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琼瑶小说的审美特点

琼瑶小说的审美特点

琼瑶小说的审美特点琼瑶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以其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而闻名。

她的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情节曲折动人,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探讨琼瑶小说的审美特点,从情节设定、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琼瑶小说的情节设定常常具有戏剧性的张力。

她善于运用悬念和转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许多作品中,琼瑶经常设置一系列的障碍和困境,让主人公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获得幸福。

这种情节安排既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又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同时,琼瑶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往往紧凑而曲折,让人难以预料下一步的发展,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其次,琼瑶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丰满。

她善于刻画复杂的人性和情感,使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

主人公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品质,他们勇敢、坚强,不畏困难。

同时,琼瑶也善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矛盾和挣扎。

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具有独立自主的特点,她们不仅美丽动人,还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给人以启示和激励。

此外,琼瑶小说的语言运用也很独特。

她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对白,使作品充满了情感的渲染力。

她的文字流畅而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琼瑶小说中的语言也往往带有一种乡愁的情感色彩,让人回味无穷。

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经典的台词和句子,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语录。

琼瑶小说的审美特点不仅体现在情节设定、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还体现在其对人性和爱情的思考上。

她的作品常常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她通过对爱情的追求和探索,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琼瑶的小说中,读者可以看到爱情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这也是她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总之,琼瑶小说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她的作品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语言运用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她对人性和爱情的思考也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

言情文学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毕业论文

言情文学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毕业论文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言情文学的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10-04摘要通俗文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然而纵观其发展,却是良莠不齐的。

作为通俗文学,其娱乐性与商品性的特征毋庸置疑,但优秀的通俗文学也具有一定的思想艺术特性,其中更不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与发展创新。

琼瑶便是优秀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家的领军人物。

台湾女作家琼瑶的小说作品一经传入大陆,便造成了空前广泛的影响。

而作为优秀的通俗小说家,琼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才女,其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她将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与现代理想爱情进行巧妙地结合,使读者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思想的底蕴。

由此,文章认为,对于以琼瑶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研究意义重大。

本论文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在通俗文学的宏大背景以及特征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对于琼瑶作品创作的热度与流行性、创作的阶段性特征与原因、创作的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价值、创作的优劣与评价、模式化的创作类型与解析这些角度对于琼瑶的创作风格、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第一部分琼瑶小说在大陆传播并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

此部分从大陆言情小说先天不足的历史原因、作品接受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琼瑶小说的大众文化要素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琼瑶热”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部分琼瑶小说的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前后期的审美变异。

此部分结合具体的作品对琼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划分出其创作的总体特征:前期悲剧情怀与意识,以及后期追求喜剧效果和大团圆结局,消解悲剧意识。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她创作特征前后期审美变异的原因。

同时,此部分还分析了一位作家的“虚构性”创作与其内在真实性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作家的创作是基于其对生命体验的深刻觉悟。

第三部分琼瑶小说创作思想艺术价值。

琼瑶小说在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特征是她在众多的言情小说家中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也是应该在此文本中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

试论亦舒现代都市言情小说的特征

试论亦舒现代都市言情小说的特征

试论亦舒现代都市言情小说的特征言情小说一直是小说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言情小说百花齐放的时代,很多作品及作者都如同昙花,真正能够长时间的留在读者心中的经典屈指可数,亦舒就是为数不多的奇葩之一。

亦舒充满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的作品,以洞察世情的目光,简洁优美的笔调,穿梭于现实与浪漫之间,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即区别于其他作家而自成一格就是她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最大原因。

总的来说,亦舒的作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独特的女性题材亦舒不是女权主义者,但是她提倡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一个女子,如果想得到尊重,必需先自重。

如果身无长物,那真是可悲的事。

在亦舒的《玫瑰的故事》里,男人追着女人,“我会原谅你的”,女人却义正辞严:“我有什么要你原谅?我有什么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的伟大原谅才能重新做人,你以为你是谁?”这个女人已经29岁半,竟有这么大的胆子对待未婚夫,这来自于她心理上的自立,更来自她经济上的自立。

“我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我自己双手可以解决生活问题,” 所以她有权利要求真正的爱与尊重,若他不给,她不必迁就他。

这简直是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姿态了。

然而在另外的一些亦舒小说里,女主角最终却是迁就的。

两个人都作一点让步,合作愉快。

也许这是亦舒的局限,也许正是她的聪明所在。

人们说,男女真正平等还要等一千年,我不怀疑这话,因为人们花了几千年来制造它。

那么,与其苦等千年,倒不如抓住点实惠的东西。

所以,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记者尽管年少气盛调子颇高,然而当她在对女演员姚晶死因的采访中发现,所谓女人成功的灿烂背后,竟是如此凄凉不堪,立即去抱男朋友的大腿:“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

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

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

我希望孙儿结婚时与我商量。

亦舒作品的风格

亦舒作品的风格

亦舒作品的风格,大体属于飘逸空灵的风格,情感细腻,文字优雅,既娓娓道来,又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震撼,给读者以美感。

同时,也给予读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看亦舒,是一个断然转身,有情枉似无情。

在书里看起来就要成为一对的男女,到了某一个关头,还是会分开。

比如《迷迭香》里面的余芒和爱慕他的两个男子。

总不像琼瑶那样,结局总是天长地久,只拿一些小吵小闹作调剂。

她写起爱情来总是尖锐,并不认为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可以终成眷属。

“爱情原是锦上添花的事,男女互相为对方倾倒,糊里糊涂那么一刻两刻时分,便视为爱情,等到看清楚之后,不外是那么一回事,双方可以容忍的,便相处下来,不能够的,便立刻分开。

”她写起生活来十分犀利,的确有点鲁迅的风采。

“我们都长大了,要得到的东西都拿不到,要什么没什么,诸般的不称意,抬抬手便伤害了别人,有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的寂寞。

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多余的日子了,却还忙着互相伤害。

将来的日子是蜡,现在的日子是黄金,为什么要拿黄金去换痛苦。

”犀利如此,甚至带点玩世不恭。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人永远又小又笨,需要怜惜照顾,可是假使你不喜欢她,她立刻变得老谋深算,是只妖精,必须好好提防。

”“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亦舒的笔下有无奈,也有无奈下的坚强,受的教训太多了,慢慢演变成冷静的客观。

挑个老实人,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要追求虚无飘缈的东西。

”“我不喜欢夫妻俩做同一事业,最好谁也不要沾谁的光,女人自己站得住脚,毋须夫唱妇随,拉拉扯扯,互相辉映。

”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对太执着的悲哀,对看不透的悲哀,对得不到的爱的悲哀,对无可奈何的悲哀。

即使是大团圆的结局,也是含泪的微笑,浸在悲哀的影子里。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摘要:亦舒和琼瑶同为华人世界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但她们作品风格迥异,尤其是在对女主角的塑造上。

亦舒的女主角都是独立坚强、富有个性的,思想更偏向女权主义;而琼瑶的女主角则是中国传统女子形象,端庄贤淑、温柔柔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爱情而活。

亦舒和琼瑶小说的女主角在爱情观念和个性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将在本文剖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亦舒小说琼瑶小说女主角差异亦舒和琼瑶同为华人世界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

言情小说是指讲述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既然是言情小说,总少不了才子佳人、俊男美女。

也许是因为女作家的缘故,亦舒和琼瑶的小说中女主角都比较出彩,让人印象深刻,很多成为经典形象,而男主角则更多处于陪衬地位,因此有了“亦舒女郎”和“琼瑶女郎”这两个专有名词,笔者在本文要探讨的即是亦舒的女主角与琼瑶的女主角的之间的差异。

亦舒和琼瑶是同一个时代同时走红的言情小说作家,有人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两人都同时创作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作品。

亦舒和琼瑶的作品,世人已多有评论,喜欢谁纯属个人喜好,很难说孰优孰劣。

以客观的角度来评判,我们只能通过作品对比看出她们的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区别,毕竟言情小说的核心在于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因此我们探究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的区别基本上也就可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爱情观念的区别爱情是言情小说的核心,对于爱情的描写可以看出作家的爱情观念。

有人说,“如果说琼瑶小说是写给萝莉看的,那么亦舒小说则是写给假小子看的。

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在公司窝窝囊囊地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他们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

评价琼瑶·亦舒·三毛的精选作文

评价琼瑶·亦舒·三毛的精选作文

评价琼瑶·亦舒·三毛的精选作文评价琼瑶·亦舒·三毛的精选作文琼瑶、亦舒和三毛都是红极一时的港台女作家,在东南亚、日本和中国大陆也颇负盛名。

三人都因言情小说出名;三毛还大半辈子浪迹世界,以游记著称。

T262比较来说。

在这三个人中,我喜欢琼瑶的语言、亦舒的深沉和三毛的明快。

读琼瑶小说,特别是读第一本,你真会被她的语言迷住。

琼瑶写得很轻盈、很流畅,她的作品不像经过精雕细刻的,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她的语言很委婉,很细腻,徘侧缠绵,催人泪下。

不过,琼瑶只会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她的书只合适读两三本,多了,便索然无味。

再好的食品,连续吃下去,总会生腻的。

相同是琼瑶作品的一大缺憾。

往往好多话,这本书有,那本书也不缺。

另外,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都仿佛浮在云上,是不食人间烟火、喝露水长大的。

琼瑶太爱幻想,又太敏感,太脆弱,这就必然要受许多苦痛。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不太实际的人。

实验中学生假如泡在她的作品里,模仿她笔下的人物,那世界上不都是疯子、痴人、傻子了吗?这倒应是我们某些同学引以为诫的。

亦舒就比琼瑶深沉得多。

亦舒的语言很简练,甚至一句就是一段。

即使没有大量的描写,也给人一种形象真实的感觉。

亦舒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她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你眼前,伸手可触。

琼瑶是通过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来解决矛盾,亦舒则会冷静地处理一切。

她常常用第一人称,令读者感到促膝谈心的亲切。

亦舒的主人公同样是美丽的,但美得文雅、冷艳,没有琼瑶的“野”。

亦舒作品中的男子汉也挺有男人气概,不像琼瑶作品中的那样冲动。

琼瑶是火,亦舒是水。

亦舒喂给她主人公的,是五谷杂粮。

三毛,我真正喜欢她。

在她的游记里,你可以看见一个好心肠的、乐于助人的、对生活充满信心又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女子。

我相信,这就是真正的她。

她毫不留情地在作品中分析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毫不隐瞒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能这样做的人全世界又有几个?有时,三毛把自己写得不怎么好,但你却不以为她的可恶,只感到她的心爱。

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

存档日期:存档编号: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亦舒琼瑶爱情观》姓名:滕幸怡系科:人文与美术学院专业、班级:语教教育 11(4)班指导教师:卞永清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目录三:亦舒琼瑶爱情观对比浅析琼瑶亦舒爱情观摘要: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作品都在描写及歌颂爱情。

每个人思想观念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爱情观。

本文通过对亦舒、琼瑶两位作家的个别作品浅析,得到了两个人不同的爱情观,即亦舒空洞独立的都市爱情观和琼瑶清新明丽的浪漫爱情观。

并简述了造成两人爱情观的不同原因。

包括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赞颂了两人不同风格的爱情。

关键词:亦舒;琼瑶;爱情观A brief analysis of Qing Yao and Yi Shut’s love viewAbstract: A countless number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works in describing and celebrates love. Everyone also created different ideas of lo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ut Yi, Qing precious jade, shallow of individual works of two writers got two different love view, namely Shut Yi hollow independent urban love and Qing precious jade pure and fresh and bright and beautiful romantic love. A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fferent reasons of two people love. Including socialreasons and personal reasons. Praises the love of the two different styles.Keywords:Shut Yi ; Yao Qing; love view..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使人向往和赞美的,我国古代才子佳人的爱情,现代轰轰烈烈的爱情,在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都是让人无限向往的。

言情文学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

言情文学奇葩——琼瑶小说创作特征探析

摘要通俗文学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

然而纵观其发展,却是良莠不齐的。

作为通俗文学,其娱乐性与商品性的特征毋庸置疑,但优秀的通俗文学也具有一定的思想艺术特性,其中更不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与发展创新。

琼瑶便是优秀通俗文学中言情小说家的领军人物。

台湾女作家琼瑶的小说作品一经传入大陆,便造成了空前广泛的影响。

而作为优秀的通俗小说家,琼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才女,其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她将古典文学的创作手法与现代理想爱情进行巧妙地结合,使读者在她的作品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道德思想的底蕴。

由此,文章认为,对于以琼瑶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作家的创作研究意义重大。

本论文主要是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在通俗文学的宏大背景以及特征的理论框架指导下,对于琼瑶作品创作的热度与流行性、创作的阶段性特征与原因、创作的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价值、创作的优劣与评价、模式化的创作类型与解析这些角度对于琼瑶的创作风格、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等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第一部分琼瑶小说在大陆传播并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

此部分从大陆言情小说先天不足的历史原因、作品接受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琼瑶小说的大众文化要素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琼瑶热”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第二部分琼瑶小说的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前后期的审美变异。

此部分结合具体的作品对琼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划分出其创作的总体特征:前期悲剧情怀与意识,以及后期追求喜剧效果和大团圆结局,消解悲剧意识。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她创作特征前后期审美变异的原因。

同时,此部分还分析了一位作家的“虚构性”创作与其内在真实性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作家的创作是基于其对生命体验的深刻觉悟。

第三部分琼瑶小说创作思想艺术价值。

琼瑶小说在思想艺术方面的审美特征是她在众多的言情小说家中能够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也是应该在此文本中进行研究的重点内容。

对于琼瑶小说的研究,许多前人只注重到了其畅销度与流行性方面,而对于她小说创作中审美性的挖掘却不够充分。

通俗文学的三重奏──琼瑶、亦舒、梁凤仪言情小说系列论略

通俗文学的三重奏──琼瑶、亦舒、梁凤仪言情小说系列论略

作者: 党鸿枢
出版物刊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2-67页
主题词: 梁凤仪;通俗文学;言情小说;亦舒;财经小说;琼瑶;情爱生活;作品;纯文学;情爱观念
摘要: 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梁凤仪的财经小说,以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主人公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作品风靡大陆。

她们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般读者对优秀通俗文学的普遍渴求。

三位女作家的作品,在情爱观、婚姻观上表现出了对女性自立自强的呼唤。

亦舒、梁凤仪更是抨击和揭露了工商社会对情爱生活的异化和摧残。

她们的作品,在内容上虽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但作者主体情致的诚挚介入,掩盖了作品的纰漏。

当然,与纯文学作家相比,她们的作品在社会的深刻性和现实性方面所表现出的肤浅,却也是公认的事实。

亦舒和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

亦舒和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

亦舒和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亦舒和琼瑶是同一个时代同时走红的言情小说作家,有人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两人都同时创作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作品。

亦舒和琼瑶的作品,世人已多有评论,喜欢谁纯属个人喜好,很难说孰优孰劣。

以客观的角度来评判,我们只能通过作品对比看出她们的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区别,毕竟言情小说的核心在于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因此我们探究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的区别基本上也就可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爱情观念的区别爱情是言情小说的核心,对于爱情的描写可以看出作家的爱情观念。

有人说,“如果说琼瑶小说是写给萝莉看的,那么亦舒小说则是写给假小子看的。

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在公司窝窝囊囊地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他们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

“不过是个男人!那你还能有多少指望?”【1】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

她们都是坚强独立的主,富有个性,思想完全是现代的,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其作品流行,女权主义虽然流行几十年了,但是在现阶段,尤其是深受儒家文化浸染了几千年的中国还是有些不合时宜的,从很多女强人的爱情婚姻不如意就可窥见一斑。

这其中的秘密,大概是亦舒的那一种女性意识,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琼瑶的女主角则不同,琼瑶的女主角的形象和爱情观念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千千万万的少女是读着琼瑶阿姨的小说长大的。

论亦舒与琼瑶小说之差别

论亦舒与琼瑶小说之差别

现代都市风景--论亦舒与琼瑶言情小说之差别秦宇慧当代中国大陆最早的读书热潮,大约就应该算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流行的港台言情与武侠小说,后者自有金庸、古龙称雄,而前者,虽然知名者甚众,但真正值得进行理论探讨的,大约也只有亦舒、琼瑶少数几位。

以至于出现了这样的提法“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使对这两位女性作家的比较,成为一件趣事。

首先亦舒与琼瑶的创作中有一定相同之处。

除了同样以爱情为主要题材外,她们又都是作品多产的畅销书作家,这样众多的作品便难免出现重复、雷同现象,即她们的作品已经各自形成一定的模式。

比如,作为通俗小说,为了增加可读性,亦舒在作品中虽然很少作肖像描写,但字里行间显示出主人公也大多是俊男美女,而且有时为了向通俗小说的传统靠拢,亦舒也会强设一些巧合、偶遇,如《我的前半生》中结尾,子君最终在事业和婚姻上都找到了完满的归宿,这个结局未免显得过于理想化,至少翟君的出现显得有点离奇、突兀(在渡假时偶遇,条件奇佳,独身,而且喜欢子君)。

这种对通俗传统的认同虽然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大团圆结局”的渴望,但显然会使作品的现实深度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至于琼瑶,已经有许多人专门对这一点进行过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对于琼瑶的研究在大陆已经不少,今天我论述的重点,是试图以之为参照对象,探究一下亦舒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两者适应的时代背景与读者层次不同:香港文学界认为大陆的流行节奏一般比港台要晚一二十年,当大陆处于“琼瑶热”之时,香港早已在提亦舒了。

这种说法是客观的,这种现象,与这两位作家各自适应一定的时代背景有关。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接受倾向。

就琼瑶和亦舒来说,传统文化环境中,一般人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过多抉择的余地,日常经验平淡乏味,琼瑶的理想主义情爱模式在这时完成了普通人织梦的愿望,因而大受人们欢迎;而亦舒却只有在商业经济开始发达,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开始追求精神独立并充分接触纷繁的社会环境,开始产生种种困扰之感的时候,才会被人所理解。

琼瑶.亦舒.三毛_初中生

琼瑶.亦舒.三毛_初中生

琼瑶.亦舒.三毛琼瑶、亦舒和三毛都是红极一时的港台女作家,在东南亚、日本和中国大陆也颇负盛名。

三人都因言情小说出名;三毛还大半辈子浪迹世界,以游记著称。

比较来说,在这三个人中,我喜欢琼瑶的语言、亦舒的深沉和三毛的明快。

读琼瑶小说,特别是读第一本,你真会被她的语言迷住。

琼瑶写得很轻盈、很流畅,她的作品不像经过精雕细刻的,而是感惰的自然流露。

她的语言很委婉,很细腻,俳惻缠绵,催人泪下。

不过,琼瑶只会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她的书只适合读两三本,多了,便索然无味。

再好的食品,连续吃下去,总会生腻的。

雷同是琼瑶作品的—大缺憾。

往往好多话,这本书有,那本书也不缺。

另外,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都仿佛浮在云上,是不食人间烟火、喝露水长大的。

琼瑶太爱幻想,又太敏感,太脆弱,这就必然要受许多苦痛【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不太实际的人。

中学生如果泡在她的作品里,模仿她笔下的人物,那世界上不净是疯子、痴人、傻于了吗?这倒应是我们某些同学引以为戒的。

亦舒就比琼瑶深沉得多,亦舒的语言很筒练,其至一句就是一段。

郎便没有大量的描写,也给人一种形象真实的感觉。

亦舒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她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你眼前.伸手珂触。

琼瑤是通过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来解决矛盾,亦舒则会冷静地处理一切。

她常常用第一人称,令读者感到促膝谈心的亲切。

亦舒的主人公同样是美丽的,但美得文雅、冷艳,没有琼瑶的“野?亦舒作品中的男子汉也挺有男人气概,不傢琼瑶作品中的那样冲动。

琼瑶是火,亦舒是水。

亦舒晛给她主人公的. 是五谷杂粮。

三毛.我真正喜欢她。

在她的游记甩,你可以看见一个好心肠的、乐于助人的、对生活充满信心又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女子。

我相信,这就是真正的她,她亳不留倌地在作品中剖析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毫不隐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丨能这样做的人全世界又有几个?丨有时,三毛把自己写得不怎么好,但你却不以为她的可恶,只感到她的可爱。

三毛是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可她的好奇心却使她如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

浅谈亦舒小说和琼瑶小说女主角之间的差异摘要:亦舒和琼瑶同为华人世界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但她们作品风格迥异,尤其是在对女主角的塑造上。

亦舒的女主角都是独立坚强、富有个性的,思想更偏向女权主义;而琼瑶的女主角则是中国传统女子形象,端庄贤淑、温柔柔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是为了爱情而活。

亦舒和琼瑶小说的女主角在爱情观念和个性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笔者将在本文剖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亦舒小说琼瑶小说女主角差异亦舒和琼瑶同为华人世界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

言情小说是指讲述男女之间爱情的小说,既然是言情小说,总少不了才子佳人、俊男美女。

也许是因为女作家的缘故,亦舒和琼瑶的小说中女主角都比较出彩,让人印象深刻,很多成为经典形象,而男主角则更多处于陪衬地位,因此有了“亦舒女郎”和“琼瑶女郎”这两个专有名词,笔者在本文要探讨的即是亦舒的女主角与琼瑶的女主角的之间的差异。

亦舒和琼瑶是同一个时代同时走红的言情小说作家,有人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两人都同时创作了一系列风格迥异的作品。

亦舒和琼瑶的作品,世人已多有评论,喜欢谁纯属个人喜好,很难说孰优孰劣。

以客观的角度来评判,我们只能通过作品对比看出她们的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区别,毕竟言情小说的核心在于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因此我们探究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的区别基本上也就可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亦舒的女主角和琼瑶的女主角爱情观念的区别爱情是言情小说的核心,对于爱情的描写可以看出作家的爱情观念。

有人说,“如果说琼瑶小说是写给萝莉看的,那么亦舒小说则是写给假小子看的。

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在公司窝窝囊囊地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他们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分析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亦舒与琼瑶都是女性爱情小说作家,她们同样又都是作品多产的畅销书作家。

亦舒和琼瑶有些相似之处。

比如,她俩的小说都专注于描写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她俩都是多产作家,琼瑶创作了四十多部作品,而亦舒则更有过之,目前已出版的作品计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共六十多部,并有大量的文字散见于各种报刊专栏和杂志。

如果说琼瑶写得是风花雪月,那亦舒可以说是柴米油盐,于是琼瑶的阅读群经常是初高中小女生,他们可以活在琼瑶阿姨编织的美梦中,想象着白马王子的出现,想象着海枯石烂的爱情,琼瑶在这个年龄层的人群中显然扮演着一个魔法师。

亦舒则不然,看似爱情,实为人生。

看亦舒的人一般都已经步入社会了,算是初步领略了社会,发现原来世界毕竟不是想象的那样,我们竟还有那么多要应付,要学习,要磨练。

批评琼瑶小说缺乏社会意义,具有局限性的文章有很多。

郭建平《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一文中说到:“琼瑶的小说由于过分地追求了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作品本身在人们匆匆读过之后,也仿佛成了逝去的烟云,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又如,《漫谈琼瑶的小说》(闻居廷、张弛)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评论:“琼瑶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

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悒郁悱恻的感伤情调。

……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

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欢的描写,并且也围困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

总之,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一、爱情观的不同琼瑶小说里的“爱”到底是什么?琼瑶是用作品这么回答的: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几度夕阳红》)。

琼瑶.亦舒.三毛_议论文

琼瑶.亦舒.三毛_议论文

琼瑶.亦舒.三毛琼瑶、亦舒和三毛都是红极一时的港台女作家,在东南亚、日本和中国大陆也颇负盛名。

三人都因言情小说出名;三毛还大半辈子浪迹世界,以游记著称。

比较来说,在这三个人中,我喜欢琼瑶的语言、亦舒的深沉和三毛的明快。

读琼瑶小说,特别是读第一本,你真会被她的语言迷住。

琼瑶写得很轻盈、很流畅,她的作品不像经过精雕细刻的,而是感惰的自然流露。

她的语言很委婉,很细腻,俳惻缠绵,催人泪下。

不过,琼瑶只会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她的书只适合读两三本,多了,便索然无味。

再好的食品,连续吃下去,总会生腻的。

雷同是琼瑶作品的—大缺憾。

往往好多话,这本书有,那本书也不缺。

另外,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都仿佛浮在云上,是不食人间烟火、喝露水长大的。

琼瑶太爱幻想,又太敏感,太脆弱,这就必然要受许多苦痛【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是一个不太实际的人。

中学生如果泡在她的作品里,模仿她笔下的人物,那世界上不净是疯子、痴人、傻于了吗?这倒应是我们某些同学引以为戒的。

亦舒就比琼瑶深沉得多,亦舒的语言很筒练,其至一句就是一段。

郎便没有大量的描写,也给人一种形象真实的感觉。

亦舒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她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你眼前.伸手珂触。

琼瑤是通过大喊大叫,大哭大闹来解决矛盾,亦舒则会冷静地处理一切。

她常常用第一人称,令读者感到促膝谈心的亲切。

亦舒的主人公同样是美丽的,但美得文雅、冷艳,没有琼瑶的“野?亦舒作品中的男子汉也挺有男人气概,不傢琼瑶作品中的那样冲动。

琼瑶是火,亦舒是水。

亦舒晛给她主人公的. 是五谷杂粮。

三毛.我真正喜欢她。

在她的游记甩,你可以看见一个好心肠的、乐于助人的、对生活充满信心又具有浪漫主义情调的女子。

我相信,这就是真正的她,她亳不留倌地在作品中剖析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毫不隐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丨能这样做的人全世界又有几个?丨有时,三毛把自己写得不怎么好,但你却不以为她的可恶,只感到她的可爱。

三毛是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可她的好奇心却使她如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琼瑶与亦舒小说语言表现风格比较

琼瑶与亦舒小说语言表现风格比较

The Comparison of Language Styles between Qiong Yao's and Yi Shu's Novels
作者: 邵卯仙
作者机构: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育系,山西晋城048026
出版物刊名: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0-3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琼瑶小说;亦舒小说;语言风格;表现风格
摘要:通过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看出:琼瑶与亦舒的小说或多
或少存在一些共性,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简洁明快干练、幽默泼辣机智;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小说语言呈现出繁丰细腻详尽、庄重柔婉典雅的风格。

论亦舒与琼瑶感情观的异同

论亦舒与琼瑶感情观的异同

论亦舒与琼瑶感情观的异同亦舒与琼瑶可以说是言情小说界的两座高山,两人分别占据香港与台湾两大市场,由于同以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创作出众多作品,作品畅销程度也不分轩轾,以至于两人经常被拿来从各种方面进行比较,形成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本文今天也将就两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两位女性作家的感情观的异同。

两位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放在现代都市中去展开的,但是都市在两人的作品中起到了截然不同的作用。

琼瑶的小说绝大多数都淡化了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对其人生的影响,她的主人公也很少真正融入到都市的生活关系网中去。

在书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主人公在事业上花费什么心思,仿佛他们的全部人生就是遇见爱情、享受爱情、然后为爱情而烦恼。

都市生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背景,民国或现代都市,对于故事的情节发展其实并不重要。

比如说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即使把剧情放在民国,或者是现代的豪门之中,也依旧顺理成章。

而亦舒则不同。

她的作品大多架构在现代都市之中,都市中的生活方式给她的作品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在亦舒的作品中,主人公们的生活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而他们的情感也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温情脉脉的爱情表面之下是冷漠的钢铁水泥的世界以及人们在现实的压抑中逐渐扭曲的个性与心理。

在爱情与现实产生矛盾的时候,退步让位的却通常是爱情。

如《喜宝》、《我的前半生》等作品都反映了这一现象。

而这种在故事背景处理上的不同则是两种爱情观的反差导致的。

琼瑶的作品中描述了一个“爱情至上”的理想的天国。

爱情即是一切。

《我是一片云》中宛露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我要和孟樵在一起,他是强盗,我爱他;他是土匪,我爱他;他是杀人犯,我爱他。

”同样的,《金盏花》中的纤纤说:“我只知道我爱他,他对我而言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我爱他所有的一切,没有他我就不要活了。

”这种“唯爱至上”的观点使得主人公们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总能以爱情的实现为目标激励自己,勇敢地面对各种阻力,即使这些阻力中包含生、死等人力不可抗的因素,他们心中的爱仍不会熄灭。

2019年亦舒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8页)

2019年亦舒作品赏析-实用word文档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亦舒作品赏析篇一:亦舒作品的风格亦舒作品的风格,大体属于飘逸空灵的风格,情感细腻,文字优雅,既娓娓道来,又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震撼,给读者以美感。

同时,也给予读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看亦舒,是一个断然转身,有情枉似无情。

在书里看起来就要成为一对的男女,到了某一个关头,还是会分开。

比如《迷迭香》里面的余芒和爱慕他的两个男子。

总不像琼瑶那样,结局总是天长地久,只拿一些小吵小闹作调剂。

她写起爱情来总是尖锐,并不认为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可以终成眷属。

“爱情原是锦上添花的事,男女互相为对方倾倒,糊里糊涂那么一刻两刻时分,便视为爱情,等到看清楚之后,不外是那么一回事,双方可以容忍的,便相处下来,不能够的,便立刻分开。

”她写起生活来十分犀利,的确有点鲁迅的风采。

“我们都长大了,要得到的东西都拿不到,要什么没什么,诸般的不称意,抬抬手便伤害了别人,有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的寂寞。

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多余的日子了,却还忙着互相伤害。

将来的日子是蜡,现在的日子是黄金,为什么要拿黄金去换痛苦。

”犀利如此,甚至带点玩世不恭。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人永远又小又笨,需要怜惜照顾,可是假使你不喜欢她,她立刻变得老谋深算,是只妖精,必须好好提防。

” “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 ”亦舒的笔下有无奈,也有无奈下的坚强,受的教训太多了,慢慢演变成冷静的客观。

挑个老实人,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要追求虚无飘缈的东西。

” “我不喜欢夫妻俩做同一事业,最好谁也不要沾谁的光,女人自己站得住脚,毋须夫唱妇随,拉拉扯扯,互相辉映。

”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

刘平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28)005
【摘要】琼瑶、亦舒、张欣是近30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言情小说家,从原型视角分析这三位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发现她们的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男权主义的关系,从而探寻通俗小说的发展规律.
【总页数】5页(P129-133)
【作者】刘平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朱芸芸
2.略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姚皓华
3.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刘平;
4.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局限性 [J], 林琼
5.浅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 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琼瑶和亦舒小说特点
亦舒与琼瑶都是女性爱情小说作家,她们同样又都是作品多产的畅销书作家。

亦舒和琼瑶有些相似之处。

比如,她俩的小说都专注于描写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她俩都是多产作家,琼瑶创作了四十多部作品,而亦舒则更有过之,目前已出版的作品计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共六十多部,并有大量的文字散见于各种报刊专栏和杂志。

如果说琼瑶写得是风花雪月,那亦舒可以说是柴米油盐,于是琼瑶的阅读群经常是初高中小女生,他们可以活在琼瑶阿姨编织的美梦中,想象着白马王子的出现,想象着海枯石烂的爱情,琼瑶在这个年龄层的人群中显然扮演着一个魔法师。

亦舒则不然,看似爱情,实为人生。

看亦舒的人一般都已经步入社会了,算是初步领略了社会,发现原来世界毕竟不是想象的那样,我们竟还有那么多要应付,要学习,要磨练。

批评琼瑶小说缺乏社会意义,具有局限性的文章有很多。

郭建平《细腻深沉的抒情艺术》一文中说到:“琼瑶的小说由于过分地追求了刻画人物的个性,从而忽略了这些人物所存在的典型环境,致使人物也就失去了社会意义。

作品本身在人们匆匆读过之后,也仿佛成了逝去的烟云,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琼瑶的小说独立地将几个人物组成了超脱社会生活以外的空中楼阁,在狭小的天地里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又如,《漫谈琼瑶的小说》(闻居廷、张弛)一文中,也有同样的评论:
“琼瑶是一位擅长描写恋爱和婚姻、家庭的小说家。

她的小说很容易引起青年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但是,她的爱情故事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事实上,琼瑶小说最能诱引读者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悒郁悱恻的感伤情调。

……然而这也正是她的局限所在。

琼瑶过多地沉湎于对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悲欢的描写,并且也围困在自己的这种似乎一成不变的感情模式里,因此不能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上向读者展现广阔丰富的生活画面。

总之,琼瑶作品的社会批判力是十分微弱的。


一、爱情观的不同
琼瑶小说里的“爱”到底是什么?
琼瑶是用作品这么回答的:真正的爱情中一定有痛苦(《几度夕阳红》)。

世界上没有一份爱情里,是没有惊涛骇浪和痛苦的(《彩云飞》)。

《简论琼瑶小说》一文提到琼瑶小说的“爱情至上”:“琼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想色彩过重,又有‘爱情至上主义’的思想倾向,给人以虚幻不实之感。

至于夸大爱情的力量,让爱情主宰一切的爱情至上主义,在琼瑶的作品中,则比比皆是。

在琼瑶笔下,“爱’是至高无上的,‘爱情’更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它成了左右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神灵,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爱憎以及与社会矛盾冲突的惟一筹码。

琼瑶自己曾说:‘人类的故事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我是比较着重写爱情的——我是以感情本身的立场为出发点的。

’事实上,在琼瑶作品中的表现,爱情就是一切。

一个身心备受摧残,精神失常,以致于疯颠状态,又失去了记忆的美丽少女梁心虹,却被一位素不相识,而又比她大十多岁的已婚男人狄君蹼,以爱情的魔力,终使她恢复了正常的青春生命力(《星河》)。

总之,有了爱,就有
人生的一切,爱情,就是人生的最后归宿。

相反,失去爱情,就会使人生暗淡无光,失去生活的意义,就会失去一切。


爱情以至整个人生,在亦舒眼中,是痛苦且矛盾的,到头来是一场空。

一方面,她将爱情看作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纯洁美好的感情。

她曾说:“中国人讲究‘恩爱情义’。

爱情涉及思与义,其中责任大于一切。

中国人不懂得爱情最美丽之处,是在乎任性,来去自若,不受礼俗常规所拘,拒绝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她的代表作《玫瑰的故事》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这种爱情主张。

主人公黄玫瑰以及傅家明、在国栋等都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

为了爱情身患绝症的傅家明死而无憾;为了爱情庄国栋不惜毁掉原有的家庭,葬送大好前程;也是为了爱情,黄玫瑰一生受尽感情的折磨。

在这些至情至性的人物身上,亦舒将爱情表现得那样至高无上,崇高伟大。

另一方面,在更多情况下,亦舒又将爱情看作是人生的游戏。

往往一见钟情,如醉如痴,一旦爱情消逝,便行“美丽的离婚”、“无怨的分手”,旧次如梦,新欢可觅,不迷恋过去,只追求现在。

“故其笔下奇情畸恋,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男人外遇,女人别爱,家庭破碎,劳燕纷飞,谁也不悲伤,无所谓,不在乎,一切重新来过。

”亦舒将爱情作为一面镜子,照出香港社会“白领丽人”或知识妇女那种寂寞、孤独的心境,她们因寂寞而想在爱情中得到精神解脱,但往往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爱情陷入深深的寂寞。

总的来说,亦舒比琼瑶人世要深,她对生活的观察比较敏锐而深刻,她的作品不粉饰生活,不美化现实,因而有较深的社会内容和社会价值。

就这点而言,我认为亦舒的作品比琼瑶来说有更大的思想容量,更多的认识价值。

二、两者适应的时代背景与读者层次不同:
香港文学界认为大陆的流行节奏一般比港台要晚一二十年,当大陆处于“琼瑶热”之时,香港早已在提亦舒了。

这种说法是客观的,这种现象,与这两位作家各自适应一定的时代背景有关。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接受倾向。

就琼瑶和亦舒来说,传统文化环境中,一般人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过多抉择的余地,日常经验平淡乏味,琼瑶的理想主义情爱模式在这时完成了普通人织梦的愿望,因而大受人们欢迎;而亦舒却只有在商业经济开始发达,普通人,尤其是女性,开始追求精神独立并充分接触纷繁的社会环境,开始产生种种困扰之感的时候,才会被人所理解。

因而在八十年代初期、中期大陆流行琼瑶,而时至九十年代中期,可以预计,亦舒将会在大陆流行起来。

总体看,亦舒的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一样,以情节取胜,故事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受欧·亨利的影响,常常出乎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如《开到荼糜》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及凶杀案式的结局;《蔷薇泡沫》中主人公与王子之间的奇异爱情)。

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这各香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

此外,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

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爱的鲁迅的尖锐犀利和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及敏捷的语言应对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