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捕蛇者说》(语文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也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本文反复运用对比,交错使用散句与整句,语言优美,结构精巧。本文一事一议,借事说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加强诵读;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衬托、对比的写法,在合作学习中逐步领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及卒章显志的写法。

3

.认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及卒章显志的写法。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对文本内容有比较细致的了解,

并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使学生能够顺畅朗读,正确理解字句的意思。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

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板书课题、作者。)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二)引导朗读

1.小组试读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指出他读音或停顿有误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见,可查阅工具书,仍然不能确定的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2.全班交流

学生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同学相互解决,教师可以适时点拨。

注释以外学生易读错的字:

募.有能捕之者(mù)几.死者数.矣(jī)(shuò)

曩.与吾祖居者(nǎng)隳.突乎南北(huī)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fú);

学生易读错停顿的句子:

永之人|争|奔走焉而|乡邻之生|日蹙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3.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自译课文

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由一个学生对照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的,做好记号,以便全班交流时提出。

2.学生质疑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统一认识。

3.明确要求,分别请几位学生依次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矫正、评点。

要求:(1)关键字词是否落实。

(2)与上下文是否连贯。

(3)表达时,口齿是否清楚。

(4)表达时,仪态是否自然。

(四)归纳积累(有的教学班,如果课上教学时间紧,可作为课后的作业)

指明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或用法:

1.余将告于.莅事者(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吾祖死于.是(在)

苛政猛于.虎也(比)

2.当其.租入(他的)

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可以抵税这件事)

视其.缶(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那[自己的])

3.貌若.甚戚(好像)

更若.役(你的)

4.可以已.大风(治愈)

则久已.病矣(已经)

5.余悲.之(同情)

余闻而愈悲.(悲痛)

6.若毒.之乎(怨恨,恨,憎恶)

孰知赋敛之毒.……(毒害)

7.太医以王命聚之.(代蛇)

言之.(代蒋氏的话)

余悲之.(代蒋氏)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代蒋氏自己)

8.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而.乡邻之生日蹙(表转折)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

则弛然而.卧(表修饰)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同座听。

第二课时

学习对比、衬托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内涵,辩证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导入

1.检查作业,指名复述课文。

2.简介“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

(二)研读课文

1.提问: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问题的看法?

明确: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学生的回答意对即可)

2.提问: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

明确: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

3.追问: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学生浏览课文,自由讨论后回答。)再追问:第1段从表达方式看,仅仅只有记叙吗?(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独立思考后回答)

明确:课文1—4段主要是叙,第5段主要是议;第1段写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用的是说明笔法,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用的是记叙的笔法。

4.学生齐读第5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

明确:“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这一句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板书加点的字)。

5.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呀!)作者心中开始还存有怀疑,然而当他看到蒋氏的遭遇后,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那么,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呢?文中哪几段叙述出蒋氏的遭遇?(学生回答后追问:第3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2、4段;第3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