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科学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小学科学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作用原理;3. 掌握使用杠杆改变物体的平衡状态。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杠杆的原理和作用;3. 使用杠杆改变物体的平衡状态。
教学难点:1. 理解杠杆的原理和作用;2. 学会使用杠杆改变物体的平衡状态。
教学准备:1. 教学幻灯片或板书;2. 实验材料:木杠杆、书、石头等;3. 安全要求: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正确使用杠杆,防止事故发生。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杠杆是什么吗?有没有看到过杠杆的使用?【理论讲解】1. 在板书或幻灯片上呈现杠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解释杠杆原理,通过举例(如开门、夹糖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3. 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4. 解释不同类别的杠杆的原理,并分别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实验操作】1. 将一个杠杆的图片或实物放在教室前方供学生观察;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准备一根木杠杆和一本书;3. 实验步骤:a. 将一根木杠杆平放在桌子上,并放置书的一端;b. 尝试不同位置的放置,观察是否能够平衡;c.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d. 尝试使用手指轻轻按住杠杆,观察是否能够平衡;e.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4.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在实验过程中,什么决定了杠杆能否平衡?b. 为什么使用手指轻轻按住杠杆可以保持平衡?c. 你能想到其他的杠杆应用场景吗?【理论归纳】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能够使杠杆平衡的要素;2. 提供正确答案并解释。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平衡杠杆的解决方法,并列举生活实例。
【拓展练习】1. 引导学生到校园或家庭中发现并记录杠杆的使用情况;2. 学生分享所记录的杠杆使用场景,并进行讨论。
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杠杆,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杠杆的概念,对于杠杆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杠杆的分类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各种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生活中的杠杆类型,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杠杆模型、实物杠杆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杠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什么类型的杠杆?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并能够判断各种杠杆的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中的杠杆,判断杠杆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杠杆的类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生活中的杠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分析其类型和作用,并写成观察报告。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科版⼩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第⼀单元⼯具和机械第1课《使⽤⼯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单元第⼀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研究⼀些简单的机械和⼯具,让学⽣认识⽣活中运⽤的⼀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开展⽐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课,重在引领学⽣认识了解⽣活中的常⽤⼯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联系⽣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具进⾏多⾓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部分,我们使⽤过的⼯具;第⼆部分,选⽤什么⼯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通过⼏年的科学学习,⼤多数学⽣对科学课产⽣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他们对周围世界产⽣了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乐于动⼿,善于操作。
但是,学⽣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发⾔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被⼈们习惯地称为⼯具。
过程与⽅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事情,恰当地选⽤⼯具和机械可以提⾼我们的⼯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不同⼯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常⽤⼯具,剪⼑、螺丝⼑、开瓶器、⽺⾓锤、⼩⼑、镊⼦、⽼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螺丝钉的⽊板⼀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
1、创设情境同学们,很⾼兴和⼤家⼀起进⾏本节课的学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杠杆的类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概念和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杠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杠杆的分类和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判断杠杆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判断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现象。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杠杆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模型、图片、实例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杠杆模型、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应用,呈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杠杆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测量杠杆的长度、力的大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判断杠杆的类型。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出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
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课件《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二:不同类型杠杆工具的比较
3. 比较不同类型杠杆工具在完成任务时的效果和作用。
实验结论:不同类型的杠杆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需 求。
实验三:杠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词
探究杠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和意义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杠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和意义,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 解。
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杠杆类工具,如剪刀、开瓶器、天平等,并分析 了它们的省力或费力特点。
对杠杆类工具的进一步思考
杠杆类工具的效率
思考不同杠杆类工具在省力和费 力方面的效率问题,理解了实际 使用中人们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
适的杠杆类工具。
杠杆的变形
探讨了杠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 能发生的变形及其对杠杆平衡的
实验结论:杠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04
杠杆类工具的安全使用
使用杠杆类工具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工具
根据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工具 ,确保其质量和功能满足要求。
检查工具完好性
使用前应检查杠杆类工具是否完好无 损,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详细描述
根据力臂的不同,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可以 省力但费距离;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但费力;等臂杠杆则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不 改变力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类型。
0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
实验一:杠杆尺的研究
总结词
探究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尺的平衡条件,理解杠杆的工 作原理。
如天平、跷跷板等,用于 平衡或比较质量的场合。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请结合实例说明杠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反思改进措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不简单的杠杆”这一课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认识到以下几点教学特色和创新之处:
1. 实践性: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杠杆原理,提高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杠杆知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A. 一级杠杆 B. 二级杠杆 C. 三级杠杆 D. 轮轴
(2)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杠杆的平衡状态是( )。
A. 动力端下沉,阻力端上翘 B. 动力端上翘,阻力端下沉 C. 动力端和阻力端都在同一水平线上 D. 无法确定
3. 简答题:
请简述杠杆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验题: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验证杠杆原理。
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教科版(2024秋)科学六年级上册-3.3 不简单的杠杆教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应用。学生将学习到杠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用于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原理的讲解。
-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杠杆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
- 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杠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3 不简单的杠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3.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工人用撬棍撬水泥板的图片。
)大家知道这位工人在做什么吗?(预设:撬水泥板。
)水泥板非常重,如果直接搬动需要非常大的力,但是工人用一根小小的撬棍就能轻松撬动,说明撬棍有什么作用?(预设:省力。
)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省力工具叫什么?(预设:斜面。
)2.讲解: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叫作杠杆。
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即能改变力的基本机械设备。
3.提问:你们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预设:羊角锤;铁锹;指甲剪;……)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木尺和方木块。
)看似简单的木尺和方木块组合一下,就能成为不简单的工具——杠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不简单的杠杆。
(板书:不简单的杠杆)看图回答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告诉学生杠杆的出现原因,也可以调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基本作用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做铺垫。
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认识杠杆1.活动:出示教材P47小石头撬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撬棍发挥作用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在示意图中圈出。
2.讲解: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1)支点:支撑着杠杆、杠杆围绕其转动的位置。
(2)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探索二:用力点对杠杆作用的影响1.提问:使用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让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情况下撬棍都可以撬动重物,都可以省力呢?(预设:不是。
)你们认为什么会影响杠杆的作用?(预设:用力点。
)它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用实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掌握杠杆装置的基本结构,能自己找到杠杆装置的特点,成功画出杠杆装置的示验验证一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工具,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判断杠杆的类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杠杆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杠杆的分类和判断方法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
3.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工具,发现杠杆的共性和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分类和判断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易杠杆,感受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工具,如撬棍、剪刀、钳子等。
2.准备杠杆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纸张、彩笔等材料,让学生绘制杠杆示意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杠杆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形状和作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工具?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杠杆工具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这些杠杆工具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有什么不同?”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杠杆的分类和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进行相互交流。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制作简易杠杆,观察和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判断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杠杆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对杠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杠杆的类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杠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判断杠杆的类型,运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杠杆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杠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一:观察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组成、特点。
3.探究活动二: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探究活动三: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判断杠杆的类型。
5.总结提升:归纳杠杆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杠杆的分类、特点、应用等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实践能力等;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节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订书器。
3.使用工具过程中的发现。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决定的。
4.生活中的费力杠杆。
镊子、钓鱼竿、船桨。虽然不能省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知识点二小杆秤的研究
1.认识杆秤。
(1)杆秤的构造
(2)杆秤的原理:
提绳位置:支点;秤砣:用力点;秤盘:阻力点。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比较三个杠杆类工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并进行分类。
3.使用工具过程中的发现。
4.生活中的费力杠杆。
知识点二小杆秤的研究
1.认识杆秤。
2.制作小杆秤。
3.提绳的位置对秤的最大称重的影响。
(二)寻疑暂存
二、合作释疑
三、当堂巩固
四、预学检测
1.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位置决定的。铁片撬开铁桶盖时支点的位置距离____点近;开瓶器的支点距_____点近;镊子的支点距离_____点近。
(一)自学寻疑
知识点一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比较三个杠杆类工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用铁片撬铁桶盖子、开瓶器开瓶盖是省力杠杆。
用夹子取物品时费力杠杆。
相同点:三种工具都是杠杆,在工作中都能找到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2.分析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并进行分类。
省力杠杆:偏口钳、园林剪、裁纸刀、剪刀、核桃夹、尖嘴钳。
教科版六上《工具与技术》单元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3.不简单的杠杆【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3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用模拟测试的方法探究另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本课内容并不需要学生去发现杠杆原理,而是需要学生通过特定的任务,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评估杠杆的作用效果。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首先利用已有材料设计杠杆装置,用小石块将大石块撬动起来,紧接着探究如何将大石块撬动一段距离,最后学生借助自己画出的杠杆装置图,观察总结得出支点的位置和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在集体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期望学生能发现杠杆的不同作用效果,还期望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完成任务的经验,感悟到“在实践中操作工具时,技术方法的进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这门学科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
本课中研究的是杠杆,贴近日常生活,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
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记录的能力,还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符合边实验操作边观察记录的要求;并且在前一课《斜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模拟测试的方法研究简单机械的作用。
这些技能储备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杠杆实验,知道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科学思维:用比较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力杠杆和不省力杠杆。
探究实践:在用杠杆撬动大石块的过程中,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杠杆装置的使用情况,会分享自己的观点。
态度责任:通过杠杆实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杠杆这一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并用图示记录撬动大石块的装置。
难点: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大石块的移动距离,准确地画出杠杆的装置。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
学生:1.每组提供木棒、木块、小石块、大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2.学习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案反思课后训练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反思课后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
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1、请同学们在书本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
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科学《不简单的杠杆》教案(文本+表格式)2篇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文本+表格式(教学设计)2篇3.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第一篇)难点难点:整理、分析数据并发现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木尺、一大一小两块石块、有格子且标明起点A终点B的宽纸带、作为杠杆支点的方木块、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本课首页工人用撬棍撬水泥板的图片。
)大家知道这位工人在做什么吗?(预设:撬水泥板。
)水泥板非常重,如果直接搬动需要非常大的力,但是工人用一根小小的撬棍就能轻松撬动,说明撬棍有什么作用?(预设:省力。
)上节课我们学过的省力工具叫什么?(预设:斜面。
)2.讲解:像撬棍这样的工具叫作杠杆。
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即能改变力的基本机械设备。
3.提问:你们在生活中使用过杠杆类的工具吗?(预设:羊角锤;铁锹;指甲剪;……)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木尺和方木块。
)看似简单的木尺和方木块组合一下,就能成为不简单的工具——杠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不简单的杠杆。
(板书:不简单的杠杆)看图回答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出示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既可以简单直观地告诉学生杠杆的出现原因,也可以调查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基本作用的认知情况,为探索做铺垫。
科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认识杠杆1.活动:出示教材P47小石头撬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撬棍发挥作用的三个重要位置,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在示意图中圈出。
2.讲解: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1)支点:支撑着杠杆、杠杆围绕其转动的位置。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原来杠杆装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更加清晰地(2)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
(3)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
探索二:用力点对杠杆作用的影响1.提问:使用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让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情况下撬棍都可以撬动重物,都可以省力呢?(预设: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
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
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
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杠杆工具三个点的位置的确定还是有一些困难的,特别是像筷子等工具支点的确定。
在判断杠杆工具的省力情况时,很多学生还是喜欢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学生在潜意识中可能会认为杠杆类工具都是省力的。
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认识到了杠杆是否省力是由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意识到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工具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并分析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奶粉桶、汽水瓶、三支粉笔、一字螺丝刀、开瓶器、镊子、传统杆秤;2、为每组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3、为全班准备:铁片撬盖子、开瓶器开瓶子和夹子夹东西三张放大的情境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2、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首先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回顾上节课对杠杆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接着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1、选择合适的工具:电子白板出示游戏要求:三件物品:奶粉桶一个、汽水一瓶,粉笔3枝;三件工具: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三件事情:(1)用工具把奶粉桶撬开;(2)用工具打开汽水瓶;(3)用工具从杯中夹出3支粉笔。
请看清楚要求,然后请三位同学上来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
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提问: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2、讨论并得到比较三种杠杆类工具的方法: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看了他们的表演,请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
)(2)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不是杠杆类工具?(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杠杆类工具。
)(3)这三种杠杆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哪些方面来比较呢?请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应该先找出它们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比较一下它们哪个省力哪个不省力。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依次出示三个问题,指名回答,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经过小组讨论得到比较方法,为下一步操作奠定基础。
】3、初步操作,标出三点我们的小科学家们说得真好,为我们总结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先找出三个点,再进行判断。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找出三种工具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在图片中标注出来。
4、汇报交流,展示三点(1)电子白板出示一字螺丝刀撬奶粉桶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一字螺丝刀,使一字螺丝刀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评价:这位同学表现得真好,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说出了依据,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应该这样,每一步都要有科学依据。
老师为你的精彩表现点赞!(2)电子白板出示开瓶器开瓶子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开瓶器,使开瓶器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学生提出疑问:开瓶器的支点在哪里呢?(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
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教给了我们确定开瓶器支点的方法,你真的太棒了,谢谢你!(3)电子白板出示夹子夹东西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夹子,使夹子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夹子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夹子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评价:你能准确地找出夹子三点的位置,说明你对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指名学生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标出三种工具的三点,为后面对比分析奠定基础。
在确定开瓶器的支点位置时,用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加深学生的对开瓶器支点的理解和记忆。
】5、比较位置,总结分析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准确地找到了这三种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位置,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1)我们组发现: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支点在中间,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前端;(板书:支点在中间)(2)我们组发现: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支点在前端,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中间;(板书:阻力点在中间)(3)我们组发现: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支点在后端,用力点在中间,阻力点在前端。
(板书:用力点在中间)6、分析省力情况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找出三点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来判断出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了,谁愿意先来试试?(1)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一字螺丝刀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2)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3)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费力杠杆;(板书:费力杠杆)同学们,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把赞美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为我们自己精彩的言论点赞!7、进一步完善结论同学们,科学研究的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的,我们仅仅通过对这三种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完整的吗,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请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画一画。
展示台分别展示三组学生的成果,并总结:如果杠杆的支点在中间,就要依据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进行判断;如果杠杆的阻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果杠杆的用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善杠杆类工具省力情况的结论,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8、拓展比较电子白板出示第一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偏口钳、园林剪、镊子、切刀、剥线钳(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2)这些杠杆类工具与上面的杠杆类工具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生1:偏口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生2:园林剪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生3:镊子的用力点在中间,与夹子相似;生4:切刀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生5:剥线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电子白板出示第二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剪刀、核桃夹、尖嘴钳、订书器、筷子(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2)你能按照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3)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生1:这把剪刀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费力杠杆;生2:因为这把核桃夹的阻力点在中间,所以这把核桃夹是省力杠杆;生3:这把尖嘴钳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省力杠杆;生4:订书器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师:筷子是我们常用的饮食工具,谁愿意来给大家分析一下?生5:根据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我分析筷子的支点在这里(图示),用力点在这里(图示),阻力点在这里(图示),因为筷子的用力点在中间,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两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让学生独立分析出分别属于哪种省力情况,并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
】9、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杠杆类工具无处不在,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些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吗?试一试吧。
生1:鱼竿是费力杠杆;生2:火钳是费力杠杆;生3:羊角锤是省力杠杆;生4: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生5:跷跷板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10、提出疑问师:我们对杠杆类工具研究了这么多,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比如说筷子、火钳等。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生汇报:我们组认为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
师:你对他的解释满意吗?生:满意。
师:是啊,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
比如使用镊子虽然费力,但方便我们拿取东西;使用筷子也费力,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卫生;再比如火钳,也是费力杠杆的应用,可以延长我们的手臂,夹取到一些狭小角落里的东西等等。
所以我们说,使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
三、小杆秤的研究1、课件出示杆秤: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吗?生:认识。
师:说说你在哪里见过?生1:和爷爷去药房抓中药的时候;生2:以前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