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 学 家 的 故 事 简 直 惊 呆 了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伟大数学家华罗庚。
他有许多小时候刻苦勤奋的故事,同时又有许多爱国事迹。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华罗庚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华罗庚的故事篇一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
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
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的故事篇二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 2》数学的世界就像一个充满奇妙和惊喜的宝藏库,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有趣的故事。
今天,让我为您讲述几个精彩的数学简短小故事。
故事一:高斯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小时候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
有一次,老师让班上的学生计算从 1 加到 100 的总和。
当其他同学还在埋头苦算时,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5050。
原来,他发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将这 100 个数首尾相加,即 1 + 100 = 101,2 + 99 = 101,3 + 98=101……以此类推,一共有 50 组这样的和为 101 的组合,所以总和就是 50×101 = 5050。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高斯的聪明才智和他对数学的敏锐洞察力。
故事二:阿基米德测皇冠古希腊的国王命令工匠为他打造一顶纯金的皇冠。
皇冠做好后,国王怀疑工匠在皇冠中掺入了其他金属,于是他请阿基米德来鉴定。
阿基米德苦思冥想,在一次洗澡时,他发现当自己进入浴缸,水会溢出来。
他突然受到启发:物体浸入水中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于是,他通过比较皇冠和同等重量纯金块排出水的体积,成功判断出了皇冠是否掺假。
阿基米德的发现不仅解决了国王的难题,也为物理学中的浮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故事三:费马大定理法国数学家费马在阅读一本数学书籍时,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了一个看似简单的定理:当整数 n > 2 时,关于 x、y、z 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
这个定理被称为费马大定理。
然而,费马却写道:“我对此有一个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此后的数百年里,无数数学家试图证明这个定理,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直到1995 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才最终证明了它。
这个故事展示了数学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故事四:鸡兔同笼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有一道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如果假设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就会比实际少,因为每只兔有 4 只脚,而每只鸡只有 2 只脚。
一位数学家的简介及主要事迹500字
一位数学家的简介及主要事迹500字作文一《我心中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华罗庚爷爷吗?他可是我国非常了不起的数学家呢!华罗庚爷爷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对数学特别感兴趣。
因为家里穷,他初中毕业后就没办法上学了,只能在家里自学。
但是,华罗庚爷爷特别努力,他凭借着自己对数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写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著作。
有一次,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在研究数学,就算身体不舒服,也没有放弃。
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啦!我觉得华罗庚爷爷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不怕困难!作文二《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叔叔特别喜欢数学,他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思考数学问题。
有一次,为了证明一个数学难题,他在一个小屋子里,不停地计算、写啊写,连吃饭都顾不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了!他的努力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坚持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向陈景润叔叔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道数学题,争取取得好成绩!《了不起的数学家高斯》小伙伴们,今天我认识了一位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叫高斯。
高斯小时候就很聪明。
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计算从 1 加到 100 的和,别的同学都在慢慢地加,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原来他发现了规律,用巧妙的方法一下子就算出来啦。
长大后的高斯,解决了好多很难的数学问题。
我要向高斯学习,多动脑筋,变得和他一样聪明!作文四《数学家祖冲之》小朋友们,我给你们讲讲祖冲之这位伟大的数学家。
祖冲之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他算出了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可太了不起啦!为了得出这个结果,他花费了好多好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的故事让我知道,做事情要有耐心,不怕辛苦,才能成功。
我要以祖冲之为榜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作文五《数学家的魅力——牛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数学家牛顿。
牛顿是个很厉害的人,有一次他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华罗庚的故事简短20字
华罗庚的故事简短20字篇一:《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数学传奇》我一直特别佩服华罗庚,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呢。
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没什么钱,但这可一点没耽误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我听说啊,华罗庚小时候念书就特别聪明,但是家里穷,初中毕业后就没钱继续上学了。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是华罗庚不这么想。
他呀,就自己在家里自学数学。
他家里那时候有个小杂货店,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买东西。
华罗庚呢,一边帮着家里看店,一边看书学习。
有一次,一个顾客来买东西,那顾客有点着急,一进店就大声嚷嚷:“老板,给我拿包烟。
”华罗庚当时正沉浸在一道数学题里呢,他脑子还在想那些数字和符号,眼睛都没抬,就顺口说:“等会儿啊,我这算完这道题。
”那顾客一听就不乐意了,提高了嗓门说:“你这小老板,怎么做生意的,我买个东西你让我等,就为你那什么数学题?”华罗庚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赔着笑脸给顾客拿烟,还一个劲儿地道歉:“大哥,真不好意思啊,我这一下子太入迷了。
”就是这样,华罗庚在艰苦的环境下,每天都挤出时间来学习数学。
他看书可认真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琢磨,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问题能想上好几天。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慢慢地在数学界崭露头角。
他写的数学论文开始被一些数学家注意到,大家都觉得这个没经过正规大学教育的年轻人可不得了。
后来,他得到了很多机会去学习和研究,他的数学成就越来越高,为我们国家争了不少光呢。
华罗庚的故事就像一个传奇,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不管条件多艰苦,都能做出一番大成就。
篇二:《华罗庚:数学之路的坚持与智慧》你知道华罗庚吗?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数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我就给你讲讲他的故事。
华罗庚年轻的时候啊,生活可不容易。
他虽然在数学上很有天赋,但在那个年代,要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可太难了。
他到处找机会学习,只要是和数学有关的知识,他都如饥似渴地吸收。
有一回,华罗庚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参加一个数学研讨活动。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简短
数学家高斯的小故事简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斯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的数学天赋早在幼年时期就显露出来。
据说,他四岁时就能够很快地计算出数列的和,让他的老师们都感到惊讶。
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高斯的数学之路注定是不平凡的。
在高斯年轻时,他在一次学校考试中解出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引起了老师们的极大惊讶。
有传言称,老师们本来打算要惩罚他,结果却被高斯的答案震惊得无言以对。
从那时起,高斯的数学才华开始逐渐为人所知。
高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他发表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数学论文,成为了当时数学界的一颗明星。
他被誉为“数学之王”,被人们认为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在高斯的一生中,有一件著名的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据说,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老师要给学生们一个作业,让他们用1到100之间所有自然数相加,看看结果是多少。
其他学生们开始相加起来很快就沉浸在了数学的海洋中,而高斯却只用了短短几秒钟就找到了答案。
高斯的做法非常聪明,他发现可以把这些数字分成50组,每组相加结果都是101,因为每组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都等于101。
然后再乘以50,得到5050。
这个简单而巧妙的方法让高斯凭借自己的数学天才彻底征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个故事展现了高斯的数学天赋和独到的思维方式。
他总能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让人们叹为观止。
高斯的聪明才智和对数学的热爱在他的一生中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斯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对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有着深刻的贡献。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精神和成就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数学的边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高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数学天才和创新精神被人们传颂至今。
他的故事激励着数学爱好者不断追求知识的完美,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高斯的一生虽短暂,却留下了不朽的成就,成为了数学史上的传奇人物。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这位数学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可真是让人感到惊奇。
要说他有多厉害,那可真不是盖的。
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算好,但这小子从小就爱算数学,整天钻研那些看似复杂的公式,简直像个数学小天才。
你知道吗,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最初他的学习环境非常艰苦,条件也差,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研究,心里想着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真是个有志青年。
话说有一天,陈景润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讲到素数的时候,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他把素数的性质理解得透透的,心里想着,这玩意儿可真有意思!从那以后,他简直是陷进了数学的海洋,根本停不下来。
看书、做题、研究,几乎每个晚上都熬夜,别人都在做梦,他却在解题,真是拼了。
那些公式就像他的老朋友,随时随地都能聊上几句。
他的努力没白费,后来不仅考上了大学,还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连国外的数学家都开始关注他。
但说到他的“七牛一毛”式的学术之路,那真是一波三折。
为了研究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可是把自己整得像个“数学狂人”,那段时间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东奔西跑,翻阅各种文献,拼命想要破解这个难题。
有人说,陈景润简直是个“数学疯子”,整天泡在书堆里,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但他一点都不在乎,心里只想着这个“终极难题”。
朋友们见他这样,也会开玩笑说:“兄弟,你这是在追求数学女神吗?”他总是一笑置之,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简直像打了一场翻身仗。
这个结果不光让他自己惊喜,也让整个数学界都为之欢呼,简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说实话,那一刻,他的心里可真是乐开了花。
他的成就不光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对中国数学界的一次巨大推动。
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成就了“景润现象”,听起来就像个神话。
可你知道吗,陈景润其实也是个风趣的人。
虽然专注于数学,但他并不是个死板的家伙。
他总能找到一些乐趣来调节自己的生活。
每当有人请教他问题,他总是耐心解释,还时不时开个小玩笑,让大家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数学家的故事简短
数学家的故事篇一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要多得多。
简短的数学家小故事篇二
帕斯卡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从小他就智力高人一等,聪明伶俐,12岁时就爱上数魔力让这个孩子几乎废寝忘食。
而帕斯卡的父亲正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家,对数学颇有研究,他对帕斯卡的影响很大,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机会得到父亲的教导。
在父亲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时就几何。
有一天,他来到父亲的房间,不无得意地说:“我发现了新东西!”父亲正在埋头工作,勃勃的模样,立即转过身,温和地说:“是什么?”
那一天,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年幼的儿子竟然自己独立地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三十二条定也完全正确。
这实在太出乎父亲的意料了。
同时,父亲也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多年来的培育没有定会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学者。
高斯数学典故
高斯数学典故
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数学典故。
以下是一些高斯的数学典故:
1.童年时期的算术奇才。
高斯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算术天赋。
据说,他在4岁时,一位教授给他一道简单的加法题,即1+2+3+...+100=?高斯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他用了一种聪明的方法:将100个数分成50组,将第一组和最后一组相加,得到101,将第二组和倒数第二组相加,也得到101,以此类推,最后得到了101×50=5050。
2.求和公式。
高斯在10岁时,他的老师给他一道算术题,让他对1到100的所有整数进行加和。
高斯很快就找到了规律,他将100个数分成了50组,每组都是101的和,最后得到了5050。
不过,高斯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想知道对于所有的整数n,1到n的和是多少。
他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公式:1+2+3+...+n=(n+1)×n÷2。
这个公式后来被称为高斯求和公式,它在数学中应用广泛。
3.高斯定理。
高斯定理是关于电场和电荷的一个重要定理。
它指出,电荷在一个闭合的曲面内所产生的总电通量等于该曲面内所包含的电荷量的比例。
高斯定理在电学、电磁学和天体物理学中都有广泛应用,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4.高斯分布。
高斯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
高斯分布在数学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界中许多随机事件的分布情况,如体重、身高、温度、气压等。
总之,高斯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数学典故,他的贡献对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字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50字篇一:华罗庚华罗庚出生在一个摆杂货店的家庭,从小体弱多病,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
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能庆来。
从此在能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
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华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多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
下面就是华罗庚爷爷曾经介绍给同学们的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
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了颜色的呢?“为了解决上面的同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
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
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
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这里。
同学们可能会拍手称妙吧。
后来,华爷爷还将原来的问题复杂化,“n个人,n-1顶黑帽子,若干(不少于n)顶白帽子”的问题怎样解决呢?运用同样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
他并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窃。
篇二:陈景润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其实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
数学能够发展都现在,大部分是因为数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与探索。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数学家的故事_数学家经典故事5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的故事(一)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陶哲轩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字非常着迷,还试图教别的孩子用数字积木进行计算。
3岁半时,早慧的陶哲轩被父母送进一所私立小学。
然而,研究天才教育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米那卡·格罗斯(MiracaGross) 在陶哲轩11岁时出版的一篇论文中写道,陶哲轩的智力明显超过班上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怎么与那些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而学校的老师面对这种状况也束手无策。
几个星期以后,陶哲轩退学了。
陶象国夫妇从这次失败经历中吸取的一个宝贵教训是:培养孩子一定要和孩子的天分同步,太快太慢都不是好事。
陶象国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决定还是让他去上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陶哲轩的同龄人。
上幼儿园的一年半里,陶哲轩还在母亲梁蕙兰指导下完成了几乎全部小学数学课程。
母亲更多是对他进行启发,而不是进行填鸭式的教育。
而陶哲轩更喜欢的也似乎是自学,他贪婪地阅读了许多数学书。
陶象国夫妇还开始阅读天才教育的书籍,并且加入了南澳大利亚天才儿童协会。
陶哲轩也因此结识了其他的天才儿童。
5岁生日过后,陶哲轩再次迈进了小学的大门。
这一次,父母考察当地很多学校后,最终选择了离家2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
这所小学的校长答应他们,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
刚进校时,陶哲轩和二年级孩子一起学习大多数课程,数学课则与5年级孩子一起上。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一、阿基米德:浴缸里的智慧阿基米德生活在古希腊时期。
那时候的他呀,满脑子都是数学和物理的问题。
有一天,国王让他鉴定一顶纯金的王冠有没有被掺假。
阿基米德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好办法。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进入浴缸洗澡,当他看到浴缸里的水溢出来的时候,他突然灵光一闪,大喊着“尤里卡!尤里卡!”(意思是我发现了)。
原来他发现了浮力定律,根据这个定律就可以判断王冠是否为纯金啦。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思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重大的发现呢。
二、祖冲之:执着于圆周率祖冲之是咱中国古代超级厉害的数学家。
那时候计算工具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全靠手算呢。
祖冲之就下定决心要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纸上写写画画。
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推导,他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在当时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且这个成果比西方早了好多年呢。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并且有执着的精神,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能做出伟大的成果。
三、欧几里得:几何之父的坚持欧几里得生活在古希腊,他一心想要把当时的几何知识整理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他不管别人的嘲笑和不理解,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到处收集几何方面的知识,然后精心地进行整理、编写。
最后写成了几何原本这本巨著。
这本书可是影响了后来无数的数学家和科学家。
从欧几里得身上我们能学到,做学问要有自己的坚持,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只要认定是对的,就勇往直前。
四、高斯:数学天才的少年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天才。
有一次,他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有事做,出了一道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别的小朋友都在埋头苦算,高斯却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是5050。
原来他发现了一个规律,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除以2就可以得出答案。
这可把他的老师惊到了。
高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也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寻找其中的规律。
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简介7篇
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简介7篇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_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
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
按照“_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故事简介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华罗庚的故事简介导语: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
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罗庚的故事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华罗庚的故事简介(1)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
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
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
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
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
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
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
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
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
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
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
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的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 学 家 的 故 事 简 直 惊 呆 了
那些反直觉的物理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经验会欺骗你,你的想象力同样会欺骗你,但是数学不会。
没有哪个物理规律是不反直觉的,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很反直觉,否则就不会坑了亚里士多德,还坑了一千多年。
我们现在觉得他不反直觉,是因为我们上学学过了。
现代物理学有很多反直觉的东西,相对论和量子物理让人有种岂有此理的感觉,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并不存在什么”直觉“,闭上嘴,计算它!先来个开胃菜,流体力学有个非常有趣的科普实验,我也就小时候看过一次,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次外国科普展上。
和高中那些流体力学实验比起来,反直觉效果拔群,非非常。
流程很简单:一个抽油烟机一样的装置,只不过并非吸气,而是向外喷气。
将一个有一定质量的金属片,用手托住,水平地,从下往上贴向吹气口。
当距离靠近风口时,首先你会感到手受到的力量变大,但是当继续靠近风口时,压力骤降。
这时候松手,你会看到,金属片贴在了风口出。
小时候不懂,当时就眼睛和嘴巴就“三个O”了。
以为有什么机关,走近看,突然发现,风口不是被堵住,而是继续有风吹出。
继续近距离观察,发现金属片居然和风口之间居然还有一小段距离。
这个金属片是悬浮在空中的!上面吹风,铁片有重量,两者应该都导致铁片落下,但是他就偏偏悬浮在空中。
这个现象无论你如何用朴素的常识去解释,都是相悖的。
印象太深刻了,上中学的时候,一直期待流体力学的实验,但最后见到的却是乒乓球……,当时之失望,直想掀桌而去。
呵呵,相信如果我们教育部门用的是这个实验来展示流体力学,会让更多的孩子爱上物理,当然,这里也理解国内教育资-源的匮乏。
但是不妨多办些有趣的科技展,科学虽好,也需要推销的。
最后说到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伯努利方程,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压力差,导致铁片被大气压顶向风口出。
悬浮,是重力,空气推力和大气压之间的平衡。
但是真做出来这个装置,还是需要点小精细的,比如气流要稳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前面说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中有大量的反直觉的物理现象,说到这两个理论,就不得不说“光”,人们对于光的兴趣,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古人千方百计想搞明白光是什么,于是出现了很多靠谱不靠谱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说了(怎么总是他?),光是一些微小的粒子,由光源发出,这种观点后来被牛顿写在他的神书《光学》里,牛爷在这本书里用一系列的推理和实验支持了光的粒子说,而当时的另一位大牛-惠更斯却不认可,他说光如果是微粒,为啥对射的两束光怎么不会发生光粒的碰撞?于是他也写了本神书《光论》,并且完美解释并推导了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1、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2、高斯: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
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
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
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
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3、华罗庚: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世界上最简短数学故事
世界上最简短数学故事1.最简洁的数学故事,急5分钟内必须要答案高斯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
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
这一年,高斯9岁。
哥廷根大学当高斯12岁时,已经开始怀疑元素几何学中的基础证明。
当他16岁时,预测在欧氏几何之外必然会产生一门完全不同的几何学。
他导出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将其成功的运用在无穷级数,并发展了数学分析的理论。
高斯的老师Bruettner与他助手MartinBartels很早就认识到了高斯在数学上异乎寻常的天赋,同时HerzogCarlWilhelmFerdinandvonBraunschweig也对这个天才儿童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是他们从高斯14岁起,便资助其学习与生活。
这也使高斯能够在公元1792-1795年在Carolinum学院(今天Braunschweig学院的前身)学习。
18岁时,高斯转入哥廷根大学学习。
在他19岁时,第一个成功的用尺规构造出了规则的17角形。
2.简短一点的数学小故事(小故事1)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
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
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
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
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
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小故事2)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根钉子钉进一堵墙。
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
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
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简介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简介《数学家高斯的故事简介》嘿,你知道高斯不?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呢!高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
就像我们小时候还在掰着手指头算一加一等于几的时候,高斯那小脑袋瓜里装的可都是高深的数学知识了。
我给你讲个超有趣的事儿。
在高斯还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想让同学们安静一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想让这群小屁孩算上半天。
这道题是让大家把从1到100的所有数字加起来。
老师心想,这够他们算到下课了。
其他小朋友拿到题目就开始埋头苦算,那场面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努力搬大山似的。
可是高斯呢,他就坐在那儿,眼睛滴溜溜地转,小脸蛋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没过多久,高斯就举起了他的小手,说:“老师,我算出来了!”老师当时就惊呆了,心想这小鬼是不是在捣乱呢。
高斯不紧不慢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就开始写他的计算过程。
原来啊,高斯发现1加100等于101,2加99也等于101,这样两两相加,一共可以组成50组101,那答案不就是50乘以101等于5050嘛。
老师看完都忍不住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心里肯定在想:“这孩子简直就是个天才啊!”随着高斯慢慢长大,他在数学领域那可是一路开挂。
他研究的东西可复杂了,什么数论啊,代数啊,统计学啊,他都有涉及。
他就像一个数学世界里的探险家,不断地挖掘新的宝藏。
高斯的数学成就对后来的数学发展影响超级大。
他的那些理论就像种子一样,在数学的大花园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棵棵参天大树。
他的方法和思想,也为后来的数学家们提供了很多的启发。
就好比他给大家指了一条路,后面的人沿着这条路走,又发现了更多奇妙的数学风景。
你看,高斯从一个小学就展露数学天赋的小机灵鬼,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故事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数学的星空中永远璀璨。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天才就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规律,就像他小时候算1到100的和那样,独特又神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毕业后的这些年(续)本篇文章想要说明的是数学并非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即使数学水平不高的你同样也可以开展机器学习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但是不可否认数学是自然科学领域探究真理的有效工具,有了强大的数学背景知识会让你看待问题更加深刻,这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大牛们都是出身数学专业。
另外本文所列举的课-程比较多,要想一下子去穷尽所有课-程显然也不现实,大可不必打好所有的数学基础再去学机器学习,最好的做法是当你对机器学习本身的理解达到一定瓶颈的时候,你可以补一补一些相关的数学基础之后再回去看机器学习的问题也许会更快的有所突破。
所以本文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朋友们,划分初,中,高三个学习阶段,供大家在学习中进一步去取舍。
首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一个综述:大话“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综述 - 知乎专栏:笼统地说,原理和基础都在数学这边,当然有很多偏应用和软件使用的技术,例如“深度学习调参”等,这些报个培训速成班就能学会的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东西,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里要讨论的,是如何系统的学习,然后自己能编出这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程序或软件--我想,这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机器学习、数据科学家。
1.入门基础1. 微积分(求导,极限,极值)例如传统的BP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实际上是基于复合函数求导的链式法则,又比如目前多数的监督学习训练算法都基于极大似然估计,而极大似然估计的求解往往涉及求导,求极值的内容。
2. 线性代数(矩阵表示、矩阵运算、特征根、特征向量)是基础中的基础,主成分分析(PCA)、奇异值分解(SVD)、矩阵的特征分解、LU 分解、QR 分解、对称矩阵、正交化和正交归一化、矩阵运算、投影、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向量空间和范数(Norms),这些都是理解机器学习中基本概念的基础。
某篇图像分割1w+引用的神文核心思想便就求解构造矩阵的特征向量。
国内的线性代数教材偏重于计算而忽视了线性空间,特征值等基本概念阐述。
我个人也是在接触机器学习的内容后发现自己的线性代数基础并不牢固,下决心恶补线性代数,下面我推荐几个课-程:3. 数据处理当然需要编程了,因此C-C++-Python任选一门(推荐Python,因为目前很多库和Library都是用Python封装),数据结构可以学学,让你编程更顺手更高效,但是编程不是数据处理的核心。
熟练使用Matlab或者Python调用opencv库是必要条件,但是again他们只是工具,业余时间自学,多练练就没问题。
有同学问用R行不行,补充一点,用什么编程语言很大部分取决于你的核心算法会调用什么已有的库函数,比如楼主的科研里面核心算法往往是MIP(混合整数规划)问题需要调用Cplex 或Gurobi库函数,因此C-C++-Python-Java这些和Cplex接口良好的语言都可以拿来用,这时候R就别想了。
(更新:最新Gurobi版本支持R) 另外虽然图像处理界一些open-source的code都用C++写的,但是鉴于使用方便都会提供Python的接口,因此需要用到这些code的话,用Python调用比较方便;但是,如果是高阶骨灰级玩家,需要修改甚至自己写源代码,那么还是推荐C-C++,因为他们的速度最快。
我个人用的比较多的是C++和Python,因此下面推荐二个课-程:4. 算法(算法复杂度)。
通常高校都会有算法类的课-程,会概述各类算法的基础和应用,其中包括:精确算法、近似算法、启发式算法、演化算法、递归算法、贪婪算法等待,还有各类优化算法。
这部分内容很多会和数据结构相互关联。
算法非常核心,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算法工程师这个职位。
关于数学模型和算法的区别、联系,参见:【学界】整数规划精确算法-近似算法-(元)启发算法-神经网络方反向传播等算法的区别与关联2.中级教-程1. 概率论+统计(很多数据分析建模基于统计模型)、统计推断、随机过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概率论+统计是机器学习的核心数学理论,前面提到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实际上是扮演打工仔的角色。
进一步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依据概率论+统计推到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或者算法,而最终的计算过程往往要依赖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所以如果你仅仅是实现一个机器学习算法,那么掌握初级教-程里边提到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就足够了,如果你想进一步探究机器学习算法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想解释机器学习模型为什么好用或者不好用,就需要概率论+统计的知识。
实话说概率统计的课-程和教材看过不少,至今对概率统计的理解仍然不够。
相信绝大多数工科生在本科都学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但是很多教材未能体现出概率真正的思想,名为概率论实际上改名叫做“各种概率分布的介绍”更为妥当,基本上这类教材的节奏都一样先介绍一种分布,然后开始求期望,求方差,求条件分布,各种微积分或组合数的运算啊。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的经验,我推荐下面两门课-程:2. 线性规划+凸优化(或者只学一门叫Numerical optimization,统计、机器学习到最后就是求解一个优化问题)、非线性规划等。
个人觉得机器学习里边最常用到的优化内容都是属于Numerical optimization 和凸优化的,所以各推荐一门课-程学习。
3. 数值计算、数值线代等当年我是在数学系学的这门课,主要是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但我觉得其开篇讲的数值计算的一些numerical issue更为重要,会颠覆一个数学系出身小朋友的三观。
(原来理论和现实差距可以这么大!) Conditional number, ill-conditioned problem,会让你以后的编程多留个心眼。
@留德华叫兽恭喜你,到这里,你就可以无压力地学习Machine Learning这门课了(其实机器学习,通篇都是在讲用一些统计和优化来做clustering 和classification这俩个人工智能最常见的应用)。
并且你就会发现,ML课中间会穿插着很多其他课的内容。
恩,知识总是相通的嘛,特别是这些跨专业的新兴学科,都是在以往学科的基础上由社会需求发展而来。
到这里,其实你已经能看懂并且自己可以编写机器学习里面很多经典案例的算法了,比如regression,clustering,outlier detection。
运筹学(最优化理论)如何入门? - 知乎学到Mid-level,就已经具备绝大部分理论基础了。
然后做几个实际项目,就能上手然后就可以“吹嘘”自己是搞机器学习的,就能找到一份工作了。
但是要读Phd搞机器学习的科研,那么高阶课-程必不可少,而且同一个topic你需要上好几门课,并且你博士的课题,很可能只是一本书中一个章节里面一小节里讲的算法,去改进他。
比如,楼主的博士课题就是mixed linear programming + discrete graphical models + markov random fields +regression + clustering + segmentation。
3.高阶课-程再高阶的课-程,就是比较specific的课-程了,可以看你做的项目或者以后的concentration再选择选修,比如: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s(概率图模型), Integer Programming(整数规划),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视频追踪,医学图像处理,增强学习,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网络信息安全,等等等等。
深度学习:目前非常火,打败了非常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典方法。
增强学习:也很火,游戏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等,它都是核心。
概率图模型:深度学习之前非常popular的“学习”方法,有严格的数学模型和优美的算法,虽然目前被前俩者盖过了风头,但是依然有它的立足之处。
什么?你不知道最近用PGM发了篇Nature,打败了CNN?快看下面:Robin Shen:如何评价 Vicarious 在 Science 上提出基于概率图模型(PGM)的 RCN 模型?再比如有用偏微分方程做图像处理的(比较小众),那么这时候你肯定要去学一下偏微分方程了,大都是以科研为主导的。
科研嘛,为了发文章,就是要尝试前人没尝试过的方法,万一效果不错呢,就是一篇好paper了,对吧。
附上顶尖会议排名,共勉:互联网教-学资-源书目没有特别推荐的,但是建议看英文原版。
注:以下再推荐一些视频,仅受之以渔,多为graduate course相比古老的组合学,1965年诞生的模糊数学可以说是年轻的。
按照经典集合的概念,每一个集合必须由确定的元素构成,元素之于集合的隶属关系是明确的,这一性质可以用特征函数μA(x)来表示:public void synchronized run(){足足有20分钟,怀尔斯呆望着那个结果不敢相信,然后,是一种再也无事可做的巨大失落感。
? 一百年前,专为费马大定理而设的沃尔夫斯凯尔奖将截止日期定为2007年9月13日。
就像所有的惊险片一样,炸弹在即将起爆的最后一刻,被拆除了。
当时我还没有结婚,对怎么带孩子也没有概念。
刚开始,在我眼里德国人带孩子特别随意,孩子爱爬哪爬哪,爱吃土吃土,完全不管。
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后来我对德国的家庭教育改变了看法。
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这鞋很臭的!"相比于革命的大潮流,拉瓦锡不过是个小人物。
在明知道必死的情况下,倘如换做张寿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论与代数几何,他于1996年证明了波戈莫洛夫猜想(Bogomolov conjecture)。
此后他又推广了格罗斯-乍基亚公式(Gross-Zagier theorem),被称为“格罗斯-乍基亚-张公式”。
好多了,我们将?hash?字段从 320 比特减少到 80 比特,减少了75%的空间利用。
遗忘门舍弃cell状态的信息(0代表完全遗忘,1代表完全记住),因此我们猜想:遗忘门在需要准确记忆什么时会完全激活,而当不再需要已记住的信息时则会关闭。
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奥运会”CASP比赛中,力压其他97个参赛者。
《卫报》报道称,AlphaFold预测出了43种蛋白质中25种蛋白质的最精确结构。
在同一类别中排名第二的队伍,只预测出了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