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20·郑州外国语·调研考)阅读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节选,完成各题。
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不是有的放失,而是无的放失。
……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
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2019-2020年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讲义新人教版
定性词语。
8.指代 有误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
选项句中或原文中有表 根据语境,
内容”有误,或是类别上的, 指代意义的关键词。如:这、确定指代词指代
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这些、此、与之相反等。 的内容。
1.(2015·四川卷,5)C项今文经、古文经的不同是分别采用了隶书和战国的 字体书写,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陷阱类型:________ 比较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1.课前素养积累 2. 考点阐释 3.考点精讲 4. 规律方法 5. 拓展提升
1.课前素养积累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2.考点阐释
2016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章。它包括“理解(B)”“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 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 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该考点的两个层级、六个考点在每年的试题中均有 所侧重地考查。其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单独命题 考查,其他考点往往综合考查。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 故意增删、改动文中 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 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 4.以偏 生。主要指以部分代 概全 整体(或相反)、以个 别代一般(或相反)、 以特殊代普遍等。从 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 判断。
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 部 都 十分 , 分((((1342, 所 ,))))表表 表 表几 有 稍范数 程 频个 , 微围量 度 率, 部 等大多 轻 高大 分);小少 重 低多 等的的 的 的数);词词 词 词);语语 语 语((((凡少 特 通,数别常全,,,,原边的数键表文的量词注程重修、。意度要饰频选、词与率范项语限等围与前制关、 总是,有时,偶尔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人物传记阅读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发放专项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让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文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略)归纳常见失误一:没有把握概念的内涵,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二:没有注意概念的外延,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三:没有注意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四:没有把握好关键词,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五:没有注意逻辑关系,造成判断失误。
归纳常见失误六:没有把握原文观点,造成推断失误。
(二)抢分技巧1.审读题干,找准信息区间2.细读原文,理解把握文意3.比较原文,筛选认定信息4.分析推理,判断信息正误四、难点突破,拓展升华分析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类试题是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类型。
是第一大题第3小题和第八大题第3小题。
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鲜明、直接、集中。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复习讲义1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复习讲义1 论述类文章阅读例说(一)[文本阅读要点]考试目的:两三分钟准确把握文本要点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比较意识。
大致步骤: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例·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论述类文本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为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X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从形式角度来说:想法是较高级的方式,概念是以字词的方式出现的,想法通常是以完整的一个句子方式出现的。
不过形式相同;都是以语文和符号为载体。
所以可以理解成概念是浓缩较多信息,精辟的想法,因此概念具有形象性,图像性,而科学概念具有系统性。
概念还必须是人们可以交互理解的,所以具有普遍性和达成客观性。
所谓“重要概念〞,是针对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而“文中〞那么指的是阅读语境。
阅读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字、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论述类文章阅读(含高考真题)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章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2018·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很多同学问:我不知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觉得答的很好了,为什么得不到满分?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呢?学生的困惑?近几年江苏省关于此考点的命题多考查什么? 2010年江苏论述类《谈静》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09年江苏卷论述类《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2008年江苏卷论述类《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探求结论本考点近几年在江苏高考中只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所考重要句子的位置全在结尾处,是观点句所考重要句子基本都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技法1由位置而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过渡句——就要联系其上下的文字作分析。
由语境而句子:句不离篇真题回顾(2001年全国卷)门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请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修辞技法2 由修辞而句子: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含意。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例2:2010江苏论述类《谈静》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实施讨论法时,教师需要注意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 避免出现偏离主题或浪费时间的情况;同时,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 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练习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解题方法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个别指导法: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定义:论述类文本是表达者对某一问题或话题进行阐述、论证的文章,旨在向读者传递某种观点、
01
思想或知识。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特点
02
特点:论述类文本具有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等特点,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 速度和阅读理解 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
探索更加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统计 学生作业完成的比 例,反映学生的学 习态度和投入程度。
作业正确率:评估 学生作业的正确程 度,反映学生对知 识点的掌握情况。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 业的思路清晰、表达准 确、逻辑严密等方面, 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业反思:鼓励学生 进行作业反思,评价 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 果,提出改进意见。
练习巩固
课堂练习:针对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进行课堂练习, 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题技巧
课后作业:布置 与课堂内容相关 的课后作业,巩 固所学知识,加 深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 小组讨论,分享 学习心得和解题 思路,促进互相 学习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课讲义 人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教案教学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的的阅读品质,引导学生捕捉信息点,合理筛选相关句子,培养学生阅读过程的敏感意识以及准确地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
通过练习训练强化审题意识,文本意识,规范答题语言,减少答题过程的随意性。
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论述类文本的专题考试,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组织教学。
、通过教师的示范阅读,指导学习者掌握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
、当堂检验教学效果。
、当堂练习,巩固提高学习现代文阅读文本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师示范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强化阅读的同时要有思考,及时概括段意。
2、学生在老师的示范阅读后完成文本后的试题。
3、对照学生在专题考试中的答案以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4、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文本,并完成文本后试题并对照《五·三》中的作业。
5、课堂小结。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课讲义不可无“我”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提出问题:①②艺术活动中的“我”、“非我”的含义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如何实现化“我”为“非我”的过程?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读者注:创作的目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编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1)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2)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01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3)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1)□02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2)□03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安排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04典型;二是□05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论证。
论证是用□06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07怎样证明”的问题。
1.圈重点,抓关键。
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文眼句、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及反复强化的词语等)。
2.梳思路,明结构。
对勾画内容进行提取、整合,梳理出文章思路。
理清文章围绕论点是如何展开说理的,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上述内容,对“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才不至于出现偏差,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才不至于出现遗漏,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才不至于出现偏移或错位。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理解重要的概念和重要句子 (高三)
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一)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教学目标1.熟知考纲,了解论述类文章的特点。
2.掌握理解概念和句子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
3.科学训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强化训练了,熟练运用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技巧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教学过程:一、感知考纲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命题特点新课标试卷把论述类文章当作必考内容来考,而且命题有一定的稳定性。
考点一般采用命题形式,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呈现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在所设的试题中两个能力层级均有涉及,在六个小考点中重点考查重要概念、文章内容的筛选并整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个小考点。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理解能力层次的要求为:(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是论述类文章“理解”层级中的两个重要考点,这一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必设试题,具体命题时紧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
题型采用“四选一”单一选择题的形式,分值为3分。
三、文本知识“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高考所选的论述文,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
同时这些文章又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
“文中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这些概念或表示特定的意义,或表达丰富的内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突破一论证分析题:切分层次,把握关系题型透视论证分析题是一个命题角度灵活、涉及面广的题型,它既着眼于考生对论述思路的把握,又注重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分析。
因此,论证分析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论证分析题作为近两年的新题型,成为了一个热门考点。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出现信息混乱、顾此失彼的问题,因此,考生应该增强研读文本的意识,提高把握论证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抓论点、找论据、速通全文要准确理解文意,拿到9分,首先要了解一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型特点和命题特点,然后结合考点、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对应学生用书P4]◆[真题试做]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解析:B [A项,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是必要条件,A选项“就能够〞是充分条件,故排除。
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误,由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
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绝对了。
]2.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表达。
解析:D [解析见“阅读妙招〞。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
〞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抽丝剥茧,透视“论述”——论述类文本阅读“结构”与“逻辑”的分析【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目标:1.明确高考考纲要求、命题特点,把握论述文的结构特点,探究总结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2.分析论述文的逻辑推理。
提高阅读现代论述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1、把握论述文的结构特点。
2、分析论述文的逻辑推理,有效地提高论述文的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把握规律,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评讲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分20秒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同来专题学习论述类文本的阅读。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点,是高考题中的第一大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在第一卷中出现。
共计3个选择题,分值为9分,可这9分并不容易得到,往往被很多同学戏谑为“夺命9分”。
那什么是论述文呢?一、论述文透视:(幻灯片2展示)1、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主要考察)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美学、文艺学、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2、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3、特点: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
4、内容: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5、类别:论文、杂文、评论等。
虽然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接触过,但很多同学还是对这类文章望而生畏,觉得它太过于博大精深,难以驾驭。
其实问题还是在于同学们涉猎这类文章很少,且没有掌握这类文章的解读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论述文的阅读方法(幻灯片3展示):1、把握论述文的结构特点。
2、分析论述文的逻辑推理。
3、能快速阅读文本,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中获得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备战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要求2.根据考纲要求,找出答题技巧教学重难点:用规律指导正确答题知识梳理:一、考纲分析1.近几年来课标全国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具有以下特点:(1)文本为议论文性质,人文色彩强烈,内容厚重,向时评、文、史、哲类跨越。
近几年文本内容涉及时评(2017年全国卷2套)、历史学(2016年)、经济学(2015年)、美学(2014年)、文献学(2013年)等。
(2)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论证分析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方面。
2.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有以下规律: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多选择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时评类文章为阅读材料,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非常有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
二、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
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
选项模糊的主要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
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
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
(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
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
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
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
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
2020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新人教版
2020 届高三语文专 ( 人教版)题复习教课设计:阐述类文本阅读(一).【教课目的】1、认识考纲对于阐述类文本的观察要求。
2、阐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研究。
3、训练阐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要点难点:阐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考点解读】2020 年《考试纲领》要求:阅读一般阐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看法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剖析综合 C(1)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剖析文章构造,掌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考点,归纳中情意思(4)剖析归纳作者在文中的看法态度【典题导航】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 ( 4)题。
( 25 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世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期间。
这其实不是纯粹的偶合,无需应酬琐务的安静生活能够让他沉思自察,促进画作和自然景色、隐居生活进一步切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气的写生,也来自他积蓄已久的思虑,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念书的人,要甘于孤独。
孤独能平定,定章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理解全部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需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布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倡议士医生的逸品画格,认为不用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认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惯,另一种是自矜才华、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轻狂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争华滋浑朴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直认为书画同源,因此称作画为“写画” 。
他认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此后虽分书画,但还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关于论述类文本的考察要求。
2、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探究。
3、训练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重点难点: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方法。
【考点解读】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典题导航】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黄宾虹常提到古代书法家从观察自然中有所领悟,如在雨后看车行泥沼,车轮在泥中转动犹如笔被纸墨所滞却仍圆转,不疾不徐、不粘不脱,由此笔法大进。
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来诠释自己的笔法,如“平”就是如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而石有棱角、树有桠杈,则是圆中有方;“变”则如石有阴阳向背、树有交互参差,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
1922年他在给友人陈柱尊的信里说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来作画。
可见,他已将山水自然之理、《说文》六书之法、书法、画法相互打通。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
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
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
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
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
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摘编自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针对当时沪上流行的细谨、涂泽的媚人习气和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黄宾虹推崇细腻、轻软的逸品画格,倡导做“真画者”。
B.由于我国书法、文字、金石、绘画同源异流,道归于一,要研究中国书法、绘画的笔法意蕴,就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C.书画家常能从观察自然中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如由雨后看车行泥沼悟得笔法的疾徐粘脱,由石的阴阻向背、树的交互参差悟出笔法的变化。
D.张大千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模仿的水平也极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书画大行家罗振玉等人。
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
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
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
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
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
(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
(3)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
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合作探究】应试策略:1、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察的是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时,不要受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要依据选文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具备两种心理状态。
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二是仔细。
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巩固提升】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凌厉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攻之了。
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道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
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其次,分析人们“捧”得动机。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解题思路】本文是一片议论文,先列举做法,再分析动机,举例论证后果,最后得出结论,提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