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粉尘、声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声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声音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概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中有粉尘和声音产生的岗位。

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风险和声音污染,制定以下操作规程。

2. 粉尘管理2.1. 岗位评估在雇佣员工前,应对岗位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是否存在粉尘产生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2. 粉尘控制- 在粉尘产生的源头采取控制措施,如加装罩、封闭设备等。

- 常规清理工作区域,保持干净整洁。

- 使用吸尘设备清理粉尘,避免扬尘。

- 若必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等。

2.3. 培训与宣传对从事粉尘产生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员工认识职业病风险,并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噪声管理3.1. 噪声评估对存在噪声产生的岗位进行评估,测量噪声强度并记录。

3.2. 声音控制- 优先考虑换装低噪声设备替代原设备。

- 加装隔音设备,减少噪声传播。

- 设置隔音屏障以分隔噪声源与员工工作区域。

- 限制噪声产生的时间和范围。

3.3. 培训与宣传开展关于噪声危害和预防方法的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噪声意识,并强调正确佩戴耳塞或耳罩的重要性。

4. 其他措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良好状态和正常操作。

- 监测粉尘和噪声的浓度和强度,并记录结果。

- 如果发现粉尘或噪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 鼓励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操作规程的概述,具体的详细步骤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操作规程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定期审查更新,以确保员工安全和健康。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噪声对工作环境的污染,制定本操作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包括生产、服务等各个行业。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责任,保障自身的职业卫生权益。

第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经过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符合从事噪声岗位的要求。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噪声对健康的影响、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

第六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报告相关问题。

第二章噪声检测与评估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噪声测量,以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岗位调整或变动后,应重新进行噪声测量和评估。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应控制在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如超过限值,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个人噪声暴露水平要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限值,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防护装备。

第三章噪声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工艺设备,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噪声源的数量和强度。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对噪声源进行隔离,采用隔音材料、噪声屏障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噪声水平。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优化工作环境,减少噪声反射和吸收。

第四章个人防护措施第十六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第十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设备。

第十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避免加剧身体损伤。

第十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对个人听力进行检查,以便早发现和治疗听力损伤。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1. 岗位概述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噪声超过85分贝的工作岗位,常见于工厂、建筑现场等行业。

2. 职业卫生风险评估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的噪声。

高噪声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引发许多身体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定期对噪声岗位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

评估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工作环境噪声水平•工作岗位的噪声频率和持续时间•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评估得到结果,根据危害程度确定采取的措施。

3.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针对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作环境检测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噪声水平、空气质量等。

3.2 保证工作环境的清洁噪声工作岗位环境的清洁是保障工人健康的重要步骤。

要求保持振动设备的卫生清洁,在设备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擦拭,并对其进行定期彻底清洁。

3.3 佩戴防护设备噪声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要符合国家标准,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防护设备。

3.4 工作人员培训必须对噪声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工作场所安全风险及危害物质的储存,使用、处理方法•安全操作方法及从事工作前的安全检查4. 现场应急处理噪声岗位出现事故或急难险情时,工作人员应该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和防护。

具体应急措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包括:•采取紧急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随时与快速反应组织沟通•据实情向领导层级汇报灾难情况和应急反应情况5. 相关法律法规在噪声工作岗位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噪声及振动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治法》;•《劳动保护管理条例》等。

6. 结论噪声工作岗位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工作环境,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保障工人安全健康,应该将其归为卫工作业风险管控体系的重点。

本操作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我们特制订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凡是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项目部所有部门、厂队及协作队。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噪声是指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研究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中毒是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的情况。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

灼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

发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伤、电击伤、热压伤和强酸、强碱灼伤等。

为了避免灼伤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相关设备和化学物品。

在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中,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项目部安全___、部门及厂队领导必须确认员工没有岗位禁忌疾病才能上岗工作。

这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2 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对于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对于噪声源岗位,必须戴好耳塞。

对于焊接岗位,必须戴好防护镜、防护面罩并穿好防护服。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岗位简介噪声岗位是指工作环境中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职业岗位。

噪声是指各种有害声音对人耳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噪声岗位主要存在于工厂、建筑工地、机械设备操作等工作场所。

二、噪声的危害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起听觉疲劳、耳膜破裂、耳聋等问题。

2.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危害: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压力增加、失眠等问题。

3. 噪声对其他身体器官的危害:噪声还会引起头痛、消化不良、血压升高等问题。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个人防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岗位工作时,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保护耳朵免受噪声侵害。

(2)佩戴防护手套和其他防护用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佩戴适当的手套、防护眼镜等,保护全身不受噪声伤害。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耳塞和耳罩,保持清洁。

2. 工作环境改善(1)减少噪声源:对于能够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等。

(2)隔声措施:对于不能减少噪声源的工作环境,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板等,尽量将噪声隔离。

(3)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设备,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噪声产生。

3. 健康监护(1)定期体检:对从事噪声岗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了解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2)职业病防治:对于职业病风险较高的人员,要采取职业病防治措施,如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供个人防护用品等。

四、应急处理1. 意外事故应急处理:当发生噪声岗位的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 噪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对于噪声突发事件,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五、员工培训1.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对从事噪声岗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1. 背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的职业健康,制定一份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势在必行。

2. 目的本操作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能够在安全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减轻噪声对他们健康的潜在危害。

3. 范围本操作规定适用于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建筑工地等场所的工作人员。

4. 职责4.1 雇主责任:-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定期进行噪声测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噪声水平;- 提供相关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知识。

4.2 员工责任:- 妥善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要求使用;- 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定,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姿势;- 参与职业卫生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向雇主报告噪声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5. 控制措施5.1 噪声控制:- 优先采取技术控制手段,如更换噪声较小的设备、改进工艺等;- 通过隔离和封装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 设立噪声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噪声控制。

5.2 个人防护装备:- 提供合适的耳塞或耳罩,并指导员工正确佩戴;-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确保其有效性。

6. 噪声监测和评估6.1 雇主应定期进行噪声监测,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6.2 雇主应进行噪声评估,分析噪声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 培训雇主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包括噪声危害的认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等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知识。

8. 管理和记录8.1 雇主应建立噪声危害的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8.2 雇主应建立噪声危害相关的记录,包括噪声监测结果、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9. 总结本操作规定的实施将有效保护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员工的职业健康,降低噪声对他们的危害。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噪声对岗位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从业人员。

第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加强自我保护,防止噪声对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雇主应严格遵守噪声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为噪声岗位从业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防护和卫生知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危害特点及防护方法,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章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第六条雇主应对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进行定期的噪声监测和评估,确保噪声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对噪声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七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要求参与工作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测试、控制噪声源。

第三章岗位操作规范第八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耳塞、耳罩等,并正确使用、维护。

第九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噪声源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避免设备噪声超标。

第十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噪声与其它因素相互叠加,如震动、化学毒物等。

第十一条雇主应提供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术培训,确保噪声岗位从业人员能正确操作设备,减少不必要的噪声。

第四章健康监测和防护第十二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体检等。

第十三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换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因受噪声而引发其他职业病。

第五章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第十五条噪声岗位从业人员应知悉应急处理程序,并按要求参与演练,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

第十六条噪声岗位应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噪声,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七条雇主应设立噪声防控管理机构,负责噪声防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前言噪声岗位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噪声的工作岗位。

为了保障从事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厂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机械仪器操作人员以及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员等。

三、基本要求1.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首先接受相关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有效预防。

2.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耳罩,并定期更换或清洁,确保其有效防护功能。

3.对于无法降低噪声的岗位,应采取轮岗制度,降低个体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风险。

4.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耳罩、防护耳塞等,并根据岗位噪声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四、操作规程1.定期进行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职业卫生预警标准和应对措施,确保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

2.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测,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检测、噪声暴露时间监测等。

3.对于噪声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对于无法有效降低噪声的岗位,应制定合理的轮岗制度和加班管理政策,避免过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

五、遇紧急情况处理在噪声岗位工作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停止工作并撤离现场,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应急程序和办法处理。

六、后记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确保他们的职业卫生安全。

企业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一、目的与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保护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适用于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1. 优先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其次考虑行政、组织和人员防护措施。

2. 依法制定噪声暴露限值,严格控制噪声危害在可接受范围内。

3. 强化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三、噪声控制措施1. 技术措施:- 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工具,降低工作环境中噪声源。

- 减少噪声传播,采取隔声、吸声等措施。

- 加装隔音设备,改善噪声岗位的工作环境。

2. 行政措施:- 制定噪声工作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安全要求。

- 安排噪声岗位轮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

- 建立噪声岗位工作记录,核实噪声岗位工时和噪声暴露情况。

3. 个体防护措施:- 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噪声暴露。

- 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噪声防护意识和技能。

四、职业健康监护1. 噪声岗位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和身体健康评估。

2. 对于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工作岗位、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等。

五、应急处理1. 噪声岗位发生突发事件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如停工、疏散等,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2. 针对噪声源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应及时调查原因,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六、培训和教育1. 对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噪声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组织噪声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七、监督管理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噪声岗位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规定的有效实施。

2. 噪声岗位工作人员也有义务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保护自身职业健康。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定,请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确保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作业前,必须佩戴岗位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隔音耳塞、耳罩或隔音帽。

2、进入岗位后,仔细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降噪设施,确认岗位运行前隔音降噪设施无异常现象。

3、当隔声消声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单位有关领导汇报,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声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有效控制设备异常引起的噪声增加。

5.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操作,不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和饮食。

吸烟、喝酒和吃饭必须在没有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吸烟、喝酒、吃饭前必须仔细清洁面部和双手。

7、下班前,更换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岗位,防止污染源在离开工作岗位后扩散到其他人员。

8.离开岗位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清理附着在身体和衣服上的污染物,清洁身体各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身体。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下班后洗澡。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引言噪声是指声波或振动能够干扰人类听觉系统正常工作或影响人体健康的声音。

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噪声可能成为工人们长期面临的职业危害。

为了减少噪声对工人造成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本《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以声音为工作介质或者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的岗位。

三、工作环境评估1.工作环境评估是保证噪声岗位职业卫生的重要步骤,必须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并记录噪音源的种类、位置和强度。

2.工作环境评估应由专业的职业卫生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工作环境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

四、噪声控制与管理1.使用降噪设备:对于噪声源头,如机器、设备等,应选择合适的降噪设备进行处理,减少噪声产生。

2.个体听力防护: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工人提供合适的个体听力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确保工人听力的安全。

3.工作场所布局设计:合理规划工作场所的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聚集,避免噪声反射和共振现象。

4.噪声源的隔离:对于噪声源,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隔音板等,将噪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培训和教育1.对噪声岗位的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包括噪声对身体的危害、个体听力防护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2.定期组织岗位工人进行噪声职业卫生知识的巩固教育,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3.相关管理人员应接受噪声职业卫生管理的培训,了解噪声的控制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和监督噪声岗位的操作。

六、健康监测1.对于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害。

2.建立听力档案,记录每位工人的听力检查结果,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3.对听力异常的工人,应及时提供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同时调整工作岗位,减少噪声暴露。

七、应急预案1.制定噪声岗位应急预案,包括噪声事故的预测、报警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在噪声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工人的安全。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操作规程工业噪声污染是职业危害因素中经常容易被轻视的,噪声污染主要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

比如机器设备运转中因动力、磁力不平衡等原因而产生的机械振动噪声;由于物体高速转动、气流高速喷射、锅炉及压力容器爆炸而引起周围空气急速膨胀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一、噪声岗位的职业危害严重一般机床的噪声为80分贝,食品搅拌机为88分贝,印刷机为97分贝,纺织机为106分贝,凿岩机为120分贝。

在90分贝的噪声长期作用下,会对人体造成生理危害,影响工作效率,损坏人的听觉,严重者会造成职业性耳聋,诱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病症。

因此,企业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必须防治噪声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

二、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清洗身体接触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1. 引言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噪声岗位,旨在保护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减少噪声对员工的不良影响。

2. 安全管理责任2.1. 公司将确定噪声岗位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2.2. 负责人应确保噪声岗位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 测量和评估噪声3.1. 公司将定期测量和评估噪声岗位的噪声水平。

3.2. 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

3.3. 如果噪声水平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值,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控制噪声4.1. 公司将优先采取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噪声减震设备等。

4.2. 如果技术措施无法降低噪声水平至可接受范围,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员工。

4.3. 员工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5. 健康监测5.1. 公司将为暴露于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健康监测。

5.2. 健康监测包括定期的听力检查和其他相关的身体检查。

5.3. 监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

6. 培训和教育6.1. 公司将为噪声岗位的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6.2. 培训内容包括噪声的危害、预防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3. 培训记录应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

7. 事故报告和处理7.1. 员工应立即报告与噪声相关的事故或不良事件。

7.2. 公司将及时调查和处理报告的事故,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8. 审查和改进8.1. 公司将定期审查和改进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8.2. 审查可以包括噪声水平的再次测量和评估,员工的健康监测结果和培训记录等。

8.3. 改进措施应记录并及时落实。

9. 附则9.1. 本操作规程应通过内部通知的方式向所有噪声岗位员工传达,并确保他们的知晓和遵守。

9.2. 监管部门和职业卫生检查人员可以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应积极配合与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以上为《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书》的内容。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标 准与法规
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和 消除工作场所的噪声危害,保障员工健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
明确规定了不同行业和岗位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 为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培训操作
对相关人员进行降噪设施操作 和维护培训,确保其能够正确
、安全地操作和维护设施。
04
噪声岗位操作规范与 流程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了解噪声源
在操作前,必须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机器或其 他声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噪声强度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重点强调了噪声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如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 行听力检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 息时间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建议
智能化监测与管理
个性化防护用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噪声监测和管理将 更加智能化,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 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
针对不同工种和个体差异,研发更加舒适 、高效的个性化防护用品,提高工人的防 护意识和效果。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介绍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以及如何 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 措施来降低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02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要 求
详细阐述了噪声岗位的职业卫生要求 ,包括工作场所的噪声限值、噪声测 量和评估、工人健康检查等。
03
噪声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1. 前言噪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之一。

在一些岗位中,人们可能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的噪声,而这些噪声对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制定噪声岗位职业危害操作规程,对于减少和预防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从事需要长时间面对高强度噪声的工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冶金、化工、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印刷、航空、船舶、土木工程、采矿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3. 危害特点噪声的危害可以通过声压水平、频率特征和持续时间等指标来表征,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听觉系统伤害高强度噪声能够引起听力损伤,对人的听力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长期接触噪声超过安全标准可能导致聋哑、耳鸣等听觉系统疾病。

3.2 神经系统伤害长期接触较高强度的噪声,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疲劳、焦虑、抑郁等情况,甚至引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3.3 生理系统伤害噪声刺激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可能会产生影响,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水平可能会受到高强度噪声刺激的影响。

3.4 心理健康伤害长期接触噪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疾病。

4. 个人防护措施4.1 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是控制噪声危害的一种主要手段。

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人员应当佩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防噪耳塞或者耳罩,以减少对噪声的接触。

4.2 控制噪声源在工作环境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源,例如加装隔音设备、减少机器转速、降低材料落地声音等。

4.3 调整工作方式当工作人员无法采取其他措施控制噪声时,需要调整工作方式,例如通过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增加休息时间等方式,以降低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危害。

5. 监测和测量为了正确评估噪声的强度和影响,需要进行测量和监测。

在噪声环境中,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噪声测量,以确保工作人员受到的噪声平均水平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音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本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

造成职业病的主要产生于锯材、修补等工序。

三、总务部依法对员工办理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定期为员工发放防护用品。

四、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及时报告整改。

五、技术科负责安装各车间的防尘设施,并完善制度、建立台账,做好检测、检查、维护工作及相关记录。

六、生产部加强除尘设备日常检查和使用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落实整改,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七、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在告知牌上及时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八、总务部或相关单位,在负责实施建设项目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及职工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九、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在有可能发生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

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十一、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目标、方法、资金、时间等。

年底进行检查并考核落实情况,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的防治与监控效果。

十二、各生产车间总务部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的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十三、安环部要严把就业职工身体素质关。

负责落实职工体检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典型接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培训

典型接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培训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9、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二、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并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严格按照岗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对未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6、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生产现场严禁吸烟、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噪声岗位卫生操作规程(3篇)

噪声岗位卫生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职工在噪声岗位上的健康与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噪声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噪声作业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维修部等。

三、噪声危害及防护1. 噪声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职业病。

2. 防护措施:(1)岗位设置:根据噪声源的性质和强度,合理设置噪声岗位,确保工作场所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个人防护:进入噪声岗位的职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噪声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噪声隔离:对噪声源进行隔离处理,如使用隔音罩、隔音墙等,降低噪声传播。

(4)通风换气: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四、噪声岗位操作规程1. 职工进入噪声岗位前,应进行岗前培训,了解噪声危害及防护措施。

2. 严格执行噪声岗位操作规程,减少噪声产生。

(1)操作设备前,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过程中,注意调整设备参数,避免产生过大噪声。

(3)使用工具时,尽量选择低噪声工具。

(4)加强设备维护保养,降低设备运行噪声。

3. 噪声岗位职工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听力、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4. 噪声岗位职工应严格按照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噪声岗位卫生操作规程的监督检查。

2. 定期对噪声岗位进行监测,确保噪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六、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规程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2篇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预防、控制、和消除噪声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1.引言本操作程序旨在保护噪声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减少噪声对其健康的影响。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

2.工作环境评估在岗位上,应定期进行噪声测量和评估,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如果测量结果超过安全标准,必须立即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降低噪声水平。

3.工作人员培训所有从事噪声岗位工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噪声危害的认识、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和正确的工作姿势。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噪声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个人防护设备工作人员在岗位上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声对听力的伤害。

工作人员应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佩戴和维护个人防护设备,并定期检查其状态。

5.工作时间和轮班安排为减少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的风险,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轮班。

轮班制度可轮换员工岗位,尽可能将工作人员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6.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包括听力检查和其他相关健康检查。

如发现任何职业病症状或异常,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给予适当的治疗和调整工作岗位。

7.应急响应制定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的同时,必须制定应急响应计划,以便应对噪声相关意外事件。

这包括事故处理、紧急疏散和救援等方面的措施。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应急培训。

8.监督和改进定期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的有效执行。

如有必要,对程序进行改进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9.参考标准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GBZ)10.结论本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程序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了解并遵守该程序的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噪声岗位的责任人应负责执行和监督程序的执行,并不断改进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