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合集下载

解读美军军事理论的新支点

解读美军军事理论的新支点

解读美军军事理论的新支点两年前美军提出海空一体战理论后今年又提出了公海一体理论。

其实美国就是想利用它的太空优势、网络优势、信息化作战,整合天基平台、海基平台加上陆基平台,改造第二岛链关岛,打造对我国的优势。

利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军事同盟的力量增加共同防御,用来替美国担负防务的义务。

公海一体无非是为美国在亚太行动制造条件,能更多的在我国家门口活动。

即然你能来我也能往,靠近太平洋东岸也成了我正常出入的海域,这对我海军行动也提供了方便,在东北亚我的行动会
更加自由。

海空一体战理论是美军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军把从欧洲撤出的兵力投到未来主要作战方向,并在其国防白皮书上指明中国是其未来潜在对手所以军事部署只能围绕军事需要。

第一,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规模将扩大。

第二,美国海军舰艇在日本至澳大利亚海域的例行航行将变得更加频繁。

第三,美国海军舰艇将增加停靠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的次数,以应对中国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

第四,具有较高机动性,担当海陆两栖战主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用将与日俱增。

近年来,美国频繁在亚太地区举行联合军演,也正是在实践这个概念。

“空海一体战”的理论没有什么新意,这种鼓吹对抗以牺牲他人安全换取自身安全的观点是冷战思维的体现,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
流背道而驰。

公海一体理论的要点之一就是在整个亚洲寻找可供美军战机使用的基地,此要点已在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的行程中得到确认。

其次,“空海一体战”强调主动防御概念,依赖电子战、网络战以及美空军的战机和导弹与海军的航母舰载机、舰艇发射导弹的协同作战。

印度也企图加入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协议,这又为美国寻找基地增添一定的变数。

解读美国“新三位一体”战略构想

解读美国“新三位一体”战略构想

解读美国“新三位一体”战略构想20世纪 60年代,美国提出并采用了 “ 第二次打击 ” 核战略理论。

其主要思想是,确保在遭到大规模核打击( “ 第一次打击 ” )后,能够保存足够的核报复力量,用以对敌方实施有效的核反击( “ 第二次打击 ” )。

为此,美国建立了由洲际弹道导弹( ICBM)、潜射弹道导弹( SLBM)和远程核轰炸机组成的 “ 三位一体 ” ( Triad)战略核力量结构,防备因一两种武器系统遭敌摧毁而失去还击能力。

长期以来, “ 三位一体 ” 战略核力量结构一直是美国确保 “ 第二次打击 ” ,从而实现“ 相互确保摧毁 ” 战略的基石。

时过境迁。

在布什政府 2002年 1月 9日公布的《核态势审议报告(要点)》中,明确了美国下一个十年中核力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 “ 新三位一体 ” 战略构想。

这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

“ 新三位一体 ” 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新三位一体 ” 的基本构成(“新三位一体”的基本构成。

)美国防部提出的 “ 新三位一体 ” 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由核力量和常规力量构成的进攻性打击系统 ” 、 “ 主动和被动的防御系统 ” 以及 “ 能够迅速应对多种威胁的后备反应基础设施 ” ,三者由先进的指挥、控制、情报和规划系统密切结合在一起。

其中,第一个组成部分是由冷战时期的 “ 三位一体 ” ,再加上常规的非核进攻力量组成进攻性打击力量。

旧 “ 三位一体 ” 作为 “ 新三位一体” 的组成部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发展和部署主动和被动的防御系统。

美国认为,在 21世纪新的安全环境中,单靠进攻性能力不足以慑止对手的挑战;必须通过有效的防御系统来消除或降低对手有限进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慑止进攻的目的,并在传统威慑一旦失败后提供安全保障。

第三个组成部分是能及时做出灵活反应的后备基础设施,包括新的装备采办模式以及核基础设施。

后备反应基础设施可使美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和部署新一代武器系统,而不需要再花费 20年或更长时间。

空海一体战

空海一体战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主要影响作为美军在战略转变过程中发展的一个关键联合作战概念,“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持续发展和实践将带来一系列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加大对我国的安全威胁,二是推动一体化联合作战向更高水平发展,三是牵引美军主战装备发展。

1.持续提升美军介入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能力,加大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空海一体战”概念重点针对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提出和发展,许多想定均是针对西太平洋的地理和军事环境构建,并将成为美军长期奉行的新型联合作战概念;美军不仅自己要在西太平洋地区实践“空海一体战”概念,还与西太平洋地区的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讨论甚至演练“空海一体战”概念,因此该概念今后还可能成为美日等国之间新型联盟作战概念的基础。

因此,“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持续发展和实践,将不断提升美军介入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能力,加大对我国安全的威胁。

2.推动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样式和水平由“军种联合”向“全域和跨域协同”发展“空海一体战”概念推崇全域和跨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重视战术层面的一体化,追求在战事一开始时快速、全纵深地击敌要害、破击体系,强调建立常态化的网络化、一体化部队,将给美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样式带来新变革,推动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样式和水平由“军种联合”向“全域和跨域协同”发展,并促使美军各军兵种从条令、编制、装备、训练、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使美军的常态战备即能适应这种更高水平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样式,可在开战之初就实施全域和跨域协同作战。

3.牵引美军的主战装备朝远、隐、高、快、久的方向发展“空海一体战”概念重点考虑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理环境;主要针对与我军这样“接近同等”的对手进行攻防对抗,作战环境具有高威胁、强对抗的特点,属典型的高端战争。

因此,“空海一体战”概念将持续牵引美军重点发展各种具备远程、隐身、高空、快速、持久等特点的主战装备,促使美军以这些装备为主体或骨干,完成重要的情报/监视/侦察、跟踪瞄准、导航定位、精确打击、战场控制以及作战支援等关键任务;同时,还将牵引美军为其基地、装备和部队发展各种防御和抗毁手段。

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折射军事战略变化

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折射军事战略变化

"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折射军事战略变化“空海一体战”是美国提出的一种新型作战概念。

根据这一概念,空军和海军应密切整合战力,加强作战、组织、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空、海军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水平。

近年来,美、俄、日、印等亚太大国都在大力强化其空海军协同建设。

美国未来战争有赖于做出海空一体化的快速反应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近日视察了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

在这个有着“海军航空兵摇篮”之称的美军基地,邓普西说,随着美军“空海一体战”的实施,至2020年,美国无人机的使用比例将大大增加,美国军方已决定“最大限度”地使用无人机。

17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专程前往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在那里强调说,未来战争有赖于对全球威胁做出空海一体化的快速反应。

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所在地。

这一司令部辖有美国空军3个洲际弹道导弹联队,两个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联队和美国唯一的B—2隐形轰炸机联队。

帕内塔说:“坦率地说,我今天之所以到这里来,其原因是我背后的这些飞机。

这些飞机代表了美国未来国防的关键打击力量。

”“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提出,反衬出美国军事战略重心的变化。

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称,正如20世纪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概念一样,这一概念将使得美军在21世纪初具有同样的威慑力。

在上世纪冷战背景下,美国提出“空地一体战”概念剑指苏联。

如今,“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时空背景则转移到了亚太地区。

俄罗斯发展海军与空军被视为同等重要任务今年2月,俄罗斯海军司令维索茨基上将对外宣布,发展海军与航空航天防御部队武器装备是未来俄军工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

他还透露,俄战略核潜艇将于今年6月起不间断地作战巡逻。

俄罗斯《独立报》今年2月份载文指出,俄海军建设已经取得显著进步,发展海军与空军被俄领导人视为同等重要的任务。

俄总理普京今年2月20日在《俄罗斯报》上发表文章说,俄将继续保持战略核遏制能力,从军事技术上保障对美国全球性反导系统作出有效而对称性的回击。

试析美军空海一体战的特点与问题

试析美军空海一体战的特点与问题

试析美军“空海一体战”的特点与问题刘鹏2013-3-12 16:09:4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10年9期第21~26页【英文标题】The U.S. AirSea Battle: Features and Problems【作者简介】刘鹏,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外训系讲师,主要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等问题【内容提要】2010年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美国智库随后发表两份研究报告,对“空海一体战”进行详细阐述。

美国军方高层对“空海一体战”高度重视并予以充分肯定。

美军近期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又以演练空海联合作战为重点。

综合美军最新战略指导文件的表述、军方高层的表态和美军近期的举动不难看出,今后一段时期“空海一体战”将成为美军作战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发的关注重点。

“空海一体战”作为一个新的作战概念,有其自身显著特点,但其有效实施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空海一体战”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关键词】美军/空海一体战/特点/问题“空海一体战”是美军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的新作战概念。

从美军战略指导文件的表述、军方高层的表态和美军今年7月与韩进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科目来看,今后一段时期“空海一体战”将成为美军作战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发的关注重点。

作为一个新的作战概念,“空海一体战”既有其显著特点,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一、“空海一体战”提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空海一体战”是为应对所谓“反进入”和“区域拒止”战略而提出的反制措施。

“反进入”和“区域拒止”概念由美国智库提出,其中“反进入”战略旨在阻止美军进入某一战区,“区域拒止”战略旨在通过直接控制某个区域而限制美军行动自由。

①这两个概念受到美国官方认可和高度关注。

在官方文件及军方高层表态中,“在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环境中慑止和挫败进攻”被列为美军今后六项关键任务之一。

②为应对“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美军加紧研究应对之策。

美军空海一体战

美军空海一体战

美军空海一体战为在21世纪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通过全面的战略情报分析和预判,将中国为应对强敌干涉而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概括为“反介入/区域拒止”,并依托其历史上发展运用“空地一体战”概念的成功经验,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本文将从解析“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出发,探讨美国空军现役的惟一只执行常规打击任务的轰炸机—B-1B“枪骑兵”远程轰炸机在“空海一体战”概念背景下的运用,及其升级改造的现状与趋势。

“空海一体战”的地位和特点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军开始推进以“瞄准亚太地区、应对大国挑战”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并为此构建和发展了新型作战概念体系。

“空海一体战”概念,就是美军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维持对西太平洋和全球其他地区的进入能力,和在其中的行动自由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联合作战概念。

在考虑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特点和运用方式的基础上,“空海一体战”概念明确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即以跨域作战行动的方式,在全部作战域(空、天、海、网电、陆)中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和纵深攻击-破坏、摧毁和挫败”,同时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追求更广泛深入且常态化的网络化和一体化。

网络化和一体化是当前各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但“空海一体战”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内容。

对于网络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但对于实现之后如何立足部队整体、充分发挥其效力考虑较少。

“空海一体战”概念提出,网络化的关键是跨域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强调按使命任务预先组织可实时紧密协调的部队,通过在军种间、部队各建制间、域间建立常态化联系,并给予作战部队适当的指挥控制授权,使部队不受特定的操作程序、战术和武器装备制约,能够跨全域实施一体化作战行动。

对于一体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军种联合,而“空海一体战”概念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系统集成和力量融合,要求实现全域作战和跨域协同,将一体化渗透到部队建制的各个层级,并强调联合部队要“预先一体化”,即通过加强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联合训练,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各军种协作制定装备规划等,确保部队进入战区前已经一体化。

战斗力生成模式视角下美军“空海一体战”论文

战斗力生成模式视角下美军“空海一体战”论文

战斗力生成模式视角下的美军“空海一体战”摘要:“空海一体战”构想是美军在2010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加速推进转型建设,打败包括拥有尖端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在内的所有对手,保障新形势下的持久国家利益。

从战斗力生成模式视角来研究美军“空海一体战”,对于我们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美军;“空海一体战”;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主导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036-02战斗力,又称作战能力,是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构成战斗力的各要素结构相互联系并作用于作战任务系统形成作战能力的循环过程。

为生成战斗力,美军在2010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实施“空海一体战”构想——“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以打败包括拥有尖端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在内的所有对手”——以此来加速推进转型建设,保障新形势下的持久国家利益。

从战斗力生成模式视角来研究美军“空海一体战”,对于我们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一、“空海一体战”的提出“空海一体战”基本构想是:将美国空军、海军的传感器系统、打击力量、防御力量和支援力量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密切协同,提供一个安全的作战区域,抵消对手日益增强的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确保美军力量投送能力,使后续部队安全进入,开展大范围的作战行动。

该构想主要用于指导美军战役层次的作战行动,包括夺取主动和打赢持久两大作战阶段,航天作战、网络战、远程精确打击、海上封锁是典型作战样式。

应对潜在对手“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是美军提出“空海一体战”的直接动因。

“反进入”和“区域拒止”概念由美国智库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提出。

所谓“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从地区来看,主要是西太平洋地区和波斯湾地区;从领域来看,主要是海上和空中,包括太空和网空;从武器系统来看,包括各种导弹、反卫星武器以及核武器等等;从国家来看,主要是朝鲜、伊朗和中国。

“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情报对抗及其对我军的启示

“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情报对抗及其对我军的启示

“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情报对抗及其对我军的启示作为“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情报对抗是贯穿战前准备和作战始终,基本上与美国海空作战中现有的所有情报系统相关,是指情报体系之间的对抗,对“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实施效果影响巨大。

从情报对抗的角度认识该理论,并探寻其对我军该领域工作的参考价值。

标签:空海一体战;情报对抗;启示一、“空海一体战”理论介绍(一)发展历程概述1992年5月,时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詹姆斯·斯塔弗里兹上将在其《“空海一体战”新概念:一体化打击力量》中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概念。

2009年,国防部战略研究人员再次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0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联合海空作战”理论。

同年的2月和5月,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分别发布了《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两份报告,比较系统地对“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各项内容进行了阐述。

随后海军和空军的官方杂志也对此进行了跟踪论述,“空海一体战”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主要框架“空海一体战”主要针对中国和伊朗。

作战的核心内容是联合海、空军,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挫败“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主要作战设想由两部分构成:一为战争爆发的初始阶段,包括抵抗初期打击以降低美国及其盟国的损毁,对对手实施“致盲作战”,压制对手的情报体系及武器打击系统,夺取水下、海上、空中、太空及网络空间的全面主动权;二是通过多种战法确保美军赢得战争,包括实施持久战,进行“远程封锁”,维持作战后勤补给,扩大战时军事工业等。

二、情报对抗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作用(一)“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关键对抗环节“空海一体战”理论设想的主要战场是西太地区,不同于以往战争形态的是,“空海一体战”是拥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双方的作战体系对抗。

情报能力是用于对对手的目标进行确认和评估,缺乏这一能力或在这一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整个海空战场里精确制导武器也将是无的放矢。

【翻译】【CSBA】——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

【翻译】【CSBA】——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

美国智库发表的对华作战“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报告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CSBA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5月18日发布由该智库远期战略计划、军事创新和战争演习问题专家扬M万托尔主笔,并由多部国防战略指导原则专著作者马克冈津格、美国军事战略专家安德鲁F克雷皮内维奇、以及曾在美国防部从事30多年政策、计划和资源分析的吉姆托马斯参与合写的一篇研究报告,题为《空海一体战——战役构想的起点》,全文如下:概要当前,美军作战行动面临着新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西太平洋战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努力加强其“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能力建设(即我阻止或迟滞美进入特定作战区域的能力———本刊注),使美国向该地区进行军事力量投送的风险日益加剧,在某些情况下,美军会因代价高昂而被迫放弃行动。

在过去的60年,美国历届政府均公开宣称西太平洋地区关乎美国的重大安全利益。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美国将发现其无法有效介入该地区,同时美国的长期盟友和伙伴将易受侵犯,更多的时候则将会遭受高压政治的威胁。

最终,美国将面临战略抉择:或者接受该地区军事平衡继续向不利于美的方向发展;或者探索阻止这一发展趋势的有效举措。

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围绕保持西太平洋地区稳定的军事均衡态势,提出一种全新的作战构想,以抵消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增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由于该战区以空海作战力量、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因此,我们将这一作战构想称为“空海一体战”。

无端的挑战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已成为拥有全球利益的全球大国。

这些利益包括,扩展并捍卫民主制度;保持与主要贸易伙伴沟通,并获得重要资源的能力;确保盟国及伙伴国与美国开展合作,捍卫共同利益。

为捍卫美国的全球利益,维持大规模军事力量及投送能力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投送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军事挑战。

幸运的是,两个超级大国都设法避免大战的发生。

尽管如此,在韩国、越南、海湾等地的有限战争,以及其他多场更小规模的应急行动中,美军依然展现了其卓越的投送能力,以及在海外维持大规模驻军的能力。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摘要】为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美军在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空海一体战”理论,对我军现有作战体系构成了较大挑战。

本文对“空海一体战”提出的原因、作战实施步骤以及其中重要的“三战”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小结得出启示。

【关键词】美军;空海一体战;作战实施;太空战;电子战;网络战0 前言“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在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新作战概念,旨在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

在2010年12月的美日利剑联合军演以及同年的其他军演中,把空海联合作战作为演练的重点。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是未来美军的重要作战理念。

1 为何提出“空海一体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2009年9月16日在马里兰州国家海港空军学会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当我们审视他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时,应当少关注一些挑战美国的对称能力,比如,战斗机对战斗机、舰艇对舰艇;而是应该多关注一些他们影响我们自由行动、减少我们战略选择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巨大投资,将会对美国兵力投送的主要方式以及对太平洋地区盟国的支援,特别是对前沿部署的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

”同月,美国空军参谋长上将诺顿·施瓦茨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上将加里·拉夫黑德联合签署了一份机密性备忘录,要通过空军、海军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即现在的空海一体战概念。

此后,在2010年2月1日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宣布“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以击败军事行动领域的所有对手,包括拥有尖端‘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1]。

同年5月,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两份研究报告,全面阐述实施“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对美军海空一体战军事理论的思考

对美军海空一体战军事理论的思考

对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的认识和思考1992年5月,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海军上将詹姆斯就首次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

2009年9月,美空、海军签署备忘录,开始联合展开“空海一体战”理论研究。

201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采用“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0年5月,美国智库“战备与预算评估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海一体战”理论。

无疑,“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全新的军事理论,将会引领未来美军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美军的深度转型。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有何背景,基于什么战略目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对我有何影响和启示,美军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创新其军事理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认识和研究。

一、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出台的背景和原因任何新军事理论的出台,都是客观因素的需求和主观愿望共同作用的结果。

“空海一体战”理论正是美国在深入分析了未来竞争对手、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军事转型、军队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出台的。

(一)基于对未来潜在对手的明确认识美国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更有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怎样转化,优越感如何保持,美国选择了给自己树敌的办法。

没有对手,就主动找对手。

美国的目标是要主导全球事务,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对其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冷战时期,美国以前苏联为对手。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先后列出了“无赖国家”、“邪恶轴心”等敌对国家。

而如今美国认为,中国快速崛起,特别是军事实力逐步增强,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那么中国就是“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

未来的中国肯定会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正是基于对未来潜在竞争对手的明确认识,“空海一体战”构想才能横空出世,成为美国实现其战略企图的有力抓手。

(二)基于战略重心东移的必须选择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美国一超独霸。

“9·11”事件后,美国把反恐和防止核武扩散作为其军事战略目标,并因此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当我们审视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时,我们应该少关注他们对美国形成对称性挑战--战斗机对战斗机或者舰艇对舰艇的潜在能力,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扰乱我们自由行动、挤压我们战略选择空间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资,将对美国力量投送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太平洋地区联盟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前置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

这一点,将降低近程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还将增加超视距打击的威胁--不管这种能力采取了何种形式。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1.前言美国国防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为在反介入环境中遏制和击败进犯,应制定“联合海空作战(joint air-sea battle)”概念。

为了击败各种军事行动中的敌人,包括具备先介入能力和区域对抗能力的敌人,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研究制定新的联合军种作战概念。

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空军和海军将融合空中、海上、陆上、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所有作战领域能力,对抗不断增长的挑战行为。

由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F·克雷皮内维奇执笔的《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中指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和波斯湾的力量投送能力是美国介入重要政治经济利益区的保证。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和伊朗***革命卫队(IRGC)的发展,美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战略抉择:或者接受这种军事平衡的消极转变,或者探索抵消这种势头的途径.由于这两个地区基本上都是空、海领域,因此,空军和海军应该通过开发“空海一体战”概念,探索武力投送的方式。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并非美军心血来潮,而是自冷战结束后,其综合国际形势与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必然的军事战略调整。

美军未来10年走向已呈两极分化的趋向,地面军种(陆军、陆战队)发展重点转向低端(low end)战争,作战目的是反游击和反叛乱,即美军目前面临的挑战。

由美国“空海一体战”引发的思考

由美国“空海一体战”引发的思考

在美国五角大楼看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跃升,尤其是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战略判断,美国抛出了“空海一体战”,企图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

审视美军这一新的作战构想,可以看出美军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继“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之后,推出“空海一体战”构想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以及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美军的军事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空地一体战”、“空天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构想。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陆军和空军就联合制定了“空地一体战”的构想,并于上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组织实施,目的在于应对北约在欧洲中央战线遇到的重大作战问题。

实践证明,美军运用“空地一体战”理论,先后赢得了巴拿马之战、海湾战争等。

“空天一体战”的概念,则首先源于美国空军司令部。

1982年至1993年,美国空军先后组建了航天司令部、航天作战中心,大力建设空天远征队,积极研发新的太空武器和信息武器。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又相继成立了三军联合航天司令部、空军太空作战中心等机构,明确提出了建立一支无缝连接的航空航天力量。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成功地将“空天一体战”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的海军上将詹姆斯,于1992年5月就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

2009年9月,美国空军总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将军和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整合海空军战力,联合亚太地区盟友,共同遏制或击败潜在的区域性对手。

2010年5月,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在发表讲话时,正式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

“空海一体战”构想是一种全维作战理念,其实质是强调美军要充分利用在航空航天、网络、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以关岛和日韩等盟国的作战和后勤基地为依托,以空海作战力量、太空及网络空间作战力量为主导,联合构成一个以天基系统为核心,由天基平台、空基平台和海基平台构成的多层次立体作战体系,在全维空间内加速实现其各种作战力量的有效融合,在西太平洋战区组织实施战役级别的作战行动,旨在摧毁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

美国对付中国的作战理论:“空海一体战”,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的解读(2012-05-16)

美国对付中国的作战理论:“空海一体战”,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的解读(2012-05-16)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Adm. Jonathan Greenert’s Opening Remarks at theBrookings Institution Air-Sea Battle DoctrineMay 16, 2012Below is Adm. Greenert’s opening remarks, to view the transcript from the entire Brookings Institution event click on the link:/events/2012/05/16-air-sea-doctrine#ref-id=20120516_schwartzAdm. Greenert:Thank you very much, General Schwartz. Ladies and gentlemen, you saw this morning an anecdote of the importance of Air-Sea Battle. General Schwartz was attempting to communicate with all of you and you saw something came up to try to eliminate that. We worked together; I gave a little head nod, we went in there, a little cyber control of the EM spectrum, and things worked out.So I don’t know how much better we can explain how this works. General Schwartz gave us a nice description of the history and really the mandate of the compelling need for Air-Sea Battle.I’d like to talk just a little bit about why we think it’s important, what it can do for us, how we think it can be a good enabler and an enhancer for threats to access, and what our efforts will be to implement this concept. Also, w hat’s been going on so far and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here in the future?We think there’s a g ood strategic operational, tactical, and institutional value for Air-Sea Battle. The anti-access area denial is not the only challenge to naval and air forces, but it’s probably the defining challenge today and as we view it in the near future.Strategically, Air-Sea Battle can help us deter adversaries, reassure our partners and allies by demonstrating the ability to honor our security commitments and to be able to act worldwide fo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It’s a spectrum of values.I t’s not about a particular country, as General Schwartz indicated. Anti-access area denial is proliferating. The Arctic is opening is an example. Climate changes take place around the world and we have to get where we need to get in order to act, to provide the effects that we’re asked to do.Operationally, Air-Sea Battle provides us the ways and means to assure access. Some argue that look, we’re not going to fight those kinds of wars anymore in the future, but it’s not always a big war scenario. It might merely be a contingency. And it’s not always about conflict.There are some natural or nature born or originated anti-access area denial that are a growing concern; earthquakes, the far north, fires on the West Coast, if you remember that. We had to get in there and it wasn’t easy to find those sources. And a nuclear disaster that about a year plusago we had to figure out how toget to the source of this problem. And we were being denied that.Institutionally,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Air Force and the Navy staffs is a great opportunity. We need to gain efficiencies, build appropriate redundancy where it makes sense, and the means by which it will preclude an advisory from finding the one way to develop a solution to preclude or to enable them to provide that 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Now the how. The Air-Sea Battle leverages the enduring U.S. advantages that we know well, especially in our two services; the initiatives and skill of our sailors and our airmen, the value that we have under the sea, the ability under the sea, the stealth, the global reach, the cyber capability, and the advantage we have in our networks and networking capabilities.The central idea here, ladies and gentlemen, is a tightly coordinated operation across warfare domains. Air supporting land in the Cold War, General Schwartz mentioned it and Pete mentioned it in the opening, that was there and some of that is in our current plans. It’s maritime supporting the land, which took place in World War II, it took place in the Korea conflict, in the West Coast operations, and in amphibious operations.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ing air in suppressing air defenses took place in Libya, jamming. These examples, though, either were put together in the past sort of ad hoc or they were included as part of a particular operational plan; not really part of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s. And it’s really taken what we have and adjusting is what we did in the past.What we’d like to do is make this cross-domain operation more an assumption for the future. We’ll build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s so that as we organize, as we train, as we equip and do operations in the futur e we’ll think about electronic warfare defeating radars to protect surface and air operations.We’ll talk about submarines defeating air defenses, maybe kinetically and maybe non-kinetically, cyber attack against command and control needs to enable air and surface operations or stealth global strike on an anti-air warfare destroyer to enable air ops. There’s a whole panoply of it. The idea is to broaden the aperture in these and make that the standard approach as we think about the concepts of the future.To do this we’re going to need real time coordination across these domains. We do this now, as threats improve, tighter coordination will be needed in the future. One example is we’ve got to be faster thinking about anything from an anti ship cruise missile, the faster coordination of electronic warfare kill, a non-kinetic kill.Today our maritime component commander and our air component commander, sometimes they come together at the headquarters, at the task force headquarter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at and see if there isn’t a faster way to do that.I’m taken back to my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in 2005. I’m working with General Deptula who’s the Air Combatant Commander on the maritime combatant commander. W e’re doing anoperation and I’ve got a submarine out there who’s saying ‘hey, I’m detecting a radar out here through my periscope and my ESM mask that it’s over the horizon. I vaguely have this acoustic contact and I know that it’s a threat out t here. So how do I get this to the JFACC and then get this back to the air task in order to get it out there?’ It takes too long.So we worked through -- we need to get people on the same net, and General Schwartz mentioned that earlier in that exercise; to getting that faster turnaround, get inside that loop. That’s the future. That’s what we need to think about. Cross domain coordination requires a new approach. Our links need to be similar or minimally compatible.Our F-22, F-35, our F-18 Hornets, our RA 2-Ds, navy integrated fire control counter air, NIFC-CA, and our ships; right now some of these links are different. We need to look at coordinating tha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submarines and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 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aircraft need to improv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based comms and links can be the gateways to bridge the domains and we need to get there. We need to have a visibility of the operations that are taking place in the EM spectrum.Now on operational planning on our cross-domain actions are going to have to be more centralized. Command and control today, as I mentioned, you’ve got the JFMCC, the Joint Force Maritime Component Commander, the JFACC, the Air Component Commander, the Land Component Commander, and they’re in a structure of domain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In the future we need to look at should we be looking at missions, should we be looking at strike, at cyber, as something that crosses these domains in a command and control operation. And I say yes we do and our folks are. Air-sea battle provides that means to do that.It’s providing -- it’s building cross-domain capability to improve our effects change and gives us more options. We can use an Air Force AWACS or an E-2 with cooperative engagement and share the tracks, what a concept, with our Aegis, with our Hornet, with the F22, with the Raptor, and other TAC air to engage. And it adds the redundancy, in some cases, to be more efficient and we can eliminate eventually some of that duplication as we work through this.Air-sea battle uses integrated forces for what we like to think as three main lines of effort. It’s integrated operations across domains to complete, as I said, our kill chain, but it’s also Air-Sea Battle lines of effort to break the adversary’s kill or effects chain. We want to disrupt the C4ISR piece of it; decision superiority.I t may be good enough alone if they can’t communicate or if something is causing an effect, if some signal is causing a nuclear disaster -- our reactor to operate, how do we go in there and shut that down if the place is empty. How do we get into that information superiority area? Defeat of weapons launch, get to the archer, or defeat the weapon kinetically to defeat the arrow. And so looking at those three lines of effort, kind of summarizes how we approach that.Now what we’re doing to implement Air-Sea Battle. We’ve got more than 200 initiatives that our respective teams getting together with the Marine Corps and with the Army put out there. A third of them are non-material, from policy to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s in componency that Imentioned earlier, data link, protocol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e majority of these are in progress.We’ve stood up the Air-Sea Battle office last November with Army representation and Marine Corps representation, and of course, our respective services. We’ve championed initiatives out there. We’re pursuing more exercises that -- you’ve seen an example that General Schwartz -- how do we get more of that? What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re we not investing in that we really should?We’ve weighed in on the investments. Where can we -- why should I be buying this if the Air Force is buying it? Well, maybe we should buy it together. Maybe we should let them operate, or the Army, or the Marine Corps. Where does this make sense?We’re pursuing the relevant scenarios that may be -- that we may be using sooner than we think. Homeland defense,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disaster response, support of civil affairs in the homeland, natural disasters, just some I mentioned earlier. And we’re investing in Pres Bud 11, we’ve invested, Pres Bud 12 we’ve invested, particularly anti- submarine warfare, electronic warfare,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and information sharing.Our Pres Bud 13, the one on the Hill today, sustains these investments and really provides more resilient C4ISR investments. We have accepted less capacity in some cases, in order to enhance capability to get better capability out there.Going forward, we will jointly evaluate naval and air investments together through the office, looking at the long range bomber, the data links, like I said, looking for the common or the compatible data links; looking at SSN capability and capacity, looking at tankers, anti surface weapons, surface to surface delivered or air to surface delivered. What’s the best way? Cyber, electronic warfare, including electronic attack.So Air-Sea Battle is a framework for us to organized, to train, and equip our efforts. We will continue to re fine it and we’ll continue to apply it. And at this national security inflection point, that the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 has laid out for us, it’s essential that we have an effective and an efficient way ahead. We think this is one means to get that.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I look forward to your questions.。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2 . 4 夺取战场主动权 在此项任务 中. 主要 由从基地或航母 中起 飞的战斗机攻击群来完
成 。利用 “ F 1 8 E / F ” 、 “ F - 2 2 猛禽” 等世界顶尖的战斗栅 性能 , 完全压制 住 敌方 战斗机 . 进而获取战场主动权。美 军的一个关键优势就是其管 理复杂作 战行动 的能力 , 因此 , 美军联 合部 队将 同时在多个 领域 ( 海 上、 水 下、 空中、 太空 、 网络 、 电磁 ) 多条战线上展开作战行动 , 能使敌方 军队因疲 于应对 而不堪重负 . 最终全面夺取 战争 主动权 美 军“ 空海一体 战” 主要包括这四个步骤 . 通过其较 成熟 的理念 和 先进的武器装备 . 获得在太平洋战 区的军事优 势。

防御圈 . 与陆基一起 , 形成足够强大的防御范围。 2 . 2 致 盲作 战网络 现今各国认可的作 战网络主要 由通信卫星 、 侦察卫星 、 无 人侦察 机、 雷达等组成 , 美军认 为干扰甚至破坏敌方作战网络 , 能够使 本方获 取战场主动。 在该方面 , 美军有能力达成这一 目 标, 如可用反卫星武器 致盲敌方侦察卫星 、 用E A 一 1 8 G电子战飞机干扰敌方无人侦察机 、 用 E C 一 1 3 0 电子战飞机干扰敌方雷达等 .进而可完全或大部分阻止敌方 对战场态势信息 的感 知和收集 。 从而致盲敌 方作战 网络 . 获取战场主 动。 2 . 3 导弹压制攻击 美军利用其先进 的光学和电子 侦察 卫星对敌方 的陆基导弹和防 空 系统进行情报收集 . 利用航母 战斗群发射“ 战斧” 巡航导弹对其进行 精确打击 。 “ 战斧” 巡航导 弹打击范 围可达 2 5 0 0 公里, 是美军航母战斗 群 防区外 的主要打击手段之一 对于深入 内地的导弹基地和机动发射 架. 美 空军“ B 一 2 ” 隐形 战略轰炸 机可从本 土或海外基 地起飞 。 长途奔 袭. 利用夜 色保护 . 与“ F 一 2 2 ” 战斗机等汇合后突防实施精 确打击 。此 外. 在今年着舰测试 中成功 的“ X 4 7 一 B ” 无人战斗机将来也可实施精确 打击任务 。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摘要】为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美军在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空海一体战”理论,对我军现有作战体系构成了较大挑战。

本文对“空海一体战”提出的原因、作战实施步骤以及其中重要的“三战”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小结得出启示。

【关键词】美军;空海一体战;作战实施;太空战;电子战;网络战0 前言“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在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新作战概念,旨在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

在2010年12月的美日利剑联合军演以及同年的其他军演中,把空海联合作战作为演练的重点。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是未来美军的重要作战理念。

1 为何提出“空海一体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2009年9月16日在马里兰州国家海港空军学会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当我们审视他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时,应当少关注一些挑战美国的对称能力,比如,战斗机对战斗机、舰艇对舰艇;而是应该多关注一些他们影响我们自由行动、减少我们战略选择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巨大投资,将会对美国兵力投送的主要方式以及对太平洋地区盟国的支援,特别是对前沿部署的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

”同月,美国空军参谋长上将诺顿·施瓦茨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上将加里·拉夫黑德联合签署了一份机密性备忘录,要通过空军、海军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即现在的空海一体战概念。

此后,在2010年2月1日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宣布“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以击败军事行动领域的所有对手,包括拥有尖端‘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1]。

同年5月,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两份研究报告,全面阐述实施“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

透视美伊战争——浅析美伊作战思想3月20日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悍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一方是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发达经济的世界头号强国,一方是长期遭受制裁,经济和装备落后的弹丸小国,战争的胜负是没有悬念的,但我们从中可看到,交战双方的作战思想在战争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和对战争进程的巨大影响。

那么,双方的作战思想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谈谈对双方作战思想的一点看法。

第一部分美军作战思想这场战争有几个明显特征:美军倚仗压倒性空中优势持续不断地打击伊拉克指挥系统和机动部队;派遣特种部队深入对方腹地,占领机场或搜集情报;实现地面情报与作战部队的即时互动,如发动“斩首行动”和实施战俘营救等等。

这场战争勾画出美国设想的新型战争的轮廓,其指导思想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多维一体联合作战美军在《2000年国防报告》中已明确其在未来战争中实施“空地海天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指导思想,本次战争是这一思想的实践,并且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美军依靠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实现了在空地海天电等多维空间“全频谱作战”,即依靠空、海、天、电等作战力量为保障,地面部队快速出击,对伊军防御体系实施决定性进攻的“多维一体联合作战”。

本次战争中,美军在“多维一体联合作战”的作战思想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作战效果。

其在多种卫星、电子战飞机等作战平台的支持下,其电子战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伊军多个雷达阵地被摧毁,最高统帅与下属的无线电联络完全终止,严重影响了其防空火器的作战效能,为夺取制空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美军在卫星定位系统的支持下,动用了多种新型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海军战舰除发射巡航导弹外,还出动舰载战机进行突击,空军战机从数千公里外的欧洲基地和一万多公里美国本土出起飞,实施远程空袭,包括各特种作战部队在内的地面部队充分发挥其快速的突击力迅速突破伊军的防守,迅速实现战斗意图。

从这次战争当中我们可看到美军的多维一体作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空中力量占主导美军从战争开始就以导弹、飞机等空中力量对伊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不仅杀伤和摧毁伊军有生力量及火器,还作为地面攻击的辅助手段,完全夺取战争的制空权,迫使伊军不能构成大规模的集团作战和使用伊重型装备,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可靠保证。

空地一体战

空地一体战

空地一体战摘要:空地一体战(airland battle)美国陆军现代作战理论。

指在扩大的战场上,综合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等各种作战手段和战法,积极主动地在战场的全纵深内打击并击败敌人。

主要阐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组织与实施空地一体战役、战斗的原则和方法。

70年代中期后,美国陆军针对未来作战对象的作战特点,为了克服以往单纯依赖在战斗地域前沿以近战歼敌或抗击敌进攻的弱点,寻求取胜于敌的有效战法,先后提出了“冲心战斗”、“扩大的战场”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经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空地一体战”理论,并写人1982年版《作战纲要》,正式颁布执行。

此后,通过研究和验证,在1986年版《作战纲要》中进一步充实。

1993年颁发的新版《作战纲要》,又将空地一体战扩大到“空地海天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关键词:空地一体战、联合作战一、何为空地一体战空地一体战理论,突出人的作用,强调进攻精神、以机动战制敌及各军种、兵种一体化作战和与敌进行总体较量等思想。

空地一体战以美国陆军传统的九大军事原则为依据,提出的基本原则为主动、灵敏、纵深、协调和多能,是空地一体战理论的核心。

主动,要点是发扬进攻精神,力争打乱敌作战节奏,左右战局,大胆行动,有独立作战的准备;灵敏,要求指挥官和士兵思维敏捷,行动灵活,力求先敌行动,避强击弱,适时机动兵力寻求机动作战,造成有利态势;纵深,即纵深展开和部署兵力兵器,在战场全纵深内同时打击敌军。

并有效地保护己方后方地域和支援部队,防敌实施纵深打击;协调,即各军种、兵种、部队在决定性时间和地点高度协调一致地行动,运用综合力量打击敌人;多能,即部队具有满足多种多样任务要求的能力,可以在一切类型的军事行动中作战和在战术战役战略三个级别上行动。

此外,空地一体战还规定了十项要则:确保行动的统一;预见战场上的事态;集中战斗力击敌弱点;指定、保持和改变主要作战方向;坚持战斗;决速运动、猛烈打击和迅速结束;利用地形和气象条件,采取欺骗和保密措施;为实施决定性的行动保存实力;使各军种、兵种相辅相成和互相加强;了解战斗对士兵、部队和指挥人员的影响。

空海一体战概念

空海一体战概念

目前,美军已将“空海一体战”定位为将来“反参与”环境下的焦点作战概念,计划从加强装备能力建设、加强战场协同能力和制定战术安排等三个层面来使成为事实“空海一体战”。

此中,熬头个层面为成长所需的装备和能力,主要包括:扩展远程打击能力、哄骗水下作战上风、加强美军最前沿基地基础设施的快速修复能力、确保步入空间并施用航天装备,加强关键C41SR能力的保存能力、确保在网络电磁空间中的步履自由、成长区域导弹防御体系、打击仇敌的传感器系统和作战系统、加强美国的海外驻军和响应能力。

第二个层面是成长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使成为事实数值规范化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互联相互沟通和互操作、制定通用的空景图和海景图、成立联合指挥节制机制和制订相应战术。

第三个层面是确定两个关键作战环节,即蒙受初始打击并夺取战争主动权、致盲中国军队的传感器系统并压制远程打击系统。

“空海一体战”概念下美军导弹武器装备的将来成长“空海一体战”是一个攻防兼备的概念,不仅要求美空军和水师密切共同,以主动进攻的方式击败对于手,还包括针对于手的进攻能力,凸起主动防御,夸大哄骗各类办法摧毁敌方飞机和导弹,以削减对于手进犯带来的侵害。

一种作战意见的实施必需要运用相应的武器装备。

盘绕实施“空海一体战”,美军导弹武器装备将会浮现出以下成长趋向:将提高空水师导弹力量的一体化程度为了实施“空海一体战”,美空军和水师各自的导弹武器装备及其搭载平台必需使成为事实一体化。

只有这样才气充分发挥海空军装备的作战优长,使成为事实海空作战步履的精密融合。

为此,美军首先将会进一步提高海空军导弹武器装备的一体化程度,主要办法如次:一是重视导弹武器系统的小规模化和集成化,夸大导弹武器的“一弹多能”,即一种导弹配备多样化弹头,以提高对于方针的顺应能力;一种导弹的发射平台多样化,以提高对于平台的兼容性和作战适用性,推进导弹装备的联合保障和运用。

二是推进导弹武器C41SR系统的互联相互沟通。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组成与使用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组成与使用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组成与使用目前,美军作战力量的合成编组已从军种内的多兵种合成编组,向跨军种的多兵种甚至全军种的集成编组过渡。

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正在加紧组建新的陆空一体化地面部队、海陆军机械化部队、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及其他新的联合作战军种。

一、以海军为先导,以空军为主力,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观念。

美军强调联合一体化作战理念,具体言之,战争的胜利不再仅通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取得,而主要是要通过利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人的指挥、控制、通讯与情报(C4ISR)系统等关键设施来取得。

(一)海空联合的新趋势科索沃战争是以海空军主要力量的联合作战,它证明了一些西方军事家们的看法:陆军部署速度慢,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空军反应快速,但却没有持久作战能力,海空联合作战才是未来作战的最主要趋势。

从冷战后的局部战争看,除“外科手术式”的小型空袭作战可能不需要海军协同外,其他都有海军密切配合。

其原因是:1、海上力量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首选兵力。

海军舰艇可以在公海上任意自由航行,平时即可部署全球重要海域,并具有很强的远征能力。

2、使用航母战斗群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惯用做法。

美军认为航母战斗群具有机动性好、突击威力大,防御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能够独立进行进攻和防御任务。

3、海军空袭打击力强,有些作战能力无法取代。

在最近几次大型战争中,海军不但出动的飞机架次较多,发射的巡航导弹也最多。

(二)空天联合的新构想1999年初,美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

新构想规定了作战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划分,即:航天部队负责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夺取制太空权,空军部队负责快速兵力投送,实施纵深打击,夺取制空权,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实施全球监视,夺取制信息权,海军舰载机部队负责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力量对敌实施近距离作战。

新构想提出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地面力量协同的三种作战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海空一体战”作战思想
当我们审视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时,我们应该少关注他们对美国形成对称性挑战--战斗机对战斗机或者舰艇对舰艇的潜在能力,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扰乱我们自由行动、挤压我们战略选择空间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投资,将对美国力量投送的主要途径以及对太平洋地区联盟国家的援助,特别是对前置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形成威胁。

这一点,将降低近程战斗机的作战效能,还将增加超视距打击的威胁--不管这种能力采取了何种形式。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
1.前言
美国国防部在今年2月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为在反介入环境中遏制和击败进犯,应制定“联合海空作战(joint air-sea battle)”概念。

为了击败各种军事行动中的敌人,包括具备先介入能力和区域对抗能力的敌人,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研究制定新的联合军种作战概念。

在这一概念指导下,空军和海军将融合空中、海上、陆上、太空和网络空间等所有作战领域能力,对抗不断增长的挑战行为。

由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主席安德鲁·F·克雷皮内维奇执笔的《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报告中指出,美国军队在西太平洋和波斯湾的力量投送能力是美国介入重要政治经济利益区的保证。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和伊朗***革命卫队(IRGC)的发展,美国目前面临着一个战略抉择:或者接受这种军事平衡的消极转变,或者探索抵消这种势头的途径.由于这两个地区基本上都是空、海领域,因此,空军和海军应该通过开发“空海一体战”概念,探索武力投送的方式。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并非美军心血来潮,而是自冷战结束后,其综合国际形势与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必然的军事战略调整。

美军未来10年走向已呈两极分化的趋向,地面军种(陆军、陆战队)发展重点转向低端(low end)战争,作战目的是反游击和反叛乱,即美军目前面临的挑战。

海军和空军除了继续支持地面军种应付当前的作战需求之外,已开始着手考虑高端(high end)战争,这就是针对中国及伊朗的“空海一体战”.
2.“空海一体战”的提出
“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的地位和产生背景与冷战后期的“空地一体战”(Air-Land Battle)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均是帮助美军应对下一次对手实力接近的高强度局部战争。

“空地一体战”理论是由曾在1977-1981年任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RADOC)司令的多恩·斯塔瑞提出的。

斯塔瑞提出这一理论旨在开发一种新的陆军作战条令,应对在中欧地区由前苏联军队潜在的多梯次攻击对美国和北约部队施加的挑战。

斯塔瑞认识到,在对抗苏联第一梯次部队的同时,也要打击其第二梯次部队。

要实现这一目标,陆军将需要空军的配合。

为表达出他所构想的条令性转变,斯塔瑞称该陆军新作战概念为“空地一体战”.“空地一体战”理论中关于“空”的一部分是要告诉空军:陆军认为,两个军种之间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空地一体战”理论最终变成了“陆军条令”而不是“空军条令”,更不是“联合条令”.1983年,空军和陆军领导人共同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加强对“空地一体战”条令的联合执行。

因此,空军也很快接受了该思想,1984年,空军将“空地一体战”概念纳入《美国空军基本航空航天条令》。

此后,空军和陆军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

同年,两军种又签署了第二个备忘录,围绕“空地一体战”中的“空--地作战”采取31项特别措施。

尽管他们成功地开发出了“空地一体战”概念,并努力加以实施,但他们的合作还远远称不上是“无缝”的.
早在1992年5月,时任驱逐舰舰长的现任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的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弗里兹就在其具有远见卓识的《A NEW AIR SEA BATTLECONCEPT:INTEGRATED STRIKE FORCES》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而一体化打击力量(ISF)则是此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化打击力量(ISF)是一个概念性组织,包括一个海军航母战斗群、一支空军混合联队和海军陆战队的两栖后备群以及随同部署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詹姆斯·斯塔弗里兹认为,在一次危机爆发之前进行早期的有效控制需要真正的海空联合力量。

海空联合作战部队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作战地区,让后续的部队进入并开展大范围的行动以占领敌人地区。

海空一体化一旦形成,就可以进行无往不利的战略(针对敌人重心的深度打击)和战术(战场)轰炸,并完全封
锁所有的港口和沿岸地区。

海空一体化打击力量需要由传感器、远程陆基飞机、机载和舰载加油机以及海面后勤的支持。

它可以在战争的整个梯级提供有效的进攻和防御能力。

詹姆斯·斯塔弗里兹还认为一体化打击力量(ISF)的概念有许多益处。

第一,部队可以在部署或行动前一起进行数月的战术和作战训练、演习。

许多基本的条令和技术问题本来只有在战争发生时才会发现,这些问题可以在一体化进程的早期进行检验。

第二,可以扩大训练靶场的使用,空中战斗机动和加油;通信频率分配节约;国家级情报和报告的共享,支持设备的相互利用。

第三,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用,如空军轰炸机的远程打击能力、海军战斗机的空中优势、联合E-2/E-3行动侦察能力。

第四,可以利用建制性打击装备弥补后勤和基地的不足。

空军战斗机难以利用前线基地来掩护陆基轰炸机的任务,而海军的战斗机就可以。

在沿岸地区行动的海军“宙斯盾”巡洋舰可以为空军战斗机提供空中控制能力。

第五,可以真正做到作战条令一体化,促成现实中的一体化部队。

第六,联合打击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非常高。

远程轰炸机可以在数小时内抵达全球各地,数天之内航母上的飞机可以抵达目标地区,空军和海军联合航空部队可以一个星期内抵达。

这样的一体化行动危机地区的攻击任务达到了一个连贯的时间序列。

当年的概念构想如今进一步演变为现实、成为计划、变成行动,其战术构想很大部分仍然适用于现在的“空海一体战”.
2009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上将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加里·拉夫黑德上将签署了一份机密性备忘录,要通过空军、海军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即现在所称的“空海一体战” .据称这是美国海军和空军十几名上校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年3月份举行的美国国防大学QDR研讨会会议论文的网络链接因“空海一体战”的探讨而被删除,可见美军对此的重视程度。

今年5月18日,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的“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报告发布仪式在国会山隆重举行,并邀请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主席乔?利伯曼(Joe Lieberman)参议员出席并讲话。

这也是美国军事智库的一个高调动作。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迈克·马伦认为这个新概念是“我们打破军种之间、联邦部门之间和国家之间自上而下机构模式的榜样”.他还认为,这还需要各军种“跟上更加扁平化、更快和合作更紧密的世界发展”.
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把这个概念称作军队面对未来所需要的“更加创新的战略和联合方法”.在5月份海军联盟“海空天博览会”上,盖茨把海军和空军之间的一体化作战概念称作“振奋人心的发展”.他说,“这个概念可以像20世纪末的空地一体战概念一样,促进21世纪初的美国军事威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