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第一章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1949.10—1952.12)✹一、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重点)✹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重点)✹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的建立✹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繁荣(二)新中国的诞生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21日)会议主要内容:(1)通过了《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政协组织法》(2)举行了两项选举(3)通过《国都、纪年、国徽、国旗的决议》(4)通过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伟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宣告就职,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形势和任务1.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
2.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3.军事上已取得基本胜利,还没有完全胜利。
4.经济凋敝,物价飞涨。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二是动员全国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
(四)全国大陆的解放和政权统一✹1、将革命进行到底(领土统一)(P15-17) 1)解放华南(1949年9月—12月)2)解放大西南(1949年11月—12月)3)解放东南地区(1949年9月—12月)4)解放大西北(1949年10月—12月)5)西藏的和平解放(1)昌都战役(1950年10月)(2)《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1951年4月-5月23日)(3)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1951年10月26日)✹2.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政权统一)(P16-17)军管会(过渡)地方人民政府(自上而下委任)地方人民政府(民主选举)✹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1952年底除台湾外全国所有省、市、区、乡都已召开。
中国历史第四册

中国历史第四册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2时,在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到1953年7月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邱少云(忍受烈火的灼烧、重视部队纪律),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为救落水少年,跳入冰窖牺牲)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3、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额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建国初期的为巩固新生政权展开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4、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完成(简称一五计划---着重发展重工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构。
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5、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7、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大跃进的目标是追求高速度、中心是大炼钢铁。
新中 国的诞生是何时

新中国的诞生是何时1949 年 10 月 1 日,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伟大日子。
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新中国诞生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和不懈努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回顾历史,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列强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让中国的社会陷入了极度的黑暗和困境。
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而解放战争的胜利,则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扫除了障碍。
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首都北京 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开国大典名词解释

开国大典名词解释开国大典名词解释: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
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时,在首都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并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开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历史事件。
2、建国,指建立新国家的含义。
3、建国大业,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团筹备、准备进行中国的建设工作和筹备新中国的诞生。
4、建国,指开始进行国家建设的工作。
5、共和国,是我国国体的表现形式,一般指社会主义国家。
6、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称“五四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人民,国家的主人,指全体中华人民。
8、历史性转变,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使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0、邓小平,指邓小平。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称“中华民族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1 新人教版教材内容分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旧时代结束的标志,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
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抗战的历史。
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奋斗中前行,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
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划分为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引领乾坤:七届二中全会播放:“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讲话”视频片段展示:“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毫无疑问,城乡必须兼顾……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但是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部分内容(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情况。
)教师: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那么,毛泽东说的考试是什么意思呢?他们的“考试”成绩如何呢?学生:讨论问题,交流答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动
料、反对盗骗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3)、意义 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错误同
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五
反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
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
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知 识 结构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3、土地改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
共进行了几次土改?分别是
什么时期?早在什么时候解
放区已进行土地改革?土改
的意义是什么?
三次
时期1931年国共对峙时期; 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 意义 是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支前的
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取得 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3、土地改革
背景和目的
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简况
时间:1950年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废除。。。、实行。。。 特点: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结果及意义
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改,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广大农民翻身解放,农村生产 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 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的诞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新中国的诞生识记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朱德下达阅兵令,举行盛大阅兵式。
2、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1951年5月3、西藏民主改革:1959年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实现了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4、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1950年10月(2)抗美援朝的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理解知识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北平(2)任务:制定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3)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②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③定都北平,改名北京;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4)意义:①政协全体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②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2、《共同纲领》:(1)内容: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②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④规定了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2)意义:①《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②是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③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四分五裂的历史,开始了新纪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威望;③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④为新中国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E — /17a//;dayshbjb@l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页编者按: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现北京)召开。
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22 a 《人民日报》发 表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社论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新政协与1946年的旧 政协加以对比,反衬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协充分体现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这一特点,标 志着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
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是中国光辉灿烂的 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
这是 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
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 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 诞生。
这个会议,在全世界进步人类为世界和平民主事 业与人类美好的未来而进行 的伟大斗争中,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永远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领袖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即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旗帜之下,中国人民日益坚 强地团结起来,结成了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进行了史无 前例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继八年抗日战争打倒了1948年9月21 E ),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现北京)召开。
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致开幕词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制 定中国人民自己的宪章, 组织中国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
全国人民早已渴望着召开这样的一个真正由人民自己做主人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人民都鲜明地记 得,在1946年1月间所举行 的政治协商会议是被国民党 反动派所破坏的。
国民党反动派及其支持者美帝国主 义,以为中国人民可欺,撕毁 了他们在人民面前亲手所签订的一切协定,发动反革命 的战争,残酷地反对中国人民,召集了分裂的独裁的伪 “国大",妄想为所欲为。
但在1948年的5月1日,正当伪“国大”完结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着全国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之后,仅仅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人民的愿望,发出了对时局的口号,号召各民主中,中国人民就已经基本上打倒了由美帝国主义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主人士迅速召开新的所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期,并 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继续 推进向全国的彻底胜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1949年7月,北平2、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3、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内容: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会议还决定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缅怀。
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的影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天安门广场2、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站起来了”?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从此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人民从此政治上当家做主,经济上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国际势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方面向西藏进军,一方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2、时间:1951年3、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抗美援朝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解文放: 战争时期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 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发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 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
开国大典,毛泽东主 席在天安门城楼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 辱历史;
B、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 新纪元。
从鸦片-战--争-毛开泽始东到新中国 成立前
八块浮雕的主题
◇ 虎门销烟: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
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 “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
(1)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制定了正确的 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
(2)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坚持武装斗争,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等
(三)新中国成立
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国旗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歌
时间: 地点:
1949年9月 北平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
C、真正走上 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二、渡江战役
《百万雄师横过长江》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7 第1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历史背景:
(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 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比 较落后。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基本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构,行 使自治权。
5.历史作用: (1)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及对外友好活动 中,对于国家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和 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生活的重 大问题,都起了很大作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 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及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做 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形成对中国共产党 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
2.形成和发展: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 确立。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共产党提出 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A.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 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 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 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 现在世界舞台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讲)(含解析)

专题0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讲)一讲考点——考点梳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建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1日;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2)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体验中考:【2014年广东卷】某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1949年共和国诞生的纪录片。
其中,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可选的画面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继续全国解放事业: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不足为信的,因为它们会因现实原因而不能表现真实的现实。
• 但是,作品的屡次修改,实则能够从一个面反映出共和国建 立初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
土地改革
1949年5月,开始发行人民币。后采取“折实单位工资”制度,通货膨胀得 以控制。 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时间:1950年6月 – 1952年9月 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性质: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结果:1952年9月,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外,全国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人民政协和《共同纲领》
1949年9月12日,共产党基本统一全国。于是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人民政协),准备建立新的政府。 会议共持续了12天,通过了重要文件《共同纲领》。这个文件基本上是一 项关于国家目标的宣言: 主要内容: (1)规定了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国家政权的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3)民族政策: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开国大典
1953原版,作者:董希文 毛身后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开国大典
1955版,修改:董希文 因高饶事件,删去高岗,以鲜花代替
开国大典
1972版,修改:董希文 因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删去刘少奇,画全董必武
开国大典
绘画作品是否具有证史功能?
• 绘画作品(也包括小说、诗歌、影视等等)的表层信息往往是
土地改革
土改工作人员向农民宣传 《土地改革法》
农民正在对地主进行批斗
土地改革
意义: (1)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的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 制度的重大变革;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恢复、 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李润波
【期刊名称】《中国档案》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结束语:为纪念新中国诞生60周年,本刊今年特别开设<解放>栏目,诚邀著名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以他所珍藏的报刊为依据,用丰富而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史料,连续撰写了9篇高质量专稿,向读者述说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要转折关头重大事件的诸多细节,让我们重温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此我们对李先生表示感谢.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李润波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1012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团结胜利的大会照亮了新中国诞生的坦途——纪念党的七大召开70周年 [J], 梁柱;
2.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云南代表 [J], 卓人政
3.新中国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云南代表 [J], 卓人政
4.《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评介 [J], 黄琨
5.新中国成立以来时政文本术语藏文译名演变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藏译为例 [J], 达哇才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的成立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 ( 五星红旗 )为国旗,以( )为 《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 5.我国国旗旗面为(红 色 ),象征着(革命 )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 6.( 1949)年( 10 )月( 1)日,新中国成 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毛泽东), 总理是( 周恩来)。
抢答题
1、2009年十月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庆庆 典,这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A 50周年 B 60周年 C 70周年 D 100周年 2、下列选项不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讨论通过的是 A 国徽 B 国旗 C 国歌 D 首都 3、“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 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认 为以下哪个选项符合这个观点 A 解放战争的胜利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你知道国徽的 象征意义吗?
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 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图 案,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 诞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1949年九月,第一届( ) 在( 北 平 )隆重开幕。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都是(北 京 )。 3.(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 议,会议决定宣告( 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 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民乐县丰乐寄宿制小学
陈爱民
民乐县丰乐寄宿制小学
陈爱民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6月, 中国共产党召集各民主 党派和各界代表, 在北平举行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开始成立新中 国的准备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 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
代表进入会场时情景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人士
各民族
中国 共产党
各地区
海外 华侨
人民 解放军
周恩来 3.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上任命________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三 问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回顾
1。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的标志是什么?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 着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共统治了多少年? 22年。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 国民政府被推翻。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战争形势图
随着形势的发展, 至1949年9月,人民解 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 取得了基本胜利,建 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 成熟.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筹备 2.召开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会议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 3. 会议主要内容 ① 制定《共同纲领》 ②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③ 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 ④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泽东
二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 日下午2 时, 中央人民政 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国家领导人 宣布就职,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 部长, 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下午3 时 ,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举 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了! 这天还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在中国革命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都已经成熟。
中国共产党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积极进行组织和筹备工作。
194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代表同由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到达哈尔滨市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对于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和新政协的性质、任务等问题,取得共识。
北平和平解放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人物先后从哈尔滨等地到达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这是它们以前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继续,也为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
这种制度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8年秋至1949年上半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人民团体纷纷建立和扩大,有些过去被分割在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团体也迅速统一起来。
1948年8月,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参加大会的不仅有各解放区的职工代表,而且有原国民党统治区的以朱学范为理事长的中国劳动协会的代表。
会议决定恢复中国工人阶级统一的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选出以陈云为主席,朱学范、刘宁一、李立三为副主席的第六届执行委员会。
1949年7月至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平召开全国工会工作会议,确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把全国工人阶级首先是产业工人组织起来。
1949年3月初,中华全国学生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正式组成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3月至4月,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蔡畅当选为主席。
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在北平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纲领和团章,推选任弼时任名誉主席,选出冯文彬为书记的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5月,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举行,成立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
7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同时,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也举行会议,分别成立全国性组织的筹备委员会。
这些全国性群众团体的组成和全国会议的召开,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的标志,也是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组织准备工作。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出毛泽东、朱德、李济深等21人组成筹备会常务委员会。
常委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后因病由林伯渠代理)。
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分别完成下列各项任务:(一)拟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及其代表名额;(二)起草新政协的组织条例;(三)起草共同纲领;(四)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2]政府方案;(五)起草宣言;(六)拟定国旗、国歌及国徽方案。
通过这些小组的工作,迅速完成了召开新政协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准备工作。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为了阐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这个国家中各个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这个国家的前途等根本问题,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总结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阐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
他指出,在中国,在现阶段,人民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工农联盟是基础力量。
由于中国经济落后,民族资产阶级还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它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指出,人民在建立自己的国家之后,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并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这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还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站在反帝国主义的战线一边,必须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的基础。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1949年8月5日,即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华返美[3]的途中,美国政府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并把国务卿艾奇逊7月30日写给总统杜鲁门的信作为该书的序言一起发表。
白皮书是一部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记录和辩护书。
它一方面披露了美国侵华和国民党腐败的若干事实材料,不得不承认中国革命“是中国内部势力的产物,这些势力美国也曾试图加以影响,但不能有效”[4];另一方面歪曲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掩盖美国侵华政策的实质,并坚持同中国人民为敌的政策,公然声称,美国将鼓励“中国民主个人主义者再显身手”,以推翻被称为受“外来羁绊”的新中国政权。
白皮书的发表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新华社于8月12日发表以《无可奈何的供状》为题的评论。
接着,毛泽东又为新华社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五篇评论,揭露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仇视,批评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的对于帝国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生及其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从8月到9月,在已解放的各大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工人、知识分子、各民主党派中掀起了讨论和谴责白皮书的热潮。
学生举行抗议示威游行,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声明、谈话和文章,表示对美国侵略政策的反对。
这些活动,对于提高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本质和中国革命的认识,对于加强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团结,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9年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由各小组分头起草的政协组织法草案、共同纲领草案、政府组织法草案等。
会议一致通过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将北平改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等56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同时,还选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由18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10月1日是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盛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已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重要历史阶段。
从1946年6月开始自卫战争算起,经过仅仅三年多的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就以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党的七大确定的“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奋斗目标。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进展之快,影响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党的正确领导是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
这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成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
党根据革命发展的进程,适时地提出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基本政治纲领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动员口号,为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指明方向。
从“和平、民主、团结”到“武装自卫”,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到“将革命进行到底”,党的这些口号将中国人民团结、凝聚成为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强大力量。
党制定和实施关于农村工作、城市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国民党军队中的工作等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并善于把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同时照顾各革命阶级、阶层的利益,从而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力量,建立起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敌我力量的消长,准确把握战争的进程,适时地实行战略转变。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从战略决战到战略追击,充分显示出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卓越能力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这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无论是对战争节奏的把握上,还是对战争发展趋势的预测上,无论是在军事战略方针的提出上,还是在作战原则和方法的使用上,都显示出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人民群众是全国解放战争凯歌行进的力量源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把广大人民群众推到了饥饿和死亡的边缘。
而共产党先是倡导和平、民主、团结,在被迫进行自卫战争后,坚持实行保护人民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在广大的解放区内广泛深入地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使上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国共两党的政策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是两种不同的命运,而广大人民从切身体验中所作出的抉择,则决定着国共两党截然相反的两种前途。
国民党政权日益陷入全面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之中,加速了覆亡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解放区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完全信赖,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中国人民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不仅以人力、物力大力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而且积极参加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开辟的第二条战线的爱国民主运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和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涌现出以董存瑞、刘胡兰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巨大的牺牲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全国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党的队伍空前壮大。
中共中央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经过整党、整军运动的相继开展,进一步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广大党员的觉悟,保证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站在人民解放斗争的最前列,成为团结人民、争取胜利的坚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