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核设计实验报告

微核设计实验报告

微核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基于微核设计的实践,加深对微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掌握能力。

二、实验背景微核设计是一种用于构建操作系统的方法,它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拆分为多个模块,其中包括一小部分核心代码,也就是"微核",以及许多外部的驱动程序。

微核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度模块化,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修改,并且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已给定的微核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多任务操作系统。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已有的微核代码进行调试和修改,以满足实现多任务功能的要求。

具体的实验要求包括:1. 实现任务调度功能,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在微核上并发运行;2. 实现任务间的通信机制,使得任务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3. 保证任务的同步与互斥,避免任务间的冲突与竞争。

四、实验步骤1. 阅读微核代码,了解微核的设计原理和已实现的功能;2. 分析已有代码,确定需要进行的修改和补充的功能;3. 根据设计思路,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4. 完成编码、调试和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5.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具有任务调度、任务通信、同步与互斥功能的简单多任务操作系统。

经过测试,系统能够在微核上并发运行多个任务,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任务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在保证任务同步和互斥的同时,系统的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微核设计的原理和实践过程。

在实验中,我对微核代码进行了逐行分析和理解,通过自主编写和调试代码,成功实现了一个具有多任务能力的操作系统。

同时,我还充分体会到了模块化设计的优势,通过微核设计,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功能扩展和修改,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调度算法的选择、任务间的通信方式的设计等,但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我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试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074120267 姓 名 吴永文 学院 生科院 专业、班级 07级应生B 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曹 能 (副 教 授) 开课学期 2008 至 2009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09 年 6 月 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二.实验报告..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⑴、 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将制作好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涂片分别先后置于低、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态及染色,可观察到其染色呈灰蓝色,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较小圆形、边缘光滑的微粒。

其图片如下所示: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结果用Excel 进行作图可得如下图象:各组受试物微核率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20804031.5132140mg/kg体重40mg/kg体重123123123阴性阳性对苯二酚秋水仙素氯化汞对照组受试物及其剂量(mg/kg)含微核细胞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受试物对小鼠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从而是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且对于同一种受试物其所用剂量越大,则其对应的微核率越高,即微核率的大小与受试物(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比。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不足0.5%中看出小鼠骨髓细胞中自发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各组受试物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这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样存在染色体受损的情况,此次实验人为注射的各组受试物的微核率较高,表明它们对染色体的纺锤体或着丝点功能有损害作用的物质,为微核试验阳性物质。

..。

微核正式报告

微核正式报告

微核正式报告正式报告利用花露水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及观察(焦锦花 1020212128 生物技术1011班)组员名单:葛笑、孙晓玮、周晓杰、徐中洋、李亚峰、程石、蒋沈琳、焦锦花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并掌握其操作方法3、探究花露水对微核的诱导作用4、进行小组合作,掌握设计实验基本能力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花露水包含少量劣质香精和75%左右的酒精,还有一种叫“伊默宁”的成分,而花露水芬芳剂成分部分有毒。

本实验通过用实验室蒸馏水(对照组)、重铬酸钾(阳性对照)、和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蚕豆根尖,通过观察计数后计算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得出花露水的细胞毒性效应。

本实验即运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检测,研究花露水对蚕豆根尖微核诱导的作用,进而为花露水对人体以及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三、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蚕豆种子、花露水:用蒸馏水配制成25%、50%、75%梯度的溶液及原液、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醋酸=3:1)、改良石炭酸品红、重铬酸钾溶液四、实验过程1、催芽: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25℃下浸泡8小时。

种子吸胀后,放入培养皿中,用棉花保持湿度,在25℃温箱中催芽三天浸种催芽2.花露水处理:每一处理选取3粒初生根良好、根长较一致的种子。

将蚕豆不定根置于不同浓度(25%、50%、75%溶液及原液)的花露水培养6~8小时,第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第三组用重铬酸钾作阳性对照。

正式报告正式报告3.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钟。

洗净后置入培养皿,25℃下恢复培养24小时组别 1 2 3 4 5 6 被检测液 3个根尖分生组织区微核数微核率(MCN‰)蒸馏水(阴性对照组) 25%花露水 50%花露水 75%花露水花露水原液重铬酸钾(阳性对照组) 5,4,5 7,6,8 7,9,11 8,10,10 8,7,9 8,9,12 14.00‰ 21.00‰ 27.00‰ 28‰ 24‰ 29‰ 4.根尖细胞固定:剪取0.5~lcm长根尖,蒸馏水清洗后,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8h。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 微核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 微核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方法(CB微核法)A.1 微核检测所需试剂A.1.1 松胞素-B的配制将 5 mg松胞素-B溶于2.5 mL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成终浓度 2 g/L的储存液,-20℃避光冻存。

A.1.1.1 用时将储存液融化,吸取0.3 mL,加入1.7 mL生理盐水中,即为终浓度300 mg/L的工作液。

A.1.1.2 配制过程需避光。

A.1.2 低渗液氯化钾(KCl)的配制称取氯化钾5.59 g,加入去离子水使其充分溶解,定容到1000 mL,配成0.075 mol/L 氯化钾溶液,常温保存备用。

A.1.3 固定液的配制取甲醇、冰乙酸,配成体积比3:1的固定液。

固定液需在用前新鲜配制。

A.2 全血培养A.2.1 外周静脉血采集体检时静脉血的采集应在所有放射性检查前进行。

用肝素抗凝采血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约2 mL。

A.2.2 全血培养步骤A.2.2.1 在培养用离心管上编号并注明培养开始时间和日期。

将采集的静脉血0.6mL~0.8 mL加入到含5 mL RPMI-1640培养液离心管中,轻轻摇匀,37℃±0.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

A.2.2.2 培养40 h~44 h后,加入松胞素-B 至终浓度6 mg/L,继续培养到66 h~72 h。

A.3 微核标本制备A.3.1 低渗将培养离心管以1000 r/min~1500 r/min (约200 g~250 g)离心8 min~10 min后,取出离心管,用吸管轻轻吸去上清液,每管加入8 mL经37℃预温的0.075 mol/L KCl,将细胞团块充分吹打混匀。

A.3.2 预固定低渗完毕,立即每管加入2 mL新配制的固定液,用吸管吹打混匀,以1000 r/min~1500 r/min(约200 g~250 g)离心8 min~10 min。

A.3.3 第一次固定取出离心管,用吸管吸去上清液,每管中加入8 mL固定液,用吸管快速吹打细胞团块并充分吹打混匀,常温下固定20 min~30 min,以1000 r/min~1500 r/min(约200~250 g)离心 8 min~10 min。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1. 背景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物质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该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来判断物质是否具有诱发染色体损伤的能力。

在临床研究和毒理学评价中,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环境污染物评估和职业危害监测等领域。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对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估,分析其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和设备•骨髓细胞培养基•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细胞培养器•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玻璃干片3.2 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对象的骨髓细胞,并将其接种在含有培养基的细胞培养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将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器中,同时设置对照组。

3.在一定时间后,将细胞样本离心并进行固定处理。

4.制备玻璃干片,并使用吉姆萨染色法染色。

5.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并记录下来。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骨髓细胞核中微核数量产生了影响。

随着化学物质浓度的增加,微核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细胞核中微核数量明显增加,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5. 结果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微核是染色体损伤的指示器之一,其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片段丢失或整个染色体的缺失。

这些染色体损伤与遗传突变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建议:1.避免长时间接触该化学物质,特别是高浓度的暴露。

2.在工作场所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化学物质的毒性机制和致突变潜能,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6. 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我们评估了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得出结论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实验报告

微核测试实验报告

微核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微核测试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微核系统承担着管理系统资源、实现进程调度等关键任务,因此对微核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核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对微核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2.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5处理器、8GB内存、256GB固态硬盘- 软件环境:Ubuntu 18.04操作系统、微核系统版本1.03. 实验目标通过对微核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实验目标如下:1. 验证微核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2. 分析系统在多任务调度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任务切换速度、资源利用率等;3. 测试微核系统在面对异常情况(如内存溢出、文件系统错误等)时的处理能力;4. 比较微核系统与其他核心组件的性能差异,分析其优缺点。

4. 实验步骤4.1 功能测试首先,我们对微核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通过编写一系列的测试用例,包括创建、删除进程,读取、写入文件,分配和回收内存等,对系统进行了功能上的验证。

测试结果显示,微核系统在这些基本功能上表现出色,所有功能均正常工作。

4.2 性能测试为了对微核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我们设计了一组多任务调度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包括创建多个任务,设置不同的执行时间和优先级,并通过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和任务切换速度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微核系统在多任务调度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并能有效利用系统资源。

4.3 异常情况测试为了测试微核系统在面对异常情况时的处理能力,我们模拟了一些可能的异常场景,如内存溢出、文件系统错误等。

通过观察系统的反应和错误处理机制,我们评估了系统在面对这些异常情况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显示,微核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这些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微核畸变实验报告

微核畸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核畸变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微核畸变检测技术,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微核畸变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现象,导致染色体片段无法正常分离,形成微核。

微核畸变是生物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后,染色体畸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实验采用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微核畸变,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和统计分析,研究微核畸变的形成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蚕豆种子、0.01g/mL龙胆紫溶液、15%盐酸、95%酒精、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萌发:将蚕豆种子浸泡于水中24小时,取出后播种于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

2. 根尖培养:将幼苗的根尖剪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待根尖伸长到2-3mm时,取出根尖。

3. 解离: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10分钟。

4. 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5. 染色:将根尖放入装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10分钟。

6. 制片:将染色的根尖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7.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微核畸变的细胞数量。

8.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微核畸变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变,微核数量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

2. 结果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在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可发生微核畸变。

微核畸变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微核畸变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诱导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微核畸变,验证了微核畸变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利用蚕豆根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发水的毒性09生物技术宁伟王晓刚太红桥刘经源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1]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test,MC-NT)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应用于监测环境致突变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危害的技术,并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探讨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状况与环境污染,也可以检测淡水环境的质量。

[2]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发水千分率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

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1)凡主核大小1/3以下,与主核分离的小核;(2)小核的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3)小核形态可为圆形,不规则等。

[3]1. 实验目的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

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发水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2. 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蚕豆种子、洗发水、显微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遗传学实验——微核

遗传学实验——微核

本科生课程论文遗传学实验报告论文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零一二年实验名称 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组长 张礼春 学 号 2010506076组员 朱秉坚 学号 2010506089谭志刚 2010506044杨新 2010506062所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2010级生科(1)班指导教师 李桂芳日期 2012年11月28日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摘要:以大蒜根尖分生区为材料,研究了紫外线对大蒜根尖分生区正在有丝分裂细胞的致畸效应。

结果表明,紫外线可使细胞核发生结构变异,在分裂间期出现微核、多核现象,分别在紫外线照射0min、15 min、25min、45min和65min 时观察各种畸变类型,且畸变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加长而增高。

关键词:微核;紫外线;大蒜;畸变引言:细胞核畸变指细胞核形状大小以及核中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和识别。

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能诱发细胞核发生畸变,其中诱发细胞核最明显的畸变是细胞核呈微核和多核[1]。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微核常应运于测试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2],所以对于研究微核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大蒜是研究微核的很好材料,大蒜在室温下3~5 天即可生根,根尖生长速度一致且生根较多[3]。

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观察其在不同剂量的诱变剂下对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核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选取个体较大,健壮无病虫害的大蒜,剥去老皮,放置于培养皿中,加蒸馏水浸没基部,每天换水2 次,室温下培养培养4天,直到根尖长到1.0cm~2.0cm 左右。

在上午11~12 时左右时,将大蒜及其根尖向上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普通灭菌台中紫外灯进行照射,分别照射0min、15 min、25min、45min和65min。

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试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074120267 姓 名 吴永文 学院 生科院 专业、班级 07级应生B 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曹 能 (副 教 授) 开课学期 2008 至 2009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09 年 6 月 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二.实验报告..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⑴、 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将制作好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涂片分别先后置于低、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态及染色,可观察到其染色呈灰蓝色,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较小圆形、边缘光滑的微粒。

其图片如下所示: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结果用Excel 进行作图可得如下图象:各组受试物微核率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20804031.5132140mg/kg体重40mg/kg体重123123123阴性阳性对苯二酚秋水仙素氯化汞对照组受试物及其剂量(mg/kg)含微核细胞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受试物对小鼠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从而是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且对于同一种受试物其所用剂量越大,则其对应的微核率越高,即微核率的大小与受试物(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比。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不足0.5%中看出小鼠骨髓细胞中自发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各组受试物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这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样存在染色体受损的情况,此次实验人为注射的各组受试物的微核率较高,表明它们对染色体的纺锤体或着丝点功能有损害作用的物质,为微核试验阳性物质。

..。

遗传学实验报告——微核的诱导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报告——微核的诱导和观察

遗传学实验报告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材料: 
大蒜 
诱变物质: 
40 mMol/L NaN3,EB染料稀释液,洗洁精,少量二甲苯乙醇溶液 
实验器具和药品: 
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液,培养皿,剪子,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1.大蒜泡于水中25℃或室温发根,约24h后根长0.5~1cm。


2.各培养皿中加入各种处理药物。

 
3.根尖浸入药物皿中,25℃或室温培养24~30小时。

并留一部分发根大蒜,培养于水中作对照。

 
4.分皿固定。

从根部切下大蒜根,在3甲醇:1冰醋酸的卡诺固定液中,约24小时后转移到70%酒精中,室温1h后换至新的70%酒精,可长期冰箱保存。

 5.取大蒜根,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洗两次以除去酒精。

1mol/L HCl室温水解10min,生理盐水洗3次。

 
6.切适当大小(2~3mm)根尖,改良碱性品红染液中切成或用镊子夹成小块,染色10min,压片观察。

 
实验结果: 
除了40 mmol/L NaN3处理的大蒜根尖产生大量微核细胞外,其它诱变物质和水的阴性对照均未产生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多种形态的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产生微核和畸形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视野中成片的微核细胞 畸形核
微核。

微核测定实验报告

微核测定实验报告

1. 掌握微核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微核形成的原因及其与遗传毒性的关系。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微核率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损伤。

实验原理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或畸变,导致染色体片段或整个染色体未能正常分配到子细胞中,形成微核。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计数含微核的细胞数量,计算微核率,从而评估遗传毒性。

三、实验材料1. 细胞培养液2. 细胞培养皿3. 不同处理组的试剂(如溶剂、药物等)4. 显微镜5. 计数板6. 染色剂7. 计数器四、实验方法1. 将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将细胞分为不同处理组,分别加入溶剂、药物等试剂,设置对照组。

3.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培养细胞24小时。

4. 收集细胞,用染色剂染色,制片。

5.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计数含微核的细胞数量。

6. 计算微核率,并统计分析各组数据。

1. 对照组微核率:5.0% ± 0.5%2. 溶剂处理组微核率:4.5% ± 0.3%3. 药物处理组微核率:7.5% ± 0.8%六、实验分析1. 对照组微核率较低,说明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微核形成较少。

2. 溶剂处理组微核率略有下降,可能与溶剂对细胞的轻微损伤有关。

3. 药物处理组微核率明显升高,说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七、实验结论1. 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2.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八、实验讨论1. 微核形成的原因可能与染色体断裂、畸变、缺失等因素有关。

2. 微核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实验条件、细胞类型、处理时间等。

3.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其他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全面评估物质的遗传毒性。

九、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蚕豆微核诱变实验

蚕豆微核诱变实验

蚕豆微核诱变实验正式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3、进行小组合作,掌握设计实验基本能力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形成: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在核产生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微核,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

三、诱变剂和拮抗剂的选择诱变剂:亚硝酸钠:拮抗剂:平菇多糖,维生素C选择亚硝酸钠的原因: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可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性损害。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鉴于亚硝酸盐对肉类腌制具有多种有益的功能,现在世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但用量严加限制。

通过本实验,研究亚硝酸钠的引起细胞畸变的能力。

选择平菇多糖和维生素C作为拮抗剂的原因:平菇多糖是可食真菌-平菇中显生物活性的一种高分子多糖类活性物质。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而这些药理作用主要得益于平菇多糖的活性。

另外V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因此本小组决定用平菇多糖和VC作为诱变剂的拮抗剂进行实验。

四、实验材料蚕豆五、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试管、镊子、广口瓶、脱脂棉、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等;无水乙醇、冰醋酸、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盐酸、六、实验步骤1.浸种催芽选择无虫、饱满、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50粒放入盛有自来水的培养皿中,25℃浸泡24h,其中换水2次。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一项常用的毒理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某种物质对DNA损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毒性评价价值。

本文将对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指导。

一、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原理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骨髓细胞,观察其亚微米级大小的微核(Micronucleus,MN)形成情况来评价物质对DNA损伤的影响。

在骨髓细胞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或断裂,就会产生一个或多个亚微米级的小核结构,称为微核。

微核中包含未被分离的染色体片段或全染色体,它们将被保留在新细胞核内,从而形成有两个或多个核的细胞。

形成微核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DNA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通过检测细胞中微核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某种物质对DNA的损伤程度,进而评价其毒性。

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步骤1. 骨髓细胞培养:将动物骨髓细胞取出,利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

通常可以采用罗氏61#或麦戈文液等培养基,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2. 处理检测物质:将待检测物质加入到骨髓细胞培养基中,通常需要设立不同的浓度梯度,以便观察物质对骨髓细胞DNA损伤的剂量效应。

3. 细胞收集:培养一定时间后,用适当的方法收集细胞,可选择离心法或离心浓缩法等,通常可在离心时加入适当的溶解剂溶解红细胞。

4. 细胞扩增:将收集到的细胞加入到分装好的培养皿中,加入细胞生长因子,推动细胞继续增殖。

5. 制片染色:取适当量的细胞悬液,制作染色片并染色。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单盐酸染色、儿茶酚蓝染色和吉姆萨染色等。

6. 观察分析:观察所制的染色片,采用恒定镜观察和计数,并对微核数量和形态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一个实验通常需要做多组重复测定。

三、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因素会影响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结果?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细胞染色质特征、培养时间和环境温度等,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方法和实验环境。

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试验报告⽅便⾯⾯饼液对蚕⾖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专业年级:2012级⽣物⼯程成员:王浩楠王绍伟谢帅⼀、摘要⽤蚕⾖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便⾯⾯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

设置了阴性对照:⾃来⽔处理组,实验组:⼩浣熊、康师傅、统⼀、五⾕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根尖,阳性对照:⽤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

发现⽅便⾯⾯饼液在诱导微核产⽣⽅⾯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的作⽤。

关键字:蚕⾖根尖,⽅便⾯⾯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实验背景和⽬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到⼈们的⽇常⽣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品添加剂。

⽽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

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

微核试验是检测染⾊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种遗传毒性试验⽅法。

⽆着丝粒的染⾊体⽚段或因纺锤体受损⽽丢失的整个染⾊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个直观有效可⾏的⽅法,在遗传毒理、医学、⾷品、药物、环境等诸多⽅⾯得到了⼴泛的应⽤。

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动计数。

我们采⽤蚕⾖作为实验材料,采⽤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便⾯⾯饼中添加剂对⼈体是否产⽣危害。

⽅便⾯是⽇常⽣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品,其市场占据快餐⾷品的⼤壁江⼭,在超市中油炸⽅便⾯与⾮油炸⽅便⾯占到快餐⾷品的60%到70%。

另⼀⽅⾯,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便⾯的⾷⽤危害,⽽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本实验的⼀个原因。

三、实验原理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体⽚段形成。

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先⽤动物⾻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黄豆芽微核实验报告

生态工程学院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题目:黄豆根尖微核技术系别:生态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生物科学2012级组员姓名:孟迎、罗廷、何忠平蔡国宪、丁琴姓名:罗廷学号:28111201029指导教师:蹇黎完成时间: 2015 年 6月11日黄豆根尖微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诱变物对微核产生的原理。

2、掌握微核试验技术。

3、了解毒理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可在它附近看到若干个圆形的结构,游离于主核之外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到1/5,这就是微核。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增加,废水排放总量增长迅速,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尤其在一些人口密集、企业密布或重污染企业分布较多的区域。

水质恶化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显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利用毕节市流仓河道河水以黄豆萌发的芽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一方面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植物畸变的效果,另一方面可用于当今发展地区对河道污染程度的间接反应和监测。

微核试验法

微核试验法

微核试验法-检测环境污染微核(micronuclei)简称(MCN)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

微核是在间期细胞时能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后遗留产物。

微核试验(Micronuclei Test) 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环境诱变物的方法。

可用来检测水体环境诱变物,为环境监测提供细胞学方面的依据。

在细胞间期可见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

实验证实,整条的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现有的微核测试系统多数是用哺乳动物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细胞。

缺点是需要一定培养条件与时间、细胞同步化困难、微核率低,一般只在0.2%左右。

[实验方法及步骤]重金属镉离子(cd2+)诱导黄鳝外周血细胞微核实验方法。

1.实验用水准备实验用水,可用曝气数天的自来水。

2.实验用容器可用实验室内的水槽,清洗后,加入定量曝气的自来水。

3.试剂诱导配实验用试剂CdCl2·2.5H2O,设20mg/L、2mg/L、0.2mg/L、0.02mg/L四个培养终浓度梯度。

把规格一致的黄鳝放入含试剂的溶液中七天,期间可换水重新补充试剂。

另设同样条件的空白对照,可用曝气的自来水作为对照饲养。

4.断尾取血,做血涂片取黄鳝,断尾后,取出外周血,滴于载玻片上,做均匀涂片。

注意掌握动作要领,涂片均匀。

涂片空气干燥。

5.外周血涂片固定把干燥后的涂片,插入染色缸的插槽中固定10分钟后取出,气干。

6.Giemsa染色固定后的涂片,采用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染色体扣染法,染色15分钟后,取出载片。

在小水流下冲片,小心擦干玻片,注意不要碰到细胞面。

微核检验正式实验报告加spss分析讲解

微核检验正式实验报告加spss分析讲解

微核实验报告目录一、引言 (2)二、材料和方法: (2)(一) 实验器材: (2)(二) 实验药品: (2)(三) 实验步骤: (3)诱变处理 (3)恢复培养 (3)根尖固定 (3)根尖保存 (3)根尖制片 (3)镜检 (3)三、结果与分析 (3)Spss数据处理结果: (4)spss处理结果分析: (6)Excll作图: (6)Excel结果分析: (7)四、结论与讨论 (7)(一) 结论: (7)(二) 讨论: (8)一、引言微核(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种夜场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现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三分之一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有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变形成了主核之外的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与作用因子的剂量和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利用,各种各样的工业废物的排出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即使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近年来,国内学者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具有诱变活性的污水、化学药品、农药等。

但均为诱变剂单独作用时的诱变效应。

微核试验实验报告

微核试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微核试验是一种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遗传毒性。

本实验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旨在检测某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某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2. 评估该化学物质的遗传毒性。

3. 探讨该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18-22g。

2. 实验试剂:某化学物质、生理盐水、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吖啶橙染液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细胞培养板、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 给药:实验组小鼠按0.5ml/只的剂量给予某化学物质,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采样:给药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骨髓细胞。

4. 细胞培养:将骨髓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5. 染色:细胞培养至适宜时期,用吖啶橙染液染色。

6. 观察与计数: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记录微核细胞数。

7. 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微核率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为(5.6±1.2)%,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为(10.8±2.5)%。

2. 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六、实验结论1. 某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遗传毒性。

2. 该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进而引发微核形成。

七、实验讨论1. 微核试验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化学物质、药物等对生物体的遗传毒性。

2. 本实验结果表明,某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遗传毒性,可能与DNA损伤有关。

3. 进一步研究应探讨该化学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DNA损伤的机制,为该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生物学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
实验名称: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专业年级:2008级生物科学类
成员: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12 月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

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

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

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

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

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到70%。

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
危害,而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本实验的一个原因。

三、实验原理
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

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首先用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

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或完整的染色体落后于其他染色体,当大部分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重新被核膜包裹时,这些落后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质物团,并在间期时浓缩成小核。

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简称微核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伤的程度。

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环境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因此,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

不同厂家生产的面饼化学成分不一,用微核作为面饼材料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手段之一。

四、实验用品
材料:蚕豆种子,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个品种方便面
器材:镊子4把,解剖针4支,显微镜,水浴锅,大托盘、培养皿7套
载破片盖玻片若干、PE管若干、刀片、滤纸
试剂:卡诺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醋酸地衣红染液(即0.2%醋酸地衣红:取100ml冰醋酸加热至微开,关闭火源。

缓缓加入地衣红0.2g,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冷却后补加蒸馏水至100ml,过滤得滤液)
五、实验过程
浸种催芽:选取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约60粒,直接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浸种24h,此间换水2次。

种子吸胀后,将蚕豆种于放入培养皿中,用草纸覆盖并浇上自来水保持湿度,水淹没1/3,催芽48h。

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时,根毛发育良好,准备用来进行检测。

制备待测液:我们选取小浣熊、康师傅、统一、幸运、五谷道场这五种常见方便面用来检测,各取面饼45克,分别放于5个1000ml 大烧杯中各加加600毫升开水,加盖浸泡5分钟,取液体作为待测液并编号,分别存于5个烧杯待用.
用待测液处理根尖:每组选取4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放入待测培养液, 浸没根尖. 另外1组用蒸馏水做阴性对照,1组分别用200mg/L Pb(NO3)2溶液作为阳性对照.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用蒸馏水浸洗3次,洗净后在置于培养皿用凉开水进行恢复培养8 h。

取材、制片:将恢复培养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

用卡诺氏液固定24h,再换入70%的乙醇保存。

制片时,用蒸馏水浸
洗三次,每次5min,吸干,加入6mol/L的盐酸浸没根尖60度酸解大约10min,待幼根软化。

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1-2min,最后浸入水中;取根置于载玻片上,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一滴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压片观察。

六、实验结果
2.1微核千分率(MCN‰)=检出的微核数/检测细胞总数*1000‰
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
10-18‰时,有轻度污染;
18-30‰时,有中度污染;
>30‰,有重度污染。

2.2污染指数(PI)=实测微核率/标准(蒸馏水)微核率
PI<1.5时,认为无污染
1.5<PI<2时,轻度污染
2<PI<3.5时,中度污染
PI> 3.5时,重度污染
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污染指数的统计
检测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微核率‰污染指数
小浣熊2000 15 7.5 3
康师傅2000 12 6.0 2.4
统一2000 21 10.5 4.2
五谷道场2000 35 17.5 7
幸运2000 30 15.0 6
凉开水2000 5 2.5 1
醋酸铅2000 88 44.0 17.6
七、试验结论
由不同品牌的方便面的微核率,可以看出康师傅牌的面饼最为健康、其次为小浣熊、统一、幸运,最差的是五谷道场。

推测其原因,对于五谷道场和幸运面饼,五谷道场采用非油炸技术,反而造成比油炸面饼更高的微核率,幸运则是小厂制造卫生条件不如康师傅等大厂,因而微核率比康师傅等的微核率要高。

小浣熊的微核率则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相当低的微核率,由此可得出干脆面的微核率低于部分泡面的微核率,部分干脆面面饼中加有调料的不进入讨论范围。

误差分析:
经查资料可得不同长度的蚕豆根尖对于微核率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在选材时选用了颗粒饱满、体积质量相近的蚕豆,但在同样时间的成长中却不可避免的造成根尖长度不可能绝对相同,因此对于微核率有相对的影响。

初生根长度与微核率的关系
心得体会和收获
实验时间要安排合理,每次制片的数目要量力而行。

根尖制片后长时间放置容易干燥,无法观察,实验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交流沟通,妥善安排实验进度。

第一轮实验的时候压片技术很差,做到后来大家的
技能都有所提高,大家还需要磨练。

从这次试验中我们也都体会到了团队和作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八、参考文献
【1】:高雪,胡婧,金毅。

EDTA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作用——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1):35~37
【2】: 陶少武。

初生根长度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广西植物2005,25(5):447~448
【3】:孙亦阳,陈荣。

微核测试教学实验的两点改进——生物学通报2004,39(3)【4】:张莉,王友保。

环境致突变物的蚕豆细胞微核检测——生物学通报2002,37(9)
【5】:杜峰涛,李林。

细胞微核形成机理探讨——现在医学杂志2007,22(4)【6】:龚慧明。

诱变物质微核测试实验的改进——生物学教学2006,31(12)【7】:张杰,王友保,刘登义。

应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镜湖水质的研究——2003,26(2)
九、实验原始记录
10月29日,13:22,泡蚕豆60粒。

10月30日,12:40,给大烧杯里的蚕豆换水。

10月31日11:53,给大烧杯里的蚕豆换水。

11月1日,12:01,给大烧杯里的蚕豆换水。

11月2日,16:27,给大烧杯里的蚕豆换水。

11月3日,16:32—17:07,染毒。

11月4日,16:40,用冷白开水恢复培养。

11月5日,13:00—13:29,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根尖。

11月7日,9:30,解离。

9:45,染色。

9:55,制片。

10:00,观察,计数
十、实验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