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激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心理应激与调节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心理应激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2f8ba190770bf78a6429541e.png)
应激的结果有两种:1、适度应激是人体正 常发育和维持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应) 2、过渡(过强或者时间过长)损害健康。 (适应不良)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
•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1、适度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 的必要条件
2、把有 值价但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酸葡 萄心理);把本不值钱但已得到的东西说成是好的( 甜柠檬心理);给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找个其他理由或 者其他的人担代其过错(推诿心理)。三者均是为掩 盖其错误或失败,找个合理的说法,以求内心的安宁 。这是使用的“合理化”。也具有代表意义。阿Q的 “精神胜利法”就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五、学会放松技术 就是我们在前面情感一章中学过的 “放松训练法”,主要就是使自主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处于低活动水平 来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生理 反应。必要时,可以使用抗焦虑抑郁 等镇静剂。
回顾本节课内容:心理应激的调节有五种,即调 整对事件的认识;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心 理环境;采用防御机制;学会放松技术。
没有紧张无所谓松弛;没有痛苦难以品尝幸福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应激下的临床表现(直接引起不适或疾病) (2)对已有疾病的影响(加重或引发病)
(3)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造成易感并导致新的疾病)
(一)心理应激下的临床表现 1、急性应激表现:急性焦虑、血管迷走、过度换 气综合征 2、慢性应激表现:症状同急性,但不强烈。慢性 心理应激典型综合征:“神经血管性虚弱”
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举例:一个艾滋病患者利用打工所 得的钱进行检查治疗,争取延长生 存时间的经过。 小结:解决问题的期望值高,造成 过度紧张和失败后的痛苦;期望值 低了,缺乏奋进动机,解决不了问 题,也要造成痛苦。正确的应对方 式是重新确定目标,改变应对困难 的方法。
第七章习题思考题
![第七章习题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2ca6ce5fbfc77da269b1c9.png)
第七章习题思考题(情感)本章要点★什么是情感、情绪与情操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其外部表现不明显。
(3)情绪,特别是原始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
情绪与情感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情绪是情感的活动过程,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通过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离不开情感。
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常常包含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情绪表现的形式。
由上可知,情绪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都是人的主观体验。
情操是比较复杂的、理智的、高尚的情感。
它是一种以满足社会性的需要为中心的、有组织的情感情绪,是持续发生的若干情感的统一。
情操和情绪不同,它与生理需要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同时发生显著的身体变化。
情操是构成人的品德的重要因素,并因个人修养程度的不同而产生显著的差异。
★情感有什么功能情感在教学与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
(一)信号功能:情感在信息交流中具有信号意义。
情感信号功能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具有更加鲜明、生动的外显的特点,因而更易为学生感知和接受。
(二)调节功能:情感在教学和教育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引和维持方向的作用。
(三)感染功能:情感感染功能能使教师的要求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情感的分类(一)按情感状态分类1.心境: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平常说的心情,如心情舒畅、郁郁不乐、恬静、烦闷等。
心境的特点是,从其发生的强度看,是微弱而较平稳的;从其延续的时间来看,持续时间较长;从其影响范围来看,它具有非定向的弥散性。
病理生理学--应激 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应激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de833e227916888486d72a.png)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激活 ADH↑
ppt课件
肾血管收缩 GFR↓
少 尿 重吸收水↑
53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性疾病 应激起主要致 病作用 如应激性溃疡
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 样硬化、冠心病、溃疡 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
应激相关疾病 应激是疾病发 生的重要原因 和诱因
促进内啡肽的释放
促进LC/NE活性
ppt课件
26
外周效应—— GC分泌增多பைடு நூலகம்
生理意义: 提高抵抗力
正常成人GC:25-37mg/日, 应激时可增加3-5倍;GC分泌增多是应激最重要的反应!
促进蛋白质分解、糖异生和脂肪动员 稳定溶酶体膜
→血糖↑
抑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 提高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ppt课件
4
二、应激原(Stressor) -刺激因素
外环境因素 内环境因素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一种因素要成为应激原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而且不一定是单一因素起作用的。
ppt课件 5
三、应激反应:
是一种十分原始的、普遍的适应保护反应!
• 原核或真核单细胞生物受环境刺激可产生一系列 基因表达、代谢活动,以及细胞损伤。当其进化 成多细胞生物和哺乳动物后,某些最原始的抗损 伤机制得以保留。 • 人类的应激反应可以表现在基因、细胞、器官、 全身及精神活动等多个水平。
警觉反应逐步消退 出现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 的适应反应 适应、抵抗能力增强
对其他应激原的非特异抵抗力↓
ppt课件 12
(三) 衰竭期
(The exhaustion stage)
抵抗能力耗竭
一、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
![一、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https://img.taocdn.com/s3/m/13b008170066f5335a8121a5.png)
逃避(fight or flight)。
3
2、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如果应激原持 续作
用于机体,在产生警告反应之后,机体将进入抵抗或适 应
阶段,表现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
机体的代谢率升高、炎症、免疫反应减弱,胸腺、淋巴 组
3、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持续强烈的有害刺
织缩小。机体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的增强。但同时有 防激将御消耗机体的抵抗能力,警觉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
储肾上备腺能皮力质的激消素耗持,续对升其高它,但应糖激皮原质的激抵素抗受力体下的降数。量和亲
合力明显下降,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
陆续显现,与应激相关的疾病、器官功能的衰退甚至休克、
5
2、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警觉有关,并可引起紧张、 焦 虑等情绪反应。
外周效应:应激时,该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为血浆肾 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迅速升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强烈兴奋参与调控机体对应激的急性反应,介导一系列的代谢 和心血管的代偿机制以克服应激原对机体的威胁或对内环境的 扰乱作用。
见表7-1 应激的其它内分泌变化
名
称
变化
β-内啡肽(β-Ep)
ADH 催乳素
升高 升高
升高
胰高血糖素
升高
胰岛素
降低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降低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降低
促甲状腺素(TSH)
降低
T3.T4 生长激素(LH) 促卵泡激素(FSH) 生长素
降低
降低 降低 急性应激升高 慢性降低 11
③造成性腺轴的抑制,引起性功能的减退,月经失调等。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3769cf0aa76e58fafab003a0.png)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生物学研究
Osuch 等人(2008)首次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研究了急性应激期内创伤个体的神经生理反应。
杏仁核、嗅旁皮质和右内侧 前额叶皮层/前部扣带回之间的功 能交互作用可能是出现ASD及其 适应或恢复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诊断要点
①严重应激事件; ②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情感变化的精神运动性抑 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⑤病程短,评判随着应激源消的除或环境改变迅速 缓解或逐渐减轻。 若病程超过一个月,应变更诊断或考虑别的诊断。
按照临床优势分类: 1.反应性朦胧状态(reactive twilight state) 2.反应性木僵状态(reactive stupor state) 3.反应性兴奋状态(reactive excitement state) 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 称做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或压力等。
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常用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三、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现代应激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个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应对) 4.应激是一种处理
病理生理学应激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应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a79b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c.png)
详细描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出免疫系统功 能低下、内分泌系统失衡和神经系统紊乱等 症状。这些症状相互作用,导致身体无法有 效应对疲劳和压力,从而引发慢性疲劳综合
征。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应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总结词
神经内分泌反应是应激反应的重要部分 ,它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应对压力刺 激。
VS
详细描述
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HPA轴)被激活,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ACTH)的分泌增加,进而促进糖皮质 激素(GC)的释放。GC在应激反应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多种生理功 能,如代谢、免疫反应和行为反应等。
详细描述
长期的心理应激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感冒、流感等。 同时,应激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 狼疮等。
应激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结词
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详细描述
长期的心理应激可以导致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应激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和荷尔蒙的 分泌,以及改变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
病例二:急性心理应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急性心理应激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 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有关。
详细描述
在强烈的心理应激下,如突然的惊吓或极度 的悲伤,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冠状动 脉痉挛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总结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免疫 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 异常。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 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327d9a7a58fb770bf78a5594.png)
第七章应激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应激的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应激增强对抗或逃避能力C.应激是特异性反应 D.应激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重要部分E.应激是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2.下列说法中,错者为A.应激原须一定强度 B.应激原强度任人而异C.应激原强度随时间和条件而变 D.应激原强度还与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E.同一种应激原强度阈值是不变的3.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A. 心脏B. 肺C. 前列腺D. 甲状腺E. 肾上腺4.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5.应激反应中对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6.下列哪项反映不会在应激中发生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增加C.心输出量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E.肾动脉扩张7.持续强烈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对机体明显有利的是A.腹腔器官小血管收缩B.皮肤小血管收缩C.冠脉扩张D.纤维蛋白原增加E.血液粘度增8.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来源是A.巨噬细胞B.内皮细胞C.肝细胞D.白细胞E.心肌细胞9.能作为应激原的是A.物理性因素B.精神性因素C.化学性因素D.生物性因素E.以上都是10.应激过程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白细胞减少B.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肾上腺皮质增大D.淋巴细胞增多E.胸腺细胞肥大11.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时,体内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剂激素12.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胰高血糖素D.β-内啡肽E.抗利尿激素1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列哪项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意义A.心收缩力加强 B.血糖增加C.心脑血流增加D.支气管扩张E.儿茶酚胺增多14.一般在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去甲肾上腺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15.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蛋白酶B.清除氧自由基C.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D.增强机体抗出血能力E.以上都是16.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刺激是A.高温B.感染C.中毒D.氧化剂E.以上都是17.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A.是重要的调控中心B.只在心理应激反应中起作用C.只是应激反应的一个靶器官,并无主要作用D.常处于兴奋状态E. 应激反应是一个局部反应,不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18.应激时机体不会出现下列哪些代谢变化A.糖异生增加B.代谢率增加C.出现负氮平衡D.脂肪分解增加E.主要依靠血糖维持能量供应19.应激影响机体情绪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下丘脑B.间脑C.中脑D.大脑边缘系统E.大脑皮质20.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尿量减少B.尿比重升高C.尿钠降低D.尿钾降低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1.应激性溃疡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胃粘膜缺血B.酸中毒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D.胆汁逆流E.胃酸分泌增多22.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A.急性期蛋白 B.CRHC.热休克蛋白 D.糖皮质激素E.肾上腺素23.应激反应是,能稳定溶酶体膜的物质是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E.抗利尿激素24.关于热休克蛋白(HSP)的错误说法是A.HSP就是应激蛋白 B.HSP在热应激果蝇唾液中首次被发现C.HSP是非分泌型蛋白 D.HSP在进化过程中,是非常活跃的蛋白质E.HSP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其功能25.结构性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清除受损蛋白质 B.修复受损蛋白质C.降解受损蛋白质D.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E.细胞免疫26.关于急性期反应蛋白(AP)的下列说法中,错者是A.AP属抗体 B.A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C.应激时AP血浆浓度↑ D.是防御机制的非特异性反应蛋白E.少数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急性反应时减少27.应激时不可能发生A.胃肠道血管扩张 B.胃酸分泌减少C.胃酸分泌增多 D.胃酸分泌正常E.肠痉挛28.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功能代谢的主要改变为A.血液白细胞增多 B.血小板增多C.贫血 D.出血E.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增多29.应激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可升高A.50% B.5倍C.5-100倍 D.100-500倍E.>1000倍30.应激时免疫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A.CNS功能紊乱 B.消化功能障碍C.儿茶酚胺的作用 D.能量大量消耗E.HPA轴持续兴奋,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31.防治应激相关致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不包括A.病因学治疗 B.避免新的应激原C.心理治疗和护理 D.及时识别和治疗应激损伤E.补充糖皮质激素B型题A.儿茶酚胺B.糖皮质激素C.生长激素D.胰岛素E.β-内啡肽32.应激时分泌增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33.应激时镇痛的是34.应激时抗炎抗过敏的是A.C-反应蛋白B.铜蓝蛋白C.结合珠蛋白D.白蛋白E.β-内啡肽35.能清除自由基的是36.能激活补体系统的是37.应激时减少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B.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糖皮质激素亲和力增加C.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减少D.免疫系统的抑制效应E.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38.应激时以上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3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通过哪种作用抑制炎症介质生成40.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出现其功能不足的原因是二、判断题(对者用T表示;错者用F表示)1.因自稳态受威胁,扰乱后出现的生理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是全身适应综合征( )。
第七章 应激
![第七章 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0fa82fb4cfc789eb162dc842.png)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与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得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得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得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得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得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得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就是否处在应激状态与应激程度得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得指标可以判断病情得发展3.作用与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得分解与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得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得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得表达与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得特点三、应激时机能与代谢变化(器官与组织水平得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得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得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与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得作用(四)凝血与纤溶得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与应激时增多得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与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她五、应激诱导得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得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她刺激得耐受性与免疫得关系(二)应激诱导得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得应激原,可诱导不同得基因表达,产生不同得反应蛋白。
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ad0fd995d5bbfd0a7856731a.png)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 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第七章 行为与应激
![第七章 行为与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2223a99fbb68a98270fefa70.png)
.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反应
• 二、应激反应 • (一)生理反应 • (二)心理反应 • (三)行为反应
.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反应
(一)生理反应
全身适应综合征
警觉阶段 主要表现为交感— 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 阻抗阶段 生理和生化改变继 续存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 衰竭阶段 最终激素分泌下降 ,机体最终将进入衰竭阶段。
问题指向性的行为 •积极寻求支持系统的支援 •不健康的方式 •适度的应激有利于机体维持活力 ,但频繁的持续的或特别高强度 的应激则耗竭了机体的储备,不 健康的应对方式也会导致健康问 题的加重。
.
第二节 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
.
第二节 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
• 一、急性应激障碍 •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 三、适应障碍
• 一、概述 • 3. 应激源(对个体构成影响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可以
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心理、社会的。 • 4. 应激反应过程可以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多个
方面。强调应激反应过程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 的,并非只有生理反应。 • 5. 应激反应的主体是独特的个体,应对反应过程则包括 损伤和防御两个方面,反应的方式和程度也取决于个体 的认知评价。
.
全身适应综合征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反应
(一)生理反应 应激的心理-神经-内分泌 改变
应激的心理-神经-内分泌改变
.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反应
• (二)心理反应 • 焦虑 • 恐惧 • 抑郁 • 愤怒 • 激情
.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反应
• (三)行为反应
• 情绪指向性的行为,多在急性期发挥作用,对应激性情绪 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保护性,减轻或防御事件的冲击。
7章 应激
![7章 应激](https://img.taocdn.com/s3/m/af1f0189a0116c175f0e48cc.png)
第七章应激【A型题】1.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体内外环境因素剌激时所出现的一种()A.非特异性全身反应B.代偿性全身反应C.保护性全身反应D.特异性全身反应E. 损伤性全身反应2.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A.甲状腺B.胸腺C.肾上腺D.性腺E.前列腺3.能作为应激原的是()A.感染B.器官功能障碍C.心理、社会环境因素D.精神因素E.以上都是4.哪种激素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起主要作用()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E.垂体加压素5.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时,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6.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所出现的快速动员反应B.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C.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D.应激反应的动员效应表现为应激相关性疾病E.有害剌激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应激性疾病7.应激时体内增加最多的激素是()A.生长素B.胰岛素C.儿茶酚胺D.胰高血糖素E.前列腺素8.应激时抑制免疫功能的最主要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胰岛素E.雌激素9.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是()A.心率加快B.血糖升高C.使组织的血液供应更充分、合理D.心肌收缩力加强E.以上都对10.应激时体内减少的激素是()B.胰岛素C.β-内啡肽D.抗利尿激素E.催乳素11.持续强烈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对机体明显有利的是()A.冠状动脉扩张B.腹腔内脏小血管收缩C.皮肤小血管收缩D.纤维蛋白原增加E.血液黏度增加12.应激时下列哪项反应不可能发生()A.腹腔器官小血管收缩B.心率加快C.心肌收缩力增强D.肾动脉扩张E.心输出量增加1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对机体的防御作用主要表现为()A.儿茶酚胺促使血小板聚集B.外周小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量减少C.增加心肌耗氧量D.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E.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布14.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A.腺垂体B.蓝斑C.肾上腺髓质D.大脑边缘系统E.室旁核15.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主要中枢效应与什么有关()A.激动、失眠B.抑郁、紧张C.认识、兴奋D.紧张、恐惧E.兴奋、警觉16.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是()A.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B.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释放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D.血浆儿茶酚胺浓度迅速升高E.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17.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对机体既有防御意义又有不利影响的反应是()A.心输出量增加B.心收缩力增强C.儿茶酚胺增多D.支气管扩张E.心脑血流量增加18.应激时与情绪行为反应有关的主要结构基础是()A.大脑皮质B.大脑边缘系统C.下丘脑D.中脑E.脊髓侧角19.应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其主要功能是()A.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B.增强机体的适应反应C.促进内啡肽释放D.剌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E.升高血糖20.应激时对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糖皮质激素D.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21.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A.促进脂肪动员B.促进蛋白分解C.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D.稳定溶酶体膜E.抑制糖异生22.下列何种激素急性应激升高而慢性应激降低()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生长素D.催乳素E.β-内啡肽23.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变化()A.心律失常B.心肌收缩力减弱C.心率加快D.心肌耗氧量增多E.血压升高24.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亦称应激蛋白B.属分泌型蛋白C.是细胞的结构蛋白D.由各种应激原诱导生成E.具有“分子伴娘”的功能25.热休克蛋白的基本功能是()A.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B.维持细胞的结构功能C.免疫功能D.热耐受E.具有Na+-K+-ATP酶功能26.能使细胞产生热休克蛋白的剌激是()A.创伤B.高温C.感染D.中毒E.以上都是27.热休克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A.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B.抑制Na+-K+-ATP酶活性C.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力D.参与应激时受损蛋白的修复或移除E.提高机体的耐热能力28.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合成()A.单核吞噬细胞B.成纤维细胞C.肝细胞D.肥大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29.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A.抑制蛋白酶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C.增强机体的抗凝血能力D.抗感染、抗损伤E.结合、运输功能30.急性期反应蛋白中具有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作用的蛋白是()A.铜蓝蛋白-巨球蛋白B.α2C.结合珠蛋白D.C-反应蛋白E.纤维连接蛋白31.急性炎症时增加最多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A.纤维蛋白原B.C-反应蛋白C.铜蓝蛋白-抗糜蛋白酶D.α1E.补体32.关于C-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描述错误的是()A.抗体样调理作用B.促进血小板黏附,增强抗出血能力C.激活补体经典途径D.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E.抑制血小板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33.急性应激反应时,免疫系统可表现为()A.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减少B.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增多C.补体水平降低D.C-反应蛋白减少E.以上都对34.应激时免疫功能抑制的主要原因是()A.各种应激原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B.吞噬细胞减少,活性降低C.热休克蛋白在应激时合成增加的作用D.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对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效应E.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抗感染的急性期蛋白减少35.下列哪种疾病为应激性疾病()A.原发性高血压B.溃疡性结肠炎C.支气管哮喘D.冠心病E.应激性溃疡36.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A.胃腔内H+向黏膜内反向弥散B.胆汁返流C.酸中毒D.胃黏膜缺血E.碱中毒37.慢性应激时血液系统可表现为()A.有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表现B.全血和血浆黏度升高C.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增强D.红细胞沉降率加快E.以上都对38.应激时泌尿系统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尿量减少C.尿比重升高D.尿钠降低E.尿钾降低39.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对机体的作用是()A.促进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B.促进蛋白质合成C.降低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D.稳定溶酶体膜E.抑制糖异生40.应激反应的调控中心是()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B.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视上核D.室旁核E.中枢神经系统【B型题】题41~43A. 胰岛素B. 儿茶酚胺C. 糖皮质激素D. 生长激素E. β-内啡肽41.应激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是()42.应激时具有镇痛作用的是()43.应激时分泌增加并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题44~46A.生长激素B. 盐皮质激素C. 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 儿茶酚胺44.全身适应综合征衰竭期其受体数量减少的是()45.引起血小板黏附增强的是()46.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 热休克蛋白B.白蛋白C.儿茶酚胺D. β-内啡肽E.急性期反应蛋白题47~5047.应激时能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力()48.应激时能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9.应激时血浆浓度降低()50.负急性期反应蛋白()题51~53A. C-反应蛋白B.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C.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D.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E. 血浆铜蓝蛋白51.应激时能起抗体调理样作用()52.能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53.应激时可使机体血液重新分布()题54~57A. 促进巨皮素生成B. 糖皮质激素受体数目减少C. 促进糖异生D. 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E. 促进蛋白质合成54.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但出现其功能不足的原因是()55.应激时糖皮质激素通过哪种作用抑制化学介质生成()56.应激时上述哪项不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5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的哪项作用具有防御意义()【C型题】题58~60A. 儿茶酚胺B. 糖皮质激素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58.应激时能引起情绪行为反应()59.应激时分泌增加的激素()60.应激时可抑制性腺轴的是()题61~63A. 免疫抑制作用B. 抑制甲状腺功能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61.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增加( )62.应激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63.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题64~66A. 良性应激B. 劣性应激C.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64.应激原作用的时间和强度适宜可引起()65.应激原作用过于强烈和持久可引起()66.紧张工作可引起()题67~69A. 具有结合、运输功能B.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C.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67.应激时C-反应蛋白增加()68.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增加()69.应激时铜蓝蛋白增加()题70~72A. 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有关B. 与遗传易感因素激活有关C.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70.应激性溃疡的发生()71.应激时泌尿功能下降()72.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X型题】73.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有()A. 社会环境因素B. 物理性因素C. 化学性因素D. 生物性因素E. 心理因素74.全身适应综合征包括()A. 代偿期B. 失代偿期C. 警觉期D.抵抗期E. 衰竭期75.下列对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为机体的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B.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C. 持续时间较长D. 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E. 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76.下列对全身适应综合征衰竭期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B. 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C. 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D. 出现应激相关的疾病E. 应激反应的必经阶段77.应激时分泌增高的激素有()A. 胰岛素B. 糖皮质激素C.儿茶酚胺D.抗利尿激素E. 催乳素78.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 腺垂体B.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C. 肾上腺皮质D. 室旁核E. 蓝斑79.热休克蛋白具有下列哪些功能()A. 结合、运输功能B. 提高耐热能力C. 与受损蛋白质的修复及移除有关D. “分子伴娘”E. 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80.热休克蛋白可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主要包括()A. 热B. 内毒素C. 病毒感染D. 心肌缺血E. 烧伤81.应激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 慢性应激时有食欲减退B. 食欲减退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有关C. 胃黏液蛋白分泌增加D. 心理应激可诱发肠平滑肌收缩、痉挛E. 可诱发应激性溃疡82.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是()A. 糖皮质激素减少B. 胃黏膜缺血C. 胃腔内H+向黏膜内的反向弥散D. 胆汁返流E. 胃酸分泌增多83.应激时内分泌功能障碍包括()A. 性欲减退B. 月经紊乱C. 性腺轴的明显紊乱或抑制D. 儿童生长缓慢E. 青春期延迟84.应激时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的激素是()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 加压素C. 儿茶酚胺D. 糖皮质激素E. 雌激素85.应激时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A. 免疫抑制B. 自身免疫病C.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D. 体液免疫功能障碍E.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86.急性应激时机体免疫力增强是由于()A. 吞噬细胞数目增多B. 吞噬细胞活性增强C. C-反应蛋白增加D. 糖皮质激素增加E. 补体增加87.应激时血液凝固性升高是由于()A. 红细胞减少B. 凝血因子增多C. 血小板增多D. 纤维蛋白原增多E. 白细胞增多88.与情绪心理应激因素关系较密切的心血管疾病是()A. 原发性高血压B. 冠心病C. 心律失常D. 心肌病E. 心肌炎89.应激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机制是()A. 兴奋β受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B. 兴奋β受体使室颤阈降低C. 血黏度升高易于形成血栓D. 心理情绪应激有“触发器”的作用E. 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90.与应激相关的疾病有()A. 原发性高血压B. 动脉粥样硬化C. 冠心病D. 溃疡性结肠炎E. 支气管哮喘91.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改变表现为()A. 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 心肌细胞电位改变C. 高血压D. 心肌缺血E. 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92.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 遗传易感因素激活B. 醛固酮分泌增加C. 儿茶酚胺分泌增加D.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E. 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判断题】93.应激是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剌激时所出现的特异性全身反应。
应激课件教学课件ppt
![应激课件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efe4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1.png)
目的与意义
1 2
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应激课件的学习,人们可以了解压力的来 源和应对方法,减轻因压力产生的焦虑、抑郁 等负面情绪。
提高应对能力
应激课件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应对压力,提高 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3
预防心理问题
通过对应激课件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 压力,预防因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
应用领域
2023
应激课件教学课件ppt
目录
• 应激课件的背景和目的 • 应激课件的教学内容 • 应激课件的教学方法 • 应激课件的实践应用 • 应激课件的未来发展
01
应激课件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
现代社会压力源多样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家 庭压力、社会压力等。
应激课件定义
应激课件是一种针对人们在应对压力时可能出现的心理、生 理和行为反应进行干预和教育的课程。
支持系统
建立学员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学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 的困扰。
健康教育与推广普及
健康教育
通过应激课件向学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压力和情绪的认识,增强自 我调节能力。
推广普及
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推广应激课件,扩大其影响力,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心理 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05
体验式学习
让学生亲身体验应激情境,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激 现象,提高应对能力。
04
应激课件的实践应用
培训课程与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课程设计
应激课件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 方法等方面。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参训人员在应对压力和 情绪管理方面的提升情况。
病生课件应激PPT课件
![病生课件应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9a85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0.png)
应激可以分为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 前者如考试、结婚等,后者如长期工 作压力、慢性疾病等。
应激的来源
01
02
03
外部环境因素
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 社会竞争等。
内部因素
如遗传、免疫、营养状况 等。
社会心理因素
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 家庭矛盾等。
应激的反应过程
警觉阶段
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抵抗阶段
机体开始产生一系列适应 性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如 免疫力增强、代谢率增加 等。
衰竭阶段
如果应激源过强或长期存 在,机体能量消耗过大, 可导致机体崩溃,出现心 理和生理的疲劳反应。
02
病人生理应激
生理应激的产生机制
定义
生理应激是指机体在应对各种内 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非
特异性全身反应。
04
病人社会应激
社会应激的产生机制
01
定义
社会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或挑战时所经历的心理和生
理反应。
02
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社会应激可分为良性应激和不良应激。良性应激能够促
进个体成长和发展,而不良应激则可能导致心理和生理问题。
03
影响因素
社会应激的产生与个体差异、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学会放松技巧
02
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应激反
应。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3
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压力,
共同应对生活中应激时,及时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 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调整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减轻心理压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应激复习提要一、概述(一)应激概念和基本特征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的模式化(二)应激原躯体性心理性二、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1.反应2.表现3.意义①防御意义提高心输出量,提高血压改善通气,增加供氧升高血糖,提供更多的能量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②不利影响外周小血管收缩,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降低,缺血、缺氧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碍血流,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增加,消耗过多能量心肌耗氧过多(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应1.反应2.意义①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②判断机体是否处在应激状态和应激程度的最常用指标③作为非特异性的指标可以判断病情的发展3.作用和机制①通过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和糖原异生,保持血糖高水平;②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抗炎抗免疫4.糖皮质激素抵抗(三)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1.反应2.意义3.胰岛素抵抗(四)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1.反应2.机制3.意义(五)组织激素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增多1.组织激素2.细胞因子(六)其它cAMP等(七)心理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特点三、应激时机能和代谢变化(器官和组织水平的应激)(一)应激时能源物质代谢的变化1.特点动员增加,贮存减少。
2.表现3.机制4.意义5.几个概念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糖尿,创伤性糖尿病,负氮平衡(二)应激时循环系统的改变表现机制意义严重后果5.几个名词应激性心律失常、应激性心脏病(三)应激性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1.定义2.机制①胃血流量减少②迷走神经兴奋,胃运动亢进③胃酸分泌增多④PGE2的作用(四)凝血和纤溶的变化1.表现2.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血小板聚集性增强②应激时血小板数量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③抗凝血酶Ⅲ过度消耗④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加强(五)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四、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和应激时增多的急性期蛋白(一)定义—急性期反应、急性期蛋白(二)来源(三)功能1.抑制蛋白酶2.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3.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4.清除自由基5.其他五、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一)应激诱导的细胞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热休克蛋白定义分类表达调节功能维持细胞蛋白自稳状态提高细胞对热或其他刺激的耐受性与免疫的关系(二)应激诱导的细胞特异性防御反应不同的应激原,可诱导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反应蛋白。
试题[A型题]1.热休克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B.增强细胞对能量物质、葡萄糖的摄取能力C.稳定溶酶体膜D.维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正确的细胞定位E.促进DNA的修复2.急性期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A.参与血凝和纤溶的蛋白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D.参与转运的蛋白E.纤维连接蛋白3.急性期蛋白不来自下列哪一种细胞:A.肥大细胞B.肝细胞C.巨噬细胞D.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4.急性期反应时,哪种血浆蛋白升高最明显:A.纤维蛋白原B.抗凝血酶ⅢC.α1蛋白酶抑制剂D.C-反应蛋白E.铜兰蛋白5. 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的机制是:A.迷走神经刺激胃液分泌增多B.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C.胃粘膜缺血引起粘膜上皮坏死D.胃粘膜缺血引起H+反向弥散E.胆汁逆流损伤胃粘膜6.下列哪一项不是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A.尿少B.尿比重高C.肾小球滤过率低D.肾脏排出钾的总量减少E.肾脏排出钠的总量减少7.心理应激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可出现:A.没有变化B.增强C.抑制D.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抑制为主E.既可以是增强也可以是抑制,但以增强为主8.应激时体内蛋白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蛋白质利用增加B.蛋白质分解加强C.蛋白质合成减少D.尿氮排出增加E.出现负氮平衡9.应激时高代谢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B.甲状腺素分泌增多C.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生长素分泌增多E.血糖升高10.严重创伤所致的应激时,代谢率的变化是:A.降低B.正常C.只有当体温升高时才升高D.时高时低E.经常处在高代谢率的状态11.应激时可能出现糖尿,其原因是:A.肾功能障碍,肾糖阈降低B.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C.胰岛功能障碍D.血糖升高,与此同时肾糖阈也降低E.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12.应激时血浆催乳素的变化是:A.男、女都不变B.男、女都升高C.男、女都降低D.只有女性才升高E.只有男性才降低13.应激时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A.血糖的变化B.糖皮质激素的变化C.儿茶酚胺的变化D.血脂的变化E.生长素的变化14.应激时肝细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是:A.不变B.升高C.可高可低D.降低E. 先降低,后升高15.下述哪一项最可靠并能反映应激时的程度:A.呼吸次数B.体温C.血糖D.血脂E.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16.心理应激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机制是:A.心肌缺血B.心脏传导系统缺血、坏死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D.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E.延脑心血管中枢功能异常17.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变化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无直接关系:A.促进蛋白分解B.抑制炎症介质释放C.稳定溶酶体膜D.急性期蛋白的合成E.维持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18.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机制是:A.交感神经兴奋B.ACTH分泌增多C.β-内啡肽分泌增多D.胰岛素分泌减少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19.应激时分泌增多最明显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加压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肾素E.甲状腺素20.应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具有防御作用,其中哪一项不正确: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B.血液重新分布C.支气管收缩D.促糖原分解E.儿荼酚胺分泌增多21.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A.雌激素B.孕激素C.甲状旁腺激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胰岛素22.应激时,下列变化哪项是最明显的:A.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分泌增加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增加D.垂体后叶分泌增加E.性激素分泌增加23.急性应激时的分泌变化中,下述哪项不正确:A.胰高血糖分泌增加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胰岛素含量偏低D.血浆醛固酮水平升高E.ADH分泌增加24.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中,下列哪些是错误的:A.催乳素B.生长素C.抗利尿激素D.促性腺激素E. 肾素25.下列哪种不是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A.催乳素B.生长素C.糖皮质激素D.雄激素(睾酮)E.甲状腺素26.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糖皮质激素C.催乳素D.胰岛素E.加压素27.应激时分泌增多的β-内啡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A.镇痛B.心率增加C.血压降低D.心输出量减少E.抑制ACTH的分泌[X型题]28.可以引起热休克反应的原因是:A.环境温度过高B.缺氧C.氧自由基产生增多D.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化学物质29.急性期蛋白产生于:A.肾脏B.肝脏C.肺脏D.单核吞噬细胞30.C-反应蛋白的主要功能是:A.抑制补体的活化B.清除细菌C.促进凝血D.清除环死组织3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A.粘膜缺血B.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减少C.胃粘膜的氢离子-粘液屏障功能受损D.胃酸分泌增加32.应激时引起心肌坏死的机制是:A.醛固酮分泌减少,钾排出减少,体内钾增多B.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C.β-内啡肽增多D.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集物33.可引起应激的原因有:A.入学(离校)考试B.散步C.爬高山D.朋友之间闲谈34.作为应激原的因素有: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精神性因素35.对应激的描述应当是:A.正常人就有的防御反应B.病人才有的病理反应C.是全身反应D.是局部反应36.应激时血液凝固性增强的机制是:A.血小板增多B.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C.Ⅷ因子增多D.抗凝血酶Ⅲ减少37.应激时脂代谢的变化有: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B.酮体生成增加C.脂肪动员增加D.脂肪酸利用减少38.严重应激时,血糖的变化是:A.不变B.升高C.降低D.给予葡萄糖,血糖显著升高39.应激时血糖升高是由于:A.肝糖原分解增加B.糖异生作用增加C.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障碍D.胰岛β-细胞本身的异常40.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对心脏的影响有:A.心率加快B.心收缩力加强C.心肌缺血,心收缩力减弱D.心律失常41.大手术后的病人(未合并休克),输液过多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其可能的机制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D.肾小管稀释功能降低4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以下机制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A.稳定溶酶体膜B.诱导巨皮质素(又称脂调蛋白)的合成C.抑制白细胞活化D.抑制白三烯的生成43.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C.糖皮质激素D.加压素44.应激时分泌受抑制的激素有:A.胰高血糖素B.糖皮质激素C.催乳素D.胰岛素45.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有:A.性激素B.生长素C.胰岛素D.糖皮质激素46.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变化,表现在:A.糖皮质激素的分解变快B.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C.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多D.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47.严重应激病人常需要给予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这是因为:A.肾上腺皮质分泌减少,血浆皮质激素降低B.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皮质激素在体内分解加快C.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D.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血浆皮质激素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48.应激时血糖升高的机制是:A.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B.胰高血糖分泌增多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D.胰岛素分泌增多49.应激时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的变化是:A.肾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增加C.肾脏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增多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50.应激时β-内啡肽分泌增多,其意义是:A.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性B.抑制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C.参与应激镇痛D.抑制生长素的分泌[B型题]A.C-反应蛋白B.纤维连接蛋白C.血清淀粉样蛋白D.血浆铜蓝蛋白E.血浆白蛋白51.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蛋白是:52.具有激活补体系统作用的蛋白是:53.急性期反应时,蛋白含量减少的是:A.糖尿B.负氮平衡C.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D.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E.体内代谢率升高54.应激时体内不出现:55.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高有关的是:56.急性期反应时,引起蛋白减少的因素是:A.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C.血糖升高D.血脂升高E.蛋白分解增加5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直接引起的反应是:58.应激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是:A.儿茶酚胺B.胰高血糖素C.前列腺素D.抗利尿激素E.胰岛素59.上述激素中,应激时分泌增加最明显的激素是:60.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C-反应蛋白B.热休克蛋白C.纤维蛋白质D.铜蓝蛋白E.血浆白蛋白61.急性期反应时,上列哪一种蛋白是减少的:[名词解释]62.热休克反应63.急性期蛋白64.应激性疾病(举两个典型的例子)65.应激病(举一例)66.全身适应综合症67.血液应激综合症[问答题]68.热休克反应是否只发生于哺乳动物?都发生在哪些生物?69.两个病人,发热待查,没有发现体内有炎症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