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获奖教案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fe53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a.png)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
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积累优美的词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提高朗读能力。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人物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仿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运用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会认、会写生字词。
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读出相应的语气。
2.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其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宁静。
分析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其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意义,分析课文的结构、内容、情感等。
2. 朗读法:通过范读、齐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2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2](https://img.taocdn.com/s3/m/b7f9d4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5.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球”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鲜艳"等2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够做到正确、流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的的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段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快乐的学习生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传达出的自豪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21个新词2.教学难点:了解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自豪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插图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老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到了一所非常有趣的学校,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呢?2.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学校的区别。
预设:(1)图中的校园有动物,有钟,有穿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的小学生,我们的学校没有。
(2)图中的校园环境和我们不一样。
3.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可真仔细,你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正如孩子们所说,这真是一所有趣的学校,同学们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1)认真听老师范读,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
同学们听读了课文后,你会读课文的生字了吗?3.指名读生字,教师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全班再读一遍。
4.学生自由再读一读,记一记。
5.孩子们,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你们还能准确的把它们读出来吗?6.分小组读课文。
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识字的方法:课件出示(1)借助课文插图认识:凤尾竹、鲜艳、摔跤、飘扬等词。
(2)用偏旁归类词语。
7.同学们认识这些生字词后,你会认真正确的书写吗?来挑战一下吧!课件出示本课需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说一说每个字书写需要注意的地方,生字词在田字格中的占比,容易写错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1dd2c5c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5.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乐于与同学交流分享。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感受语言美;喜欢并欣赏这样的语言,并试着体会其中的内涵;知道主动积累,并有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的意识。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点:1.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乐于与同学交流分享。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难点: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感受它们的美;喜欢并欣赏这样的语言,并试着体会其中的内涵;知道主动能积累,并有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入课题,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围绕“学校生活"描写了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有条理里阅读理解做好铺垫。
】二、初晓作者吴然及相关背景。
出示学习任务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画出印象深刻的词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吴然,云南人,在老家宣威及昆明、大理度过童年、少年时代。
著名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在村小上学。
我对边疆村寨里的小学,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
___——吴然】预设:了解了作者对大青树下的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意图:走近作者,将课文置于一份情感,一段人生、一个年代之中,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情感基础;同时也是开启深掘文学作品内涵的智慧之钥。
】三、活动三探秘“新鲜感”活动四夸夸自己的学校出示学习任务二:1.再次走进课文,继续找一找文章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圈一圈,画一画,说一说。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说说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1fa6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1a.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一三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4篇-最新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4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20e4347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4篇深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绿树下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自豪和赞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3f10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8.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1】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引趣)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思环节: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我问学生: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9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9](https://img.taocdn.com/s3/m/8f4a91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e.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早晨、汉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2.(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 个)那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学生回答)3.(2)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一所这样的边疆小学,大家想去看看吗?(揭示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6.(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7.(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8.(4)再读课文,思考: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9.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0.(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思考: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里?11.明确:这所小学建在大青树下,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12.(2)自由读第2、3 自然段,画出描写学生上学和上课的句子。
13.明确:学生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来到学校,向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上课了,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14.(3)指名读第4 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15.明确:作者通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衬托出同学们上课时的专心和下课后的快乐。
16.(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就是一所边疆的小学?17.明确:这所小学虽然地处边疆,但同学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他们团结友爱,共同成长,所以作者说这就是一所边疆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3524d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d.png)
一、教案主题:《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精选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和人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内容简介:课文以一个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校园内外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了小学生们的快乐成长。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分析与解读,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4.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写作技巧的应用。
4. 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程度的提升。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感受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小学生活。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采用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八、教学准备:1. 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九、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ee8ddc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07.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坝、汉"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晨、绒”等13个生字,理解并正确运用“早晨、穿戴、鲜艳"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与特别,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文化美。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感受校园的美丽和学生的友爱团结。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十分安静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校园的和谐之美。
能借助提示,生动地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语言训练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图片、视频,以及与课文相关的音乐等。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精心播放一段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如《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欢快激昂的旋律中深刻感受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多彩。
亲切地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如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少数民族图片,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独特的服饰和丰富多彩的风俗特点。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去一所特别的小学参观,这所小学叫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师在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美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明确要求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4c4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a.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汉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对学习汉字有兴趣,有意识地主动、独立识字;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自己良好的写字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学习记录课堂笔记。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4.探寻“新鲜感”能引发好奇之问的特点,初步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之处。
5.学习将词语归类整理的方法,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教学重点:1.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汉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1. 发现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进行识字,归类观察和书写。
2.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感知(一)赏析单元导语页。
欣赏美丽的单元导语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预设:1.欣赏图片,感受到画面的神奇以及快乐追逐的内容理解。
2.发现描述“人文主题"语句。
适时点拨:这句美丽的诗,提示了我们本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是——“学校生活”。
3.发现“语文要素"提示语句。
适时点拨:这两句话提示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是本单元我们学习和训练的重点任务。
(二)单元内容初晓。
本单元里,我们会欣赏到各具风格的“学校生活”:有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奇特的《花的学校》,还有一位伟人上学的故事。
【设计意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起点单元,“篇章页"为重要“导学体系”。
赏析中发现导学要领,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对“篇章页"有了重要的认知;引出本单元学习主题;并且为逐步开启学习任务群活动找到主线。
】二.本课学习任务群设计。
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将体会“别具一格的学校生活”,具体进行四项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一:有趣的汉字活动二爱读课文活动三探秘“新鲜感"活动四夸夸“我”的学校。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1篇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f067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7.png)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11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一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重点难点重点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学习第1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①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②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①……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②……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③……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习第2、3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5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86c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5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课后生字词的注音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且在课文中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与同桌交流,说出理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校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扫清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习作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今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生:上学师:是的,要背上小书包上学校,走进美丽的校园里你们开心吗?生:……师:你们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学校里会发生哪些事情呢?生:……师:同学们能积极的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校园生活是很丰富的,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看看这个校园是怎样的,小朋友们在这个校园里都会做些什么事吧!(二)认识字词,熟读课文师: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读课文,根据第4页课后生字的注音扫清课文里的生字词,有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
(3分钟)生:……师: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如何呢?哪位小朋友愿意挑战一下呢?(出示课件的生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拼音,紧接着老师领读,同学之间互读)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词,那现在老师为大家范读课文,感受一下大青树下的校园。
(三)感受情境,讨论学习师: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再细细的品读课文,感受这所小学的特点,并找出你喜欢的,或者是你认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生:……师:同学们讨论的真激烈呀!那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呢?谁能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呢? 甲生:……师:学生甲说他认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青树下的小学写活了,所以他认为很新鲜,很精彩。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4373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c.png)
小学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生字词学习:认读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二、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
二、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3.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妙。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生字词学习:15分钟3. 课文朗读:10分钟4. 课文解析:15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一、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二、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主题的深入思考,讨论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eedee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6.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1.大青树下的小学【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维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通过对比阅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的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关注结构:课文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关注描写: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样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导语: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学校。
谁来和我们分享分享学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所特别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1c115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6.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指导等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交流理解并有意识地学会积累。
【教学重难点】1.通过预习、指导等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任务一:出示情境,导入课题。
活动一:欣赏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你们认识了解哪些民族呢?谁想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2.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这样一所小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共同学习和生活,想不想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活动二: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活动一: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活动二:这组词“打扮、飘扬、摔跤"。
谁来读?他读一遍,我们读两遍。
你们有什么发现?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是“提手旁”通过思考得出这些字都和手的动作有关。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都表示动作。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
活动三:猜一猜出示第二组词。
这篇课文还有一些我们陌生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表示民族。
谁会读?去掉拼音呢,读来读。
我们一起读两遍。
傣族(这个民族的女的喜欢穿长筒裙子,他们经常过泼水节,哪个族)、景颇族(头上戴的是高高的帽子,女的胸前挂的是什么?这是什么族)、阿昌族(他们戴的不是高高的,特别擅长做长刀)、德昂族(女的腰上有很多腰带,腰带越多表示越聪明,他们还会跳象脚舞,什么族)。
好的一起读。
他们的穿戴不同,打扮不同。
出示“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鲜艳就是指民族服装怎么样?(鲜艳美丽)除了民族服饰,还可以说鲜艳的什么?(花朵、红领巾)绚丽多彩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我们读到的陌生的词语背后都是一些新鲜陌生的事物。
任务三:再读课文,品读新鲜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f9a4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3.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27a6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0.png)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三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出小学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描绘小学生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青树下的小学。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期待。
2. 学习课文:(1)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生字词学习:(1)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模仿。
(2)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4. 课堂练习:(1)请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小学的生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交流。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用生字词造句。
2. 拓展作业:(1)邀请孩子观察学校的生活,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2)培养孩子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生字词掌握程度。
3. 拓展作业:评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观察与记录,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小学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学生活的认知和体验。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6226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小学生活,培养对学习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小学生活,培养对学习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大青树、小学、学生们等。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组词练习。
(2)进行生字词拼写比赛,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1)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个小学的故事?学生们在小学里做了些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小学生活,增进课堂氛围。
5. 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热爱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6. 角色扮演(1)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表演内容。
7.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小学生活的热爱。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小学生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 教学方法是否适用?3. 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4. 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5. 如何在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按照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小学生活的作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等奖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cf5cb2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8.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等奖《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教案一等奖《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
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
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
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
1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dd091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0.png)
1大青树下的小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不同民族的孩子在美丽的校园里共同学习的幸福生活。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名称,学习浅近的民族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在学校中共同学习、幸福成长。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小学生,在早晨来到学校学习。
第2、3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各族同学认真学习,下课时大家快乐游戏。
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所边疆小学的优美环境。
本篇课文要求认字10个“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
这其中“汉、艳、读、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字;其他生字可以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本课中学习写字13个“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
这些生字均为合体字,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好生字对的间架结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法认识10个字,会写写好13个字。
(2)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
(3)在阅读过程中认识到我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校里可能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同学,要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并能够积极了解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感受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在学校中共同学习、幸福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1.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感受。
2.能够根据时间,选择场地,说说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什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布置【教师课堂行为】出示云南地图,让学生上网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风俗特点。
(或者通过与大人交流,了解该地区的特点)【学生学习活动】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了解民族知识,为学课文做准备。
环节一:整体读文自学生字新词(12分钟)【教师课堂行为】1.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并圈出不认识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青树下的小学优秀获奖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
(课件出示5)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7)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④边防,边境。
(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要注意什么。
下结构,晨、装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三年级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pptx设计理念:1.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P20)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
教学的辩证法就是,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解读》P219)。
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
3.达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导向就是以学定教,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依据。
4.强化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调整教学,进行指导,实现顺学而导。
5.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习得语文素养。
6.落实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课程性质要求,教师教阅读教表达,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教科书分析:1.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学、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
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3.课后思考题: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要求学生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并将画面表述出来。
本来,这类思考题从复述角度的学习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仅仅是认识、了解有新鲜感词句的手段策略,所以,仅需把画面用一、两句话表述出来便可。
4.课后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的学习是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能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首先就要认识、了解什么叫做有新鲜感的词句,然后才能画出,因此,要安排好学习过程。
和同学交流属于语感培养的训练,交流应包括两个方面:(1)这些词句表的是什么情,达的是什么意;(2)这些词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这两方面的交流,则是通过想象画面实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决不能陷入单纯的句式知识学习的老路。
5.课后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属于读后感受体会表达的练习,应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了解这所学校是什么样的――对比自己对一般学校的认知,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把对比找出的特别之处组织为言语表达出来。
6.课后练习题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体会课文两个场景的描述是顺利进行说话表达的前提。
6.课文的插图表现的这所学校课的场景,仅为课文内容之一,学生可以运用在第一学段形成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能力学习了解,从而减轻仅凭文字信息了解内容的量和难度,为学生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了解自然段中心意思的能力;初步能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复述;能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
2. 通过两年的识字学习,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再加从三年级开始,识字教学已从多认少写转变为多写少认,会认的字学习量减少了,相对而言,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也就以会写字的学习为重点了,因此,应采用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识字与写字教学。
3.三年级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的学生带来学习的不适和困难,为此,学阅读学表达的教学目标更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晨等13个字和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下文理解词义。
(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和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结合资料袋和插图,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描写的画面,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地方的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3.能按照提示场所和开头,仿照课文,选自己学校一个场景说一说。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4.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2、3。
教学准备:教师:坝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坝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学习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设计说明:从三年级开始,教科书每单元啊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它提示了该单元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整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把握。
)(一)认识单元导读。
(设计说明:单元导读是统编教科书第二学段的一个新编排,学生需要了解其编写意图和功能,才能实现教科书是学生的学本的目的。
)1.初识单元导读。
导语:同学们,新的一个学年学习开始了,我们进入到了第二学段的语文学习了,使用的课本编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增了一个板块,我们学习了这个板块,就能了解这个单元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就能了解到通过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达成哪些主要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