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_自动化监测技术
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昆明地铁4号线下穿既有地铁中的应用
都市快轨交通·第33卷 第6期 2020年12月123土建技术URBAN RAPID RAIL TRANSITdoi: 10.3969/j.issn.1672-6073.2020.06.019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昆明地铁4号线下穿既有地铁中的应用陈 红,刘明光(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8)摘 要: 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构成,具有自动化数据采集、连续监测、变形数据分析、成果评价、远程控制、信息发布管理等优点。
在昆明地铁4号线东大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盾构区间工程中,监测系统对施工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快速反馈信息,指导盾构下穿施工,并且保障了新建盾构区间的顺利贯通和既有地铁3号线的运营安全。
关键词: 地铁盾构;自动化监测;下穿既有地铁;数据分析;自动化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6073(2020)06-0123-04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Monitoring in Under-passing of the Existing Linefor the Construction of Kunming Metro Line 4CHEN Hong, LIU Mingguang(Shenzhen Survey and Mapping Institute (Group) Co., Ltd., Shenzhen 518028)Abstract: An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hardware system and software system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 continuous monitoring, deformation data analysis, result evaluation, remote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release management. Under the shield section of Kunming Metro Line 4,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shield section project of the existing Metro Line 3 and the real-tim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re conducted, and rapid feedback information is given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shield tunneling. The smooth passage of the newly built shield section and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the existing subway line 3 are guaranteed.Keywords: subway shield; automatic monitoring; underpass existing subway; data analysis; automatic data acquisition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度的加快,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地上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发展以地铁为主导的轨道交通工程势在必行。
简易肢体康护训练监测装置的设计
物联网技术 2023年 / 第8期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760 引 言目前,人口的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6亿人,约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9亿人,约占13.50%。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逐渐降低,致使老年人行动不便,甚至可能发生跌倒、瘫痪等情况,从而造成居家照顾老人的社会问题和医疗成本增加。
柔韧性是肌肉和肌腱对运动做出反应而拉长和伸展的能力,使关节能够在其运动范围内活动。
一个好的肢体拉伸康护训练计划可以帮助中老年人维持身体的柔韧性,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能够改变医学领域的服务现状[2-5]。
本文旨在基于物联网云平台设计一种简易智能康护训练监测系统,为需要增加身体柔韧性或者需要做简易肢体康护训练的人群提供简单智能肢体康护训练指导和动态监测。
同时,实现对康护训练人员的远程参数监控功能,以便于医护人员或者监护者通过智能终端实时动态监测康护训练人员的训练情况和关键生命体征参数。
1 系统方案设计在康护人员进行肢体康护训练时,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中的规定,需要由医疗人员手动采集康护人员的训练参数,并依据参数的变化分量,适当地调整训练进度和程度。
但是,目前我国医疗人力资源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本装置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对肢体康护训练人员的训练参数和生命体征参数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以缓解医疗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简易肢体康护训练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装置组成结构(1)心率血氧数据采集模块:在完成康护训练时,负责训练人员的主要生命体征参数(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数据采集。
选用Maxim 公司的MAX30102模块[6-7],该模块集成了脉搏血氧仪和心率监测仪的生物传感器模块,有18位AD 分辨率,最高采样率可达3 200 SPS ,且具有低噪的优点。
工业自动化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
工业自动化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设备简介 (4)1.1.1 设备分类 (4)1.1.2 设备应用 (5)1.2 安全注意事项 (5)1.2.1 操作前准备 (5)1.2.2 操作过程中 (5)1.2.3 操作后 (5)第2章设备组成及功能 (5)2.1 设备组成 (5)2.2 设备功能 (6)2.3 设备技术参数 (6)第3章操作前准备 (7)3.1 环境检查 (7)3.1.1 保证作业现场干净、整洁,避免无关物品干扰操作。
(7)3.1.2 检查作业现场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7)3.1.3 检查作业现场的照明条件,保证操作过程中视线良好。
(7)3.1.4 保证作业现场通风良好,无易燃、易爆、腐蚀性气体及有害物质。
(7)3.1.5 检查作业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网等。
(7)3.2 设备检查 (7)3.2.1 查看设备外观,确认设备无明显损伤、变形、漏油等现象。
(7)3.2.2 检查设备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落现象。
(7)3.2.3 检查设备电源线、气管、油管等连接是否正常,有无破损、漏电等情况。
(7)3.2.4 检查设备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包括触摸屏、按钮、开关等是否灵敏可靠。
(7)3.2.5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急停按钮、限位开关等。
(7)3.3 工具和辅料准备 (7)3.3.1 根据作业内容,准备所需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钳子等。
(7)3.3.2 检查工具是否完好,保证工具无损坏、变形、磨损等问题。
(7)3.3.3 准备所需的辅料,如润滑油、清洁剂、密封胶等。
(7)3.3.4 检查辅料的质量和有效期,保证辅料符合设备使用要求。
(7)3.3.5 将工具和辅料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以便作业时快速取用。
(7)第4章设备启动与调试 (7)4.1 开机顺序 (8)4.1.1 保证设备外部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等。
基于C++的欧姆龙PLC以太网通讯实现
通信与信息处理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39卷第12朋基于C++的欧姆龙PLC 以太网通讯实现**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计划对外科技合作项目《制冷(热 泵)机组用节能型全工况測试评价系统的研发》(编号201904bll020019) 收稿日期:2019-08-09陈熙,张成,黄维东,李晨安,王晓光(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230031)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FINS 信息服务的欧姆龙PLC 与上位机的通讯程序开发过程。
首先介绍了 FINS 协议指令的数据帧结构,然后阐述了PLC 的通讯设置与FINS 指令发送和响应。
最后,以欧姆龙CP1H 型PLC 为例,在C++ Builder 环境下利用Socket 实现的PLC 控制网络通讯代码实例。
结果表明,本程序通过以太网可以迅速完成上位机与PLC 的读写操作。
关键词:C++,欧姆龙PLC ;以太网通讯s FINS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41(2020)012-0066-04Implementation of OMRON PLC EthernetCommunication Based on C++CHEN Xi, ZHANG Cheng, HUANG Wei-dong, LI Chen-an, WANG Xiao-guang(Hefei General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ommunication program between OMRON PLC and PC using FINS information service. Firstly,the data frame structure of FINS protocol instructions is introduced, then the communication settings of PLC is expound ・ed. Finally, take CP1H PLC as an example, using C++ Builder environment, realizes PLC contr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de by Sock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gram can read and write PLC quickly through ethemet.Key words: C++; OMRON PLC; Ethemet communication; FINS1引言PLC 在工业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 术时代的来临,PLC 与上位机的通讯的需求越来越普遍传统的PLC 通过RS-232C 串口进行通讯,由于该通讯方 式速度慢、传输距离短的限制,难以满足现代控制系统数据量大、实时性强、长距离网络化传输的要求°巴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欧姆龙出品了 CP1W-CIF41扩展接口单元, 该单元可以实现PLC 以TCP/IP 协议为基础的以太网通讯。
包装体积自动化测量系统的设计
Value Engineering———————————————————————作者简介:林品云(1987-),女,福建福州人,工程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量检测。
0引言随着我国商品经济高速发展,过度包装的现象日益严重,由过度包装产生的废弃物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且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如何在技术上对过度包装进行检测,便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判断商品是否过度包装主要依据JJF1244-2010《食品与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1],通过选用钢直尺和游标卡尺作为测量设备,根据规范要求对商品的销售包装与初始包装体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包装空隙率,根据空隙率值判断商品包装是否过度。
传统的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人为因素引入的误差较大,且无法测量软包装、不规则物体体积,面对层出不穷的商品包装样式,其弊端日益显现,已经无法满足商品包装检测的需求。
商品包装计量检测已常态化和深入化,当下迫切需要一种科学高效的体积测量方法,能在形态各异的商品中快速且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过度包装。
近年来随着三维扫描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提出运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方法及理论研究[2],但普遍存在测量误差大、步骤繁琐、适用面窄等缺点,尤其对于软包装、不规则物体,采取三维扫描和转盘的方式,容易存在扫描盲区且无法实现整个测量过程的自动化。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本文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采取机器自动化扫描的方式,结合点云体积算法,搭建自动化体积测量系统,从而快速准确高效地得到包装商品体积的数据,实现对商品体积的自动化测量和过度包装的智能化识别,有效解决软包装、不规则物体的测量问题。
1测量系统设计1.1工作原理自动化体积测量系统利用吊装支架将待测物吊装在中心位置,通过3D 结构光相机扫描待测物大致尺寸和位置,通过对扫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生成自动化机械臂扫描轨迹和空间位置。
机械臂将根据系统生成的扫描轨迹进行自动化运行,此过程中位于机械臂末端三维扫描仪会对待测物进行空间多角度扫描,并将采集数据输送到后台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霍尼韦尔智能型执行器 23 09 00 HVAC 的仪表及控制装置说明书
霍尼韦尔智能型执行器工程规格指南23 09 00HVAC 的仪表及控制装置23 09 13HVAC 的仪表和控制装置23 09 13.13执行器和运营商第 1 部分概述1.1摘要A.本章节包括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内使用的执行器 (DCA) 的一般要求,用于驱动带有连杆结构的风量调节阀、旋转阀门四分之一转末控制元件,提供球阀或笼阀的线性行程。
B.除非其他章节另有说明,所有自动控制设备大小应为执行器大小,提供充足的备用电源,使设备在其相应负荷下运转,实现平滑调节作用或双位式调节作用,并保持紧闭状态。
执行器应实现:双位式、浮点或模拟信号控制,或Sylk® 总线控制,根据需要与控制器输出相匹配。
当阀门或调节风阀不在一个指定的安全位置时,执行器应属于电源故障恢复类型。
1.2相关章节A.章节 23 09 13.33 - 控制阀B.章节 23 09 13.43 - 控制风阀C.章节 23 09 23 - HVAC 的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章节 23 09 33 - HVAC 的电气和电子控制系统E.章节 23 09 93 - HVAC 控件的运行顺序1.3机构及认证编号A.下列出版物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参考资料,构成本规格说明的一部分。
除非另有说明,所引用的出版物的版本应是合同文件签署日期的最新版本。
如对提交的所有产品的认证进行核实,则应带有提交包装。
如产品目前不能提供以下认证,则被视为不能接受。
(1)UL 认证:UL 873 增压额定值(2)加拿大 UL 认证:cUL C22.2 第 24-93 号(3)符合 CE 标准(4)IEC:60730-1 及 第 2 - 14 部分(5)C-Tick 认证:N3141.4质量保证A.生产商资质:拥有能提供产品和支持的多个授权产品经销商。
B.资源限制:各种类型的所有执行器应源于一个制造商的一个来源。
1.5提交内容A.参见章节 01 30 00 - 对提交步骤的“管理要求”。
监测监控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监测监控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摘要: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对于生产安全性的作用与价值不言而喻,在煤矿生产期间,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可谓是多种多样。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如果仅仅只是应用人工监控,必然会留下监控死角,而且还将会增加人工的工作量,但是应用现代化的监测监控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规避相关问题,提高监控的质量和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关键词:监测监控技术;煤矿安全生产;应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引言煤矿生产过程中,监测监控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借助现代化的监测监控技术可以及时的发现煤矿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文章主要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监测监控技术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相关技术的作用优势,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发展。
1煤矿生产过程中运用视频监控技术的重要作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实际工作过程中,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一通三防”模式布置,从系统结构方面来看可以将该系统分为井下部分与地面部分两个模块,其中井下系统的作用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各种视频监控数据进行采集与整理,将视频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至地面监控室,地面监控室中的工作人员运用专业软件,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工与整理,借助这种方式对井下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借助这种方式确保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
很多煤矿井下情况十分复杂,无论是对于煤炭开采技术还是采煤设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借助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室工作人员能够对井下空间的瓦斯含量、粉尘含量、CO 浓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若发现某一项指标出现异常,该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提醒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2视频监控技术发展历程(1)点对点监控:最初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摄像机和监视器(电视),采用一对一连接方式,这是闭环监控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2)切换控制电路: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切换器、变焦镜头和云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逐步得到普及,多台摄像机共享一台显示器。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方案
智能种植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开发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 (4)1.1 智能种植行业现状分析 (4)1.2 环境监测与调控的重要性 (4)1.3 项目目标与价值 (5)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 (5)2.1 功能需求 (5)2.1.1 环境参数监测 (5)2.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5)2.1.3 环境调控 (6)2.1.4 预警与报警 (6)2.1.5 数据可视化 (6)2.1.6 用户管理 (6)2.2 功能需求 (6)2.2.1 实时性 (6)2.2.2 准确性 (6)2.2.3 并发性 (6)2.2.4 响应速度 (6)2.3 可靠性需求 (6)2.3.1 系统稳定性 (6)2.3.2 数据安全性 (6)2.3.3 抗干扰能力 (6)2.4 系统扩展性需求 (7)2.4.1 硬件扩展 (7)2.4.2 软件扩展 (7)2.4.3 数据接口 (7)2.4.4 兼容性 (7)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7)3.1 系统架构设计 (7)3.1.1 感知层 (7)3.1.2 传输层 (7)3.1.3 处理层 (7)3.1.4 应用层 (7)3.2 技术路线选择 (7)3.2.1 传感器技术 (8)3.2.2 通信技术 (8)3.2.3 数据处理技术 (8)3.2.4 云计算技术 (8)3.2.5 互联网技术 (8)3.3 系统模块划分 (8)3.3.1 数据采集模块 (8)3.3.2 数据传输模块 (8)3.3.4 数据展示模块 (8)3.3.5 环境预警模块 (8)3.3.6 远程控制模块 (8)3.3.7 用户管理模块 (8)3.3.8 系统管理模块 (8)第4章环境参数监测模块设计 (9)4.1 土壤参数监测 (9)4.1.1 土壤湿度监测 (9)4.1.2 土壤pH值监测 (9)4.1.3 土壤养分监测 (9)4.2 气象参数监测 (9)4.2.1 温度监测 (9)4.2.2 湿度监测 (9)4.2.3 光照强度监测 (9)4.2.4 风速与风向监测 (9)4.3 植株生长状态监测 (9)4.3.1 植株高度监测 (10)4.3.2 叶面积指数监测 (10)4.3.3 植株生理参数监测 (10)4.3.4 植株图像识别与分析 (10)第5章环境调控模块设计 (10)5.1 智能灌溉系统 (10)5.1.1 系统组成 (10)5.1.2 传感器选型 (10)5.1.3 控制策略 (10)5.1.4 系统实现 (10)5.2 通风与湿度控制系统 (10)5.2.1 系统组成 (10)5.2.2 传感器选型 (11)5.2.3 控制策略 (11)5.2.4 系统实现 (11)5.3 光照与温度控制系统 (11)5.3.1 系统组成 (11)5.3.2 传感器选型 (11)5.3.3 控制策略 (11)5.3.4 系统实现 (11)第6章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11)6.1 数据采集方案 (11)6.1.1 采集内容 (11)6.1.2 采集频率 (12)6.1.3 采集方式 (12)6.2 传感器选型 (12)6.2.1 温度传感器 (12)6.2.3 光照传感器 (12)6.2.4 二氧化碳传感器 (12)6.2.5 植物生长参数传感器 (12)6.3 数据传输方案 (12)6.3.1 传输协议 (12)6.3.2 传输网络 (13)6.3.3 传输距离 (13)6.3.4 数据处理与存储 (13)第7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3)7.1 数据预处理 (13)7.1.1 数据清洗 (13)7.1.2 数据规范化 (13)7.1.3 数据集成 (13)7.2 数据存储与查询 (13)7.2.1 数据存储 (13)7.2.2 数据查询 (13)7.3 数据分析算法 (14)7.3.1 时间序列分析 (14)7.3.2 关联分析 (14)7.3.3 聚类分析 (14)7.3.4 决策树分析 (14)7.3.5 机器学习算法 (14)7.3.6 大数据分析 (14)第8章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14)8.1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14)8.1.1 总体架构 (14)8.1.2 表现层设计 (14)8.1.3 业务逻辑层设计 (14)8.1.4 数据访问层设计 (15)8.2 前端界面设计 (15)8.2.1 设计原则 (15)8.2.2 功能模块 (15)8.2.3 界面布局 (15)8.3 后端逻辑处理 (15)8.3.1 请求处理流程 (15)8.3.2 核心模块实现 (15)8.4 数据库设计 (16)8.4.1 数据库选型 (16)8.4.2 数据表设计 (16)8.4.3 数据表关系 (16)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6)9.1 系统集成方案 (16)9.1.1 系统架构概述 (16)9.1.3 集成步骤 (17)9.2 系统测试策略 (17)9.2.1 测试目标 (17)9.2.2 测试方法 (17)9.2.3 测试工具与设备 (17)9.3 测试结果与分析 (17)9.3.1 功能测试 (18)9.3.2 功能测试 (18)9.3.3 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 (18)9.3.4 用户测试 (18)第10章系统实施与推广 (18)10.1 系统部署与运维 (18)10.1.1 部署策略 (18)10.1.2 运维管理 (18)10.2 用户培训与支持 (18)10.2.1 培训计划 (18)10.2.2 用户支持 (18)10.3 市场推广策略 (19)10.3.1 市场定位 (19)10.3.2 推广渠道 (19)10.3.3 合作伙伴 (19)10.4 项目评估与优化建议 (19)10.4.1 项目评估 (19)10.4.2 优化建议 (19)10.4.3 创新与拓展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意义1.1 智能种植行业现状分析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种植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09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对企图入侵、正在进行的入侵或已经发生的入侵进行识别的过程
入侵检测系统(IDS) •用于辅助进行入侵检测或者独立进行入侵检测的自动化工具
第5页,共28页。
5
9.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1.2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技术是一种动态的网络 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识别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 包括来自外部用户的入侵行为和内部用户的未经授权活动。一旦 发现网络入侵现象,则应当做出适当的反应。对于正在进行的网 络攻击,则采取适当的方法来阻断攻击(与防火墙联动),以减 少系统损失。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攻击,则应通过分析日志记录 找到发生攻击的原因和入侵者的踪迹,作为增强网络系统安全性 和追究入侵者法律责任的依据。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 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 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还可通过TCP阻断、防火墙联动等方式主动响应。
第21页,共28页。
21
9.3 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8.自身安全
自身安全指的是探测引擎的安全性。要有良好的隐蔽性,
一般使用定制的操作系统。
9.终端安全
主要指控制中心的安全性。有多个用户、多个级别的控制中
心,不同的用户应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控制中心的安全性。
这种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局限在于它只是根据已知的入侵序列和系 统缺陷的模式来检测系统中的可疑行为,而不能处理对新的入侵攻击行 为以及未知的、潜在的系统缺陷的检测。
第17页,共28页。
17
9.3 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1.系统结构
好的IDS应能采用分级、远距离分式部署和管理。
主控制中心
子控制中心 子控制中心
自动化监测系统
自动化监测系统标题:自动化监测系统引言概述: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各种设备、系统、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的系统。
它具有高效、准确、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环境等领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自动化监测系统的重要性、应用领域、技术原理、优势和发展趋势。
正文内容:1. 重要性1.1 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2 提高生产质量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数据分析,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异常情况,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1.3 保障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2. 应用领域2.1 工业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可以对生产设备、工艺参数、环境指标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
2.2 交通运输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对交通流量、道路状况、车辆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测,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和交通拥堵的预测与调度。
2.3 环境监测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技术原理3.1 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种参数的数据,如温度、压力、湿度等,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3.2 数据采集与传输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网络、无线通信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监测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优势4.1 高效性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决策者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4.2 可靠性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稳定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
全站仪自动化监测中的控制测量和坐标传递
全站仪自动化监测中的控制测量和坐标传递王伟才1,杨晨辉1,彭成山1,刘仁钊2(1.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 200072;2.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430090)摘 要:在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采用的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法中,常将测站设在变形区域内,因此需要实时解算测站点的坐标,判断解算所得的两期坐标是否精度相同、是否有必要采纳新的坐标值。
由于隧道内空间狭小、且有限界要求,因此控制网布控的客观条件受到较大限制,有必要对一些控制测量方法在隧道内的应用进行实验分析。
对隧道内采用的全站仪自动化监测方法所涉及的控制网设计、测站坐标传递与检验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动全站仪;控制网;坐标传递;检验;赫尔默特中图分类号:P22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1)11-0066-05收稿日期:2020-05-06。
项目来源:上海地矿工程勘察院院级科研资助项目(GKY201902)。
doi:10.3969/j.issn.1672-4623.2021.11.017目前,轨道交通保护监测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仅苏州市场容量已超过3 000万/a 。
保护监测工作因其对人员要求高、技术要求高、仪器设备要求高以及可持续性等行业特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同时,市场对轨道保护监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力度也不断加大。
自动全站仪、静力水准仪、电子水平尺、光栅光纤、近景摄影测量、激光三维扫描等自动化监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保护监测行业中[1-2]。
轨道交通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的技术较丰富,如在国外,英国伦敦Crossrail 轨交工程中采用的CsattAR 像素跟踪监测系统、美国洛杉矶区域连接线轨交工程采用的由柔性线缆式传感器与传感接头组成的ShapeArray 自动化地层监测系统等,其技术方向有所不同;在国内,苏州、杭州、南京等一些城市在轨道保护监测的技术选型上,普遍采用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控制网布控多采用自由设站,计算方法采用后方交会或坐标转换,另辅以人工检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3]。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 第09章
124
新一代FCS控制
操作站
服务器 现场总线 调节阀 FT AI110 FC PID110 AO110
LAN
现场总线的分散功能
• 2.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系统的开放性 可操作性与互用性 现场设备的智能化与功能 自治性 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 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
•
第三节 现场总线技术
• 1.现场总线及其体系统 结构 现场总线的本质含义表现在 以下六个方面 现场通信网络 现场设备互连 互操作性 分散功能块 通信线供电 开放式互连网络
操作站 服务器 H2现场总线 H1现场总线 网桥 LAN H1 H1 H1 H1现场总线 32 现场设备 32 现 场 设 备 现 场 设 备
RS-485接口
TTL 电平
双向仅需2条线
TTL 电平
RS-485是RS-422A的变型:RS-422A用于全双工,而RS485则用于半双工。RS-485是一种多发送器标准,在通信线路 上最多可以使用32 对差分驱动器/接收器。如果在一个网络 中连接的设备超过32个,还可以使用中继器。 RS-485的信号传输采用两线间的电压来表示逻辑1和逻 辑0。由于发送方需要两根传输线,接收方也需要两根传输线。 传输线采用差动信道,所以它的干扰抑制性极好,又因为它 的阻抗低,无接地问题,所以传输距离可达1200米,传输速 率可达1Mbps。
CANControl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 • 采用了其中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顶上层的应用层,提 高了实时性。 • 信号传输介质为双绞线,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ps/40m, 直接传输距离最远可达10km/kbps,可挂接设备最多可达 110个。 • CAN可实现全分布式多机系统且无主、从机之分,每个节 点均主动发送报文,用此特点可方便构成多机备份系统; • CAN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优先级仲裁技术 • CAN支持四类报文帧:数据帧、远程帧、出错帧和超载帧 • CAN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极低的 信息出错率 • CAN节点具有自动关闭功能
第09章WEB应用测试-图文
第09章WEB应用测试-图文第9章WEB应用测试一、WEB系统构成WEB构成:▲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网络及中间件▲防火墙与CA认证大型WEB系统,为了承受较大的访问压力,会采用负载均衡器技术,使用多个WEB应用服务器,分担来自客户端的访问压力。
二、WEB系统设计技术1、静态页面及动态页面2、网络开发技术3、CGI(通用网关接口)程序4、J2EE5、。
NET6、WEBSERVICES三、WEB系统的测试策略1、WEB系统的测试分类按系统架构分:客户端、服务器、网络上的测试按职能分:应用功能、WEB应用服务、安全系统的测试按软件质量特性分:功能、性能、安全性、兼容性、易用性测试按开发阶段分:设计、编码、系统测试2、总体架构设计的测试1)、采用瘦客户端或胖客户端是否适合需求2)、确定WEB架构的组成部分是否满足需求3)、服务器的配置及分布是否满足需求3、客户端设计的测试1)、功能设置的测试2)、信息组织结构设计的测试3)、页面设计的测试4、服务器端设计的测试1)、容量规划的测试估算点击率是否满足需求;估算延迟和流量是否满足需求;估算WEB应用系统所需服务器的资源消耗(性能瓶颈重点考虑所需内存、CPU利用率)什么叫点击率、延迟、流量?点击率:每秒HTTP的请求数,也叫每秒被访问的次数。
延迟:指从点击页面开始进入页面到它显示内容之间的时间。
流量:通信的字节数。
2)、安全系统设计的测试常识性安全策略;●使用加密技术;如数字签名、SSL和SHTTP、链加密、文档加密等●构造防火墙有三种:网络级、应用级和电路级●构建网络防毒系统3)、数据库设计的测试5、WEB应用开发测试1)、代码测试源代码规则分析;链接测试;框架测试;表格测试;图形测试2)、组件测试表单测试;Cookie测试;脚本测试;CGI测试;ASP测试;Active某控件测试△可使用工具测试:如JUNIT进行单元测试6、WEB应用运行测试1)、功能测试客户端的选择:包括操作系统、浏览器客户端的浏览器的配置:Cookie设置、脚本设置、安全设置、显示设置客户端显示设置:分辩率的设置内容测试:是用来检查WEB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计算机控制系统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第一章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点是什么?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用计算机代替常规控制系统中的模拟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的系统。
优点: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逻辑判断功能,看完实现高级复杂的控制方法,获得快速静谧的控制效果。
2、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各自的功能。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由主机、接口和输入/输出通道、通用外部设备、执行机构、检测元件、仪表、操作台等部分组成。
主机:采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接口和I/O口通道,接收检测设备传来的信息并向控制系统的各个部件发出命令,同时计算机对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巡回检测、数据处理、控制计算、分析报警、逻辑判断等。
接口与I/O通道:主机与被控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纽带。
通用外部设备:扩大计算机的功能,是计算机系统与操作人员的交互界面,用来完成信息的记录、存储、显示、打印、传送。
检测元件、仪表、执行机构:检测元件和仪表用来测量生产对象的某些参数,并将非电量的被测参数转换为电量表示;执行机构接受CPU的命令使被控对象完成规定的控制动作。
操作台:用来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
3、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当有哪些主要特征?答:1.实时性 2.良好的输入/输出能力 3.标准化和系列化 4.模块化的系统结构 5.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定时自动启动功能和硬件自检功能)4、计算机控制系统大致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数据采集系统(DAS,Data Acquision System)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4)分布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1)数据采集系统简称:DAS计算机只对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
工业领域智能生产线建设方案
工业领域智能生产线建设方案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生产流程分析 (4)2.1.1 生产任务概述 (4)2.1.2 生产流程优化 (4)2.2 设备选型与配置 (4)2.2.1 设备选型原则 (4)2.2.2 设备配置 (4)2.3 自动化程度要求 (4)2.3.1 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4)2.3.2 自动化程度等级 (5)第三章生产线设计 (5)3.1 总体布局设计 (5)3.2 工艺流程设计 (6)3.3 设备布局设计 (6)第四章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7)4.1 控制系统架构 (7)4.1.1 系统总体架构 (7)4.1.2 系统模块划分 (8)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8)4.2.1 控制器选型 (8)4.2.2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 (8)4.2.3 通信设备选型 (8)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9)4.3.1 控制算法设计 (9)4.3.2 通信协议设计 (9)4.3.3 用户界面设计 (9)4.3.4 系统集成与调试 (9)第五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0)5.1 传感器选型与应用 (10)5.1.1 传感器选型原则 (10)5.1.2 常用传感器及应用 (10)5.2 检测技术及设备 (10)5.2.1 检测技术概述 (10)5.2.2 检测设备 (11)5.3 数据采集与处理 (11)5.3.1 数据采集 (11)5.3.2 数据处理 (11)第六章机器视觉系统 (11)6.1 视觉系统设计原则 (12)6.2 视觉传感器选型 (12)6.3 图像处理与分析 (12)第七章编程与调试 (13)7.1 编程方法 (13)7.1.1 手动编程 (13)7.1.2 示教编程 (13)7.1.3 离线编程 (13)7.1.4 自动编程 (13)7.2 调试技巧 (13)7.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3)7.2.2 程序调试 (14)7.2.3 硬件调试 (14)7.2.4 功能测试 (14)7.3 功能优化 (14)7.3.1 运动学优化 (14)7.3.2 动力学优化 (14)7.3.3 控制策略优化 (14)7.3.4 系统集成优化 (14)第八章安全防护与维护 (14)8.1 安全防护措施 (14)8.1.1 安全防护概述 (14)8.1.2 设备安全防护 (15)8.1.3 人员安全防护 (15)8.2 预防性维护策略 (15)8.2.1 维护计划制定 (15)8.2.2 维护内容 (15)8.2.3 维护人员培训 (15)8.3 故障诊断与处理 (15)8.3.1 故障诊断 (15)8.3.2 故障处理 (16)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6)9.1 项目进度管理 (16)9.2 项目成本管理 (16)9.3 项目质量管理 (16)第十章项目评估与优化 (17)10.1 项目效果评估 (17)10.1.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7)10.1.2 评估方法选择 (17)10.1.3 评估结果分析 (17)10.2 项目改进方向 (17)10.2.1 技术层面改进 (17)10.2.2 管理层面改进 (18)10.2.3 人力资源层面改进 (18)10.3 项目可持续发展策略 (18)10.3.1 技术创新与升级 (18)10.3.2 政策支持与合规 (18)10.3.3 企业文化传承与发扬 (18)10.3.4 拓展市场与业务领域 (18)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制造领域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彭骞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彭骞发布时间:2021-09-13T07:22:17.21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彭骞袁碧丰[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强大的性能优势,能够实现全面的自控管理,对于系统化设备制造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将它应用于汽车制造中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自动化技术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连接工作,保证技术应用的稳定性。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水分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有着强大的性能优势,能够实现全面的自控管理,对于系统化设备制造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将它应用于汽车制造中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自动化技术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关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连接工作,保证技术应用的稳定性。
鉴于此,文章对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汽车机械制造;应用研究1自动化技术概述自动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涵盖控制理论、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操控技术等,其本身是依托于机械设备及相关平台来实现对组件的指令调控。
这样对于整个操控体系而言,则可有效通过自动化控制平台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降低岗位人员的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机械操控范畴,例如工业生产线、自动化加工流水线的建设,均是依靠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整个操控流程的一体化控制,进而通过数据信息精准性传输,降低实际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保证整体机械操控的质量性。
自动化技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是依托于系统功能性的拓展,实现对相关指令的调控,进而保证整项操控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数据指令传输的对接性。
从整体组成来讲,其需要通过不同单元结构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对相关工序的协调性调控。
(最新)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送审稿)AQ3035-20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0-09-06发布2011-05-01实施前言本标准第4章的4.1、4.2 a)、4.2 c)、4.6.2.6、4.7.1、4.7.2.3、4.7.2.4、4.7.2.7、4.7.3 a)、4.7.4.1、4.7.5、4.7.7.3、4.7.13、4.8.2、4.9.5、4.9.11 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监控项目、组成和功能设计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含石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新建储罐区、库区及生产场所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扩建或改建系统可参照执行。
其它行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8566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12504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1762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AQ XXXX-XXXX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HG/T20507化工自控设计规定(一)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HG/T21581自控安装图册总说明、图形符号规定及材料库SH3005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SH/T 3104 石油化工仪表安装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safety monitoring controll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由数据采集装置、逻辑控制器、执行机构以及工业数据通讯网络等仪表和器材组成,可采集安全相关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确定现场安全状况,同时配备联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的重大危险源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概述•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通用分布式测量控制单元(MCU)原理及应用•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示例第九章自动化监测技术§1 概述 第九章 自动化监测技术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概述•自动化监测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监测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自动化监测的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数据处理自动化,俗称“后自动化”;第二种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俗称“前自动化”;第三种是实现在线自动采集数据,离线资料分析,俗称“全自动化”。
•自动化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自动化、数据管理的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的自动化等内容。
第1节 概述(1)数据采集功能。
能自动采集各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把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数据采集能适应应答式和自报式两种方式,能按设计的方式自动进行定时测量,能接收命令进行选点、巡回检测和定时检测。
(2)掉电保护功能。
现场的数据采集装置应有储存器和掉电保护模块, 能暂存已经采集的数据,并在掉电情况下不丢失数据。
系统应设有备用电源,在断电情况下,系统应能自动切换,并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具体持续工作时间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应在3天以上。
(3)自检、自诊断功能。
即对仪器自身的工作性态进行检查,对发生故障的仪器应自动报警。
第1节 概述(4)现场网络数据通讯和远程通讯功能。
现场数据通讯一般采用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等形式,对于远程通讯一般采用因特网和微波方式。
(5)防雷和抗干扰功能。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防止遭受雷击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系统应具备本功能。
系统的防雷一般应进行专门的设计。
第1节 概述(6)数据管理功能。
对监测数据应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编制相应的管理系统软件,对监测数据实行查询、修改、统计等操作,对数据异常及故障能进行显示和报警。
另外,为保证数据的安全,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7)数据分析功能。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是自动化监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及时发现工程隐患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数据分析主要是判断数据的正常或异常特征,并根据其异常特性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1节 概述(1)采样时间应有一定的限制,具体时间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通常对某个项目的巡测时应小于30分钟,对单个测点的采样时间应小于3分钟。
(2)测量的周期可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可实现加测、补测等。
(3)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建立监控室,用于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管理。
监控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0℃~30℃,湿度保持不大于85%。
第1节 概述(4)系统可采用交流电作为工作电源,其工作电压为220V。
(5)系统应有较高的可靠性,系统的故障率应低于5%,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6)数据采集装置的测量精度应满足有关规范和工程实际需要的要求,因此,应在精度、量程、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装置。
第1节 概述§2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第九章 自动化监测技术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1)适应性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结构和运行工况的不同,在设计监测自动化系统时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对于重点监测项目和重要测点应优先纳入自动化监测系统中,技术成熟的项目优先实现自动化。
(2)经济性系统建设的造价应经济、合理,采用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同时,应尽可能考虑整套系统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完整性,便于管理、维护和节约经费。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3)准确性系统的测量数据应准确,精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在更换零部件时不影响数据的连续性。
(4)可靠性监测设备选型应优先考虑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通过多个现场环境长期考核、质量合格的产品,设备的故障率应很低,长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具有在雷电、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的长期可靠性,有良好的防雷、防湿、耐高温等抗干扰能力。
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判断、报警,并迅速排除。
为保证数据的连续可靠,系统应具有备用的人工观测手段。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5)开放性和通用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开放性是针对用户开放系统总线标准、系统数据采集单元的程控命令和数据格式,以及接入的任何种类标准信号传感器。
系统应易于操作,人机界面友好。
(6)统一性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相互兼容,即使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子系统,也应能实现监测信息的统一管理。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设计方案•监测系统的布置设计是安全监测设计的主要内容,由于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仅测读快,测读及时,能够做到相关量同步测读,能够胜任多测点、密测次的要求,提供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为连续的信息,而且测读准确性和可靠性高,因此,应普遍使用监测自动化系统。
•但是,监测自动化系统较为昂贵,对环境条件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自动化系统的测点设置应以满足监测工程安全运行需要为主,纯粹为施工服务及为科学研究而设置的测点,原则上不纳入自动化系统。
•经多年的研制和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布置形成三大基本形式:集中式监测系统、分布式监测系统和混合式监测系统。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集中式系统是将传感器通过集线箱或直接连接到采集器的一端进行集中观测。
•在这种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要用不同的采集器控制测量,由一条总线连接,形成一个独立的子系统。
系统中有几种传感器,就有几个子系统和几条总线。
•所有采集器都集中在主机附近,由主机存储和管理各个采集器数据。
采集器通过集线箱实现选点,如直接选点则可靠性较差。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集中式监测系统的高技术部件均集中在机房,工作环境好,便于管理,系统重复部件少,相对投资也较少,但系统传输的是模拟量,易受外界干扰,系统风险集中,可靠性不高,技术复杂,电缆用量大,维护不便。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集中式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第2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监测计算机、测控单元和传感器组成;•根据不同监测任务需要而埋设的各类传感器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一般为屏蔽电缆)接入布置其附近的测控单元;•由测控单元按照采集程序的控制将监测数据转换、存储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发送至远方的监测计算机做深入分析和处理。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测控单元还可以接收来自监测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将本身的工作状况以及传感器的工作状况发送给监测计算机,由操作员做出分析判断以及时排除系统中硬件设备的故障。
因此,虽然系统设备的类型与集中式无大的差别,但是由于测控单元与集中式结构中的测控单元相比有了本质的变化,且系统中数据传输多为数字量信号,使得分布式系统在诸如测量精度、速度、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上比集中式系统有了显著提高。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是把数据采集工作分散到靠近较多传感器的采集站(测控单元)来完成,然后将所测数据传送到主机。
这种系统要求每个观测现场的测控单元应是多功能智能型仪器,能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控制测量。
•分布式监测系统传输的是数字量,传输距离长,精度高,风险分散,可靠性高,技术简单,电缆用量小,布置灵活,观测速度快,但系统重复部件多,投资相对较大。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混合式是介于集中式和分布式之间的一种采集方式。
它具有分布式布置的外型,而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采集的系统。
•设置在仪器附近的遥控转换箱类似于MCU,汇集其周围的仪器信号,但不具有MCU的A/D转换和数据暂存功能,故其结构比MCU 简单。
•转换箱仅是将仪器的模拟信号汇集于一条总线之中,然后传到监控室进行集中测量和A/D 转换,然后将数字量送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混合式数据采集方式中转换箱只能起汇集周围仪器信号的作用,此种方式关键问题是既经济又可靠地解决了模拟量长距离传输技术;•目前国内传输距离一般在1000m~2000m 内,模拟量传输距离一般不能大于2000m,与分布式比较,造价可省约1/3左右。
•由于转换箱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比MCU产生的故障路率低,所以此种方式适应于大规模、测点数量多,相对集中的监控系统。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网络集成式•网络集成式结构是对分布式结构在开放性和标准化的方向上做出本质改变的系统结构,它在现今的企业管理控制一体化的应用需求中已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网络集成式结构突破了分布式结构中因专用网络的封闭造成的缺陷,改变了分布式结构系统中模拟、数字信号混合,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的信号传递需历经从现场到控制室,再从控制室到现场的往返专线传递过程。
•随着网络信息化和安全性的提高,接入Internet 的管理层可以为远方的专家和上级管理部门提供远程观测分析建筑物安全状况的手段,提高安全状况分析的效率。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网络集成式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第2节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系统组成-电缆•监测系统的不同部位和不同仪器需要联接不同规格的电缆。
•电缆选型和敷设是确保监测仪器和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电缆选型要充分了解电缆结构及信号传输和工作环境对电缆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分析。
•电缆敷设要注意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开不利的区域。
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传感器是感应建筑物变形、渗流、应力、温度等各种物理量的仪器设备,它将测量到的模拟量、数字量、脉冲量、状态量等信号输送到采集站。
•传感器种类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振弦式、调频式、压阻式、变压器式、电位器式等。
•土木工程监测中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渗压计、渗流量计、垂线仪、倾斜仪、测缝计、锚杆应力计、钢筋计、应变计、温度计等各种仪器。
•应选择其中对监控工程安全起重要作用且人工观测又不能满足要求的关键测点纳人自动化观测系统。
•所有纳入自动化系统的仪器,都应预先经过现场观测值可靠性鉴定,证明其工作性态正常。
系统组成-传感器第2节 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采集站由测控单元组成,并根据仪器分布情况决定其布置,一般设在较集中的仪器测点附近。
•采集站根据确定的观测参数、计划和顺序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和存储,并有自检、自动诊断功能和人工观测接口。
•采集站除与主机通讯外,还可定期用便携式计算机读取数据。
根据确定的记录条件,将观测结果及出错信息与指定监测分站或其他测控单元进行通信。
•能选配不同的测量模块或板卡,以实现对各种类型传感器的信号采集。
检测指定的报警条件,一旦报警状态或条件改变则通知指定的监测分站。
•将所有观测结果保存在缓冲区中,直到这些信息被所有指定监测分站明确无误地接收完为止。
•管理电能消耗,在断电、过电流引起重启动或正常关机时,保留所有配置设定的信息。
具有防雷、抗干扰、防尘、防腐,适用于恶劣温湿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