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旅游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文人旅游研究

论文题目唐代文人旅游研究

作者姓名

所在学院

学科(专业)

所在班级

指导老师

唐代文人旅游研究

摘要: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时代,各种条件满足使唐代文人出游热情高涨。旅游作为唐代文人一种重要生活

方式,是与唐代科举取士、自由开放思想、经济繁荣政治经济环境及唐代文人积极上进入世情怀密切相关。唐代文人在旅游活动中对后世旅游资源开发、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唐代;文人;文人旅游

从唐初至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将中国封建专制社会推至巅峰。为了长治久安,唐代统治者实施了一系列笼络知识分子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唐代知识分子心系社稷、入世报国热情。为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唐代文人重要生活方式,同时也客观地使文人旅游群体成为唐代旅游主体中坚。因此探究唐代文人旅游原因、旅游方式及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资源以及传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唐代文人旅游原因

1.社会经济繁荣稳定

六朝文士开创游风,传至唐朝,在我国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文人远行离不开发达商业设施以及安定社会治安等条件。

疆域辽阔,政治统一。唐疆域东南皆濒于海,西越葱岭,纵然也有边患和后期藩镇割据,除安史之乱外,全国大部分时间总来讲还算是安定和太平。能够漫游江南塞北,又不担心兵火匪患。在古代社会,已属难得。

交通畅达,馆舍遍布。大运河开凿筑起了南北交通大动脉,广通渠、新嘈渠等运河和天然河道充分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水运网。陆上交通则有大道五万里,骤一千多所,构筑了一个相对稠密释路网。而夹岸沿路,皆有店肆,既有官方馆骤,又有民间客舍,“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出门远游可免山水之患、风雨之虞。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很大进步。杜甫《忆昔二首》中说“忆昔开元全感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凛俱丰实。”略微夸张了一些,不过唐朝百姓确实前所未有富庶。人们获得温饱后,转而寻求视听之娱满足经济繁荣必然导致消费增长和生活习惯改变,

使得社会各阶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交通发达,旅馆林立,社会安定,这些都在经济要件和交通设施要件两个方面为文人旅游提供了可能。

2. 思想文化自由开放及功利主义盛行

唐代在思想领域采取了兼容并包开放态度。虽然李唐王朝统治者为了印证自己高贵血统采取了一些扬道抑儒、释政策,但主流上还是儒、道、佛三教会流,共同发展,形成了多元交融文化格局,这就使得唐代文人能展开自由翅膀,为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壮游求索。正如张岱年等人所总结那样,“在隋唐之际巨大社会结构变动中登上中国文化舞台庶族寒士,使他们对自己前途与未来充满了自信和一泻千里热情”,他们“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时代气质”。他们要么秉承着“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儒家“比德说”旅游思想,始终不改民胞物与、匡时济世情怀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生理想,壮游一生;要么自信高傲,热情奔放,豪迈不羁,衷情于自然“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仙游;要么参禅悟道,隐于名山大川,抱着“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出世情结释游,表现出丰富多彩旅游情趣和审美选择,使唐代文人旅游形成一个亮丽风景线。

3.科举取士政策

史料称:“贞观中,天下丰饶,士子皆乐乡土,不窥仕进,至于官员不充,省符追人赴京参选,远州皆率衣粮以相资送,然犹辞诉求免。”这说明初唐知识分子参与时政热情并不是很高,而唐初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末”。因此李唐王朝为了政治统治需要,延用并强化了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科举取士制度,这既可以笼络人才,又可以抑制士族地主对仕途垄断。时至盛唐,科举已成为文人步入仕途最重要途径,而诗、赋是科举考试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那些追求功名士子必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广袤大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同时诗人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唐代大多数文人选择万里远游这一途径,或求知,或交友,通过文人之间唱和来提高自己创作水平,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学术沙龙来提高自己知名度。正如高适所表达“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怀书访知己,来路空相识”。杜甫

正是通过漫游结识了李白、王维、岑参、房琯、严武等文人名士;李白以《蜀道难》干谒贺知章、白居易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干谒顾况,都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知名度和文誉,广泛社会认知为入世报国提供了良好先决条件。

4.受魏晋南北朝文人遗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隐逸之旅摆脱了儒家思想束缚,信仰上强调理性思辨玄学,形成了崇尚自然人生观。人们主动脱离黑暗社会现实,到生机盎然大自然中去寻求自然之美、逍遥之趣、自足之乐,强调山水怡神寄情作用,“畅神说”成为这一时期旅游审美思想重要特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并以优美文字阐述旅游山水审美活动时畅神心理感受,极大地推进了山水文学发展。而这一时期著名人物如陶渊明、葛洪、谢灵运、谢脁、庾信均受到唐代文人推崇,他们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着有唐一代知识分子,魏晋遗风在陈子昂、李白、杜甫作品中明显可见。同时,满腹经纶唐代士人学子虽然胸怀报国之志,但在个性特征和知识结构方面却与唐朝政府选用人规则不太协调,致使一些士人学子仕途不顺、挫折重重。“贞观二十年,王师旦为员外郎,冀州进士张昌龄、王公瑾并文词俊楚,声振京邑。师旦考其文策为下等,举朝不知所以。及奏等第,太宗怪无昌龄等名,问师旦。师旦曰:‘此辈诚有词华,然其体轻薄,文豪浮艳,必不成令器,臣櫂之,恐后世仿效,有变陛下风俗。’上深然之。”从唐朝政府择人标准可以看出,唐政府在知识分子中选拔治世能臣时是有倾向。从唐代士人学子本身来分析,他们张扬个性和放荡不羁行为也成为入世阻力,有史料称:“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采,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事实上,李白、孟浩然、杜甫都因文名受到唐玄宗召见,且都没有得到重用。而这些愤世嫉俗而又失落知识分子则大多仿效前人,通过寄情山水,回归自然,放任自我旅游,作为平衡自我一种有效方法同时政治上失意却极大地激发了这些大唐才子创作灵感,他们以优美诗篇将大唐气象浓缩成一幅不朽永恒画卷,向我们展示着有唐一代青山秀水和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二、唐代文人旅游主要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