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东中考道德和法治复习宝典课件 第1部分 2019年中考道法试卷分析及2020年中考复习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少,应向学生讲清各种题型的特点、答题思路和答案格式要求。 答案规范到位,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案应该尽量 贴近教材、使用学科术语,具有条理性、逻辑性,要分点分段、 序号化。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掌握科学答题方法,塑造完美 答卷。
害时,应如何正确处理,引导学生强化程序思维,用合理合法方法 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第 21 题以上海五位中学生撰写提案为背景 切入,重在启示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注重调查实践。第 31 题第三问 “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第 32 题第三问 “提出三个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均在前面两问对相关问题 进行必要的理论思考和认识提升的基础上,直接指向了如何解决问 题,如何付诸实践的方向,体现了知行合一,倡导践行的特征。
据材料信息,总结分析,从心理和道德角度对引起林老师“两个 感动”的行为进行评析。从自尊自信自强、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则体现了“理性精神”;试卷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强 调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凸显学科能力 素养的考查。
第三、以核心素养为立意,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今年是《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使用后第一届中考,也是核心素养 立意下的第一次中考,整份试题注重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 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试题凸显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例如:第 24 题脱贫攻坚战,第 27 题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权 利,第 32 题爱党爱国、报效祖国等都体现了“政治认同”;第 2
第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知行合一。 2019 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紧紧围绕“成长、交往、责 任”等内容,从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立足学生所学 知识,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面对复 杂的社会生活进行正确选择。注重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升华自 己的思想,倡导道德践行。例如:第 2 题考查如何调节情绪,这 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第 19 题考查消费者权益受到侵
的试题,都可以将它们“拿来”,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法等形 式以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将平时做错的题目整理成“错题集”,考试前,让学生 通过翻阅“错题集”复习,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易混淆知识 点,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避免“重蹈覆辙”。教师要重 视练习和试卷的讲评,试卷、练习讲评不流于形式,精选巧解一 些质量好的试题,对学生学法指导落实到位;主观题点评思路不
梳理基础知识,掌握重要考点,过好知识“体系关” 有些老师认为复习就是依照教材将所学的知识再重新学一遍, 其实不然,复习绝不同于初学,而是较多地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 实、梳理。在复习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分门别类地梳理基 础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知识再现将所学知 识串成“串”、联成网,前后连贯起来,为准确答题夯实基础。
的意识,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第 31 题 分析说明题以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为背景,引导学生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考查学生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树立精忠报国的人生 追求。这样的命题立意,不仅提升了试题的高度和境界,也有利 于促进本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作为 德育主渠道的应有职责。
命题范围 考试内容是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进行命题,而不是某一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以“成 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社会、集体的 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 行整合。
试题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今年是新教材使用后的第一届中考,与 2018 年相比,考试时 间和考试题型方面都没有变化。整体难度有所提升,但依然不是 很难。试题紧扣课标、考纲,整体考点分布均衡,难易适中,兼 顾毕业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双重要求,区分度较高。选择题整体考 点分布均衡,难易适中。注重基础,既回归教材,又注重与实际
(3)没有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抽样分析表明,纯粹的知识再现题,考生得分率较高,而考查 辨别、综合、运用、抽象概括能力的题试,得分率则较低。考生 答案呆板、机械,这反映出考生的知识引申、抽象概括能力欠缺, 有一部分考生的答案,理论层面非常浅显,口语化严重,由此可 见考生的学科理论素养欠缺,需要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
学会各种解题技巧,注重思维训练,过好“能力关” 围绕“核心素养”的新课改,要求本学科更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 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种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 明题、综合探究题)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有正对性和选择性地 组织答案,而不是死记硬背。在答题技巧和规范上多下工夫,在解题 思路上多加训练,以养成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缺乏系统的解题训练和学法指导。 部分考生明显缺乏系统的解题训练,答题格式不规范,答题抓 不住要点,缺乏条理性,书写潦草;语言基本功差,表达不通, 出现较多错别字,口语化严重。
(5)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欠灵活,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 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如学生回答弘扬英雄精神 的做法只会一味的抓住英雄精神字眼,没有做到情感的升华。
加强试题研究,少而精地选做习题,过好“习题关” 由于复习时间紧,备考时最忌见题就做,整天泡在题海之中, 这只会空耗精力和时间,效益不大。复习时,应注意对习题进行 归类和再现。可以温习以前做过的旧题,也可以选做题意、情景 类型新颖的新题,还可以更换题中的条件,多角度思考,达到举 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历年的中考真题大多是一些比较典型
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过好“结合关” 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有机融为一体, 这要求教师和考生要注意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机融合;无论 是处在中考冲刺阶段,还是平时的教学,都要关注社会热点,评 析时事政治,学会积累,不断丰富的“素材库”;同时要养成勤 于思考的习惯,以事联理,事理结合,逐渐培养理解运用知识的
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能得到客观、公正、全 面、准确的评价。命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 方法和基本理论素养,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认识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成长过程应当 关心的现实问题、相关社会热点的能力。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强化课改意识,依据课标,过好“基础关” 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基本要求,吃透其精神实质,既不降低课
标规定的基本要求,也不随意拔高要求,在联系实际和运用分析 上下功夫,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新课程教学必须落实
的根本理念。基础知识仍是能力和价值的载体。教材是考试命题 的依据,考生作答组织的答案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于一些 重要的基本观点必须重点理解和掌握。要掌握好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全面复习。只有夯实基础,做到胸中有数, 才能在考试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近年来,中考试题多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多以社会热点、焦点 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立意命题,由于复习时间紧,考生往 往只集中精力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从而忽视了全面打好基 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是十分危险的。 教材是中考试题答案的“仓库”,复习时回归教材对基础知识进 行分门别类地梳理,既可查缺补漏,强化基础知识,又可提高再 现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答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学中没有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精确掌握。 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知识之间的相互 关系没有理顺,不能正确运用课本的理论和观点回答问题。
(2)平时训练不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只是注重“题海战术”。 这种情况造成考生审题能力不强,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导致答题偏离了方向,或者是备考过程中没有注意审题能力 的培养。
试卷突出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彰显了立德树人的主旋律,以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正确思想 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为重点,思想性、教育性极强,在考查学生 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的同时,也启迪了他们,教育了他们,让他 们在考试中受到熏陶,得到成长。例如:第 13 题以首张黑洞照片 面世为背景,意在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第 24 题以全 国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背景切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
题调节情绪,第 4 题增强生命韧性,第 14 题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 荣誉感,第 6 题任何人都没有超过法律的特权,第 7 题违法行为 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 8 题知法守法,第 9 题未成年人特殊保 护等则体现了“法治意识”;第 21 题行使政治权利,第 23 题了 解社情民意,第 26 题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则体现了“公共参与”。 试卷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 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第 30 题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司法部全国 普法办 2016 年 6 月 28 日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党的 十九大精神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 通过的在我省使用的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 生。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坚 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
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本份试题的内容符合出题规律,符合中考考纲的要求,贴近学 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融为一体, 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没有出现有争议的题目,是一份比较严 谨的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正确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试题的突出特点也是亮点。
试题的特点 第一、聚焦社会热点,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2019 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试题以时政素材为载体,突出社 会热点,聚焦社会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既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 的时政性特点,也是近年来中考试题选材方面的总体趋势。坚持 以立德树人为最根本的命题立意,充分彰显了学科的德育功能。
第一部分 熟悉考题 复习对策
2019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及2020年中考复习对策
一、试卷分析 命题依据和指导思想 2019 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全日制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教育部 2014 年 3 月 26 日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工程的意见》、教育部 2016 年 9 月 18 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
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平时要注意浏览权威网站(如人民网、新华 网、时事一点通网站等)、报纸(电子版),收集重要的国家和地方 新闻素材,提高对时政的敏感性。教师依据中考命题特点设计和 精选与热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训练,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 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 际能力。
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 本次试题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设计科学,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和可操作性,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二、答卷分析 考生对题型的理解和适应程度 从答卷情况来看,考生对本次考试的五大题型:单项选择题、
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综合探究题是比较熟悉的,对于 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是有所了解的。今年出题的模式和侧重点符 合考纲的要求,难易把握恰当,选择题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 学生适应此题型的能力增强。
生活相联系。紧扣考纲,有些选择题的答案基本是考纲的原文表 述,如第 7 题的“违法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第 10 题的“友谊 对生命成长有重要意义”;第 14 题的“要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 誉感”。主观题灵活新颖,立意鲜明,题目材料与设问之间的条 理清晰,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又体现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 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