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4页
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
淋巴组织 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 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四、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 一、淋巴毛细管 二、淋巴管 三、淋巴干:9 条 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 2.右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 脾、淋巴结、胸腺 淋巴组织
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 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 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 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 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质 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 巴窦(简称髓窦)。
3期:100-150ms
0期:1-2ms 4期
iNa
iNa iCa
iK
iK
普肯耶细胞跨膜 电位形成机制
目前认为4期有一种 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强 的内向电流(If), 主要是Na+内流,从 而导致自动除极。另 外,4期内导致膜复 极化的外向K+电流 (Ik)逐渐减弱,亦 有助于膜去极化。
快反应自律细胞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irculation
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组成
体液不停的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
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淋巴循环 淋巴 组织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 二、作用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 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 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 液循环。
(3)Ca2+内流(ICa-T) (4)背景内向(Na+)电流
循环系统生理
主要是Ek,K+经IK1通道外流 但Ek 为-94 mV,而RP为-90mV,表明 还有其它因素参与(如Na+的内流)
21
2.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特点:
形态复杂 持续时间长 动作电位的升支 与降支不对称
AP in skeletal muscle :1-5 msec AP in cardiac muscle :200 msec 22
8
心脏神经支配
– 心脏受自主(植物) 神经系统的双重 支配
心交感神经
由脊髓发出
心迷走神经(副 交感神经) 心交感神经
由延髓发出
心迷走神经
9
小结
•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肌性空腔器; 分有两 心房和两心室四个心腔
• 心房与静脉血管联通,将血液引入心脏;心室与 动脉血管联通,将血液导出心脏
• 心内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的基 础
– 房室瓣 atrioventricular valves 位于心房和心室之 间(二尖瓣、三尖瓣) ,动脉瓣 arterial valves 位于 心室与大动脉之间(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 心瓣膜分隔心腔及动脉,是“心泵”的单向阀门, 阻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定向循环流动
动脉瓣
动房脉室瓣
心室收缩期间
心室舒张期间
-
140mM 2mM
4 mM
104mM
细胞内外浓度比 1:4.6 1:20000
35:1
1:3.5
平 衡 电 位 +41mv +132mv
-90mv
-33mv
18
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通透 性 permeability 不同,构成离子跨膜扩 散的条件
第4章循环系统
❖ 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前负荷↑→心肌 收缩力↑ →搏出量↑ →心排出量↑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 临床输液输血需要注意速度和量。
❖ 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初长度而 引起心肌收缩强度改变的调节。
2. 心肌的后负荷:心室收缩开始后遇到的 阻力。这一阻力来自于动脉血压。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心肌后负荷增大,搏出量减少。
意义:心房先兴奋和收缩,然后心室才开 始兴奋和收缩。因此,心房和心室不会发 生收缩的重叠现象,使心室得以充足血液 充盈,有利于心室射血。
2. 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心肌细胞的直径:心肌传导速率与细胞 直径成正变关系。直径约大,细胞内电阻越 小,速率越快。
❖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速度越快, 幅度越大,传导速度越快。
0期(去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2期(缓慢复极期或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4期(静息期)
(二)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现 象
窦房结细胞与心室肌细胞的比较:
❖ ①0期除极速率较慢、振幅较低,上升到 0mV;
❖ ②无明显的1期和2期; ❖ ③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 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蒲肯野纤维网。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 产生的机制与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外流形 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心室肌动作电位比神经纤维 复杂,其特点是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共分5 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期历时较长,有2期 平台。
第4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 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心脏:动力器官 血管:输送血液的管道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六章【3】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由快Na+通道开放而出现的电 位变化称为快反应电位。
0期:由Na+快速内流形成
适宜刺激 部分电压门控式Na 部分电压门控式 +通道激活 少量Na 内流, 少量 +内流,膜部分去极化 达阈电位(- 达阈电位(-70mv) (- ) 大量Na 大量 +通道由备用状态变为激活状态 膜进一步去极化 大量Na+内流 大量
下肢的静脉
• 深静脉 与同名动脉伴行
大隐静脉
• 浅静脉
走行 属支: 属支: 旋髂浅静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小隐静脉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特点 无脉 hepatic portal vein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L- Ca+2通道 -
窦房结细胞膜电位 (mV)
0
延迟整流性 K+ 通道 没有内向整流钾通道
-50
If 电流、T-Ca2+通道 电流、 -
200 msec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 • • • 自律性 兴奋性 以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 传导性 收缩性: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 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
绝对值增大, 距离加大,刺激阈值增大 绝对值增大 RP-TP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兴奋性降低 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2)阈电位水平 )
TP水平上移 RP-TP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兴奋性降低 水平上移, 距离加大, 水平上移 距离加大 刺激阈值增大,
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直至接近钠平衡电位,形成 期 膜内电位急剧上升,直至接近钠平衡电位,形成0期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系统辅助循环作用
淋巴液回流
淋巴系统通过淋巴管道收集组织间隙中的淋巴液,将其回流至静脉系统。淋巴液中含有从组织中渗出的水分、蛋白质 、脂肪等物质,以及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和异物等。
免疫功能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淋巴结还能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和异物,防止它们进入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
汇报人:XX
2024-01-11
目录
• 循环系统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结构与功能 • 血液成分与循环过程 • 循环系统调节机制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与防治策略
01
循环系统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组成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 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高血压作用。
醛固酮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
,从而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心房钠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物质,具有利钠、 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自身调节机制及意义
01 02 03
心肌的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作用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 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基本生理特性,保证了心脏的 正常泵血功能。
肺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部,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 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血液循环的生理机制及其调节
血液循环的生理机制及其调节引言: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过程之一。
它通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保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血液循环的生理机制及其调节。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机制1. 心脏泵血作用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关键因素,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房收缩时,将静脉血液送入心室,并通过心室舒张时的收缩将氧合和非氧合血液分别送入全身和肺部。
2.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动脉带氧血离开心脏,分支到各个组织器官;毛细血管则起到交换营养与代谢产物的作用;而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混合后返回到心脏。
3. 微循环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床和组织间隙。
它通过血管壁的扩张与收缩调节,控制血液流动量和微循环灌流。
二、血压的调节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参与血压的调节。
交感神经刺激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则相反,减慢心率和舒张血管。
2. 激素调节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等在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脏输出量和收缩外周血管提高血压;而醛固酮则促进水盐潴留,增加有效循环容量。
三、局部灌流控制1. 自动调节组织器官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催化释放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乳酸、钾离子等,来影响局部灌流情况。
当氧供应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时会引起局部动脉扩张,增加血液流入。
2. 反射机制某些组织器官会通过反射调节局部灌流。
例如,肺血管在通气不畅或吸入有害气体时,会引起广泛的肺动脉收缩,从而减少血流。
四、温度对血液循环的影响1. 皮肤灌流温度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影响皮肤灌流。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热散发;而在寒冷环境下则相反。
2. 内脏器官内脏器官如胃、肠道等在消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
因此,在饭后和运动期间,这些器官的血流将增加。
五、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1. 心率和心输出量长期锻炼可以让心率更低,心输出量更高,并提高每搏输送到组织器官的氧气量。
循环系统--生理学
2021/10/10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2021/10/10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2下021/,10/10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循环系统
减慢射血期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关
开
室内压小于主动脉压, 心室射血量减少。
心室舒张期
瓣膜两侧压力变化
房室 主动 瓣 脉瓣
特点及作用
等容舒张期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关
快速充盈期 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开
关
室内压急剧降低, 心室容积不变(最小)
室内压最低, 关 心室容积急剧增加。
容量血管收缩
2、心脏收缩力:
右心衰竭→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 肝充血水肿
左心衰竭→肺静脉压↑→肺水肿
3、体位改变:
长久站立→下肢静脉因重力作用容纳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
长期卧床→静脉壁紧张性↓,突然站立→ 静脉回心血量↓→动脉血压↓→晕厥
4、骨骼肌的挤压:肌肉泵 5、呼吸运动:呼吸泵
3、传导性: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
心房肌 :0.4m/s 优势传导通路 :1.0~1.2m/s
房室交界结区:0.002m/s 房室束、左右束支:1.5m/s
浦氏纤维:4.0m/s 心室肌:1.0m/s
房室延搁: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故兴奋由心房 传向心室要延搁一段时间。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0期:Ca2+内流
3期:Ca2+内流↓,K+外流↑
膜
电 位
20
0
-20
-40
-60
03 4
Ca2+
阈电位 最大舒张电位
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
① K+外流进行性衰减。 ② Na+、Ca2+内流逐渐增多
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
生理学循环
2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 心肌发生兴奋后,兴奋性将经历有效不 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等时期。心肌一 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由于膜电位的改变引起的钠通道性状的变化, 特点表现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整个心 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使心 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 替进行。
(三)收缩性
其特点有: (1)同步收缩 又称心肌收缩的“全或无” 现象,由于心肌细胞间有低阻抗的闰盘相互 连接,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几乎同时兴奋和收 缩。
(2)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大 心肌细胞 的终末池不发达,储存的Ca2+较少,兴 奋—收缩藕联所需的Ca2+重来自细胞外液。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 期特别长,从心肌收缩开始一直到舒张中 期,这保证了心肌总是收缩和舒张交替进 行,有利于充盈和射血功能的完成。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Cardiac Output = Heart Rate×Stroke Volume
CO=HR×SV =75 × 70 =5250(ml)
2 心指数
静息心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
算的 心输出量。 安静、空腹时和心指数。 3-3.5L/min· m2
5-6L/min
(一)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2)等容收缩相 0.05S (3)快速射血相 0.1S (4)减慢射血相 0.15 (5)等容舒张相 (6)快速充盈相 (7)减慢充盈相 (1)心房收缩期 0.07S 0.11S 0.22S 0.1S
主动脉压
心室内压
心室容积
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是依靠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 心室与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心室的收缩与舒张造成的房-室压力梯度和心室 -动脉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流的直接动力,心脏瓣 膜的适时关闭和开放,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 总是按单一方向流动。
循环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通过心脏泵血,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输送到全身各组织。
2. 交换
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包括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物的交换。
3. 调节
通过调节血流量和血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循环系统的组成01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02 03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血液从心 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静脉将血液从组织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 动脉和静脉,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谢废物。
经过物质交换后的血液经静脉回 流至右心房,完成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的途径与特点
01
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肺动脉进入肺部。
02
在肺部毛细血管网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
碳并吸收氧气。
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完成肺循环过
03
程。
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周围神经对心脏和血管的活动进行调节,以维 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冠心病
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 缺血,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 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 康饮食和适量运动。
心肌病
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预防措施 包括避免过度劳累,积极治疗呼 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控制心律失 常等。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预防 措施包括防治风湿热、感染性心 内膜炎,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 脂等危险因素。
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与防治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局部组织缺血、淤血、水肿等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等。
全身血液循环障碍
表现为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 防治措施包括积极抗休克治疗,改善 心功能等。
循环系统(泵生理)
心室舒 张末期 容积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静息状态: 5L/min 普通人剧烈运动:5-6 倍 25-30L/min 运动员剧烈运动:8倍 35L/min 心功能不全者,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说明心力储备降低。 可以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机体代谢需求的适应能力。
小
结
小结
• 主要动力:压力梯度 • 动力产生原因:心室收缩/舒张 • 瓣膜开启关闭:血流单一方向
三、心音
心音(heart sound):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到的一 些随心动周期而规律变化的声音。
心音的产生机制: 主要是瓣膜关闭和血流撞击心室壁、血管壁引起的振动 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成分: 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
汤女士37岁,家在广东农村地区。12岁 二尖瓣面容,劳动性呼吸困难,曾经得过一次咽炎,后来又经常脚肿。 疲乏,端坐呼吸等---体循环灌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发现她越来越 “娇”:人明明红光满面,稍微干一点 注严重不足 农活却累得直喘气。结婚生子后,她的 风湿性心脏病常合并右心衰竭,体力越发显得不济,不能出去工作,只 导致体循环淤血,长期的淤血使能留在家里打扫一下卫生。医生告诉他 面部的血流减慢,还原血红蛋白们:汤女士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 的含量增多组织缺氧,这样一来脸上经常有紫红晕、体弱无力恰恰是该 病的典型症状。但令她不解的是,医生 便出现了二尖瓣面容。 说她的病根就是25年前的那次咽炎。
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节作用。
是神经、体液、药物等 因素调节搏出量的机制。
• 机制:凡能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各个环节的 因素,都能影响心肌收缩能力。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大血管及其分支直至交织如网的毛细血管,构成循环的管道系统。
毛细血管网遍布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血液将各种营养物质、酶和激素等物质供给组织,又将代谢产物运走,从而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一、心脏(一)心脏结构心脏位于循环系统的中心,由肌肉组织构成的空腔器官。
心脏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
正常情况下,房间隔和室间隔把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隔开。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左心房与左心室间有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间有三尖瓣。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结构,人的心脏与大血管相连,右心房与体静脉相连,在右心室与肺动脉连接处有肺动脉瓣。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而左心室连于主动脉的部位有主动脉瓣。
随着心脏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各瓣膜相应开放和关闭,使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保证人体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并维持生命的活力。
心脏壁可分3层,内层为心内膜,由内皮细胞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中层为肌层,心室肌层远较心房肌层厚,而左心室的肌层最厚;外层为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紧贴于心脏表面,与心包壁层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称为心包腔,腔内含有少量浆液,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能起润滑作用。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具有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外侧面,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
窦房结发放的冲动沿结间束传至房室结,经短暂延迟后沿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传至心室肌,引起心室肌收缩。
传导系统任何部位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发生异常改变或存在异常传导组织时,均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
(三)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灌注主要在心室舒张期。
左冠状动脉始自主动脉左后窦,分前降支和回旋支。
前降支分布在左、右心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的前2/3部位,闭塞可导致左心室前壁及部分室间隔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始自主动脉前壁,其主干延伸为后降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吻合。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血液循环的知识点总结高中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功能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血液循环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重要部分,它的正常运转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结构和功能,下面是对血液循环知识点的总结: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到肺部和肾脏进行排除。
在心脏收缩(舒张)的过程中,血液通过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来完成循环系统的工作。
2.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它们组成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网络。
动脉负责将充满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输送到肺脏和肾脏进行排除,而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
血管的循环功能取决于血液的流动压力和血管壁的弹性,这些都是维持正常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四种成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运送营养物质,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则负责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而血浆则包含了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它们都在维持正常血液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4.血液循环的生理调节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受到多种生理调节因素的影响,比如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在运动、饥饿和疾病状态下,血液循环会受到相应的调节,以维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
此外,体温和血压的调节也是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
5.心血管疾病和血液循环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中风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导致血液流动受阻甚至中断,严重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9.异常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 于 A.平均动脉压 B.心率储备 C.心力储备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10.心脏的等长调节是通过下列哪个因素对 心脏泵血功能进行调节的 A.心肌初长度 B.肌小节的初长度 C.粗细肌丝间横桥结合的数目 D.心脏收缩力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二)后负荷
心室收缩开始后所遇到的负荷 • 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后负荷↑→搏出量↓→余血量↑
静脉回流不变
心舒末期容积↑ 继发异长调节机制 搏出量维持正常
长期血压高 心肌肥厚,发生病理改变 心力衰竭
心 脏 的 泵 血 功 能
(三)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
概念 ——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
快反应动作电位—AP的0期是由Na+快速内流形成; 快反应细胞—AP表现为快反应AP的心肌细胞; 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房室束、浦肯野细胞。
2.复极过程( 1、2、3、4期)
复极1期(快速复极初期):
一个心动周期中:
1)两心房首先收缩(0.1s),继而舒张(0.7s)
2)心房收缩后心室收缩(0.3s),随后进入舒张 期(0.5s) 3)心室舒张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 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心 脏 的 泵 血 功 能
40
75 100 150 200
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脑死亡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Heart as Pump)
心脏泵血作用,由心肌电活动、机械收缩和瓣膜 活动三者相互联系配合而实现。 心动周期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一、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 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 心动周期持续0.8s。
研究我们的循环系统
研究我们的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起到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重要作用。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动作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
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心室是最强壮的腔室,它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送到体内各个器官。
右心室将氧气消耗过的血液收集起来,并将其送到肺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静脉将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回输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最细小的血管,它们连接动脉和静脉,起到物质交换的重要作用。
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它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可以将氧气与血液结合,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
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抵抗病原体和感染。
血小板则起到止血的作用,在受伤处形成血块以防止过多出血。
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和机制,进而发现和治疗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
总而言之,研究我们的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人体的了解,还能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循环过程分析
06
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领域的应用
心脏起搏器技术进展
1 2 3
起搏器设计与功能优化
现代心脏起搏器设计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全面, 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设置。
无线遥控与监测技术
起搏器可通过无线遥控技术进行远程调整参数, 同时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等指标,提高治疗 效果。
长寿命与兼容性
随着技术进步,起搏器使用寿命延长,且兼容性 更好,减少了患者更换起搏器的频率和手术风险 。
04
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动脉血携带氧气
心脏通过收缩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送至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营养物质输送
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血液运输至全身,供细胞生长和代谢 所需。
红细胞作用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实现氧气的有效运输。
排泄代谢废物
静脉血携带代谢废物
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随 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 碳。
白细胞
负责免疫防御的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促进止血和伤口愈合。
03
循环过程分析
体循环途径与特点
体循环途径
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主动脉及其 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 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
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为全身各 组织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生理功 能。
调节机体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流量、血压和血液成分等,参与体温 调节、水盐平衡、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
循环系统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支气管哮喘及休克鉴别 [治疗] 1. 坐位双下肢下垂 2. 吸氧 3. 镇静:吗啡 5~10mg iv 4. 利尿:速尿20~40mg iv 5. 血管扩张剂 6. 洋地黄: 0.4~0.8mg iv 7. 氨茶硷 8. 轮流结扎四肢 9. 治疗病因,诱因
第七章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定义】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 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95% 续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疾病一种 表现,5% 【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标准 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小于140mmhg, 舒张压小于90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20mmhg 舒张压小于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 舒张压小于85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
[进展]
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许多现 象得到解释,观念得到更新. 生物物理学及生化的发展,提高诊疗水 平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第二章 心力衰竭 [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情况下: 心肌收缩力下降→CO下降 →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 血,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4. 尽量维持窦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 5. 适当应用利尿剂,静脉血管扩张剂,禁用正性肌力 药物. (五) 顽固性及不可逆心衰治疗 1. 寻找潜在诱因,并纠正. 2. 调整用药 3. 血液超滤(括心伴I度AVB及CBBD三腔起搏) 4. 心脏移植.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 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下 降,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以急 性左心衰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缩性(Contractility)
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产生 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叫做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自律组织或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的组织或细胞。
高等动物心脏内的自律性组织的节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等 (蛙类为静脉窦)
窦性节律(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正常心搏节律即由自律性最高处——窦房结发出 冲动引起,故称窦性节律。并称窦房结为心搏起 源或心搏起步点(pacemaker)。
体循环(大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 淋巴回流
心内膜
心脏壁 心 肌
普通心肌细胞
——工作细胞 特殊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
心外膜
二、心脏生理: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
心电图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形 成原理,基本上与神经细胞 和骨骼肌细胞相似,也是由 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膜外流 动所产生的钾离子的跨膜平 衡电位。心肌细胞的静息电 位为-90mV。
谢 谢!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 心房收缩0.1s 心房舒张0.7s 心室收缩0.3s
心室舒张0.5s
心率(heart rate)——为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
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 心率可因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 不同而有差异。代谢越旺盛,心率越快;代谢越低, 心率越慢。 经过充分训练的动物心率较慢。
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 常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心动周期和心脏射血:
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 心率(Heart rate) 心脏泵血压力容积变化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心音(Heart sound)
在受刺激时,先在膜上产生电兴奋,然后通过兴奋-收 缩耦联使心肌纤维缩短。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有以下特点:
(1)对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全”或“无”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4)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额外收缩: 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和下次节律兴奋传来之前,给 予心肌一次额外的刺激,则可引发心肌一次提前的收缩。
异位节律(异位心律ectopic rhythm) 由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细胞取代窦房结而主宰心搏节律。 抢先占领(capture) 超速驱动抑制(overdrive suppression)
心肌细胞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一样具有兴奋性。 有效不应期: -90~0~+30~-60mV 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250~300ms 骨骼肌仅1~3ms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 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 复极化过程复杂 特点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持续时间长(300-400ms)
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 0、1、2、3、4五个时相
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一、概 述
二、心脏生理
三、血管生理
四、心血管活动的节
一、概 述:
机体的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 道系统,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往复 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
解剖学结构:
高等哺乳动物的心脏 分化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 室——两个泵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侧心室在每次收缩时 射入动脉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 末期容积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 脉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平时所指的心输出量, 都是指每分输出量。 心输出量 = 每搏输出量×心率。
血液循环
心肌细胞兴奋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能够沿着 细胞膜传播的特性——传导性。
房-室延搁: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 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 时间才向心室传播。 生理意义: 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 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 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 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室收缩力
静脉回流血量
心 率
心音(heart sound)——心脏在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
动脉管壁、心肌等发生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听诊器(胸壁区域) “通—塔”这两个心音
第一心音:
发生在心缩期,持 续时间长、音调低,主 要反映心肌的收缩能力 及房室瓣的功能状况。
第二心音:
发生在心舒期,持 续时间短、音调高,主 要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及半月瓣的功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