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生长量概述教案
第五章 树木和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第7章树木生长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树木年龄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树木生长量的概念和种类;树木生长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树木生长经验方程;常用的几种树木生长理论方程的假设、性质和适用条件;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树木生长率;树木生长量的测定方法以及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方法。
测树学中所研究的生长按研究对象分为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两大类;按调查因子分为直径生长、树高生长、断面积生长、形数生长、材积(或蓄积)生长和生物量生长等。
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树木内部生理生化的复杂过程,表现在树高、直径、材积及形状等因子的生长变化过程。
正确地分析和研究树木与其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森林经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7. 1 树木年龄的测定树木年轮的概念.1 年轮树木年轮(tree annual ring)的形成是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
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成层在生长季节(春、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本质部细胞,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浅等特点,这就是早材(春材),它的宽度占整个年轮宽度的主要部分。
而在秋、冬季,形成层的增生现象逐渐缓慢或趋于停止,使在生长层外侧部分的细胞小、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这就形成晚材(秋材)。
晚材与下一年生长的早材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就是通常用来划分年轮的界限。
所以年轮是树干横断面上由早(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在一年中只有一个生长盛期的温带和寒温带,其根颈处的树木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tree age)。
.2 年轮的变异一般情况下,一年中树木年轮是由早(春)、晚(秋)材的完整环带构成。
但在某些年份,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使年轮环带产生不完整的现象,这就称为年轮变异。
在年轮分析过程中,常遇到伪年轮、多层轮、断轮以及年轮消失、年轮界线模糊不清等变异现象。
第8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ppt
21 12 7 3 1 1
上述三种预估 nb 的方法,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第 一、三种方法简单。
8.2.2.3 计算蓄积生量△M 用现在的株数分布和未来株数分布查一元材积表求
蓄积量,两总量之差即为蓄积生长量:△M = Mb-Ma 例:P212实例(未来株数用均匀分布法计算) 则:10年间蓄积定期生长量 △M = Mb-Ma = 40.743 - 30.951 = 9.792m3 连年生长量:ZM=△M/10 = 9.792/10 = 0.9792m3 蓄积生长率:
△V — 1cm的材积差 C — 径阶的大小 V2 — 比计算径阶大一个径阶的材积 V1 — 比计算径阶小一个径阶的材积
8.2.2 进级法(林分表法) 8.2.2.1 概念
根据现在各径阶的株数分布 na,利用胸径生长量 预估 n 年后各径阶的株数分布 nb ,分别二个径阶株 数的分布,查一元材积表,两总量之差,为林分蓄积生 长量。
期中胸径:
树皮系数:
i 1
639.4 1.1293 566.2
⑷ 绘制胸径生长量曲线
由⑦期中带皮胸径和⑨带皮胸径生长量各对应值绘制
胸径生长量曲线。
也可以拟合方程式:Zd = f(d) ⑸ 编制胸径生长量表
在曲线上找出每个径阶对应的生长量,列成表格的形
式,即为胸径生长量表。P207 落叶松胸径定期生长量表
0.5
2
100
0.1
间隔期:慢生树种或成熟林,时间可长些,速生树种
或幼、中龄林、间隔期短些。
锥取的方向:指用生长锥测定胸径的方位。
⑵外业测定
抽取100株样木,测3个因子:
带皮胸径:d1.3 树皮厚度:B1.3 胸径最近n生长量:L1.3 将调查数据登记到表8-1:
测树学讲座
测树学概要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经营森林,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一、伐倒木材积测定树木可分为树干、树冠、树根三部分。
树干材积为全树材积的50%-90%,利用价值最大;高、粗、形是决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
因此,树干是测树学中研究和测算的主要对象。
生长在地面上的树木称为立木。
立木伐倒后称为伐倒木。
(一)树干形状1、树干横切面的形状:垂直于树干的切面称为树干横切面,除了树干基部由于根部扩张的影响横切面不规整外,总的来说树干的横切面近似于椭圆和圆。
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不是正圆的原因,与树干的主风方向、生长位置(坡地)和树枝着生状态有关。
2、树干纵切面的形状:沿着树干的中心轴纵向剖开的剖面叫树干纵断面。
由于把树干的横切面作正圆看待,因此树干纵断面则为以干轴为对称的两根对称曲线所包围的面。
树干也可视为以干轴为对称的一个旋转体,这两根对称曲线即为干曲线。
但这条干曲线有一些基本点是一致的:即在树干根基部大体是凹曲线型,再向上呈圆柱型,中间很长一部分呈抛物线型,梢顶呈圆锥型。
3、干曲线方程式:如果以树稍作原点,以干轴为横座标(x),以树干半径作纵座标(y),则干曲线上的各点的位置y(即半径)可以用y=f(x)来表示,这就是干曲线方程式。
若已假定树干横断面为圆,则树干材积是干曲线旋转一周的容积,可用积分公式来表示:V=∫x0лy2dx (二)伐倒木区分求积式树干是多种干形组合的,为了提高树干求积的精度,可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把树干按一定长度(通常2m)区分成若干段。
对于每一段来说其干形变化是小的,可以看成接近于某种几何体,再分段测算材积即可使全树干的材积更接近于实际体积。
因此,用区分求积式计算树干材积,可以获得精确的结果。
1、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如有一株池杉全长19.1m,我们把它从树干基部按2m区分,则可区分成9个2m的区分段,剩下1.1m不够一个区分段叫稍头。
林分生长过程分析及探讨
林分生长过程分析及探讨王伟【摘要】林分的生长与单株树木的生长有所不同,林分形成后,在初期林木的生长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到一定年龄时,因植株间竞争而产生分化现象,一部分林木处于下层空间,不能直接受光,加上其本身遗传特性较差,生长日期落后,直到自然死亡。
当然,也有一部分树木受外界危害而死亡。
主要对林木生长量、生长过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1页(P234-234)【关键词】林分生长量;林分生长特点;分析【作者】王伟【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黑龙江哈尔滨1509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70.11 林木生长量与林分密度结构生长量是森林计测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森林计测学中所研究的生长主要分树木生长和林分生长两大类。
树木生长主要研究主干的生长,具体表现在增高(纵向生长)和加粗(横向生长)及形状变化等方面。
树木的高、直径和形数等因子随年龄的增大而使树木的大小、形状发生变化,其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树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树木本身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这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树木内部生理变化的复杂过程,表现在树高、直径、材积及形状等因子的生长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在理论上应该始终按指数规律进行增长,但由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抑制,经过一定阶段的速生期以后,随着指数增长规律的结束,生长速度开始下降,整个生长过程曲线呈“S”形。
林木各个因子的生长规律都是相似的,但在生长过程中并不同步,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过程由于速生阶段的提前和滞后而有所差异。
某一种群林木的生长规律(如某一生长指标速生期的结束)同时受到立地条件、种群(或群落)密度以及经营水平的影响,在一定的经营水平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规律与立地条件和林分(种群或群落)密度密切相关。
所以,可以通过分析某一树种各个生长指标的生长规律,探索立地条件对其种群(林木)生长的制约程度或种群密度的合理状态,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出科学的依据。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1)
苗圃学考试一、考试题型1、名词即时(8-10)2、填空题(20-25)3、判断题(5-10)4、简答题(4-5)5、论述题(1)二、苗圃学重点U1 绪论U21、林木发育期abcd2、各时期特点—采种3、影响林木发育因素4、影响结实因素a、丰年b、欠年c、林木周期性5、如何缩短结实间隔期6、影响结实因素:天气等7、生理成熟,特点。
8、形态成熟、特点9、影响成熟因素10、种子调制概念11、不同种子的调制方法(了解)U31、种子储藏任务是什么?2、延长种子寿命的关键因素3、种子寿命概念4、影响种寿命内外因素(论述)5、安全含水量概念6、不同种子含水量储藏方法7、干藏法、湿藏法概念8、湿藏法要注意条件9、种源概念(名)10、挑拨原则U4 种子检验1、种批概念2、检验项目3、生活力测定原理(四睉染色法)4、抽样程序5、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概念6、105度U51、苗木种类abcd2、苗木连年生长周期3、苗木高茎、根盛生长:春季生长、冬季生长4、一年播种苗的生长规律+技术要点(论述):各时期特点、技术措施U6 苗圃建立1、苗圃种类选用条件:经营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病虫害)2、苗圃地区划:生产用地、非生产用地(不得超过20%-25%)3、苗圃地耕作措施:整地、轮作、施肥。
4、三大耕作措施区别:a、整地—机械b、生物c、施肥—化学5、耕作作用、环节、间接、水肥汽热6、轮作、连作概念7、轮作方法:a、树农b、树树c、树绿肥8、苗圃施肥、肥料种类、施肥意义9、施肥方法:基肥、种肥、追肥U7 播种苗培育1、播种前准备:播种方法:苗床、低床。
选择依据:树种、气候2、种子处理、种子休眠(名)3、种子休眠类型:强迫休眠、生理休眠4、生理休眠:abcd5、如何解除、想法6、催芽、低温催芽的作用:a增加透气性b、供氧气和水c、解除抑制物质d、增加生长刺激激素e、增加发芽率7、低温>0度,4--7度8、播种,苗木密度、适宜苗木密度(概念)9、苗木密度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简答)10、播种方法:点播、撒播、条播。
林分调查—林分生长量测算(森林调查课件)
2
(2)经验收获表
又称现实收获表,它是以现 实林分为对象的收获表。
该表以标准地或样地平均数 为基础,取消了为选择适度郁闭 所作的限制,从而减少了外业收 集资料的难度。表中的数值表明 具有平均密度林分的特征。
2
(3)可变密度收获表
它是以林分密度为自变量的现实林分的收获表。 因此,它不受正常林分的限制,可以反映各种密度水 平的收获表。例如,印度黄檀木树种的可变密度收获表, 在其总断面积收获模型的自变量中,增加了株数密度因子, 其收获函数式:
2、掌握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3、理解林分生长过程表的概念,熟悉其种类,掌握 其主要用途。
其公式为: ZM =Z表P[1+ K(5- P)]
式中 ZM——预估的生长量(m3); Z表——收获表中的生长量(m3); P —— 现实林分的疏密度; K——因树种而改变的系数,其经验值:喜光树种
0.6-0.7,中性树种:0.8-0.9,耐荫树种:1.0-1.1。
学习要点
1、了解林分生长的特点,理解林分生长量,掌握树 木生长量与林分生长量的区别
二
林分生长的规律
1
林分生长
林分生长通常是指它的蓄积的生长量而言,它是由组 成林分的树木材积消长的累积。
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截然不同,树木生长过 程属于“纯生”型;而林分生长过程,由于森林存在自然 稀疏现象,所以属“生灭型”。
林分生长量一般是指林分蓄积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发 生变化的量。
2 自然稀疏现象
4)成熟林阶段:林分蓄积量增加减缓直至停滞不前。 5)过熟林阶段:林分蓄积正的生长量小于枯损量,反 映林分蓄积量在下降,最终被下一代林木所更替。
3
具体到某一林分,由于林分的初始密度、立地条件的差 异,林木竞争的开始时间及其变化时刻均有一定差异。但林 分必然存在上述消长规律,反映林分蓄积的总生长量与林龄 的函数是非单调的连续函数。实际上常采用分段拟合法进行 拟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量树木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量树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与生态”中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树木的种类、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学习树木的量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至少三种不同的树木种类。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树木生长特点的能力。
3. 使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树木进行量测,并能够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木的量测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树木的生长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树木样品)、量尺、记录表。
2. 学具:小量尺、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说出他们所认识的树木种类。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讲解不同种类的树木以及它们的生长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树木的细节,如树叶、树干、树皮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择一种树木,演示如何使用量尺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
解释量测的单位,如厘米、米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树木量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每组选择一种树木进行量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各小组汇报他们的量测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三种树木的名称和图片。
2. 板书中间:展示树木量测的步骤和记录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树木,选择一种树木进行量测,记录下树木的种类、高度和直径。
答案示例:树木种类:柳树高度:2米直径:20厘米2. 作业要求:将观察和量测结果以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画纸上,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我的小树成长记”长期观察活动,让幼儿定期记录树木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七章-生长概论培训课件
第六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五、时间分配:理论讲授4学时 六、讲授重点: 重点讲授树木及林分生长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树木 生长方程以及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树干解析。 七、教学难点: 树木生长方程
2
第六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实例,图表结合,加深理解, 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n
yt
ytn n
生长比较缓慢的树种,相差一年的连年生长量一般不易测准,故
生产中常用定期(n=5或者10年)平均生长量来代替连年生长量。
5、总平均生长量(简称为平均生长量)
指树木在[0,t]内的平均生长速度,即树木总生长量 y t 被t除之
商,记为 。
yt /t
11
第二节 树木生长量概念与种类
4
第六章 树木生长量测定
第一节 树木年龄的测定
一、树木年轮的形成和变异
(一)年轮的形成 树木的年轮的形成是由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 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成层在生 长季节(春、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具有细胞壁薄、体 积大、颜色浅等特点,这就是早材,它的宽度占整个年轮宽度的主要部 分,而在秋、冬季,形成层的增生逐渐缓慢或趋于停止,使在生长层外 侧部分的细胞小,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这就形成晚材(秋材)。 晚材与下一年生长的早材之间有明显界限,这就是通常划分年轮的界限, 所以年轮是树干横断面上由早材和晚材构成的同心“环带”。
➢ 年轮法; ➢ 生长锥测定法; ➢ 查数侧枝法,适用于轮生侧枝的针叶树的幼年阶段; ➢ 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 目测法
8
第二节 树木生长量概念与种类
一、树木生长量的定义
林分生长量测定
直接用野外测得的资料整列直径生长量有下 列问题: ①所测得的胸径生长量2L,实际上是去皮胸径 生长量 ②带皮胸径d是期末(t)时的胸径,应与胸径生 n t 长量相对应的期中( )时带皮胸径。 2
二、林分生长的特点(2)
林分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幼龄林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林木间尚未发生 竞争,自然枯损量接近于零。所以林分的总蓄积 是在不断增加。 (二)中龄林阶段:发生自然稀疏现象,但林分蓄 积正的生长量仍大于自然枯损量,因而林分蓄积 量仍在增加。 (三)近熟林阶段: 随着竞争的增剧自然稀疏急速 增加,此时林分蓄积的正生长量等于自然枯损量, 反映出林分蓄积量停滞不前。 (四)成、过熟林阶段: 林分蓄积正的生长量小于 枯损量,反映林分蓄积量在下降。
第一节 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及种类
• 林分生长通常是指它的蓄积的生长量而言,它 是由组成林分的树木材积消长的累积。 • 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截然不同,树木 生长过程属于“纯生”型;而林分生长过程, 由于森林存在自然稀疏现象,所以属“生灭 型”。
• 显然林分生长模型要比树木生长模型复杂的多。
一、森林自然稀疏现象
•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胸径的过去定期生长量间接推算蓄积生 长量,并用来预估未来林分蓄积生长量。
• 一次调查法要求:预估期不宜太长、林分林木株数不变。
• 一次调查法不能估计林分枯损量和采伐量。
• 包括:材积差法、林分表法、一元材积指数法、双因素法、 近似生长率法和单木生长率法。
一、材积差法
• 材积差法: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 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 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 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 量 的方法。 • 应用此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经过 检验而适用的一元材积表;二是要求待测林分期 初与期末的树高曲线无显著差异。 • 用材积差法的步骤(1)胸径生长量的测定和整 列;(2)各径阶株数分布;(3)应用一元材积 表计算蓄积生长量。
第7章树木生长量测定ppt课件
木,只需PD可以求出, Pv 、PH 不行。
思绪:分析PD与 PH 、 Pv之间关系,利用关系式推
算Pv 。
⑴断面积生长率 (Pg ) 与胸生长率 (PD) 的关系
知: g D 2 两边取对数: 4
两边微分: ln g ln 2 ln D 4
7.1 树木年龄的测定 ⑴ 年轮法 根据树木在横断面上每年添加一轮的特点,
确定树木年龄。 在正常情况下,一年间生长所构成的年轮是
一个闭合环,环内能明晰地看出春材和秋材,春 材颜色浅、间隔较宽,秋材颜色深且窄。春、秋 材合起来为一年长的。
⑵ 生长锥法 生长锥是测定树木年龄和 直径生长量的公用工具。 运用方法:将锥筒插入锥 柄的方孔上,右手握住柄的中 间,左手扶住锥筒,垂直树干 将锥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穿 过髓心后倒退,再用探取杆插 入筒中取出木条,在木条上查 数年轮。
y3.481e325.0699 /t2
把各年龄代入方程式,可得到各年龄时期的树高生 长量预测值〔实际值见表〕,用预测值可绘制生长曲线 图。
实例分析 ①不同树种其生长过程不一样。 ②二株树树高的实测值和预测值非常接近,阐明数 学方程式对生长过程拟合很胜利,意味着不同生长过程, 要采用不同数学方程式拟合,不能用一致的方程式拟合 一切的生长过程。 有了总生长量方程式,分析树木的其它生长量非常 方便。 ⑶ 生长方程拟合方法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
⑶数轮生枝 有些针叶树,如马尾松、黄山松等,每年在 树的顶端生长一轮侧枝,可直接在树干上查数枝 条的环数,一轮枝条即一年,判别树木年龄。 小树年龄确定准确,大树、老树易出现误差, 因树高看不清及老树树干下部的技痕不明显。 赣南有少数地方一年抽二次梢,出现两轮。
立地质量评价与森林收获量测定
5、密度对高生长旳影响 • 密度对高生长旳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 •“有越密越高旳趋势”,英国学者。 •“低密度旳林分具有较高旳高生长”,丹麦学者。 •“在一定旳、较稀旳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增进高生长, 在过密旳情况下,增长密度,克制高生长”,苏联学者。 密度对高生长旳一般规律1 • 高生长对密度旳反应与树种旳喜光性、分枝特征、顶端优 势有关。 • 较耐阴旳树种、侧枝粗壮、顶端优势弱旳树种,在一定旳 密度范围内,随密度旳增长有增进高生长旳作用。
3、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旳影响 • 密度对树冠旳生长发育有较大旳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 幅越小。密度较高旳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 多种不同密度林分旳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 一定旳水平上,不再有太大旳变化。
N=10000/(CWS) 4、密度对根系生长旳影响 •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旳根系发育,根系旳水平分布范 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旳总根量也少。 •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长总根量、各级根量度降低。
三、曲线拟合
1、选择拟合曲线——导向曲线:对数曲线
H a b lg(A)
2、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得: a=-5.642818; b=16.180699; r=0.97448
3、最优导向曲线方程:
H 16.180699 lg( A) 5.642818
四、标准年龄及地位指数级距旳拟定
1、树高变动系数拟合 CH 27.4 8.225lg(A)
二、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分类
根据模型模拟对象不同以及构成因子旳特征,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分为三类: 1、全林分生长模型
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 (如平均直径生长过程)旳生长模型,亦称第一类模型。又可分为可变密 度生长模型及正常或平均密度林分生长模型。 2、径阶分布模型
《测树学》教学大纲
《测树学》教学⼤纲《测树学》教学⼤纲⼀.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林分和⽊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法。
主要讲授伐倒⽊材积测定,⽴⽊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长量测定,树⽊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长量测定,林分⽣物量,林分⽣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教学⽬标及任务培养学⽣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法,掌握林⽊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长量和⽣物量的测算以及⽣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法。
《测树学》是⼀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三、基本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单⽊及林分材积(或蓄积)、⽣长量、材种出材量和重量测定等⽅⾯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测定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并为将来从事林业技术、科研⼯作打下基础。
着重培养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测树学》(第3版),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测树学》,⽩云庆等主编,东北林业⼤学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测树学的内容、⽬的和任务,测树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测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在林业中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的、任务记载及在林业中的地位;测树学发展简史。
第⼀章单株树⽊材积测定教学要求:掌握基本测树因⼦和常⽤测定⼯具;树⼲形状及孔兹⼲曲线在伐倒⽊材积测定中的作⽤;掌握⽴⽊测定的特点、⽅法及胸⾼形数、实验形数的意义;形率概念及与形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掌握望⾼法测定⽴⽊材积的基本原理及适⽤条件。
教学内容:第⼀节基本测树因⼦与测定⼯具第⼆节树⼲形状与⼀般求积式第三节伐倒⽊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第四节形数和形率第五节单株⽴⽊材积的测定第⼆章林分调查教学要求:掌握⼗个基本林分调查因⼦的概念及确定⽅法, 熟练地掌握标准调查⽅法(包括标准地的选设、外业调查、?内业计算等)。
测树学 第七章 树木生长量
率(
1 dy y dt
)是关于y(t)的线性递减函数。
假设树木生长过程满足阻滞方程 :
1 dy r r y
y dt
A
(1)
式中:r—内禀增长率(最大生长速率); r y —拥挤效应系数。
A
树木生长阻滞方程假设
1)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
(2)方程推导 阻滞方程(1)式为变量可分离型的一阶
——树木年轮(tree annual ring)的形成
树木年轮(tree annual ring)—树干横断面上由早 (春)材和晚(秋)材形成的同心“环带”。
早材(春材) :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 成层在生长季节(春、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本 质部细胞,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 浅等特点 。
加深,年轮不易分辩清楚
第一节 树木年龄的测定
——树木年轮变异
如何识别解决这四种情况的年轮变异
伪年轮或多层轮:对这类年轮要注意与早、 晚材的过渡界限区别开来,对阔叶树要注意 全部细胞类型的变化。
断轮:尽可能用完整的圆盘从多方位量测。 年轮消失:采用交叉定年法。 年轮界限模糊不清:应用不同的光质造成不
树木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树木生长方程
二、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
树木的生长呈缓慢—旺盛—缓慢—最终停止,因此总生 长量变化过程的曲线是一个呈“S”形曲线的生长方程。
第一段大致相当于幼龄阶段,第二段相当于中、壮龄阶 段,第三段相当于近、成熟龄阶段,
树木生长方程的特点为: (1)当t=0时y(t)=0。此条件称之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 的初始条件。 (2)y(t)存在一条渐进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 (3) 树木的生长是不可逆的,使得y(t)是关于年龄(t)的 单调非减函数。 (4)y(t)是关于t的连续且光滑的函数曲线。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PPT教案
0.2240
0.2240
1.344
44
1.563
计
103
8.9658
30.951
5 5.1 O.8 4.3
6 5.5 0.8 4.7
7 6.7 1.4 5.3
8 8.2 1.4 6.8
┇┇ ┇
┇
0.55 1.15 O.78 0.43 O.69 0.63 0.85 0.95
┇
4.65 4.55 6.82 7.37 3.61 4.O7 4.45 5.85 ┇
5.25 5.14 7.70 8.32 4.08 4.60 5.03 6.61
林分生长量计算方法
八、教学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实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九、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各林分生长量的记录及计算表格。
十、参考资料
[1] 杨荣启,1980,森林测计学,黎明文化事业公司,386—388,396。 [2] 大隅真一,1977,森林计测学,养贤堂,308。 [3] 西迟正久,1959,森林测定法,地球出版社,207。 [4] 浙江大学主编.1979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5] 孟宪宇主编.1996年.测树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6] 白云庆,郝文康等编著.1988.测树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7] 骆期邦,吴富桢,蒋伊尹编著.1988.森林生长量测定方法.中国林业出 版社 [8] 郎奎健,唐守正.1989.IBM PC系列程序集.中国林业出版社 [9]铃木太七.1980.古典森林经理学.于政中译 [10]梅村武夫,铃木太七.1986.林分迁移の基础方程. [11] A.T.BHARUCHA-REID著,马尔柯夫过程论初步及其应用,中译本, 1979,上海科技出版社
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究——树木的生长教案
幼儿园自然科学探究——树木的生长教案教案名称:探究树木的生长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1节课,约45分钟教学内容:树木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来了解树木的生长。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步骤:Step1: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小盆盆栽,让幼儿猜猜里面是什么植物,为什么它能够在盆里生长。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树木的生长。
Step2:观察(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前往学校周围的树林,让幼儿观察树木的外貌特征。
同时,引导幼儿发现树木的变化和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
观察完毕后,回到教室,老师与学生一起组织思考:1. 树木高度是否一样?2. 树木的枝条有哪些变化?3. 树木的叶子有多大?形状是怎样的?4. 树木树皮的颜色、质地的差异有哪些?Step3:探究(2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小盆栽和土壤,让孩子们种植一颗幼苗,让他们在平时的课余时间进行照顾,并及时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情况。
2.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树木,问他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3. 每个小组准备一张大张的彩色纸,用颜色来表示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每个阶段树木生长的过程和变化,然后将描述内容转化为对应的彩色画面。
Step4:总结(10分钟)教师辅助幼儿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树木的生长和变化。
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幼儿的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第七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胸径生长量计算 期中胸径 去皮 带皮 胸径生长量 去皮 带皮
去皮 胸径 d'
X ' d ' L
4.65 4.55 6.82 7.37 3.61 4.O7 4.45 5.85 ┇
X X 'KB
5.25 5.14 7.70 8.32 4.08 4.60 5.03 6.61 ┇
Z 'd 2 L
第七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Measurement of Stand Increment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学习,重点掌握材积
差法、林分表法、双因素法计算林分生长量的理论与方法。 理解固定标准地在测算林分蓄积生长量中的作用,了解林分 生长的随机过程及林分表法的实质。 时间分配:理论讲授4学时
讲授重点:
表 8-9 不同方法计算蓄积生长量的比较 10 年 间 蓄 积 定 3 期生长量(m ) 8.9658 9.792 蓄积连年生长 3 量(m ) 生长率 (% ) 2.53 2.73
测定方法
材积差法 林分表法 一元材积
0.89658 0.9792
8.68 指数法
0.868
2.804
第四节 双因素法 Two-way Method
R I n a
其中
I R n a
R—向上一径阶进级株数 n—径阶内立木株数 I—直径定期生长量
由于林木直径的生长, 使林分的直径分布逐年发生 变化,即所谓林分直径状态 结构的转移。它是一种进级 性的转移。通常表现林木由 下径级向上径级转移,故林 分表法又称为进级法。图8— 2基本上表达了因直径生长而 引起的林分直径状态结构的 转移。
V
1 (V 2C
2
V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小结:(4min)
留作业:(1min)
思考及作业
P178习题具体在课本中划出
教学效果分析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类型
理论
主要教
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重点
林分生长量种类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各林分生长量间的相互换算。
主要
参考资料
《森林调查技术》高见 甘肃科技出版社
《测树学》孟宪宇 中国林业出版社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组织、内容提纲、主要教学方法、时间分配)
组织教学:(1min)
林分蓄积生长量
二、林分生长的特点(5min)(与树木生长对比讲授)
(一)林分生长过程与树木生长过程的不同
(二)林分生长的特点
(三)自然稀疏现象
(四)林分生长发育4个阶段(举例讲授)
三、林分生长量的种类(10min)(与树木生长量种类对比)
(一)毛生长量(Gross growth)(记作Zgr)
(二)纯生长量(Net growth)记作(Zne)
内容回顾:(3min)
复习树木生长量的相关内容(概念、分类、测定)。
内容导入:(1min)
单株树木生长量我们可以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分析测定,那树木群体的生长量又如何测算呢,在任务七中我们将会揭晓答案。
正文讲授:(35min)
任务七林分生长量测定
项目一林分生长量概述
一、概念(5min)
林分
林分生长量
林分蓄积量
XXXXXXXX教师教案
至学年度第学期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森林调查技术
编写时间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班级节次
教学课题
林分生长量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林分生长量种类及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
会进行各种林分生长量的计算
其它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净增量(Net increase)(记作△)
(四)枯损量(Mortality)(记作Mo)
(五)采伐量(Cut)(记作C)
(六)进界生长量(Ingrowth)(记作I)
四、林分各种生长量的关系(15min)
林分各种生长量关系
生长量种类
未编号的复查
(含进界生长量I)
编号的复查
(不含进界生长量I)
净增量(△)
Vb-Va=△
Vb-Va-I=△
纯生长量(Zne)
Vb-Va+C=△+C
Vb-Va-I+C=△+C
毛生长量(Zgr)
Vb-Va+C+Mo=Zne+Mo
Vb-Va-I+C+Mo=Zne+Mo
例1、某落叶松天然林1995年、2000年两次固定样地测定每公顷蓄积量为135m3,140m3,期间的枯损量为2m3,采伐量为20m3,计算净增量、纯生长量、毛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