利⽤三维计划系统按照CT重建出来的⼈体模型模拟照射,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适形放疗使肿瘤靶区更精确,正常组织的损伤更⼩。

???适应症与不⾜:适形放疗可以满⾜多数肿瘤的基本治疗要求,适应症很⼴泛。

在个别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紧密的肿瘤放疗时,仅仅适形可能还是不够的,另外,有时候医⽣还需要进⼀步调整照射野内部的剂量分布,⽐如对肿瘤残留区域加⼤剂量,⼈为做出⾼剂量区和低剂量区,这种“调强”的要求适形放疗难以做到。

???调强放疗(IMRT)???调强放疗是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要做到靶区内的剂量按照治疗需要有的地⽅⾼,有的地⽅低。

这样不仅可以产⽣⾼度适合肿瘤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还能降低靶区内外需要特别保护的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45页
NOMOS棋盘准直器
简单、可靠 易于控制剂量 射野验证操作
简便 水银蒸发引发
污染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46页
NOMOS调强
步进式断层调强是利用NOMOS企业孔雀系 统(peacock)来进行。调强准直器MIMiC是一 台电动气动式装置, 安装到加速器机头形成 细长矩形射野。利用MIMiC开关(ON ,OFF) 运动实现调强治疗。
4.有利于医疗设备资源相对不足,技术 条件相对滞后放疗中心,扩大治疗伎 俩,提升本身放疗水平。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34页
多叶准直器(MLC)(多叶光栅)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35页
多叶准直器(MLC)静态调强
两种运动方式 收缩式
两侧叶片逐步向中 央运动 扫描式 双侧叶片逐步向一 侧(右侧)移动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27页
加工组织赔偿器自动切割机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28页
3D切割原理 切割高密度泡沫
向赔偿器缺损处填入 防护材料
直接用防护材料切割 赔偿器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29页
三维固体物理调 强实现方式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30页
三维固体物理调强 与三维适形照射比较
第23页
调强实现方式
物理赔偿器 多叶准直器(MLC)静态调强 多叶准直器动态调强 断层扫描照射 电磁偏转扫描调强 NOMOS2D调强准直器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24页
楔形板(一维调强)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第25页
物理赔偿器
放射治疗技术常用放射治疗方法

对放射治疗技术的认识

对放射治疗技术的认识

对放射治疗技术的认识一、放射治疗技术的概述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高能量辐射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许多类型的癌症,包括头颈部、乳腺、肺部、前列腺和淋巴系统等。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二、外部放射治疗技术外部放射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

它使用高能量X光或质子束来杀死癌细胞。

在这种方法中,患者需要躺在一张床上,医生会使用一个机器将辐射束定向到癌细胞所在的区域。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每天进行一次或多次。

三、内部放射治疗技术内部放射治疗是另一种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法。

它使用小型装置将辐射源直接插入到肿瘤组织中,以杀死癌细胞。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小型肿瘤或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

内部放射治疗通常需要在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

四、放射治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但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损害。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灼伤、恶心、呕吐和疲劳等。

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发脱落和口干舌燥等问题。

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结束后几周内消失。

五、放射治疗的风险放射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包括对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以及增加其他类型癌症的风险。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治疗时,医生需要权衡其潜在的好处和风险,并与患者共同决定最佳治疗方式。

六、结语总之,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但是,在进行这种治疗之前,患者必须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并与医生一起决定最佳治疗方式。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方法有普通放射治疗、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另外还有辅助性的热疗。

普通放射治疗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一个疗程如果安排30次治疗,每天一次, 每次治疗时间在2分钟以内, 每周5次, 则需要6周才能完成。

适形放射治疗也采用分次放射治疗方法, 治疗时要使用适形技术, 较普通放射治疗复杂。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在下面介绍。

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腔内肿瘤的治疗, 如食道癌、宫颈癌和鼻咽癌等, 它是用后装机通过特定的引导管将放射源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按照剂量要求, 停留一定的时间后, 再将放射源撤出。

后装治疗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和其他放射治疗技术联合使用。

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今年开发出的新技术, 它是在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一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方向。

热疗实际上不属于放疗, 但是它和放疗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一起介绍。

热疗是用红外线、微波、射颦或药物等方法给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热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的技术简介

放射治疗的技术简介


质子治疗装置包括质子加速器、束流输运系统、 束流配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患者定位系统和 控制系统。

质子作为带正电核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 体,由于其速度快,故在体内与正常组织或细胞 发生作用的机会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 时,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 Bragg峰),将癌细胞杀死。尤其对于有重要组织 器官包绕的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用质 子治疗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伦琴发现放射线
1896年1月第一张X光片
居里夫妇1898年分 离出放射同位素镭
放射的历史: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矿的放射性;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 1899年利用放射线治疗了第一例病人; 1910年226Ra用于近距离治疗; 1913年Coolidge研制了X线管; 1922年生产了200KV深部X线机; 同年 Coutard 和 Hautant 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肿瘤大会上报告了放射治疗可以治愈晚期 喉癌,且无严重的合并症; 1934年Coutard发明了分割照射,一直沿用至今; 1935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第一个放射肿瘤学会;


IMRT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 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 量,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 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 到最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 正常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 肿瘤剂量。

促使 IMRT 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突 破是强大的计算机程序,这种高精度的放 疗技术使肿瘤放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采用加速器产生的 X 线进行同中心的多个 照射野区,使射线都 聚焦到一 个点上,使 肿瘤细胞遭受到损毁 性的打击,称为“X 刀”。

肠息肉治疗中的放射治疗方法介绍

肠息肉治疗中的放射治疗方法介绍

肠息肉治疗中的放射治疗方法介绍在肠息肉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放疗领域。

它通过利用放射线的作用,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和抑制,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治疗中的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常用的放射治疗技术、适应症、治疗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内容。

一、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两种。

1. 外部放射治疗外部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从体外照射到患者体内,常用的方法有3D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和照射肠息肉,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2. 内部放射治疗内部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直接植入患者体内,常见方法有经颅照射和直肠照射等。

这些技术能够更精确地照射患者的肠息肉病变部位,同时减少对其他正常组织的损伤。

二、适应症放射治疗在肠息肉治疗中有一定的适应症。

一般来说,适合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患有恶性肠息肉放射治疗对于恶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大体积或复发的良性息肉对于大体积或复发的良性息肉,放射治疗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防止肠息肉的复发和转移。

三、治疗过程放射治疗的治疗过程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评估医生会通过检查、病史询问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肠息肉的评估,确定放射治疗方案。

2. 定位放射治疗前,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准确定位肠息肉的位置,以确保放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 确定剂量和次数根据肠息肉的具体情况,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肿瘤特点等因素,确定放射剂量和疗程次数。

4. 放疗执行医生将根据治疗计划,在专业设备的指导下对肠息肉进行放射治疗。

5. 随访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调整。

常见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 (2)

常见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 (2)

常见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摘要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是放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直接决定了放疗剂量能否准确地传递到肿瘤区域,以及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程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包括CT定位技术、X线摄片定位技术以及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CT定位技术CT定位技术是肿瘤放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定位摆位技术。

它通过CT扫描获得影像数据,结合放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配准和重建,从而实现对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准确定位。

CT定位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复杂的肿瘤形态或靶区位置较深的情况。

2. X线摄片定位技术X线摄片定位技术是传统的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之一,它通过摄片机对患者进行放疗区域的X线摄影,然后由医生通过分析摄片上的标记点或解剖标志物来确定放疗位点。

X线摄片定位技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其定位精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图像模糊、骨骼结构遮挡等因素的影响。

3.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超声引导定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肿瘤放疗定位摆位技术。

它通过超声图像对肿瘤和周围组织进行实时观察和定位,可真实反映患者体内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移动情况,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操作简单、非侵入性,并且不使用电离辐射,对患者无损伤,广泛应用于儿童、孕妇等特殊患者群体。

4. 技术的优缺点比较技术优点缺点CT定位技术定位精度高、操作简便辐射暴露、费用相对较高X线摄片定位技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定位精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因素影响超声引导定位技术非侵入性、无辐射、适用于特殊患者群体定位精度相对较低、操作技术要求较高5. 应用实例5.1 CT定位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邻近重要器官和组织,CT定位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应用广泛。

通过CT扫描获得精准的解剖结构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对重要器官的辐射损伤,提高放疗的准确性。

5.2 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肺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肺部肿瘤放疗中,由于呼吸运动等因素的干扰,放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较低。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方案引言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γ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从而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放射治疗可以用作单独的疗法,也可以与手术或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本文将介绍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放射治疗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定位:放射治疗要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以保证射线准确照射到癌细胞区域,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常见的目标定位方法包括CT、MRI和PET等影像学技术。

2.剂量计算:根据肿瘤类型、大小和位置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计算合适的放射治疗剂量。

剂量计算通常遵循国际上通用的规范和标准,如Gray (Gy) 单位表示放射剂量。

3.分次治疗: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多次进行,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肿瘤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联合治疗:放射治疗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手术、化疗或免疫疗法等。

联合治疗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癌细胞对治疗的抵抗性。

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案放射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基于肿瘤的类型、阶段和位置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方案:1. 术前放射治疗术前放射治疗是在手术之前进行的放射治疗。

它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使手术更加容易和安全。

术前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前几周开始,并持续数周。

2. 术后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是在手术之后进行的放射治疗。

它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以减少复发的风险。

术后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之后几周开始,并持续数周。

3. 完全放射治疗完全放射治疗是指以放射治疗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而不结合其他治疗。

它适用于一些早期癌症患者,或者手术和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不适用的患者。

4. 高强度调强放射治疗高强度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一种比传统放射治疗更精确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提供不同剂量的射线给到肿瘤不同部位,以最大限度地破坏癌细胞并最小化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

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1. 介入放射学的概述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医学影像学领域的专业技术,它结合了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特点。

通过使用X射线、CT、MRI等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在进行诊断的利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对患者进行治疗。

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2. 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2.1 血管造影(Angiography)血管造影是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对比剂注入患者体内,使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清晰地显示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设备的监视屏幕上。

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病变的程度和类型,为治疗计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血管介入治疗(Vascular Intervention)血管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另一个核心技术。

通过使用导管和微创手术工具,医生可以在进行造影的同时进行治疗,例如通过血管内植入支架来扩张狭窄的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来阻塞异常血管。

2.3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放射学常用的治疗技术,主要用于肿瘤治疗。

它利用射频能量来破坏肿瘤细胞,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极引导到要治疗的部位,然后产生高温能量破坏异常细胞。

射频消融术可以在无需开刀的情况下,有效地治疗非手术切除的肿瘤。

2.4 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经皮穿刺肝胆介入治疗是一种应用于肝胆疾病的介入放射学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内或胆道系统,然后用导管引导到狭窄或阻塞的部位。

医生可以在监控屏幕上实时观察到患者的内部结构,然后进行治疗,如病变部位的引流、造影和放置支架等。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缓解胆道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带来的痛苦。

3. 我对介入放射学最基本技术的观点和理解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且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计算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计算

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计算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的治疗,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及剂量计算方法。

一、放射治疗技术1.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D-CRT)是一种常用的放疗技术,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对肝脏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实现对肿瘤精确放疗。

该技术具有精确、安全、可控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放疗中。

2. 强度调控放射治疗技术强度调控放射治疗技术(IMRT)是一种高级放射治疗技术,基于3D-CRT进一步发展而来。

IMRT通过调节放射束的强度分布,可以更精确地照射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对于肝脏肿瘤较大的患者,IMRT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治疗效果。

3. 肝动脉化学栓塞放射治疗技术肝动脉化学栓塞放射治疗技术(TACE)结合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在肝动脉中注射放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灶,同时保护正常肝组织。

这种联合治疗在肝癌的局部晚期和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二、剂量计算方法1.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等效生物剂量(EQD)是一种用于辐射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的重要方法。

它考虑了肿瘤细胞对不同剂量的敏感性,以及不同器官对剂量的容忍度,能够更好地评估放疗效果和副作用。

等效生物剂量计算方法在肝癌的放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是一种基于影像导向的剂量确定方法。

通过结合血管造影等影像学信息,可以更精确地确定放疗剂量分布,提高剂量计算的精确度。

这种方法在肝癌的放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辐射损伤。

三、总结肝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计算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关键环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强度调控放射治疗技术和肝动脉化学栓塞放射治疗技术是常用的放疗技术。

而等效生物剂量计算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计算是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技术和精确计算剂量,可以提高放疗的疗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常规放疗相比
3DCRT对肿瘤组织的适形聚焦照射和对正常 组织的良好保护,提高了肿瘤与正常组织的 剂量比。 在正常组织受到允许剂量照射的情况下,肿 瘤组织可以得到比常规放疗更高的总剂量。 治疗时可以明显地提高单次剂量,缩短总的 治疗时间。 可以更有效地保护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损伤, 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适应症
3DCRT适用于头、体部位体积较大的肿瘤,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食管癌、肝癌、 肝血管瘤、胰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妇科肿瘤等; 使用范围广泛,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 一。
鼻咽癌
治疗后 治疗前
肺癌 · 治疗计划
肺癌
治疗前
治疗后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局限性
靶区形状虽已适形,但靶区内剂量分布 欠均匀
促使 IMRT 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是强大的计算机程序,这种高精度的放疗 技术使肿瘤放射治疗跨入了新时代。
普通放疗
调强放疗
乳腺癌
115% Wedges 110% 105% 100% 95% 90%
IMRT
前列腺癌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GRT)
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 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 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 位移误正常器官进行 实时监控,并根据器官 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 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 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 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上海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是由上海申康卫生发展 中心投资建造的国内目前最高等级的提供质子重 离子治疗的现代化肿瘤治疗和研究机构,位于上 海国际医学园区。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谢 谢 大 家 !
“X刀”:
根据同样原理,采 用加速器产生的 X线 进行同中心的多个弧 形照射,使射线都聚 焦到一 个点上,使肿 瘤细胞遭受到损毁性 的打击,称为“X 刀”。
弧形照射
特点:
X刀除应用在头部肿瘤外,还可应用在胸、 腹、盆等区域,应用范围比γ刀广。 可用于<4cm的病变。
适应症:
SRS 特别适宜治疗头部重要神经高度集中 区域的小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和位置较深的 肿瘤。 临床主要用于颅内病变,如垂体腺瘤、听 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 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
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SRT 俗称 X(γ)刀,包含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Fraction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FSRT
FSRT的特点:
FSRT是利用SRS的定位、体位固定及治疗 计划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FSRT保留了常规 放疗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优点:
使那些对放射线抗拒的乏氧细胞在两次照 射之间有时间发生再氧合,转变为对放射 线敏感的充氧细胞。 使处于细胞周期中对放射不敏感时相的细 胞向敏感时相转变, 从而提高放射的效果。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的目标:
增加肿瘤靶区放射剂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 率。 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保存重要 器官的正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和图像处 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放射治疗设备不断开发和更新。 放射治疗新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 以及质子治疗技术先后问世并不断发展完 善。
调强的概念启发于 CT成像的逆原理
IMRT技术要求把一束射线分解为几百束细 小的射线,分别调节每一束射线的强度, 射线以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复杂形 式进行照射。
IMRT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 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理想均匀的剂量, 同时将要害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 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到最 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 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 剂量。
从50年代至今,全世界共用质子治疗装置 治疗了3~4万名患者,一般治疗效果达到 95%以上,五年存活率高达80%。 然而4万例治疗数量与全世界几千万肿瘤患 者相比,又是很小的比例......
质子治疗装置
质子治疗装置包括质子加速器、束流输运系统、 束流配送系统、剂量监测系统、患者定位系统和 控制系统。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洛阳市中心医院 鞠文翠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 之一,大约有 60%~70% 的恶性肿瘤病人需 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 的 DNA ,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 肿瘤细胞的目的。
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 的同时,使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组织也受到 不同程度的照射。
穿透性能强:质子束以高能高速进入人体,穿 透力强。 剂量分布好:高辐射剂量集中于肿瘤部位,肿 瘤后面与侧面的正常组织区域几乎无剂量分布。 局部剂量高:Bragg峰的优越物理学特性使质 子束在组织内局灶高能释放,对肿瘤及病变组 织实施精确范围最大杀伤。 旁散射少,半影小:由于质子的质量大,在物 质内散射少,在照射区周围只有很小的半影, 因此减少了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适应症
颅内病变:术后残存的脑胶质瘤、转移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等。 颅外各系统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肺癌、 肺转移癌、肝癌、胰腺癌、腹、盆腔单发 转移癌等。 有些病变可单独采用FSRT给予肿瘤根治, 多数肿瘤需要与常规外照射配合,作为对 肿瘤靶区追加剂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限性
小结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放疗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大 SRT包括 SRS & FSRT,俗称“X (γ) 刀” 3DCRT 是放射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IMRT、IGRT是现代放射治疗的标志
展望:
“生物调强”放射治疗
在肿瘤内有生长活跃的部分,有处于休眠状 态的部分,有乏氧细胞,有坏死区,肿瘤周围 还有亚临床灶,它们对射线的敏感性不同。 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做到给肿瘤内不同区域以 不同的剂量(物理调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Intensity Modulat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IMRT
迄今为止,放射治疗使用的都是强度几乎 一致的射线,而肿瘤本身的厚度是不均一 的,因此造成肿瘤内部剂量分布不均。为 了实现肿瘤内部剂量均匀,就必须对射野 内的射线强度进行调整。 瑞典放射物理学家Brahme教授首先提出了 调强的概念
SRS概念:
SRS是以精确的立体定位和聚焦方法对 病变靶区进行多角度、单次大剂量照射。 其靶区剂量分布特点: (1)高剂量分布相对集中 (2)边缘等剂量线以外剂量锐减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历史
1951年瑞典神经外科医师lars leksell首先提 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 1968年leksell&larsson在瑞典研制成功首台 “γ刀” 1985 年 Colombo & Hartman 将直线加速器引 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颅脑X刀问世 1996 年瑞典 korolinska 医院研制成功体部 X 刀
目前影像学还不能提供上述细胞生物活动的 信息,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如PET、fMRI、 MRS、分子显像、基因显像等技术的出现,将 为今后肿瘤“生物调强”放射治疗奠定基础。
生物靶区示意图
在不远的将来,“生物调强”放疗技术 将使肿瘤放射治疗迈上新的台阶。
质子放射治疗技术
质子治疗发展历程
1946年Wilson提出质子治疗建议; 1954年在美国Berkeley,Tobias进行了世界 上第一例质子治疗; 在1990年美国LOMA LINDA医学院医院安 装了世界上第一台专为治病人设计的质子 同步加速器CONFORMA3000(OPTIVUS 公司生产);
受肿瘤体积、形状限制 靶区边缘定位的精确度尚待提高 靶区周围重要组织放射耐受性有限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
理想的放射治疗技术应是按照肿瘤形状给 靶区很高的致死量,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 织不受到照射。
“γ刀”:
由201个钴放射源排列成半球形,每一个放射 源发射出的γ射线都聚焦到一个点上。
特点:
治疗区(高剂量区)和非治疗区(低剂量 区)靶点内外的界限非常清楚,象刀切一 样,故形象的称之为“γ刀”。 这种技术不用开刀,却通过一次或少数几 次治疗达到了开刀切除肿瘤的效果。 主要用于颅内<3cm的病变。
在 1960 年代中期日本人高桥( Takahashi ) 首先提出了适形治疗 (conformal therapy) 的 概念。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 利用多叶光栅或适形挡铅技术、将照射野 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方形或矩形调整为肿 瘤的形状。 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的三维立体空 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 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 瘤的控制率。
质子治疗临床应用
质子放射手术 眼部质子治疗 较大照射野的质子照射
质子治疗适应症
脑和脊髓肿瘤 脑血管疾病 眼部病变 头颈部肿瘤 儿科肿瘤
我国质子治疗发展情况
山东万杰医院“质子治疗中心” 万杰质子治疗中心(WPTC)是在世界银行国际金 融公司(IFC)支持下,由万杰集团公司引进世界先 进的质子治疗设备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质子治疗 中心。
质子治疗特点
质子作为带正电核的粒子,以极高的速度进入人 体,由于其速度快,故在体内与正常组织或细胞 发生作用的机会极低,当到达癌细胞的特定部位 时,速度突然降低并停止,释放最大能量(产生 Bragg峰),将癌细胞杀死。尤其对于有重要组 织器官包绕的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用 质子治疗则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