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自我修复机能
金刚狼的自愈能力有多恐怖,身体直接抗原子弹都没事!
金刚狼的自愈能力有多恐怖,身体直接抗原子弹都没事!
金刚狼是漫威世界中,拥有自愈能力的超级英雄。
他的自愈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在受伤后迅速恢复,甚至可以让他的身体抵御原子弹的攻击。
金刚狼的自愈能力来源于他的骨骼和爪子中的亚当antium金属。
这种金属不仅极为坚硬,还可以自我修复。
因此,金刚狼的身体也具备了这种自我修复的能力。
金刚狼的自愈能力可以让他在面对危险时更加从容。
在战斗中,他的身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让他可以继续战斗。
在受到严重伤害时,他的身体也可以迅速恢复,让他避免了死亡的危险。
最为惊人的是,在漫画《金刚狼:起源》中,金刚狼曾经直接抗原子弹攻击。
在这次攻击中,金刚狼的身体被完全烧毁,但是由于他的自愈能力,他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可以看出,金刚狼的自愈能力是超级英雄中极为强大的能力之一。
它不仅可以让金刚狼在面对危险时更加从容,还可以让他在受到严重伤害时保持生命。
这也是金刚狼成为漫威世界中备受尊敬的超级英雄之一的原因。
- 1 -。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
智能材料自愈技术代表了材料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这种技术使得材料能够在受到损伤后自我修复,仿佛具有生命一般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种创新科技不仅令人惊叹,还为各种工业和消费产品的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
自愈材料的关键在于其具有内置的修复机制。
例如,某些聚合物材料可以在受到划伤或撕裂后通过内部的化学反应重新连接,恢复其完整性。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可持续性。
除了聚合物,金属和陶瓷等传统材料也在自愈技术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通过智能设计和先进的合成方法,科学家们正在开发能够自动检测并修复微小损伤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会在高温、高压或其他极端条件下工作,这对于航空航天和能源行业尤为重要。
智能材料自愈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工业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各种便捷的应用,比如自我修复的手机屏幕或汽车涂层。
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可能会改变我们使用和维护物品的方式,为人们带来更加便利和经济的生活方式。
然而,自愈材料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大规模生产和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将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持续的研究投入。
总之,智能材料自愈技术代表了材料科学领域对未来的激动人心的展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扩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自愈材料将成为各种行业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加智能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可以自我修复的“终结者”材料
可以自我修复的“终结者”材料作者:来源:《中国经贸聚焦》2013年第10期还记得美国电影《终结者》里可以自我修复的机器人T-1000和T-X吗?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液态金属可以自我修复的材料也即将问世。
西班牙计算机发展创新和技术中心的科学家曾经创造出一种硅橡胶材料,它以纳米银颗粒为交联剂,达到了能够自我恢复的状态,但是该材料的自我恢复需要外界施以压力,而且使用银颗粒导致它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商业化。
在经过无数的实验之后,科学家用一种尿素-尿烷聚合材料制成了一种弹性网,在用刀将网划开后,网自己“修补”了割开的口子。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Ibon Odriozola表示这种材料的原理是芳烃二硫化物的复分解反应。
这种反应在常温下就可以进行,可以让材料实现“自我修复”。
Ibon强调使用成本较低的材料对于工业应用来说十分重要。
“这种新型弹力材料如同活的一般,因此我称之为…终结者‟聚合物。
”Ibon说,“如果它被割开一个口子,你就会发现口子的两边就像密封剂或胶带一样将自己重新粘在一起。
实验室里证明愈合率高达97%。
”同样参与研究的巴斯克大学材料化学家David Mecerreyes表示这样的弹性材料可以提高汽车、房子、电子元件和生物材料中塑料部件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引入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起作用的共价键可以保证自我修复材料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他说,“现有的尿素-尿烷聚合材料有点软,团队的下一步工作是找到更坚固的材料。
”让肿瘤“吃掉”自己细胞能够分解受损分子或组织,并利用得来的能量来产生新的分子或组织。
这样的过程叫细胞的自我吞噬。
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能量产生在细胞的自我吞噬过程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而他们通过研究200多位黑色素瘤患者的切片证明这些黑色素瘤细胞因为染色体变异而导致不能产生一种名为ATG5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是细胞产生能量进行自我吞噬的关键,缺少这种蛋白质无疑会造成癌细胞的扩散。
研究者们通过人工合成ATG5蛋白质来让肿瘤细胞重新恢复自我吞噬功能。
液态金属天线可实现自我修复
要 在 接 近 绝 对 零 度 的 温 度 下 进
石 墨烯 早 已展 示 出其 巨大 的 行 , 同 时 还 需 施 加 非 常 强 的 磁
构变 化 时 ,可 获 得最 高 的 临界 温 潜 力 ,但 之前 仅能 实 现小规 模 生 场 ,全 世 界仅 有少 数几 家 专业 实
度 。这一结 果表 明 , 出现 超导态 是 产 ,对 更好 地 测量 、理解 和 开发 验 室具备 这样 的条件 。 化合 物 中带振 动 能 的 电子穿 过 格 造 成 了局 限 。在 1月 1 7日 出版
现超 导态 .研 究 人员 认 为这 是 因 克 服 了扩展 石 墨烯 技术 应用 中的 半 导体 的潜力 。
为其质 量不 同于另 两种化 合物 。 毛河 光表 示 。此 前 的研 究都
两个 最大 障碍 。
此外 。 墨烯 可在更 高温 度下 石
到 目前 为止 .高质 量 的石 墨 展示量 子霍尔效应 。 这意 味着 石墨
到 .研究 人员 希 望 。他 们 的模 型 在一个 晶 体层 上生 长 出另 一 晶体 其 结 构连续 性 ,而且 在精 确测 量
研究 成果 能 得 到今后 更 多 实验 的 层 的方法 。有 了这 样 具有 重要 意 所 需 的完 美度 上并 不 逊于 发 展历
验证 和支持 。
义 的样 本 ,不 仅证 明石墨 烯 能 以 史更悠 久的传统 半导体 。 可扩展 的方式 实 际制 作 出来 ,也 使得科 学 家可 更好 地 理解 其 重要
含有 3个 氢原 子 的金 属 氢化 物就 要 产生 出可 实用 的电子 器件 则 需 性方 面的优势 , 也将加快生 产进 这 可 以具 备超 导 性 能 ,这 比含 有 4 要 生长 出更 大尺 寸 的材 料 。而 现 程 。 使未来 以石墨烯 为基础 的电子 个氢 原子 的同种 金属 氢 化 物呈 现 在 。研 究人 员终 于 首 次用 较大 面 技 术产品成本降低 。 出超 导 态所需 要 的压 力 低一 个 量 积 ( 大约 5 m 的石 墨烯 层成 功 0m ) 级 ,使得 它们 更 有潜 力 应用 于 超 制造 并运行 了大 量 的电子器件 。
不锈不锈钢的点蚀原理和防止点蚀的办法
不锈钢的点蚀原理和防止点蚀的办法点蚀又叫做小孔腐蚀、点蚀或坑蚀。
它是金属的大部分表面不发生腐蚀或腐蚀很轻微,但在局部地方出现腐蚀小孔并向深处发展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
有些蚀孔孤立存在,有些蚀孔却紧凑地连在一起,看上去像一片粗糙的表面。
蚀孔可大可小,但一般都比较小,如下图不同点蚀坑的截面图,就尺寸大小而言,蚀孔的深度一般等于或大于蚀孔的直径。
点蚀是双相不锈钢最有害的腐蚀形态之一。
蚀孔往往又是应力腐蚀裂纹和腐蚀疲劳裂纹的起始部位。
点蚀原理: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由于不锈钢中存在的缺陷、夹杂和溶质等的不均一性,使钝化膜在这些地方较为脆弱,在特定的腐蚀性溶液中容易被破坏,破坏的部分便成为活化的阳极,周围区成为阴极区,两者的面积比非常小时,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活性溶解加速,遂成为许多针状的小孔。
不锈钢以及其他依赖钝化而耐蚀的金属,在含有特定阴离子(氯离子、溴离子、次氯酸盐离子或硫代硫酸盐离子)的溶液中。
只要腐蚀电位(或阳极极化时外加的电位)超过点蚀电位Eb,就能产生点蚀。
双相不锈钢点蚀的机制与其他不锈钢相同。
点蚀的过程包括蚀孔的形成和长大两个过程。
1. 蚀孔的形成阶段。
钝化膜本来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修补的机能。
使钝化膜在溶液中处于不断溶解和随时形成的动平衡状态。
如果溶液中含有Cl-,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地点形成一些小蚀坑(其尺寸多为直径20~30微米)。
这些小蚀坑随后也可能得到修复,即发生再钝化,使其不再扩大。
这种不再扩大的小蚀坑一般是开放式的。
小蚀坑的形成地点虽然可以在光滑表面的任何位置随机分布,但是,如果不锈钢表面上存在硫化物夹杂、晶界碳化物或其他薄弱点。
则小蚀坑将优先在这些地方形成。
2. 长蚀源的扩大和点蚀的发展阶段。
试验证明,在点蚀源扩大的最初阶段,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Men+发生水解生成H+:Men+ + nH2O = Me(OH)n + nH+使同小蚀坑接触的溶液层的pH值下降,形成一个强硬性的溶液区,这反过来加速了金属的溶解,使蚀孔扩大、加深。
科学家首次目睹金属自我修复过程
科学家首次目睹金属自我修复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最近,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吸引了全球科学界的注意。
科学家首次目睹了金属自我修复的过程,这一发现有望为开发更加耐用、可持续的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项研究由一支由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完成。
他们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技术和原位电子显微镜,成功地观察到了针对由裂纹造成的金属破损的自我修复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寻找一种可以实现材料自我修复的方法。
现有的修复技术通常需要外加一些外力或其他材料来修复金属的损伤,而这项研究的突破性之处在于,金属在没有任何外力或补丁材料的情况下,就可以自行修复。
通过电子显微镜,科学家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金属内部的微观结构。
他们观察到,在裂纹形成后,金属表面开始释放出一种特殊的合金元素。
这种元素会沿着裂纹的路径扩散并填充它,随后通过一个化学反应与金属内部的原子结合。
这一过程类似于人体的自我愈合能力。
当我们皮肤受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一个血栓,防止伤口进一步扩大。
同时,一系列生化反应也会在伤口处发生,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
这项研究的发现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兴奋。
首先,从基础科学的角度来看,这项研究揭示了金属在损伤发生后如何自我修复,增进了我们对材料科学的理解。
其次,这项发现还可以为工业界带来巨大的好处。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器的金属结构经常受到极端的温度、压力和振动的影响,容易出现破损。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金属自我修复的能力,那么航空器的寿命将得到显著延长。
此外,在其他领域,如汽车制造、建筑和电子设备制造等,金属材料上的破损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金属自我修复技术的应用将显著减少材料的维修和更换成本,提高产品的可持续性。
尽管这项发现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例如,科学家们需要确定这种自我修复过程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强度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家发现金属材料自我修复机制
[ 9 5 ] P e l l i c e r C,G o m e z —C a b a l l e r o A,U n c e t a N,k r a n z a z u G o i c o l e a M,B a r r i o R J .A n a 1 . Me t h o d s ,2 0 1 0 ,2 ( 9 ) :1 2 8 0—
1 4 0 8
分析测试 学报
第3 2卷
[ 9 4 ] P a n a s y u k T ,C a mp o D a l l ’ O r t o V,Ma r r a z z a G,E 1 ’ s k a y a A,P i l e t s k y S ,R e z z a n o I ,Ma s c i n i M.A n a 1 . L e t t . ,1 9 9 8,3 1
我 修复 的现 象 ,即只有部 分 晶界延 伸到 一个 晶粒 ,但 不是 所 有部 分 。这 造 成 了一 种被 称 为 “ 向错 ” 的
A n a 1 . C h e m. ,2 0 0 9 ,8 1 ( 9 ) :3 5 7 6—3 5 8 4 .
科 学 家 发 现 金 属 材 料 自我 修 复 机 制
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具有记忆功能的有机材料等 ,在遭受损伤时具有 自我康复的功能。麻省理工 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项金属特性实验 中意外发现受损的金属也具有 自我修复 的功能。 金属合金分子结 构电脑模拟显示 ,微晶粒之间的边界会在压力下出现裂痕。大多数金属都是由细微的晶粒构成 ,这些 晶粒的大小和方向能够影响金属的强度和特性。但在某些条件下 ,压力可以让这种晶粒 的微观结构发 生改变 :使晶界 ( 晶粒边界)发生移动 ,而晶界移动则是修复 “ 创伤”的关键。 近几十年来 ,科研人员对固体金属 中晶界的移动一直开展着研究 ,但发 现只有某些晶界才发生 自
哈多XADO金属摩擦表面再生技术发展历程
哈多XADO金属摩擦表面再生技术发展历程一、前苏联军工“定向全扩散技术”金属摩擦表面再生技术的发展源于前苏良军工技术,前苏联科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军事目的而研究开发旨在提高军事装备战斗能力和在特殊情况下生存力的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采用羟基硫酸镁、天然矿石、石棉类材料等制成修复剂(粉末制剂),添加到磨损的机械设备的润滑油中,以润滑油为载体,在摩擦表面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对磨损的表面进行自动修复,达到修复尺寸和改性处理的目的。
叫做“金属自修复技术”或“定向扩散技术”。
这项发明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开启了金属摩擦表面原位自我修复的新纪元。
这是第一代金属摩擦表面再生技术。
二、乌克兰对前苏联军工技术的发展“定向全扩散技术”在苏联解体后,经乌克兰和俄罗斯科学家将其创新发展转化为民用技术—哈多(XADO)化工集团诞生,在1992年诞生了最初的技术原型;1997年解密诞生了第一个发明来到;1998年诞生了第一代哈多(XADO)产品;1999年诞生了第二代哈多(XADO)产品;上述两代产品为粉体。
2000年诞生了第三代哈多(XADO)产品,主要材料用非石棉类矿物混合物替代了原来石棉类蛇纹石,产品状态改为凝胶和润滑脂。
2001年诞生了第四代(XADO)产品,其催化过程的受控性更好,适应性更高,特别是在撞击条件下修复能力得到加强。
直到2005年围绕哈多(XADO)产品已出现了4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12项国际发明专利,形成了众多金属摩擦表面修复技术系列产品和工艺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系列节能、环保产品。
三、乌克兰专家多再生剂作用机理的论述1.在摩擦区域负荷的作用下造成部件表面层的破坏金属原子从部件表面层脱离后进入到润滑油中,在超负荷作用下,脱离的可能是一整块原子磨粒,到更换期的润滑油中最多含有不超过3克金属,如果金属损失超过60克,这对发动机来说已经是无法补偿了。
磨损使发动机动力减弱,缸压下降,噪音及CO、CH排放量明显增长。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
智能材料自愈:自我修复的创新科技
智能材料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尤以自愈技术为人称道。
这种创新科技使材料能够在受损后自我修复,仿佛拥有生命般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化学成分选择,使其能够在外界刺激下快速响应并进行修复。
自愈材料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当材料受到损伤,比如裂纹或者划痕时,内部的微观结构会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连接或者填补,从而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技术不仅限于单一类型的材料,涵盖了从塑料到金属,甚至复合材料的广泛范围。
应用领域方面,自愈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自愈材料可以减少飞机在飞行中因为微小损伤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飞行器的寿命和可靠性;在汽车制造中,它们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在建筑领域,自愈材料则能够增强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减少维护需求,降低整体建造成本。
除了工业应用,自愈材料还在生物医学和电子设备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医疗器械中,自愈材料可以减少器械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而引起的细菌滋生风险,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在电子设备中,它们可以增强设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整体成本。
总体来看,自愈材料作为一种创新的科技,不仅在提升材料自身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在多个领域带来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展,相信自愈材料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修复材料
自修复材料
自修复材料是指在受到外界的损伤后,能够自行修复并恢复原有性能的材料。
传统材料在遭受损伤后需要进行手工修复或者更换,但是自修复材料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自行恢复受损部位,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自修复材料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胶囊自修复技术,另一种是微管道自修复技术。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是指将微小的胶囊嵌入材料中,胶囊内部填充有修复剂。
当材料受损时,胶囊会破裂释放修复剂,修复剂与周围的环境反应生成固态物质,填补受损部分。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材料中,如陶瓷、金属、聚合物等。
修复过程只需数分钟到数小时,相对于传统的手工修复速度更快,且能够提供更好的修复效果。
微管道自修复技术是指在材料中嵌入微小的管道,这些管道能够传输修复剂。
当受损时,管道中的修复剂会自动流向损伤部位,填补缺陷。
微管道自修复技术的修复速度更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修复。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实现多次修复,当受损后,管道会再次自动传输修复剂进行修复,有效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自修复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建筑领域,可以将自修复材料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抗裂能力,减少维修和维护的成本。
在航空航天领域,自修复材料可以应用于飞机和火箭的结构材料中,提高其抗疲劳和抗冲击性能,从
而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自修复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总之,自修复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自修复材料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创新
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创新近年来,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种材料具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能够自动恢复受损部分的完整性,从而显著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这项创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从建筑到航天,从医疗到能源,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是一种使用形状记忆合金 (shape memory alloy, SMA) 制成的,在受力断裂后能够自动回到原始形态的材料。
这种材料的快速修复能力是由其晶格结构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它能够记住原始的形状并在受损时迅速恢复。
此外,一些自修复金属材料还具有自感知能力,能够在受损时发出信号,提醒用户进行维修或更换。
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的创新带来了许多应用领域的新机遇。
在建筑业中,这种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和加固结构,例如桥梁和大型建筑物,在受损后能自动恢复到原始状态,减少维修成本和时间。
在汽车制造业中,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汽车零部件,提高汽车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在航天工业中,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航天器的外壳,可以在高能环境下自动修复受损的部分,保护航天器的完整性。
此外,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还可以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骨骼和关节,当受损后可以自动恢复到原始形态,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手术次数。
这种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心脏支架和血管支架,在受损时能够自动修复并保持血管通畅。
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还可以在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可以用于制造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当受损时可以自动修复恢复电池板的效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此外,这种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热交换器,当受损时能够自动修复恢复热交换器的效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具有记忆功能的自修复金属材料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其次,材料的修复效果和速度仍然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技巧
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技巧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全新的纳米材料,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需求。
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正是其中一项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制备的关键技巧,以及其在未来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
自愈功能的意义与发展:自愈功能是指材料在受到损伤后,能够自动修复或恢复其原始性能的能力。
这一功能对于增强材料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纳米材料往往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特性,一旦受损,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
然而,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经历损伤后自我修复,从而保持其稳定性和性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关键技巧:1. 材料选择:选择适合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是制备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首要步骤。
一些具有可逆反应性的材料,例如含有自修复键的聚合物、金属有机框架(MOF)等,被认为是理想的候选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在损伤发生时,通过自修复键的重新配对和反应,实现自愈过程。
2. 自愈机制的设计:自愈材料的设计考虑了其自愈机制。
自愈机制可以分为自修复能力和自重组能力。
自修复能力是指材料内部损伤部位的自我修复,可以通过激活一些反应性物质来实现。
而自重组则是指在更大面积的损伤下,利用材料分子之间的吸附力,使有损害部分重新连接,从而恢复其完整性。
3. 界面工程:在制备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时,界面工程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在材料界面构建一些交联或反应性的功能基团,可以增强材料的自愈能力。
例如,在聚合物材料中引入硫化物或氧化物等功能基团,可以促进损伤部位的自修复。
4. 纳米尺度控制:纳米尺度控制是制备具备自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另一个重要技巧。
纳米结构的形成和控制对于材料的自愈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确保纳米粒子或纳米管的均匀分布,并调整其尺寸和形状,可以增强材料的自修复能力。
通过纳米尺度的控制,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增强其自愈功能。
应用纳米技术使金属自行修复
许多金属物的表面会覆盖一层其他金属作为保护 , 例如铁的表面通常镀锌 。这项新技术 的基本原理就 是将充满液体的微小胶粒渗透到金属外的保护层。当金属保护层受到破坏或磨损 , 受损部位 的胶粒便会破 裂并释放出修复性液体。这种液体是三价铬酸盐的化合物, 它会与附近的金属原子发生反应 , 生成几个分子 厚的坚硬保护层 , 从而修复损伤。 实际上这种方法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 但 由于胶粒达不到理想 中的微小体积 , 因此实践起来 非常 困难。 金属的保护层厚度通常约为 2 0 m( 一微米等于一米 的百万分之一 ) , 而当时的胶粒宽达 l 0 ~ l 5 m, 大到足 以使金属保护层散裂 , 这样反而弊大于利。多斯桑托斯教授与迈耶教授一起解决了这个难题 , 他们将胶粒体
宝 贵数 据 。
已经用 于北美等地 的高轴 重货 物铁道的高硬 度、 高硬化深度 、 高耐用型的 S P 3钢轨的开发是将珠 光体层状间隔微细到极 限, 通过优化钢轨成分和轧 制后的 T M C P ( 热处理) 条件 , 实现 了 S P 3钢轨 的优 良性能。新开发的 S P 3 钢轨的珠光体层状间隔被微
油的滚珠轴承表面受损后保持光滑 , 不至于很快被磨损 。还可将防腐剂注入胶粒 , 拥有此种胶粒表层的金属 就能 够很 好地 在海 洋环境 中使 用 。
李有观译 自英国《 经济学家》 杂志
校
●0 ● <, ●< ’●<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热 处理钢轨提 高1 0 % 以上。 钢轨的焊缝性 能和历
<> ●< >●< > ●< >● <> ●< >●< > ●<> ●o ●<> ●o ●o ●o ●o ●o ・< > ●<> ●o ●<> ●0 ● <> ●o ●< > ●< >●o
自愈式电容内部结构
自愈式电容内部结构
自愈式电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容器,它具有内部自愈功能,
可以自行修复内部短路故障。
其内部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金属箔,自愈式电容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金属箔,这些箔通
常由铝或锌制成,它们是电容器的主要电极。
金属箔之间通过绝缘
材料隔开,以防止短路。
2.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通常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高介电常数的
材料,用于隔离金属箔,防止电容器短路。
3. 自愈层,自愈式电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内部包含自愈层,这
是一种具有自愈功能的材料,通常是锌铝合金。
当电容器发生内部
短路时,自愈层可以在短路处产生高阻抗,阻止短路电流的继续流动,从而实现自我修复。
4. 外壳,自愈式电容的内部结构通常包裹在金属或塑料外壳中,以保护内部结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自愈式电容的内部结构设计旨在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自我
修复内部短路故障,从而提高了电容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种特
殊的结构使得自愈式电容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高压、大电流、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第五章:局部腐蚀
第五章:局部腐蚀在绪论中我们已说过,根据腐蚀形式可将腐蚀分为两大类: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
全面腐蚀的机理是假定金属表面上为一个自然腐蚀电位,但实际上是微阴极和微阳极位置变换不定的、数量众多的腐蚀原电池,从而使整个金属表面在介质中都处于活化状态,使金属表面都遭受了腐蚀。
全面腐蚀往往造成金属的大量损失,但从技术观点来看,这类腐蚀并不可怕,不会造成突然事故,它可以预测和防止。
(如纯金属和均匀合金自溶解过程)。
局部腐蚀的特点是腐蚀仅局限或集中于金属某一特定部位。
局部腐蚀的阴极和阳极一般可以截然分开,局部腐蚀的预测和防止都存在困难,腐蚀破坏往往在没有预兆情况下突然发生,会造成突然事故,危害性大,本章主要讲局部腐蚀(通常局部腐蚀阴极面积大,阳极面积小)§1 电偶腐蚀电偶腐蚀又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当两种金属或合属接触时,两金属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由该电位差使电偶电流在它们之间流动,使电位较负的金属腐蚀加剧,而电位数正的金属受到保护。
这种现象称电偶腐蚀、异金属腐蚀或接触腐蚀。
电偶腐蚀在工程中是常见的一种局部腐蚀形态,如黄铜零件和紫铜管在热水中能造成腐蚀。
在这个电偶腐蚀时,黄铜腐蚀加速而造成脱锌现象。
一.电偶腐蚀原理【1】p100-101:为什么会产生电偶腐蚀,当然从腐蚀原电池原理中也能得到回答,但若从混合电位理论出发,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电偶腐蚀效应。
由电化学腐蚀动力学可知,两金属偶合后的腐蚀电流强度与电位差、极化率及欧姆电阻有关。
接触电位差愈大,金属腐蚀愈严重,因为电偶腐蚀的推动力愈大。
电偶腐蚀速度又与电偶电流成正比,其大小可用下式表示:式中,Ig为电偶电流强度,Ec、E A分别为阴、阳极金属偶接前的稳定电位,Pc,PA为阴、阳极金属的极化率,Sc、S A为阴、阳极金属的面积,R为欧姆电阻(包括溶液电阻和接触电阻)。
由式可知,电偶电流随电位差增大和极化率、欧姆电阻的减小而增大;从而使阳极金属腐蚀速度加大,使阴极金属腐蚀速度二金属偶接之前,金属1和2的自腐蚀电位分别为E l 和E 2,它们的自腐蚀电流分别为1i 和2i (如图6—2) (图7-28)。
受伤的金属会自愈_等
受伤的金属会自愈
整理|陶子
人们通常认为,金属裂缝只会越来越大,能够自我修复的金属仅存在科幻电影中。
然而,美国的科学家观察发现,金属裂缝在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也能重新融合。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的自愈材料大都是塑料,如今证实金属具有固有的自然的修复能力(至少是在纳米级疲劳损伤下)后,或将引发一场工程革命,让人们开发出能够自愈的飞机、桥梁、发动机等,减少维修带来的麻烦。
在不少人眼中,男足比女足更受观众的喜爱。
可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编辑视频模糊球员的性别,让观众对足球的精彩程度打分,结果显示:只有在观众识别出球员的性别时,男子足球视频的评分才显著更高;在无法辨别性别时,男足、女足视频之间的评分没有差异。
由此,认为女足没有男足受欢迎,其实是一种刻板认知。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居然是近视,只能看清几米之内的物体。
由于长期生活于光线昏暗、多障碍物的森林和竹林中,能见度很低,其眼睛再好也无法看得很远。
久而久之,它的视觉就退化了。
不过,它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可以用来寻找食物、发现风险和联系同伴。
只要不影响干饭,就算视力差一点也没关系啦。
孙悟空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让七仙女定在原地,一动不动。
现在,这种魔法恐怕要被科学家实现了。
北欧科学家发现小鼠的大脑中有一组神经元,当其受到刺激时,小鼠会停止所有运动,甚至呼吸,就像被按下暂停键一样。
刺激结束后,小鼠会准确地从停止的地方开始运动,就像再次按下播放键。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人类了解帕金森病的一些机制,因为运动停止或迟缓正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Z
49
2023.11说。
金属阳极保护法
金属阳极保护法金属阳极保护法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防腐蚀方法。
根据阳极保护原理,金属阳极保护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在被保护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电化学保护膜,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金属阳极保护法主要适用于金属表面的水上或土中部分暴露在外、未被涂保护涂料覆盖的情况。
金属阳极保护法的原理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电流,使其在负极处形成氢气,同时在阳极上形成金属氧化物,使金属表面形成电化学保护膜,从而起到了防腐蚀的作用。
金属阳极保护法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天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便在受到轻微划伤或损坏时,保护膜也可以在电化学作用下再生。
金属阳极保护法的应用与实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土中腐蚀比较严重的钢筋或钢柱等结构中,通常使用钢制阳极根据电场的分布原理来布置,将阳极与被保护物体相连通。
在水上结构中,则需使用锌或铝制阳极,并采用导线将阳极与被保护物体相连。
在使用钢铁阳极时,为确保阳极与被保护物体之间的电流、电位等参数,通常需要搭建相关控制系统进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金属阳极保护法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防腐蚀方法,但它并不是万能的。
例如,在高温和高压等特殊环境下,电化学保护膜可能会受到破坏或失效,因此,金属阳极保护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同时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维护。
综上所述,金属阳极保护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金属材料防腐蚀方法,其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可以形成天然的自我修复保护膜,具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使用约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阳极材料和布置方式,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维护,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自我修复机能
金属也有“再生”机能
金属也是有“生命”的,在一定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会出现一种自我修复的机制。
而这种机制一旦被人类掌握,便可能研制出更多新式材料,应用在工业、军事等方面。
自我修复,是生物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
无生命的物体能否自我“康复”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似乎想给出肯定的答案。
他们发现,受损的金属也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金属自我修复的秘密
迈克尔·戴姆克维兹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材料科学和工程教授,他和研究生徐国强在一项金属特型实验中意外发现,在受到外部力量作用产生裂痕后,金属的晶粒边界可以展开大面积的修复行为。
“我们在以往的试验中也曾发现,金属在固态变为液态的时候会发生相变,有不同的相态和不同的晶体。
在力学和其他外部条件的作用下,会出现形态各异的支晶,类似于雪花、冰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双聘研究员刘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多数金属都由细微的晶粒构成,这些晶粒的大小和方向能影响金属的强度和特性。
刘静谈到,相变过程中,金属中的支晶有的像狼牙棒、有的像仙人掌,确实会产生自我修复,但其状态和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单质的金属和合金就不一样,温度的高低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固体金属中晶粒边界的移动一直吸引着科研人员的关注,但很多研究发现,只有某些晶粒边界才会诱发自我修复的现象,并非所有部分。
这就造成了一种被称为“向错”的缺陷,这种现象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被观察到,但当时只被认为是一种奇特现象。
为了重现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戴姆克维兹建立了计算机模型,通过模型演示,能发现微晶粒之间的边界,会在外部压力下出现“创口”。
这使得晶粒的微观结构发生改变,晶粒边界发生移动,而这种移动便是修复“创口”的关键。
在戴姆克维兹看来,金属内部原则上都存在一个缩小外力造成裂痕的机制,可以减弱外部力量产生的影响。
当金属材料产生“创口”时,这种机制会阻止“伤口”进一步扩大,并使之产生“愈合”。
在发现这个机制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依此设计相应的金属合金,以便在特殊应用条件下产生自我修复的功能。
戴姆克维兹认为,合金微观结构控制技术已经存在,现在只需要计算出如何获得理想的结果,期望设计出可以自我复原的金属材料。
人为干预使液态金属具备修复能力
对于金属的自我修复机制,人为介入的手段似乎更多,科研人员试图用更多的人为干预,寻找最有效的金属材料。
今年早些时候,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就发现了一种使用液态金属和特殊聚合物制造电线的方法。
这种电线具备极强的伸缩能力,可以拉伸原始长度8倍的液态金属电线,在拉伸的过程中电线仍能正常使用,并且即便完全切断都具备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用来建造复杂的3D结构,改进高压技术的实现方式。
记者在这一研究的视频中看到,科研人员为了制备这种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电线,还专门制造了一种外部护套,由聚合物材料构成。
随后,他们将铟和镓的液态合金放置于这一同样具有可延展功能的护套通道之中。
接着,和液态合金相连的电线可以导电使得灯泡变亮。
为了验证这种液态金属的自我修复能力,科研人员用剪刀将护套以及液态金属的通道剪断,灯泡随之熄灭。
但外露的液态金属因为立刻被氧化,形成了坚固外层,不会有泄漏。
这时,再将剪断的两边结合起来,液态金属又恢复了流动,灯泡也再次被点燃,可见其修复能力使得结合效果与断裂之前相同。
这一成果未来可以应用于从耳机线到手机充电器电线等各种电线和电子纺织品中。
负责该项研究的迈克尔·迪基博士表示,这种液态金属电线可以供可携式无线设备使用。
因为包裹在特殊材料护套中的液态电线,不仅可自我修复,还具备可根据其接收的无线电波长来自我调整的能力。
如果将这样的液态电线与小型录音设备相连,嵌置于桥梁或水坝内,电线会随着压力变化而伸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便可以被实时监测。
应用层面已有所开拓
在利用金属自我修复机制的应用层面,美国已经有所收获。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科研人员就曾研制出一种不寻常的电路,能在崩溃时通过释放液态金属,恢复电路的导电性从而修复自身。
这一成果可用来制备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电子芯片和电子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导致芯片破损的外界压力,“碾破”一个载有修复材料的微型胶囊,释放出的液态金属能及时填充在破损导致的间隙中,使得电流重新恢复工作。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微型胶囊能“治愈”大部分测试电路,用时只需一微秒,便能让电压恢复到正常值。
科研团队希望借用这一技术,可以研制出寿命更长的可充电电池。
要知道,现在的可充电电池在多次重复使用后会因设备内部的损害中断电流引发故障,一旦这个问题被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的寿命将大幅度延长,维护成本也将减小。
利用自我修复的机能,部分金属还可以与其他特殊材料混合制成复合材料,用于军事方面。
比如美国五角大楼曾检测一项可自我修复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由镁、铝等金属,与其他特殊材料混合构制,其内部呈泡沫结构,熔点相对较低。
若用在装甲车外部,一旦遭到火箭弹等重型武器攻击,这种材料中的泡沫便会破裂,裂缝会被气流携带的金属液体迅速填补愈合,凝固后,就能使得“创口愈合”,恢复如初。
中科院在金属修复能力机制探索方面同样有所建树,刘静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就发表在前不久的美国物理学会《应用物理快报》上。
其核心思想在于:他们在驱动弹性体方面引入了具有超级顺应性和平面自修复特性的液态金属薄膜技术,其中液态金属薄膜平面自修复现象系首次发现。
“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的弹性材料形变量,显著超越了以往的固体金属电极技术,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纳米金属颗粒浆料电极技术,在人工肌肉、柔性电子和智能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静说,金属的自我修复机制现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未来在应用层面还会有更大的拓展。
(记者童岱)
“金属肌肉”也可自我修复?
通常而言,人造肌肉没有能力自我修复,科学家也在积极寻找对策。
在这方面,美国得州大学纳米技术研究院的教授雷·鲍夫曼的研究显得非常积极。
他的研究思路是,利用电池或电源线为人造肌肉提供生命能量,其中像柴油等化学燃料储存的能量最多,相当于电池能量的10到100倍,但是如果能像人类肌肉通过食物供应获得再生能力一样,人造肌肉能够利用自我供电的方式获得能量,人造肌肉就会迈出伟大的一步。
起先,鲍夫曼小组利用几层碳纳米管研制成人造肌肉,由于碳纳米管能够容纳大量的电荷,向这些层状碳纳米管中施加一定的电压后,这些人造肌肉能够收缩。
紧接着,鲍夫曼将层状碳纳米管与燃料电池相连,这些燃料电池能够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但是碳纳米肌肉有一个很大的局限,虽然能够产生的力量是人类肌肉的100倍,但它的伸缩幅度太小,不能用于人造器官等装置。
鉴于此,鲍夫曼开始尝试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材料。
这个新材料就是镍钛诺,它是一种镍钛合金,拥有记忆形状的特殊能力,这种合金能够很容易地弯曲或伸展,一旦外力消失又会很快恢复到以前的形状。
鲍夫曼将这些合金做成电线,这些电线能够“记住”两个不同的长度点。
镍钛诺人造肌肉最大的优点是伸展幅度非常大,完全可以达到机器人和人造假肢的要求。
目前,具有记忆形状的镍钛诺肌肉所需要的循环系统还在研究中,人造肌肉
在控制精确性、耐受力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还需要改进。
(曾笑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