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合集下载

体外代谢产物实验报告

体外代谢产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体外代谢实验,研究某种化合物在特定酶系作用下的代谢过程,鉴定其代谢产物,并分析其代谢动力学特性。

通过此实验,可以为该化合物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并为后续的药物研发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化合物:待研究化合物A(纯度≥98%)2. 实验试剂:肝微粒体酶、NADPH、辅酶A、磷酸盐缓冲液(pH 7.4)、硫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等3. 实验仪器:低温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等4. 实验动物:比格犬(体重2-3kg)三、实验方法1. 肝微粒体酶的制备:取比格犬肝脏,剪碎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4)制成匀浆,低温离心(10000g,4℃,10min)分离肝微粒体。

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4)调整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10mg/mL。

2. 代谢反应:取肝微粒体酶溶液、NADPH、辅酶A和待研究化合物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37℃、pH 7.4的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

3. 代谢产物分析:代谢反应结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代谢产物,鉴定其结构。

4. 代谢动力学分析:通过计算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析酶的代谢动力学特性。

四、实验结果1. 代谢产物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待研究化合物A在肝微粒体酶的作用下,产生了多个代谢产物,其中主要产物为B和C。

2. 代谢动力学分析:酶的米氏常数(Km)为0.5μM,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μM/min。

五、讨论1. 本实验成功鉴定了待研究化合物A的代谢产物,为后续的体内代谢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 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该酶对化合物A的代谢动力学特性符合米氏方程,说明该酶对化合物A的代谢具有可逆性。

3. 通过比较不同酶系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可以为药物研发和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体外代谢实验,研究了待研究化合物A的代谢过程,鉴定了其代谢产物,并分析了其代谢动力学特性。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进展前言药物代谢是药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

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可以产生活性代谢产物或用于排泄,但也可能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因此,研究药物在肝脏内代谢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表明体外模型是研究药物肝代谢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就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方法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人肝微粒体、肝细胞、肝切片等模型。

人肝微粒体模型人肝微粒体是一种体外研究药物代谢的模型,它由肝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包含细胞膜的小颗粒体系。

人肝微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肝脏的药物代谢代谢的过程,其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是人肝微粒体只能反映肝脏微粒体内药物代谢情况,不能反映肝脏整体药物代谢情况,因此该模型在肝肾功能障碍、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下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肝细胞模型肝细胞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药物肝代谢研究模型。

肝细胞在肝脏内是药物代谢的主要细胞类型,因此肝细胞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

其中包括原代肝细胞、肝癌细胞、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

原代肝细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存在数量有限、耗时、稳定性差等问题。

人工合成的肝细胞系可以大量培养并保持稳定,但代谢能力和原代肝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

肝切片模型肝切片模型通过将肝组织切片后在体外培养来研究药物代谢。

肝切片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的情况,同时又能维持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但是肝切片模型的复杂性和操作难度较大,且易受肝切片的来源、保存条件等影响,因此该模型目前应用较少。

药物肝代谢研究领域的进展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许多药物的代谢方式存在重叠,一些药物通过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加速其代谢或延迟其代谢。

目前,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

体外实验可以测定药物代谢酶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也可测定药物代谢酶间的相互作用,但它不能完全模拟体内情况。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2
离体肝灌流法
3
肝切片法
4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定义:由制备的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 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的体系;
优点:制备简单,代谢时间短,易于重现,方便大量操作以积累 代谢样品供结构研究;
缺陷:所得的结果与体内代谢的一致性方面存在不足,仅用于预 测体内代谢情况,尚需体内代谢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实 代谢过程
应用:比较不同组织器官的代谢差异和代谢的种属差 异
重组 P450 酶体外温孵法
特点:利用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将调控 P450 酶表达的 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或昆虫细胞,经细胞培养, 表达高水平的 P450 酶,然后经过分离纯化得到 纯度较高的单一的 P450 同工酶。
应用:确定诱导药物代谢的P450 酶亚型; P450酶亚 型特异抑制剂的研究;对药物与药物间相互作用 的研究以及进行手性药物代谢差异的研究。
离体肝灌流法
特点:保留完整细胞的天然屏障和营养液的供给, 能 在
一段时间内保持肝脏的正常生理活性和生化功 能;离体系统,能够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干扰,
缺陷:对实验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其 应用。
肝切片法
特点:完整的保留所有肝脏药酶及各种细胞器的 活性;保留了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 胞间质。更能反应药物在体内生理情况下的真
体内代谢研究方法
体内给药 收集生物样品 UPLC-MS分析鉴定代谢产物 确定代谢产物及结构,分析代谢途径
小结
在直接进行体内代谢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可先进行体 外代谢研究,确定代谢物结构,再根据其理化性质,建 立比较专一、灵敏的分析方法,以考察体内代谢情况,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中的分解、转化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谢过程涉及到许多酶系统和代谢通路,不同的药物会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

药物代谢研究对于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

1. 体内代谢试验体内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整个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

体外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犬等实验动物,人体试验则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审查和安全措施。

通过体内代谢试验,可以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通过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代谢途径。

2. 体外代谢试验体外代谢试验是研究药物在体外模拟环境中的代谢过程,包括微粒体酶体和肝酶体代谢试验。

微粒体酶体代谢是指药物在细胞质中的代谢,而肝酶体代谢则是指药物在肝细胞的内质网中的代谢。

通过体外代谢试验,可以获得关于药物代谢酶的详细信息和药物代谢通路的理解。

3. 体外代谢酶体系体外代谢酶体系是建立在包含药物代谢酶的部分纯化物中的体外代谢试验。

这种方法可以对药物代谢酶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和识别机制等。

体外代谢酶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治疗反应预测等领域。

4. 代谢产品分离代谢产品分离是一种直接从样品中获得药物代谢产品的方法,包括代谢产物分离和纯化,以及将代谢产物通过质谱技术或结合质谱和其他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和定量。

这种方法可以便捷地获得药物代谢产物,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系统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克隆、表达和纯化药物代谢酶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特定酶进行修改和优化,以便更好地研究药物代谢通路和药物代谢产物。

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筛选新的药物代谢酶和新的代谢产物,推动药物发现和开发。

总结来说,以上几种药物代谢研究技术与方法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可以为药物代谢的探索和理解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药物代谢研究的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推进药物的研发和治疗。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不同种属的代谢稳定性实验
• 采用跟前面代谢稳定性一致的代谢体系,一致的实验过程,分别加不
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酶孵育,通过不同种属中药物剩余量的百分比的对
数与反应时间做曲线,求斜率,计算不同种属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
比较不同动物种属的肝微粒体的代谢性质和人肝微粒体代谢性质的接
近程度,最终为后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动物选择提供参考。
P450酶
• 肝微粒体酶中最主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氧化酶, 简称P450酶,酶蛋白中所含血红素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体P450CO在450 nm处有特征性强吸收峰而得名。它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是一个酶系统。可催化数百种药物的氧化过程。
P450酶氧化药物的过程
和安全?(即体外抑制评价和诱导评价, In vitro inhibition or induction study) • 5. 新药前体在何种动物代谢特征与人相似,进而为临床前研究的动物选择提
供依据?(即体外人和动物代谢特征研究, In vitro metabolism profiling in animals and humans)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过程
• 采用与代谢稳定性一致孵育体系,冰浴上加入1 µL的一系列浓度的待 测化合物(1、10、100、1000、10000 µM)和1 µL的各特异性探针 底物(空白对照样品不加待测化合物,只加等量溶剂),在37 ℃水 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根据 不同的探针底物在37 ℃水浴中孵育10~30 min,加入有机溶剂混匀终 止反应,每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品。其中待测化合物浓度为0.01、 0.1、1、10、100 µM。反应结束后,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各特异 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各个特异性 探针底物代谢速率的影响。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

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探讨一、引言药物代谢和药效是药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研究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方法能够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将对药物代谢和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二、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前需要进行的重要步骤,药物代谢的研究对于评估药物的药效、毒性、药代动力学等方面非常重要。

以下是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的探讨。

1. 体外代谢酶体系体外代谢酶体系是药物代谢的模拟体系之一,包括肝微粒体、S9混合物、肝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内酶等。

体外代谢酶体系的优点是可重复性好,模拟体内药代动力学较真实。

但其缺点是代谢酶比较单一,代谢酶与基质之间的关系缺乏真实性。

2. 细胞培养模型细胞培养模型是另一种常用的药物代谢体外研究方法,通过培养体外的细胞来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相比体外代谢酶体系,细胞培养模型更加真实,能够反映更加复杂的代谢环节,包括肝细胞、肾细胞、肠道细胞等。

但其缺点是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以及细胞的选择和来源。

3. 人体器官芯片人体器官芯片是一种新兴的药物代谢体外研究方法,借助微流控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将多个人体器官组织模型集成在一起,形成与体内模拟程度更高的人体器官芯片。

人体器官芯片能够模拟代谢器官对药物的代谢代谢,具有较高的实验可重复性和预测价值。

但其缺点是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器官间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的复现等。

三、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药效是药物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能够为药物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药效的体外研究方法的探讨。

1. 细胞培养模型细胞培养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药物代谢的研究,还可以用于药效的研究。

通过建立细胞模型,可以评估药物对细胞的影响,这对于研究药物作用靶点、机制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但其缺点是细胞模型和体内的生物机制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2. 人体器官芯片人体器官芯片也可以用于药效的研究。

通过建立多个人体器官芯片并集成在一起,可以模拟全身器官对药物的响应,并评估药物的药效。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

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陈瑶;李新霞;李琳琳;王烨;陶义存;骆新;兰怡;毛新民【摘要】目的考察两色金鸡菊在人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方法将肝微粒体空白对照、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乙醇溶液、灭活肝微粒体加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及肝微粒体加两色金鸡菊醇提物进行体外共孵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过对比色谱峰,阐明两色金鸡菊在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规律.结果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各成分含量均降低,其中4种物质被代谢而未被检出,分别为黄酮奥卡宁(Flavanokanin)、3,4′,5,6,7-pentahydroxyflavanone、橙酮金鸡菊苷(Maritimein)、马里苷(Marein)、奥卡宁(Okanin).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在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可较快地代谢消除.%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two color coreopsis main ingredients in human liver microsomal degradation.Methods The liver microsomes control, two-color ethanol extract of chrysanthemum, inactivated liver microsomes and ethanol extract of two-color chrysanthemum and liver microsomes plus two-color Chrysanthemum alcohol extract were incubated in vitro.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etabolites of Chrysanthemum indicum in liver microsomes by comparing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Results The two colors coreopsis alcohol extract in human liver microsomes under the action of drug metabolic enzymes, each component content was reduced.Four kinds of material metabolisms (Flavanokanin,3,4′,5,6-pentahydroxyflavanone,Maritimein,Marein,Okanin)can not be checked out.Conclusion The two colors coreopsis alcohol extract in human livermicrosomal under the action of drug metabolism enzymes can be rapidly eliminated.【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4页(P425-427,432)【关键词】两色金鸡菊;肝微粒体;体外代谢;高效液相色谱【作者】陈瑶;李新霞;李琳琳;王烨;陶义存;骆新;兰怡;毛新民【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科研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干部二科,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指药物的生物转化(dmg biotransfornation)。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修

工业指南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Ⅰ. 简介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一般经过两种途径进行消除:直接排泄或者代谢成为一种或几种活性的或非活性的代谢产物。

当药物主要通过代谢进行消除时,那么它的代谢途径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使用方法。

如果药物仅由一种代谢途径进行消除,那么代谢速率的个体差异能导致血和组织中的药物和代谢物浓度的极大差异。

一些例子表明,差异呈现具有遗传多态性特征的双相分布(如CYP450 2D6,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当遗传多态性影响一条重要的药物消除途径时,为了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的目的,有必要进行大剂量调整。

已有例子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例如,某种药物主要有CYP450 2D6进行代谢,大约有7%的高加索人对这种药物没有代谢能力,但是这个比例在别的人种通常要低得多。

类似的报道也可见于其它的代谢途径,主要是CYP450 2C19,N-乙酰转移酶。

不仅如此,很多酶的代谢消除途径,包括绝大部分由CYP450代谢酶介导的,可以被联合用药中的其它药物抑制或诱导,结果,患者共服其它化合物会发生治疗情况的突然改变。

这种药物相互作用会引起血液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物浓度减少或增加,或者引起有毒物质的积蓄(如一些抗组胺药与抗真菌药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变化能极大地改变一个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是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较窄的药物。

如果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和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有时允许使用那种若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而会产生毒性浓度的药物。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新药研究的早期弄清楚药物到底是通过原形排泄的还是通过一种或者多种途径进行代谢消除的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代谢消除是主要途径,那么需要了解其主要的代谢途径。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认识个体之间代谢差异的意义和一些药物-药物、药物-其它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这些资料也有助于决定一些代谢物的药理活性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微粒体

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微粒体

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微粒体药物的代谢部位主要分为肝脏代谢和肝外代谢。

1.1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及其代谢酶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富含Ⅰ相代谢酶和Ⅱ相代谢酶,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后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在体内首先在Ⅰ相代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还原和水解,然后在Ⅱ相代谢酶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等内源性物质或经甲基化、乙酰化等,随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肝脏中参与药物代谢的酶以P450酶尤为重要,发挥主要的药物代谢功能。

1.2药物在肝外代谢的主要部位及其代谢酶药物肝外代谢的主要部位包括肠、肾、肺等。

肠道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主要有CYP3A、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乙酰转移酶等。

肾脏中药物代谢酶主要分布于肾皮质和肾髓质,Ⅱ相代谢在肾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

肺中药物代谢酶主要有P450酶、水解酶、单胺氧化酶等,其中P450酶对吸入的化学物的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药物体外代谢模型2.1 药物体外代谢模型概述药物代谢研究分为体内和体外研究。

相较于体内代谢研究,体外代谢研究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减少体内因素的干扰,直接观察药物与酶的相互作用过程,已成为药物研发的良好研究手段。

药物体外代谢研究的主要模型包括基因重组酶、S9、胞质溶胶、微粒体、原代细胞等。

由于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场所,肝细胞及其亚组分如肝微粒体、肝S9、肝细胞溶胶成为了药物代谢研究的主要模型。

2.2 主要的药物体外代谢模型—微粒体2.2.1 主要应用的组织微粒体及种属肝微粒体存在于内质网中,包含了主要的药物代谢酶,如CYP酶、黄素加单氧酶、羧基酯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等,负责了90%的药物代谢反应,是应用广泛的体外代谢模型。

口服药物经过肠道进入体内,在肠道中可能发生代谢,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肠微粒体在口服制剂的药物代谢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肺部代谢酶种类相对较少,活性较低,但对于局部应用的制剂或缓控释制剂,其在肺部停留时间较长,通常认为应当考察其在肺部的代谢情况,相关研究主要在肺微粒体或肺匀浆中展开。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引言:药物代谢研究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在人体内,肝脏是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之一、药物在肝脏中被代谢为水溶性化合物,以便能够更容易地从体内排出。

肝脏代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粒体酶。

微粒体是肝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微粒体酶主要负责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

其中,细胞色素P450(CYP)家族是最为重要的微粒体酶之一、CYP酶参与药物的氧化代谢,并且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药物在体外代谢研究中,常常使用肝微粒体酶来模拟体内药物代谢。

这种模型既可以用于研究药物被微粒体酶代谢的速率,也可以用于揭示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方法:在体外代谢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药物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

这可以通过测定产物的形成速率或底物消失速率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选择一定浓度范围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与肝微粒体共同反应。

反应结束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分析方法,分离和鉴定代谢产物。

结果和讨论:通过肝微粒体的体外代谢研究,可以获得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Clint)和代谢产物的种类及药物代谢途径。

Clint反映了药物在体内被微粒体酶代谢的速度。

它是药物浓度的函数,浓度越高,代谢速率越快。

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可以用于预测其在体内的代谢消除速度,以及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此外,体外代谢研究还能揭示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其中,药物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

这些代谢反应产生了多种代谢产物。

以肝微粒体代谢为例,其中一个重要的酶家族是CYP酶。

不同的CYP酶参与不同的药物代谢反应,并生成特定的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和结构,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结论: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是了解药物代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体外代谢研究,我们可以获得药物的代谢速率常数和代谢产物,从而预测其在体内的代谢消除速度和调整药物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主要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有:1.肝脏代谢的研究方法肝脏代谢的研究方法中有肝微粒体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脏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法、基因重组P450酶系、微透析技术等。

⑴肝微粒体温孵法--肝微粒体法是由制备的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的体系,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肝微粒体。

此法制备简单,代谢时间短,易于重现,方便大量操作以积累代谢样品供结构研究;同时,该方法可用于对药酶的抑制及体外代谢清除等方面的研究,因而应用较为普及。

⑵肝细胞体外温孵法--本法同肝微粒体法相似,即以制备的肝细胞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适于研究蛋白及mRNA水平药物代谢酶诱导及酶活性,在评估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时,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⑶肝脏灌流技术--该技术使肝脏具有独立并接近于生理条件的循环体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药物与灌流肝脏接触,然后通过肝静脉液与门静脉液分析、肝脏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肝脏纵切片检查,以确定药物在肝脏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肝脏的效应。

肝脏灌流技术大体上可分为3大类:离体肝灌流、在体肝灌流及在体肠-肝灌流技术,又同时分为:循环型和一过型。

⑷肝组织切片法--肝组织切片法不破坏肝脏的细胞构成和组织结构,不仅完整保留了所有肝药酶及各种细胞器的活性,而且保留了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胞间质,因而更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生理条件下的实际代谢情况,代谢活性可保持8~24h,但因为组织切片机的价格昂贵,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⑸基因重组P450酶系--基因重组P450酶系具备分子生物学技术优势,因而具有分子水平的特点,较其他的体外肝代谢方法更能具体量化的研究药物代谢,在药酶诱导特异性和选择性研究上优于其他的体外方法,并可为药物与酶在结合位点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⑹微透析技术--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可连续跟踪体内多种化合物随时间的变化;取样无需匀浆过程,可真实代表取样位点化合物的浓度,且样品因不含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物质,可不经预处理直接用于测定;用于研究药物代谢,可维持实际生理条件,消除了传统药物代谢研究中因组织均匀化破坏细胞隔室造成对代谢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可获得有关药物代谢中间过程的信息,而传统方法只能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不能反映其中间过程。

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近年来,中药已经成为全球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中药丰富的药效物质,其体内外代谢特性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过程,以期揭示中药在机体内外的代谢机制。

一、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代谢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进行,其中包括药动学过程和药代动力学过程。

在人体内,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通过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来实现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中药药效物质在肝脏中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等化学反应进行代谢,使其转化为更易被机体吸收和排泄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也可能被排泄出体外。

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代谢研究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观察来开展。

在体外实验中,可以使用肝脏微粒体、肝脏酶、细胞培养等模型来研究中药药效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而在临床观察中,可以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分析患者体内药物的代谢速度、代谢产物及其药物功效。

二、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外代谢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外代谢通常指在体外环境下模拟体内代谢过程,通过体外实验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

体外代谢研究可以帮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的代谢途径,确定和鉴定代谢产物,以及评估药效物质与代谢酶的相互作用。

体外代谢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体外酶反应、体外肝脏微粒体反应、细胞培养等。

通过这些研究手段,可以模拟中药物在体内经过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一步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

三、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意义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在体内外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确定其主要的药效成分,为中药药物的质量评价和药效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利用中药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外代谢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中药药效物质在体内外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在机体内外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中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途径鉴定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途径鉴定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代谢途径鉴定药物代谢途径鉴定在药物分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代谢途径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转化路线,通过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可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并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药物代谢途径鉴定的方法和应用。

一、药物代谢途径鉴定的方法药物代谢途径鉴定的方法多样,常用的包括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计算机辅助预测等。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通过体外模拟体内药物代谢反应,从而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常用的体外实验有肝微粒体酶体外实验、肝酶体外实验和肠道微生物实验等。

肝微粒体酶体外实验是通过提取肝脏组织或体外培养细胞中的微粒体酶,模拟体内药物代谢反应,以确定药物的代谢途径和酶参与情况。

肝酶体外实验是将药物与肝脏组织或体外培养细胞一同孵育,观察药物的代谢产物,以确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肠道微生物实验是将药物与肠道微生物一同孵育,观察药物代谢产物,了解肠道微生物对药物的代谢作用。

2.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是将药物给予动物或人体,然后采集生物样品,通过分析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进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从而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常用的体内实验方法有动物体内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

动物体内实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通过给予药物后采集动物的血液、尿液、粪便等生物样品,经过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人体临床实验是通过给予志愿者一定剂量的药物,采集志愿者的生物样品,经过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鉴定药物的代谢途径。

3. 计算机辅助预测计算机辅助预测是通过建立药物代谢途径的预测模型,根据药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预测药物的代谢途径。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预测方法有药物代谢途径预测软件和药物代谢途径预测数据库。

药物代谢途径预测软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药物代谢途径知识的集成软件,通过输入药物的结构信息,预测药物的代谢途径。

药物代谢途径预测数据库是收集整理药物的代谢途径数据,并建立有关药物代谢途径的数据库,为药物代谢途径的鉴定提供参考。

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实验原理

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实验原理

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实验原理你知道吗,肝脏就像咱们身体里的一个超级大工厂呢。

这个工厂里有好多小“工人”,肝微粒体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肝微粒体就像是一群特别的小助手,它们在肝脏里干着超级厉害的活儿——代谢。

那啥是代谢呢?简单来说,就是把咱们吃进去的东西呀,还有身体里自己产生的一些物质,加工处理一下。

比如说,有些药物进入咱们身体了,肝脏就得想办法把它变得对身体有用或者变得能排出体外。

这时候肝微粒体就登场啦。

肝微粒体里面有好多酶,这些酶就像是小工匠手里的工具。

这些酶可以对药物或者其他物质进行各种改造。

比如说,有的酶可以把一个大的分子拆成几个小的部分,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好几块小蛋糕一样。

还有的酶呢,可以给某个物质加上点什么东西,或者去掉点什么东西。

这就改变了原来物质的性质啦。

在体外做肝微粒体代谢实验,就像是把肝微粒体这个小助手从肝脏这个大工厂里请出来,放到一个专门的小实验室里工作。

我们为啥要这么干呢?这是因为在体外做实验,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肝微粒体到底是怎么对那些物质进行代谢的。

我们会给肝微粒体提供一些要代谢的东西,就像给小助手一个任务一样。

然后呢,我们就可以在旁边观察啦。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肝微粒体是怎么用它里面的酶来处理这些物质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代谢的速度有多快,就像看小助手干活儿有多麻利一样。

而且呀,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儿呢。

比如说,有些药物在肝脏里可能会被代谢得特别快,这就意味着这种药可能在身体里待不了多久,效果可能就不太好。

而有些药物可能代谢得很慢,那它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长,可能就会有一些其他的影响。

这个实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因素对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哦。

就像是给小助手不同的工作环境,看看它们的工作效率会有什么变化。

比如说,温度呀,酸碱度呀,这些条件变了,肝微粒体代谢那些物质的能力可能就不一样了。

这就像我们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干活儿的状态也会不同呢。

另外呢,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实验也能帮助我们研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关于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探讨摘要: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根底,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系统等方法。

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所应用的不同体外肝代谢系统,并对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比拟,指出根据各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肝微粒体;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离体肝灌流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一般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ation)。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或∕和毒理活性的改变。

因此,研究药物的生物转化,明确其代谢过程,对新药开发、新剂型设计及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含有参与药物代谢重要的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该酶系参与药物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CYP450酶系由三十多种同工酶(亚型)组成,主要有CYP1、CYP2、CYP3三大家族[1]。

本文所介绍的各种体外代谢系统均含有一种或多种CYP450酶的同工酶,为研究药物体外代谢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根底。

动物肝体外代谢研究可以较好地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直接观察酶对底物代谢的选择性,为整体试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以肝脏为根底的体外代谢系统主要包括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

1肝微粒体1.1肝微粒体的制备多数采用差速离心法[2],通过高速离心使微粒体与其他成分别离,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试剂辅助。

但较耗时,设备要求高,使该法的普及和深入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试剂辅助别离的方法[3],在离心前额外参加一定比例的PEG6000或CaCl2,促进微粒体沉降。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主要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有:1.肝脏代谢的研究方法肝脏代谢的研究方法中有肝微粒体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脏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法、基因重组P450酶系、微透析技术等。

⑴肝微粒体温孵法--肝微粒体法是由制备的肝微粒体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的体系,一般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肝微粒体。

此法制备简单,代谢时间短,易于重现,方便大量操作以积累代谢样品供结构研究;同时,该方法可用于对药酶的抑制及体外代谢清除等方面的研究,因而应用较为普及。

⑵肝细胞体外温孵法--本法同肝微粒体法相似,即以制备的肝细胞辅以氧化还原型辅酶,在模拟生理温度及生理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适于研究蛋白及mRNA水平药物代谢酶诱导及酶活性,在评估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时,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⑶肝脏灌流技术--该技术使肝脏具有独立并接近于生理条件的循环体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药物与灌流肝脏接触,然后通过肝静脉液与门静脉液分析、肝脏生化指标的测定以及肝脏纵切片检查,以确定药物在肝脏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肝脏的效应。

肝脏灌流技术大体上可分为3大类:离体肝灌流、在体肝灌流及在体肠-肝灌流技术,又同时分为:循环型和一过型。

⑷肝组织切片法--肝组织切片法不破坏肝脏的细胞构成和组织结构,不仅完整保留了所有肝药酶及各种细胞器的活性,而且保留了细胞与细胞间的联系及一定的细胞间质,因而更能反映药物在体内生理条件下的实际代谢情况,代谢活性可保持8~24h,但因为组织切片机的价格昂贵,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⑸基因重组P450酶系--基因重组P450酶系具备分子生物学技术优势,因而具有分子水平的特点,较其他的体外肝代谢方法更能具体量化的研究药物代谢,在药酶诱导特异性和选择性研究上优于其他的体外方法,并可为药物与酶在结合位点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⑹微透析技术--微透析技术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可连续跟踪体内多种化合物随时间的变化;取样无需匀浆过程,可真实代表取样位点化合物的浓度,且样品因不含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物质,可不经预处理直接用于测定;用于研究药物代谢,可维持实际生理条件,消除了传统药物代谢研究中因组织均匀化破坏细胞隔室造成对代谢研究结果的影响,并可获得有关药物代谢中间过程的信息,而传统方法只能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不能反映其中间过程。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

李 兰 张丹参河北科技大学,【摘要】体外代谢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反映体内药物的综合代谢情况,内外的药物代谢转运的研究。

目前肝灌流技术和基因重组成本、数据处理技术等要求较高,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由于药物体外肝代谢对新药研究与开发、因此该文将对其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体外肝代谢;体外温孵法药物代谢是指机体对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其中包括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4个阶段[1]。

其中药物代谢及转化的主要器官为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是富含参与药物代谢的一个庞大的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混合功能的氧化酶系统,药物的Ⅰ相反应(官能团反应)和Ⅱ相反应(结合反应)都是在肝药酶系统的参与下发生的。

体外药物肝代谢与体内代谢相比,有许多的优点:①可排除体内诸多的干扰因素,直接观察代谢酶对底物的选择性代谢;②体内代谢转化率低且检测手段不灵敏;③体外代谢研究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大量化合物的药动学筛查;④不需消耗较多的样品和实验动物,研究费用相对较少[2]。

通过追踪药物化学成分在体内代谢的过程,结合药理活性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外代谢研究在提高药物疗效、安全合理用药、新药研发等方面的意义不可忽视。

实验研究中心常用的体外肝代谢方法主要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技术、基因重组P450酶系等[3-4],并广泛的应用于药物毒理学、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中,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加以选择和利用,可达到理想效果。

现对常用的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1 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微粒体体外温孵实验是一种利用差速离心技术从动物肝脏中提取肝微粒体,并加入还原型辅酶Ⅱ(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或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c acid,UDPGA),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下进行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途径与副作用研究

药物代谢途径与副作用研究

药物代谢途径与副作用研究药物代谢途径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被分解、排泄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途径与其药效、剂量、副作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药物的用药原则,减少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的风险。

1.药物代谢途径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以及肠道回收等。

其中,肝脏代谢是最主要的代谢途径。

肝脏中的酶类可以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

肝脏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类酶:细胞色素P450和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前者是一种微粒体酶,它可以促进许多药物的氧化代谢;后者则是一种胞浆酶,它可以促进药物的糖基化代谢。

这两种酶在肝脏中的含量,可影响药物的代谢速度和药效。

2.药物副作用药物的代谢过程不仅与其药效有关,也与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密切相关。

药物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和毒性代谢产物,都可能导致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药物存在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剂量过高。

药物的剂量过高,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从而导致毒性反应。

(2)药物代谢存在差异。

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酶在含量、活性上存在差异,可能导致药物代谢过程中出现变异和多样性,最终导致不同药效和副作用。

(3)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效和代谢产物的改变,最终导致副作用出现或增加。

3.副作用研究的意义药物副作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和副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用药的风险,减少药物的滥用、不当用药等行为。

同时,药物代谢途径也是新药研发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副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新药的研发和应用。

4.结论药物代谢途径与副作用研究对于临床医师和药学界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副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药物的用药原则和风险,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未来,药物代谢途径和副作用研究仍将是药理学和药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性代谢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性代谢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性代谢研究药物分析中的药物性代谢研究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药物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定量测定等手段,对药物进行全面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药物的性代谢研究。

药物性代谢是指在人体内药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药物性代谢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一、药物性代谢研究的意义药物性代谢研究对于药物疗效、药物副作用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了解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药物的性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结构和代谢速率等方面,可以揭示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物性代谢研究还有助于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的药效动力学以及个体化用药等问题。

二、药物性代谢研究的方法药物性代谢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种方法来进行。

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指在体外模型中研究药物的性代谢过程。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有微粒体系(如肝微粒体系)、酶标记实验和质谱分析等。

微粒体系可以模拟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情况,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率和消失率等参数,可以推测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速率。

酶标记实验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作为标记,追踪药物的代谢过程。

质谱分析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质荷比,确定代谢产物的结构和代谢途径。

2. 体内实验体内实验是指通过动物模型或人体试验来研究药物的性代谢过程。

动物模型常用的有小鼠、大鼠和猪等,通过给药或静脉注射药物后,收集体内样本进行分析。

人体试验通常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的一部分,通过给志愿者或患者用药,并收集其尿液、粪便、血液等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药物性代谢研究的应用1.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性代谢研究可以帮助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的结构和代谢途径,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起效的过程,从而深入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新药和改进现有药物提供指导。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性代谢研究还可以揭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在体内经过相似的代谢途径,共同作用于某个或某些代谢酶,导致代谢酶的活性受抑制或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安全?(即体外抑制评价和诱导评价, In vitro inhibition or induction study) • 5. 新药前体在何种动物代谢特征与人相似,进而为临床前研究的动物选择提
供依据?(即体外人和动物代谢特征研究, In vitro metabolism profiling in animals and humans)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过程
• 采用与代谢稳定性一致孵育体系,冰浴上加入1 µL的一系列浓度的待 测化合物(1、10、100、1000、10000 µM)和1 µL的各特异性探针 底物(空白对照样品不加待测化合物,只加等量溶剂),在37 ℃水 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根据 不同的探针底物在37 ℃水浴中孵育10~30 min,加入有机溶剂混匀终 止反应,每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品。其中待测化合物浓度为0.01、 0.1、1、10、100 µM。反应结束后,采用LC-MS/MS方法测定各特异 性底物对应的代谢产物的生成量,考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对各个特异性 探针底物代谢速率的影响。
不同种属的代谢稳定性实验
• 采用跟前面代谢稳定性一致的代谢体系,一致的实验过程,分别加不
同种属的肝微粒体酶孵育,通过不同种属中药物剩余量的百分比的对
数与反应时间做曲线,求斜率,计算不同种属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
比较不同动物种属的肝微粒体的代谢性质和人肝微粒体代谢性质的接
近程度,最终为后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动物选择提供参考。
常见P450抑制剂和诱导剂
代谢稳定性评价
• 代谢稳定性考察的是化合物被代谢的难易程度和体外清除率的大小, 常用体外代谢半衰期(T1/2)和固有清除率(CLint)表示。一般通过定 量测定目标化合物在酶孵育体系中的清除情况来计算。
孵育系统
• 每 个 孵 育 体 系 总 体 积 为 200 µL , 体 系 包 括 0.1 M 的 PBS 缓 冲 液 (pH=7.4)188 µL,NADPH发生系统12 µL。冰浴上将1 ~ 2 µL的药 物加入孵育体系中,在37 ℃水浴中预热5 min;然后冰浴上加入5 µL 的肝微粒体酶,轻轻混匀,置于37 ℃水浴中孵育,在0min ~ 60min 设置5、6个时间点采集样品。待反应完毕之后加入400 µL含内标的冰 甲醇溶液终止反应。实验中加入孵育体系中的药物体积控制在1%以 内,以防止溶解药物的有机溶剂对肝微粒体有灭活作用。
代谢表型实验和结果计算
•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体系,通过底物消除法,测定加 入不同选择性化学抑制剂后对药物的代谢消除的影响,考察在肝微粒体中参 与代谢化合物的主要CYP450酶。
• 数据计算:用待测物的消除速率表示药物在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速率; 抑制率(%)=(1-加入抑制剂样品代谢速率/阳性对照样品代谢速率) ×100%=[1-(阴性对照组浓度-实验组浓度)/(阴性对照组浓度-阳性对照组 浓度)]×100%
代谢表型
• 代谢表型指特定代谢酶对目标化合物代谢相对贡献的测算,以确定参 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为预测个体差异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理想的候选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是由多种酶介导,并且不是由一个高度 多态性的酶介导。代谢表型主要测定方法包括重组酶、选择性化学抑 制剂、抗体抑制剂三种方法,其中选择性化学抑制剂法以其操作简单、 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抑制率 %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CYP3A4 表型
代谢产物的鉴定
• 采用代谢稳定性一致的孵育体系,通过加一定浓度的药物孵育一定时 间,没有加药物的孵育体系作为空白对照进液质分析,分析鉴定代谢 产物。
结果计算
• 将孵育0 min时间点待测化合物的浓度作为100%,其他孵育时间点的 浓度转换为百分剩余量,将各时间点的百分剩余量的自然对数对孵育 时间作线性回归,求算得斜率k,根据公式,T1/2 = - 0.693/k可以计算 得到体外半衰期。肝微粒体中的清除率(CL, mL·min−1·mg−1)= 0.693 / t1/2 (min) × 孵育液 (mL) / 肝微粒体 (mg) 。
P450酶
• 肝微粒体酶中最主要的是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氧化酶, 简称P450酶,酶蛋白中所含血红素与一氧化碳(CO)的结合体P450CO在450 nm处有特征性强吸收峰而得名。它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是一个酶系统。可催化数百种药物的氧化过程。
P450酶氧化药物的过程
不同种属的代谢性质评价
•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孵育体系研究待测化合物在人、 beagle犬、食蟹猴和SD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分析待测化合 物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半衰期和清除率,并进行CYP450 酶代谢种属差异比较,为后期临床前体内实验的动物选择提供依据。 (实验过程和代谢稳定性实验一致,只是选用的肝微粒体为几种不同 种属)
药物对P450主要酶的抑制和诱导
• 酶抑制和诱导作用是代谢研究的关键,是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评估药物安全性的主要指标。一般通过考察药物对各种酶特异性底物 的代谢速率的影响,得到抑制参数IC50,预测目标化合物对酶的抑制 和诱导作用。
CYP450亚酶的特异性底物及反应条件
• 参照文献,选用的CYP450亚酶的特异性底物及对应的代谢产物、孵育 浓度和时间如下: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50 µM非那西丁孵育30 min,CYP1A2,脱烷基反应); 甲苯磺丁脲-4-羟基甲苯磺丁脲(100 µM甲苯磺丁脲孵育30 min,CYP2C9,4-羟基化);奥美拉唑-5-羟基化 奥美拉唑(20 mM 奥美拉唑孵育20 min,CYP2C19,4-羟基化);右 美沙芬-右啡烷(150 µM右美沙芬孵育10 min,CYP2D6,O-去甲基); 右美沙芬-N-去甲右啡烷(50 µM右美沙芬孵育10 min,CYP3A4,N-去 甲基),氯唑沙宗-6-羟基氯唑沙宗(100µM)。氯唑沙宗孵育30min, CYP2E1)。
或由还原辅酶Ⅰ供给,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传递,激活分子氧成 两个离子氧。 • 氧化:一个离子氧使药物氧化,另一个与氢结合成水。同时,P450Fe2+失去一个电子,而氧化再生成P450- Fe3+ 。因此可被反复利用用而 起催化作用。
药物与P450酶的关系
• 酶的底物(substrates ):由P450酶代谢 • 酶的抑制剂(inhibitors):药酶活性减弱,使其他药物或
谢谢大家
数据处理
• 用各模型底物的代谢物的生成量反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各CYP450亚型酶的 活性;设定不加待测化合物的代谢底物的孵育体系中各同工型酶活性为100%, 作为对照组;将含不同浓度抑制剂时反应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量与不含抑制剂 时反应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量相比得出酶剩余活性,以酶剩余活性为纵坐标, 抑制剂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抑制曲线,并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计算 相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值)。
5
4
剩余%(LN)
3
2
1
0 0
-1
10
20
30
反应时间(min)
人 犬 猴 大鼠
40
小结
• 通过肝微粒体酶完成上述实验我们能够大概预测一个化合物的半衰期 T1/2、清除率Clint,代谢药物的P450酶亚型,代谢产物鉴定以及共同用 药的时候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为药物的前期筛选、结构改造以 及后期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药物在肝微粒体酶的体外代谢研究
色谱小组:汤明海 2016.04.28
药物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 在进行新药(包括中药)研发的历程中,您可能会面临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 1. 新药前体是否被肝脏药物代谢酶系统代谢,造成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下?
(即体外代谢稳定性评价,In vitro metabolic stability study) • 2. 如果新药前体被肝脏显著代谢,是何种酶系参与该新药前体的代谢?(即
体外代谢表型的鉴定, In vitro metabolic phenotype cation) • 3. 如新药前体被肝脏显著代谢,其代谢产物是什么,其毒性或药效如何?
(即体外代谢产物的鉴定, In vitro metabolite identification) • 4. 新药前体是否能抑制或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系,进而影响其它药物的药效
• 复合:药物首先与氧化型细胞色素P450 Fe3+结合成复合物。 • 还原:P450 Fe3+-药物接受还原辅酶Ⅱ提供的电子,由辅酶Ⅱ细胞色素
C还原酶传递,还原成P-450 Fe2+药物。 • 接受一分子氧:P450 Fe2+药物中的低铁血红素能与分子氧结合。 • 再接受电子还原: O2—P—Fe2+—药物再接受两个电子,由NADPH提供
本身代谢减慢,占代谢性相互作用的70% • 酶的诱导剂(inducers):药酶活性增强,使其他药物或
本身代谢加速,占代谢性相互作用的23%
主要的P450酶
• 涉及药物代谢的CYP主要为CYP1、CYP2、CYP3 3个家族中7种重要 的 亚 型 : CYP1A2 、 CYP2B6 、 CYP2C9 、 CYP2C19 、 CPY2D6 、 CYP2E1和CYP3A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