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壮族人民唱山歌的场面。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六、壮族的传统节日
1、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 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 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 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 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 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 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 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 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 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 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 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 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三、壮族的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 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 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 精厚,质实, 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 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 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 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 用鱼塘深可染 成黑布, 成黑布,用薯莨 可染成棕 色布。 色布。 壮 族服饰 各有不同, 各有不同, 男子、女子 男子、 的服饰,男子、 的服饰,男子、 妇女、 妇女、未婚女 子的头饰, 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各具特色。
6、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 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 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 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 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 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 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 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 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 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 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 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 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 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 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 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 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 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4、娅拜节
娅拜节,祭拜的就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她的事迹非常 悲壮感人。在很久以前,壮族兄弟经常受到官府的奴役和蹂躏。娅拜 和丈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得领头起义。 在一次战斗中,娅拜的丈夫英勇阵亡。娅拜决定为丈夫报仇雪恨,起 义的士兵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一致拥护她当首领。 这位女将武艺高强,善舞双刀,杀得敌 人大队人马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有一 次胜利后,娅拜乘胜追击,追得敌人丢盔 弃甲 ,溃不成军。夕阳西下,她以为 敌人已逃远,就到小河中去洗澡。谁知, 娅拜刚走下水,就被隐藏在树林中的几 个溃兵发现并将她杀害了。当乡亲们发 现娅拜的尸体后,将她捞上岸,埋葬 在山顶,此后这山就改名为娅拜山。 每年娅拜牺牲这天,壮族军民都要来 到她的坟前拜祭。这样,年复一年, 逐渐形成了娅拜节。
3、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 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 “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 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 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 保卫了 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 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 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 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 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 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2、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
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 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 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现,又是 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熟食烹饪”的文明时代的 第一个标志。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 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 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 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 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 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 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 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 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 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 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 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 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 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
5、陇端节
云南省富宁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一至四月间,要 过“陇端节”,即赶风流街。陇端为壮语,“陇”为下之 意,“端”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陇端”即到宽阔平坦的 地方去的意思。节日里,要举行歌舞、杂耍、演壮剧活动, 习惯白天演武剧,晚间演文戏。青年男女则聚集唱 歌,夜以继日。但白天在野外唱, 晚间一定要回到村内,女在屋 内,男在屋外,隔墙对歌。 如果双方有意,可以互赠信物。 姑娘收到的大都是丝线、首饰 、 花毛巾和糕点等;而回赠给男青 年的则是自己手制的布鞋,五色 糯米饭和粽粑等等。一年一度的“陇端节”, 也称壮族传统的“情人节”。
2、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 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 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 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 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 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 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 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 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 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壮族
——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一、壮族的简介 二、壮族的饮食习惯 三、壮族的服饰风格 四、壮族的建筑风格 五、壮族的文化艺术 六、壮族的传统节日 七、壮族的贡献
一、壮族的简介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 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 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 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 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 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
七、壮族的贡献
创造和打破了多项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 界之最、中国之最。 界之最、中国之最。 1、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
(古代壮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 “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不管这植物纤维编织 纹是如何地简陋粗糙和幼稚,它却是到目前 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 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 工业的萌芽。
3、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 、
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 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 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 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Thank you !
——The ——The end!
四、壮族的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 族,其村落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 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 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 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 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 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 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 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 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 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 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 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 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
五、壮族的文化艺术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 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 “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 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 月 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 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 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 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 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 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二、壮族的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 惯于日食三餐,有少 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 餐,即在中、晚餐之 间加一小餐。早、中 餐比较简单,一般吃 稀饭,晚餐为正餐, 多吃干饭,菜肴也较 为丰富。大米、玉米 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 食,自然成为他们的 主食。
•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 •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 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 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 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 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 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 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 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 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 又可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