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模型教案
主题:反冲运动模型
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反冲运动的描述和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反冲运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反冲运动的实例和练习题
3. 实验材料(如弹簧、小球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老师介绍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反冲运动的情况。

二、理论拓展(15分钟)
1. 老师通过PPT介绍反冲运动的模型和公式,并讲解其物理意义。

2. 学生跟随PPT学习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并思考怎样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三、实验(20分钟)
1.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冲运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冲运动的过程。

2. 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探讨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关系。

四、练习(10分钟)
1. 老师布置反冲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在课堂上解答问题,老师指导错题订正。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应用反冲运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应用反冲运动模型解决指定问题,并撰写解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反冲运动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祝学生学习愉快!。

反冲运动 教案

反冲运动 教案

反冲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反冲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解释反冲运动的实际应用。

3. 掌握计算反冲力和物体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反冲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2. 反冲力的计算方法。

3. 物体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

2. 反冲运动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反冲运动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展示反冲运动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所观察到的反冲运动实例,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知识讲解:1. 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向学生讲解反冲运动的原理和相关公式。

2. 解释如何计算反冲力和物体速度。

示范与实践:1.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反冲力和物体速度。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反冲运动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反冲运动实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冲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反冲运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工具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

3. 评估学生对反冲运动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反冲运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解释;3.分析反冲运动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反冲运动的定义:为了保证动量守恒,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使物体产生相反方向的动量变化,使物体发生反向运动的现象称为反冲运动。

•反冲运动的特点:反冲运动是一种相对短暂的运动,往往在力对其作用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并在之后逐渐减弱直至平衡位置。

2. 反冲运动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解释•实验器材:推车、弹簧秤、直尺、测量器。

•实验步骤:–将弹簧秤挂在推车上,弹簧秤与推车平行;–在推车上施加一个力,记录弹簧秤的读数;–记录推车从静止状态到达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推车的动量和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的解释:–推车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了初速度,然后因为反冲力的作用,运动方向相反,并在过程中逐渐减速直至停止;–推车的运动能量与反弹力相等,而且重叠在时间上,所以动量守恒。

3. 反冲运动的应用•反冲运动在空气枪、火箭、坦克炮、钓鱼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空气枪:将空气压缩后向弹丸发起冲击,使弹丸向前飞行,而空气枪整体向后反冲。

•火箭:反冲运动被运用在火箭发射中,火箭喷射燃料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飞行,而推进剂流出时火箭反冲向后运动。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反冲运动的过程,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3.课堂探究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题或自行设计实验,在小组内讨论并分析反冲运动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反冲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实验方法,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实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及时的纠偏和补充。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讨论及课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实验反冲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反冲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实验反冲运动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反冲运动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实验器材:轻质小车、弹簧测力计、弹簧、直线轨道、计时器
实验原理:在反冲运动实验中,当小车运动时,在车轮与地面之间会产生一个摩擦力,当小车受到推力时,它会产生一个反冲力,使小车产生与推力相反的运动。

实验步骤:
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轨道平整无阻碍。

2. 在轨道上放置小车,并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小车上。

3. 将一个弹簧连接在小车的后部,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4.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5. 在小车上施加一定大小的推力,观察小车的反冲运动,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数据处理:
1.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包括小车的质量、推力的大小、反冲运动的距离等。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并绘制加速度与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图。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对反冲运动的描述是否成立。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施实验时应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器材整理归位。

3. 实验报告应按要求规范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内容。

延伸拓展:
1. 可以改变推力的大小或小车的质量,观察反冲运动的变化。

2. 可以探究不同表面摩擦系数对反冲运动的影响。

3. 可以让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反冲运动的理解。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

反冲运动-粤教版选修3-5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熟悉反冲运动的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力学定律分析反冲运动的现象和问题;•了解常见的反冲运动现象,如橡皮球和篮球的反弹等。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探究精神。

1.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2. 教学重点•反冲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反冲运动的基本定律。

3. 教学难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力学定律分析反冲运动的现象和问题。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视频或实验,展示橡皮球和篮球的反弹现象,引发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兴趣。

4.2 讲解讲解反冲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定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3 实践探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验或活动,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动力学定律分析反冲运动的现象和问题。

4.4 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5. 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本节课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知识获取、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和思维拓展四个方面。

5.2 评价方式•知识获取:通过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反冲运动概念和基本定律的掌握程度;•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合作交流:考察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思维拓展:课堂提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6. 教学资源•篮球、橡皮球等实物;•实验器材等。

7. 课后延伸通过《中学物理实验》等参考书材,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反冲运动的实验方法和应用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8. 参考资料•《物理学》(科学出版社);•《中学物理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教案: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第一章:反冲运动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运动的定义掌握反冲运动的特点理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的定义反冲运动的特点反冲运动的应用实例1.3 教学步骤1. 引入反冲运动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 讲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反冲运动的特点,通过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冲运动的特点。

4. 讨论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反冲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定义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掌握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能够运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反冲运动计算实例2.3 教学步骤1. 回顾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入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

2. 讲解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表达式的含义。

3.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数学表达式进行反冲运动的计算。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对反冲运动数学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用。

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数学表达式的掌握情况。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运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第三章:反冲运动的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反冲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反冲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3 教学步骤1. 引入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反冲运动的价值。

2. 通过示例,讲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反冲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运用反冲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反冲运动实验,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木块、绳子、铁球、刻度尺、弹簧秤、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封闭系统,若对于某个时间段内所有物体,系统的外力为零,则系统内物体的总动量守恒。

实验步骤:1、在水平的平板上放一个铁球,使得铁球可以自由滚动。

2、把一根绳子绕在铁球上,另一端固定在一块光滑的木块上,并任意地拉动绳子,使铁球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可以移动一定的距离。

3、把弹簧秤绕在固定的木块上,把铁球的另一端拉到弹簧秤读数为零。

4、用刻度尺测量铁球移动的距离,用计时器测量铁球移动所需时间,计算铁球的速度。

5、记录铁球反冲运动前后弹簧秤的读数差,计算出反冲运动前后木块的动量变化量mΔv。

6、测量木块的质量m和运动后所获得的速度v,计算出木块的动量mv。

7、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Δv=mv,计算出铁球的质量m2。

实验结果:1、铁球质量:5.00 g2、木块质量:400.00 g3、铁球移动的距离:0.53 m4、铁球反冲运动前后弹簧秤的读数差:0.61 N5、木块速度:0.25 m/s6、铁球质量:15.02 g实验结论:1、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

2、铁球和木块所受的力都是相等的,因此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铁球和木块所受的力也是相等的。

3、在反冲运动中,当铁球撞击发生时,铁球和木块的动量都被改变。

铁球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因此铁球获得了一定的动量,而木块随着反冲运动往前移动,因此木块也获得了一定的动量。

4、当铁球反弹移动时,木块的速度减小,因此木块的动量也减小,动量的变化量等于铁球所获得的动量,即mΔv=mv,可以通过测量得到铁球的质量m2。

5、总结:本实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为学生理解质点的动量和动能提供了帮助。

同时,学生也通过实验体验并加深了对动量守恒定律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1.4反冲运动

1.4反冲运动

1.4反冲运动第一篇:1.4反冲运动1.4反冲运动(1课时新课、1课时习题讲评)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解释反冲运动的现象和处理反冲运动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体会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感: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和热心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反冲运动的本质涵义和特征。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反冲运动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五、教学器材:多媒体、水火箭六、教学设计:1.新课引入:观看火箭升空的视频火箭发射的原理是什么?火箭飞行的最大速度由身因素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这一节的学习内容《反冲运动》。

2.新课讲解(一)、反冲运动引入: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释放气球后,气球内的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飞出。

分析:给气球内吹足气,捏紧出气孔,此时气球和其中的气体作为一个整体处于静止状态。

松开出气孔时,气球中的气体向后喷出,气体具有能量,此时气体和气球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气球就向前冲出。

思考: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作的运动?(节日燃放的礼花、反击式水轮机、枪炮射击、火箭等做的运动。

)总结:上述运动共同的特点。

某个物体系统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它的一部分,从而使物体系统剩余部分向相反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反冲运动。

(在举例时有些同学可能简单的举例说飞机。

可以进入以下讨论:螺旋桨式飞机和喷气式飞机产生前进的动力的原理是否相同?它们是否都能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飞行?)根据气球所做的反冲运动,得到:在反冲现象中,物体系统所做的合外力一般不为零;但是反冲运动中如果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近似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反冲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冲运动的定义和分类2. 反冲运动的特点3. 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4. 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冲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反冲运动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冲运动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反冲运动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反冲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反冲运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反冲运动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反冲运动。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反冲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

4. 公式讲解:讲解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反冲运动的重要性。

6.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反冲运动的知识。

9.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冲运动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将反冲运动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反冲运动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介绍反冲运动在火箭推进、喷气式飞机等领域的应用。

2. 反冲运动与其他物理现象的联系:探讨反冲运动与力学、热力学等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关联。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冲运动。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

反冲运动火箭教案教案:反冲运动与火箭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能够理解反冲运动和火箭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能够掌握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基本运行原理。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当你坐在橡皮艇上,用桨从后向前划水的时候,橡皮艇是不是会往后退?为什么?2.理论阐述(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反冲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会产生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力,另一物体同样对其施加力,但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教师向学生显疑解惑:利用橡皮艇划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当人划桨向后的时候,人与橡皮艇会产生相互作用力,人受到的作用力是向后的,而橡皮艇受到的作用力是向前的,因而橡皮艇会往后退。

教师向学生介绍火箭的基本原理:火箭是一种利用反冲运动推进的装置,它将带有燃料的燃料筒一端点燃,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喷嘴向后排放。

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废气向后排放会产生向前的推力,使火箭向前移动。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火箭发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向学生展示火箭发射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操作过程,并解释实验原理。

4.实验设计(20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火箭发射实验,并向教师提交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器材、步骤与要点。

5.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6.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结果进行展示。

7.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总结火箭发射实验的运行原理,并结合反冲运动的基本原理进行归纳。

三、教学反思通过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认识实际物理现象,并加深了对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的理解。

高中课程反冲运动教学目标教案

高中课程反冲运动教学目标教案

高中课程反冲运动教学目标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课程反冲运动教学目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解释反冲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掌握计算反冲力和反冲速度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反冲运动的概念和原理;2. 反冲力和反冲速度的计算方法;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反冲运动的实际应用;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包括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材、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2. 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弹簧振子、弹簧枪等;3.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小球等;4.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反冲运动的视频或实物示范,引起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反冲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相关公式,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Step 3:计算方法演示(15分钟)通过实例演示,详细讲解反冲力和反冲速度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Step 4: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反冲运动的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测量数据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5: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原因和改进方法。

Step 6:知识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反冲运动的计算题和实验报告的撰写,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反冲运动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 鼓励学生研究反冲运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火箭发射、枪械后坐力等。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运动教案
主题:反冲运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 理解反冲运动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反冲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反冲运动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 反冲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反冲运动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反冲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反冲运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反冲运动的现象。

4. 练习:设计一些反冲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讨论反冲运动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如火箭发射、飞机起降等。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中的反冲运动现象。

五、评价方式:
1.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的表现;
2. 完成课堂作业的质量;
3. 考试成绩。

六、拓展阅读:
学生可自行查阅有关反冲运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该概念及其应用。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反冲运动【教材】粤教版选修3—5【教学时间】15 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首先通过对一维碰撞过程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扩展到了微观粒子的碰撞和反冲运动领域,而本节反冲运动又是火箭制作的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动量守恒定律,又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本章中的地位很重要。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理解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建议制作“水火箭”3、教材内容安排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且教材的内容也偏于简略,但其实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

教材中,首先是以蝴蝶的飞行原理来引出反冲运动的一个模糊的概念“蝴蝶利用喷起来完成洲际旅行的这类运动,在物理上称为反冲运动” 然后简单地列举出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以总结出反冲运动的特点:当一个物体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其中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将向相反方向运动。

再接以一道关于反冲小车的例题把反冲运动与前面所学的“动量守恒”联系起来。

既然已明白了反冲运动的原理是动量守恒,接下来就把学生引向反冲运动最有意义的应用——火箭升空。

通过定量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到了火箭的最大速度的主要因素,从而知道为什么火箭需要多级,一方面使学生把具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

4、教材特点(1)以实验探究为主,侧重从实验探究中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解,重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5、教材处理由于本节内容主要在于动量守恒的巩固与运用,加之教材中一直没有对反冲运动做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只说明了其特点,所以反冲运动的明确意义一直被忽视,使得学生只知道遇到反冲运动的题目就要用动量守恒去解答,其实对反冲运动具体是什么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清楚。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6.5《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6.5《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第五节反冲运动★教学设计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要调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3.知道反冲运动的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典例分析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本章前四节的学习,已经较为熟悉有关动量守恒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讨论,个别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仍然掌握不住。

再加上本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比较多,对他们进行适合其认知水平的分析和引导,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课上多引领多启发,争取各层次学生各有所突破。

★教学用具:气球,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发射炮弹的录像带剪辑,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海洋里有这么一种生物,它有八个腕足,俗称八爪鱼;在剧情幽默的动画片《海绵宝宝》里是第三大主角,它是什么呢?章鱼。

那你们知道章鱼是怎么游水的吗?它游水时又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呢?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节反冲运动。

(二)进行新课实验探究一〖演示实验1〗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松手前气球处于静止状态,松手瞬间,气囊的运动方向与喷出气体的方向相反。

2、在气体喷出的过程中,气囊与喷出气体有相互作用力吗?有若有,是内力还是外力?内力。

第6节 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

第6节 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

第6节反冲现象火箭[学习目标]1.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及反冲运动的一些应用.2.知道反冲运动的原理.(重点)3.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运动问题.(重点、难点)4.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及决定火箭最终速度大小的因素.(难点)知识点1反冲现象1.定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现象.2.规律: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满足动量守恒定律.3.反冲现象的应用及防止(1)防止:用枪射击时,由于枪身的反冲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所以用枪射击时要把枪身抵在肩部,以减少反冲的影响.(2)应用:农田、园林的喷灌装置利用反冲使水从喷口喷出时,一边喷水一边旋转.[判一判]1.(1)一切反冲现象都是有益的.()(2)章鱼、乌贼的运动利用了反冲的原理.()提示:(1)×(2)√[想一想]两位同学在公园里划船,当小船离码头大约1.5 m时,有一位同学心想:自己在体育课上立定跳远的成绩从未低于2 m,跳到岸上绝对没有问题.于是她纵身一跳,结果却掉到了水里(如图所示),她为什么不能如她所想的那样跳到岸上呢?提示:这位同学与船组成的系统在不考虑水的阻力的情况下,所受合外力为零,在她跳起前后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在她向前跳起瞬间,船要向后运动.知识点2火箭1.工作原理:利用反冲的原理,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向后喷出,使火箭获得巨大的向前的速度.2.影响火箭获得速度大小的两个因素(1)喷气速度:现代火箭的喷气速度为2 000~5 000 m/s.(2)质量比:火箭初始时的质量与燃料用完时箭体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质量比越大,火箭获得的速度越大.[判一判]2.(1)火箭点火后离开地面加速向上运动,是地面对火箭的反作用力作用的结果.()(2)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火箭仍可加速前行.()(3)火箭发射时,火箭获得的机械能来自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提示:(1)×(2)√(3)√1.(反冲现象)(2022·甘肃天水一中期末)如图,质量为M的小船在静止水面上以速率v0向右匀速行驶,一质量为m的救生员站在船尾,相对小船静止.若救生员相对小船以速率v水平向左跃入水中,则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相对水面的速率为()A.v0+mMv B.v0-mMvC .v 0+m M +m vD .v 0+m M (v 0-v )解析:选C.设救生员跃出后小船相对水面的速率为v ′,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m v 0=-m ()v -v ′+M v ′,解得v ′=v 0+m M +m v . 2.(火箭原理)(多选)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增加火箭的飞行速度的是( )A .使喷出的气体速度增大B .使喷出的气体温度更高C .使喷出的气体质量更大D .使喷出的气体密度更小解析:选AC.设火箭的初动量为p ,原来的总质量为M ,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 ,速度大小是v ,剩余的质量(M -m )的速度大小是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 =(M -m )v ′-m v ,得:v ′=p +m vM -m ,由上式可知:m 、v 越大,v ′越大.3.(火箭原理)运送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开始工作后,火箭做加速运动的原因是( )A .燃料推动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B .火箭发动机用力将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向后推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C .火箭吸入空气,然后向后排出,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D .火箭燃料燃烧放热,加热周围空气,空气膨胀推动火箭解析:选 B.本题考查了火箭的工作原理,要注意与火箭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火箭喷出的燃气,而不是外界的空气.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冲,是火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从尾喷管迅速喷出时使火箭获得反冲速度.4.(反冲现象)(多选)手持篮球的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当他运动到最高点时欲提高跳远成绩,运动员应将手中的篮球( )A .竖直向上抛出B .向前方抛出C .向后方抛出D .竖直向下抛出解析:选CD.要提高跳远成绩,要么使运动员获得更大的水平速度,C选项可实现;要么使运动员延长运动时间,D选项可实现.探究一对反冲现象的理解【问题导引】反冲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现象,如火箭、喷气式飞机、节日礼花、射击等,反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反冲现象的实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运动效果.反冲现象的三个特点1.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2.反冲现象中,相互作用的内力一般情况下远大于外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或在某一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3.反冲现象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动能增加.【例1】(2022·广东肇庆期末)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瞬间的画面如图,在火箭点火发射瞬间,质量为m的燃气以大小为v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已知发射前火箭的质量为M,则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速度大小为(燃气喷出过程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A.v B.2vC.Mmv D.mM-mv[解析]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 v′-m v=0,解得v′=mM-mv,D正确.[答案] D[针对训练1]小车上装有一桶水,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桶的前、后、底及侧面各装有一个阀门,分别为S1、S2、S3、S4(图中未全画出),要使小车向前运动,可采用的方法是()A.打开阀门S1B.打开阀门S2C.打开阀门S3D.打开阀门S4解析:选B.根据反冲特点,当阀门S2打开时,小车将受到向前的推力,从而向前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探究二“人船模型”问题【问题导引】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一质量为M的船头上,开始时人、船均静止,现在人从船头走向船尾.(水对船的阻力很小)(1)该过程中,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两者速度是什么关系?(2)该过程中两者对地位移有何关系?提示:(1)该过程中,水的阻力忽略不计,人和船的动量守恒,两者速度大小满足m v1=M v2,方向相反.(2)由于m v1=M v2又m v1t=M v2t则mx1=Mx2,即x1x2=M m.1.“人船模型”问题的特征: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若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动量守恒.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这样的问题归为“人船模型”问题.2.运动特点:两个物体的运动特点是“人”走“船”行,“人”停“船”停.3.处理“人船模型”问题的两个关键(1)利用动量守恒,先确定两物体的速度关系,再确定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的关系.初始时刻,系统静止,如果两物体相互作用的时间为t ,在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 1和x 2,则有m 1x 1t -m 2x 2t =0,即m 1x 1-m 2x 2=0.(2)画出各物体的位移关系图,找出它们相对地面的位移的关系.4.推广:原来静止的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动量守恒,运动过程中,在该方向上速度方向相反,也可应用处理人船模型问题的思路来处理.例如,小球沿弧形槽滑下,求弧形槽移动距离的问题.【例2】 (2022·哈尔滨六中期末)长为L 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 的人由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船对地面位移的大小为d ,则小船的质量为( )A.m ()L +d dB.m ()L -d dC.mL dD.m ()L +d L[解析] 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人在船上行进,船向后退,设船的质量为M ,人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1=0,人从船头到船尾,船对地面位移的大小为d ,则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为L-d ,则有m L -d t =M d t ,解得M =m ()L -d d. [答案] B[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其图示直角边长分别为a 和b .设B 与水平地面无摩擦,当A 由顶端O 从静止开始滑到B 的底端时,B 的水平位移是( )A.m2m1+m2b B.m1m1+m2bC.m1m1+m2(b-a) D.m2m1+m2(b-a)解析:选C.由A、B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m2x-m1(b-a-x)=0解得x=m1(b-a)m1+m2,故C正确,A、B、D错误.探究三火箭发射和爆炸类问题1.动量守恒: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2.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3.位移为零:爆炸时间极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可忽略不计,可认为爆炸前后位置不变.【例3】(2022·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在爆炸实验基地有一发射塔,发射塔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安装有声音记录仪.爆炸物自发射塔竖直向上发射,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炸裂成质量之比为2∶1、初速度均沿水平方向的两个碎块.遥控器引爆瞬间开始计时,在5 s末和6 s末先后记录到从空气中传来的碎块撞击地面的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B .爆炸物的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80 mC .爆炸后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68 m/sD .爆炸后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40 m[解析] 爆炸时,水平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m 1v 1-m 2v 2=0,因两块碎块落地时间相等,则 m 1x 1-m 2x 2=0,则x 1x 2=m 2m 1=12,则两碎块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2,而从爆炸开始抛出到落地的位移之比不等于1∶2,A 错误;设两碎片落地时间均为t ,由题意可知(5-t )v 声(6-t )v 声=12,解得t =4 s ,爆炸物的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h =12gt 2=12×10×42 m =80 m ,B 正确;爆炸后质量大的碎块的水平位移x 1=(5-4)×340 m =340 m ,质量小的碎块的水平位移x 2=(6-4)×340 m =680 m ,爆炸后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40 m +680 m =1 020 m ,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v 10=x 1t =3404m/s =85 m/s ,C 、D 错误.[答案] B【例4】 一火箭喷气式发动机每次喷出m = 200 g 的气体,气体离开发动机喷出时的速度v =1 000 m/s(相对地面),设火箭质量M =300 kg ,发动机每秒喷气20次.求当经过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的速度.[解析] 法一 喷出气体的运动方向与火箭的运动方向相反,系统动量守恒.第一次气体喷出后,火箭速度为v 1,有(M -m )v 1-m v =0所以v 1=m v M -m第二次气体喷出后,火箭速度为v 2,有(M-2m)v2-m v=(M-m)v1所以v2=2m vM-2m第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速度为v3,有(M-3m)v3-m v=(M-2m)v2所以v3=3m vM-3m =3×0.2×1 000300-3×0.2m/s≈ 2 m/s.法二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设喷出三次气体后火箭的速度为v3,以火箭和喷出的三次气体为研究对象,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3m)v3-3m v=0所以v3=3m vM-3m≈2 m/s.[答案] 2 m/s(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巩固练]1.(多选)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C.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解析:选CD.爆炸后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但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 v0=m a v a +m b v b,因m v0与m a v a同向,设v0方向为正方向,若m a v a<m v0,则v b与v a同向;若m a v a=m v0,则v b=0,即b做自由落体运动;若m a v a>m v0,则m b v b<0,即v b与v0反向.因题目只知m a>m b和v a与v0同向,不知v a与v0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a、b两块的速度大小,所以A、B不能确定;因炸开后两者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且高度相同,故C正确;由牛顿第三定律知D正确.2.一炮舰在湖面上匀速行驶,突然从船头和船尾同时向前和向后发射一发炮弹,设两炮弹质量相同,相对于地面的速率相同,牵引力、阻力均不变,则船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是()A.动量不变,速度增大B.动量变小,速度不变C.动量增大,速度增大D.动量增大,速度减小解析:选 A.炮舰具有一向前的动量,在发射炮弹的过程中动量守恒,由于两发炮弹的总动量为零,因而船的动量不变,又因为船发射炮弹后质量变小,因此船的速度增大,A正确.3.一装有柴油的船静止于水平面上,若用一水泵把前舱的油抽往后舱,如图所示.不计水的阻力,船的运动情况是()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静止D.无法判断解析:选 A.虽然抽油的过程属于船与油的内力作用,但油的质量发生了转移,从前舱转到了后舱,相当于人从船的一头走到另一头的过程,故A正确.4.如图所示,一个倾角为α的直角斜面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顶端高度为h.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当小物体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到底端时,斜面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是()A.mhM+mB.MhM+mC.mh cot αM+mD.Mh cot αM+m解析:选C.此题属于“人船模型”问题,m与M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m在水平方向上对地位移为x1,M在水平方向上对地位移为x2.因此0=mx1-Mx2①且x1+x2=h cot α②由①②可得x2=mh cot αM+m.5.如图所示,装有炮弹的火炮总质量为m1,炮弹的质量为m2,炮弹射出炮口时对地的速率为v0,若炮管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火炮后退的速度大小为(设水平面光滑)()A.m2m1v0 B.m2v0m1-m2C.m2v0cos θm1-m2D.m2v0cos θm1解析:选 C.炮弹和火炮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0=m2v0cos θ-(m1-m2)v,得v=m2v0cos θm1-m2,故C正确.6.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估计重1吨左右),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然后他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停下,而且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身体的质量为m,则小船的质量为多少?解析:如图所示.设该同学在时间t内从船尾走到船头,由动量守恒定律知,人、船在该时间内的平均动量大小相等,即m x 人t =M d t又x 人=L -d解得M =m (L -d )d. 答案:m (L -d )d[综合提升练]7.质量为M 的火箭,原来以速度v 0在太空中飞行,现在突然向后喷出一股质量为Δm 的气体,喷出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为v ,则喷出气体后火箭的速率为( )A.M v 0+Δm v MB.M v 0-Δm v MC.M v 0+Δm v mD.M v 0-Δm v m解析:选A.依题意可知,火箭原来相对地的速度为v 0,初动量为p 0=M v 0,质量为Δm 的气体喷出后,火箭的质量为(M -Δm ),设气体喷出后,火箭和气体相对地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气体相对火箭的速度v =v 1+v 2,v 2=v -v 1,选v 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系统的末动量p =(M -Δm )v 1+Δm [-(v -v 1)]=M v 1-Δm v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p =p 0,则M v 1-Δm v =M v 0,所以v 1=M v 0+Δm v M,故A 正确.8.(多选)(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期中)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凹槽,凹槽内表面为光滑的半圆弧轨道,半径为R ,两端AB 与圆心等高,现让质量为m 的物块从A 点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 0开始下滑,则在运动过程中( )A .物块与凹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B .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大于v 0C .物块运动到B 点后将从B 点飞出做竖直上抛运动D.物块运动到B点时,凹槽向左移动了2mRM+m解析:选ACD.物块与凹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受力为零,所以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A正确;该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当物块运动到B点时只有竖直方向的速度,之后将从B点飞出做竖直上抛运动,此时凹槽速度为零,根据能量关系,可知物块的速度等于v0,故B错误,C正确;设物块从A到B 的时间为t,物块发生的水平位移大小为x,则凹槽产生的位移为2R-x,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 xt -M2R-xt=0,解得2R-x=2mRM+m,故D正确.9.质量为m、半径为R的小球,放在半径为2R、质量为2 m 的大空心球内,大球开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小球从如图所示的位置无初速度沿内壁滚到最低点时,大球移动的距离是()A.R2 B.R3C.R4 D.R6解析:选B.由水平方向平均动量守恒有mx小球t=2mx大球t,又x小球+x大球=R,所以x大球=13R,B正确.10.(多选)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站在车上的人练习打靶,靶装在车上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已知车、人、枪和靶的总质量为M(不含子弹),每颗子弹质量为m,共n发,打靶时,枪口到靶的距离为d.若每发子弹打入靶中,就留在靶里,且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后,再打下一发.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将以一定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B.待打完n发子弹后,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位置的右方C.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不相同D.在每一发子弹的射击过程中,小车所发生的位移相同,大小均为md nm+M解析:选BD.子弹、枪、人、车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一直守恒,子弹射击前系统总动量为零,子弹射入靶后总动量也为零,故仍然是静止的;设子弹出口速度为v,车后退速度大小为v′,以向左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0=m v-[M+(n-1)m]v′;子弹匀速前进的同时,车匀速后退,故v t+v′t=d,联立解得v′=m vM+(n-1)m ,t=dv+m vM+(n-1)m;故车后退距离为Δs=v′t=m vM+(n-1)m ×dv+m vM+(n-1)m=mdM+nm;每颗子弹从发射到击中靶过程,车均后退Δs,故n颗子弹发射完毕后,小车后退s=nΔs=nmdM+nm;由于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初动量为零,故打完n发后,车静止不动,小车应停在射击之前位置的右方,故A、C错误,B、D正确.11.(2022·广东深圳期末)为安全着陆火星,质量为240 kg的探测器先向下喷气,使其短时悬停在距火星表面高度100 m处.已知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火=3.7 m/s2,不计一切阻力,忽略探测器的质量变化.(1)若悬停时发动机相对火星表面喷气速度为3.7 km/s,求每秒喷出气体的质量;(2)为使探测器获得水平方向大小为0.1 m/s的速度,需将12 g气体以多大速度沿水平方向喷出?并计算此次喷气发动机至少做了多少功?解析:(1)设每秒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则t时间喷出的气体质量为mt,以t时间喷出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F N+mg)t=mt·v又F N≫mg,mg忽略不计,则F N·t=mt·v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 N=F N′对探测器,由平衡条件得F N′=Mg,M是探测器的质量,可得m=0.24 kg.(2)取探测器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1-m v2=0又v1=0.1 m/s可得v2=2×103 m/s根据功能关系W=12M v 21+12m v22可得W≈2.4×104 J.答案:(1)0.24 kg(2)2×103 m/s 2.4×104 J。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

新课标-反冲运动教案第一章:反冲运动的概念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的定义反冲运动的特点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及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反冲运动的概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1.4.2 讲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利用PPT展示反冲运动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反冲运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反冲运动的特点,并派代表进行汇报1.4.3 分析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展示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如火箭发射、喷气式飞机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反冲运动在这些应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反冲运动的应用,并简要描述其原理第二章:反冲运动的计算与分析2.1 教学目标掌握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反冲运动中的相关物理量2.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反冲运动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中的能量守恒定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及物理定律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反冲运动的计算练习2.4 教学步骤2.4.1 复习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2.4.2 讲解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及物理定律利用PPT展示反冲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举例讲解: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反冲运动的计算方法及物理定律2.4.3 反冲运动的计算练习给出一个反冲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2.5 作业布置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反冲运动的计算及分析方法第三章:反冲运动的应用实例3.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掌握反冲运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在火箭发射中的应用反冲运动在喷气式飞机中的运用反冲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案例分析法:分析反冲运动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4 教学步骤3.4.1 复习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3.4.2 讲解反冲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利用PPT展示反冲运动在火箭发射、喷气式飞机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反冲运动在这些问题解决中的优势和局限性3.4.3 反冲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反冲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推进、喷泉等3.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反冲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简要描述其原理第四章:反冲运动的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能够设计简单的反冲运动实验学会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反冲运动的特点4.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的实验设计反冲运动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4.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反冲运动实验数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4 教学步骤4.4.1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反冲运动的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4.4.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4.3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学生按照规定方法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4.4.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与讨论4.5 作业布置第五章:反冲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反冲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认识反冲运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反冲运动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反冲运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反冲运动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冲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反冲运动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5.4 教学步骤5.4.1 复习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5.4.2 讲解反冲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利用PPT展示反冲运动在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5.4.3 反冲运动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反冲运动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深海探测、等5.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反冲运动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应用,并简要描述其原理。

反冲运动 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 教学设计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反冲运动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的反向运动。

在教学设计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以下是我对反冲运动教学设计的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 理解反冲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反冲运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反冲运动的定义和原理。

2. 包括反冲运动的实例、反冲运动的计算公式、反冲运动的应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个例子,引发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兴趣,并带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可以展示弹跳的篮球或乒乓球并让学生对比这两种球的运动过程。

2. 概念讲解:在此阶段,我将向学生解释反冲运动的定义、原理和相关公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将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等教具来示范和说明。

3. 实验探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加深他们对反冲运动的理解。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记录物体在受到外力后的反冲运动过程,并用数据分析法验证反冲运动的规律。

4. 应用练习:在此环节,我将设计一些应用题来让学生运用反冲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人用力跳起的高度,或者计算一个蒸汽机车的速度。

5. 小结归纳:通过学生提问、展示实例和总结等方式,我将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问题中。

6.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展他们的应用能力,我将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和延伸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学生要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并附上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作业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我将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包括计算题、分析题和应用题等。

3. 学习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并在课后整理和总结。

4.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我可以考察学生对反冲运动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反冲运动教案

反冲运动教案

反冲运动教案教案标题:反冲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冲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2.能够识别反冲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能够分析反冲运动对物体的影响和结果;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讲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基本原理及相关公式介绍;2.示例分析:分析反冲运动在火箭发射、打枪、乘坐自行车等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3.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反冲运动对物体的影响,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4.练习与讨论: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反冲运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反冲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新的学习内容;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反冲运动的定义、基本原理、相关公式和示例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反冲运动的基本认识;3.示例分析: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析并分享反冲运动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他们对反冲运动的理解;4.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简单的实验,将反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并进行结果分析;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后进行讨论,强化对反冲运动的熟练掌握程度;6.总结复习:通过小结和思考题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材:反冲运动相关章节;2.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3.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火箭模型等;4.练习题和讨论题。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等;2.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3.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个体和集体的评价。

六、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反冲运动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2.组织学生撰写反冲运动的实际应用报告,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2.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3.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高中物理反冲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教案

高中物理反冲教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反冲现象的基本概念;2. 理解反冲定律的物理意义;3. 学会利用实验探究反冲力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即反冲力。

根据反冲定律,反冲力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反冲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来测量。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 弹簧测力计2. 塑料小车3. 弹簧4. 直线轨道5.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固定好,确保其平整且没有明显的摩擦;2. 在轨道的一端放置塑料小车,让它静止;3. 将一端连接弹簧的弹簧测力计挂在另一端的小车上;4. 将弹簧拉伸至一定长度,记录下弹簧的伸长量和初始长度;5. 释放弹簧,观察小车在轨道中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小车的速度和反冲力的大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表| 弹簧伸长量(m) | 小车质量(kg) | 弹簧初长度(m) | 弹簧末长度(m) | 运动时间(s) ||-------------------|----------------|------------------|------------------|----------------|| 0.1 | 0.2 | 0.5 | 0.6 | 2 |2. 计算小车的速度和反冲力根据反冲定律公式 F = m * a,可以计算出反冲力的大小,其中 m 为小车的质量,a 为小车的加速度。

六、实验总结和思考1.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反冲定律?2. 如果改变小车的质量或速度,反冲力的大小会如何变化?3. 如何进一步利用实验探究反冲力的规律性?七、实验拓展1. 探究反冲力与质量、速度和外力大小的关系;2. 利用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在受力时的反冲现象。

以上是关于反冲实验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冲现象及其相关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5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的工作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2.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 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反冲现象,寻找它们共同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1.能够认清某一运动是否为反冲运动。

2.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解释。

【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等。

【教学用具】实验器材:反击式气轮机原理模型,反击式水轮机原理模型,一些关于反冲应用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新课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并用它分析处理了碰撞、爆炸问题,从中我们体会了动量守恒定律在处理问题时的特点和优点。

它还能处理别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教材图16.5-3释放充了气的气球,气球喷气的同时向前“窜”。

见课本演示实验二:教材图16.5-4甲(反击式水轮机原理)。

见课件演示实验三:(玻璃管、充气装置、支架)。

师:1、刚才这三个实验是相互作用吗?分别是谁和谁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均是相互作用。

实验一是喷出的气体与气球的相互作用;实验二是喷出的水与喷嘴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三是喷出的气体与玻璃管喷嘴的相互作用;2、这些现象中相互作用的物体原来是否为一整体?而这种相互作用中两个物体本来是一体的,通过相互作用才分开。

师:我们把这种相互作用的运动称为反冲运动,本节课我们就研究反冲运动。

新课教学:板书:一、认识反冲运动板书:1.反冲运动:静止或运动的物体通过分离出一部分物体使另一部分物体向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师:前面我们做的三个实验中,为什么静止的物体喷出一部分物体后,另一部分物体会获得速度后退呢?学生讨论、交流,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也有用相互作用力解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冲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反冲运动
【教材】粤教版选修3—5
【教学时间】15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首先通过对一维碰撞过程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扩展到了微观粒子的碰撞和反冲运动领域,而本节反冲运动又是火箭制作的基本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动量守恒定律,又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本章中的地位很重要。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
* 理解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现象
* 建议制作“水火箭”
3、教材内容安排
本节知识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即第七章动量的最后一节,知识的结构相对简单,且教材的内容也偏于简略,但其实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尤其是对动量守恒定律知识的复习。

教材中,首先是以蝴蝶的飞行原理来引出反冲运动的一个模糊的概念“蝴蝶利用喷起来完成洲际旅行的这类运动,在物理上称为反冲运动”然后简单地列举出一些常见的反冲现象以总结出反冲运动的特点:当一个物体向某一方向射出(或抛出)其中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将向相反方向运动。

再接以一道关于反冲小车的例题把反冲运动与前面所学的“动量守恒”联系起来。

既然已明白了反冲运动的原理是动量守恒,接下来就把学生引向反冲运动最有意义的应用——火箭升空。

通过定量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到了火箭的最大速度的主要因素,从而知道为什么火箭需要多级,一方面使学生把具体的生活知识和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教学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

4、教材特点
(1)以实验探究为主,侧重从实验探究中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解,重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5、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内容主要在于动量守恒的巩固与运用,加之教材中一直没有对反冲运动做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只说明了其特点,所以反冲运动的明确意义一直被忽视,使得学生只知道遇到反冲运动的题目就要用动量守恒去解答,其实对反冲运动具体是什么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清楚。

对此,本设计中决定以反冲气球和反冲小车这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进而由其特点来向学生引出反冲运动的具体概念,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了反冲运动的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反冲运动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反冲运动的事例除了书上的之外,还引入了其他学生感兴趣的事例。

对于火箭部分的知识,除了书上的知识之外还通过书籍加入了一些常识性知识和图片,使知识更加系统、形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还加入了直升机升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反例来深化反冲运动的定义,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本节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
高二学生对物理有着较强的操作兴趣、因果认知兴趣,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实验现象,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其中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冲量、动量及动量守恒等知识,但对动量守恒的应用还不太熟悉,并不能很好地把动量守恒与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经验以及已有知识,加以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学生的认识特点
对反冲运动的理解不全面,在日常中略为接触过反冲运动,但是大多已形成了错误的认识。

学生会习惯性地以力的角度去分析反冲运动,由于反冲运动的受力主要是内力,分析起来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往往会在此陷入知识困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反冲运动与火箭的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联系生活实例,认识反冲运动,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做出解释。

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感受物理学原理的实用价值,学会学以致用;
(2)经历观察与实验,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反冲运动和火箭原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反冲运动的原理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经历部分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将理论与实验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在本节课中,通过教师演示反冲气球与反冲小车等具体的生活中的反冲现象,强化学生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梳理课程内容。

特别是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看到现象下问题的本质。

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

3.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观察、自主思考、并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

4.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

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反冲运动现象发生时物体瞬间运动的方向与其受力的情况,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既增大教学容量,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自制的反冲小船、反冲气球与等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实验归纳,建立概念
分析实例,巩固概念
走进历史,体会物理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分钟)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诗“成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假如没有了风和帆,那又怎么
破浪前行呢?就像老师桌面上的这一小船。

老师也有自己的办法(然后把小船压进水里,小船上浮后
向前缓缓前进),为什么小船可以动起来呢?”
(引入课题——反冲运动)
二、实验归纳,建立概念(5分钟)
对小船运动进行分析,强调其原理是前面所学过的动量守恒;
通过两个实验来温故而知新(巩固动量守恒,认知反冲运动)
实验一
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反冲气球实验,然后以动量守恒入手对气球进行分析,然后再从力学角度分析,得出其大概受力情况
实验二
观看反冲小车的视频,对视频中的反冲小车进行简单分析(从动量与力学两方面),得出与实验一相似的结果
对实验进行归纳,“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刚的小船、小车、气球这海陆空三个运动情景都有点相似呢?”
归纳出共同点:* 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出一部分
* 方向相反
* 动量守恒
引出反冲运动,“像这种类似的运动便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反冲运动了
——物体在内力作用下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向某个方向
运动,另一部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现象叫做反冲运动”
三、实例分析(3分钟)
“反冲运动时我们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中都存有反冲运动,例如节日时的烟花,天空中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当然还有反冲运动最为伟大的运用——火箭,下面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观看一下火箭是如何升空的”(播放视频)
以动量守恒分析火箭的运动,定量得出火箭的最大速度由
什么因素决定,故火箭都制作成多级火箭
四、走进历史,体会物理(1.5分钟)
“火箭伟大吧,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是谁制作的吗?” “是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公认的现代火箭技术之父,但其实要追溯起来的话,中国才是火箭的故乡”介绍万户的故事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0.5分钟)
“同学们,是不是火箭一定要喷射出火焰才可以升空呢?其实啊!喷水的火箭也是可以升空的,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
聪明的中国人-
-明朝的士大夫
万户
15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对于这种火箭,我们将之称为“水火箭”,请同学回去查阅水火箭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水火箭”



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