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心得体会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心得体会通过阅读《校本课程专题讲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与国家、地方课程相比,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在操作时间上可以因地制宜,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人生的后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前一想到校本课程,就惶恐。
对于已经用惯了国家颁布的现成教材的我们来说,要求我们自己写纲要、搞开发,未免有些惶惶不安,无从下手。
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成的教材它不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相对作用正呈现下降的趋势。
所以,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的神话,合理建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可是学习材料之后,我发现只要注重理论导航,通过讲座、学习班等,提高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揭开校本课程的“神秘面纱”,帮助我们做好必备的理论积奠。
校本课程不仅使学生受益,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立足于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引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动脑、勤于思考,同时大量阅读参考书籍、报刊杂志等,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新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
同时问题的解决能增强教的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继续研究、学习,在这无限的循环往复的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克服难题的喜悦也会成为教师不断进取、始终维持饱满工作热情的动力。
通过学习,我还发现,对于校本课程的总结和反思,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记录、同事指导建议、他人帮助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也要让自己脚踏实地的行走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道路上,出发了,才会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简析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
简析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日益成为课改的一大热点话题,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我们应该从实践的层面纠正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偏差,加大建设性的思考。
1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认识误区1.1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简单理解成学校自制教材。
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前认为校本课程的设置实质上是为学生主体提供认识的客体—知识,认为校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因此,把编写有关地方知识的特殊材料变成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
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更是一种关注个别学生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包含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而在运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把这些环节都给不恰当的忽略了,许多内容也被简单化为教科书的编制了。
①这种开发模式大大减少了课程开发的环节,缩短了课程开发的实践,使校本课程的质量大大缩水,使人们不免对校本课程的价值产生怀疑。
1.2把校本课程理解成学校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开发。
由于校本课程更强调多元和活跃性,它的形式是多样的、开放的,而活动课程也提倡要考虑到学生在除了教学活动外的其他活动,因此很多人就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活动课程。
诚然,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死板的课堂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能力、经验来获得知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活动课程不能完全替代校本课程。
从我们现今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看,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主要集中于选修课和活动课,学校和教师在这两大模块上大做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校本课程开发就是“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开发”。
②其实,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可以有不同的变式,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还可以是必修课。
1.3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仅仅归结于学校或者教师个人,忽视学生的参与地位。
对聋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实践思考
一
、
对聋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赏、 感 恩教育 、 诚信、 文 明礼 仪 、 交往 ( 学 会做 人 、
交际 ) 等。 ( 二) 生 活类 , 如 学生 自己的生活 自理 、 自 学指 导思想 和
交通 安全 、 用 电用水及 其他 生活 方面 的安 教师的参 与是密切相关 的。 聋校校校本课程更要 安 全 ( 满 足聋 生多样化 、 差异性 发展 的需要及教 师专业 全 ) 、 理财 、 理性消费等 。 ( -) 技能类 ( 或 称科技类 ) , 如基本 的科 学素 发展的需 要 , 促进学校 特色 的发展 。只有 尽可能
史文 军
( 武进 区特殊教育学 校
江苏常州
2 1 3 1 6 4 )
摘 要: 自2 0 0 7 年颁布新的《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以来, 各地的聋校在校本课程的研 究 和 开发上进行 了积极 的探 索 , 取得 了可喜 的成绩 。只有充分认识到针 对学生需求和社会 适应性进行 校本课程 的开发 , 才能使聋生真正学有所乐 , 习得技 能 , 融入并立足 于社会 。
样、 热炒 、 以及 同 一 原 料 不 同 的 烧 法 , 还 有 实 用 的 提 供 一些 有力 的 帮助 。在 此 基 础 上 开 发 了低 、 中、
面点制作 、 宴席案例等 。既让学生学 到简单 的家 高年级的美文诵读课本 ,并 在使用 中 日臻完 善 ,
常菜烧制技能 , 又让学生学 习一些 宴席 中适用 的 以最 大限度地 服务 于聋生 的语 言积 累和促 进语
j l E } 幸 第3 3 卷第 1 期
V 0 1 . 3 3 No . 1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u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指出: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
学校对课程的具体安排需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这就提出了校本课程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出校本课程1.论与实践间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转向具体的学校实践。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理论与实践应当呈何关系,一直论争不下,说法不一。
这种讨论虽然没有得出什么一致的认识,但引导着教育工的思维方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既然理论总是抽象的,总是“灰色”的,总是无法全面解决任一具体实践问题的,也就是说,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脱节现象的。
那么,何不从一定的理论出发,直面具体的学校实践,于一般的理论与丰富的学校实践的结合中去探寻学校发展的方向及理论重新建构的路径呢?可以说,关注校本,既是实践界的渴求,更是理论工自觉的转向。
2.校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使得“校本”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
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行,教育方针的贯彻等等,若忽视具体的学校实践,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过来,只有经由学校这一环节才能践其言,成其行。
素质教育何以在某些地区沦落为“只打雷,不下雨”的境地,创新何以在某些学校仅仅属“纸上谈兵”,问题就在于没有在学校尤其是具体的学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忽视了课堂,忽视了教学,忽视了师生关系的调整等,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外在于学校的。
此外,相对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而言,学校是教育中的正规的、独特的机构,突出学校在各类教育中的作用,把具体的、特殊的学校实践作为教育的抓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校的复杂性使校本层面日益凸显出来。
按照以往的思维方式或研究逻辑,常常是先由某种理论作先导,然后在学校实践中贯彻、实施这种理论;或者先进行研究,然后加以开发,再逐渐在学校中应用。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精选4篇)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精选4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篇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我们的设想是:加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统编教材,并能自行编制多种形式的教材。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
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
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
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
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
所选文章以童谣谚语为主,按年级分为爱国篇、生活篇、校园篇、幽默篇、谚语篇。
这些都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阵补充阅读和课外延伸。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我们还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我和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还有“古诗默写”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语文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浅析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意义
浅析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意义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和学生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带来的弊端,趋利避害,更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师学生意义弊端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模式而言的。
国家课程即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它强调统一性、权威性,却忽视了各地区、各学校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就会出现某些地区、学校“吃不饱”、“跟不上”等不适应的现象。
我国目前试行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弊端。
国家制定标准,但不再专制、独权,把更多的责任、权利和自由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他们因地制宜,走创新、特色之路,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还在于教师的重要角色。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与学生有着最直接、最亲密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最了解学生的特点、需求、兴趣等。
然而,在以往的课程开发中,与学校、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却被排除在外,他们最有权利说话却并没被给予话语权,只是成了课程被动的实行者。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为了让课程改革更适应和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势在必行,其中教师的作用也显得格外重要。
二、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及有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学生学习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并让其发挥积极作用呢?1.积极发挥学校领导的作用。
在学校领导中校长无疑是一个核心人物,他是一个学校经营好坏的决定因素,也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人物。
所以校长应积极发挥好他的作用。
首先,校长要积极地完善自身。
一个优秀的校长总是在强化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特别是提升学校整体的精神风貌方面显示出自己的教育管理才能和教育思想境界,不能停留于具体的行政事务方面,更应在教育思想境界上提高修养和发挥作用。
校本课程总结(共5篇)
校本课程总结第1篇很荣幸的迎来了教研室齐华主任为我们培训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有关知识,使我对于校本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总觉得农村老师缺乏资源,不知道怎么进行校本课程的选择与设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了一些想法,可以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选择。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
从学生方面看,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的发展指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涉及知识、技能、智力、能力、情感、道德、审美、个性特长等多方面的内容。
学生的良好发展是培养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持续教师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既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养成良好而稳定的职业态度,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形成高超的教学能力等,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过去的问题,教师的发展主要涉及观念的更新,如教育质量观、课程观、学生观的转变;教育实践能力的更新,如课程开发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等。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教育质量的提高,校风、教风、学风的端正,学校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等,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表征。
学校更新的核心内容是办学指导思想的更新,即需要认真思索和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机构?”等问题,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突出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职责的特点。
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几点认识
对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摘要:搞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要立足于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看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不断丰富的过程,而开发目的在于重视学校师生的独特性。
关键词: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就是以开发学校为历史课程的编制主体,让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开发供学生学习或选修的高中历史课程,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
对于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笔者想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从地方实际出发,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一般讲,基本教育资源通常只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而难以反映各个学校的特殊要求和适应各地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需求的实际变化。
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学校还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校适用的历史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由学校组织的对适合当地需要的活动方案进行计划、设计、创编、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是学校师生自行建设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的自主行动。
它尊重学校师生的首创精神和学校环境的独特性。
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但为学校实现自己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提供了教育资源支持,而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可以是教师个人或教师群体对历史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研发,也可以是对已有资源的选择和改造,既可以通过长期计划加以实施,也可以是对单独的具体项目的研制,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
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基于学校和教师自主的行动,要搞好这一开发工作,首先对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有准确的把握,并对学校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学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历史和教育理念等有清醒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历史课程资源确定开发主题。
对一个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最有用武之地的领域是地方和社区环境。
例如,我校结合当地历史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历史校本开发,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成效,受到学生的欢迎。
小学校本课程培训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学校本课程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校本课程的发展。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全体教师发言。
以下是我对校本课程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意义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针对性:校本课程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开放性:校本课程强调资源共享,鼓励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校内外之间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创新性:校本课程鼓励教师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可持续性: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国家教育政策,体现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
2. 体现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要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
3. 注重学生需求:校本课程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强调实践性:校本课程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5. 注重评价与改进:校本课程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
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开展校本课程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3. 搭建课程资源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课程资源平台,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支持。
4.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 注重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及时了解课程实施情况,为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进1. 过程性评价:关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张维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新教材编者有意留下许多空间,以便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
可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和教师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推进的主要障碍。
因此,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研究,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成为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我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对于我校教师来说,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很少接触校本课程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
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处于缺位状态,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以来就是用教材、教教材。
即便是近几年了解了一些新理念,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重视考试资源,忽视发展性资源由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把课程资源主要理解为应对短期效益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却被忽视。
例如,优秀的影视作品、艺术科技活动实践、自然景观、社会实践、地方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利用。
2.不能走出校园寻找课程资源我校一直推行封闭式办学,教师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利用,而看不到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
教师只会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学校之外才是课程资源的海洋。
例如,自然景观、社会变迁、民歌民谣、节庆传说、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服饰图案等,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3.重视静态的课程资源,忽视动态的课程资源几百年以来,我国教育者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概念局限于学科,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授者。
所以,导致今天的教师只重视上级规定好了的、现成的、静态的课程,教师的责任就是“教”教材,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教材,考试则是考教材,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建构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成为单纯的接受过程。
校本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四篇
校本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四篇校本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1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影响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众多的,这些因素,既有促进方面的,也有阻碍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本课程本身的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学校外部因素。
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准备在讲座完后交流环节提出来,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
像崔教授说的一样,只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以前我一直错误地把校本课程局限在一定的框框里,而且认为一所学校都要围绕某个主题去开发。
所以教师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教师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合的角色观,钻研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行动研究的自觉性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都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2、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因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
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
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
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_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乡镇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条件 优越 ,教 师可 以接受 多方面 的培 训 ,校本课 程 开发开始步人 正轨 ;而欠发达地 区 ,仅靠 国家规定 的几天校长或教 师培训 ,就要求 中小 学进行校 本课
也 是 国家或 省 ( ) 定的 ,教 师的职责 就是如何 市 决
将 这 些 规 定 的 内容 教 给 学 生 ,给 教 师 的 唯 一 空 间 是
变长期 以来 基础教 育课 程管理权 力高度集 中和统一
的 局 面 , 因 而 对 中 小 学 提 出 了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的 要
理论联 系实际 ,即将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的 内容结
课 程 观 .将 校 本课 程 、地 方课 程 和 国 家课 程 看 作 一 个 系统进 行 国基 础 教 育 新 一 轮 的 课 程 改 革 ,基 于 素 质 教 育 的 思想 观 念 ,增 强 了 课 程 内 容 的 适 应 性 ,试 图改
误 区。这些 问题需 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 由于校本课 程开发 问题 对我们来 说是一个新 的 课题 ,所 以需要 深入 的学 习和研究 。但 从 当前 中小 学 校本课程 开发的实 际情 况来看 ,笔者认为需 要特
别 注 意解 决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的认 识 问题 。
(一 ) 囱 编 或 改 编 教 材 、 开 展 课 外 活 动 不 是 校
合 学 校 实 际 ,做 一 些 呈 现 次 序 或 呈 现 方 式 上 的 调 整 ,一 提 到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 就会 想 到 编 辅 导 教 材 或 者 进 行 课 外 活 动 ,开辟 “ 二 课 堂 ” 。 第 教材 ( 主要 指 教 科 书 ) 是 课 程 的 一 种 文 本 表 仅 现 形 式 ,而 “ 程 可 以表 现 为 多 种 形 式 :一 种 是 文 课 本 形 式 , 由宏 观 到 微 观 ,依 次 包 括 课 程 计 划 、课 程 标 准 、教 科 书 和 其 它 教 学 材 料 ;一 种 是 实 践 形 式 , 由 抽 象 到 具 体 ,依 次 包 括 理 想 的 课 程 、 正 式 的 课 程 、理 解 的课 程 、运 作 的课 程 和 经 验 的 课 程 。 ” 因 此 ,校 本 课 程 作 为 一 种 课 程 ,不 只 是 表 现 为 教 材 ,
谈谈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精)
谈谈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温学深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满足学校课程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这一新的变化,令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自主权进一步加大,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因此,也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及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核心,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不搞一刀切,注意发现儿童的特长和潜能。
在挖掘儿童自身潜能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培养人的新素质,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积极提供和创设优先发展特长的机会,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更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内涵深厚,名扬中外。
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发展前景光明,李岚清总理在一次陶艺活动时指出:“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长陈至立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
教育部在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已将陶艺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内容。
陶艺教育动手动脑,寓教于乐,能创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学生能在创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陶艺教育内涵丰富,涉及到文化、艺术、社会等等多种学科,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特殊作用的课题之一,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
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与意义【摘要】高等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特点、价值、意义、实施方式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发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相符合的课程。
这种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教师素质不足、资源匮乏等。
为了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支持等。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有望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高等教育、价值、意义、定义、特点、实施方式、挑战、可持续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专业知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自主设计和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学校需要全面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梳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由学校或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教学目标的课程。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程设计往往以教材内容为核心,缺乏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考量,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概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们的普通高中教育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其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焦点,那么到底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呢?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自主设计、开发并实施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性、挑战和策略吧!1. 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普通高中教育,是我们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个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生活技能。
大家都知道,高中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们从青涩少年走向成熟青年的重要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普通高中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它的教育目标是全面的。
不仅要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艺术、德育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高中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高中教育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高中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校应该提供实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教育是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阶段,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也是国家培养未来栋梁的关键环节。
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充满活力。
2.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和背景说到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咱们得先明白这背后有多重要和为啥要进行这件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有三个: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其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
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1.以人为本。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
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
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
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
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决策的权利。
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
不断完善的过程。
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
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一个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规格的整齐划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别化课程。
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作到因材施教。
4.课程以学生为中心。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生的的需要出发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
学生实际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就是学生自己,更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思考726300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田培树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发手段,由。
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 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在这次研讨会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最早的界定。
1974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又一次成为重要的研讨议题。
之后,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与见解,现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浪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不断丰富、完善。
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课程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课程计划中给学校预留了更深、更广的发展空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也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2、充分发挥了教师资源,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挑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由于教师自己参与了课程开发,掌握了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技巧,因此必然会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性质、知识结构、呈现方式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管理艺术等等,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能自然地得到提高,使教师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教师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可以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个性的差异等,基础课程不能满足有些学生的需要了,使得一些学生的精力浪费了,学习的潜力也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甚至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兴趣。
而校本课程就能满足学生不同方面的需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和个性。
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并关注个性,关注差异,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校经验,为学生的全面而主动发展提供了课程保障。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说,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追求。
从而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
4、展现了学校自身特点,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给学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现实背景。
首先是校本课程开发政策让学校在国家总目标之下能够根据自身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学校的教育哲学。
就是说,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志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这样,国家就在政策层面上保证了学校可以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以便办出学校特色。
其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为学校课程在个性和特色建设上提供了可能。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就是承认各类学校的具体差异,满足学校和社区的特殊需要。
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社区或学校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要充分考虑地方课程的开设,确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作用。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原则。
学校在拥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权、选择权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校长和教师既要明确和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又要极力避免校本课程自身的缺陷和隐患。
3、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三位一体”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与实施一同考虑。
只有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才能检验课程方案的合理性,课程标准的目的性和教材的科学性,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4、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的,要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师的现状、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
要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教育实验来验证课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5、教师与专家、学校与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相结合原则。
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聘请课程专家参与,形成校长、教师与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与合作的开发队伍,在可能的条件下,与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联手合作,成立“学校课程研制与开发小组”,把课程开发与课程研制、校本研究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四、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三大误区1、将校定课程和校本课程容易混为一谈所谓“学校自主规定课程”或简称之为“校定课程”,是课程管理权限划分意义上的一种课程开发的管理模式,是指在被授权自主规定的课程范围内,学校具有自主决策课程的权力。
但我认为,拥有“自主规定课程的权力”与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并不是同一回事情,是不能够简单等同的。
课程开发在其本质上是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一种课程计划的过程,循此推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研究、设计、实施、评价校本课程计划的过程,其特质性就在于: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而展开,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被赋予的课程管理的权限内,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自主“研究、设计、实施、评价”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也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遵循着如下方面的原则性限定:(1)要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或基本标准为指导;(2)要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为依据;(3)应考虑到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4)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校长、课程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还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他们共同参与和审议校本课程的开发。
许多高中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等同于校自主规定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1)许多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认识上是模糊的,把开发简单地等同于自主规定,强化和凸显了学校所具有的课程决策权力,却弱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2)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追求简单且又省时省力的浮躁心态和行为,弱化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共同参与探究和集体审议决策的民主化属性,因而在实践上极易导致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观随意性、行政化或指令性。
所以,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是不应该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等同于学校自主规定课的。
2、把校本课程等同于选修课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当听到校本课程要开展的时候,有些人好象没有什么反应,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上选修课或者是综合活动实践课吗?不可否认,增加选修课或增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许多试点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和途径,而且这种方法和途径快捷、方便,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和途径是否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佳选择和有效途径,确实是目前应该审慎思考和研究探索的现实问题。
从学校所具有的课程管理权限上讲,学校确实拥有自主增加选修课或增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决策权力,但增加哪些选修课或增开何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仅仅是学校课程决策的权限问题,还必须思考如下问题:是否与必修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存在重复或冲突?如何协调这些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功能关系?是否在时间安排和空间组织上与必修课程存在着冲突,如何协调和合理地安排这些校本课程?哪些教师能够胜任开设这些校本课程?等等,这些方面的问题,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时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加以分析和研究的知识专业方面的重要问题。
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几节选修课或增开某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被称之为校本课程开发,那么,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为一种课程的“加法运算”了,目前,许多试点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化为“增加某些选修课或增开某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我认为,单纯地靠通过“增加选修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开展所谓的校本课程开发,确实是应该审慎思考的。
3、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调查发现,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可以说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途径和做法,而且还有着被逐步推广的趋势,但我所提出的问题是:难道校本课程就是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吗?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所具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性课程、社会实践性课程等,使校本课程能够进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层面,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与课程产生互动与对话。
因此,校本课程在其存在的形态上是多样化的,而且,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应该是“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而如果组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却仅仅是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性的材料,那么,不仅在实践上“窄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以及内容选择的范围,而且也局限了教师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思维视野。
自编教材或辅导性材料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但并不是课程的全部。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相对滞后性,因而难以适应校本课程所应具有的时效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所以,笔者认为,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途径和方式,但并不一定就是学校展开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佳途径和方法选择,而且这一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极易导致这样的现象:把教材或辅导材料编写成“学科性知识内容的汇编”或者编写成必修课的内容补充或扩展或者盲目模仿专家编写教材的形式编写出“校本版”的知识中心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