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思茅盆地基底构造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着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特征及构造演化

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的特征及构造演化陈跃昆;廖宗廷;魏志红;李明辉【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4(026)003【摘要】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发育于滇西古特提斯多岛洋构造格局基础之上,其形成演化与特提斯-三江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中三叠世,伴随中特提斯洋开启,地壳拉张裂陷,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开始形成.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由于受中特提斯关闭引起的造山运动的影响,下侏罗统普遍缺失.从中侏罗世开始,由于新特提斯洋开启,盆地再次下沉接受中侏罗统-白垩系的沉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该区地壳大面积隆升,兰坪-思茅盆地遭受强烈变形,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对冲构造,继而在中生代盆地基础上叠加了新生代的拉分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盆地的沉降作用、沉积作用、火成活动和构造格架.【总页数】5页(P219-222,228)【作者】陈跃昆;廖宗廷;魏志红;李明辉【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00;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00;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云南,昆明,6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相关文献】1.呵叻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特征分析及找矿启示 [J], 王猛;韦昌山;王敏;2.呵叻盆地与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特征分析及找矿启示 [J], 王猛;韦昌山;王敏3.兰坪-思茅中生代原型盆地的性质 [J], 廖宗廷;陈跃昆4.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 [J], 苗忠英;张震;郑绵平;牛新生;张雪飞5.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J], 朱创业;夏文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洼盆地内中轴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第 ∃% 借
& ∋ ( ∃%
地 台活化 区 的地 洼型 裂 陷盆地 〔∃ ) )∗ , 尹 汉辉 等〕, 夹持 于苍 山 一哀 牢 山深 断裂 带 +, − . /和 洲 沧
江 深 断 裂带 +(. / 之 间 。 一般认 为 该盆 地 的形成 演化 受边 界 深 断裂 带 +, − . 和 廿/控 制 不无理
另一 方面 , 沿 兰坪 一 动 腊 一线 , 除基 盘 古生 界呈 块 断零 星 出游 外 , 喜 山期 逆 掩 推筱 构 造在
盆地东 部十 分发 育 , 但 推筱 体前 锋未 见越 过该 线 。
6 是盆 内东 、 西部 中、 断生 代岩桨 差异 活动 的 分界带
兰坪 一 思 茅 地洼 盆地 内中 、 新生 代岩 浆 活动普 遍 。 三叠 纪火 山 岩 主要 分布 于盆 地边 缘 , 东
构造 位置 , 变质 带的差 异性 明显 , 特 别在 盆地 的南 部 0 ∃/ 西侧 以 景 洪变质 岩 带为代 表 , 变 质地层 为 泥盆 系 、 石 炭 系及 二叠 系 , 变质 程度 属 低绿 片岩 相带 , 由东 向西 +向澜 沦江 靠近 /变 质程 度 逐 渐加 深 , 变 质作 用时 期为 晚海 西期 , 属 区 域低 温动 力变质 作用 , 6/ 中部 以 无 量 山 变质 岩带 为主 ,
动腊 一带 , 中生 界在 东 部侏 罗 一 白荃系 发育 完 全 , 以陆 相 为 主 Μ 西 部 下侏 罗 统缺 失 , 中、 上 侏 罗 统为紫 红色 块状 泥岩 夹凝 灰质砂 岩和 酸性 火 山岩 , 并含 较多 的海相 灰岩 。新生界第三 系红 色 建 造 和蒸 发岩 建造 则主 要沿 该带 呈狭长 带状 形成 与分 布 。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

项 目资 助 :钾盐 资 源地 质调 查计 划 项 目( 编号 :1 2 1 2 0 1 1 0 8 5 5 2 4 ) ,内生 金属 矿 床成 矿机 制研 究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自主研究 课 题( 编号 : Z Z K T - 2 0 1 1 1 3 ) ,国
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批准号: 4 0 8 7 2 1 3 4 , 4 1 2 7 2 2 2 7) 联合资助 。
第 一作 者 简 介 :杨 尖 絮( 1 9 8 7 一 ) ,男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从 事 盐 构 造 研 究 。 E ma i l : y i n q i u z i j i a n @g ma i l . t o m 通 信 作 者 :尹 宏 伟 ,教授 ,主 要 从事 构 造 地 质 与盐 构 造研 究 。E ma i l : h wy i n @n j u . e d u . c n
在陆相 条件下热水 沉积形成 。 但是 盆地 内所有 盐类矿
在 北 半球 的加 拿 大 、俄罗 斯 、德 国 、 中亚 土库 曼斯 坦、 南 亚 泰 国与老挝 等少 数 国家 的个 别 大型矿 床 中 。
物中 B r 、s r等微量元 素特征却指示 成盐 、成 钾的 卤 水 主要来 源于 海水 ,后期有 深 源补 给( 邓 尔新 ,1 9 8 2 ; 许 效松 和吴嘉 陵, 1 9 8 3 ; 张从伟 等, 2 O L O ) 。 对于 成矿模 式 的认 识 ,前人 认 为该 区成盐 与盐 湖 的蒸 发 沉积 直 接相关 ,勐野井钾 盐矿床 为滨海盐 湖环境 , 是 在古新 世持续 干旱气候 下形成 的蒸 发岩沉积 矿床( 岳维好等 , 2 0 1 1 ) 。世 界 上大型 的钾 盐矿 床基本 上都是海 相沉 积 成 因,陆相 沉积 盐类 矿 床远 不 如海 相 沉积 矿 床规模 大,故通 过分 析兰 坪一 思茅盆 地盐类 矿床 的沉积成 因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思茅坳陷油气保存条件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思茅坳陷油气保存条件
陈超;郑海;韦宝东;黄开创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22(42)3
【摘要】野外露头和A井钻探表明,思茅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储层较发育,保存条件是本区油气成藏的关键。
通过盖层、构造、岩浆、地下水、地
表油气显示等分析,本区发育侏罗系-白垩系、龙潭组两套区域性泥岩盖层,盖层条件好,膏岩局部分布,但构造活动强烈,发育通天断裂,地表水下渗深度大,火山活动强烈、局部发现热变质现象,地表油气显示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思茅坳陷保存条件较差,局部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下步勘探工作重点。
【总页数】6页(P419-424)
【作者】陈超;郑海;韦宝东;黄开创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7
【相关文献】
1.云南思茅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2.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远景展望
3.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4.云南思茅坳陷的含油气远景
5.云南兰坪-思茅盆地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研究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坪一思茅盆地的构造—古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成矿作用

兰坪一思茅盆地的构造—古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成矿作用
孙由政;孔世雄
【期刊名称】《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0(017)003
【摘要】兰坪-思茅盆地为弧后裂谷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历史可分为裂谷期、地堑期、堑沟期和回返期,盆地分为7个构造-古水文地质期。
着重研究了盆地古新世时古水动力场和古水文地球化学场,指出沉积水初始迁移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沉积承
压水系统区与渗入木承压水系统之间的过渡层状压力带。
特大型兰坪金顶铅锌矿就位于此带上。
【总页数】11页(P102-112)
【作者】孙由政;孔世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4.4
【相关文献】
1.云南兰坪-思茅地洼盆地演化的深部因素及幔-壳复合成矿作用 [J], 尹汉辉
2.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与兰坪—思茅盆地蒸发岩的形成 [J], 苗忠英;张震;郑绵平;牛
新生;张雪飞
3.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构造转换机制及成矿响应 [J], 李以科;王安建
4.兰坪—思茅盆地与楚雄盆地古新统含盐系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J], 张从伟;高东林;张西营;唐启亮;时林
5.兰坪—思茅盆地古新统粘土矿物研究与成盐环境探讨 [J], 时林;高东林;张从伟;张西营;唐启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成因

入 , 具有大 陆裂谷型岩浆作用特 征− 盆地 中
丰 产有 色 金属 矿 产和 盐类矿 产 −
Ε 、 盆 内 中轴断 裂带 的 主 导作 用 中 国大
陆 内 的地 洼 盆 地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 一 般 以 大 幅
第灿 掩 , 期)
< 3 . /#
纪念地洼学说 创立 姗 五 周年学术论 文摘要Χ且Φ
Χ山 西省 孟 县 科 学技术 协会 , ΔΛ 匆Δ Φ
; Χ5 )’! Η疚血 # ! 1
ΔΧΦ ∃ Γ ! ∀ # % 月. . 故 Η ∀ ! Ι
! & 4 8 ! /Τ , 5 Γ # ! Ζ ∀ ≅ / [ ∀!
, ΔΛΣ+ Φ
张城堡 泉位 于 山 西省 孟 县上社 镇张 城堡
村东北 ΡΔ 米处 , 涌 水 量 Σ 升 ς 秒, 水 温
. Ι / 4 ! ! & / # 8 %# ∀ ! . Γ Ε Σ Γ < ! ! Γ / . # /Τ Ι = ∀Υ # ; Γ
/Τ ΧΙ% Φ
度 升 降运 动为主 要 特征 , 形 成 盆一岭 构 造 组 合
然 不 同, 从而 导致 盆地的形 成演化和 成 因上
且受边界断裂的 控 制。 兰 坪一思茅地洼盆地 除 此以 外, 受 盆 内 中轴 断裂 带的 主 导 控 制尤 为 明显和强烈 。 中轴断 裂将盆 地划分 为东 、 西 两部 − 两 者 的浅层 构造 形相 、 沉 积建造 、 岩 浆建 造显 著差 异 − 由于 中轴断 裂带 的扩 张 、 裂陷 导 致 盆 内 多 世 代 盆 地 的分 解 和 迭 加 。 并 以强烈 的穿透 作用将 深 部地 慢成矿 物质 、 地 慢流 体 渗 透 到 盆 内 。 到 喜 山 运 动 晚 期, 印度 壳体与欧 亚 壳体 拼 合而 结 束 了盆 地 的 发 展 演
云南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简表

Ⅰ级构
造单元
Ⅱ级构
造单元
Ⅲ级构造单元(大地构造相)
Ⅳ级构造单元
扬子—华南陆块区(Ⅴ)
上扬子
古陆块
(Ⅴ-2)
Ⅴ-2-3康滇基底断隆带
Ⅴ-2-3-1落雪褶皱基底隆起
Ⅴ-2-3-2禄丰-江舟上叠陆内盆地
Ⅴ-2-3-3嵩明上叠裂谷盆地(P)
Ⅴ-2-3-4玉溪褶皱基底隆起
Ⅴ-2-3-5建水陆块周缘坳陷(Pz)
Ⅴ-2-4川中前陆盆地(Mz)
Ⅴ-2-4-1水富-威远隆起
Ⅴ-2-5楚雄陆内盆地
Ⅴ-2-5-1元谋-盐边基底断隆
Ⅴ-2-5-2大姚-新平坳陷盆地
Ⅴ-2-6丽江-盐源陆缘褶-断带
Ⅴ-2-6-1鹤庆陆缘坳陷
Ⅴ-2-6-2宁蒗陆缘坳陷
Ⅴ-2-7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
Ⅴ-2-7-1威宁-昭通褶-冲带
Ⅴ-2-7-2曲靖-水城褶-冲带
Ⅴ-2-8哀牢山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带
Ⅴ-2-8-1点苍山结晶基底断块
Ⅴ-2-8-2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
Ⅴ-2-9金平陆缘坳陷
华南陆
块(Ⅴ-3)
Ⅴ-3-1南盘江克拉通盆地(T1-2)
Ⅴ-3-1-1个旧凹陷
Ⅴ-3-1-2普安—师宗凹陷
Ⅴ-3-1-3丘北—兴义断陷
Ⅴ-3-2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
西藏—三江造山系(Ⅶ)
Ⅶ-2-7-1碧罗雪山陆缘弧带
Ⅶ-2-7-2临沧岩浆弧带
Ⅶ-2-7-3双江陆缘弧带
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Ⅶ-4)
Ⅶ-4-1澜沧俯冲增生杂岩
Ⅶ-4-2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带
保山微陆
块(Ⅶ-8)
Ⅶ-8-1丙中洛断块
Ⅶ-8-2潞西地块
浅谈思茅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及普洱矿冶找矿潜力

该图为雷打坡顶部剥土工程素描图,从垂直取样成果可以明显看出,雷打坡矿体主要出露于地表残、坡积层中,含矿岩石为高岭石化、黄铁矿化泥质粉砂岩,矿化沿剖面方向呈现逐步减弱趋势,且越靠近基岩,金品位越低,与潞西上芒岗矿体特征较为相似,可惜,雷打坡矿体由于风化剥蚀,现仅以残盖状分布于雷打坡坡顶平缓地段,不具备向外、向深部延伸的趋势。
摘要:从云南省成矿带角度,对兰坪-思茅区域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及形成进行了归纳,重点对普洱矿冶成矿较有关的哀牢山及兰坪-思茅成矿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另外,本文还列举介绍了云南省典型金矿山的矿体特征情况,并与普洱矿冶地质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论述普洱矿冶外围找矿前景及下步探矿方案。
关键词:矿产资源成矿带成矿带(区)划分卡林型金矿潞西上芒岗普洱矿冶1概述普洱矿冶有限公司探矿权位于宁洱县城130°方向,平距约28km 处,属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管辖。
该区域地处三江(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成矿带中南段,自东向西分属哀牢山、云岭、兰坪-思茅、澜沧江和昌宁-澜沧成矿带五个二级成矿单元,是省内少有的多个二级成矿单元汇集区。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以金、镍、铬等矿产为主;云岭成矿带目前已知矿床少,是寻找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的潜在远景区;兰坪-普洱成矿带以铜、铅、锌多金属及盐类矿产为主;澜沧江成矿带以铜多金属为主;昌宁-澜沧成矿带以铅、锌、银、锡、铁、金、锰、锑等矿产为主。
2云南主要金矿带(区)划分情况2.1依据金矿化层位、控矿构造,可分为8个金矿带。
①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②广南-富宁金矿矿集区;③富源-东铺-挡风地金矿带;④东川金矿带;⑤元阳金矿带;⑥镇源金矿带;⑦墨江金(镍)矿带;⑧潞西上芒岗金矿带。
2.2依据矿山规模及岩体特征,可分为3个金矿带。
①矿山规模规模小-大型,岩体为玄武岩型:此类矿带位于扬子地台东南接触部,且成矿规律与普洱矿冶无关,不作为本次汇报内容。
②矿体与岩体无关,矿山规模小,属卡林型金矿型:此类矿带矿体特征与普洱矿冶相似,作为本次汇报重点,将在第四章进行重点分析。
滇西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沉积物源分析及盆地形成和演化探讨

( 1 ) 思茅盆地在平 面上为狭长形态 , 呈北西一南东 向展布 , 且夹于 澜沧江造山带和哀 牢山造 山带之 间。 ( 2 ) 思茅盆地早 白垩世沉积物 主要 为陆源碎屑岩 , 无碳酸盐 岩沉
积。
序列沉积 , 盆地边缘沿澜沧江带及金沙江一 哀牢山带有强烈 的中基性
火山活动 。 晚三叠世 晚期 , 由于班公湖一怒江中特提斯 洋的打开 , 所产 生的 向东 的推挤使 本区逐渐抬升 ,该 裂谷 盆地进入萎缩期 ,形成海
未发生过构造运动。
中侏 罗世 , 由于雅鲁藏布 江的快速扩张 , 导致怒江 中特提斯洋 于 中侏罗世开始 逐渐 闭合 , 其结果一方 面使怒江洋以东的保山陆块 逐渐 隆起缺失上侏罗统 ; 另一方 面也使 本区受挤压 , 在隆起 的背景下产生
相对坳陷 , 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 并且在 盆地西侧 , 由于靠 近隆起 剥蚀 区, 出现有边缘相砾岩沉积。晚侏罗世 , 由于怒江洋 的最终封闭 , 致使本区又一 次全 区抬升 , 形成 了 J 3 与K 之间的平行不 整合 面。 白垩纪 , 本 区主要为 陆相 碎屑岩沉积 , 岩性 、 岩相 变化不大 , 但盆
0 山地块沉积岩相似 , 表明其物源区为保 山地块边缘构造上升 的沉积岩
沙江洋 , 并将分裂 出的思茅地块与扬子地块母体隔开 。因思茅地块西 侧 为澜沧 江洋 , 即思茅 地块实为古特提斯洋 中的一微 型“ 陆块” , 该陆 块将古特提斯洋分隔 ,形 成东部 的金沙江洋盆和西部 的澜 沧江洋盆 。 壳则 由西 向东往思茅地块下俯 冲 ,滇藏古陆和扬 子古 陆逐 渐靠 近 ; 二 叠纪末 , 滇藏 古陆和扬子古陆及其所夹 的思茅地块碰撞在一起 , 从此 开始思茅 陆相盆地 的演化[ 9 1 。 早一 中二叠世表现为强烈的造山作用 , 思茅地 区普遍缺失下一 中 三叠 统 , 局部地区发育少量 中、 酸性火 山岩 。晚三叠世初 , 区内发生广 泛海侵 。 晚三叠世早期发育海陆交互相碎 屑岩一浅海相碳酸盐岩海进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构造带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管烨;王安建;李朋武;曹殿华;刘俊来【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6(33)4【摘要】笔者利用云南西部已有的DSS地震测深、石油反射地震资料的再解释,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矿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中轴构造带是一条近南北走向的集断裂带、伸展构造、深部隆起为一身的大型构造带.地震测深的速度结构及反射地震剖面表明,中轴构造带在思茅盆地南部存在有深部地幔的上隆现象,该构造带内的断裂系统倾向在盆地南北有差异.研究发现该构造带与矿床、侵入碱性岩体及区域地化异常分布有密切的关系.结合地质构造分析研究,表明该构造带是一多期活动的重要构造带,具有伸展走滑的性质;中轴构造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被近东西向的多条直线型断裂所错断,从构造形态上看与大洋中脊有相似的展布特征.该构造带对盆地的构造演化以及矿产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总页数】10页(P832-841)【作者】管烨;王安建;李朋武;曹殿华;刘俊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相关文献】1.兰坪-思茅盆地“中轴断裂”及其对金矿区域成矿的控制 [J], 张泰身;和浪涛2.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矿区钾石盐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J], 方勤方;高翔;彭强;姚薇;董娟3.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SHK4孔含盐系粘土矿物特征及其成钾环境指示意义 [J], 苗卫良;马海州;张西营;张玉淑;李永寿4.云南兰坪—思茅盆地红层中温泉和盐泉的水文地质特征 [J], 张彧齐;周训;刘海生;谭梦如;海阔;余鸣潇;霍冬雪5.中国滇西兰坪—思茅地洼盆地内中轴断裂带的初步研究 [J], 林舸;范蔚茗;尹汉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构造转换机制及成矿响应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构造转换机制及成矿响应李以科;王安建【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7(038)0z1【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构造转换;大陆裂谷;成矿作用;兰坪—思茅盆地;青藏高原东缘;特提斯演化【作者】李以科;王安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41.75;P612三江腹心昌都—兰坪—思茅盆地, 吸收由印度板块挤入亚洲板块引起的变形, 处于印亚大陆北东向碰撞挤压的前沿地带和深部物质逃逸地带。
完好记录了超级大陆从裂解→增生→碰撞的演化史和大陆动力学过程, 是中国大陆构造演化的缩影, 在全球构造演化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江地区的特殊地质过程, 造就了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
在中国紧缺的Cu、Co、Pb、Cr、Zn等矿种中,西南地区的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同类矿种储量的40%、55.7%、29.8%、80%和30.8%, Au、PGE和REE的储量在全国也占据“半壁江山”, 是中国最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
总结该区前人研究成果, 2005年以前, 以单个矿床或单一成矿带成因研究为主。
2005年以后, 逐步过渡到关注成矿作用与超大陆的裂解、增生、碰撞、陆内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耦合-互馈关系研究,显示了矿床学研究理论深度不断深化提高。
但无论是以碰撞成矿为理论基础的构造控矿作用研究还是复合造山的叠加成矿规律总结, 重点围绕了陆-陆汇聚造成板块堆叠逆冲构造、板块边界走滑对矿床的控制方面, 而忽略了板块内部变形作用以及板块壳-幔结构变化对成矿制约作用。
典型矿床研究则重点围绕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以及金满、白秧坪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和过程, 忽略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非金属成矿作用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以及矿床形成与大地构造应力转换响应机制问题。
本文以“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构造转换机制及其成矿响应”为题, 在三江特提斯中新生代演化框架之下, 围绕印亚大陆碰撞对兰坪—思茅板块内部构造变形转换过程及其成矿作用关键问题, 聚焦晚三叠世伸展裂谷成矿作用研究、新生代盆地挤压向伸展转换背景下兰坪盆地陆内壳幔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成矿事件研究内容。
云南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简表

Ⅶ-2-4-2哀牢山蛇绿混杂带
Ⅶ-2-5维西-绿春陆缘弧带(P2-T3)
Ⅶ-2-5-1维西陆缘弧带
Ⅶ-2-5-2绿春陆缘弧带
Ⅶ-2-6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
Ⅶ-2-6-1云岭—景洪弧后盆地(P)
Ⅶ-2-6-2兰坪—思茅中、新生代
上叠陆内盆地(T3-E)
Ⅶ-2-7碧罗雪山-临沧陆缘弧带(P-T2)
Ⅶ-2-7-1碧罗雪山陆缘弧带
Ⅶ-2-7-2临沧岩浆弧带
Ⅶ-2-7-3双江陆缘弧带
怒江-昌宁-孟连结合带(Ⅶ-4)
Ⅶ-4-1澜沧俯冲增生杂岩
Ⅶ-4-2铜厂街蛇绿混杂岩带
保山微陆
块(Ⅶ-8)
Ⅶ-8-1—永德地块
Ⅶ-8-3-1保山地块
Ⅶ-8-3-2永德地块
Ⅶ-8-4耿马被动大陆边缘(Pz)
Ⅴ-2-8哀牢山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带
Ⅴ-2-8-1点苍山结晶基底断块
Ⅴ-2-8-2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
Ⅴ-2-9金平陆缘坳陷
华南陆
块(Ⅴ-3)
Ⅴ-3-1南盘江克拉通盆地(T1-2)
Ⅴ-3-1-1个旧凹陷
Ⅴ-3-1-2普安—师宗凹陷
Ⅴ-3-1-3丘北—兴义断陷
Ⅴ-3-2滇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带
西藏—三江造山系(Ⅶ)
冈底斯弧
盆系(Ⅶ-5)
Ⅶ-5-1盈江喜山期岩浆弧
Ⅶ-5-2腾冲岩浆弧带
Ⅶ-5-2-1龙川江燕山期岩浆弧
Ⅶ-5-2-2高黎贡山结晶基底断块
Ⅴ-2-4川中前陆盆地(Mz)
Ⅴ-2-4-1水富-威远隆起
Ⅴ-2-5楚雄陆内盆地
Ⅴ-2-5-1元谋-盐边基底断隆
Ⅴ-2-5-2大姚-新平坳陷盆地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石海岩;苗卫良;马海州;李永寿;张西营;严玲琴;马维明;王振东【摘要】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地层包括曼岗组(K1m)、扒沙河组(K1p)、勐野井组(K2me)、等黑组(E1d),主要由砂岩及砂泥岩组成.对盆地江城二官寨-和平寨-扒沙河道班剖面19件碎屑岩样品及江城勐野井矿区SHK4孔17件细碎屑岩样品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碎屑岩样品中δCe和δEu、δCe与∑REE、化学蚀变指数(CIA)与Th/U、CIA与Th/Sc不具有相关性,说明研究区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碎屑成分主要受控于源岩特征,不受化学风化作用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相同,LREE/HREE值较高且负Eu异常明显,表明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岩石以亲花岗岩、长英质岩为主.Hf-La/Th、La/Sc-Co/Th、REE-La/Yb、Hf-Co-Th判别图解也反映了相似的物源特征.勐野井组至等黑组地层沉积期间,CaO含量、Gd含量、ICV值和(Gd/Yb)N值突然增加,表明源区自晚白垩世勐野井组沉积开始,构造活动性突然加强,整体上处于快速隆升、剥蚀阶段.研究为云南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沉积物物源属性的判别提供了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3【总页数】14页(P541-554)【关键词】思茅盆地;白垩纪-古新世;碎屑岩;地球化学;物源属性【作者】石海岩;苗卫良;马海州;李永寿;张西营;严玲琴;马维明;王振东【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P58沉积岩物源分析是判别古气候条件、恢复古地理环境、揭示物源属性及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等重大地质问题的一项重要手段。
云南思茅地区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云南思茅地区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及其构造背景谭富文;许效松;尹福光;李兴振【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1999(019)004【摘要】思茅地区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的东段,晚古生代时期属扬子地台西缘的一部分.晚石炭世具有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形成了三类不同的沉积:滨岸沉积、浅海-台地沉积和深水浊流沉积.其中深水浊流沉积以火山源浊流沉积为特征,是在平缓的碳酸盐台地或陆棚之上通过断陷事件发展起来的,包括了5个沉积旋回,表现出强烈的火山活动期与火山休眠期交递进行的沉积旋回特征.自晚石炭世早期到晚期,火山活动期逐渐增长,休眠期逐渐缩短,反映出盆地性质自稳定向活动的转化过程.火山岩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特征,说明晚石炭世,思茅地区具有活动型大陆边缘沉积特征.【总页数】9页(P26-34)【作者】谭富文;许效松;尹福光;李兴振【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上扬子地台南缘不同沉积相区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沉积层序之对比 [J], 王训练;林善园2.对云南施甸摆榔乡上泥盆统大寨门组和下石炭统香山组的重新厘定 [J], 赵光远;刘显凡;邓江红;黄腾;蔡峰;杨雨凡;郑杰3.柳州市郊石炭纪沉积相及上、下石炭统界线 [J], 邝国敦;吴诒;韦仁彦;李家骧;苏一保;王瑞刚;梁国材4.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讨论 [J], 彭博;刘成林;祁柯宁;刘大鹏;王嘉琦;李宗星;马寅生;胡俊杰5.新疆克拉麦里造山带下石炭统地层系统及其沉积构造背景 [J], 杨品荣;杨文强;蒙有言;冯庆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红层中温泉和盐泉的水文地质特征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红层中温泉和盐泉的水文地质特征张彧齐;周训;刘海生;谭梦如;海阔;余鸣潇;霍冬雪【摘要】The Lanping-Simao Basin in western Yunna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part of the Southern TibetWestern Yunnan geothermal zone and the Qiangbei-Western Yunnan salt mineralization zone,where red strata widely occur.There are many hot springs,salty springs and saline springs in the basin,and some of the hot springs deposit travertine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lithology of the red layers and types of groundwater occurrence in the red beds,and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rings occurring in the red bed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for deposition of the travertines.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ratios of salty or saline springs for prediction of the prospect of potash ore are also briefly described.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ed beds in the basin is controlled by lithology,tectonics and topography.The distribution of weathering fissure water is limited,and the interlayer fissure water and dissolution pore water are the main types.The hot springs are all of the deep-circulation type,while the salty and saline springs are mainly of the shallow-circulation type and undergo in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the salt-bearing red beds.The chem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position of travertine near the hot springs mainly include pH,content of CO2 or partial pressure of CO2,and contents of Ca2 + and HCO3-.The values of equivalent ratio of Ca2 +/HCO3-and saturation index of calcite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travertine deposition.The ion ratios of the saltyand saline springs are helpful in predicting the prospects of potash exploration.%云南西部兰坪—思茅盆地位于藏南—滇西地热带和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东南部,红层分布广泛,盆地内温泉、盐泉和咸泉数量众多,有些温泉沉积钙华.分析了红层的岩性特征和地下水类型,出露于红层泉水的成因机制以及钙华的成因和控制因素,盆地盐泉或咸泉的找钾特征系数及其在预测找钾远景中的应用.盆地内红层地下水的分布受到岩性、构造和地貌的控制,风化裂隙水分布局限,以夹层型层间裂隙水和溶孔水为主.温泉均为深循环泉,盐泉或咸泉多为溶滤成因的浅循环泉.影响温泉附近钙华沉积的水化学因素主要包括pH、CO2含量或CO2分压、Ca2和HCO3-含量,可以用Ca2+/HCO3-毫克当量比值和方解石饱和指数判断钙华沉积趋势.盐泉或咸泉的比例系数有助于预测找钾远景.【期刊名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年(卷),期】2018(045)003【总页数】9页(P40-48)【关键词】温泉;盐泉;地下水;红层;兰坪—思茅盆地【作者】张彧齐;周训;刘海生;谭梦如;海阔;余鸣潇;霍冬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2地下热水(温泉)作为一种清洁的自然资源,可以用来采暖、洗浴疗养、休闲娱乐等,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受到关注。
思茅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思茅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
杜江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24(38)1
【摘要】根据野外调查及样品测试,从富有机质页岩的地化特征、物性特征及保存条件等分析了思茅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
研究表明:思茅盆地发育下密地组、羊八寨组、挖鲁八组及和平乡组四套暗色页岩;其中,羊八寨组页岩累计厚度普遍大于100 m,TOC平均为1.06%~2.54%,R o平均为1.81%~3.47%,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49.5%,为思茅盆地页岩气有利层段。
景谷洼陷南部和普文洼陷受深大断裂、地层抬升剥蚀、岩浆岩和变质岩带影响较小,盖层厚度大,页岩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思茅盆地与相邻呵叻盆地具有相似的油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勘探研究工作。
最后,综合考虑页岩分布、有机地化条件和保存条件,预测页岩气有利靶区主要位于勐班—德化及普文—象明一带。
【总页数】11页(P61-71)
【作者】杜江
【作者单位】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湖南省地质新能源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
【相关文献】
1.桂中盆地页岩气地质条件及潜力分析
2.内蒙古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进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调查
3.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评《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天然气勘探》
4.西昌盆地米市凹陷上三叠统白果湾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5.四川盆地北部大隆组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思茅坳陷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钱年奕【摘要】思茅坳陷存在古生界和中一新生界两套沉积盖层,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储层低孔低渗,侏罗系一自垩系"红层"组成区域盖层.思茅坳陷气水同喷、原油显示表明,该区海相地层仍有油气勘探前景,以存在K3-N 区域盖层、断裂改造较弱、源岩成熟度较低、构造发育的英德-景谷、勐腊-勐满含油气保存单元为首选靶区,具有一定勘探前景.【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09(028)002【总页数】10页(P103-112)【关键词】三大演化阶段;有效烃源岩;生储盖组合;景勐优选区;云南思茅坳陷【作者】钱年奕【作者单位】云南国土资源学院,昆明,6502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思茅坳陷位于兰坪-思茅盆地南部,东临哀牢山,西以澜沧江为缘,北抵景东,南达国界,介于北纬21°10′~24°40′,东经100°~103°10′,面积47 000km2。
该区油气勘探程度低,90年代才开始投入实物工作量,完成泥盆系-白垩系地质综合基干剖面、MT概查剖面八条,1∶10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完成思茅坳陷早期油气资源评价。
1999年起,中石化开展思茅坳陷油气资源评价、早期盆地评价:景勐坳陷MT扫面,过那武-河底、格界箐-过者两条近北北东向地震概查剖面,对该区油气地质特征有进一步了解。
思茅坳陷属古特提斯构造域,为羌塘-思茅-呵叻陆块的一部分:东北面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板块及扬子板块,东面为华南板块,西面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及泰缅马板块(图1),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三大阶段(图2):(1)晚古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阶段泥盆纪初,古特提斯洋打开,下降接受沉积,处在大陆边缘盆地环境,沉积海相砂泥岩夹火山碎屑岩。
早石炭世为裂谷盆地,之后演变为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及岛弧等浅海环境,沉积碳酸盐岩、泥岩及凝灰岩。
思茅盆地景谷地区中侏罗统和平乡组富有机质页岩地质条件分析

也有很大差别,由于浅部太浅,导致采空区的地表出现严重的变形,如果遇到强降雨,极有可能导致塌陷。
(1)裂缝。
由本次物探技术探测结果可知,测区地表变形以裂缝为主,具有分布范围广、集中等特点,裂缝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存在陷坑。
裂缝的宽度大小不一,最小的为10cm左右,做大的为150cm左右,最长的裂缝约为300m,其中宽度越大的裂缝向地下延伸深度就越大,在落差较大的陡坡边缘,裂缝比较密集。
(2)陷坑。
测区内存在部分陷坑,其数量要少于裂缝,但占地面积却比裂缝大很多,陷坑的出现对地表上的物体完整性造成严重破坏。
陷坑的形状较多,无规律,且面积变化幅度大,小的陷坑面积在0.4m2左右,大的陷坑面积在60m2以上,部分陷坑达到采空区顶部。
由于受到采空区走向的影响,使陷坑位置处的地表呈现出珠状分布的现象,并且与部分裂缝连为一体。
在本测区中,由于受到煤矿采空区的影响,使得地表的裂缝和陷坑较为发育,可将这两点作为采空区勘测的重要证据。
3结论综上所述,煤矿采空区探测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探测的过程中,可以对物探技术中的AMT和测氡法进行应用。
通过这两种方法,能够为采空区的地表特征分析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1]郭培鹏.综合物探技术在葛泉煤矿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9 (9):109-111.[2]杨志.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及积水区的探测研究[J].地质装备,2019(6):76-78.[3]王和平.煤矿采空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条件与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9(2):31-33.[4]宗伟琴.两种物探技术在金凤煤矿北部采区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应用[J].神华科技,2018(4):54-57.[5]刘海东.物探技术在煤矿地质开采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121-123.收稿日期:2019-11-23作者简介:吕月(198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物探、地质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期的构造运动而表现较大区别#
关键词思茅盆地"基底构造"电性特征"基地平面特性"大地电磁测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云南思茅坳陷位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中有利于 油气聚集的大地构造环境!是我国南方具有良好油 气勘查远景的地区之一#为剖析盆地整体结构及 圈闭 局 部 构 造 异 常!发 现 保 存 良 好 的 生)储)盖 组 合!中国石化于#$$$年在景谷和普文#个区块完 成了#>条测线!计>$$%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 $73&工作#在资料处理过程中!根据地下介质构 造的非二维性!采用了有效视电阻率的概念#在对 剖面资料进行波动分离)偏移成像和综合信息建模 的基础上!对 思 茅 坳 陷 的 电 性 分 层 结 构 进 行 了 分 析!划分和追踪了侏罗系和白垩系下界面及古生界 和元古界顶面等主要构造层#对思茅坳陷的双层 基底构造)沉积历史及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从电性特 征方面有了比较细致的认识#
@$!@$$
古 生 界
* /
灰岩
泥岩)砂岩)&$$! 火山岩 B$$
>$$!@$$
灰岩
砂岩)泥岩 &$$! 夹火山岩 B$$
@$!&$$
砂岩)泥岩
C
夹火山岩
@$!&$$
元 古 *S 界
浅中变质岩 深变质岩
>$!#$$ #$$!>$$$
#!构造层划分与追踪
利用大地电磁资料!对坳陷内主要构造层界面 进行追踪和划分是解释工作的基本步骤#首先根 据已知资料!细致分析各构造层的岩性组成)物性 特征)分布及厚度变化特点!建立地电模型#然后 结合地质)物性特点!对典型 73 曲线进行定性解 释!划分不同地电模型的分区#如图#<和图#I中 的曲线形态分别对应景勐凹陷中的次级凹陷 $Y+Y 型!即3>,3#33&,3!33@&和凸起$Y 型! 即3>,3#33&&"图#J和图#L的曲线形态分别对 应景星%江 城 凹 陷 的 中 心 $Yg 型!即 3> ,3# 3 3&33!&和边缘$Y+Y 型&"图#H和图#T的曲线形 态对应中央凸起区次级凸起和坳陷东西两侧的凸 起区$多为 Y 型&#由于本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 不具备典型的二维特性!三维特征比较明显!进行 二维反演会因旁侧影响!造成反演结果电性和构造 畸变!因而剖面采用了构制1有效电阻率2曲线的方 法'#(!通过运用经过多项式改进后的一维反演'&(计 算来得到各剖面的反演结果#在上述工作的基础 上!根据剖面反演成像成果对白垩系和侏罗系下界 面及古生界和元古界顶界面进行定量追踪#由表 >可知!侏罗系为区内低阻标志层#在图&中对该 层的划分可以 瞄 准 深 度 >! N>]M!电 阻 率 值 为 &>!!#0,M 的低阻条带!这样可确定上述第一 和 第 二 个 界 面 "古 生 界 顶 界 面 主 要 依 据 中 生 界 与 古生界之间电阻率由低转高的梯度界面来识别! 可将大约#]M 深度处约>%B0,M 等值线做为 !!!!
另外还可注意到!结晶基底相对起伏较大!其 幅度可达到 >>]M!而 且 各 局 部 起 伏 的 规 模 也 较 大!走向各异!与地面构造方向有明显差异#可以 认为!这些 都 是 本 地 区 多 次 构 造 运 动 长 期 作 用 的 结果# ."#!古生界沉积 变质基底
地质研究表明!思茅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双重基 底!即在元古界变质岩基底$刚性基底&之上还有古 生界沉积 变质基底$塑性基底&#
摘要通过对思茅盆地#>条剖面!共>$$%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分析!采用有效视电阻率概念对剖面进
行反演处理!继而从电性特征方面对坳陷的双重基底构造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坳陷内中生界侏罗系)元
古界浅中变质岩是剖面构造层追踪和划分的标志层"基底平面特性上除中央凸起外!呈现自东西两侧向中央逐
步下降的三级构造格局"古生界沉积变质基底的起伏与结晶基底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局部起伏范围)位置因
古生界基底具有以下特点* 盆地内石炭%二叠系之上普遍缺失下三叠统!
图@!思茅坳陷基底三级构造特征
第#期
徐新学P 云南思茅盆地基底构造电性特征研究
,#>>,
中三 叠 统 局 部 发 育!上 三 叠 统 则 广 泛 分 布!在 石 炭%二叠系与上三叠 统 之 间 大 约 有 >$ 7<的 剥 蚀 隆起时期#一般认为是古特提斯海槽封闭时板块 挤压)碰撞)俯冲!从而使区内地壳普遍隆起!形成 了上下地 层 之 间 的 角 度 不 整 合 接 触 关 系!以 及 变 质)变形程度的明显差异#
区&阻隔!形成南北#处中心$景谷凹陷区和普文凹 陷区&#其 中 南 部 中 心 较 深!标 高 可 达 到 N?;? ]M#坳陷中央的次级凸起!与地幔上隆有关!地幔 隆轴部的堑沟构造$槽状膏盐沉积&!经后期的喜马 拉雅 运 动!遭 受 强 烈 挤 压)褶 皱 并 上 升 遭 受 剥 蚀 形成#
上述三级基底下陷加上坳陷中央的次级凸起! 形成了坳陷基底由东向西有凸有凹的基本格局# 而南北方向由于普洱附近基底次级上凸)南部基底 隆起以及 北 部 下 凹 区 缩 小!也 出 现 了 凸 凹 相 间 的 面貌#
由图#可知!区内绝大多数 73 曲线尾支都 呈现下降 趋 势!说 明 坳 陷 基 底 具 有 巨 厚 层 低 阻 特 征#根据>??!年 73 剖面资料!在下元古界哀牢 山群上分布的测点!反演的电阻率近千 0,M!而 中元古界澜沧群给出的浅层电阻率只有几十!一 百多 0,M#这表明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主要 是一套绿泥片岩)绢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等&的电阻 率很低#区内巨厚低阻基底由上述中)上元古界浅 变质岩系为主组成#图!是根据 73 反演断面电 阻率变化梯度确定的结晶基底顶面分布图!与航磁 反演计算的基底形态与深度相当一致!客观上反映 了这一共同界面的存在#
思茅坳陷区域构造演化经历了%个阶段!即元
,墨江凸起"-景星 江城凹陷".营盘山断凸"/景勐坳陷" 2澜沧江凸起"/> 景谷次凹"/# 普洱次凸"/& 普文次凹" /! 勐醒次凸
图>!云南思茅坳陷区域构造示意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 作者简介徐新学$>??$%&!男!工程师!硕士在读!现主要从事大地
在对磁场$"3&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后!利用波 数小于#@的低频段拟合直线求出盆地磁性基底平 均埋深为?;%&]M#再根据维纳反褶积反演计算
得到盆地磁性基底埋深数据!显示盆地基底由边缘 向中心呈&个 阶 梯 下 陷!其 埋 深 最 大 可 达 >#]M# 另外!根据磁性基底视磁化强度反演结果!并与盆 地边缘出露的元古界变质岩系进行对比!反映出盆 地元古界结晶基底主要有弱磁性)中等磁性的变质 岩系组成!推断岩性为中绿片岩相变质岩!它广泛 分布于盆地中!特别是盆地中部#而无磁性)弱磁 性的变质岩$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和具有较强磁性 的变质岩系$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则呈 条带状相间分布#
>!区域概况
!"!!地质概况 区域构造位置上!思茅坳陷处于喜马拉雅%特
提斯构造区域的印支陆块!界于澜沧江断裂带和哀 牢山断裂 带 之 间!呈 南 宽 北 窄 的 北 北 西 向 帚 状 展 布!是一个中新生代盆地'>(#盆地具有双层基底! 其下部为元古界组成的结晶基底!上部为古生界组 成的褶皱基底#盆地巨厚的沉积盖层可分为古生 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大构造层#区内基底岩系深 埋地腹!仅在坳陷周边有元古界出露"下古生界仅 出露志留系地层"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 地层均有分布!但出露比较零星"中生界地层比较 发育!厚度巨大!但各层系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新生 界地层分布则极不均匀#
表>!思茅坳陷岩石电性规律统计
地层
主要岩性
碳酸 盐岩
碎屑岩
电阻率+
$0,M&
碳酸 盐岩
碎屑岩
电阻率 示意曲线
g
新 生4 界
(
沙)泥)砾 泥岩)粉砂 岩夹煤层 泥岩)砂岩 夹膏盐层
#$!@$ >$!@$ >$!@$
Y
砂岩)泥岩
#$!>$$
中 生
V
泥岩)砂岩 夹灰岩
>$!B$
界
3
灰岩
泥岩)砂岩)&$$! 火山岩 B$$
第!"卷第#期 #$$%年&月
石!油!物!探 '()*+,-./01*2)-*(/3.4'5)2*(32)1(67
89:;!"!49;# 7<=;!#$$%
文章编号>$$$ >!!>$#$$%&$# $#$% $"
云南思茅盆地基底构造电性特征研究
徐新学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天津&$$>B>
电磁测深应用与研究工作#
,#$B,
石!油!物!探
第!"卷
!"#!电性特征 岩石电性参数的差异是电磁法应用的地球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