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衔接教材
成都市初中升高中地理衔接教材(最全最新)

成都市初中升高中地理衔接教材(最全最
新)
这份文档旨在提供成都市初中升高中地理衔接教材,涵盖最全最新的内容。
以下是相关主题的简要介绍: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经纬度和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 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使用方法
大气层与气候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层的功能与重要性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水资源与水循环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水循环的过程和重要性
- 水资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利用
土地与环境
-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 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 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变化与人口密度
- 城市化过程与城市规划
- 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城市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
- 区域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以上仅是各主题的简要介绍,详细的教材内容将包括理论知识、实例分析和相关练题等。
这份教材将帮助初中生顺利地衔接到高中
地理研究,并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教材内容以教育部
门发布的正式版本为准。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及教学对策

浅谈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及教学对策作者:沈建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17期地理学科在初、高中教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中考、高考,或者是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实际运用,这就对我们科任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授课要求。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的讲授要在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通过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发现初中地理课程和高中地理课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主要表现在课程性质方面都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地球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方面,都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在课程目标方面,初、高中地理学科都要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过程与方方面面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尽管初、高中地理课程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我们要意识到从学科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教材整个框架角度来讲,高中地理毕竟是初中地理的延伸和拓展。
高中阶段,要做好地理学科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还需要地理老师下一番功夫。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要在学生升入高中伊始就给学生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要告诉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内容上要比高中阶段的少,考查的重点自然也少,这在中考中地理学科所占的分值就可以看出来,也能够通过初中阶段教材的配置看出来,初中阶段只有初一、初二两个学年学习地理,初三整个学年都是复习初一、初二的地理知识。
初中阶段,学生往往把地理看作“副科”,在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

地理学科初高中知识点衔接清单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非常相关,即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存在许多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这些初、高中教学衔接点在初中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内容中都有分布。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
二、地球的运动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理意义;2.记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能在地图上判读地球上五带的位置。
三、地图的阅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2.会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3.会用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四、地形图的判读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1.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五、陆地和海洋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天气与气候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概念,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计算,气候直方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七、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辩证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八、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九、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十、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衔接点:中东地区周边的海、海湾、海峡、湖泊。
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衔接教学

2 1 1 7 0 0 )
世界大洲 、 国家 和 中 国 的 区 域 地 理 知 识 : 第二 , 有 关 较 高 要 求 的计算 ( 如地方 时 、 区时 、 日期 、 气温 、 经度 、 实 地 距 离 的 计 算 等) , 在 初 中不 做 要 求 , 但 在 高 中习 题 中常 常 接 触 到 。 这些 内 容 要适当加深 ; 第三 , 利用初 、 高 中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适 当 地 拓 宽 延 伸 一些 概念 和规 律 ; 对 于 初 中和 高 中 知 识 有 冲 突 的 地 方 . 应 以 高 中地 理 知 识 为 主 , 如 气候 类 型 的 分 类 、 特点 、 分布规律 、 成 因等。 三、 加 强 直 观教 学 . 培 养 学 习 兴趣 初 中 的 地 理 教 材 以 直 观 的感 性 内 容 为 主 . 而 高 中 地 理 是 从 遥 不 可 及 的宇 宙 和 地球 的 自转 、 公 转 等 非 常 抽 象 的 知 识 开 始 的 。初 高 中教 材 的 巨大 变 化 及 学 生 本 身 的心 理 特 点 让 学 生 觉得枯燥乏味 、 难 以 理解 , 影 响 学 生 的学 习 效 率 和 兴 趣 。针 对
■墨
论 初 中 地 理 与 高 中 地 理 的 衔 接 教 学
沈 继 海
( 淮 安 市 新 马 高 级 中学 , 江 苏 盱眙
初 巾 和 高 中 是 两 个 既 相 互 联 系又 相 对 独 立 的 不 同 阶 段 。 然 而 受 初 、高 中教 育 教 学 观 念 上 的 差 异 、考 试 评 价 机 制 的 差 异、 教学 方法 和 内容 上 的差 异 、 学 生 学 习 特 性 和 方 法 上 的 差 异 等 方 面 因 素 的 综 合 影 响 ,使 得 许 多 刚 进 入 高 中 的 学 生 难 以 接 受和适应。特别是地理学科因初中只在初一 、 初二年级开设 . 初 三 一 整 年 的 时 间 间 隔 更 加 剧 学 生 升 入 高 一 年 级 对 地 理 学 科 的 恐 慌 。 不 论 是 教学 内 容 的 深 难度 , 还是教学方式 : 不 论 是 学 习 能 力 的 目标要 求 , 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 初 中 到 高 中 的 跨 度都很大。 我 们 要 做 好 初 中 与高 中知 识 的 衔 接 , 并 不 等 于 对 初 中知 识 简 单 地 复 习一 下 , 事先一定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 , 根 据 高 中教 材 的 内 容 和 高 考 的要 求 , 确定复 习的重 、 难点 。 精 心 设 计教学内容。 研究课程标准 。 把 握 学 科体 系 教 师要 做 到初 高 中知 识 的有 效 衔 接 和有 机 融 合 .教师 不 但要对高中《 课程标准》 和 教 材 了如 指 掌 , 同 时 要 熟 悉 初 中《 课 程标准》 和教材 ,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 系, 高屋建瓴 , 对 整 个 学 科知 识 体 系做 到成 竹 在 胸 。在 教 学 前 教 师 应 对 初 高 中 教 材 和课 程 标 准 进 行 对 比分 析 . 了解 在 初 中 哪些 知 识 已经 讲 过, 哪些 知 识 是 重 点 , 哪些知识虽讲 过但学生不 易掌握 , 哪 些 知识 还 需 在 高 中 阶段 进 一 步 加 深 和 拓 宽 . 等等 . 对 所 有 这 些 都 必 须做 到心 中有 数 , 必要时做适当记录。 然 后 根 据 调查 研 究 得 到 的学 生 情 况 和 教 材 的变 化 情 况 , 做 到“ 知 己知 彼 ” , 且 结 合 高 中 教材 的教 学 要 求 . 确 立 高 中教 学 目标 . 在 教 学 时 应 在 已有 基 础 上 结 合 生 活 实 例 进 行 教 学 设 计 .尽 量 将 知 识 系 统 化 、简 单 化, 对 难 掌握 的要 细化 、 具 体化 、 形象化。 新 的 地理 学 习理 念 要 求 地 理 教 学 注 重 演 绎 与 归 纳 的 结 合 、知 识 传 播 与 获 得 知 识 过 程 的统一 ; 尽 量 从 实 际 出发 , 提 出 问题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分 析 论 证 ; 创 造 机会 让 学 生 参 与 收 集 、 整理 、 分 析 地 理 信 息 并 得 出 结 论 ,帮 助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索 的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各 层 次 的 地 理 知 识, 同 时 获得 丰 富 的地 理 活 动 经 验 。 二、 精 心设 计 教 学 衔 接 内容 。 重 点 突 出必 备 知识 1 . 根 据 普 遍 存 在 的 问题 确 定 重 点 复 习 内容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掌 握 了学 生 的 学 习 的 情 况 . 对 普 遍 存 在 的 问 题 要 下 T 夫 彻 底 解 决 , 对 高 中 教 材 中 涉 及 的 内 容 重 点 复 习 。例 如 很 多 新 生 对 《 地球和地 图》 内容 掌 握 不 牢 , 一 些 概 念 混 淆不清 , 这 些 重 点 问题 , 要彻底 解决 , 特别 是经 纬度知 识 。 又如 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 学 生 的 头 脑 中 没 有 形 成 空 间 概念 , 拿 到一 幅地理分 区图 , 不 知 道 这 是 地 球 上 的 哪 个 地 方 或者 说这 幅图是用 来干什 么的 。 也不 能很好 地理解 . 不 能 灵 活 地 运 用 地 图 中提 供 的有 效 信 息 分 析 问题 和 解 答 问题 。针 对 这 些 问题 , 可 以在 班 上 挂 两 幅 地 图 ( 中国与世界政 区) 。在 进 行知识 衔接 时 , 把重点放 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 用 图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书 本 上 的 知识 ,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用 图分 析 和 推 理 问 题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用 图能 力 。 2 . 对 容 易忽视 和 薄 弱 问题 应 及 时 弥补 第一 , 对 于 初 中 区域 地 理 , 高 中 生 就 感 到 突 然 和 陌 生 。 这 些 知 识 应 在 学 习 中注 意弥 补 。 可 根 据 高 中教 学 需要 . 适 当拓 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初高中地理衔接初探——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初高中地理衔接初探——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摘要:初高中地理之间的人为隔阂由来已久,其原因也是复杂而多样,新的高考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确立为新的三维目标,以此为立足点,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对初高中地理教材从三个维度的目标上解剖分析,试着探寻其中的差异隔阂与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三维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初高中地理之间的人为隔阂由来已久,其原因也是复杂而多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搞好初高中地理衔接应是高中教师首要责任。
新的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成了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而其中的“核心价值”是以生活实践情景与学习探索情景所承载,不便于作为衡量指标,我们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确立为新的三维目标,以此为立足点,以人教版“气候”知识为例,对初高中地理教材从三个维度的目标上解剖分析,试着探寻其中的差异隔阂与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索实现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我们选取了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与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两节以“气候”为主题的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我们确立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三维目标上详细解析,并附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活动与案例,对比如下:节内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初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分析如下:1.必备知识由简入繁、承接互补初中在气候这个主题中先讲了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差异,又以四副景观图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之后讲了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最后讲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相对简单直接、浅显易懂,无论是气候差异对比还是气候类型分布都是简单举例,而不是全面分析。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完整)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概述
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是学生顺利过渡的关键,对于保证学生在高中地理研究中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就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介绍和探讨。
重要性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由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内容的差异,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需要快速适应新的研究要求。
良好的初高中地理衔接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填补知识差距,保证研究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实施策略
为了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以下是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实施策略:
1. 教材对接: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之间有一定的延续性,教师应该了解各个年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无缝衔接。
2. 知识回顾与巩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一些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与巩固,帮助学生复和巩固初中知识,并将其与高中知识进行串联。
3. 研究环境的转变:初中和高中的研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研究节奏和要求,减少研究环境带来的不适感。
4. 强化研究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适合高中地理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有效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和做思维导图等。
5. 综合性研究任务:设计一些综合性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是确保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顺利过渡的关键。
通过合理制定实施策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摘要】笔者从自身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及当前初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行深入的调查,从三个方面阐述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的巨大的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上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也从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衔接问题地理课程教学方法培养能力笔者从1999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期间有4年时间在高中学校讲授高中地理,在实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笔者产生了很多困惑。
特别是每年都有许多上高中的毕业学生回校看我,每当谈到高中地理学习时,他们都无奈地说:“高中地理真难学,总不及格!”听到这些优秀学生的反馈,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内心极不平静。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造成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容易出现高中地理学习的“水土不服”现象,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不少孩子因为难以适应从而“掉队”。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较大差异导致的衔接问题的表现1.因初中结业和升学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和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前者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考试只要及格,就可获得中考资格,对地理学科学生主观上基本不重视,不爱学,简单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都不会。
调查中显示:65%的高中学生认为自己初中地理基础不好,导致高中地理学习上的困难。
一到高中,许多学生都存在明显的知识衔接断层和地理能力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地图知识方面的匮乏,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进入后续高中阶段的学习,更不必说应对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均较高的高考。
2.初中地理课程、课时编排不合理出现的衔接问题(1)地理课程编排上,在初三有一年断层期。
初中地理教学只在初一和初二安排课程,由于会考安排在初二完成,初三一年都未接触地理学科,调查中显示39%的学生在初三一年里,地理知识遗忘最快。
进入高中,学生大多地理知识早已遗忘,并难以在短期内修复断层。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发表时间:2020-05-29T10:56:35.7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作者:冯应舟[导读]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于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是广大地理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我担任高中地理教师这几年,深感地理初高中教学在诸多方面的差异以及学生适应转换之艰难,现对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在教材、能力要求、教法等重要方面试做对比并对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略做探究。
一、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做适当的记录。
如关于气候的形成因素,高中课程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是通过举例的形式来说明的。
而初中地理教材基本不涉及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学生不明确它们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将初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可以解释为什么的理论高度。
又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要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
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
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
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应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启发,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二、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同初中地理要学的内容不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只要求学生知道“是什么”。
高中地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怎么做”。
初高中地理如何衔接

初高中地理如何衔接安阳市殷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455000 安阳市殷都区第二高级中学455000安阳市殷都区洪河屯乡第一初级中学 455000摘要:现如今,地理一改过去无人问津的状态,从边缘化科目一跃成了热门选考科目,初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态势的考验。
立足新课标,从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街接的视角,试图创建两个阶段教学内容衔接的体系,一并提出了配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策略高中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将初中地理熟悉的表象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分析与运用,从而形成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所以,深入开展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就非常有必要。
学生由初中步入高中,学习越来越困难,学习兴趣逐渐丢失,成绩越来越下降,课堂教学效果更加不凸显等因素致使高一地理难的问题更加严重。
基于以上问题,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突出,十分需要找到可操作性强的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1.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部分脱节。
地理教材是地理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方式,所以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关键就是把脉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症结”。
实践证明高一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最严重,对初中和高一的教材内容衔接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部分知识点缺乏过渡和衔接;有些地理知识点,在初中阶段学生并未学习,但是高一教材却列为重点和难点,这些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
如,初中未曾涉及的内容有: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带风带、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常见的天气系统、水循环全过程、全球洋流、地壳物质循环、地域分异规律等。
这些知识点难度高、综合性强。
但是这些知识在高一上学期就要学习,学生猛地接受并要应用这么多全新的知识点,确实难度大。
所以本文认为如果可以把这些能够用到的基础的简单易学的知识点在初中进行学习,打好基础,这样学生高一学习效果会好很多。
2.学科知识关联性强,衔接困难。
高中教学难,但地理必是其中最难的部分,而且地理的教材内容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了很高的要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需要学生调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就拿高一地理教材与高中物理和数学教材进行交叉比较,不难发现:地理教材内容有比较多的知识点应用了数学、物理的学科知识。
【浙江高中地理教材版本】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比较

【浙江高中地理教材版本】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比较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比较专题名称高中地理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专题宇宙中的地球(必修第一章)地球、地球仪、地图基本知识大气环境和气候专题大气环流世界的气候、中国气候的知识地球上的水专题水循环和洋流中国的河流、湖泊世界主要大河、大湖四大洋陆地环境专题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中国、世界的地形及典型地貌中国、世界陆地自然带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专题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生长条件世界和中国工业生产、工业布局及其发展方向世界和中国典型工业区人口、城市与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城市与城市化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世界的居民中国的民族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人口问题及对策中国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旅游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3第二章)世界和中国环境问题和对策世界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指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01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八上地理复习提纲八上地理活动题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人教版八上地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复习大题下图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
读图回答22—24题。
22.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湘教版一艘满载牛肉的轮船于当地时间下面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的某个地形区三明地理期末试卷D地区终年受01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下面是某中学环保社团成员世界地理知识试题中学生地理抢答题为迎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世界地理乌市2013生物一模中国地区,山脉地图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人教版2016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中国地理知识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丹麦的位置世界地理试题初二上册地理复习提纲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地理试题答案高中旅游地理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复习的方法是什么?感觉还没有找到方向,不知道要记什么东西高中地理俄罗斯试题高二中国地理怎样整合高中地理知识框架图高中地理问答题答题模板高二数学文科知识点2016汕头潮南区高一统考试卷高中地理选修答题模板高中地理解题技巧2016绵阳二诊地理鹤壁市高一期末考试高中必修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洋流运动方向黄赤夹角决定太阳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答题模板2016绵阳二诊文综地理答案高中必修一地理重要的图初高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比较由小学生作文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wendang/__.html。
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

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初高中地理课程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整体,相互之间既分工明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由于目前初、高中地理教学相对独立,交流甚少,更因新课程教材内容本身的一些缺陷等,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本文主要就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做简单的比较,并做相应的衔接分析,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校本教材的开发做准备。
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地理教学衔接涉及多个方面,教材因为其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处于关键的位置。
教材衔接研究可以明确指出高中教材中的承前内容和新增内容,有助于教师清晰认识教学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全套共四册,供七、八年级使用,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高中地理教材有必修和选修之分,必修有三册,选修有七册。
必修一、二、三册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
由于选修教材是为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不具有广泛性,且选修中的内容在必修中都有适量提及,因此本文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知识的衔接研究只针对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全套和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三册。
1自然地理初高中教材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自然地理部分,高中以必修 1 来阐述,但初中却分散地穿插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具体区域中,且高中部分用了19 目来阐述,初中部分用了16 目,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更加丰富。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自然地理内容的先后顺序,分析如下:1.1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非常重要、但最为复杂的部分,因此高中教材对其从运动的一般特点到各自的地理意义进行了详尽的叙述,而初中地理教材因为学生逻辑、空间思维的局限性,没有进行深入展开,只是简单地对自转公转的一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了介绍。
1.2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在高中属于岩石圈的内容,初中则放入大洋与大洲进行介绍。
初中教材中对该知识点的描述是从“沧海桑田”的现象出发的,而对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描述的并不深入,但高中教材中对于地质作用产生的现象通过案例了解,着重阐述相关原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初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性探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初中地理教材的衔接性探究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初中地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既要满足课程标准,又要满足体例结构的要求。
下面就对利用人教版教材增强稿子教学衔接性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教材;初中地理教材;衔接性新时期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地理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做好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初中地理教材的有效衔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通过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1.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课程标准对于教材内容的编写有一定要求,但这种要求对于教材编写者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如何理会具体要求,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体现在教材中成为每一个编写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章节内容及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进行对比,会发现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比如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为《地球的宇宙环境》,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与之对应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第一节的《地球和地球仪》。
可以看出从教材章节来说,在内容上有相似的地方。
在初中地理中对于内容要求为:要让学生对地球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并且可以对地球大小进行描述。
在高中地理中,是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延伸,内容也更进一步,衔接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学生需要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写期间,需要实现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对应性,确保教师在教学实践,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拓展知识学习的空间。
2.体例结构体例结构的衔接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表现得也较为冥想,但是也针对新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
高中地理教材与初中地理教材在体例结构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1]。
比如在高中地理中,章下来的是章首页、节、本章要点、问题研究,初中地理的章下来是章首页与节,但是少了本章要点、问题研究;高中地理的节下面是情境设计、标题与自学窗,初中地理教材中节下面只有标题,没有情境设计与自学窗;高中地理教材中标题下面是课文、思考、案例与活动,但是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标题则上了思考。
加强校本研究,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对新课标地理必修Ⅰ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思考

订 ,而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高中地理
教 学 内容 的 深度 和 广 度 ,教 学 过程 与方 法 的 选择 和 组
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内涵 ,并 以此来整合教 材。 三维 目标 中, “ 知识与技能”基本 上沿袭 了传统教学 中对知识与能 力的要求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过 去思想教 育的扩展 ,只有 “ 过程与方法”这一 目标是
熬 20 第 期 缝 0 年 4 1
课 开 程发
加强校本研究 ,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
对 新 课 标 地 理 必修 I 材 内容 进行 整 合 的思 考 教
江苏 张 家港市职 业教 育 中心校 ( 0 8 5) 邵 107 梅
苏 州 市 的 初级 中学 从 2 0 年 9 0 2 月起 ,成 为 江 苏 省 内整 体进 入 实 验
生的学习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
理 》课。为做好高 中地理教 学工作 ,我校特对2 0 08 级全体 高一学生做 了一 次有关初中学 习地理的调查分 析 ,据调查 ,市区部分学校的 《自然地理 》课安排原 地理老师上 ,而乡村学校的 《 自然地理 》课安排地理
教师 上 课 的 就很 少 。甚 至 部 分 学校 基 本 没 有 正常 开 设
要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高中教材中将要涉及的内容, 确定重点复习内容。例如很多新生对 《 地球和地图》内
容掌握不牢 ,一些概念混淆不清 ,这些重点问题 ,要彻 底解决 ,特别是经纬度知识 。又如区域地 理图普遍掌 握不好,一方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拿 到一幅地理分区图 ,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简介这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讲义旨在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从初中到高中的地理研究。
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衔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初中阶段地理知识,为他们进入高中地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衔接策略综合复1. 回顾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点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强调初中地理研究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拓展深化1. 探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新概念和深层次知识。
2. 建立初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3.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思维拓展。
提升方法论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与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 提倡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
内容安排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2.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3. 经纬度与时区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3. 气候与气象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2.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问题2.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3. 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第五单元:资源与环境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 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总结通过本讲义的教学衔接,学生将逐步掌握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摘要: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地理知识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要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教师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形式做出调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本文从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丰富地理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方案,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引言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其在初中阶段只在七年级和八年级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考试也只以会考的形式完成,因此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开始继续学习地理,但是由于课程设置以及学生观念的影响,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知识“断层”的问题,由此会导致其学习成果受到影响。
在新高考背景下下,人们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因此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教学衔接工作,以此来助力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好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探索有效的途径做好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此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能力的提升助力。
对此,教师要对初高中的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关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为实现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师要在深入讲解重要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进而完成对新知的充分掌握。
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当下的学习效果,也会为其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在完成新知的讲解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不同纬度地区在1月到7月的温度变化数据,并将数据信息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地理初高中衔接教学方案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地理学习方法(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
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
地理学科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各门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它那特有的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地理思维方法还对我们学习其它学科大有帮助,使我们在这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
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课标视域下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研究

课标视域下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研究作者:汪宇飞王志军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01期摘要:现行课标与教材体系下,地理学科初高中衔接存在“断层错位”现象,尤其体现在区域地理教学中。
本文通过研究课标发现,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标的课程内容设置具有彰显时代性、强化整合意识、凸显课程思政、注重横纵衔接等特征;初高中新课标体现出育人目标接轨、表述方式一致、学习方式相近、课程内容契合、区域素养提升等优势,有利于助推初高中课程的衔接。
最后,针对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实现向下衔接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课程衔接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1-0056-05《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时常会发现初高衔接存在“断层错位”,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困扰,尤其体现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上。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义教地理课标”),由此畅想未来地理学科的初高衔接将迎来最美好的时光。
一、现行初高中课程衔接出现断层的原因剖析1.课标更新不同步从2020年秋季开始,浙江省普通高中已正式实施使用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意味着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已正式取代2003版高中地理课标,而义务教育当下仍然沿用2011版义教地理课标下的教材。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颁布时间总是存在时间差(图1)。
由于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标颁布存在时间差,经常出现“一新一老”的对接,势必会造成衔接上的错位。
2.学与考的矛盾突出浙江实施新高考以来,高中地理教师始终饱受区域地理教学的困扰,教还是不教?教到何种程度?怎么教?为此,省、市、县教研活动中常将区域地理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展开研讨。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

初中地理教师怎样做好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作者:朱竞成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4期摘要:高中地理虽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难度跨度比初中地理大得多,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拟从中高考政策、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高中地理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又比初中地理难度提高很多。
因此,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出现严重脱节的最根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或者地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太少,导致初中地理不被重视,地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初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时间在初一、初二,初三不学地理。
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差异1.课程理念初高中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几个方面,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
不同的是,前者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而后者则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首个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的。
2.课程目标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则重点强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探究的方法,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差异1.课程内容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地理衔接教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初高中地理衔接教材——地球、地图第一节地球和经纬网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网的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进行方向判读、长度面积计算。
重点、难点1、经纬线特点比较。
2、利用经纬网进行方向判读、长度面积计算。
学习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形状:地球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_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就是赤道;地球中心离南极较近一些,离北极较远一些。
二、地球仪1、概念:人们仿照地球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叫做地球仪。
地球以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等。
2、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人们假想的地球绕其旋转的轴线。
地轴在实际的地球上是没有的,但是地球仪上是有的,并且是倾斜的,北端_____附近,利用这一知识判断北半球地理纬度。
例如: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高度是30°,说明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__。
结论:北极星高度=北半球地理纬度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地球仪上顺着________方向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2、特点:1)自成圆圈2)长度从赤道向两级变小,赤道最长,极点最小3)不同纬线相互平行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方向没有限制性。
3、纬度: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给纬线指定的度数。
分为南纬和北纬各90°,表示方法如何划分如何重要纬线有哪些赤道是_____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____,用“_____”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____,用“_____”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_____。
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_____km。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_____半球,赤道以南为_____半球。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并与纬线_________的线叫经线,又称子午线。
2、特点:1)自成半圆2)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3)不同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4)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方向有限制性。
3、经度:为了区分每一条经线,给经线指定的度数。
分为东经和西经各______,表示方法如何划分如何重要经线有哪些?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_____经线,也叫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______度,以东的180°属于_____,用“___”作代号;以西的______属于西经,用“_____”作代号。
东西______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如图)赤道上1______km,1从赤道向两级变小,具体公式是111乘以纬度数的______。
五、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
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就是一条______和一条______的交点。
经纬网三定(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1)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
①判断经纬线:方格状经纬网图上横纬竖经;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条条放射线。
②判断经纬度:方格状经纬网图中标注的纬度数由向增大的为北纬度,由向增大的是南纬度;图中标注的经度数由向增大的是东经度,由向增大的是西经度。
极地经纬网图中经度的判断:以0°经线作起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0°~180°为经度,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0°~180°为经度。
纬度应根据图中的极点判定,若为北极,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的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
注:极点的判断:A·根据圆心的注记判读:标注“北”或”为北极,标注“南”或“S”为南极D·根据极地附近的海陆分布判读:海洋为北极,陆地为南极③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区(2)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①由于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东半球西半球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西关系;B.若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既要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又要判断两点间的南北方向;C.判断东西方向时要选择劣弧段(两点之间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②用经纬度法判断:A.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
B.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北,减小的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的方向为南,减小的方向为北。
③地球上任意两点最短航向的判断(3)利用经线、纬线求地球上两点距离的方法①若A、B两点经度相同,LAB=(βA±βB)×111Km(β为纬度)②若A、B两点纬度相同,LAB=(λA±λB)×111cosαKm(λ为经度,α为纬度)③若A、B两点经度、纬度都不同,可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再用数学上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注:经线圈的组成条件:两条经线一条东经,一条西经,两者之和180°[能力训练]1、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正好相等B、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较长D、0°经线较长2、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到南北极点时纬度为0°。
3、某点以东东半球、以西西半球、以北北半球、以南南半球,该点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东经160°纬度0°D、西经20°,纬度0°4.根据下图经线网所示的内容,回答问题。
(1)给各条经线标注“E”或“W”。
(2)A、B、C三点位于___半球(东、西),D点位于___半球(南、北)。
(3)A点在C点的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方向。
5、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__,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地带为____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____方向。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 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疑难反馈第二节地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和学会使用比例尺。
2、学会判断不同地图上的方向。
3、了解地图三要素。
重点、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经纬网线地图上方向的判读。
学习探究一、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的缩小程度,又称缩尺。
比例尺=2、形式:数字式:1:100000,1:1500000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自己表示,画图3、大小:比例尺的大小实际上是指比值的大小,分母大,比例尺小。
4、比例尺大小与图幅面积、内容:1)比例尺扩大或缩小___倍,图幅面积扩大或缩小_____倍。
2)图幅面积一定,比例尺大的,实际面积___,内容_____。
3)图幅面积一定,比例尺小的,实际面积___,内容_____。
5、特点:1)比例尺只表示______的缩小程度,而非_____的缩小程度。
2)比例尺是没有单位的,如果有是_____。
3)对于公式的变形。
4)比例尺的分子为1,分母为10的倍数。
二、方向1、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一般用于大比例尺地图,指向标箭头为_____,箭尾是____,然后面对指向标箭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3、经纬度判断:东西方向判断看经度1)两个东经度数,大的在____面,小的在____面。
2)两个西经度数,大的在____面,小的在____面。
3)一个东经度数,一个西经度数,两者之和不超过___,东经在____面,西经在__面。
4)一个东经度数,一个西经度数,两者之和超过____,东经在____面,西经在___面。
南北方向判断看纬度1)同是北纬度,大的在_____面,小的在____面。
2)同是南纬度,大的在_____面,小的在____面。
3)一个北纬度,一个南纬度,北纬在___面,南纬在____面。
4、经纬网的同心圈地图1)判断中心是南极还是北极:地球自转、经度变化2)南北方向判断:中心是北极,越靠近中心越在____方,越远离中心越在___方。
中心是南极相反。
3)东西方向的判断:所求两地与中心相连,形成一个小于_____的扇形,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
取近舍远,___弧定向。
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代表不同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如:_____________2、注记:地图上标注不同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如:___________例题1、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图比例尺为1:2000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例题2、按照1:5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
(104厘米110厘米) 例题3、自我检测1、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的球面距离是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A.1:2400000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C.六十万分之一D.600240千米2.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3、甲乙两地距离900千米,在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1:3000B.1:300000C.三百万分之一D.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千米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C.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D.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5、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A.B.1:3000000C.1:300000D.1:300006、甲地的位置是南纬40°,东经120°,乙地的位置是北纬40°,西经20°,甲地在乙地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7、绘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最合适A.1:1000B.1:3000000C.1:40千米D.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8、下面比例尺最大的是A.1:5000B.1:250千米C.1:4000000D.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9、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那么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点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点10、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11.有关下图中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A到B点是向西南B.从C点到D点是先东北后东南C.A到B与C到D的方向相同D.A到B与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疑难反馈第三节等高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高度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