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元素周期表讲义

合集下载

化学元素周期表讲义(Word)

化学元素周期表讲义(Word)

目录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 (2)一、常见等电子体 (2)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规律 (2)三、某些元素的特征性质(前20号元素) (3)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递变规律和相似规律 (3)第二课时氯气 (4)一、氯气的结构 (4)二、氯气的性质 (4)第三课时九种得到氯气的方法 (6)第四课时学习卤素的12误区 (8)第五课时硫、硫化氢 (10)一、氧族元素 (10)二、硫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0)三、硫化氢、氢硫酸 (11)四、几种重要金属硫化物的简介 (11)第六课时硫的氧化物 (12)一、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结构与性质 (12)二、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13)第七课时水与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 (14)一、水 (14)二、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 (14)第八课时碳族元素 (16)一、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16)二、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6)三、单质碳的分类及性质 (16)四、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7)第九课时碳的化合物 (18)一、碳的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 (18)二、碳酸的结构与性质 (19)三、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比较 (19)第十课时硅的化合物 (20)一、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20)二、硅及其化合物的例外 (20)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常见等电子体1.核外电子总数为2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共40张PPT)

第ⅦA 族
与水缓慢反应
(2)原子结构特点 Cl2+H2O=HCl+HClO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通一过个以 12上C相质比量较同×,1点/思12考:钠和钾最的外性质层有 7个电子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和递变性。 (氧化性:Cl2 >I2)
核电荷数依次增多
不同点: 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上层无色,下层分别呈橙红色、紫红色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依原子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
编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横行: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
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 从上而下排成。
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有有密切的关系,主要与原子
核外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原子结构
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 和递变性。
1、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
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B)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能与水剧烈反应
应越来越
,剧生烈成的氧化物越来越

最高复价杂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

讨论1:Li与K 应如何保存? Li封存于固体石蜡中, 少量K保存于煤油中。
讨论2:碱金属与盐酸: 2R+2H+= 2R++H2 ↑ 讨论3:碱金属与盐溶液: 先与水反应
讨论4:Li+、Na+、K+、Rb+、Cs+也具有强还原性吗? 没有。 有较弱的氧化性。 氧化性: Li+ > Na+ > K+ > Rb+ > Cs+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元素周期表》课件(6)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元素周期表》课件(6)
2 可以从周期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3 黄色区域和紫色区域分别包含什
么元素?
元素分类
小结
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字母小写。
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元素符号:锰,银, 氯,钾,铝
2.元素符号有何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
练习
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H ON
1 两个氧原子如何表示?n个氧 原子呢?
2O
nO
2 2H可以表示两个氢元素吗?
不能,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 讲个数
练习
1、说说下列符号的意义
O : 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H: 2个氢原子 nMg: n个镁原子
2、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5个氧原子: 5O 氮元素 : N
2个铜原子: 2Cu 3个磷原子: 3P
3.元素周期表
1 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分 别称作什么?
第2课时 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1.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 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1.元素符号的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 示元素符号,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相同时,就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分。

《初中化学课件: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课件:元素周期表》

IV. 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区别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按照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进行分类。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关键。
V.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预测 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VI.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性和性质
金属元素
大多数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是金属,它 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并且容易 形成阳离子。
XI. 小结及练习题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元素周期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是时候进行一些练习,深化对元素周期表的 理解。
II.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发展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通过不同化学家的贡献和发现,元素周期表逐渐得以成型,为我们 揭示了元素世界的奥秘。
III.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的行和列组成,每个方格代表一个元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 找到某种元素以及理解它们的位置和特征。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不良的导电性和热导 性,它们往往以共价键的形式与其他元素 结合。
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它们具有非常低的反应性,几乎不与其他元素反应。
VII.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
化学研究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它帮助科学家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 理。
2
工业生产
元素周期表指导着工业生产中的材料选择和合成,促进了许多创新和技术发展。
3
教育教学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元素的特性和周期性规 律。
VIII.扩展和改进元素周期表,发现新的元素,并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元素世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周期表》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周期表》课件
• 5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各符号含义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 2.同一周期,电子层数 相等,最外层电子
数变化规律: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 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元素化学性 质具有相似性。
•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化学反应 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元素周期表》微课
学习目标
• 本节课的学习价值: • 本节课从学习方式上看,主要任务是复习
“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元素周期表在课程标 准中的层次要求并不高,但是他在初中化学学 习中乃至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占有 绝对意义的重要地位。作为诸多观念、信息的 集大成者,元素周期表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功 能性,因此,教学中,要高起点,站在整个化 学的角度去摆正他的位置,同时还要低落点, 站在化学启蒙阶段去展示它的风采,使之成为 复习原子、元素知识的工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分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简介
• 1 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1、2、 3、4、5、6、7
• 2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 共同组成一个族)
• 3 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元素分类)
• 4 排列规律: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排序
•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个;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8个(He为2个)。 (稳定结构)
• 谢谢大家

元素周期表(教师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讲义(人教版)

元素周期表(教师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讲义(人教版)

第15讲元素周期表知识导航课前引入——那些设计感爆表的元素周期表美国Life杂志1949年5月发布的螺旋形元素周期表迪斯尼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手环知识预习思考与交流超级市场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可以怎么有序地进行排列呢?一、元素周期表(图)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如下图)。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个横行,____个纵行。

2.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答案】7 18周期族三、原子序数1. 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

2.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____________在数值上相同。

【答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四、从元素周期表中挖掘信息试一试图甲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为锌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这两个图回答:(1)锌的原子序数为______,核电荷数为______,锌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2)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3)锌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4)锌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5)写出锌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

【答案】(1)30 30 30 30(2)65.38(3)四(4)失去(5)Zn2+对点训练题型一: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例1】(2021·宜兴市实验中学九年级三模)大家都想有一口洁白美丽的牙齿,但有时遇到蛀牙需要修复较好的方法是安装牙套。

二氧化锆具有良好半透明外观、密度和强度很高,是目前最流行的牙套材料。

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0节元素元素周期表精讲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0节元素元素周期表精讲课件
3+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一主
族中,各原子结构示意图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
氯 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三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 原子;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氩 _______ 原子,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原子。 钠
【易错点剖析】
(1)原子结构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外层电 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失电子, 成为阳离子,失去电子的数目就是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最外层的电子数 相同; (3)由题意知:氯原子排在第三周期的最左,故得电子能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化学变化
质子数(即 核电荷数)
元素 的食品或药品。 (4)我们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含铁、钙________ (5)地壳中元素按质量计,前四种由多到少分别是________ 氧 、________ 硅 、________ 铝 、 铁 。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氧 。 ________
考点二: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
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质子数等。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 ,共有7个________ 周期 。 (1)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 族 族 。 (2)每一个纵行叫做一________ ,共有16个________ (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元素周期表》
思考与讨论
(1) 参见右图,将其中标明的元素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如含量的多少、属于金属元素还是属于非金属元素等),并在元素周期表中逐一查询这些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等)。
(1) 以氧、铝、硅、钙、铁为例,其他可参照这几种元素,如表所示。
元素名称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分类

8
O
16.00
第二周期Ⅵ A族
非金属元素

13
Al
26.98
第三周期Ⅲ A族
金属元素

14
Si
28.08
第三周期Ⅳ A族
非金属元素

20
Ca
40.08
第四周期Ⅱ A族
金属元素

26
Fe
55.84
第四周期Ⅷ族
金属元素
思考与讨论
(2) 考察一下元素周期表,每周期开头的元素一般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靠近尾部的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结尾都是什么元素?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它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55
AC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B
课后练习
40.08
CaCl2
金属
失去
Ca2+
课后练习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出磷原子的中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困难。为此,我将在课堂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增加巩固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此外,我还会定期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通过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最后,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和结构性,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核心知识点、案例展示和互动环节。主要内容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原子序数与周期表的关系。风格上,我会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和图表,以及色彩编码来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思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和演练。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出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元素,分析它们所属的周期和族。此外,我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元素周期表》讲义

《元素周期表》讲义

《元素周期表》讲义在化学的广袤世界里,元素周期表宛如一座宏伟的大厦,为我们呈现了物质构成的基本蓝图。

它不仅仅是一张罗列元素的表格,更是蕴含着无数化学规律和奥秘的宝藏图。

让我们从元素周期表的诞生说起。

在 19 世纪,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思考,首次编制出了具有现代形式的元素周期表。

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有着其独特的规律。

首先,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这就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横向来看,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比如,在第三周期中,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金属性,而氯则是非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纵向来看,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但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以第ⅠA 族为例,锂、钠、钾等元素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金属性,且金属性依次增强。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大多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等,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铁是制造钢铁的重要原料,铜常用于电线制造,铝则因其轻便的特点常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则与金属元素大不相同。

例如,氧、氮、碳等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较差。

氧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元素,氮气在化工生产和食品保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碳则以多种形式存在,如金刚石、石墨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氩等,具有非常稳定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它们在照明、激光技术等领域有着特殊的用途。

元素周期表还能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元素时,通过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讲义

《元素周期表》讲义

《元素周期表》讲义化学世界就像一个充满奥秘的大宝藏,而元素周期表则是打开这个宝藏的神奇钥匙。

在这篇讲义中,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张无比重要的元素周期表。

首先,咱们得知道元素周期表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它就是把目前已知的所有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张表。

这张表可不简单,它反映了元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可是有讲究的。

横行被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族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往往有相似之处。

比如说,第一周期就只有氢和氦这两种元素。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在地球上可以以气体的形式存在,比如氢气。

氦呢,经常被用于气球中,因为它比氢气更安全,不容易燃烧和爆炸。

再看第二周期,这里有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锂常用于电池制造,比如咱们手机里的锂电池。

碳就更厉害了,它能形成各种各样的物质,像钻石、石墨。

氧是咱们呼吸离不开的,氮气则在食品包装中常被用作保护气体。

说到元素的性质,原子序数可是个关键。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它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也有规律可循。

比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的化学性质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当最外层电子数接近 8 个(对于只有一层电子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接近 2 个)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元素周期表还能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

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能大致推测出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它的化合价大概是多少,以及它可能形成什么样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通常在周期表的左边和中间部分,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像铁、铜、铝这些常见的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

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和工具,铜用于电线制造,铝则常用于制作易拉罐和飞机部件。

非金属元素主要在周期表的右边,它们的性质与金属元素有很大的不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周期表简介》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周期表简介》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和结构;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列规律;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概念、结构及元素排列规律;
(2)学会查阅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3)掌握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元素周期表,发现元素排列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现知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和牢固。
2.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化学情境,如元素周期表在科学家发现新元素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是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与真实情境的关联性。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前置知识,如原子结构、元素符号等,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首先,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缺乏了解,可能难以把握元素周期表的整体框架;其次,学生在查阅元素周期表时,可能不熟悉查阅方法,导致获取信息困难;最后,在运用元素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4.小组竞赛:设计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这些互动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实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张充满神秘感的元素周期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表格中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吗?”

(整理)化学元素周期表讲义

(整理)化学元素周期表讲义

目录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 (2)一、常见等电子体 (2)二、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规律 (2)三、某些元素的特征性质(前20号元素) (3)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特殊递变规律和相似规律 (3)第二课时氯气 (4)一、氯气的结构 (4)二、氯气的性质 (4)第三课时九种得到氯气的方法 (6)第四课时学习卤素的12误区 (8)第五课时硫、硫化氢 (10)一、氧族元素 (10)二、硫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0)三、硫化氢、氢硫酸 (11)四、几种重要金属硫化物的简介 (11)第六课时硫的氧化物 (12)一、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结构与性质 (12)二、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13)第七课时水与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 (14)一、水 (14)二、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 (14)第八课时碳族元素 (16)一、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16)二、碳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6)三、单质碳的分类及性质 (16)四、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7)第九课时碳的化合物 (18)一、碳的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 (18)二、碳酸的结构与性质 (19)三、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比较 (19)第十课时硅的化合物 (20)一、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20)二、硅及其化合物的例外 (20)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常见等电子体1.核外电子总数为2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有: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初中化学课件_元素周期表

初中化学课件_元素周期表

微粒间半径比较规律:
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电子层数相等,质子数越大,半径反 而越小 3、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相同,核外电 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回忆与再现
第二周期从左往右,最高正价从__到___ ---------------------------最低负价从 __到___ 第三周期从左往右,最高正价从__到___题1: 请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氧元 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它所在位置与氧原子结构 有什么关系?
小结:
利用原子结构我们可以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及元素的性 质,因此,经常从创设有关原子结构信息出发设置推断题
元素周期律
一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四变化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及非 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等方面。
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6
回忆与再现
同周期从左往右,半径从____到______ 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从_____到_______ 想一想:如何比较S2-和S的半径大小呢?
最低 想一想负:价元从素__化到合__价_ 与原子结构存在什么关系?
规律应用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 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A 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SUCCESS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基础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1、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顺序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1)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目前有7个周期。

第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第4、5、6周期称为长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4、(1)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称为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

(2)元素周期表中含有7个主族(ⅠA族~ⅦA族)、7个副族(ⅢB族~ⅦB族、ⅠB族~ⅡB 族)、1个第Ⅷ族(三个纵行)和1个0族(稀有气体)。

(3)主族元素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4)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因而叫做0族。

二、元素的性质与电子结构1、碱金属(ⅠA)元素:锂(3Li)、钠(11Na)、钾(19K)、铷(37Rb)、铯(55Cs)、钫(87Fr)(1)原子结构同: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异: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2)元素性质同: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异: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3)单质性质同:均为强还原性(均与O2、X2等非金属反应,均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银白色,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异: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依次变易,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硬度趋向减小(4)化合物性质同:氢氧化物都是强碱。

过氧化物M2O2具有漂白性,均与水反应产生O2;异: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注:①Li比煤油轻,故不能保存在煤油中,而封存在石蜡中。

②Rb,Cs比水重,故与水反应时,应沉在水底。

③与O2反应时,Li为Li2O;Na可为Na2O,Na2O2;K,Rb,Cs的反应生成物更复杂。

2、卤族(ⅦA)元素:氟(9F)、氯(17Cl)、溴(35Br)、碘(53I)、砹(85At)A. 相似性(1)卤素原子最外层都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的稳定结构,因此卤素的负价均为-1价。

氯、溴、碘的最高正价为+7价,有的还有+1、+3、+5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及水化物的化学式通式分别为X2O7和 HXO4(F除外)。

(2)卤族元素的单质:①均为双原子分子(X2);②均能与H2化合:H2 + X2 = 2HX;③均能与水不同程度反应,其通式(除F2外)为:H2O + X2 HX + HXO;④均能与碱溶液反应;⑤Cl 2、Br 2、I 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逐渐减小,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相似相溶)。

B. 递变性(1)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2)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从淡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从气→气→液→固,溶沸点逐渐升高;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弱。

(3)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4)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5)最高正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氟没有含氧酸)。

注:利用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结合有机溶剂层颜色的方法来检验卤素单质。

2Br — + Cl 2 = 2Cl — + Br 2;2I — + Cl 2 = 2Cl — + I 2;2I — + Br 2 = 2Br —+ I 2说明:密度:CCl 4>水>苯;浓度不同颜色深浅有所不同。

小结: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主要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三、核素1、原子(或离子)的质量关系:质量数(A ) = 质子数(Z ) + 中子数(N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与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2、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关系:(1)中性原子: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 (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电荷数3、X AZ 的含义X A Z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

X AaZb中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a 表示粒子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b 表示组成该粒子的原子数目。

4、核素、同位素的特征及原子种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H 11、H 21、H 31是氢的3种同位素(常记为H 、D 、T ),126C 、136C 、146C 是碳的3种同位素,H 11、H 21、H 31、126C 、136C 、146C 代表6种不同的原子。

*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比较分子式 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如11H 、21H 、31H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如石墨和金刚石、O 2和O 3 结构 电子结构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 单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 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知识体系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网络1. 原子结构(C ) ⑴ 原子的组成核电荷数(Z ) == 核内质子数(Z )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⑶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① 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 质量的1/12的比值。

核外电子 e = Z 原子核 质子 Z 中子 N(A —Z)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乘积之和。

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A r1·a%+A r2·b%+…⑷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⑸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2. 元素周期表(B)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典型例题分析例1. 某元素的阳离子+n R ,核外共用x 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 .n x --AB .n x +-AC .n x -+AD .n x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核电荷数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及离子电荷数的关系。

由于阳离子带正电,为原子失去电子的结果;阴离子带负电,为原子获得电子所致。

所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原子的质子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

根据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要求中子数必须先要知道质量数和质子数。

根据题意,质量数为已知,而质子数则可根据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它的核外电子数求得。

阳离子+n R 核外电子数为x ,则该阳离子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n x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n x +。

所以n x n x N --=+-=A )(A 答案为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D .、、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分析:本题是利用相关概念来对选项作出判断。

对于A 选项,可利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概念来进行判断;对于B 选项,可利用部分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来解决;C 选项中,必须明确决定原子种类的微粒是哪几种;D 选项可用同位素的概念来进行判断。

A 选项中的各核素是属同一元素,这些核素间必定互为同位素。

根据同位素和质量数的含义可知:各核素原子的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之和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数,因而质量数必不相等,但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A 选项正确。

B 选项中描述的只是原子构成的一般规律,而忽视了氕原子( )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无中子这个特例,故B 选项错误。

C 选项中原子种类应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若原子核不改变,仅核外发生电子得失,是决不会发生由一种原子转变为另一种原子的,而只能由原子变为离子,故C 选项错误。

D 选项中互为同位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而其质量数必然不等,故D 选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A 选项。

答案为A 。

例3.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相应微粒的符号:A .某微粒一般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是____。

B .某微粒是阴离子,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K 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微粒是____。

C .某微粒氧化性极弱,但得到一个电子后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_。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但失去一个电子后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

分析:电子层结构为由其最外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该微粒可以是中性原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A .该微粒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它是稀有气体原子,其原子核核电荷为18,是氩元素。

B .该微粒还原成中性原子,最外层是K 层电子的3倍,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阴离子为S 2-。

C .某微粒氧化性很弱,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原子,此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这种微粒应为K +。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原子,该微粒为氯原子,氯原子氧化性强其微粒应为Cl -。

答案为:A .Ar B .S 2-C .K +D .Cl-。

例4.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m +C .若碳原子质量为g W ,此原子的质量为g )(W n m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属于元素范畴的概念,而不是属于某一种原子的物理量,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显然B 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