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2 (2)

合集下载

2平均数(二)

2平均数(二)

第2周平均数〔二〕例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分析与解答: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

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一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

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3,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例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

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分析与解答: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

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二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3,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平均数的计算(二)

平均数的计算(二)

平均数的计算(二)【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九册平均数的计算 P33 【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要求的平均数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数、个数变化时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算法。

【教学难点】总数、个数有变化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算式出示:1、这一周小丁丁平均每天学习多少时间?(45+60+30+45+60+0+70)÷72、从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学习多少时间?(45+60+30+45+60)÷53、解答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注意什么?板书:总数÷个数=平均数。

4、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平均数计算的问题。

板书:平均数的计算(二)二、探究新知:探究一:1、出示题目:师:我们来看一下,四位小朋友制作了很多的动物模型。

(课件演示)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学生交流:请学生把不同的答案板演方法一:方法二:(8+7+7+9+6+8)÷6=45÷6=7.5(个)4、比较: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呢?5、小结:求平均数的时候可以根据数字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

6、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算式:A.(32+30+32+31+31+32+34)÷7B.(32×3+31×2+30+34)÷7请学生说说理由探究二:1、出示:国庆节黄金周参观科技馆人数的情况。

3、判断:算式这样列对吗?(46781+83615)÷(4+3)4、学生讨论然后解答( 46781 × 4 + 83615)÷( 4 + 3 )平均数×个数总数总数个数( 46781 × 4 + 83615)÷(4 + 3 )=(187124 + 83615)÷7=270739÷7=38677(人)三、练习练习一:1、请学生单独练习书上的试一试2:2、师:看了表格,你想提醒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独立解答(45×2+35×2+40+30+60)÷7=290÷7≈41(分钟)答:小丁丁上周平均每天在家学习41分钟。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平均数(2)》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平均数(2)》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

平均数(2)基础练习1.下面是某水果批发市场部分水果的平均价格统计表。

(单位:元/500克)商品名称平均价格商品名称平均价格桃子 1.25 橘子 3.25苹果 4.25 柠檬12.35妈妈在这里花15元买了500克柠檬,花3元买了500克橘子。

这是怎么回事?2.乐乐的身高是130厘米,他能安全走过河吗?为什么?3.下面是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

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单位:分)选手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悦心98 98 95 92 95雨馨96 95 95 90 92新宇97 98 90 94 94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的平均数就是最后得分。

先估计他们的最后得分,再算一算,谁是第一名?4.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5.阳阳家去年四个季度的部分费用如下表。

(1)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电费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培优训练6.奇奇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1分,已知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分别是90分、93分,那么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参考答案1.每种水果的单价不同,实际价格可能高于平均价格,也可能低于平均价格2.不能 90厘米只是平均水深,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会高于乐乐的身高3.悦心:(98+95+95)÷3=96(分)雨馨:(95+95+92)÷3=94(分)新宇:(97+94+94)÷3=95(分)96>95>94,悦心第一名4.(960+1040)÷(20+30)=40(千克)5.(1)(240+260+300+280)÷12=90(元)(2)示例: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话费多少钱?(180+200+160+120)÷12=55(元)6.91×3-90-93=90(分)。

栾城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

栾城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平均数(2)5.与师共同总结归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教学例2时,先回顾例1学习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然后借助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

教师点评和总结:7.4 三角形的分类项目内容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2.三角形的分类。

(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完成下图。

3.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三类。

4.连一连。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尺和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知识准备:角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说三角形的高略 32.(1)锐角直角钝角(2)略3.直角锐角钝角4.略5.画线段略高第二单元测评一、填空。

3公顷=( )平方米12平方千米=( )公顷800公顷=( )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 )公顷4000公顷=( )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 )平方米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进一步学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初步掌握统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2.学习目标(1)1.1.1 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1.1.2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1.1.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4.学习难点理解频数、组中值得概念,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128-P130,思考: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预习自测1.数据15,23,17,17,2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公式x=x/+a计算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的平均数,其中a=___,x/=_______,x=_______。

3.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14岁的有16人,15岁的有17人,16岁的有8人,17岁的有4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龄是_________岁。

预习自测参考答案1.18.8,62.100,4.7,104.73.15(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个人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解:(1)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2)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问题2:阳泉同学参加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到“富乐花乡”蔬菜大棚中收集到2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32 39 45 55 60 54 60 28 56 4151 36 44 46 40 53 37 47 45 46(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若对这20个数按组距为8进行分组,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3)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试分析此大棚中西红柿的长势.解:(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32+39+45+55+60+54+60+28+56+41)÷10=47;把这些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8、32、39、41、45、54、55、56、60、60,最中间的数是(45+54)÷2=49.5,则中位数是49.5;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故答案为:47,49.5,60;(2)根据题意填表如下:个数分组, 28≤x<36, 36≤x<44, 44≤x<52, 52≤x<60, 60≤x<68频数, 2, 5, 7, 4, 2补图如下:故答案为:5,7,4;(3)此大棚的西红柿长势普遍较好,最少都有28个;西红柿个数最集中的株数在第三组,共7株;西红柿的个数分布合理,中间多,两端少.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问题3: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3讲 平均数问题(二)(含答案分析)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3讲 平均数问题(二)(含答案分析)
故答案为:4
解析:
例题4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三、课后作业
1、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2、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5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5: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3: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来和回需要的时间,再根据速度=总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第4讲 平均数2

第4讲 平均数2

第四讲平均数2(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导航名师名师导航常用的方法是“移多补少”,常用的技巧有:(1)等差数列中所有数的平均数,就是头尾两数的平均数;(2)当等差数列有奇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恰好是中间的这个数;(3)当等差数列有偶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4)各个数的总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等于这些数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一、“直接求”法和“取中数”法【例1】求11,7,19,23,15,27,31的平均数。

举一反三练习1求1976,1986,1996,2006,2016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二、运用“包含与排除”法【例2】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0。

如果把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

第三个数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2有六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4。

求第四个数。

三、“设数法”巧解题【例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4厘米。

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举一反三练习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一半。

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求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

【典例精讲四、“移多补少”巧解题【例4】五年级甲班有52人,乙班有48人。

在某次考试中,两班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乙班的平均分比甲班的平均分高5分。

两个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4甲组有8个工人,乙组有12个工人。

统计产量时,如果两组一起统计,则平均每人生产12个零件;如果分开统计,则甲组每人的平均产量比乙组每人的平均产量多5个。

求甲、乙两组平均每人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五、找“最小公倍数”法【例5】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本。

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女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男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0本。

若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则每人应付多少钱?举一反三练习5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二)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二)课件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 只灯泡,它们的使用 x<1000 1000≤ x<1400 1400≤ x<1800 1800≤ x<2200 2200≤ x<2600
灯泡数(单位:个)
10
19
25
34
12
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20.1.1平均数(2)
知识回顾
概念-:
一般地,对于n 个数 x1, x2 ,, x,n 我们把
x x1 x2 ...... xn n
n 叫做这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x x 记为 ,读作 拔.
概念二: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 是w1,w2,…,wn ,则这n个数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 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 x2,…,xk的权。
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
x 11 3 31 5 51 20 71 22 9118 11115 3 5 20 22 18 15
7(3 人) 接下来,同学们请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从上表中,你能知道这…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 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 百分比是多少?
由表格可知, 81≤x<101的18个班次 和
101≤x<121的15个班次共有33个班次超过平均载 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33/83约等于40%。
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
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
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所用时间t(分钟) 0<t≤10 10<t≤20 20<t≤30 30<t≤40 40<t≤50 50<t≤60

《平均数(2)》精品教案

《平均数(2)》精品教案

平均数(2)教学目标: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统计意义.2.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教学重点:对加权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对权的意义的理解,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已有的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当收集到一些数据后,通常用统计图表整理和描述这些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取信息,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小学时我们学习过平均数,知道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本节我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并学习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等另外几个统计量,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师生活动:阅读章引言.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了解本节的大致内容,体会数据分析是统计的重要环节,而平均数等统计量在数据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问题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候选人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该录用谁录用依据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提出评判依据,若学生提出以总分作为依据,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已学过的哪个统计量可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学生计算平均数,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回顾小学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为引入加权平均数作铺垫.问题2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能否同等看待听、说、读、写的成绩如果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追问1:用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解决问题2合理吗为什么追问2: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听、说、读、写的差别师生活动:教师适时地追问,学生自主设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教师收集整理学生的计算方法,并统一计算形式,讲解权的意义及加权平均数.设计意图:追问1让学生理解问题2与问题1的有区别,问题2中的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追问2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计算平均数时体现的每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从而体会权的意义.(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问题3 在问题2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同(权不同),这种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一般追问:若n个数据x1,x2,…,x n的权分别为w1,w2,…,w n,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该如何计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到加权平均数公式:一般地,若n个数据x1,x2,…,x的权分别为w1,w2,…,w 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n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得到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三)比较辨别,理解新知问题4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应该侧重哪些分项成绩如果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两人的测试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与问题2中的(1)(2)相比较,你能体会到权的作用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体会权的改变对加权平均数的影响.设计意图:同一个问题背景,改变数据的权,则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体会权的意义与作用.问题5 你认为问题1中各数据的权有什么关系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说说你对权的认识.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加权平均数公式分析,发现问题1中各数可看作是权相同的,教师指出两种平均数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理解简单的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四)例题讲解,应用新知例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为百分制,然后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分析,三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是否相同是如何体现的它们的权各是多少学生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分别计算出两名选手的总成绩,教师补全解答过程,规范解题格式.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会权的不同形式.追问:A、B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呢师生活动:学生反思回答.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权的意义.(五)深化拓展,灵活运用练习某广告公司欲招聘职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1.公司为网络维护员、客户经理、创作总监这三种岗位各招聘一名职员,给三项成绩赋予相同的权合理吗2.请你设计合理的权重,为公司招聘一名职员.师生活动:学生分析网络维护员、客户经理、创作总监各侧重的能力,并对测试成绩赋权,通过计算加权平均数,对结果进行判断.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题,让学生体会权影响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会利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六)归纳小结,反思提高结合以下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2.权的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加权平均数的算法及意义,问题2引导学生回顾权的作用及意义.课后作业1.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平时体育活动评估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则平时体育活动评估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权分别为、和.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分笔试、面试、三个月试用业绩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成绩如下表所示:公司领导经过考虑决定按笔试20%,面试30%,三个月试用业绩50%的权重计算总平均成绩,分数高者将被录取,你认为谁会被录取呢为什么3.学校把学生学科的期中、期末两次成绩分别按40%,60%的比例计入学期学科总成绩.小明期中数学成绩是85分,期末数学总成绩是90分,那么他的学期数学成绩()A.85分 B.87.5分 C.88分D.90分4.在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中,四位参赛选手的各项得分如下表,如果将专业、形象、人气这三项得分按3:2:1的比例确定最终得分,哪位选手最终得分最高进入下一轮比赛()(每项按10分制)A.小赵B.小王 C.小李 D.小黄5.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现在要计算3人的加权平均分,如果将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这三项的权重比由3:5:2变成5:3:2,成绩变化情况是()A.小明增加最多 B.小亮增加最多C.小丽增加最多 D.三人的成绩都增加。

平均数(第2课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材教学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平均数(第2课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材教学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x x1 f1 x2 f2 n
xk fk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
别叫做x1,x2,…,xk的权.
探索新知
一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例1: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
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
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北师版 数学 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2平均数(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 平均数.
2.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算术平均数
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
1
把 n (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
解:根据题意,得 甲的平均成绩为(85×6+92×4)÷10=87.8(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91×6+85×4)÷10=88.6(分), 丙的平均成绩为(80×6+90×4)÷10=84(分),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最高,所以乙将被录取.
当堂检测
1.一组数据的和为87,平均数是3,这组数据的个数为( C )
当堂检测
8.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 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 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 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 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42.5+38+9.5
=47.5+34+9.5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二)

五年级奥数-平均数(二)

五年级创新思维暑期提高班班讲义:平均数(二)姓名:【例6】歌唱比赛中有5名评委为选手打分,小强的得分情况是: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是9.5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是9.45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是9.62分;如果保留最高分和最低分,而去掉其他评委的打分,小强的平均分是。

【例7】小明在一个学期的几次数学测验中,如果最后一次考81分,则平均成绩是87分;如果最后一次考89分,则可将平均成绩提高2分;若他想在整个学期中的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达到90分,则他最后一次至少要考多少分?【例8】光明小学篮球队有6人,足球队有15人。

现将足球队中最高的3个人调到篮球队后,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升高了1厘米,足球队员的平均身高降低了1厘米。

则原来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和足球队员的平均身高相差厘米。

【例9】有四个数,用其中三个数的平均数,再加上另外的一个数,按这样的方法计算,分别得到:28,36,42,46,那么原来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例10】空间站上的5位宇航员轮流值班和休息,值班岗位有2人。

在60小时里,平均每位宇航员休息了小时。

练习1.小华在计算出2003个数的平均数后,把所求得平均数也混在了原先的2003个数中。

小华求得混在一起的数的平均数为2002,则原来的2003个数的平均数是。

2.某校有100个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60分,女学生平均70分,男学生比女学生多。

3.在一次向“希望工程”捐款的活动中,已知小刚的捐款数比他所在学习小组中13人捐款的平均数多2元,则小刚在小组中捐款。

(填上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4.小马虎计算1到2006这2006个连续整数的平均数。

在求这2006个数的和时,他少算了其中的一个数,但他仍按2006个数计算平均数,结果求出的数比应求得的数小1。

小马虎求和时漏掉的数是。

5.小明在暑假期间练习游泳,如果最后一次游泳900米,则平均每次游泳890米;如果最后一次游1200米,则平均每次游900米;如果最后一次有960米,则平均每次游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2)》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2)》课件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 平均数(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并用求平均数的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会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移多补少和公式法,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 2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 哪个队的成绩好?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每个人踢毽的个数 每组的人数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钱数/元 138 176 157 177
(1)哪个小组捐的钱最多,是多少元? 答:第四组捐的钱最多,是177元。
(2)四(1)班平均每组捐多少元? (138+176+157+177)÷4=162(元) 答:四(1)班平均每组捐162元。
+ 3.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00个。
+ 3. 下面是“新苗杯”儿童歌曲大赛成绩统计表,根据统 计表回答下面问题。
选手评委 张老师 刘老师 王老师 平均分 李明 86分 88分 96分 90分 程佳 91分 86分 96分 91分 杨阳 92分 95分 92分 93分
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在领奖台上写出第1、2、3名选手的名字。
杨阳
程佳
三班捐了15本,四班捐了22本,平均每班捐图书
( B )本。
A.20

平均数(2)教案

平均数(2)教案

20.1.1平均数(2)(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理解由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寻找“权”的方法;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3.发掘数学的简单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写出求加权平均数公式?“权”在数据小组中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

(二)、【问题探究】: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路公共汽车一天共有多少班次?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由学生探讨说明)请阅读下面探究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小组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一半。

)(2)、第二组数据的频数指什么呢?频数的和时多少?(3)、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则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中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例如在1≤x <21之间的载客量近似地看作组中值11,组中值11的权是它的频数3,由此便可求出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 解: 略(详见课本)三、归纳总结: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 出现fk 次(这里f1+f2+…+fk=n )那么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nf x f x f x x kk +∙∙∙++=2211。

也叫做x 1,x 2,…,x k 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其中f1,f2,…,fk 分别叫做x 1,x 2,…,x k 的权。

四、【例题解析】: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解: 略(详见课本)课堂练习: 课本 第1、2题; 小组讨论,学生训练。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平均数(2)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配套教案 新人教版
课Hale Waihona Puke :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内容涉及到例题讲解、练习巩固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
c. 可用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分数据类别。
2. 条形统计图的解读:
a. 观察条形高度,了解数据数量大小。
b. 比较条形高度,分析数据差异和趋势。
(三)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a. 描述数据平均水平,如平均成绩、平均工资等。
b. 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判断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项目导向学习、案例研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书面考试,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创新 projects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本节课的平均数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平均数(2)【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平均数(2)【教案】】

第2课时平均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91~92例2,完成P93~94“练习二十二”第3~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机敏应用所学学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养成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复习旧学问。

师:同学们,学校正在进行踢毽比赛。

下面是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果。

你知道哪个队的成果更好吗?(出示课件)【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个数多就行了。

男生队:19+17+16+20=72(个);女生队:17+21+20+18=76(个)。

因为72<76,所以女生队成果更好。

预设2:还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

男生队的平均数是72÷4=18(个),女生队的平均数是76÷4=19(个)。

因为18<19,所以女生队成果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第3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在推断哪个队成果更好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学问,又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揭示课题,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正确地解决了问题,不少同学还用到了上节课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平均数(2)]【教学提示】教学时也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例如跳绳、拍球等,由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乐观性。

二、探究新知1.产生冲突。

课件出示教科书P91例2中的表格。

师:现在看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果,哪个队的成果好?【学情预设】预设1: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哪个队的成果就好。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例2的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所认识的平均数指算术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份数所得的商,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具有代表性、虚拟性和敏感性等特性。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分类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对数据进行简单收集与整理的学习经验,具有初步的数据意识,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运算的含义。

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居家学习期间同学们缺乏体育锻炼。

于是,复学后,学校打算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

其中一分钟掷球比赛吸引了四年级的同学。

四1班的张林和其他三名同学进行了一场团体训练赛。

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这队共有四个人,其中张林投中8个,赵琦投中5个,李一博投中11个,王佳硕投中9个。

师:观察分析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会提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开始。

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

你能提出一个和平均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师:这个问题要求的就是“平均数”。

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召开趣味运动会的情境,自然巧妙地引入新课。

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开放了课堂,发散了思维,同时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建构意义 1.探索平均数的求法。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练习纸上写出你的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1第2课时平均数(2)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1第2课时平均数(2)练习含答案

知能提升训练1.如果样本x1,x2,x3,…,x n的平均数为5,那么样本2x1+2,2x2+2,2x3+2,…,2x n+2的平均数是().A.5B.3C.7D.122.(2021福建)某校为推荐一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对甲、乙、丙、丁四项候选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如果按照创新性占60%,实用性占40%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荐,那么应推荐的作品是().A.甲B.乙C.丙D.丁3.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8输入为18,则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4.为了解某初级中学附近路口的汽车流量,交通管理部门调查了某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时间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量(单位:辆),结果如下:183191169190177则在该时间段中,通过这个路口的汽车数量的平均数是.5.某招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种,小明笔试成绩90分,面试成绩85分,如果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3∶2计算,那么小明的平均成绩是分.6.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了九年级(1)班50名学生每人植树的情况,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那么这5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棵.7.公交508路总站设在一居民小区附近,为了了解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车出行的人数,随机抽查了10个班次的乘车人数(单位:人),结果如下:20,23,26,25,29,28,30,25,21,23.(1)计算这10个班次乘车人数的平均数;(2)如果在高峰时段从总站共发车60个班次,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在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该路车出行的乘客共有多少人?【知能·提升训练】1.D2.B3.D4.1825.886.4×(20+23+26+25+29+28+30+25+21+23)=25(人), 7.解:(1)x=110故这10个班次乘车人数的平均数是25人.(2)60×25=1 500(人),故估计在高峰时段从总站乘该路车出行的乘客共有1 500人.。

xi-平均数的平方

xi-平均数的平方

xi-平均数的平方
计算平均数的平方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计算
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将这个平均数进行平方运算。

让我们通
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有一组数据:3, 5, 7, 11, 13。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
以数据的个数。

对于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计算如下:
(3 + 5 + 7 + 11 + 13) / 5 = 39 / 5 = 7.8。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接下来我们要计算平
均数的平方。

平均数的平方就是将平均数乘以它自己,即7.8 7.8 = 60.84。

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平方是60.8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均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为(Σxi / n)^2,其中Σxi表示所有数据的和,n表示数据的个数。

这个公式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平均数的平方的数学原理。

综上所述,计算平均数的平方是一个基本的数学运算,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将其平方,我们可以得到平均数的平方值。

这个过程在统计学和数学中经常会用到,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寿命 灯泡支数
600≤x<1000 5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
10
12
17
6
三、巩固练习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 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 下表是该校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 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二、例题精讲
【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 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 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 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
【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 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 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是多少?
所 用 时 间 t( 0<t≤10
分钟)
人数
4
10<t≤20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t≤30 14
30<t≤4 13
40<t≤50 9
50<t≤60 4
求:(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 间.
四、课堂小结
1.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第1课时 平均数(2)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依据 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 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 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加深了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当利用 组中值近似取代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 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