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9年纪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c44da4852458fb770b56fe.png)
九上社会背诵资料1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发展。
2、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为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瓜分。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3、欧洲列强军备竞赛:(1)原因:为了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2)表现:英德的军备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具有杀伤力的新式武器不断研发。
注:这些国家相互联合的原因:瓜分世界与争夺霸权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1、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1)巴黎和会相关知识①会议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解决的问题。
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②会议时间、地点:1919年1-6月,法国巴黎。
③会议的操纵国:英、法、美。
④会议的性质:列强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⑤会议的特点(历史地位):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结和约的会议。
⑥与会国的意图:A美:借战争发横财,利用德国制约英国与法国,削弱竞争对手。
B英:反对过分削弱德国,让法德相互牵制。
C法: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德国,肢解德国,确立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D日本:确认大战期间所占的全部土地包括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合法化。
⑦会议焦点问题:对德问题;重点问题:中国山东问题。
(2)《凡尔赛和约》2、凡尔赛体系(1)概念: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称为凡尔赛体系。
(2)影响:①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亚非统治的新秩序,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矛盾基本上等到协调。
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奥匈帝国解体,波兰等一批新兴国家独立。
③但是列强间的矛盾并未消除,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1、20世纪初中国面对的局势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企图全面控制中国经济。
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知识点提纲
![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1e5730259eef8c75fbfb3a0.png)
九上社会第一单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列强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L.原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能2,表现(1)美国:19世纪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拉丁美洲的波多黎各、亚洲的非律宾,把古巴变成自己的户国同时作为迟到者”的美国也匆忙加入列强在中国的争夺。
(2)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展开激烈争夺。
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打败俄国,后来又吞并了朝鲜(3)德国:走上对外扩张之路①原因: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②表现:提出“要为自己要求在阳光下的地盘”,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3.结果:为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进行了疯狂的争夺。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L.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竟赛引人注目。
德国统治者认为“国的未来在海上“,向海上强国英国发起挑战,并很快成为第二海军强国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有巨大杀伤力的新式式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加了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三)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德国、奥何帝国和意大利组成国同盟,核心是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2.影响: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ed4c3da32d7375a41780dd.png)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全书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全书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5cfe90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2.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书知识点梳理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2单元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城邦希腊最早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属于海洋文明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城邦时期希腊城邦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几百个城邦,最大的是斯巴达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民主制度:伯里克利完善了民主机制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功能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吞并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灭埃及,攻占两河流域,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
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第2单元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罗马城邦发源公元前1000年,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兴起许多城邦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统治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权利相等的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平民选举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罗马颁布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初,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大量战俘被掠为奴隶衰败公元前73年,斯巴达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落。
最终失败罗马帝国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官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29年,屋大维掌握了统治实权,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公元27年,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9年纪上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9年纪上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ce2d345901020207409c26.png)
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主要事件梳理中国历史: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振兴中华的意思)此后,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革命一词源于邹容的《革命军》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后在《民报》中,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思想”在国民党一大中变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
同盟会边宣传革命的理论与主张,边发动武装起义。
主要的起义有:1911.4黄花岗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是20世纪初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这是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尝试,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政府还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政体是仿效美、法等国,所有辛亥革命是制度的变革。
1912年2.12,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清灭。
1912.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不久,他将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强迫过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中国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1912——1927共计15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15年袁世凯称帝。
随后爆发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不久死去,中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割据的时期。
由于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a814ed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b.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知识框架一、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如下: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著名的有胡夫金字塔。
法老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掌握绝对的权力。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
《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创立了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
佛教:由古印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后传播到亚洲广大地区。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4、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古希腊是由许多城邦组成的国家,各城邦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合作。
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哲学与文学: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以及《荷马史诗》等文学作品。
5、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经过长期的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罗马法:古罗马法制建设的成就,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6、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产生:1世纪,耶稣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基督教。
传播: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7、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政治腐败、军事衰退、经济崩溃、民族矛盾等。
表现:日耳曼人等外族入侵罗马帝国,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最终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灭亡。
8、拜占庭帝国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继续存在并繁荣。
文化贡献: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成就显著,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拜占庭艺术。
衰落: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9、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经济封建制度: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依附关系,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5559674b73f242336c5f72.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1、时间:14—16世纪;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基础)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第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640年—1688年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8a65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人教版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全册中考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整理九年级(上)第2课157.汉谟拉比法典背景: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内容:①(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b5E2RGbCAP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西方文明之源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159.日本大化改新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p1EanqFDPw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
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8a6cbf4b35eefdc8d333f3.png)
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知识要点】1.人类的出现。
(三四百年前)(1)猿类(四肢行走)(2)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直立行走)(3)完全形成的人(会制造工具)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度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2.氏族的出现母系氏族--------父系氏族3.国家的产生[重点考点]1.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的人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3.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氏族社会先是(母系氏族),婚姻关系是(群婚);后发展为(父系氏族),婚姻关系相对(固定)。
5.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时期是(母系)氏族时期;“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时期是(父系)氏族时期。
6.(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要点]1.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①地址:非洲东北部②形成: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③起源与国家建立:公元前3500年,河流两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古代埃及统一国家建立。
④代表事物: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2.新月沃地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①地址:亚洲西部②形成: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被称为两河,两河流域河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起源与建国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许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④代表事物:汉谟拉比法典。
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制订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①地址:亚洲南部②发源地:印度河流域③起源与建立国家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中亚雅利安人侵入,征服当地居民、先后建立奴隶制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书必考知识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书必考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62952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5.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书必考知识汇总一、标志类1. 古埃及的文明标志——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 古巴比伦的文明标志——《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 古印度的文明标志——种姓制度。
4. 古希腊的文明标志——雅典的民主政治。
5.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6. 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标志——公元前27 年,屋大维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
7. 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8.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的标志——“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确立。
9.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
10. 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开始的标志——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11. 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作品——《神曲》。
12.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开辟。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 年议会重新召开。
1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1688 年“光荣革命”。
15.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的标志——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6.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7. 美国诞生的标志——1776 年7 月4 日( 美国国庆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18.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9. 美国联邦制共和国确立的标志——1787 年美国宪法的制定。
20.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 年7 月14 日( 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1. 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雅各宾派上台。
22. 拿破仑政权失败的标志——1815 年滑铁卢战役。
23.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4. 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社会九上知识点
![社会九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893c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6.png)
社会九上知识点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美国②日本③德国: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高涨。
2、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
意大利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精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070f0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5.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知识是人们在接触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并代代相传,它作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完善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第十五课:血腥的资本积累1、罪恶的“三角贸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种植园主急需黑人劳动力。
(2)线路:从欧洲出发到非洲,俘获黑人运往美洲出卖,然后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3)时间:延续了三百多年。
(4)影响: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给黑奴带来了悲惨的命运;血腥的资本积累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3、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4、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
英国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2、“三角贸易”是指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贩卖,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以此获取暴利。
第十六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其中有一位的女英雄叫章西女王。
2、在南美的解放运动中,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3、19世纪以前,最早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国家是葡萄牙。
第十七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836-1848年,英国工人为了取得普选全而掀起了宪章运动,颁布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1844年,德国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会,1848年发表《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4、《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解放而斗争。
九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九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c84ae76f1aff00bfd51e13.png)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p2⑴经济格局原因:p2⑵军事格局①军备竞赛 a.原因;b.表现 p4②两大军事集团 a.同盟国;b.协约国;c.影响;d.性质 p42.一战 1914~1918⑴一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③其他原因:a.b.c.⑵列强发动一战的目的⑶经过:①爆发②重要战役③转折④结果 p5⑷性质⑸历史影响⑹启示⑺特点 p73.巴黎和会 1919.1~6⑴背景⑵参加国⑶操纵国⑷内容⑸性质⑹目的 p81.20世纪初中国局势:⑴经济⑵政治⑶思想文化p112.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p123.知识分子宣传革命思想⑴活动中心和方式⑵代表 p124.革命团体:⑴兴中会成立①时间、地点②创建人③性质(地位)④口号 p12⑵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②总理③性质和地位④革命纲领⑤机关刊物⑥指导思想⑦影响 p135.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⑴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⑵经过⑶影响和结果6.辛亥革命的成果 p15、167.关于辛亥革命⑴性质⑵意义①政治②思想文化③经济④社会习俗⑶失败原因教训启示 p16 ⑷不足p448.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⑴袁世凯巩固自己势力的措施:①②③④⑤ p17、18⑵二十一条 p18⑶袁世凯复辟及其失败的原因 p18⑷军阀混战及其影响p199.社会生活的变化⑴物质变化①交通②通讯⑵精神变化⑶思想变化p20~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⑴背景(原因)⑵兴起的标志⑶斗争的矛头⑷阵营⑸内容(四提倡反对)p44⑹影响 p462.五四运动⑴背景:①、②导火索 p47 ⑵经过⑶两个阶段的对比 p48⑷结果(取得的初步胜利)⑸性质⑹意义 p49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⑴条件:①思想基础②阶级基础③组织基础 p50、51★⑵中共一大 1921.7.23①地点②内容③意义 p52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意义p52★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有何关系教与学p574.第一次国共合作⑴标志(国民党一大)①时间②内容③意义 p53⑵成果①创办黄埔军校②北伐战争③国民革命运动 p54、555.工农武装割据⑴南昌起义:①背景②时间③领导人④意义 p56⑵八七会议:①目的②时间、地点③内容④意义 p56⑶秋收起义:①时间地点领导人②结果p56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p57⑸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①提出②内容③影响 p57⑹土地革命(1927~1937):①背景②措施③影响6.红军长征⑴原因⑵时间⑶路线 p59 ⑷胜利⑸意义 p607.遵义会议 1935.1⑴地点⑵性质⑶内容①②③⑷意义①②③ p60中国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战争开始⑴原因:①根本原因②主要原因 p66⑵九一八事变1931.9.18①地点②经过 p66 ③影响p67⑶华北事变 1935 p67⑷一·二八事变 1932.1.28 p672.中国各阶层人民抗日具体表现⑴学生:一二·九运动①时间②地点③影响 p67⑵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⑶国民党爱国官兵:★西安事变①时间②人物③经过④结果⑤意义⑥爆发的根本原因 p683.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⑴标志:七七事变p69①背景②经过③结果④意义⑵淞沪会战:①时间②经过③结果④意义p70⑶南京大屠杀:①时间②背景③概况④评价p70⑷日军罪行:①七三一部队②轰炸城市③三光政策p70、714.全民族的抗战⑴正面战场:①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一一五师②台儿庄战役李宗仁p72⑵敌后战场:①百团大战彭德怀p73②人民战争:华人华侨捐款捐物p745.抗日战争的胜利⑴原因 p75 ⑵意义p76 ⑶地位 p76第二次世界大战1.法西斯的兴起意大利:①原因②法西斯党独裁 p77德国:①原因②纳粹党独裁 p78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轴心国集团)①形成:德国、意大利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7②发展:《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大战全面爆发1939.9⑴标志: p80⑵重要战役:不列颠空战:①时间②背景③进程④影响 p824.大战的扩大⑴苏德战争爆发:①爆发②结果③形势④战役:a.时间 b.影响p83⑵日军偷袭珍珠港:①时间②地点③影响p84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p86⑴《大西洋宪章》:①时间②影响⑵《联合国家宣言》:①时间②影响6.二战转折性战役:①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影响)②中途岛海战③阿拉曼战役④诺曼底登陆(时间、地点、影响、地位)8.二战的胜利①柏林战役:德国投降 1945.4 p89②日本投降: 1945.8.15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⑴性质⑵影响p90、911.重庆谈判: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结果 p982.内战爆发:⑴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人物、事件)p99⑵两党内战初期战略方针:p100⑶形势变化:p1003.国民党和共产党境地对比:(政治、经济)p101 土地改革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 p1025.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1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意义: p102新中国的诞生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①时间②地点③内容 p1042.渡江战役:①时间②战线③结果 p104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②内容p1054.开国大典:①时间②意义p106。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0505f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a.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种,其中现代人的特征出现在晚期智人时期)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谋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3、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血缘关系)1、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1)特点: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2)特点:父系——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会占主导地位。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相都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群体;同都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点人民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不生产活动妇女收罗为主男子处置农业和畜牧业同社会地位妇女占主导地位男子占主导地位点血缘关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知母又知父,子女按父系确定血统2、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私有制出现,阶级和国家产生。
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奴隶社会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奴隶社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它们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发源于河流)名称古埃及非洲尼罗河公元前公元前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伶俐的结晶,也是古3500年3000年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古巴西亚的幼发拉底公元前公元前《汉谟拉比法典》天下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比伦河和底格里斯河3500年18世纪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古印度南亚印度河和恒公元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后来的社河2500年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主要事件梳理中国历史: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振兴中华的意思)此后,各地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革命一词源于邹容的《革命军》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
后在《民报》中,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思想”在国民党一大中变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
同盟会边宣传革命的理论与主张,边发动武装起义。
主要的起义有:1911.4黄花岗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是20世纪初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阀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这是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尝试,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政府还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和政体是仿效美、法等国,所有辛亥革命是制度的变革。
1912年2.12,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清灭。
1912.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不久,他将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强迫过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中国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1912——1927共计15年)1927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1915年袁世凯称帝。
随后爆发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不久死去,中国开始进入军阀混战割据的时期。
由于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主要代表人物有:李大钊(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起组织),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批判旧道德,旧礼制)等人。
1916年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府。
新文化运动人士开始学俄,宣传马克思主义。
由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的一次分赃会议)1919年5.4,五四运动爆发。
北京各校学生在得知巴黎外交失败后,纷纷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次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人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中共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第一次提出翻地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北伐战争)。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死。
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1926年北伐从广州开始。
短短十几个月内,北伐军将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收回汉口,九江等英租界。
1927年4.12蒋介石等人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不久,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代武汉的汪精卫政府。
并继续北伐,不久,张学良东北易帜,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组建了自己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由此而来。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927年9月,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发动,由于城市中敌人力量过强,毛泽东放弃攻打城市,转而向农村进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8年12月,东北张学良通电赞成共和,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江西瑞金。
共产党在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红军和根据地得到飞速发展。
1930到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5次围剿。
(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1931年9.18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悍然发动。
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沈阳沦陷,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2年1.28,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
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红军人数从8万锐减到3万,是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
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前来督剿的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此后,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
之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士兵被杀害。
1945年4月底至6月初,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会议指出当下任务是反对蒋介石一党专政,争取组建联合政府这一光明的前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5年8月至10月,重庆谈判,国共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毛泽东等人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前往重庆,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内战全面爆发。
到1947年2月,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国名党改为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爆发: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
革命胜利后的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1949年4月,国共和谈在北平召开,国民政府代表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至23日,渡江战役爆发,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造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午,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到1918年(持续时间长)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是德国)和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核心是英国)战争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性质:一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结束:1918年,一战以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德国的投降而宣告结束。
后果:这次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波及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范围广,故城世界大战)战争规模空前,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规模大)共有3000多万人伤亡(伤亡重),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亿美元(损失大)。
战争双方竞相使用大炮,飞艇,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武器新),德军还首次使用了毒气弹,造成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说明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的浩劫。
启示我们要珍爱和平;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应用于战争。
一战中的中国: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一战中派出二十多万华工充当劳工。
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提出了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
结果遭到列强拒绝。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国内爆发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的决定。
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说明其惨烈,是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
知识梳理:1.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840——1901,中国的屈辱史。
3.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
4.1921年到1949年,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22年,建立了新中国。
5.清政府下台后中国经历了中华民国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统治时期。
重点知识归纳: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1)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3)新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
(4)新的革命纲领:对内打到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