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积聚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积聚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积聚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积聚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症。

积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积聚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胃肠功能紊乱、肠梗阻、幽门梗阻、肝脾肿大、胆囊疾病、内脏下垂等疾病。

聚证
一、肝郁气滞: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

二、食滞痰阻:治则:导滞通便,理气化痰。

方药:六磨汤加减。

积证
一、气郁血阻:治则:行气消积,和血通络。

方药:大七气汤合失笑散加减。

二、气结血瘀:治则:通瘀行气,兼调脾胃。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三、正虚瘀结:治则: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积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20年07月至12月,中医院医院在肝胆皮肤科应用“积聚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1例(第一诊断51,二诊断 0 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2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5.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1例:肝脾血瘀证11例,肝郁脾虚证11例,脾虚湿盛证1例,湿热蕴结8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避免诱因,体位,病室环境,评估腹胀,监测腹围、体重,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口腔护理、休息护理、乏力情况、心理护理、活动指导、病情观察、情志护理、皮肤护理、其他护理措施。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拔罐、游走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热奄包、红外线治疗、肝病治疗仪、脐灸、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艾灸、脐灸等。

其次红外线治疗、热奄包。

分析其原因:1.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艾灸、脐灸主要是适用范围广、禁忌症少,改善患者不适症状疗效显著,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4.治疗效果良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护士及患者的主观评价)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艾灸、脐灸、红外线治疗、热奄包。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医护动员工作较好。

3.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中医护理技术满意度为均满意。

分析其原因:能有效缓解胁痛、腹胀、纳呆、乏力等不适症状,配合中医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刮痧、拔罐、游走罐、肝病治疗仪治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胁痛□1.评估疼痛□2.避免诱因□3.体位□4.肝病治疗仪□5.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离子导入□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药熨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请注明,下同)好□较好□一般□差□腹胀□1.监测腹围、体重□2.饮食护理□3.排便护理□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药熨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黄疸□1.观察皮肤、尿色□2.排便护理□3.皮肤护理□4.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保留灌肠□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中药全结肠灌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中药熏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纳呆□1.饮食护理□2.口腔护理□2.生活起居□3.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2.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3.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好□一般□差□其他:□(请注明)1.2.3.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离子导入 耳穴贴压 艾 灸穴位按摩中药全结肠灌洗 中药熏洗 药熨法健康指导 签 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积聚的护理措施

积聚的护理措施

积聚因七情、饮食、寒湿等致病因素交错夹杂,血瘀、虫积、燥屎、痰凝等搏结所致。

以腹腔内有可触及、有形可征的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在肝、脾。

腹部肿瘤、肝脾肿大、内脏下垂、肠梗阻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1 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

2 全身营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肝郁气滞证、食滞痰阻证、气郁血阻证、气结血瘀证。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包块较大,腹痛较甚者,卧床休息,一般者可适当活动。

(3) 长期卧床患者,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癓积发生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和压痛等情况。

(2)有无黄疸、臌胀、血证、神昏、水肿、发热、呕吐等预兆。

(3)腹部突然剧痛,伴恶性呕吐,腹部及结块有明显压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吐血或便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脉细弱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4 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有营养、易消化,忌食肥腻、煎炸、硬固、辛辣、生冷、醇酒之品。

(2) 食欲正常者,可给予补益气血及化瘀之品。

5 情志护理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使其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6 临证(症)施护遵医嘱给予外贴消癓散结药膏,有助于消积散瘀。

健康指导1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

2 饮食上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3 积极治疗,定期门诊复查。

积聚辨证施护

积聚辨证施护

积聚辨证施护(肝硬化代偿期)辨证施护1、中医辨证属积聚.湿热内阻型。

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

③中药宜凉服。

⒉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脾血瘀型。

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

通②宜清淡饮食,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

③中药汤剂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积聚.肝郁脾虚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

③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④中药汤剂温服。

4、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虚湿盛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

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③中药汤剂偏温服。

④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湿浊易化。

5、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肾阴虚型。

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气血之物,及辛辣刺激、坚硬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肾阳虚型。

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

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

少食甜食、糖类。

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的医学界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医不仅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疗法,还有其独特的护理方案。

本文将探讨积聚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中医护理方案的重要性中医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

首先,中医注重个体化护理,尊重每个患者的独特体质和病理特点。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疾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方案具有综合治疗的特点。

中医强调调理身体整体,注重平衡整体机能,不仅仅关注某一具体症状的缓解。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同时调整多个系统的功能,提高整体免疫力,加速康复。

同时,中医注重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

中医强调防患于未然,注重调理平衡,强调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提前预测疾病的可能性,针对潜在问题进行调理,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二、积聚中医护理方案的方法1. 临床经验的积累中医护理方案需要依靠临床经验的积累。

医生和护士需要长期积累和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从不同患者身上提取规律和经验,建立和完善中医护理方案的数据库。

通过对临床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够发现更好的护理方法和调理方案。

2. 培养中医护理专家为了推广和应用中医护理方案,需要培养更多的中医护理专家。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和护士,他们需要深入学习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

同时,需要鼓励中医护理方案的研究和推广,为中医护理专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引入科学检测手段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需要科学的检测手段作为支持。

传统的中医诊断手段和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满足现代医学的要求。

科学的检测手段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为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4. 与西医护理相结合中医护理方案应该与西医护理相结合,形成更完善的护理体系。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调理,西医强调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

中医护理方案应该借鉴西医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中医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中医关于“积聚”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积聚”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积聚”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积聚
1. 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

2.病因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他病日久不愈有关。

3.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4.病理因素以寒、湿、痰、食、虫为主。

5.病位主要在于肝、脾。

6.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原则,辨证应区别邪正虚实的主次。

聚证以实证多,以理气散结为主,但如反复发作,脾气易损,应适时予培脾运中。

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法则。

积证的治疗应详审初、中、末三期,明辨正邪之盛衰,权衡攻补之应用。

7.本病预后与感邪轻重、体质强弱和治疗是否得当有关。

如病情迁延日久,病势进展,可出现出血、黄疸、鼓胀等严重变证,均为病情重笃,预后不良之象,当积极救治。

二、积聚的日常防控措施
1.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冷暖,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预防积聚的重要措施。

此外,在血吸虫流行的区域,要整治疫水,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受虫毒。

2.积聚之病,起于情志失和者居多,故调畅情志,避免精神
刺激,消除顾虑,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积聚发生有重要作用。

饮食上,要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食物宜新鲜、清淡可口而又富于营养。

3.注意积聚早期的诊治,如出现胃脘痛、胁痛、泄泻、便血等病证,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4.黄疸、疟疾、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余邪,疏畅气机,调肝运脾,防止邪气残留,气血郁结成积。

积聚兼有气血损伤者,宜补养气血。

另可适当配合外治法、针灸等进行治疗,有助于病情康复。

医学资料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医学资料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医学资料积聚肝硬化中医护 理方案
概述
正常肝
肝硬化
正常肝脏的解剖位置和形态
早期肝硬化
晚期肝硬化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 (二)肝脾血瘀证 (三)肝郁脾虚证 (四)脾虚湿盛证 (五)肝肾阴虚证 (六)脾肾阳虚证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二)腹胀 (三)黄疸 (四)纳呆
返回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 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 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 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返回
谢谢观赏
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
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 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2、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健康指导的依从性(依从 /部分依从/不依从)及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
3、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较强/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4、评价人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谢谢!!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 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返回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积聚中医治疗小秘方

积聚中医治疗小秘方

积聚中医治疗小秘方积聚中医治疗小秘方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

积为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聚为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西医的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多属积证范围;肠功能紊乱、肠痉挛、幽门梗阻等,则属聚证范围。

积聚治疗的诊断要点积证以腹部可扪及大小不等、质地较硬之结块,并有疼痛为特征。

大多呈慢性经过;积块出现之前,相应部位常有疼痛、或兼恶呕、腹胀、纳差、疲乏、消瘦等症状。

聚证以病人自觉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作时止为特征。

发作时腹部可见局部气聚胀满,但一般扪不到包块,或虽能扪及包块但随之而散,缓解时气聚胀痛现象消失。

作B超、胃镜、肠镜、CT等检查,腹部常可发现病变。

积聚治疗的辨证分析积聚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

故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结。

病变主要在肝脾。

临床当分积与聚。

聚证以气机阻滞为主,病在气分、属腑,为时尚暂,病情较轻,治以理气解郁为原则;积证以瘀血凝滞为主,病在血分,属脏,为时较久,病情轻重。

治疗应掌握正邪虚实的关系,分初、中、末三个阶段,以化瘀理气、软坚散结为主,辅以扶正之法。

积聚治疗的辨证论治聚证【证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或时有条状物聚起腹部,摸之可散,脘胁时有不适。

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方药】1.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薄荷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香附10克,青皮9克,延胡索12克,广木香6克(后下),甘草6克。

水煎服。

兼有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藿香10克。

兼食滞者,加山楂15克、鸡内金10克、神曲9克。

大便不畅或便秘者,加大黄12克、槟榔15克、枳实12克。

2.中成药金佛止痛丸,每次1瓶,每日3次。

积证【证见】腹部积块,疼痛固定不移,纳减,神疲乏力,身体消瘦。

中医关于“积聚”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积聚”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积聚”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外邪侵袭以及病后体虚所致,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而成,且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

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结,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

一、病因1.情志失调情志抑郁,肝气不疏,脏失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积月累,而成积聚。

清·尤在泾《金匮翼·积聚统论》云:“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

”2.饮食所伤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生冷,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湿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塞结,则成聚证;病久入络,痰浊与气血相搏,结为积块,而成积证。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食诸方》言:“夫人饮食不节,生冷过度,脾胃虚弱,不能消化,与脏气相搏,结聚成块,日渐生长,盘牢不移。

”3.外邪侵袭寒、湿、热等多种外邪及邪毒侵袭人体,稽留不去,均可导致受病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瘀痰凝,日久形成积聚。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谓:“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4.他病续发黄疸、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脉络痹阻;或感染虫毒,阻滞脉道,气血不畅,脉络瘀阻;虚劳日久,或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等,皆可导致积聚的形成。

二、病机1.积聚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

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实,正虚不甚,病性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病性转为虚实夹杂;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转为正虚为主。

但积聚过程中的虚实仅为相对而言,因积聚的形成,总与正气不强有关,《素问·经脉别论》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2.积聚的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或病后体虚等,其间往往交错夹杂,多因复合,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结成积聚,故气滞、血瘀、痰结是形成积聚的主要病理因素。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胁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

积聚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积聚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疗效。

方法:将160例积聚(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接受积聚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聚中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组则在积聚常规护理与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方案。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结果观察组腹胀总有效率为91.53%,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黄疸改善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黄疸改善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胁痛改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胁痛改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纳呆改善有效率为92.64%,对照组纳呆改善有效率为75.38%;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住院时间间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积聚中医护理方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积聚传统的中医护理常规。

【关键词】积聚;中医护理;特色中医护理技术积聚相当于现代医学诊断为肝硬化代偿期,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病理特点为广泛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结节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

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可有多系统受累。

积聚(肝硬化)是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年发病率在25万~400万/10万。

我国积聚(肝硬化)的发病原因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约占60~80%,其次为慢性酒精中毒,约占15%。

【1】积聚的治疗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良好的护理可以促进积聚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我科2014年8月以来应用积聚中医护理方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入选标准,共入选患者160例,均为2014年8月至1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积聚患者。

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6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2.6岁;病程1-10年不等,平均5.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

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

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

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8.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9.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

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