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
传输线基本理论1.传输线的集总电路模型取⼀段⽆线⼩长Δz从基尔霍夫电压和基尔霍夫电流推到出微分⽅程对于简谐稳态条件,具有余弦型的向量形式,可以简化为联⽴求解上述电报⽅程可得传输线上的波⽅程2. ⽆耗传输线低耗传输线的传播常数和特征阻抗可以认为线是⽆耗的⽽得到的很好第近似。
⽆耗传输线中传播常数β为β=ω√LC相速是v=ωβ=1√LC波阻抗Z=µϵ注意:传播常数、波阻抗与⽆耗媒质中的平⾯波是相同的。
3.特性阻抗瞬态阻抗:传输线不均匀特性阻抗:传输线均匀对于⽆耗传输线特性阻抗,可以⽤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表⽰Z0=L C3.1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线宽的影响线宽对电感的影响:矩形⾛线的⾃感可近似表⽰为l是⾛线长度,w是⾛线宽度,t是铜箔厚度。
当l>>w+t时,电感⼤⼩主要由ln(2lw+t)决定,线宽越⼤电感越⼩(线宽越⼤,电流越分散,电感越⼩)。
线宽对电容的影响:线宽越⼤,⾛线和平⾯之间的电⼒线越多的集中在介质区域,单位长度电容越⼤。
介质厚度的影响介质厚度增加时,两个导体间距增加,互感减⼩,单位长度电感增加,电容减⼩。
因此介质厚度增⼤会增⼤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的影响单位长度电感与介电常数⽆关,另外根据平板电容特性,介电常数越⼤,单位长度电容越⼤。
因此介电常数越⼤,特性阻抗越⼩铜箔厚度的影响铜箔的厚度会影响⾛线的电感和电容。
当l>>w+t时,电感⼤⼩主要由ln(2lw+t)决定,越厚,电感越⼩;⽽当厚度增⼤时,由于边缘场效应,电容增⼤。
因此铜箔越厚,阻抗越⼩。
4. 端接负载的传输线电压反射系数Γ:√√Γ=Z L−Z0 Z L+Z0回波损耗(return loss, RL):但负载失配时,不是所有来⾃源的功率都传给了负载RL=−20log|Γ|dB若负载与线是匹配的,则Γ=0,⽽且线上电压幅值为常数。
然⽽,当负载失配时,反射波的存在会导致驻波,这时线上的电压幅值不是常数,会沿线起伏。
传输线基本理论课件
dz
式中, Z=R+jωL, Y=G+jωC, 分别称为传输线单位
长串联阻抗和单位长并联导纳。
均匀传输线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 将式(1- 5)第1式两边微分并将第 2 式代入,得
d
2U (z) dz2
ZYU
(z)
0
同理可得
d
2I (z) dz2
ZYI
(z)
0
令γ2=ZY=(R+jωL)(G+jωC), 则上两式可写为
Z0=
L C
此时, 特性阻抗Z0为实数, 且与频率无关。
②当损耗很小, 即满足R<<ωL、 G<<ωC时,有
均匀传输线
Z0
R jwL G jwC
L (1 1 R )(1 1 G ) C 2 jwL 2 jwC
L [1 j 1 ( R c )] L C 2 wL wc C
可见, 损耗很小时的特性阻抗近似为实数。
1、2 均匀传输线
由均匀传输线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等效为如图 (a)所示的均匀平行双导线系统。其中传输线的始 端接信源, 终端接负载, 选取传输线的纵向坐标为z, 坐标原点选在终端处, 波沿-z方向传播。在均匀传 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 取一微分线元Δz, 该线元可视 为集总参数电路, 其上有电阻RΔz、电感LΔz、电容 CΔz和漏电导GΔz(其中R, L, C, G分别为单位长电阻、 单位长电感、 单位长电容和单位长漏电导),得到的 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 则整个传输线可看作由无 限多个上述等效电路的级联而成。有耗和无耗传输 线的等效电路分别如图(c)、(d)所示。
一般概念
微波:指频率在300MHz-3000GHz频段的无线电波 特点:介于超短波和红外线之间,波长很短 似光性:具有反射、直线传播、集束性 穿透性:可穿透云、雾、雪 宽频带性:传输信息多 热效性:可使物体发热 散射特性:向除入射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散射
传输线理论基础知识
1.2.2 分布参数
当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将产生如下分布参数效应: ( a )由于电流流过导线,而构成导线的导体为非理想的 ,所以导线就会发热,这表明导线本身具有分布电阻;(单位 长度传输线上的分布电阻用 R1 表示。) ( b )由于导线间绝缘不完善(即介质不理想)而存在漏 电流,这表明导线间处处有分布电导;(单位长度分布电导用 表示 G1 。) ( c )由于导线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有磁场,因而导线 上存在分布电感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感用 L1表示。) ( d )由于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于是导线间 存在分布电容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容 C1 用表示。) R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阻;G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导;L1为单 位长度电感,简称分布电感;C1为单位长度电容,简称分布 电容。当 R1=0、G1=0时称为无耗传输线。
1.1 传输线的基本概念
1.1.1 定义
传输线:是用来引导传输电磁波能量和信息的装置,例如:信
号从发射机到天线或从天线到接收机的传送都是由传输线来完 成的。(或凡是用来把电磁能从电路的一端送到电路的另一端的 设备统称为传输线)。如图所示。
1.1.2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
(1)传输损耗要小,传输效率要高;
当频率提高到微波频段时,这些分布参数不可忽略。例如, 设双线的分布电感L1= 1.0nH/mm,分布电容C1= 0. 01 pF/mm。当 f=50Hz时,引入的串联电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10-3μΩ /mm和Bc= 3.14×10−12 S / mm。当f=5000MHz时,引入的串联电 抗和并联电纳分别为Xl=31.4Ω/mm 和Bc=3.14×10-4S/mm 。 由此可见,微波传输线中的分布参数不可忽略,必须加以考 虑。由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效应,使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不仅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
10-3 传输线基本理论.
§ 3 传输线基本理论§3-1. Basic ideas1、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将电磁能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装置example: two-conductor parallel line,coaxial line2、长线、短线(long line and short line)1m的微波同轴线长线? 1m以下, question: 1km的交流输电线长线?50HZ,6000km,conclution: 长线/短线:相比电磁波长§3-2. General transmission line equations( 传输线基本方程 )基本思路:建立物理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的物理意义(图形)(方程组)(函数表达式)(文字说明)一、Transmission line equation ( 传输线方程 ):(一)physics平行双线,同轴线,波导对象——单位长度的一段均匀传输线方法——电磁学,电工学一条传输线,由于均匀,只需取其一段研究。
a. 作图并分析电流流过导线,导线会发热导线本身有电阻,这电阻平均分布在整段导线上。
R0 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阻。
b. 作图并分析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激励起磁场。
有电感效应,存在电感,电感均匀分布在整段导线上L0表示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感c. 作图导线间绝缘不良可能存在漏电流存在电导 G0代表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导d. 作图说明导线间存在电压导线间存在电容,有电容C0表示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漏电容(二)math对象:物理模型(不是直接传输线)方法:电工学原理1、简化图示分析R0 ,L0相当是一个串联阻抗,用Z0表示单位长度传输线物理模型 Z0=R0+jωL0 G0,C0担当是一个并联导纳,用Y0表示Y0=G0+jωC0 22、运动方程A、电压加在输入端→ 串联阻抗Z0分压→ 输出电压降低。
设输入电压为U+dU,阻抗上压降为dU,输出电压为UB、电流由输入端入,→由于并联导纳的分流作用,→输出电流会减少。
传输线基本理论
令
16
C1 G1 + 2 L1
L1 C1
+ jω L1C1
γ = α + jβ
则
R1 2
(δ
= ±γ ) L1 C1
(2-2-12)
α=
10
我们用图 2-1-2 所示线上的电压(或电流)随空间位置的分布状况来说 明长、短线的区别。图 a 示出的是半波长的波形图,AB 是线上的一小段, 它比波长小许多倍。由图可见,线段 AB 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 相位几乎不变,此时的 AB 应视为“短线” 。如果频率升高了,虽然线段长 仍为 AB,但在某一瞬时其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均有很大变 化,如图 b 所示,此时线段 AB 即应视为“长线” 。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 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 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 许的。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 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 工作。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C1 G1 + L1 2
(2-2-13a) (2-2-13b)
β = 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C1
于是式(2-2-10)的解可以表示为 e −γz 和 e γz 的线性组合,即
U = Ae −γz + Be γz
代入式(2-2-7)可得到电流解为 1 I= ( Ae −γz − Be γz ) Z0 其中
电磁场理论-08 传输线基本理论
12
70.71
LC 2 100 103 LC 2.22 103 rad/m
同轴线又有: k
r 1 0 0 r 1.12
vp
1 LC
2.83 108 m/s
U
L
I
E0 jkz ˆ E e r r
E0 H r
外导体
jkz ˆ e
b jkr U z 内导体 E dr E0 ln e a jkr I z L H dl E 0 2 e
• 带线中的电压、电流
2
vp
注:本章只考虑无耗情况
二、传输线上的电压波、电流波
设定:从负载到源的方向为+z方向
I z
I z
U z
Z0
Zg
Eg
~
z
jz
U z
z0
U z A1e
A2e
jz
U z U z
1 I z A1e jz A2e jz Zc
• 因电压、电流与电场、磁场成正比,它们沿纵向的变化 规律就可以体现出电场、磁场沿纵向的变化规律。
E x, y e jz
U(z)
z z
• 平行双线中的电压、电流
U z
环绕单根 导 体的环路
H dl
• 同轴线中的电压、电流
• 它虽然具有电阻的单位,但是它并不表示能量有损 耗,而是反映传输线在行波状态下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 系的一个量。 • 特性阻抗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L Zc C I z I z U z U z
电磁场课件第二章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1正弦时变条件下传输线方程
令信源角频率已知 ,线上的电压、电流皆为正弦时变规律(或称为谐变),这样具有普遍性意义。
2 方程的通解
典型波动方程的解 传播常数和波阻抗
3 已知信源端电压和电流时的解
求待定系数
边界条件
解的具体形式
用到的数学公式
4 已知负载端电压和电流时的解
边界条件 求待定系数
信号各频率成分的幅值传输过程中无变化(衰减常数)。
均匀无损耗传输线无频率失真,即为无色散系统。
一般情况,衰减常数及相移常数与频率关系复杂,是色散系统。
均匀无损耗传输特性
行波,没有反射波
驻波,反射波和入射波振幅相同
混合波
相向两列行波叠加结果
3 传输线上任一位置处的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任一位置处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点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传输线是用以传输电磁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
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系统的总称,它的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 因此又称为导波系统, 其所导引的电磁波被称为导行波。
一、传输线的概念
1
一般将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均不变的导波系统称为规则导波系统, 又称为均匀传输线。
考察点位置,实际上和传输线长度有关,
在线电磁波的频率,
外接负载阻抗的阻抗,
传输线的波阻抗(特征阻抗)。
输入阻抗决定因素
输入阻抗和传输线相对长度关系
四分之一波长线:阻抗变换性 二分之一波长线:阻抗不变性 是无损耗传输线的一个重要特性
例2–1 均匀无损耗传输线的波阻抗75Ω,终端接50Ω纯阻负载,求距负载端0.25λ、0.5λ位置处的输入阻抗。若信源频率分别为50MHz、100MHz,求计算输入阻抗点的具体位置。
微波技术 第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第二章传输线基本理论§2-1 引言一、传输线的种类用来传输电磁能量的线路称为传输系统,由传输系统引导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和低频段不同,微波传输线的种类繁多。
按其上传播的导行波的特征可分为三大类:①TEM波传输线。
如平行双线、同轴线以及微带传输线(包括带状线和微带)等;②波导传输线。
如矩形波导、圆柱波导、椭圆波导及脊波导等;③表面波传输线。
如介质波导、镜像线及单根线等等。
各类传输线示于图2-1-1中。
微波传输线不仅能将电磁能量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外,还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微波元件,这与低频传输截然不同。
不同的频段,可以选不同类型的传输线。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是:损耗小、效率高;功率容量大;工作频带宽;尺寸小且均匀。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长度”有绝对长度与相对长度两种概念。
对于传输线的“长”或“短”,并不是以其绝对长度而是以其与波长比值的相对大小而论的。
我们把比值称为传输线的相对长度。
在微波领域里,波长以厘米或毫米计。
虽然传输线的长度有时只不过是几十厘米甚至几个毫米,比如传输频率为3GHz的同轴电缆虽只有半米长,但它已是工作波长的5倍,故须把它称为“长线”;相反,输送市电的电力传输线(频率为50Hz)即使长度为几千米,但与市电的波长(6000千米)相比小得多,因此只能称为“短线”而不能称为“长线”。
微波传输线都属于“长线”的范畴,故本章又可称作长线的基本理论。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
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许的。
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
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工作。
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亦即,在微波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电导。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z
Zc
ZLch z Zcsh Zcch z ZLsh
z z
无损耗的均匀传输线
Zin
z
Zc
ZL cos z Zc cos z
jZc jZL
sin z sin z
=Zc
ZL Zc
jZctg z jZLtg z
相速度:行波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
wt z const
vp
dz dt
w
波长:波在一周期内沿线所传播的距离
g
v pT
vp f
f
2
2.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输入阻抗Zin:任意点的电压与电流比值
Zin (z)
U(z) I(z)
有损耗的均匀传输线
Zin
1. 与位置、频率、负载阻抗、特性阻抗密切相关
2. /4变换性 3. /2周期性
Zin (z) Zin(z 4) Zc2
Z in ( z) Zin ( z 2 )
4. 当ZL=Zc时,Zin=Zc
电压反射系数:某点的反射电压波与入射
电压波之比
2I(z) dz 2
2I(z)
其中: Z1Y1 R1 j L1 G1 jC1 j
U z Ae z Be z
通解为: I
z
1 Z1
dU z
dz
1 Zc
Ae z Be z
其中:Zc
e z :代表沿+z方向(由负载到电源)传播的波—反射波
电磁波第二章 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z
4 已知负载端电压和电流时的解
边界条件 z l ,U (l ) U L , I (l ) I L
求待定系数
1 e l A1 2 U L Z 0 I L 1 A2 U L Z 0 I L e l 2
1 短线分布参数等效电路
短线分布参数可以用其集总的等效电路 表示。
z
iz, t
iz z, t
u z, t
L0 z R0 z
C 0 z G0 z
z
z
u z z, t
z z
一段传输线实际上就是由无穷多部分网络 链接的系统。
z
为什么高频条件下要考虑电路分布参数
f 0 50Hz
X L 2f 0 L0 2 50 0.99910
9
31410 / mm
3
BC 2f 0 C0 2 50 0.01111012 3.491012 S / mm
f 0 5000MHz
X L 2f 0 L0 2 5000106 0.999109 31.4 / mm
解的具体形式
1 e z 1 U Z I e z U ( z ) U T Z 0 I T T 0 T 2 2 1 U T z 1 U T z I ( z) IT e IT e 2 Z0 2 Z0
第一章_传输线的基本理论
α0
β ω LC
γ jβ
3)传输线上的相速 v p 与波长 λ
R ωL, G ωC 1 1 α ( RY0 GZ 0 ) γ ( RY0 GZ0 ) jω LC 2 2 β ω LC
对损耗很小的传输线
相速:电压、电流入射波 (或反射波)等相位面沿 传输线方向的传播速度。 ω vp β 无色散特性: β 与 ω 成线性关系,故导行波
v( z , t )
G1z
v( z z , t )
z
z
z z
注: 该坐标系是以信号源为坐标原点的.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得到:
i ( z, t ) u( z, t ) u( z Δz, t ) R1Δzi ( z, t ) L1Δz t
( R1 jL1 ) Z0 (G1 jC1 )
传播常数
波阻抗
A1 , A2 由传输线的端接条件(即:边界条件)确定。
端接条件有三种:终端条件、始端条件、信号源和负 载条件
(1)终端条件(终端的电压 VL 和电流 I 已知) L
U (0) U L A1 A2
1 I (0) I L ( A1 A2 ) Z0
表1.1.2 常用微波波段
波段代号 L S C X Ku K Ka 频率范围 1GHz~2GHz 2GHz~4GHz 4GHz~8GHz 8GHz~12GHz 12GHz~18GHz 18GHz~26.5GHz 26.5GHz~40GHz 波段代号 Q U V E W F D 频率范围 33GHz~50GHz 40GHz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0GHz 50GHz~75GHz 60GHz~90GHz 75GHz~110GHz 90GHz~140GHz 110GHz~170GHz
传输线基本理论
平行双导线、同轴线的等效电路参数计算公式列于表 2-1。
表 2-1 平行双导线、同轴线的等效电路参数 R'、G'、L'和 C'
参数
同轴线
平行双导线
单位
R'
Rs
2π
1 a
+
1 b
Rs
πa
Ω/m
L'
µ 2π
ln(b
/
a)
µ π
ln (d
/
2a)
+
(d / 2a)2 − 1
H/m
2πσ
G'
ln(b / a)
有耗传输线方程的解
13
对于有损耗的情况,如果传播常数 k 与特征阻抗 Zc(或导纳 Yc)的定义为
jk = (R'+ jωL')(G'+ jωC')
1
Zc
= Yc
=
R'+ jωL' G'+ jωC'
那么传输线方程
dV (z) = −(R'+ jωL')I (z)
dz
dI (z) = −(G'+ jωC')V (z)
将上式代入传输线方程
∂V (z,
∂z
t
)
=
−
R'
I
(z,
t
)
+
L'
∂I
(z,
∂t
t
)
∂I
(z,
∂z
t
)
=
−G'V
(z,
t
)
《传输线理论》课件
电流反射系数
Γi (z)
=
Ir (z) Ii (z)
=
-
A2 A1
e- j2β z
=
-Γu (z)
终端反射系数
Γ2
A2 A1
A2 e jφ2 A1
Γ2 e jφ2
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 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Γ(z) = Γ2e- j2 β z = Γ2 e j(φ2-2 β z) = Γ2 e jφ
传输线理论
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间的关系
Z in
(z)
=
U (z) I (z)
=
Ui Ii
(z)[1+ Γ(z)] (z)[1- Γ(z)]
=
Z0
1+ Γ(z) 1- Γ(z)
负载阻抗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1+ Γ2 ZL = Z0 1- Γ2
上述两式又可写成
Γ(z)
=
Zin(z) - Z0 Zin(z) + Z0
Z0
由此可得行波状态下的分布规律:
(1) 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恒定不变 (2) 电压行波与电流行波同相,它们 的相位是位置z和时间t的函数 (3) 线上的输入阻抗处处相等,且均 等于特性阻抗
传输线理论
二、驻波状态(全反射情况)
当传输线终端短路、开路或接纯电抗负载时,终端的入射波将被全反射,沿线入
射波与反射波迭加形成驻波分布。驻波状态意味着入射波功率一点也没有被负载吸 阿收,即负载与传输线完全失配。
2
z
)
+
β
2U
(
z
)
=
0
d
2I (z)
dz2
+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 1. 8
1. 6
1. 4
1. 2
1 kHz
1
0. 8 10 kH z
0. 6
0. 4
100 kH z
0. 2
1 MH z
100 MHz 1 GHz 10 MH z
图 2-1 交流状态下铜导线横截面电 流密度对直流情况的归一化值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例:一个47pF 的电容器,假设其极板间填充介质为Al2O3,损 耗角正切为10-4(假定与频率无关),引线长度为1.25cm,半径 为0.2032mm,可以得到其等效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如图所示。
102
101
实 际电 容
| Z | / ,
100
10- 1
1
0
-
2
1
0
8
理 想电 容
f / Hz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2.1.3 电容
低频时,电容器可以看成平行板结构
CdA0r
A d
A是极板面积,d表示极板间距离,ε=ε0εr为极板填充介质的 介电常数。
理想状态下,极板间介质中没有电流。
在射频/微波频率下,在介质内部存在传导电流,因此存 在传导电流引起的损耗;
介质中的带电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和惯性,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很难随之同步振荡,在时间上有 滞后现象,也会引起对能量的损耗。
元件的耗能越小,Q值越高。当元件的损耗趋于 无穷小,即Q值无限大时,电路越接近于理想电路。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并联谐振回路品质因数:
Q
R
0L
0CR
串联谐振回路品质因数:
Q0L 1 R 0C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 2 = Z 1Y1
(2-2-9)代入上式可求得 δ 的值为
(2-2-11)
由于实际上微波传输线的损耗 R1 、 G1 比 ωL1 、 ωC1 小是多,则将式
δ = ± ( R1 + jωL1 )(G1 + jωC1 )
= ± − ω 2 L1C1 (1 + R1 / jωL1 )(1 + G1 / jωC1 )
Z 1 ≡ R1 + jωL1 Y1 ≡ G1 + jωC1
(2-2-9a) (2-2-9b)
Z 1 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 Y1 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
将式(2-2-7)再对 z 微分一次并将式(2-2-8)代入,即得 d 2U = Z 1Y1U dz 2 征方程
(2-2-10)
这是一个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 把它的解的形式 e δz 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其特
R1(Ω/m)
πσ 1
G1(S/m)
ln
D + D2 − d 2 d
注:σ 1 为导体是介质不理想的漏电电导率; σ 2 为导体的电导率, 单位为 S/m;µ 为磁导率; ε 1 为介质介电常数。
有了上述等效电路就容易解释传输线上电压、电流不相同的现象。参
12
看图 b,由于 aa ′ 和 bb ′ 这间有患联电阻存在,二处的阻抗不相等,因而两 处的电压也不相同;又由线间并联回路的分流作用,通过 a 和 b 点的电流 亦不相同。同时还可看出,当接通电流后,电流通过分布电感逐次向分布 电容充电形成向负载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就是说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 形式在传输线上传播并将能量从电源传至负载。
(2-2-6a) (2-2-6b)
式中 U、I 只是距离 z 的函数而与时间 t 无关,它们分别代表电压、电流的 复振幅。将上二式分别代放微分方程式(2-2-1)和(2-2-2)中,得到 dU − = ( R1 + jωL1 ) I ≡ Z 1 I (2-2-7) dz dI − = (G1 + jωC1 )U ≡ Y1U (2-2-8) dz 式中
C1 G1 + L1 2
(2-2-13a) (2-2-13b)
β = ω L1C1
于是式(2-2-10)的解可以表示为 e −γz 和 e γz 的线性组合,即
U = Ae −γz + Be γz
代入式(2-2-7)可得到电流解为 1 I= ( Ae −γz − Be γz ) Z0 其中
Z 0 = Z 1 / Y1
≈ ± jω L1C1 (1 + R1 / j 2ωL1 + G1 / j 2ωC1 ) R1 = ± 2
令
16
C1 G1 + 2 L1
L1 C1
+ jω L1C1
γ = α + jβ
则
R1 2
(δ
= ±γ ) L1 C1
(2-2-12)
α=
(2-2-17)
(2-2-18)
由上式可见,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均包括两部分:第一项包含因 子 e −αz e j (ωt − βz ) ,它表示随着 z 的增大,其振幅将按 e −αz 规律减小,且相位连 续滞后。它代表由电源向负载方向(+z 方向)传播的行波,即入射波;第 二项包含因子 e εz e j (ωt + βz ) ,它表示随着 z 的增大,其振幅将按 eαz 规律增大, 且相位连续超前。它代表由负载电源方向(-z 方向)传播的行波,即反射 波,如图 2-2-3 所示。这就是说,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通常都由
10
我们用图 2-1-2 所示线上的电压(或电流)随空间位置的分布状况来说 明长、短线的区别。图 a 示出的是半波长的波形图,AB 是线上的一小段, 它比波长小许多倍。由图可见,线段 AB 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 相位几乎不变,此时的 AB 应视为“短线” 。如果频率升高了,虽然线段长 仍为 AB,但在某一瞬时其上各点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均有很大变 化,如图 b 所示,此时线段 AB 即应视为“长线” 。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 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 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 许的。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 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 工作。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于是解得
v p = 1 / L1C1
由此可见,式(2-2-4a)的第一项表示以速度 v p 沿 z 轴正方向传播的任意 形状的电压波,如图 2-2-2 所示。我们考查任意时刻 t,波形 u1 (v p t − z ) 上 的 A 点,它随整个波形以速度 v p 向+z 方向行进。经过时间 ∆t 后,A 点到达 虚线波形上的 A′ 点,此电压波形为 u1 [v p (t + ∆t ) − z ] = u1 [v p t − ( z − v p ∆t )] , 即 A 点沿+z 方向移动了 v p ∆t 。同样地,式(2-2-4a)的第二项 u 2 (v p t + z ) 则 表示向-z 方向移动的电压波。
17
入射波和反射波两部分迭加而成的。
1.特性阻抗 Z 0
参看式(2-2-14) 、 (2-2-15) ,用符号“+” 、 “-”分别表示电压或电流 的入射波、反射波,则有 U + = Ae −γz − γz U = Be 及
(2-2-19)
A −γz e Z0 B γz − I = e Z0 I+ =
§2-2 传输线方程
一、传输线方程 表征均匀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关系的方程式称为传输线方程。该方程最 初是在研究电报线上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推导出来的,故又称做“电报 方程” 。 分析图 2-2-1 所示的微波传输系数。令传输线上距始端为 z 处的瞬时电 压、瞬时电流分别为 u 、i ;在 z + dz 处则分别为 u + du 和 i + di 。其中 u 、i 既是空间位置 z 又是时间 t 的函数,即
(2-2-14)
式中, A、 B 是待定积分常数, 须由传输线的边界条件来确定。 将式 (2-2-14)
(2-2-15)
(2-2-16)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四、传输特性 将式(2-2-1)和(2-2-15)代入式(2-2-6) ,可得出传输线上的电压、 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2 −αz j (ωt − βz ) 2 εz j (ωt + βz ) u= Ae e + Be e 2 2 2 A −αz j (ωt − βz ) 2 B εz j (ωt + βz ) i= e e − e e 2 Z0 2 Z0
若选式(2-2-3b)来讨论,则式(2-2-4b)中的 i1 (v p t − z ) 和 i2 (v p t + z ) 分 别代表以速度 v p 沿+z 和-z 两个方向传播的电流波。 三、正弦波动 正弦波动是波动中最基本的传播形式。此时的电压、电流可分别表示
15
为
u=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Ue jωt 2 2 Ie jωt 2
l / λ 称为传输线的相对长度。在微波领域里,波长 λ 以厘米或毫米计。虽
然传输线的长度有时只不过是几十厘米甚至几个毫米,比如传输频率为 3GHz 的同轴电缆虽只有半米长,但它已是工作波长的 5 倍,故须把它称 为“长线” ;相反,输送市电的电力传输线(频率为 50Hz)即使长度为几 千米,但与市电的波长(6000 千米)相比小得多,因此只能称为“短线” 而不能称为“长线” 。微波传输线都属于“长线”的范畴,故本章又可称作 长线的基本理论。
14
(2-2-1) (2-2-2)
此即无耗传输线的波动方程式。这是一组二阶偏微分方程,两式的形式完 全一样,故我们只讨论其中一个即可,比如选择式(2-2-3a)进行讨论。 根据工程数学,上述方程可以写出下列四个独立的达良贝尔解的形式, 即
u = u1 (v p t − z ) + u 2 (v p t + z ) i = i1 (v p t − z ) + i2 (v p t + z )
第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2-1 引言
一、传输线的种类用来传输电磁能量的线路称为传输系统,由传输系统引 导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和低频段不同,微波传输线的种 类繁多。按其上传播的导行波的特征可分为三大类:①TEM 波传输线。如 平行双线、同轴线以及微带传输线(包括带状线和微带)等;②波导传输 线。如矩形波导、圆柱波导、椭圆波导及脊波导等;③表面波传输线。如 介质波导、镜像线及单根线等等。各类传输线示于图 2-1-1 中。
9
微波传输线不仅能将电磁能量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外,还可以构成各种 各样的微波元件,这与低频传输截然不同。不同的频段,可以选不同类型 的传输线。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是:损耗小、效率高;功率容量大;工作 频带宽;尺寸小且均匀。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 “长度” 有绝对长度与相对长度两种概念。 对于传输线的 “长” 或 “短” , 并不是以其绝对长度而是以其与波长比值的相对大小而论的。我们把比值
13
图 2-21 传输线等效电路
u = u( z, t ) i = i( z, t )
于是,在某一时刻经过微小线元 dz 后,电压电流的变化分别为 ∂u − du = − dz ∂z ∂i − di = − dz ∂z 我们知道,线元 dz 两端处电压、电流的变化(减小)是由于串联阻抗 的电位降、并联导纳分流造成的,它们遵循基尔霍夫定律,即 ∂u ∂i dz = R1 dz • i + L1 dz • − ∂t ∂z ∂i ∂u − dz = G1 dz • u + C1 dz • ∂t ∂z 消去 dz,上式变为分布参数电路的微分方程式 ∂u ∂i dz = R1i + L1 − ∂t ∂z ∂i ∂u − dz = G1u + C1 ∂t ∂z 此即为均匀传输线方程或称电报方程。 二、波动方程 考查无耗传输线的情况,此时 R1 = 0 、 G1 = 0 。式(2-2-1) 、 (2-2-2) 退化为 − ∂u / ∂z = L1∂i / ∂t 、 − ∂i / ∂z = C1∂u / ∂t 。将前式再对 z 微分一次并将 后式代入,将后式再对 z 微分一次并将前式人攻,整理后即可得到 ∂ 2u ∂ 2u L C (2-2-3a) = 1 1 ∂z 2 ∂t 2 ∂ 2i ∂ 2i = L1C1 (2-2-3b) ∂t ∂z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