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平面向量解解析几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平面向量解析几何问题
一:课堂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中,学生学习平面向量在前,学习解析几何在后,而且教材中二者知识整合的不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就“平面向量”解平面向量题,不会应用平面向量去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用向量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
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所以本节课就这一方面做一归纳。
二:教学目标:利用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四:重点难点:把解析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五:例题解析
例1、椭圆14
92
2=+y x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F 1P F 2为钝角时,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解:F 1(-5,0)F 2(5,0),设P (3cos θ,2sin θ)
21PF F ∠Θ为钝角
∴ 123cos ,2sin )3cos ,2sin )PF PF θθθθ⋅=
-⋅-u u u r u u u u r ( =9cos
2θ-5+4sin 2θ=5 cos 2θ-1<0 解得:55cos 55<<-θ ∴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
53,553-) 点评: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
本题中把条件中的角为钝角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负值,通过坐标运算列出不等式,简洁明了。
例2、已知定点A(-1,0)和B(1,0),M 是圆1)1(2
2=-+y x 上的一动点,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②求22MB M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因为O 为AB 的中点,所以MO MB MA 2=+的最值。
解:①2=+Θ
如图 当M 运动到1M MO 有最小值1
当M 运动到2M MO 有最大值3
MB MA +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6 ②MB MA MB MA ⋅-+=+=+2)(222 OM 的最小值为1OM 最大值为9 ∴22MB MA +的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20
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
例3、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AC AB ++=λ,
[)∞∈+,0λ,则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分析:因为||||
AB AC AB AC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分别是与、同向的单位向量,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则知||||AB AC AB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是与∠ABC 的角平分线(射线)同向的一个向量,又()AB AC OP OA AP AB AC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知P 点的轨迹是∠ABC 的角平分线,从而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例4、已知椭圆)0(122
22>>=+b a b
y a x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Q c 、F c F ),0,()0,(21-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Q F P a Q F 11,2是线段点=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 在线段Q F 2上,并且满足
.0022≠=⋅TF TF PT
(1)设x 为点P x a
c a P F +
=1; (2)求点T 的轨迹C 的方程;
(3)试问:在点T 的轨迹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21MF F ∆的面积2b S =.若存在,求21MF F ∠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 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方程和性质,求轨迹的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证明 证法一 设点P 的坐标为),(),(y x P y x 由在椭圆上,得 由0>+-≥+-≥a c x a
c a a ,x 知,所以 证法二 设点P 的坐标为),(y x
21r r ==,则
221)(y c x r ++=,
由,4,2222121cx r r a r r =+=+得
(2)设点),(y x T 的坐标为
)0,()0,(0a a ,-=和点点时在轨迹上
,,时时00≠≠
,0时=
⊥
=
所以T 为线段Q F 2的中点.
在a F QF ==∆21中,所以有222a y x =+ 综上所述,点T 的轨迹C 的方程是222a y x =+
(3) C 上存在点200),(b S y x M =使的充要条件是 ③
④
由③得a y ≤0 由④得c
b y 2
0= 所以,当c b a 2≥时,存在点,0
;,2
2时当使c b a b S M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 当c
b a 2
≥时, 由2
222022021b c a y c x MF MF =-=+-=⋅
得2tan 21=∠MF F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为载体,考查求轨迹的方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例
5.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 (c ,0)(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OF|=2|FA|,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0=⋅,求直线PQ 的方程;
(3)设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明
λ-=.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直线方程,平面向量的计算,曲线和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
(1)解: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方程为)2(122
22>=+a y a
x . 由已知得⎪⎩
⎪⎨⎧-==-).(2,22
22c c a c c a 解得2,6==c a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2
62
2=+y x ,离心率36=e . (2)解:由(1)可得A (3,0)
设直线PQ 的方程为)3(-=x k y .由方程组
⎪⎩
⎪⎨⎧-==+)3(,1262
2x k y y x 得062718)13(2222=-+-+k x k x k 依题意0)32(122>-=∆k ,得3
636<<-k . 设),(),,(2211y x Q y x P ,则13182221+=+k k x x , ① 1
36272221+-=k k x x . ② 由直线PQ 的方程得)3(),3(2211-=-=x k y x k y .于是
]9)(3[)3)(3(2121221221++-=--=x x x x k x x k y y . ③ ∵0=⋅,∴02121=+y y x x . ④
由①②③④得152=k ,从而)3
6,36(55-∈±=k .
所以直线PQ 的方程为035=--y x 或035=-+y x
(3)证明:),3(),,3(2211y x y x -=-=.由已知得方程组
⎪⎪⎪⎩⎪⎪⎪⎨⎧=+=+=-=-.126
,126
,),3(32
222212121
21y x y x y y x x λλ 注意1>λ,解得λλ2152-=x 因),(),0,2(11y x M F -,故
),1)3((),2(1211y x y x -+-=--=λ),21(),21(21y y λ
λλλ--=--=. 而),21(),2(222y y x FQ λ
λ-=-=,所以FQ FM λ-=. 点评:本题是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解析几何问题,要注意条件的转化,特别是向量问题坐标化,如:0=⋅,既可以转化为,OQ OP ⊥从而得到1-=⋅OQ OP K K ,也可以看作),(),(2211y x y x ⋅,即02121=+y y x x 。
六.教学反思:
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新课程高考则突出了对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解析几何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向量有关知识,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
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在教学中从推导有关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入手,让学生去品位、去领悟,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形成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逐渐形成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解题方法,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向量方法解题,逐步树立运用向量知识解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