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二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壤肥力要素水、气、热之间的关系。
由于土壤水分的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土壤水的形态学观点和能量学观点。
土壤水的类型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土壤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对植物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
液态水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水分受力的不同来划分的,这是水分研究的形态学观点。
这一观点在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和生产中广泛应用。
一、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从室外取土,放在室内风干若干时间后,表面上看似乎干燥了,但把土壤放在烘箱中烘烤,土壤重量会减轻;再放置到常温常压下,土壤重量又会增加,这表明土壤吸收了空气中的水汽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来说,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
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大可达一万个大气压,所以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二、膜状水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重力不能使膜状水移动,但其自身可从水膜较厚处向水膜较薄处移动,植物可以利用此水。
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当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往往还有相当多的膜状水。
三、毛管水当把一个很细的管子(毛细管)插入水中后,水分可以上升的较高于水平面,并保持在毛细管中。
毛管水:由于毛管力的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液态水。
毛管水可以有毛管力小的方向移向毛管力大的方向,毛管力的大小可用Laplace公式计算:P = 2T/r式中的P为毛管力,T为水的表面张力,r为毛管半径。
根据毛管水是否与地下水相连,可分为2种类型:毛管悬着水:降水或灌溉后,由地表进入土壤被保存在土壤中的毛管水。
毛管上升水:或毛管支持水,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
影响毛管上升水的因素:地下水水位和毛管孔隙状况毛管水上升高度用下式计算:H=75/d,d为土粒平均直径(上升高度与颗粒直径间关系见p142的附表)。
第四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二、土壤通气性
• 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 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
(一)土壤通气性的重要意义
• 其重要性在于补充氧气。 • 如果没有大气氧气的补充,土壤中的氧气 将迅速被耗尽,缺氧将严重影响根系的正 常生长,影响好气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 响土壤养分的有效化。一些有毒的还原性 物质的累积将毒害根系,严重时会使植物 死亡。 • 因此,土壤必须具有一定的通气性。
(二)土壤通气性的机制
1、气体扩散 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 这是土壤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形式。 土壤呼吸: O2(大气) 土壤 CO2(土壤) 大气
2、气体整体流动
• 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 而引起的气体运动,称为整体流动。 • 温度、气压、降水、灌溉水的挤压等都可 以引起气体的整体流动。
• R随时间而变(年、月、日、瞬间) • 当R为正值,地面辐射收入大于支出,地 面增温; • 当R为负值,地面辐射收入小于支出,地 面降温; • 一般白天R为正值,地面增温; • 夜间R为负值,地面降温。
(二)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
1、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的总辐射强度取决于气候(天气)情 况。 ---晴天的辐射强度比阴天大; ---日照角越大,单位面积上接受的热量越多, 辐射强度越高(中午,垂直,最高) ---北半球的南坡,太阳入射角比平地大,土 温比平地高;南坡土温比北坡高。
四、土壤热性质
一、土壤热容量(C)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 高(或降低)1º 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 量。 C = Cv*ρ ρ:土壤容重
• 水的热容量最大(4.184); • 气体的热容量最小(1.255*10-3); • 矿物质(2.163-2.435)和有机质(2.515)热 容量介于其中。 • 在固相组成物质中,腐殖质热容量大于 矿物质。 • 土壤热容量主要取决于水分含量的多少 和腐殖质含量。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1cm
19 ℃
(2)导热率的物理意义
导热率大则传热快,得热后迅速下传(失热后迅速补 给),引起的变温小。
导热率小则传热慢,得热后不易下传(失热后补给缓 慢),引起的变温大。
J s-1
1cm2
20 ℃
21 ℃ 21 ℃
1cm
19 ℃
20 ℃ 19.2 ℃
Question:土壤的导热率大小取决于什么? Answer:取决于土壤中的基本组成物质。
固相 50% 矿物质45% 水20-30% 空气
30-20% 孔隙50%
有机质5%
不同土壤组分的热容量
土壤组成物质
粗石英砂 高岭石 石灰 腐殖质 Fe2O3 Al2O3
土壤空气 土壤水分
重量热容量 (Jg-1℃-1)
0.745 0.975 0.895 0.682 0.908 1.996 1.004 4.184
一般作物根系的吸水力平均为1.5MPa。
2、土壤膜状水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壤还有剩余的引力吸 附液态水, 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膜 状 水 示 意 图
土壤膜状水的有效性:
土壤膜状水
3.1MPa (靠近土壤内层)(无效水)
受到的引力
0.625 MPa (靠近土壤外层)(有效水)
一般作物根系的吸水力平均为1.5MPa。
取容积为1的土壤,设它吸收(放出)的热量为 ⊿Q,引起的温度变化为⊿T ,则根据定义Cv=⊿Q/⊿T, 这就是容积热容量。
转换公式一下:⊿T=⊿Q/Cv, 当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候,热容量越 大的物质,升、降温缓慢, 即温度变化小,反之亦然。
Question:土壤的热容量大小取决于什么?
第五讲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K=
λ Cv
土壤热扩散率的大小反应土壤导热引起土壤温度 变化性能的强弱,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土壤含水量 ,干土易升温,湿土不易升温。
三、土壤温度变化
• 土壤热量基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 所以土温也有周期性的日、年变化。 • (一)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 1.概念 • 土表日间增热和夜间冷却所引起的土温昼夜变化,称土温日变化。 • 2.特点 • (1)土表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3-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早晨5-6点。 • (2)土处已 没有太大的变化。 • (3)白天表层土温高于底层,晚间底层土温高于表层。
4.4土壤通气性的衡量
比较使用的衡量指标有二: (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2)土壤的通气孔隙度(土壤容气量)
• 1、土壤通气孔隙度(%) • 一般非毛管孔隙度15-20%为良好,<10通气不 良,10-15中等。 • 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 • 在土壤中,通气条件越好, Eh值越大,土壤的 氧化性越强。 • 如水分含量较高,Eh就小,土壤处于还原状态。
土壤热的传导总是由土温高处向土温低处。
土壤的导热率也和土壤的三相物质比率有关。
土壤组成
导热率 [cal/(cm·s·℃)]
表 6-16 土壤各组成成分的导热率 矿物质 水分 空气
0.004-0.005 0.0014 0.00005
干燥土壤
0.0003-0.0005
矿物质的导热率最大,约为空气导热率100倍,其次是土壤水分, 比空气大25倍,土壤空气的导热率最小。 影响土壤导热率大小因素是:①土壤含水量;②土壤松紧度和 孔隙状况。 • 当土壤干燥时,孔隙被空气所占领,导热率就低。 • 当土壤湿润时,孔隙被水所占领,导热率增大。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与热性质示文稿1.ppt
3.1×106Pa(10000-31大气压) ❖ ② 密度1.2-2.4g/cm3,平均1.5g/cm3,表现出固态水的性
质。
❖ ③冰点低至-7.8℃,不能移动,没有溶解能力。
❖ 由于植物根系的渗透压一般只有15个大气压,因此, 吸湿水对植物是一种无效水
水+气=总孔隙容积
土壤空气容积百分数=孔隙度-水容(%) 土壤固相物质所占的容积百分数=1一孔隙度
可求出土壤固液气三相物质容积比
(三)水层厚度 将一定面积一定厚度土层中的水分总量,换算
成水层厚度(mm),是与气象资料相吻合的一种表示方式。
水层厚度(mm)=土层厚度(mm)×水容% =土层厚度(mm)×水重%×土壤容重
(四)水的体积 将一定面积和一定深度土层中含水总量,
换算成水的体积来表示。
水的体积=土壤面积×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水重% 若面积为亩则:
2000
12
水的体积(m3/亩)= ×水层厚度(mm)× = ×水层厚度(mm)
3
1000 3
式中1/1000是将毫米数换算成米数,2000/3为一亩地面积(m2)
五、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
❖ 土壤水的能态是指土壤中水分的能量状态,常用土水势和水 吸力来表示。
❖ (一)、土水势 ❖ 1、概念: 土壤中的水在土壤中受到了各种力场的作用,如
吸附力,毛管力等,使土壤中的水比纯水自由能降低了(分 子活动能力降低了),土壤水的自由能和纯自由水之间自由 能的差值,其值大小等于在标准大气压等温条件下,单位数 量的纯自由水转变成土壤水时所作的功或其自由能的降低值 称为土水势。 ❖ 土水势严密的概念如下:从一已定高度的蓄水池中,把无 限少量的纯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等温可逆地转移到土壤中的 某一已定点,使成为土壤水,这时必须做的功,以单位水量 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 我们规定纯水(自由水)势能值为零,土水势应是负值
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及水气热调节
项目 对照 自然含水量 9.90
化肥 11.76
猪粪 15.08
秸秆 14.10
化肥+猪 粪
16.92
化肥+秸 秆
15.71
田间持水量 25.00 28.40 30.98 29.12 31.23 31.41
饱和含水量 35.18 35.10 39.23 36.90 40.71 40.68
34/42
2.6.1.2 土壤空气调节
对于粘质土壤的通气不良可采取合理耕作结合增 施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孔隙。
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易涝地区的土壤通 气不良应加强土壤水分管理,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降 低地下水位,及时排除渍涝。
对于因降(灌)水量大而造成的土壤过湿、表土 板结而影响通气的,应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地结皮等, 土壤通气性就会大大改善。
K =λ /Cv
式中:K为土壤导温率;
λ 为导热率;
Cv为土壤容积热容量。
26/42
27/42
土壤组成与土壤的热特性
重量
导热率
土壤组 成分
容积热容量 (J·cm-3·K-1)
热容量 (J·g-1·K-1)
(J·cm-1·s-1·K-1)
土壤
空气
0.0013
1.00 0.00021-0.00025
28/42
2.5.3 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2.5.3.1 土壤温度与种子萌发 2.5.3.2 土壤温度与作物根系生长 2.5.3.3 土壤温度与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5.3.4 土壤温度影响养分转化与吸收 此外,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养分的释放以及土壤 中水、气的运动等也都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
29/42
2.6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2.6.1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 2.6.2 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土壤空气和热量》课件
参考文献
1. 引用的相关文献一 2. 引用的相关文献二 3. 引用的相关文献三 4. 引用的相关文献四
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温度和有 机质含量都会影响土壤 空气的含氧量。
土壤热量
1
来源
土壤热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传导和地下热流。
2
作用
土壤热量影响土壤温度、植物生理过程和微生物活动。
3
影响因素
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和植被覆盖都会影响土壤热量的分布。
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根系氧 气摄取和呼吸作用,对植 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空气和热量》PPT 课件
# 土壤空气和热量
土壤空气和热量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本课件将介绍土壤空气和热量的组成、 功能、作用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简介
什么是土壤空气和热量? 为什么它们在农业生产中如此重要?
土壤空气
组成
土壤空气主要由氮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功能
土壤空气可影响土壤通 气性、根系生长和微生 物活动。
土壤热量
适宜的土壤热量有助于提 供植物所需的热能,促进 植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优化土壤环境
通过科学管理土壤通气性 和热量分布,可提高作物 产量和热量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2 管理和优化
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优化土壤环境,可帮助实现高产高质的农业生产目标。
第4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膜状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 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 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 水膜就称为膜状水。 基本性质与液态水相似,但粘滞性较大, 无溶解性。可以沿土粒从水膜厚处想薄处 移动。土壤膜状水含量达到最大时,成为 最大分子持水量。
当根接触膜状水时,膜状水可以被吸收。 但膜状水对植物而言是供不应求的。但 膜状水尚未完全被利用之前,植物就会 出现凋萎状态。 植物因缺水而出现永久萎焉时的土壤含 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凋萎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效水的下 限,它因土壤和植物的不同而不同。
水通过半透膜的移动
H O H O H H O H O H O H H H O H H O H H O H H O H
K+
H
Cl-
H
溶质势的计算:
o RT Ci
R — 气体常数 (82 bar / cm3 / mol . K) T — 绝对温度 (K)
Ci — 溶质各组分的溶度 (mol )
×100
θ v θ m Db / Wb
例题:已知一土壤的重量含水量为20 % ,容重为 1.25 g cm-3 , 求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 (试算) θv = 20 ×1.25 / 1 = 25 %
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占某参照持 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含水量 =
土壤含水量 ×100 田间持水量
液柱上升高度是:h=2γcosθ/(ρgr)
γ= 表面张力;θ= 接触角;ρ= 液体密度;g= 重力加速度;r= 细管半径。
当θ>90度,这表示弯液面为凸面;同时h<0,表示流体在毛细管下降,即汞在 玻璃管的情况。
04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
(一)烘干法:oven drying method 1.烘箱烘干法(gravimetry with Oven Drying): 缺点: (1)采样干扰田间土壤水分连续性 (2)不能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观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多点采样必然会因为 土壤时空变异性造成测试误差 (3)采样、运输及多次称量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4)费力、费时,不能快速得到结果;烘干过程中一些有机物质在这样温 度情况下有可能氧化分解。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 烘干法是土壤含水量测定的经典方法,是其他方法矫正的基础和标准方法。 2.酒精燃烧法(gravimetry with Drying by Burning Alcohol) 原理:利用酒精与水相溶解以及酒精易燃的特性,使酒精在样品中燃烧生热,将 水分迅速蒸发干燥。酒精燃烧时,火焰距土面2~3cm,样品温度约70~80 ℃, 当火苗熄灭前的几秒钟,火焰下降,土壤温度上升到180~200 ℃,然后很快 下降到85~90 ℃,并缓慢冷却。 应用条件:本方法由于高温阶段时间短,,样品中有机质及盐类损失甚微,但有 机质含量高于5%的样品,也不适用。 特点:快速,20分钟左右。适用于在田间进行快速测定。允许误差<1%
水层厚度(mm) 土层厚度(cm) 土壤面积(cm 2 ) 容重 质量含水量(%) 土壤面积(cm 2 ) 10
土层厚度(cm) 质量含水量(%) 容重 10
水层厚度公式的应用: (1)与气象资料进行互相加减 (2)计算土体中水分的总储量 (3)计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情况------水分平衡模型的基 础
3. TDR法
v= c
r
r=(ct 2 L) 2
θ v=-5.3×10-2+2.9×10-2ε -5.5×10-4ε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第六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水分的来源和类型,水分的有效性与水分测定、表示方法,土壤水分运动状况。
土壤空气与热状况以及水、气、热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第一节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一)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土壤能保持水分是由于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以及毛管孔隙的毛管力。
根据水分被土壤保持的力,将水分划为不同类型。
1. 吸湿水:土粒通过吸附力吸附空气中水汽分子所保持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1)特点:吸附力很强,对水汽分子的吸附可达31 至10000 个大气压,因而水的密度增大,可达 1.5g/cm 3 ,无溶解能力,不移动,通常是在105 °C ~110 °C 条件下烘干除去。
对植物无效。
(2)只含有吸湿水的土壤称为风干土;除去吸湿水的绝对干土称为烘干土。
风干土重烘干土重= ———————1+ 吸湿水%风干土重= 烘干土重×(1+ 吸湿水% )(3)影响因素:①土壤吸湿水含量受土壤质地的影响,粘质土吸附力强,保持的吸湿水多,砂质土则吸湿水含量低。
②吸湿水含量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空气相对湿度高,吸湿水含量也高,反之则吸湿水含量低。
2 、膜状水:土粒吸附力所保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周围形成连续水膜,称为膜状水。
(1)特点:保持的力较吸湿水低, 6.25 ~31 大气压,水的密度较吸湿水小,仍粘滞而无溶解性;移动缓慢,由水膜厚的地方往水膜薄的地方移动,速度仅0.2 ~0.4 毫米/ 小时。
膜状水对植物有效性低,部分有效。
3. 毛管水:存在于毛管孔隙中为弯月面力所保持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毛管水又分为两类:①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有联系,随毛管上升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②毛管悬着水:与地下水无联系,由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象悬在土壤中一样,故称毛管悬着水。
4. 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可以从土壤中排出的水分称为重力水,主要存在于通气孔隙中。
第四章土壤水空气热量
凋 萎 系 数
最 大 分 子 持 水 量
毛 管 断 裂 含 水 量
田 间 持 水 量
毛 管 持 水 量
饱 和 持 水 量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悬着水 毛管上升水
重力水
无效水
有效水
多余水 (旱地)
图3-4 土壤保持水分能量、水分常数与水分有效性的关系
表3-3 土壤质地与有效水最大含量的关系
土壤质地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密度1.2-2.4,冰点是-78 ℃ ,105℃可烘出来。
影响因素:质地、气温、相对湿度。
对植物无效!
土粒
土粒
吸湿水层 膜状水层
吸湿水示意图
土壤质地愈粘重,吸湿系数愈大。
土壤 质地
紫色土 粘土
黄壤 重壤 4.11
潮土 中壤 2.52
砂土 砂土 0.8
吸湿系数 7.53 (%)
有 吸 风干土 湿无 水 烘干土
毛管水的类型
1)悬着毛管水(capillary suspending water) :在地
形部位高,地下水位深的地方,降雨或灌水后,借毛管力保持 的水分,与地下水无直接联系,同下面的干土层有明显的湿润 线分界,好象悬着在上层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 *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 到最多时土壤含水量。 *毛管断裂含水量(capillary disrupting moisture) 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 态出现断裂,蒸发速率明显降低,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 裂含水量。大约相当于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
膜状水示意图
根毛土粒土粒土粒rd D土粒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curve)(P68-69自学)
第三节 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组成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含量的差异
气体 O2(%)
20.94
18.0~20.03
CO2(%)
0.03
0.15~0.65
N2(%)
78.05
78.8~80.24
其它气体(%)
0.98
0.98
近地表大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主要差别: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毛管上升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毛管上升水受地下水压影响,通常大于田间持水
量。毛管持水量是计算土壤毛管孔隙度的依据。
毛管孔度=毛管持水量 ×容重
通气孔度=总孔度-非活性孔度-毛管孔度
(三)土壤水的有效性(availability)
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 及其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 (unavailable water),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 效水(available water)。有效水的范围是凋萎系数至 田间持水量间的差值,即凋萎系数是土壤有效水的下 限。
二、土壤空气的运动
(一)土壤空气的对流(convection)
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推动的气体整体流动,也 称质流。对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影响土壤空气对流的因素
(1)气压变化:大气压上升,一部分空气进入土壤孔隙,
大气压下降,土壤空气膨胀,一部分土壤空气进入大气。
(2)温度变化:土壤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时,土壤中的空气
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如果土壤水在参照面之 上,则重力势为正,反之,重力势为负。 5、总水势(Ψt)
第四、五章 土壤水、空气、热量
生物 昆虫、各种原生动物、藻类、各种微生物等
返回
容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
3、土壤水贮量
4、土壤相对含水量
在生产实际中常以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 水量的百分数作为相对含水量来表示土壤水分的多少。
土壤相对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 ×100%
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80% 时为最适宜旱地作物的生长发育
二、土壤墒情(含水量)
所以,在相同 条件下,粘土 保持水分多但 对植物的有效
性最差
土壤含水量随吸 力的增加而下降
相同水吸力下,粘土含 水量最高,砂土最低
第五节 土壤水分状况与水分平衡
一、土壤水分状况 1、 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需求 2、 土壤水分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中有机养分的分解矿化离不开水分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只有在水中才能溶解 养分离子向根系表面迁移、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都必 须通过水分介质来实现
墒情的种类:
旱地不宜耕种
1、汪水:过湿,有积水
不宜进行耕作
2、黑墒:手捏土易成团,扔在地上不散开
3、黄墒:手捏土易成团,扔在地上一半适散宜开旱地耕种
4、潮干土:手捏土不成团,容易散开
5、干土
应设法灌水补墒
不宜耕种
第二节 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 与能态学
一、土壤水分研究的形态学类型与性质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第四章 土壤水
土壤水分实质是稀的土壤溶液,是作物吸 水的重要给源
第一节 土壤水的基础知识
一、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土壤质量含水量
湿土质量-干土质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g/kg)=
105 ℃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土壤
《土壤学》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状况
(五)土壤水贮量(方/亩或吨/亩)
=2/3 ×水层厚度
(六)墒情:干墒、黄墒、灰墒、黑墒 干、 润、 潮、 湿
三、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 (一)烘干法:常用
1、经典烘干法 :恒温箱105-110 ºC烘干称重计算
2、快速烘干法 :红外线烘干法、微波炉烘干法、酒精燃 烧法、电炉法等。
(三)土壤空气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通气不良产生还原性气体H2S、CH4、
H2、NO等会严重危害作物生长,CO2 过多致使土壤酸度增高,致使霉菌发育, 植株生病
氧扩散率(ODR与不同植物状况之间关系)
植物
茎叶菜 莴苣 菜豆 甜菜 草莓 棉花 柑橘
土壤类型
壤土 粉砂壤土
壤土 壤土 砂壤土 粘壤土 砂壤土
一是受辐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二是受土壤含水率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
土面蒸发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 1、大气蒸发控制阶段 2、土壤导水快慢控制阶段
在土壤不是很湿能进入田间时,应及时锄地松土, 减少水分蒸发。 3、水汽扩散阶段
一般情况下,只要土表有1~2mm干土层就能显著降 低蒸发强度。
田间土壤水分收支示意图
总水势(Ψt) Ψt=Ψm+Ψp+Ψs+Ψg
(二)土壤水吸力
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 下所处的能态,简称吸力。
与土水势的意义一致,但只是 基质吸力和溶质吸力的和。
(三)土水势的测定
• 主要有张力计法(测定基质势最 常用)
• 压力膜法 • 冰点下降法 • 水气压法等
张力计法
压力膜法
冰点下降法
中耕
3. 合理灌溉排水,及时增减土壤水分。
变漫灌、畦灌、沟灌等地面灌溉方式为波涌灌、膜 下灌等改良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较为先进 的滴灌、喷灌和渗灌
4第二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
容积热容量:指每1cm3土壤增、降1℃时需要吸收 或释放的热量,用 Cv 表示,单位为J/(cm3·K);
质量热容量(比热):指每1g土壤增、降温1℃时所
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 c 表示,单位为 J/(g·K)。
Cv = c×ρ(式中ρ为土壤容重)。
热容量愈大,土壤温度变化愈缓慢,反之, 热容 量愈小,则土壤温度变化频繁
土壤水分的来源: 降雨、灌溉水。
土粒与水界面的吸附力 受 (氢键) 力 类 土体的毛管引力 型
重力
3.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土壤吸湿水:
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 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 分子层。
吸湿水的特点:水分子呈定向紧密排 列、密度1.2~2.4 g/cm3、无溶解能 力、不能以液态水自由移动,不能 被植物吸收(无效水)。
1.种子萌发: 小麦大麦:1-2 ℃,谷子6-8 ℃,棉花、水稻、
高梁12-14 ℃。 2.作物根系生长:
2-4℃,微弱生长;10℃以上,生长活跃;大于30- 35℃,生长受阻。 3.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春小麦16-20℃,冬小麦12-16℃,玉米24-28 ℃,棉花25-30℃,水稻30-32 ℃。 4.养分转化与吸收:
毛管水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土 壤质地、腐殖质含量和土壤结构状 况。砂、粘比例适当,有良好团粒 结构,内部毛管空隙发达的土壤, 毛管水数量最多。
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连接,可毛管支持水 和毛管悬着水
毛管支持水:地下水层藉毛管力
毛
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管 支
持
毛管支持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含
0.1
土壤水 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空气和热量是土壤中三种最基本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土壤水起到了调节土壤温度、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空气则影响了土壤的通气性和滞留气体的能力,而热量则决定了土壤的温度和热能传递能力。
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
其中,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占的比例约为50%左右。
土壤的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和植物的生长。
适当的土壤水分可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含氧量,同时也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而过多或过少的土壤水分则会影响土壤的温度和通气性,导致植物死亡或者土壤退化。
土壤中的空气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也非常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可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促进微生物的代谢和植物的吸收作用,同时也可以活化土壤中的养分。
然而,过度的压实和涝灌等原因都会导致土壤中空气的减少,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保持土壤的透气性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是相互作用、互相制约的关系。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土壤保育工作,提高土壤的质量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探究更加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雨后、灌水后及时中耕,消除土壤板结,以 利通气。
④灌溉结合排水,利用调节土壤墒情的办法来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目前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 灌水方法,既能节水又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
课堂测验:
1、土壤空气质量的好坏关键不在其含量而于其质量( )
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CO2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 O2则相应减少,冬季表土CO2含量最少,开春后根系呼吸加强, 微生物活动加快,CO2含量增加,到夏季最高。
二、 土壤中的空气流
• 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即对流和扩散。影响土壤空气运动 的因素有气象、土壤性质及农业措施,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气 压、风力和降雨等。
Eo
0.059 n
Log
[氧化态] [还原态]
旱田:土壤的Eh为 400~700 mv 水田:土壤的Eh为 -200~400 mv
(二)土壤空气状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正常发育需要O2的含量在10%以上,如 果小于5%,种子萌发将受到抑制。
2.影响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
土壤空气中O2浓度小于9%~10%时,根系发 育受影响,小于5%则绝大部分作物的根系停止 发育。一般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植物根系长、 颜色浅,根毛多,而缺氧则会阻碍根系伸长和侧 根萌生,根系短而粗,颜色暗,根毛大量减少。 养分吸收量则相应降低,尤其对钾和氮的吸收影 响较大。
土壤空气组成显然不是固定不变的。
土壤空气的变化规律:
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增大, O2含量减少,无论在膜地或露地均是如此; 气温和土温升高,根系呼吸加加强,微生物活动加 快,土壤空气中CO2含量增加,夏季CO2含量最高;
覆膜田块的CO2含量明显高于未覆稻草原露地,而 O2则反之
土壤空气中的CO2和O2的含量是相互消长的,二者 的总和维持在19~22%之间,
三、 土壤通气性(soil aeration)
(一)、土壤通气性的定义和指标 1. 土壤通气性
泛Hale Waihona Puke 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 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2.土壤通气性指标---氧化还原电位(Eh)
土壤的Eh可以做为土壤通气性的指标,它指示土 壤溶液中氧压的高低,反映土壤通气排水状况。
Eh
在地球大气层的顶部测得 的垂直于太阳光下一平方厘 米的黑体表面在一分钟内吸 收的辐射能常数,称作太阳 常数,一般为1.9k/cm2/min。
99%的太阳能包含在0.3-
a
HI
4.0微米的波长内,这一范
E
围的波长通常称为短波辐射。
(二)生物热
据估算,含有机质4%的土壤,每英亩耕 层有机质的潜能为6.28×109~6.99×109KJ, 相当于20~50吨无烟煤的热量。
2、土壤空气和大气某些组成含量有差异,其他则是相同的 ( )。
3、 土壤空气是水汽饱和的(
)
4、土壤空气中的CO2的数量是越低越好( )
5、土壤空气的组成是时刻变化的(
)
6、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导致土壤通气性的变化( )。
7、土壤和土壤空气是矛盾的,永远无法调和的( )
8、在土壤 通气性中,对流比扩散更重要( )
9、土壤Eh值主要由氧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来决定。( )
10、土壤通气的好坏主要受含水量和结构性的影响(
)。
第二节 土壤热量 (Soil heat)
土壤热量最基本的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还有生物热和地热 。
土壤温度是衡量土壤热量的尺度,反 映土壤热能获得和散失的平衡状况。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
(一)太阳的辐射能
(三)、土壤通气性的调节
1、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2、改良土壤结构 3、通过各种耕作手段来调节土壤通性
对旱作土壤,有中耕松土,深耙勤锄,打破土 表结壳,疏松耕层等措施。
对于水田土壤,可通过落水晒田、晒垡,搁田 及合理的下渗速率等措施。
通常采用以下农业措施来调节土壤通气状况
①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培育和创造良好的 土壤结构和耕层构造土壤总孔隙度和空气孔隙度, 改善通气性。
土壤空气和进地面大气空气组成的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大气的相对湿度通常只有50%~90%,而土壤空气的相对湿 度大多是近饱和的(99%以上)。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5. 土壤空气时空变化差异大
土壤空气对流
土壤空气对流是指土壤与大气间由总压力梯度驱动气体的整体流 动,也称为质流。其流向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很多因素引 起土壤与大气间的压力差,而使土壤空气与大气产生对流,如气 压、温差、降雨或灌溉和地面风力等。
• 土壤空气扩散 土壤空气组成中,C02的浓度高于大气,O2的浓度低于大气,使 之分别产生了CO2和O2的分压差,在分压梯度的驱动下,使C02不 断从土壤中向大气扩散,O2不断从大气向土壤空气扩散。一般认 为扩散作用是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主要机制。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状况
土壤通气良好,O2供应充足,大多数有益微生 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分解迅速而彻底,可以 释放更多的速效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反之,不 利于向植物供应有效养分。
4.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通气良好时,土壤呈氧化状态,通气不良,土 壤还原性加强,有机质分解不彻底,可能产生过 多的还原性气体和有毒物质。
§1 土壤空气的组成与植物生长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与变化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的比较(容积%)
气体
O2
CO2
N2
其他气体
近地面 20.94
0.03
78.05
0.98
的大气
土 壤 18.0- 0.15- 78.8-
-
空气
20.03
0.65
80.24
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纯化学过 程产生的气体。故土壤空气与大气的组成基本相近,也存在些差异。
(三)地球内热
从地球内部的热向地面传导的热能。地热是 一种重要的地下资源。尤其是在一些异常地区, 如火山口附近、有温泉之地。
二 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
1、太阳的辐射强度
日照角越大 ,坡度越大,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
在中纬度地区,南坡坡地每增加一度,约相当于纬度南移100 公里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