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欧阳修《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自强.()兑.命()学.学半()嘉肴..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⑦教学相长.()⑧是故..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⑩.然后能自反..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3篇《虽有嘉肴》作业(含答案)
第13篇虽有嘉肴一、[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善也其:(2)然后能自强..也自强:(3)教学相长.也长:(4)但.爱鲈鱼美但: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虽有嘉肴》中,“不知其旨”的原因是“”;《江上渔者》中,“江上往来人”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 《虽有嘉肴》和《江上渔者》都写到了美食(嘉肴和鲈鱼),二者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6分)二、[原创新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善学者,师逸①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③目④,及其久也,相说⑤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逸:安乐,闲适。
②庸:功劳。
③节:树木枝干交接的地方。
④目:木材上的疖子。
⑤说:同“脱”,解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教然后知困.困:(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3)及.其久也及:(4)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教学相长也。
虽有嘉肴阅读题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题答案【篇一:《虽有嘉肴》答模卷】虽.有佳肴古义:即便今义:固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要旨教而后知困.古义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3.一词多义学学学半—教学学半向他人学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而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而后才能鼓励自己。
5 、故曰:教课相长也。
6、《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内容理解:1、《虽有嘉肴》集中阐述了本文的中心句是学相长。
该文中隐蔽一个流传到现在的成语是教课相长 2 、即“,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本文在阐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用原文填空)4、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道理?(你赞同这个看法吗?)作者是怎么阐述的?(论证思路)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课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作比既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从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到“教课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5、、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6、从学习的角度,“教课相长”能够给我们如何的启迪?试联合学习经验,说说你的见解。
a.b. 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响。
假如他们能理解,可能表示你的确理解透辟了;假如他仍有迷惑,可能表示你的理解中存在破绽或缺点,这时就能够“知困”而“自强”了。
c. 的同学,这样也能理解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高自我。
7、“教课相长”与“学学半”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是什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同样点:二者都重申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高的重要环节。
不一样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使、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看法。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此中,说得委宛委宛,是对前者的增补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看法,后者是引用论据来增补重申看法的,二者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虽有嘉肴》(附答案)
6 虽有嘉肴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其.此之谓乎(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 分)(2019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反.也:(3) 诚能如是.: (4) 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分)译文:(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译文: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示例】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 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虽有嘉肴与为学对比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与为学对比阅读答案《虽有嘉肴》与“人之为学”语段比照阅读训练(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兑命》日:“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
独学无友,那么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那么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假设既不出户,又不读书,那么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孤陋]片面、浅随。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1、解释卜。
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目也(2)学学半(3)狰须好学(4)假设既不出户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不知募善也基真不知马也B。
夫以孔子之圣其翼假设垂天多云C。
举故学然后知缺乏那么悬面墙之士D。
不幸而在方僻之域欲方其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
3、分析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阐述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答案]味美同“教”,教导还门1、B(A。
其:它的、大概;B。
之:的、的;C。
是:因此、是;D。
穷:贫穷、尽;)(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堂退步。
4、都和学习(做学问)有关。
不同之处: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
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开阔眼界)。
1、解释以下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旨:(2)教然后知用困:2、把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专著。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自强()兑命(• •)学■学半()3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④不知其善也(■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⑤然后能自强也(• •)⑥虽⑦教学相长(■后知困())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⑨教然⑩然后能自反也()(11)然后能自强()(12)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4 •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 ■) 今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 ) 今义:( )学学半■古义:( ) 今义:( ) 5 •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类比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从______ 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________________ ”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版八年级《虽有嘉肴》《君子学必好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学半()(4)而或不达于事()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9.(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4分)6.(4分)(1)甘美(2)勉励(3)教(教的意思)(4)有时(有的)7.(2分)A8.(4分)(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9. (6分) (1)教学相长(也)君子学必好问(2)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附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嘉肴..()()⾃强.()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强..也()⑥虽有⾄.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反..也()⑾然后能⾃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4.翻译下列句⼦。
(1)虽有嘉肴,弗⾷,不知其旨也;虽有⾄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教然后知困。
(3)知不⾜,然后能⾃反也;知困,然后能⾃强也。
故⽈:教学相长.也。
5、(1)《虽有嘉肴》节选⾃,⼜名,家经典著作之⼀,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部的专著。
(2)该⽂中隐藏⼀个流传⾄今的成语是。
6.本⽂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7.开头“虽有嘉肴”⼀句有什么作⽤?8.从学习的⾓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综合性学习为了提⾼学⽣们得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准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1请你为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拟⼀条宣传标语:(2请你就“环保知识”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度设计两个问题,并在后⾯注明你的调查⽬的。
12、在“漫游语⽂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按照提⽰完成①—②题。
(2分)①、表弟在家读报:“⼀名⽇本⽼兵在华忏(qiān)悔时,披露了⽇军侵华期间⼀些鲜(xiān)为⼈知的暴⾏……”⼩⾦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忏’应该读,‘鲜’应该读。
”(填上正确的读⾳)②、阿宁发现下⾯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八下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八下语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 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 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大道之行也》)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_味__美_________
(2)学学半
学:_同__“__敩__”__,__教_ 导
(3)讲信修睦
修:_培__养_________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_以__…__…__为__亲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节选自《孟涂文集》) [注]奚:怎么。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虽有嘉肴
嘉:_美__味__的_____
(2)不知其旨也
旨:_味__美_______
(3)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自__我__勉__励___
(4)非问无以广识 广:_增__加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 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 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 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 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虽有嘉肴练习题与答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礼》
②嘉肴:
(3)旨:
④至道:
(5)是故:
(6)困:
(7)自反:
(8)自强:
(9)教学相长:
(10)《兑命》:
(11)学学半:
(12)其此之谓乎:
问题
1指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虽有至道
不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2指出词类活用的字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3解释文中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完整版)《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比较《虽有嘉肴》《君子之学必好问》,完成23~27题(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答案: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1分)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
“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3.(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虽有嘉肴》欧阳修《诲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②害:妨碍,影响。
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6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4分)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虽不琢以为器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
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
(2分)(2)(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
(2分)11.甲文: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1分)乙文:人一定要学习的必要性。
或:不学习就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1分)【参考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虽有嘉肴【出处】礼记【年代】战国时代【观点】实践出真知。
【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本节选自《学礼》。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⑷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qiang):督促自己,加强学习。
(8)学(xiao)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
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学习【译文】虽然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解读】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虽有嘉肴练习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提高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下面句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4、默写。
(1)虽有嘉肴,弗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虽有嘉肴》一文的中心句是。
5、“虽有嘉肴,弗食,有知其旨也。
”强调了什么问题6、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7、本文告诉我们什么8、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是怎么样论证“教学相长”的9、读了这篇文章,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虽有嘉肴基础练习题1、字音字形Jiā( )肴yuè( )命不知其zhǐ( )弗.食( ) 自强.( ) 学.学半( )2、一词多义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人不知.而不愠()不知.其善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3、通假字《兑命》曰()4、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今义:(2)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3)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4)虽.有到道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③《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答案: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B(A.旨:味美,C.困:不通,D.长:促进)3.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知道自己不足,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字词。
(1)虽. 有嘉肴(2)不知其善. 也(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2.句子翻译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即使(2)好、妙(3)自我勉励(4)增长2.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2)然后能自反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9.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答案:课内品读 6.(1)促进(2)反思7.(1)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然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的地方。
(2)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
8.类比论证。
形象地证明了应该学习的道理,浅显易懂。
9.解析“吃一吃”就是强调要注重实践。
参考答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0.解析回答时注意兼顾“教”和“学”两个方面。
示例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还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②害:妨碍,影响。
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6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4分)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
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
虽不琢以为器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
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
(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
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
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
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
(2分)
(2)(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
(2分)11.甲文: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1分)
乙文:人一定要学习的必要性。
或:不学习就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1分)
【参考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