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备战中考物理复习课教案(一轮).docx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1)》学案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1)》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希望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引导孩子们了解和体验物态变化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态变化。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简单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手工材料。
学具:手工材料、观察记录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PPT,向孩子们介绍物态变化的概念,让他们初步了解物态变化。
2. 手工制作:给每个孩子发放手工材料,让他们按照步骤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
3. 观察与记录:让孩子们将制作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态变化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在家中观察和记录物态变化的现象,并将他们的观察结果分享给班级的同学。
这样的拓展延伸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物态变化,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物态变化,也在观察和描述中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2022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光现象(科学探究)
2022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光现象(科学探究)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光现象”的活动。
一、设计意图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镜子、玻璃杯、水、激光笔。
2. 学具:每人一份透明塑料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光的传播:我会用激光笔向墙面投射,让孩子们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用激光笔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不同传播路径。
2. 光的反射:我会拿出镜子,让孩子们观察镜子的反射现象。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激光笔和镜子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路径。
3. 光的折射:我会拿出装有水的玻璃杯,让孩子们观察光在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激光笔和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路径。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和操作。
2. 活动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在实验中积极观察和操作,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现象。
但是,我也发现在实验中有些孩子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个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关于光的现象的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他们对光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关于“光现象”的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关注的。
让孩子们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操作,以达到这个目标,是一大挑战。
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确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后续复习提供指导。
2. 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3. 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意识。
教学内容:1. 力学复习a.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基本概念。
b. 复习力和力的合成、分解。
c. 复习摩擦力、弹力和重力等力的计算。
d.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2. 光学复习a.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定律。
b. 复习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c. 复习光的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3. 电学复习a. 复习电荷、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b. 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c. 复习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d. 复习静电场和电场力线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复习前置知识。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力学、光学和电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辅助手段: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用于进行实验操作。
3. 教材和习题集,作为教学参考和练习材料。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合理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九年级物理第四章《电与磁》以及第七章《力学现象》。
具体内容将包括:电流形成与作用,磁场性质,电磁感应现象,简单电路计算,力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解决简单电路问题;理解和运用力合成与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理解,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教学重点:电流、磁场基本性质,简单电路计算,牛顿运动定律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磁铁,导线,滑动变阻器,小车,砝码。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实验,引导学生回顾电流形成和作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第四章和第七章经典例题,如电磁感应现象计算,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几道与例题类似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力合成与分解实验,增强课堂互动。
6. 答疑解惑(10分钟)解答学生在随堂练习中遇到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简单电路计算方法。
3. 力合成与分解方法。
4.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简单电路电流和电压。
(2)分析一个物体在多个力作用下运动情况。
2. 答案:(1)电流:I = V/R,电压:V = IR。
(2)根据力合成与分解,以及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应,解他们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
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章物态变化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以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生活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等现象,引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种类,讲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冻、融化、蒸发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态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4.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种类,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进一步深入理解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自制冰棍、观察水的沸腾等,增强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活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冬天户外冰冻的水管和夏天户外出汗的饮料瓶作为生活实践情景,是因为这些现象学生们都曾经经历过,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通过观察和描述这些现象,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态变化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对物态变化的兴趣。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苏科版】备战中考物理复习课教案(一轮)
【苏科版】备战中考物理复习课授课方案(一轮) 1 / 1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课授课设计 (一轮)第一章 声现象( 1)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术:1、复习声音的产生、流传、声音的特色、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经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流传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本质中的利用等知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门考点的察看形式。
1.经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经过复习活动,进一步认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感神态度和价值观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研究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流传的条件,声音的特色,防范噪声的路子。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色、噪声的控制为热门察看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表达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表达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流传、 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流传, 它是讲解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声音的产生流传条件声音的流传规律流传形式声流传速度:不同样样介质中声速不同样样声音的感知过程现声音的特色象噪音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 本源和危害定义 防治声音的利用 声传达信息声传达能量五、授课课时 :三课时。
18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2-2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使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的推力 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手对石头的力 托着货物停在水平地面上,叉车对货物的力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手提滑板的力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2课时) 第2课时 功、功率、机械效率一、课程标准1、会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是否做功,会用功的公式计算功;2、理解功率含义,会用功率比较做功快慢,会用公式计算功率大小;3、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会测量、计算斜面和滑轮组机械效率。
二、知识要梳理1.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功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1J=__________.3.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__________的物理量,________时间内完成的功叫作功率.4.功率的公式:P =_________,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是P =_________.5.功率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其他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6.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关系式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_______.7.在物理学中将_________与_______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8.对于实际机械,由于___________的存在,总有W 有用________W总,因此机械效率总________100%.9.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 功和功的原理 【典型例题】例:下面四幅图11-2-1中所描述的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A .B .C .D .【拓展变式】1.(2022•宜昌)小明将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书所做功最接近于( ) A .0.02 JB .2JC .200 JD .20000 J2. 有一个箱子需要从地面搬到汽车上。
2021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质量与密度
2021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质量与密度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每一节教育活动。
下面是我以第一人称,口吻写的一篇关于质量与密度的教学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质量与密度实验器材一套,包括不同质量与密度的物品。
2.学具:记录本、画笔、量杯、电子秤等。
五、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幼儿对质量与密度的兴趣。
例如:“同样是水,为什么海水比河水重?”2.实验探究: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观察不同质量与密度的物品在实验中的表现,如将不同质量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关于质量与密度的实验,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密度,并绘制密度曲线。
4.讨论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讨论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幼儿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正确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在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方面,幼儿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幼儿的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学校的物理实验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2.组织幼儿进行课后探究,如调查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现象,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六章欧姆定律(苏科版九年级)
第六章 欧姆定律一、知识回顾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________.3.每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V ,每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V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V .人体安全电压是________V .4.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代表,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5. 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变,得出导体的电流跟________成正比;然后保持________不变,得出导体的电流跟________成反比。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6.一根导线被拉长后,它的电阻变____,这是因为____变大,而________变小的缘故.5.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这是因为电流表的____非常小,这样做会使电路中产生很大的电流将电源和电流表烧坏。
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量电源电压,这是因为电压表的____非常大,不会形成电源________。
7.电子手表的电源是一个小钮扣似的氧化银电池,电压为1.5伏。
电子表工作电流约2微安,电子手表的电阻约____欧。
8.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把铜片和铝片放入盐水中, 是正极, 是负极。
二.例题讲解1.如图所示,当滑片P 向左滑动时,电表示数变化( )A 、 电压表示数变小B 、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D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不变 2.如图所示,当开关S 闭合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电流表的指针不动,该电路故障可能是( )A 、 L 1的接线短路B 、L 2的接线短路C 、 L 1的灯丝断了D 、L 2的灯丝断了三.基础练习1.一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从2伏增加到2.8伏,通过该电阻器的电流增加了0.1安,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值是________欧。
2021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要点一、温度、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单位:常用的单位是摄氏温度,单位名称:摄氏度,可以表示为“℃”。
3、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点:(1)使用前“三观察”: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为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记为100℃,0℃和100℃间有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六个物态变化过程要点诠释: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要点三、实验探究1、探究水的沸腾:(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4)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要点诠释:1、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利用水浴加热,开始时烧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温水,待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记录。
应选择较细的试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热面积,且装入试管中的海波不宜过多。
对海波的加热应较缓慢,为此可在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用来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一般应使试管内、外温度计的示数差保持在2—3℃左右。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电功电热2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电功电热2在设计这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们理解电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对电有基本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朋友们能够:1. 认识电的基本概念;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电的现象;3.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电的概念和电的现象,并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电的作用。
同时,我也会难点部分,即电的概念和电的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电的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电的概念,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电池、小灯泡、电线等,让小朋友们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电的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向小朋友们介绍电的基本概念,然后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观察电灯泡的亮灭,从而理解电的作用。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引导小朋友们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的现象。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引导小朋友们理解电的概念和电的现象,并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对电的理解。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对电有基本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堂课,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对科学充满好奇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电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理解是整个活动的基石,小朋友们需要对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让小朋友们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电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对电的理解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电的现象,还能够亲手感受到电的作用。
如何引导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电的现象,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关键。
对于电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理解,我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实物演示,让小朋友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电的存在和作用。
2022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光现象(科学探究)
教案:光现象(科学探究)一、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3. 光的折射:透镜、视网膜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3. 光的色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具、透镜、反射镜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观察教室里的光线传播,引发学生对光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方式,如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并通过示例图进行展示。
3. 光的反射: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通过实验展示透镜和视网膜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5. 光的色散: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展示光谱和彩虹图片,让学生感受光的色散现象。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四个部分,分别列出各自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筷子在水面“折断”的原因。
(2)平面镜中人的倒影。
(3)太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美丽光斑。
2. 答案:(1)筷子在水面“折断”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时候发生了折射现象。
(2)平面镜中人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3)太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美丽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2021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密度知识的应用
2021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密度知识的应用作为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堂幼儿园活动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游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这个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密度,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学具包括实验材料,如不同密度的物体、测量工具等。
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情况,引发他们对密度的兴趣。
2. 讲解: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密度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并观察和分析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
4. 应用: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油会渗出来等。
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密度,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一下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密度知识来解释。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密度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幼儿园的密度知识应用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实验设计是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环。
我选择了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而且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电功电热2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电功电热 2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相信,教育应该以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为导向,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我的教学设计意图就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功和电热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功和电热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将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重点。
而如何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理解这个关系,就是我的教学难点。
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电路元件,如小灯泡、电阻、电源等,让孩子们能够亲手操作,直观地看到电功和电热的变化。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电功和电热的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在课后,我也会反思我的教学,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将这个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堂之外,让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入环节的实验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关键。
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看到电灯亮起来的现象,这样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电功的结果,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电热的存在,为后续的活动打下基础。
孩子们动手操作电路的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引导他们观察电灯的亮度和发热情况,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自己发现电功和电热之间的关系。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会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4第九章 力与运动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第九章力与运动(1课时)一、课程标准1.知道什么是平衡力和平衡状态;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探究方法;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4.会由物体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或由受力分析运动情况;5.知道惯性的应用和危害,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二、知识要点梳理1、二力平衡(1)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若处于或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叫状态。
(2)当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作平衡,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②③④。
(3)二力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满足,,,重要的区别在于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是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的。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这个结论 (可以/不可以)由实验直接验证。
3、力和运动的关系(1)力的作用效果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状态或状态,这时物体不受力或。
(3)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会。
4、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等情况无关。
【典型例题】考点一二力平衡【典型例题】例:如图9-1实验装置,水平桌面足够长,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N;当物体B 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当托盘着地后,物体A做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N。
图9-1图9-2【拓展变式】1.(2022·泰州)在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获得金牌。
如图9-2所示,左图是他正全力通过弯道、有图是他获胜后站立在水平赛场中央大声欢呼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弯道过程中他处于平衡状态B .站立时他受到的重力和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站立时他受到的重力和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图甲中他的手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考点二 牛顿第一定律 运动和力的关系【典型例题】例:如图9-3所示,一物体在外力F 的作用下,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力F 撤出,则物体将 ( )A .立即停止B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C .继续以1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D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拓展变式】1. 空中匀速下降的两只降落伞,其总质量相等。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12课时压强和浮力(2)》学案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12课时压强和浮力(2)》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设计这次《压强和浮力(2)》的复习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复习课的设计,我采用了“实践导入,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互动交流”的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压强和浮力的概念,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压强和浮力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和浮力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和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和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浮力计、液体、固体物品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导入:让学生观察压力计和浮力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什么是浮力?2. 理论讲解:简要介绍压强和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背后的原理。
3. 实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固体物品对压强和浮力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4. 互动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小组提问,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19课时欧姆定律(2)》学案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19课时欧姆定律(2)》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关于欧姆定律(2)的复习课。
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欧姆定律(2)的概念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2)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2)的定义和表达式;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欧姆定律(2)的应用,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欧姆定律(2)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欧姆定律(2)的应用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次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并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题,让他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2)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活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对欧姆定律(2)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需要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欧姆定律(2)的定义和表达式,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重点之一,我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地使用实验器材,并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也是重要的重点,我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确保学生对欧姆定律(2)的理解,我会通过简单的示例和实际情境引入欧姆定律(2)的概念。
我会解释欧姆定律(2)的定义和表达式,并强调其重要性。
然后,我会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欧姆定律(2)的应用。
23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2-1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图14-1-1图14-1-2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2课时)第1课时 电阻、变阻器一、课程标准1.知道电阻的概念;2.知道决定电阻大小因素;3.知道变阻器的原理;4.会使用变阻器;会对电阻箱进行读数;5.会用等效替代法测待测电阻的阻值.二、知识梳理 电阻是导体对 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回 R 表示,国际单位是: ,1MΩ= kΩ= Ω. 声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 、 ,还受温度的影响.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法和转换法.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 .来改变电阻的.滑动变阻器上“100Ω 2A ”表示:最大阻值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滑动变阻器应 联在电路中,接线方法: .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相比, 表示出电阻值,但 连续改变电阻(能或不能)三、考点梳理考点一 电阻【典型例题】1.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经过研发,使中国单晶晶圆实现量产。
如图14-1-1所示,“晶圆”是指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经过切割加工成为芯片,主要使用的是( )A .复合材料B .超导材料C .纳米材料D .半导体材料2.使用调光灯时,旋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这是通过下列哪个因素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电阻的( )A. 长度B. 横截面积C. 材料D. 温度3.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起课堂上老师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流比作水流,于是他想:电阻也可以比作是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他还想到水管内部粗糙程度、有无杂物和它的长短粗细都可能导致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不同,因此经过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 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猜想 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猜想 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电阻、变阻器 变阻器 电阻长度(m )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 2)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1)若要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依次把如图图14-1-2中 M 、N 跟电阻丝、 (选填导线代号)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通过观察图中灯泡的来判断、分析比较这两个金属丝电阻大小.(2)若依次把 M 、N 跟电阻丝 分别与C 、F 的两端连接,这时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的关系.(3)在上面的实验中,电阻的大小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灯泡反映出来的,而实验中有时观察灯泡的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在原有实验器材中,串联一个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 .【拓展变式】1.如图14-1-3所示,使用手机扫码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6课时 光的折射 透镜(2)》教学设计
2022年苏科版物理中考一轮基础复习《第6课时光的折射透镜(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基本知识;2.掌握通过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3.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学会用透镜解决成像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光的折射定律的介绍和相关例题;2.透镜的种类及其特点;3.透镜成像的原理和相关例题。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1.理解光的折射定律,能够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2.掌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掌握通过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2.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能够应用透镜解决成像问题。
五、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括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实验器材,包括光盘、透镜、光屏等;3.实验操作指南,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要点。
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和互动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呈现一些相关的实物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种类、特点等相关知识点。
同时,结合具体例子,解析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验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理解。
4. 讨论与解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解题方法。
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业内容可以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看、做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课教案(一轮)
第一章声现象( 1)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
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规律传播形式
声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现
声音的特性象
噪音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声音的利用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五、教学课时:三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