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话剧创作
第六讲 曹禺的话剧创作
• 三幕剧《北京人》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 串联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与戏剧冲突的 具体背景,展开家庭中善良与丑恶、新 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并通过 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的灵 魂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 对人的灵魂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 治下对新生活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 治的破产
• 陈白露的性格丰富复杂,她的内心冲突 构成了《日出》戏剧冲突的基本骨架。 作者通过方达生之口告诉读者,陈白露 曾经有过青春、美丽、活泼、纯真的 “竹均”时代
• 资产阶级生活逐渐腐蚀了她纯洁的灵魂, 使她堕落放荡、玩世不恭;然而,在她 倔强、自尊、自负的外表下隐藏着深深 的痛苦,她不甘心这样生活下去,但又 离不开丑恶的鬼地方,她像金丝笼里的 鸟一样失掉了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能力
• 3、曹禺的现实主义戏剧还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 这种民族化的特色既表现为对民族生活 和文化心理的深入开掘,又表现为他的 以中国的艺术精神来消融转化外国戏剧 的艺术手法和形式因素
• 4、最能体现曹禺戏剧民族化特征的还 在于他的语言。其戏剧语言的成功之处, 在于创造了一种富有戏剧性魅力,富于 人物性格化和诗意,也富于民族特色的 戏剧语言。戏剧语言的转化,是最深刻、 最细微、最内在地体现着对外来戏剧形 式的把握,也意味着朝民族化方向的创 造性转化
• 《雷雨》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高 度的个性化。语言的动作性,并不是指 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具有显示动作的特性, 而是指那种结合着人物的动作,能表现 人物说话的动机、意图和目的,暗示出 隐藏在人物语言背后的意志冲突,推动 情节的发展,这样的语言,叫作语言的 动作性。换一句话说,语言的动作性, 就是能集中概括地表现人物内心复杂微 妙的思想活动。语言的戏剧性,首先取 决于语言的动作性
• 周朴园是周公馆封建秩序的代表者,是 一个具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 • 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这个人物隐藏在 “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 衣下的虚伪、自私、专横、狠毒 • 这个形象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剧作家是 把他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来写,真正 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曹禺(1910-1996),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03
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曹禺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主题
• 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启发
• 深刻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力求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通过“原野”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主题
主题
• 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展现人性的善恶之争
03
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曹禺戏剧的人物塑造与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心理描绘
• 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描绘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开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戏剧
• 参加学校的话剧团,担任演员和编剧
• 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曹禺的戏剧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
• 1933年,创作第一部话剧《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
40年代,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
• 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50年代至60年代,戏剧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 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
• 戏剧主题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革
曹禺的成就与影响
01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之作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话剧《雷雨》
曹禺:话剧《雷雨》剧作家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次年发表。
前后用了五年时间。
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首先,戏剧即冲突。
《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时候。
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
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
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人性的多个角度。
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着其可悲可恨可叹的一面。
注:由于作品中有工人阶级和资本阶级的斗争,以及以资本阶级家庭为背景构建了这样一个悲剧故事,所以经常被人误解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
这不是曹禺先生的本意,请大家深刻解读。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内容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课件
“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什么, 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 仿佛有一种情感到汹涌的流来推动物。我 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 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 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兴趣 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 杂而又原始的情绪。”“《雷雨》对我是 个诱惑···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 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周婚姻的不幸,反过来说明他当初的真爱刻骨铭心,他 全部身心浸透,曾经沧海,无法走出那场爱情雨季。
第28页,共51页。
5、周朴园的怀念、忏悔、内疚通过一系列 生活细节“外化”出来了。譬如爱穿侍萍 绣过的衣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要为侍萍 做生日,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 过的家具,按照以前样式布置房子,保留 生活习惯等等。
第27页,共51页。
3、双方回首往事,不约而同回忆30年前而不是27年 前。这不是笔误,口误或约等于,这苦心营造的细节, 符合真实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消极信号的反应弱,更 偏好记忆积极的事情,遗忘和忽略不愉快的记忆。
4、周朴园的第一任妻子不是蘩漪(27年前蘩漪仅8岁), 这个影子人物(阁楼上的疯女人)郁闷而终,仿佛一声 叹息。
新形式剧(契诃夫) •锁闭式结构(藏头露尾)
开放式结构(顺序展开)
第17页,共51页。
易卜生《群鬼》、白薇《打出幽灵塔》 剧情剧情从周萍要“走”,蘩漪要“留”
开始,显示张力和悬念。
第18页,共51页。
锁闭式“回顾法”:将时间、地点、情节 高度集中(符合戏剧的“三一律”)。用 历史的剧情,推动现实的剧情的发展。 《雷雨》的时间是非常复杂的,有三重时 间:一个序幕时间:即“今天”,是讲述 时间,也可以说是曹禺创作的那年,我们 假定它是1933年。一个剧本时间:即十年 前,1923年夏季的一天,从上午到午夜两 点。还有一个故事时间:即30年前和三年 之前。
话剧《雷雨》赏析
话剧《雷雨》赏析《雷雨》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来的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以下是店铺整理关于话剧《雷雨》赏析,欢迎阅读参考话剧《雷雨》赏析篇1《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在整部剧的内容上,严格遵循“三一律”。
《雷雨》描写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一天的时间里牵扯出了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人物的对白之中句句都埋藏着悲剧的种子,最后悲剧爆发在一场倾盆的大雨之中。
剧中纠缠着周朴园与繁漪,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和鲁大海三对主要矛盾。
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两个妇人疯了。
整部戏的八个人物中有三个人物以死亡而告终。
死亡自此成为了曹禺剧作中挥之不去的情节。
这样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摧残和虐杀,痛斥了资本家的虚伪和凶残,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封建等级意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悯情怀。
《雷雨》在结构上,大致有如下特点一、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二、结构严密,集中紧张三、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在三十年前旧景重现的基础上,将戏剧矛盾推向高潮,爆发了一连串的惨剧,剧中八个人物的命运有交织也有不同,但都还是逃脱不了“悲剧”二字。
剧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
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
当然本剧在导演和表演上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
本剧导演不惜浓墨重彩,极力用音响和灯光渲染了整个舞台上的悲剧色彩。
曹禺话剧《雷雨》观后感600字作文
曹禺话剧《雷雨》观后感600字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禺话剧《雷雨》观后感600字作文《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日出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梗概
日出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梗概【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概述《日出》的主要人物2.介绍故事梗概3.总结《日出》的主题和意义篇1正文1.概述《日出》的主要人物《日出》是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
该剧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通过描述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 方鸿渐:一位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知识分子,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却因现实的残酷而陷入迷茫和痛苦。
- 杜若溪:方鸿渐的妻子,一个传统、善良的女性,虽然与鸿渐相爱,但却因种种原因而陷入婚姻的困境。
- 顾明道:鸿渐的好友,一个正直、热情的知识分子,他深知国家的危难,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 小东西:明道的妻子,一个曾经风华绝代的女子,为了生活而沦为交际花,最后因生活的压力而病故。
2.介绍故事梗概《日出》的故事梗概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鸿渐和若溪在重庆相识并相爱,两人历经磨难,最终结为连理。
第二部分,鸿渐和若溪因生活琐事和性格差异而产生矛盾,导致婚姻陷入危机。
同时,明道因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小东西因生活的压力而病故。
第三部分,鸿渐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决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最后,若溪也决定支持鸿渐,两人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3.总结《日出》的主题和意义《日出》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背景,通过描述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该剧的主题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描绘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迷茫和痛苦,以及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责任和担当。
另一方面,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爱情和友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在战争和困境中,人们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和坚守。
篇2 目录1.概述日出的主要人物2.介绍日出的故事梗概3.总结日出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梗概的重要性篇2正文日出是一部经典的中国话剧,由曹禺创作。
雷雨的故事梗概
雷雨的故事梗概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于1934年首次上演。
该剧以上海滩的小市民生活为背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性的丑恶和悲剧。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一所私立中学,主要描写了教师周望和学生聂小倩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学生聂小倩与校长陆伯的复仇之计。
整部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悲剧色彩。
周望是一位教育家,他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在他的眼中,教书育人是一种崇高的事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学生。
而聂小倩,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学生,她对周望产生了爱慕之情。
在周望的教育下,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女孩。
然而,聂小倩的成长之路却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她的母亲是一名卖艺的女人,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在学校里,她受到了同学们的排挤和歧视,遭受了来自社会的不公正对待。
而校长陆伯,则是一个丑恶的人物,他利用聂小倩的家庭背景,企图对她进行性骚扰。
聂小倩在绝望和愤怒之下,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报复校长。
整个故事在雷雨交加的氛围中展开。
雷雨的象征意义贯穿于整个剧情,预示着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
在剧中,雷雨的场景常常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呼应,加深了剧情的紧张和悲剧感。
最终,聂小倩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来报复校长的侮辱和伤害。
而周望则在聂小倩的离世后,陷入了对自己责任和使命的反思和追问。
他意识到,教育事业并非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决心继续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教育事业不懈地奋斗下去。
整部剧情通过对周望和聂小倩之间的爱情纠葛和校长陆伯的丑恶行径的揭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性的丑恶和悲剧。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更是一部富有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雷雨的故事梗概,让人们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以及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使命。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一、生平及创作曹禺,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
他生母在生下他三天后去世,他是由继母抚养长大的。
他的继母喜欢看戏,因此从小他就经常有机会随继母出入戏院,京戏、昆腔、河北梆子等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着迷。
12岁时进入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学习,出演过丁西林的《压迫》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29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坷夫、奥尼尔等的西方戏剧,几年间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剧作,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在大学将毕业时,曹禺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雷雨》,1934年正式发表。
搬上舞台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一九三六年又寫成《日出》,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这两部多幕剧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已脱尽稚气,走向成熟。
1936年,曹禺发表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原野》,在取材和表现技巧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1941年写的《北京人》是他的又一力作,仍旧采用的是都市生活的题材。
1942年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曹禺以自己丰硕的成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五四以来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它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是今天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悲剧,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话剧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现代话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话剧《雷雨》
话剧《雷雨》《雷雨》是由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话剧《雷雨》,一起来了解吧!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作者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
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1930年9月,曹禹从天津南开大学考人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
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
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
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
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
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
话剧《雷雨》的内容简介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剧中情节发展不到二十四小时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三十年前,当周朴园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时,他爱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她有了两个儿子。
但后来为了给他娶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大海投河自尽。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简介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周误以为她已死。
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
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
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
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
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
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
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
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
《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
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由杜宣、吴天等导演。
国内首演的是天津的孤松剧团,接着上海复旦剧杜、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了此剧,引起轰动。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
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悲剧命运的解读《日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话剧作品,由曹禺创作而成。
这部作品以1920年代上海滩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荒诞和人性的扭曲。
曹禺描绘了一个悲惨的女性形象——陈白露,她的悲剧命运成为了剧中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并探讨其所代表的意义。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还源于她自身的性格与选择。
在剧中,陈白露是一个极端自私、计较的女性,追逐物欲和权势。
她为了逃避贫困,嫁给了不爱的人,同时也抛弃了自己真正爱着的人——许仲琳。
她在曹禺的笔下成了一个道德堕落、自私自利的女性形象。
她的这种性格和选择,导致了她的人生走向不幸,无法摆脱家庭和社会的束缚,最终也无法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也映射出了当时女性的整体境况。
在《日出》中,女性形象往往是受到男性权力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压迫。
陈白露只是其中一个典型,她所遭受的苦难在当时的社会中并不罕见。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常常被剥夺,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或者被当作工具、玩物。
陈白露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当时女性整体遭遇的写照。
即便陈白露遭遇了如此多的悲剧,仍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她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在悲剧中依然有着坚定的品格和无畏的态度。
她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时并没有选择卑躬屈膝,她时刻保持着一种逆来顺受、卑不失志的态度。
当她最终得知丈夫的出轨时,她没有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自暴自弃,而是蓦然决然地逃离了这个虚伪的世界,选择了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这种坚韧、勇敢的品格正是她悲剧命运中最值得赞美的地方。
《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所经历的悲惨与压迫代表了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真实处境。
她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敢也为当时的女性形象增光添彩。
曹禺通过这一女性形象,呼吁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重视,同时也为女性在悲剧中的人性体现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力量。
希望这种力量能够激发当下社会对妇女权益的尊重和关注,也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悲剧中的希望与光明。
观经典话剧《雷雨》赏析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
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经典片段鉴赏:《雷雨》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与结尾,矛盾冲突尖锐。
而选段部分又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刻,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既推动了剧情向纵深发展,又完成了人物形象塑造最后定格的任务。
矛盾冲突复杂尖锐。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悲惨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既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还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就是该剧深刻的思想意义所在。
经典对话01繁漪对周萍的对话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
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
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你知不知道,我正含着两眼热泪在这深夜里和你说话?02萍你应该知道我是怎样爱你!我把我的爱,我的肉,我的灵魂,我的整个儿都给了你!而你,却撒手走了!我们本该共同行走,去寻找光明,可你,把我留给了黑暗!这在无形中是一把杀我的刀,你忍心吗?今晚要是有一杯毒药在镜旁,我或许早已在极乐世界里了。
醒来的时候,一双双惊恐的眼睛蹬着我。
为什么?为什么要拦我?我真的不掂恋这行尸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你答应过做我永久的同伴,我不该放松你!我后悔啊!这里,一堵堵的墙把我们隔开。
话剧作品大全 介绍
话剧作品大全介绍
话剧作品大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茶馆》: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以北京的裕泰茶馆为场景,结构上分三幕剧,分别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2. 《雷雨》:曹禺创作的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的《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矛盾冲突。
3. 《日出》:曹禺创作的话剧,1936年发表于《文学杂志》。
该剧以抗战
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社会黑暗情景。
除上述列举作品外,话剧作品还有《红楼梦》《智取生辰纲》等,每一部话剧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思考与情感,同时也不断的被后世导演与演员们继续二度创作。
此外,不同的作品对人物塑造、情节处理、冲突解决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同一部作品经过不同的演绎方式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以上推荐的作品各具特色,建议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观看。
观看话剧雷雨的观后感心得400字
观看话剧雷雨的观后感心得400字《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观看话剧雷雨的观后感心得400字10篇,欢迎阅读。
观看话剧雷雨的观后感心得400字1《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
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
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
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
这是一出悲剧,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剧,在一天里三个人死了,两个人疯了。
黑暗阴郁是《雷雨》的调子,是在雷雨来临之前的预兆。
我们都认为是我们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时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
不知是命运在向我们开玩笑,还是我们在向命运开玩笑。
《雷雨》里的人物的命运是黑暗的,他们对命运没有一丝丝的反抗就已经被征服了。
假如四凤和周冲没有死,也许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周萍假如再冷静一些,也许就不会自杀,两位母亲也就不会因此而疯掉。
命运有时是黑暗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
命运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对命运低头。
这黑暗就犹如剧场的幕一样,我们知道会有闭幕的时候,有我们在黑暗中等待的时候,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在瞬间漆黑之后会有更精彩的剧目。
而不是应该让黑暗蒙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于心灵。
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应该去朝着光明前进。
观看话剧雷雨的观后感心得400字2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浇不灭的热情和颗强悍的心让我喜欢她,尽管她的漂亮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谓的“可爱”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锐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谓的魔。
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欢她,她为爱不惜一切,她的执着我从内心敬佩,他们都没错,他们只是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可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渐渐开始发现或许是封建社会所谓的门当户对害了他们,或许当时朴大少爷娶了鲁侍萍,那么今天也就不会发生这一幕的哀嚎。
《雷雨》简介
《雷雨》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
该剧于1934年首次公演,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深刻的社会分析和精准的人物塑造,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上海市民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现实的冷酷。
剧情发生在上海的凤凰城,主要围绕着一个上海富商家庭展开。
故事开始于一场雷雨的夜晚,上海市中心的富商家庭雷家正在庆祝雷子鸣(雷家长子)的婚事。
雷子鸣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富家子弟,他与雷家的女家庭教师兰香有染。
然而,雷家的次子雷达却爱上了兰香,并决心娶她为妻。
雷家的老爷雷宝森则对雷达的行为感到愤怒,因为他认为兰香只是一个低贱的教师,不配成为雷家的儿媳。
雷宝森对兰香展开了一系列的排斥和迫害,最终导致兰香不堪忍受,选择了自杀。
雷达得知此事后悲愤交加,决意寻求报复。
他找来了模仿雷子鸣声音的侯宝林,在雷子鸣结婚的豪华别墅中进行了一场刺激的对决。
在这场对决中,雷达击败了雷子鸣,揭示了雷子鸣的真实面目,使得雷宝森对雷子鸣感到极度失望和愧疚。
整个剧中,曹禺通过雷家富商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上海市民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雷家家庭的悲欢离合,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雷宝森和雷达代表了传统封建道德和新时代进步思想之间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对抗既是家庭内部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整个社会矛盾的缩影。
此外,《雷雨》还包含了一些社会议题,如贫富差距、爱情与婚姻的束缚以及女性地位的问题等。
剧中的兰香是一个坚强而又受压迫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成为人们深思和讨论的对象。
《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出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敏锐触觉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它不仅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话剧,也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雷雨简介及人物关系
雷雨简介及人物关系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的《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繁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
人物关系如下:
周朴园和鲁侍萍是旧情人关系。
周朴园和繁漪是夫妻关系。
周朴园和周萍是父女关系。
周朴园和周冲是父子关系。
鲁侍萍和周萍是母女关系。
鲁侍萍和四凤是母女关系。
周萍和鲁大海是兄妹关系(同父异母)。
周萍和周冲是兄妹关系(同父异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的话剧创作一、生平及创作曹禺,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
他生母在生下他三天后去世,他是由继母抚养长大的。
他的继母喜欢看戏,因此从小他就经常有机会随继母出入戏院,京戏、昆腔、河北梆子等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着迷。
12岁时进入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学习,出演过丁西林的《压迫》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29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坷夫、奥尼尔等的西方戏剧,几年间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剧作,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在大学将毕业时,曹禺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雷雨》,1934年正式发表。
搬上舞台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一九三六年又寫成《日出》,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这两部多幕剧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已脱尽稚气,走向成熟。
1936年,曹禺发表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原野》,在取材和表现技巧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1941年写的《北京人》是他的又一力作,仍旧采用的是都市生活的题材。
1942年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曹禺以自己丰硕的成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五四以来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它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是今天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悲剧,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话剧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现代话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雷雨》之前,除个别作家的个别作品外,基本上没什么成功之作,人们称话剧为“有话无剧”,这样一种话剧既不能同小说争夺读者,又不能同戏曲争夺观众。
到了《雷雨》,情况可以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作品把生活同话剧很好地结合起来,成为空前的佳作,到了《雷雨》,中国才有了自己真正的话剧,1.《雷雨》的思想内容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時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魯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結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惡而且试图表现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曹禺曾对此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个黑暗的坑。
”这里既包含对人特别是中国人,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生存状态的发现,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宇宙间某种不可知力量的无名的恐惧,其中带有古希腊悲剧的模式。
古希腊悲剧实际上是一种命运悲剧,认为宇宙间有一种人的意志无法控制,人的理性无法解脱的力量,不管善恶好坏,把好人坏人一同毁灭,这就是命运。
古希腊悲剧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与命运冲突的审美模式来表达人类对不可理解的宇宙人生的神秘困惑。
古希腊悲剧家都有共同的命运观:人的悲剧是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
因而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被理解为先天注定的灾难和死亡。
主人公按照自己的欲望竭力奋争,但终究难逃命运的罗网。
古希腊悲剧笼罩着一层超自然的神秘色彩和一定程度的命定观念。
神秘的命运主宰人生,这是古希腊悲剧昭示出的一个概念。
而曹禺表现在《雷雨》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极为相似。
在《雷雨•序》中,曹禺说:“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狭的笼”意象在《雷雨》剧作中反复出现,就是作者受古希腊悲剧影响而产生了“人难以逃脱命运牢笼”的观念的映射。
《雷雨》中的人物“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
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
”《雷雨》剧中的主人公都在命运的火炕里打滚,都拼着性命与命运抗争,最终又都无一例外地被命运的巨掌击得粉碎。
侍萍为了反抗不幸的命运远离周家三十年,然而,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四凤竟然重蹈覆辙,不仅去周家做了使女,而且还与周家大少爷关系暧昧,在“残忍”、“冷酷”的命运面前,她只能仰天长叹,承受命运的捉弄。
繁漪在被不幸的婚姻压抑了十几年之后,“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繁漪希望得到周萍的爱情,离开周公馆,救出自己,却不得而走向疯狂;周萍想悔改“以前的罪恶”,利用四凤来拯救自己,想用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拯救自己,不料却更深地陷落在罪恶的泥沼中,最后走向毁灭。
大海闹罢工,是为了改变矿工们非人的命运,,却被工友们出卖,周冲爱上四凤是不愿走家庭指派给他的生活道路。
四凤要周萍带她出走,是已经感觉到前边有一口可怕的苦井在引诱她往下落,她挣扎着,抗拒着命运的安排。
内外交困已使周公馆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可是周朴园却要继续维持他在这个所谓“模范家庭”中的统治,要挽狂澜于既倒——这当然也是一种抗争——同颓败命运的抗争……。
当然所有这些抗争都是以失败告终。
曹禺对宇宙中斗争的主宰的理解与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一脉相承。
人与命运的悲剧性冲突是古希腊悲剧家创作的焦点。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那些人无法把握,解释的现象变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力量,它冷酷独断,无论人怎样奔突也无法逃脱它的控制。
在《雷雨》中,曹禺同样强调了命运的冷酷和强大。
他力图达到的戏剧效果也是古希腊悲剧式的。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一方面,作品着力地揭露了中国上层社会的腐朽与罪恶,并揭示出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另一方面作者在《雷雨·序》中说,作品表现了作者对宇宙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以及所受到的“神秘的吸引”,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显示出一点隐秘——这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至于“在《雷雨》里,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从作者的自我阐述中,从作品的客观实际中,我们明显地感到《雷雨》的主题思想还有另一个侧面,那就是宿命论的因素,神秘的“天意”,以及要拉开“欣赏的距离”的艺术观点。
从对《雷雨》主题的多重解释中,正显示曹地这部剧作即是关注现实的(真实反映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和崩溃),同时又是超越现实的,即追索着隐藏于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奥密。
《雷雨》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很深,人物在这种力量里活着,挣扎着,毁灭着,在结构技巧上,它又成功地应用了西方近代剧“回忆式”(即锁闭式)的方式,即把过去的戏剧同现代的戏剧在互相交错的节奏中向前发展,并且用过去的戏剧来推动现代的戏剧的发展,它在短短的篇幅里,表达了长达30年的故事。
2.人物形象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戏剧沖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個人物都顯示了他的作為社會人的丰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任何叙事文学都以塑造人物形象作为主要任务,衡量一部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首先要看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生动、丰富,是否象真实的人一样。
在现实生活里,人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是单一的、概念化的,而是相当复杂的。
《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其主导方面,如周朴园的残暴专横冷酷,蘩漪的果敢阴鸷,侍萍的正直善良,周萍的卑劣颓唐,四凤的单纯朴实,周冲的天真幼稚,鲁大海的嫉恶如仇,鲁贵的庸俗无耻,都对他们的行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这些人物并不是单一性格概念的化身,而是在激烈的紧张的戏剧冲突中有层次地展开,以丰满的精神活动使读者看到象真的人一样。
《雷雨》中的人物都是鲜明、生动、丰富的,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人物。
周朴园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帶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
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資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
他的思想性格是丰富而复杂的。
A、专横、冷酷通过与繁漪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他作为封建家长的极端专横、冷酷的面孔。
他在家中俨然是个暴君“他的意见救是法律”任何人都要绝对服从。
如强迫繁漪喝药,表面是对妻子的关心爱护,实质上在意的是自己的意志在家庭成员中是否得以贯彻,在繁漪再三声明没有病不想吃药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竟让周萍跪在她面前逼她就范。
他就是靠着这种冷酷和专横来保持自己封建家长的身份和地位,建立家庭所谓圆满的秩序。
B、伪善、自私通过与侍萍的感情纠葛,揭示了周性格中复杂性的一面,并不是伪善、自私索能完全概括的。
他年轻时和侍萍有过一段很长的感情生活,并生有两个孩子,但周公馆的规矩是不允许他这样胡闹下去,为他娶了一个有钱有势的小姐和后来的繁漪。
但他还是怀念被父母赶走的侍萍,从无锡到天津,几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侍萍的生活习惯,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前妻。
甚至一听到无锡口音的人就打听梅小姐的下落,最后还令周萍认侍萍“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这一切用一个简单的虚伪是说不过去的。
如果我们不是把她作为一个对立的阶级,而是作为一个人来考察,应该说周对侍萍的感情是真诚的,一个人也许可能很自私,很冷酷,很专制,但作为人来说,他也有七情六欲,有他柔情的一面,也有他的矛盾和痛苦。
这样便真实而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个有着微妙复杂情感的反面人物的典型。
但有些人却认为周的所作所为是伪善:表面看来,他确实是没有忘记侍萍,不但没有忘记,而且是朝夕地怀念着侍萍。
然而,当他知道他所怀疑的人,就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忽在声色俱厉地说道:“我来士什么?”仅是这五个,就把他那所谓朝夕怀念的伪装撕得粉碎,把他那“伪善”无耻的本质暴露无遗了。
作为在“你来干什么”的一连串的对话中,更进一步地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本质。
下面不妨看看他们的对话: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仆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仆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几句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你来干什么?”是周朴园极度惊慌的表现,第一,因为周朴园一直以为早死了的梅小姐并没有死,而且此时就站在他的面前;第二,是因为侍萍活着,并且已到来,对他的家庭,对他的名誉是一个最大的威胁;第三是他确定不知道侍萍的到来究竟抱什么目的,而一时又无应付的办法,所以他说出了“你来干什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