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情况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范例

合集下载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

历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利弊分析——国际金融论文课程经管学院会计专业 2 李傲由于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及政府的相关鼓励措施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现大量持续顺差。

据统计。

除1998年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实现了顺差,2004年以前,除2000年有所下降外,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不断增长。

2004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1106.59亿美元,为历年来的新高。

从2005年开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断下降,2006年降至66.7亿美元,达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2007年又恢复到较高水平,为735.09美元。

从2001年开始2006年达到历史的低点,其在总顺差中的比例为3%。

2007年,该比例有所上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例为17%。

,2006年,经常项目顺差增长55%,连续五年大幅增长,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高达97%,创历年以来的新高。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经常项目顺差继续扩大,由上年的2533亿美元增加到3718亿美元,占总顺差的比例达到83%,继续实现了较快增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

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

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找出导致“双顺差”的原因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长期持续出现高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国际原因1.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为了寻求更优化的资源配置,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产业和产品向国外的转移。

而我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和政策,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目的地,连续数年位居世界前列2.我国的国内金融市场并不完善,有待发展,大量的外国资本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我国企业,从而增加了资本流入,而对外投资的扩大也是形成我国高额顺差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显著规模的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账户顺差并存局面。

这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持续性国际收支顺差会加剧我国与国家收支逆差国的摩擦,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中国贸易顺差问题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大局的重要问题。

那么,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如此巨额的贸易顺差?我们又将怎么去解决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这一问题呢?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回顾和分析2000年-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第二部分,剖析了近年来这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第三部分,解释了这种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况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提出了缓解国际收支顺差的对策思路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持续不断扩大,国内外学者(赵玉平、邓立、王光伟等)对此开始关注和提出分析研究。

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进行观察,并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备进行数字分析,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增加表明,中国不缺少购买外国投资品的外汇,而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用来购买外国进口产品,而是被换成人民币来购买本国产品。

杨柳勇(2002)指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符合从发展观点来看的“正常形态”,即在人均收入较低水平的时候出现持续性的经常账户顺差甚至同时伴随金融账户顺差。

金融账户顺差显示出中国已经具有“新债权国”的某些特征。

该文认为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超前性”,并对这种特征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文对中国出现这种国际收支格局的原因未展开分析。

余永定(2006)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理论框架,并得到几点结论:第一, 中国并未利用外国储蓄(外国资源)用于国内投资,而中国作为资本输出国已经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最新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最新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精品资料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分析中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特征,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摘要: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具有鲜明特色。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近十年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调整方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外汇储备对外直接投资一、中国国际收支的结构特征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本国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一种统计表。

它是一国对内、对外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易得知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可归纳为1、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总体规模扩大,从而国际收支总体保持了顺差2、经常账户总体规模扩大,其大量顺差成为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主要因素3、贸易账户下货物顺差成为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主要来源4、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资本与金融账户巨额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5、外国在华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严重失调6、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额,77.7%形成外汇储备资产的增量,成为相对低收益的外国政府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7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二、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原因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有人均储蓄率太低,消费动力不足。

中国虽然储蓄总额很高,但是人均储蓄很低,不到1万元,实际上是一个储蓄小国,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实际存在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国民不敢消费,国内需求不足消费跟不上,造成的结构性失衡;我国长期实行的出口导向性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的结果。

自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出口创汇,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尤其是长期实行的对外资优惠的政策,极大吸引了外资投资于出口的制造业。

出口的不断扩大和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使得两个账户顺差不断增加;国际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的结果。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我国国际收支是指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资金流动的总体表现。

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的情况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以下是对我国国际收支的简要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总体状况呈现逆差状态。

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净支付,需通过贸易顺差、资本净流出等方式来弥补对外支付。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逆差规模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增速放缓,而进口增速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导致贸易顺差缩小。

资本净流出也在增加,部分资金流向了境外市场和企业。

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出特点明显的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主要由商品贸易逆差引起,而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

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和能源资源型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导致大量的进口需求。

而服务贸易顺差则是由于我国在服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和外资投资。

我国国际收支在结构上呈现出有限的多元化。

我国主要的国际收支来源包括贸易、投资、劳务等方面。

贸易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来源,约占总体的大部分。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来源的多元化程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在投资方面。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市场。

第四,我国国际收支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一定的压力。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这对于提升我国在服务贸易和技术交流方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逆差态势,同时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结构明显。

我国国际收支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强国际竞争力,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效劳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到达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总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的幅度有一定波动。

主要表现在各个记账工程差额的波动,尤其以经常工程和资本和金融工程的变动最为突出。

自2005-201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但顺差的规模有所减少。

2011年,我国经常工程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工程顺差、资本和金融工程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

但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根底还不结实。

2013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重新反弹。

经常工程顺差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1187 亿美元,增长7.0倍;国际收支总顺差2171 亿美元,增长1.4 倍。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较大波动。

2012 年底以来,在主要兴旺经济体相继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状况。

因此,国际收支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高低。

分析有关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于正确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面对严重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结构调整的困难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状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顺差,并且“双顺差”的趋势一直在扩大。

为了便于分析,列出了我国2002年~2011年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下面从项目这个角度具体对这几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经常账户收支方面:这10年中,经常账户收支与货物贸易收支均处于顺差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有高度的相关性。

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由逐年增长趋于平稳。

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为3875亿美元,进口为3521亿美元。

2005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出口也增加到了9039亿美元,进口增为7715亿美元。

到了2008年经常项目顺差则为4206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加为17462亿美元和13256亿美元。

但是到了2009年以后,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了35%,这是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243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是14842亿美元和12409亿美元。

到了2010年和2011年,顺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大,趋于一个平稳状态。

货物贸易收支在这10年中,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并且2002年~2008年一直是在往上升。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分析与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而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1.1 收支概况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总体上呈现出顺差格局。

2018年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为23707.85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9305.67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为4393.18亿美元。

而服务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收入为7522.4亿美元,支出为4740.6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为2781.8亿美元。

另外,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方面,中国的资本流入量占到了总资本流入量的94.4%,2018年实际使用外资为1394亿美元,同比增长、6.0%。

1.2 问题与风险尽管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整体来看是比较稳健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及风险。

首先,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风险。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形成了依赖性,有着单一性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只脚站在进口、一只脚站在出口”的风险。

此外,资本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过多的短期资本流入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二、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对策2.1 扩大内需和转型升级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进出口贸易依赖性过大,一旦出口市场变差,整个经济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扩大内需,降低出口依赖性,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和数量,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在生产置换上下功夫,为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2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可以促进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同时,通过扩大设施和技术输出,优化货物流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体系和机制,有效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互惠互利。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18101207 庄洁 18100533 高颖近几年, 关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不断升温。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中国一直保持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虽然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建设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抵御, 但在很多方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平衡地理环境广袤、资源丰富、但是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这些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也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进出口商品和地区结构,这些都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国制造闻名世界,这就意味着中国出口的东西多半是一些技术含量少的衣服玩具日用品等轻工业产品.中国是轻工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是各国开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打击对象,我国企业将面临高关税、反倾销、技术壁垒、各类安全标准等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行为。

据海关统计,2012年上半年,轻工产品进出口总额3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出口额2561.4亿美元,增长17.7%;进口额657.4亿美元,下降2.4%.由此可见,改变结构性不平衡需要改善生产经济结构,并对生产要素的使用进行重新组合,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否则难以克服这种不平衡现象,而生产的重新组合阻力较大,进展缓慢,因此结构性不平衡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结构性不平衡在中国尤其普遍,也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产品出口技术含量低,只赚了人力和加工的钱,而产品进口科技含量高,我们得出高价买他们自主创新的钱;其二,产品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产品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是进口价格上涨快于出口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二 .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稳定,但是通货膨胀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以房地产行业天价房为标志的通货膨胀现象,在国内盛行。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分析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90年代初为界把改革开放时期分为两个阶段,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态势发生了结构性变动。

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我们可以发现,1982-1993年12年间有9年逆顺差配合,其中5年经常账户逆差,4年资本账户逆差。

后期国际收支结构通常形态转变为双顺差。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经常账户保持盈余,但差额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1994-2005年间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现上升趋势。

累计顺差4133亿美元,年均顺差为344亿美元。

主要由于直接投资大规模进入,资本账户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一直保持顺差,累计顺差4309亿美元,年均顺差359.1亿美元。

进入21世纪,自2001-2006年,我国的经常账户盈余额逐年攀升,2006年达到249,865,995千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外贸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特别是2000年以后,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100亿美元,06年末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国际收支继续呈现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双顺差结构,顺差规模继续扩大,国际收支和内外部经济不平衡现象仍然较为突出。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仍保持双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

初步估计,2008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约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增幅同比下降约27个百分点;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11%降到10%左右。

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

国家外汇局发布《中国外汇管理年报2009》说,总体看,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朗,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经济也将止跌回稳,国际金融市场的信心有所恢复、交易趋于活跃,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继续下降,中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好于2009年。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010000-***6X9800Y0204Z060810上图是1985年至2011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余额、贸易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的走势图,其中X是经常账户余额、Y是贸易账户余额、Z是资本账户余额。

由上图及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知道:1985年以来,共有五年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其中四年都集中在80年代,其中1985年是逆差的最大值,绝对值达到114.17亿美元。

可以看出,90年代我国经常项目状况明显好于80年代,除1993年外,始终表现为顺差。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1985--198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逆差交替出现,同时我国贸易项目逆差年份也同经常项目逆差年份保持一致除1987年外。

1990—1992年间,经常项目的顺差是由贸易顺差、非贸易往来顺差和无偿转让各项的顺差共同构成。

1993年非贸易往来、对外贸易均为逆差,只有无偿转让存有少量顺差。

1994—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1996 年、1997 年、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7.61%、22.81%、45.62%、81.8%。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时事政治 2000字

时事政治  2000字

时事政治2000字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原因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

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我们接下来就要讨论下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现象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所发生的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的定义,它包括货物服务和收益,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债权债务的收益,以及转移项目和平衡项目等。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

但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现象,这对我国国内经济正常运转和与国外的经济交往产生了不利影响。

2008年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很清晰的表现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特点。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总的来说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仍保持双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稳,总体状况良好。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国际收支失衡现象,到近几年,这种失衡现象益发严重,主要表现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连续“双顺差”,并且这种“双顺差”急剧增加,目前累计已达3万多亿美元,结果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长,其总规模亦达3万多亿美元。

在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很大。

同时,仍在不断增长的“双顺差”也表明,中国长期施行的旨在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些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作出调整和转变,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以便尽早尽快地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问题。

一、我国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基本现状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或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情况。

前者称为国际收支顺差,后者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无论是顺差或逆差,均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的表现。

在2000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不存在失衡现象,如1994-2001年,这8年间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仅为1931.79亿美元,平均年顺差241.47亿美元,总体上看基本平衡。

但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国际收支开始进入了失衡时期,2002-2006年这5年“双顺差”累计余额达到9341.94亿美元,年均净顺差1868.39亿美元,总收入明显大于总支出。

从2007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空前发展,变得十分严重,至2011年年底止,这5年间“双顺羞”累计高达2.16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4326.40亿美元。

如果将以上两个时期(2002-2006年和2007—2013年)我国“双顺差”外汇相加,在加上或减去净误差与遗漏,这10年间我国国际收支累计顺差3.10万亿美元,年均净顺差3097.39亿美元。

由于国家没有其他渠道消化过多顺差美元,近1 0年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只能被动收购绝大部分“双顺差”美元,结果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纳税Taxpaying经济纵横我国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鲍子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汇成名郡,安徽芜湖241000)摘要:国际收支状况通常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反映的,它是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项目及金融的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是全面掌握该国对外经济往来状况的基本资料,是该国政府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及不足之处,并以此为根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个指导性的重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变化;国际收支分析一、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情况(一)主要差额情况2017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逐步趋稳,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

近年来亦是如此,我国从持续了十多年的“双顺差”的结构,到了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短暂的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出现额度并不大的360亿美元逆差的“一顺一逆”结构,再到了2013年又重新恢复了“双顺差”结构,之后到了2014-2016出现了连续三年的“一顺差、一逆差”的收支结构,其中2015年经常项目顺差达到了峰值的3034亿美元,而2015年与2016年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迅速膨胀,分别为逆差4345亿美元和逆差4161亿美元,再到今年2017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常账户差额收窄到1649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1486亿美元,收支的结构又重新恢复到“双顺差”的结构,说明汇率政策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但此次的“双顺差”应该只是汇率调整的伴随现象,并不会长期持续和显著地延续下去,“一顺一逆”是新的稳态自然更加稳定。

(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情况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近些年来波动较大,2011年顺差为2600亿美元,2012年则出现了暂时的小额逆差,2013年为顺差3430亿美元,之后的三年均为逆差,其中2015年和2016年的逆差额急剧膨胀,2017年又恢复为顺差1486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_现状_原因及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_现状_原因及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唐建伟研究员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是最近几年大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正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引起的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导致我国目前一段时间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对冲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

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发展趋势、背后的原因及可能的影响,对于理解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状及趋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从国际收支账户定义关系看,如果不考虑“误差和遗漏”,双顺差实现的两个账户盈余之和等于外汇储备增加。

中国国际收支过去十几年除个别年份外持续出现双顺差,尤其是近年双顺差增长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

图1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3年以外,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1990—2006年经常项目累计实现顺差6525129亿美元,年均顺差39516亿美元,而其中2006年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图1 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平衡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图2 2000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与增量全年实现经常项目贸易顺差为1780亿美元,是近17年来平均值的4倍还多。

而资本和金融账户除1998年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他年份也一直保持顺差。

1990—2005年累计实现顺差4515127亿美元,年均顺差301亿美元,其中2004年资本项目下实现110616亿美元顺差,创历史新高。

而2005年629164亿美元的顺差较2004年虽有大幅下降,但也还是达到15年平均值的两倍以上。

伴随国际收支双顺差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出现较快增长。

尤其是2000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到2006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2006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473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见图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平衡对策

日本国际收支失衡案例分析
总结词:日本长期存 在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主要表现为大量贸 易顺差和资本流入。
详细描述
贸易顺差:日本长期 存在贸易顺差,主要 是由于出口导向型政 策和高质量产品优势 ,导致出口大于进口 。
资本流入:日本吸引 大量外资流入,主要 是由于国内市场潜力 巨大和投资环境相对 稳定。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影响汇率和国际收支。提高利率可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从而降 低进口需求;反之,降低利率则可以减少国际资本流入,降低本币汇率,从而增加出口需求。此外,调整货币 供应量也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进而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
微观经济政策调整
要点一
价格政策
通过调整国内物价水平,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供给。提 高国内物价水平可以增加出口供给,降低进口需求;反 之,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则可以减少出口供给,增加进口 需求。此外,通过价格政策的引导,还可以促进企业提 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出口 供给。
国际收支失衡的衡量标准
常用的衡量国际收支失衡的指 标有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汇储
备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了一国在 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地区的 货物、服务、收入及资本往来
的详细情况。
外汇储备则反映了一国持有的 可兑换货币的总量。
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可能会对一国的 经济、政治和安全产生重大影 响。
要点二
贸易政策
通过调整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影响进口需求和出 口供给。提高关税可以增加进口成本,降低进口需求; 反之,降低关税则可以减少进口成本,增加进口需求。 此外,非关税壁垒也可能影响进出口贸易,如配额限制 、进口许可证等。通过贸易政策的调整,还可以促进贸 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高贸易效率和竞争力。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

近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变化趋势一、近年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1、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及我国经济形势2011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放眼国内,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

2011年,我国克服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涉外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2、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它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经济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的货币价值之和。

3、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述我国国际收支模式非常特殊,自20世纪90年代,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

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05年至11年,我国国际收支明显表现为双顺差,即经常项目账户、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巨额顺差。

其中,经常项目账户的顺差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的差额,即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资本与金融项目账户的顺差则得益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虽然经常项目的差额在08年缩小,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不断波动、回落,但总体仍保持明显的双顺差状态。

2003年经常项目实现顺差4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16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幅为历史最高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 境,我国积极调整涉外经济政策
(1)调整出口退税等相关政策,保护我国对外贸易。 (2)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出口贸易用人民 币结算的企业,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3)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4)完善外资管理政策。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等相关政策, 对符合要求的外商投资,给予减免进口关税和进口环 节增值税、消费税等支持措施。 (5)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 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 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 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903.75
1001.50 1390.95 871.67
1341.89
2177.46 3159.46 3606.46 2495.11
对国际收支平衡 表进行动态的分析, 可以了解一国的经 济发展健康状况, 揭示各个项目在国 际收支中的地位与 作用,从结构分析 中发现问题,并为 知道对外经济活动 提供依据。在我国 对外经济往来中, 对外直接投资和货 物与服务是重要的 经济形式。
数据来源:国际收支平衡表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分析表
单位:亿美元
:直接投资差额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与货物差额
相关系数计算 货物差额 1 0.914356081 直接投资差额 1 货物差额 直接投资差额 回归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货物差额与对外 直接投资差额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91,相关性 较大,说明货物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比较 密切,且呈正相关; 从回归分析上来看,货物差额每增加1个单位, 对外投资差额平均增加0.46,说明二者之间 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显,即这些年的对外投资 差额的增长有一部分依赖于货物差额的增加; 对回归之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 现原序列并不是单整的,即二者之间不存在 长期的协整关系,在未来可能由于其他经济 和科技的因素,使得货物与直接投资差额之 间的关系得到改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
• (一)制度和技术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制度和技术对中日两国的贸易顺差形成都非常重要。 然 而,技术因素是日本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制度 因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对日本来说,“贸易 立国”时期的出口促进政策不仅起到了扩大出口规模的作 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也提升了生产 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进口品在国内的生产加工环节增 多,产业联系效应增强,产品增值率高,导致了长时期的 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 使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再加上“出口创汇”的隐性的或显 性的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水平、出口退税、差别 性的信贷政策等,自然会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也使得地方 政府积极推动出口
金融1401 张康康
什么是国际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是:
“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 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 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 交易以及转移项目。”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 概念,主要表现形式是统计报表,特定时期的国际 收支是该时期国际交易的总体状况的具体反映,是 一国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 3、内在需求不足 目前,国内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加之经过几千年积淀的节俭文 化,使得居民的消费意识低下,一方面招商引资,在国内建厂生产;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观念不强,收入较低,外资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 在本国销售,而是出口到国际市场,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的顺差。内在 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 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导致顺 差的增加。 • 4、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太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太多,还有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太少。中国的内需不足,同时国民收入低是造 成进口少的原因,但是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应该是主要原 因,美国的许多高科技产品,武器都对中国禁运。而中国现在主要是 对海外某些材料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比较大,发达国家的限 制使中国非自愿的增大了贸易顺差,而且这种管制的情况随着中国经 济发展势头的不多走强而更加严重。

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72009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 顺差,且顺差总额维持在4400多亿左右。 日本2007年为顺差,差额为3万亿;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逆差,差额 为2万亿;2009年为顺差,差额为1万亿。
展望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出现的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同时也为我国 外汇市场的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保持汇率均衡水平的稳定 基础上,我国需要尽快理顺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推动外汇市场的管理 创新,增强市场交易主体的竞争力。扩大结售汇周转头寸的浮动区间, 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增强境内机构支配外汇资源的自 主性。进一步培育外汇市场,逐步推行外汇做市商制度,增加交易品 种和交易主体。进一步健全汇率调控的参照指标体系,增加中央银行 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和对冲工具,提高中央银行的汇率调控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我国对外部门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国内的经济结构 和产业变迁。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内外经济 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我国相关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 果
• (二)国际和国内条件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日本贸易顺差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与中国根本不同,既不存在严格 的技术管制,只赚取工缴费的加工贸易也比较少。经过贸易摩擦和日 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外贸仍旧逆势而上,保持长期顺 差。所以,相对而言,国内条件是日本外贸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中 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如果没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严 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如果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 很难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不会存在,更不要谈长期持续的问题了。 与经济崛起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还很有限。 中国出现顺差的大多数年份中,顺差额并不高。英国、美国、德国在 经济崛起阶段都出现过持续很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的德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贸 易顺差持续的年份并不算多。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远未 完成,进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 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 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 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 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 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现状分析
• 纵观这几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它确实对我国经 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一是 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 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 二是 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 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 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 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 • 三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 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 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我国的国情
从1997年开始采用第五版的原理和格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 表。根据国际收支账户框架及差额构成的特点,国际收支 结构可分为以下模式: (1)经常账户逆差+资本账户顺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2)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差额平衡模式; (3)两大账户均平衡的模式; (4)双顺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5)双逆差模式(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均为逆差)。
在比较中找差异

中国
2007年 顺差(3718亿)+顺差(735亿) 2008年顺差(4124亿)+顺差(463亿) 2009年顺差(2917亿)+顺差(1448亿

日本
2007年 顺差(25万亿)+逆差(22万亿) 2008年顺差(16万亿)+逆差(18万亿) 2009年顺差(13万亿)+逆差(12万亿)

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主要因素
• (一)政策方面 • (二)非政策方面
(一)政策方面
• 1、外贸政策 中国一直坚持出口导向型政策,以此来带动国内经济 发展。自改革开发以来,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外汇不足的 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 海外向型经济。 • 2、外资政策 中国长期实施鼓励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外商直接投 资带来的外汇并不是以购买外国技术,高科技产品的方式 流入国内,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的卖 给人民银行,然后用兑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 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的顺差,这样 就形成了双顺差的格局。
中国国际收支概览 2000~2009年
单位:亿美元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直接投资差额
374.83 373.56 467.90 494.45 601.45
直接投资差额整体概况 2000-2009 单位:亿美元
货物差额
344.74 340.17 441.67 443.68 589.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