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 师全军覆没告终。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 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
详细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局限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主权在民 和轮番为治等特点,但也存在权力滥用、范 围狭隘和排斥妇女的局限。
D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习惯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在罗马早期,习惯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文法。
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法的 诞生,对罗马社会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谢谢聆听
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 帝制的革命运动。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 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时代的开始。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02
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分中国的狂潮。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
详细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局限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主权在民 和轮番为治等特点,但也存在权力滥用、范 围狭隘和排斥妇女的局限。
D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习惯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在罗马早期,习惯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文法。
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法的 诞生,对罗马社会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谢谢聆听
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 帝制的革命运动。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 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时代的开始。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02
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1)总复习课件
度
宗法制
(目的、起源、内容、特点、作用)
考点一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
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土地+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 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王权
方案 评价
后期《资政新篇》(内容、评价)
进步性: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认识: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 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背景 准备 兴起 发展 永 安 建 制 , 定 都 天 京 经过 高潮 颁 布 纲 领 , 三 路 出 击 转折 防御 失败
考点五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外朝制) 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秦 (三公九卿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总的趋势: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与变化(了解)
秦 (郡、县) 隋 (州、县) 元 汉初 (郡、国并行) 唐 (道· 州县) (藩镇)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考点一
背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中国封建危机四伏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 列 强 入 侵
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
宗法制
(目的、起源、内容、特点、作用)
考点一
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
分封制
授民授疆土(土地+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等; 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 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王权
方案 评价
后期《资政新篇》(内容、评价)
进步性: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认识: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承 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背景 准备 兴起 发展 永 安 建 制 , 定 都 天 京 经过 高潮 颁 布 纲 领 , 三 路 出 击 转折 防御 失败
考点五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外朝制) 北宋 (增设“参知政事”)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秦 (三公九卿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总的趋势:削弱相权与将权,强化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沿袭与变化(了解)
秦 (郡、县) 隋 (州、县) 元 汉初 (郡、国并行) 唐 (道· 州县) (藩镇)
人民抗争
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旧 民 代 主 中 主 国 义 的 资产阶级:辛亥革命(1911年) 革 民 命 主 革 命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 ~1949)
考点一
背景: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中国封建危机四伏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军事侵略 鸦片战争 列 强 入 侵
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
高中历史必修一总复习课件
一、鸦片战争
1、 历史背景
(1)英国: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中国: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2)中英贸易:中国出超(原因) (3)英国:走私鸦片(目的、危害) (4)中国:禁烟打击了鸦片贸易 2、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开拓市场、掠夺原料(必然性) (2)直接原因:禁烟运动(可能性)
评 评 理
问题7:有人认为,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 化了中英矛盾,如果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爆 发鸦片战争。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解题方法:一判断;二说理;三结论 (1)此观点错误。 (2)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 命的开展,急需掠夺原料和抢占商品市场;虎 门销烟只是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找到借口,是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 国侵略中国战争迟早要发生。 (3)此观点忽视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没有 透过现象看本质。
落后必遭挨打
单位:千万元
战前中英贸易图示
1
0
1818年
英国输华总值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中国输英总值
根据上述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2: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贸易状况如何?分析其原因。 问题3:英国为改变这种贸易状况,采取什么途径? 背景2: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背景3: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一、鸦片战争
1、历史背景
2、原因
3、经过(重大事件)
时间起止: 1840~1842 开始地点: 广东珠江口 被占领土: 香港岛 自发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殉国将领: 海龄…… 清政府态度: 抵抗不力 屈辱求和
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
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
抗战胜利原因: (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 义的法西斯战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根本原因); (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 中流砥柱作用; (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 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 底,毛泽东赴重庆谈 判,10月10日,国共 双方签订《双十协 定》。但人民军队、 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 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 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 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 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 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 度的变化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 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 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 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 丞相,设六部;废行省, 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 处(上传下达)——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 签订。内容之一是赔 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 的签订,使清政府完 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 地点、性质、纲领):1905 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 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 发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 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轮复习 ppt课件
人类社会更替简况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阶级
原始社会
无
奴隶社会
奴隶主-奴隶平民 封建地主-人民(农民)
少数人 统治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近现代史
多数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必修一目录
中国
西方
古代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近代 4、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
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 起源于明朝中期
D B. 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受宗法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试说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2、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 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势之 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 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 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郡县制具有巩固国家 统一的进步性。
三公九卿制具有历 史的进步性。
3、三公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丞相位高权重。新的较完备的 官僚制度。
决策的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由来 春秋战国已有
郡 内容 在全国设36郡,郡(守)县(令)长官
县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
制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一 轮复习
阅读材料,联系课文,获取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一通用课件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通用课件一轮复习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政治建设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hapter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Chapte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 优势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保 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 政治建设
新中和政治协 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02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 作,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与苏联及其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对峙。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 华沙条约组织(WTO),与北 约抗衡。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1年,德国统一,西德经济 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
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 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政治建设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Chapter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Chapte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 优势
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制定和实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保 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 政治建设
新中和政治协 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02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 作,提高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与苏联及其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对峙。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 华沙条约组织(WTO),与北 约抗衡。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1年,德国统一,西德经济 迅速发展,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经
济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 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全方面侵华)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10月,占领武汉、广州 1941年初,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局部抗战
中国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方面抗战
正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
取得抗战胜利,提升了国际地位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 盛衰转变: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1851,金田起义
前后23年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背景、形式、方案、任务、失败、范围新
孙中山 开办 兴中会
孙中山 开办 同盟会
历史性 变化
1992年 海协会 海基会
达成 “九二 共识” 历史性
突破 三通呼 声高涨
90年代 台独
2023年 连战“和 平之旅” 中共强 调一种 中国旳 原则
2023年 实现 三通
20世纪50年代
二战后两大阵 营“冷战”对抗
20世纪70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冲击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加强
直接民主
希腊——民主 罗马——法制
奴隶社会
西方文明之源
封建社会
黑暗旳中世纪
资本主义旳代议制
间接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
1917 二战后世界格局
资本主19义45 社会
B.C8世纪
476
1640
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旳特点: 王权神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还未高度集中、延续性和稳定性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局部抗战
中国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方面抗战
正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正面战场:中国远征军
取得抗战胜利,提升了国际地位
太平天国形势发展示意图
全盛:1856,北伐和西征 盛衰转变:1856年天京变乱
1859年,《资政新篇》
185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1851,金田起义
前后23年
失败:1864年,天京失陷
背景、形式、方案、任务、失败、范围新
孙中山 开办 兴中会
孙中山 开办 同盟会
历史性 变化
1992年 海协会 海基会
达成 “九二 共识” 历史性
突破 三通呼 声高涨
90年代 台独
2023年 连战“和 平之旅” 中共强 调一种 中国旳 原则
2023年 实现 三通
20世纪50年代
二战后两大阵 营“冷战”对抗
20世纪70年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冲击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
两极格局崩溃, 多极化趋势加强
直接民主
希腊——民主 罗马——法制
奴隶社会
西方文明之源
封建社会
黑暗旳中世纪
资本主义旳代议制
间接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
1917 二战后世界格局
资本主19义45 社会
B.C8世纪
476
1640
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旳特点: 王权神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还未高度集中、延续性和稳定性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2023/5/24
12
(二)消极影响
1.对秦:容易形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文化专制
2.对后世: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 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如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2023/5/24
13
第3、4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秦汉宋元明清)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选官制度的发展
(1)首创皇帝制度: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3)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2023/5/24
10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
血缘关系
依据
地域
官吏 任免
世袭,封地有
皇帝、中央任免,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财赋 收入 军队 指挥
影响
2023/5/24
诸侯自用,少量上贡
诸侯指挥
诸侯国拥有较强的地 方独立性,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 目的: 为了加强……解决……(第6页)
• 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体系: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 关系 (特点:血缘纽带+政治关系)
• 作用:(对家族)凝聚宗族,利于维护内部稳定和团结
(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
2023/5/24
5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023/5/24
3
分封制的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 的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课 件
汇报人: 202X-01-03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史
01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早期政治制度
详细描述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时期,主要形成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 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
社会变革与思想活跃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初步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确立。
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 索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
01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深入
02
•·
03
04
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阶段。
深入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面貌
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新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 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04
世界史
古代世界史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总结词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戊戌变法是康有 为等维新派推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汇报人: 202X-01-03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史
01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总结词
早期政治制度
详细描述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初创时期,主要形成了以宗法制和分封制 为核心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
社会变革与思想活跃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初步探索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 ,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确立。
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 索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
01
改革开放的启动与深入
02
•·
03
04
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阶段。
深入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面貌
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新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 机遇和挑战。
发展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推动经济 、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04
世界史
古代世界史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总结词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详细描述
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与日本签订《 马关条约》。这一事件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戊戌变法是康有 为等维新派推动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历史必修一复习课件.ppt
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专制 →民主
人治→法治
专题: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古代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奴隶制度):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近代中国: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目的:巩固周朝统治
内容:土地和人口
⑵作用: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稳定和团结,巩固周 朝统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 里
表 分封制
核心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 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位,开始 “家天下” ; 商代:形成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规则; 周代:形成嫡长子继承制。 (1)世袭制度。
吏部 官吏任免和考核
户部 户籍、土地、赋税
中书省 草拟
礼部 礼仪、科举
皇 帝
尚书省
执行 兵部 军政
门下省
审议 刑部
刑狱
工部 工程建设
作用:三分相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减少决策失误。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最高行政机构:中书门下
分行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分军权
枢密使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积贫积弱。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国
民五四运动的源自主 革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民大革命
无产阶级
命
1919-1949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民主政治的初建 (建国初)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 初步建立:1949年政协商会议召开,代行人大职能 ②职能变化: 1954年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③ 新阶段:1956年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意义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请制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1971.4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材料四 中国民族分布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西周实行这一政治制度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3分)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与早期 国家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分) ((21))郡分县封制制。。形神成权了与中王央权垂结直合管;理以地血方缘的关形系式为;纽郡带县形长成官国由家皇政帝 任治免结调构动;,最不高得统世治袭集。团(尚3未分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分)
专题三填空
二、民族资产阶级。____—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最大的历史功绩。推翻了____结束了___建立了__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__
三、工人阶级。_______—彻底的民主革命开端_____ 中共成立及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四个阶段) 1924-1927____。(与抗日战争区分) 1927-1937___开辟。__-__年长征,途中召开__,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7-1945___ 1946-1949___ 占领__,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 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 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 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 理制度。(4分)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2)秦朝:郡县制度(2分)。元朝:行省制度(2分)。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复习49页PPT
3、巩固革命的措施:三个法令(选择题) 4、革命的意义:性质,对俄国,世界,人类历史
(简答题)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政协、人大、民族区域自治 2、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共同纲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内蒙古(1947)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重点内容:
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历史意义 2、皇帝制度的特点(选择题、问答题)
尤其注意御史大夫的职责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笔记)
第三、四课
一、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中国 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
1、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
(选择题、简答题)
4、两份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篇》
5、评价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一、甲午中日战争 •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
义发展中的矛盾 • 2、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 • 3、《马关条约》: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 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
• 1、义和团(扶清灭洋):评价:积极(粉 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消极
• 2、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 中国
•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半
钱 ①赔款4.5亿 禁
人民更加贫困;
殖 民 地
兵 ②划使馆界 列强侵华大本营;
半
馆
封
交 ③拆炮驻兵
辛 丑
④严禁反帝
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 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 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实质(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简答题)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政协、人大、民族区域自治 2、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共同纲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内蒙古(1947)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重点内容:
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历史意义 2、皇帝制度的特点(选择题、问答题)
尤其注意御史大夫的职责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笔记)
第三、四课
一、中国古代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中国 古代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
1、特点:(1)呈现出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
(选择题、简答题)
4、两份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篇》
5、评价
第十二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一、甲午中日战争 •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
义发展中的矛盾 • 2、经过: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 • 3、《马关条约》: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 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
• 1、义和团(扶清灭洋):评价:积极(粉 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消极
• 2、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 中国
•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影响
半
钱 ①赔款4.5亿 禁
人民更加贫困;
殖 民 地
兵 ②划使馆界 列强侵华大本营;
半
馆
封
交 ③拆炮驻兵
辛 丑
④严禁反帝
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 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清朝: 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实质(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历史期末复习课件
实 质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地方政治制度
作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用 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埋下了分裂割据的祸根。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目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的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 容
区分大小宗,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特 嫡长子继承制,政权与族权相统一 点
遵义会议:1935.1.
1.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 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从1931年九___一__八_ 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 背景 中国的事变,中国_东__北___三__省__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
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
理掌握行政大权 性质: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
性质: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 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1919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历史必修 复习
一、中国政治 古代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先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秦——1912年清帝退位)
近代反侵略求民主 外来侵略
抗争与探索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大业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外国政治
雅典民主制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
罗马法
近代欧美资产 阶级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英、德 共和制: 美、法
国际社会 主义运动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严。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中华民 族由衰落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必要性,可能性)
1894
兴中会成立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10.10
赔款
2100万 银元
通商口岸 其它
影响
上海、宁 波、福州、 厦门、广 州
关税协定
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辽东半
岛、台 湾、
澎湖列 岛
2亿两 白银
沙市、重 允许在通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庆、苏州、 商口岸开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杭州
设工厂 建化程度
4.5亿 两 白银
严禁中国 人民参加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从此进入改革 开放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实行终身世袭、
2.基本特征: 决策的独断性、随意性、封闭型
A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3.基本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发展总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及意义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 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王朝——秦王朝。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于是,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3、作用影响: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 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 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 关系为纲纪的等级尊卑观念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8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皇帝制度的内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内容:
为了管理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秦在中 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 相并负责监察。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中央各部 门具体事务的“九卿”,
武昌起义
1912.1.1 1912.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1912.3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导火线 过程:口号、两个阶段、初步胜利 影响: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成立 条件: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时间、内容、意义
(6)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两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 个 (国民党)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战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积极 (主要)
消极
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
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 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 C、汉武帝主持政务后,A、频繁任免宰相 B、形成中外 朝制度,分割了丞相的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 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 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 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 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 事”作为副宰相。
国共
合作
新
民 实现标志:国一大
主
主
武装起义
国民革 命运动
失败
高潮:北伐
革命道路 的开辟
遵义会议 内容: 结束、肯定、确立
意义: 伟大标志、转折点
长征 (战略转移)
义 八七会议 革 起义:
命
抗日战争
胜利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意义
战略反攻标志:
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战略决战三 大战役:
郡县制:
出现与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秦朝推行到全国 郡、县、乡、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区别: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 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分封制中受分封诸侯国君 主可以世袭,且在封国内有官吏任免权。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
北军
抗日义勇军;
国民党 爱国官兵
1932,淞沪抗战;1933,长城抗战; 1936,西安事变;
关内 爱国 民众
工人罢工、募捐; 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爱国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等
特点:自发性、多样性、局部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日本侵华(9.18事变;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 (2)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 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5)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伟
侵华日军 的罪行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
大
进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的 抗
中华民族 局部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日 的抗战 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全民族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的历史地位意义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
1931,抗日宣言; 1935,“八一宣言” 1935,瓦窑堡会议;1936,抗日联军;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 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统一的方针
形成过程 叶剑英谈话
形成
“一国两制” 的构想 内容
邓小平提出构想
(理论) 意义
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条件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回归 过程:中英会谈 联合声明 顺利回归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秦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070年~BC221年 BC221~AD1840年
分封制 宗法 制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3、义务: 4、作用:前期 后期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②消极作用: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 要原因之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明清(强化)
清:设立军机处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皇帝
元(新发展) 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
趋势:
2、地方: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监察体制:西汉:汉武帝,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
元朝设立行省制,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行使权力 时受中央的节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 中央集权 。我国省制的开端 。
趋势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及影响:
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主要表现: ①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力大大 加强。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影响: ①积极作用:
场
枣宜会战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协
同
1937年8月 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作 敌后战场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战 (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武装的壮大 回民支队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⑵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⑶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
2、帝国版图的扩大 (1)扩大: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加强了北部边 防;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平定岭南,设郡实施军 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 端;平西南夷,开“五尺道”,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
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七届二中全会
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新中国民主政治 特色
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必要性,可能性)
1894
兴中会成立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4
黄花岗起义
1911.10.10
赔款
2100万 银元
通商口岸 其它
影响
上海、宁 波、福州、 厦门、广 州
关税协定
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辽东半
岛、台 湾、
澎湖列 岛
2亿两 白银
沙市、重 允许在通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庆、苏州、 商口岸开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杭州
设工厂 建化程度
4.5亿 两 白银
严禁中国 人民参加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从此进入改革 开放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
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实行终身世袭、
2.基本特征: 决策的独断性、随意性、封闭型
A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3.基本矛盾: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4.发展总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及意义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 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王朝——秦王朝。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于是,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3、作用影响:宗法制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 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 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 关系为纲纪的等级尊卑观念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8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皇帝制度的内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内容:
为了管理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秦在中 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 相并负责监察。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中央各部 门具体事务的“九卿”,
武昌起义
1912.1.1 1912.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1912.3
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 导火线 过程:口号、两个阶段、初步胜利 影响: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成立 条件: 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时间、内容、意义
(6)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两 正面战场 太原会战 个 (国民党)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战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积极 (主要)
消极
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
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 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 C、汉武帝主持政务后,A、频繁任免宰相 B、形成中外 朝制度,分割了丞相的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 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 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 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 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 事”作为副宰相。
国共
合作
新
民 实现标志:国一大
主
主
武装起义
国民革 命运动
失败
高潮:北伐
革命道路 的开辟
遵义会议 内容: 结束、肯定、确立
意义: 伟大标志、转折点
长征 (战略转移)
义 八七会议 革 起义:
命
抗日战争
胜利
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意义
战略反攻标志:
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战略决战三 大战役:
郡县制:
出现与推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秦朝推行到全国 郡、县、乡、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区别: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 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而分封制中受分封诸侯国君 主可以世袭,且在封国内有官吏任免权。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主要标志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
北军
抗日义勇军;
国民党 爱国官兵
1932,淞沪抗战;1933,长城抗战; 1936,西安事变;
关内 爱国 民众
工人罢工、募捐; 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爱国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等
特点:自发性、多样性、局部性、尚未形成统一的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日本侵华(9.18事变;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 (2)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 发表“自卫抗战宣言” (5)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
不断扩大侵略战争
伟
侵华日军 的罪行
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
大
进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的 抗
中华民族 局部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日 的抗战 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全民族的抗战
共产党敌后战场
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的历史地位意义
爱国力量
抗日救亡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
1931,抗日宣言; 1935,“八一宣言” 1935,瓦窑堡会议;1936,抗日联军;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 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统一的方针
形成过程 叶剑英谈话
形成
“一国两制” 的构想 内容
邓小平提出构想
(理论) 意义
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的提高 条件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香港回归 过程:中英会谈 联合声明 顺利回归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秦朝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070年~BC221年 BC221~AD1840年
分封制 宗法 制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帝王后代 3、义务: 4、作用:前期 后期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②消极作用: 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 要原因之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明清(强化)
清:设立军机处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皇帝
元(新发展) 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
趋势:
2、地方: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监察体制:西汉:汉武帝,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
元朝设立行省制,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行使权力 时受中央的节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 中央集权 。我国省制的开端 。
趋势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及影响:
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主要表现: ①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力大大 加强。 ②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 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影响: ①积极作用:
场
枣宜会战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协
同
1937年8月 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作 敌后战场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战 (共产党)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武装的壮大 回民支队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⑵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⑶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
2、帝国版图的扩大 (1)扩大: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加强了北部边 防;修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平定岭南,设郡实施军 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 端;平西南夷,开“五尺道”,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
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七届二中全会
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人民政协召开和 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
新中国民主政治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