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 东汉豪强地主的经济与政治
3.13《东汉的兴衰》课件精品-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A.地方豪强独霸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任务3: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准确说出黄巾起义的相关信息。
原因 时间 口号 领导者 组织 特点 结果 影响
劫略者等,如有抗命不释者,以“略人法从事”。建武十五年,实行度田,下令各州、
郡清查人民占有田地数量和户口、年岁,目的为要限制豪强富民兼并土地和畜奴婢之
人数。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东汉初,因战费等支出
பைடு நூலகம்
浩大,田租征收十分之一。后减轻措赋施税2恢:复将到荒西地汉和时山期林的给三予十农税民一耕政种策,等减。轻田租
大一统
政治 削弱地方势力 经济 加强经济管控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北击匈奴
穿越者 王莽?
1.土地国有,平均分配。 2.废除奴婢制度。 3.修改官制和地名。 4.政府参与的计划经济和国企专卖。 5.改革货币。 6.政府建立贷款体系。 7.强迫劳动,消灭不劳动者。 8.将一天100刻的古计时法修改为一天 120刻的新计时法。 9.修改与周边异族的关系,尤其是灭高 句丽,将其改名下句丽……
皇帝长大后任用宦官, 夺回朝政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任务2:通过分析材料,阅读课本,准确说出东汉中后期政权动荡的表现及其影响。 活动2:分析材料,找出东汉中后期地方问题的表现。
材料一:豪强地主在战国、秦时就产生了,他们利用封建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兼并
土地,横行乡里。汉武帝以后,豪强地主通过各种途径进试是入政治舞台,在政治、经济
专题02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统一”和初步发展-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备课
教材补遗 2.九卿的特点 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由此可见九卿中大部分机构本 来是为皇帝和皇室服务的。这种设置既体现了“(皇)家” 与“国” 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又体现大一统初期政治制度的 不成熟,之后这些机构逐步演变出新的专业的外朝官系统。
➢评价:(一分为二)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助于维护统一,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 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
③“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 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 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 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九卿 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教材补遗 1.三公九卿制的运作方式和作用 运作方式: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作用: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 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1)皇帝制度
特点
表现
皇位世袭 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 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 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
(2)三公九卿制
官职
职责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是当时社会最具有影响力和统治地位的
势力,它们以其特定的发展模式和特殊的角色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首先,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一是垄断土地。
当时,豪强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几乎占据了社会的土地资源。
此外,他们利用自身的多样性,不断侵占新的地方,使自己的地盘更加巩固。
豪强地主不仅控制着众多封建士绅和农民的命脉,而且控制着军队、税收和钱财,几乎把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次,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二是大孝。
这些地主家族为了获得民心,不惜出资建设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投资文化教育等,并且在宗庙中供奉祖先,表达对家族和古制度的尊重。
此外,他们还会到社区帮助贫苦百姓,发放救济物资,对受损害的村民施行救济。
最后,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另一个特点是“护国”。
豪强地主家
族不仅能够发动人民参与民间战争,而且能够向政府提供大量的材料,以支持政府的行政活动和军事行动。
当政府有困难时,他们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恩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有多种特点。
它们控制住了大片的土地,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提供帮助,以及大孝施恩等。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东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东汉的社会具有了更加稳健的基础。
汉朝的社会阶级与地主豪强
汉朝的社会阶级与地主豪强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社会阶级结构与地主豪强的存在对当时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阶级的形成与特征、地主豪强的地位与权力以及他们对汉朝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阶级的形成与特征汉朝时期,社会阶级的形成主要与土地所有制的变迁密切相关。
早期的汉朝社会以农民为主体,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主要依靠土地的所有和规模。
土地的集中性越高,地主的地位就越高。
因此,社会分化迅速发展,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主要社会阶级。
地主阶级主要由豪族、贵族和官僚等组成。
他们拥有大量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为汉朝社会的掌握者。
这些地主豪强在政治与军事方面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往往担任重要的官职并控制着地方的军事力量。
同时,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其他阶层不可比拟的特权和优待。
二、地主豪强的地位与权力地主豪强在汉朝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土地的控制与收益,极大地积累了财富和权力。
地主豪强的土地多集中在丰沛的土地资源地区,如北方的京畿、河南、山东等地。
而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往往又进一步加强了地主豪强的垄断地位。
地主豪强还通过担任官职和参与政治活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们往往以贵族的身份出现在朝廷中,成为皇权的亲信。
在地方上,他们通过掣扑地方官员的人事安排与府兵的组织调遣等手段,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地主豪强的存在使得汉朝成为一个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
三、地主豪强对汉朝社会的影响地主豪强的存在对汉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主豪强通过对土地的垄断和控制,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贫困的农民只能成为地主的佃农或佣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地主阶级则享受着土地带来的丰富收益,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
其次,地主豪强的权势使得汉朝政权更加倚重他们的支持,这进一步加强了地主阶级的地位与影响力。
地主豪强往往能够通过控制和影响政治决策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简论东汉豪族地主的形成、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对抗 ,并最 后 以隐 瞒了大 量土地和 大量依 附农 民的胜利 而告终 。至此 ,豪族 地主 在经济 上在东汉 这一代 几乎 是不受 限制 的势力膨胀 起来 。同 时,经 济上 势 力的膨胀 ,又为 它取得 政治上 的特权 奠定 了基础 ,又在这个 基础 上,它才 得 以控制 “ 察举 ”和 “ 征辟 ”的选 官制度 ,从而牢 牢地把 持 了从 中央到 地方 的各 级政权 ,在政 治上取 得的这些 权利 ,又反 过来巩 固了它 的经济势 力 ,就 在这 样的情 况下 ,豪族地 主的势 力才在 东汉这 一代迅速 地膨胀 起俩 。豪族地
王胜 雷
( 辽市茂 林 中学 教师 双 中图 分类号 :88 8 K 7. 文献 标识码 : A 吉林 双辽 34 0) 60 0 文章编 号:0 994 (0 03— 64 O 10— 1X2 1) 60 2一 1
1豪族 地 主的形 成
如果 说豪族 地 主是 在 东汉 这张温 床 上诞 生 的婴儿 的 话 ,那 么 ,它应 该 早就在封 建王朝 的母体 中孕育怀 胎 了。事实 上也正是 如此 ,它 远在 西汉乃 至 更 远一些就 己经显 示 了 自己的 生机 。 帝打击 豪强即可 咨证 明。 武 由此可见 , 豪 族 地主在 东汉 的产 生是有 具有历 史渊源 的 。只 是东汉这 张温床 的气候 条件适 应 了它生 长 的习性 ,才使之 得 以抛 头露 面 。 到 了东汉 ,这一 慕世 已久 的胎 儿 ,终于 遇 到 了它盼 望 已久 的接 生婆一 刘秀 。刘 秀之所 以成 为它的接 生婆 ,并很愿 意地活 之 ,是 因为刘 秀成 了大 业 ,立 了东汉 ,曾借助 了它充满 勃勃生机 的胎 气 。没 有它 的支持和 因为如 此,刘秀 在立东 汉不久便 给它 打 了第一针 催生剂— —对 追随刘 秀的豪 强地主 封侯食 邑。这本 已生机勃 勃 的 胎 儿,正是这 针催生 剂加速 了它 降生的速 度—— 豪强地 主在经 济上 的势力 大 增 ,使其更 加生意 盎然 。为 以后取 得政 治、经济 上的特 权奠定 了坚 实的经济 基础 。 正是这 个坚 定 的经济 基 础 ,才使 缛豪 强地 主在 经 济上 ,有 能力 和政 府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摘要] 由刘秀集团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基础就是南阳和河北的豪强地主。
在刘秀统一天下后,要巩固政权,势必也要依靠他们,这样,在政府的庇护下,东汉豪强地主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按照他们发迹途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豪强地主分大体上分为三种,即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高资豪强地主。
我们就从这三类地主的不同,来探讨一下东汉时的豪强地主。
[关键词] 豪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所谓豪强,是豪强大族的简称,“史籍中的豪强、豪民、大姓、右姓、豪大家等,都是指豪强大族”。
杨联阩先生在《东汉的豪族》一文中也有谈到,“所谓豪族,并不是单纯的同姓同宗的集团;是以一个大家族为中心,而有许多家或许多单人一政治或经济的关系依附着它。
这样合成一个豪族单位。
”豪强产生于秦汉时期,而它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却在东汉,这是因为东汉政权就是依靠他们这些大姓豪族而创建的,这样,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他们在政治上,把握选举,世代为官;在经济上,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在文化上,宣传儒学,奴化百姓;同时,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用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
按照不同的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些豪强地主划分为很多类。
如按地缘分,可分为南阳豪强地主、河北豪强地主、山东豪强地主等等;按同皇族的关系,可以分为宗室豪强地主、外戚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商人豪强地主等;而本文则是侧重于按照他们的发迹途径,将豪强地主划分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
一、东汉时期的贵族豪强地主所谓贵族地主豪强主要是指通过食封而成为贵族地主的,其构成主要包括受封的皇子、功臣、宗室及外戚。
在东汉初年,刘秀刚一上台就大封宗室和功臣,“他们一旦受封爵土,受封这的身份就会陡然升高,族姓也随之而贵,在东汉政府的庇护下,无论是侵夺田宅还是谋取官职,或者经营商业,都有得天独厚的特权。
”例如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他们在东汉建立前就差不多都是地方的大豪族了,等到东汉建立,他们更是“忧宠有加”,封侯封爵,广占土地财富。
东汉
四、东汉同周边民族的关系
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东汉初军事政治力量比较薄弱,对匈奴的侵 扰无法在战略上采取积极反攻的行动,只能 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政治上,光武帝刘秀遣使匈奴赠送金币以通 旧好,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军事上,调兵边塞以守为主,很 少出击。 匈奴针对东汉这种局面,仍继续不断南侵, 间或有使节往来。
练 兵 图
《廿二史札记》“东汉尚 名节”
东汉……荐举征辟,必采名誉。 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 苟难,遂成风俗。其大概有数端。 是时郡吏之于太守,本有君臣名 分。为掾吏者,往往周旋于生死患难 之间。……此感知遇之恩,而制(丧) 服从厚者也。然父母之丧不过三年, 而郡将举主之丧与父母无别,亦太过 矣。 盖其时轻生尚气,以成习俗,故 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 成卓特之行,而不自知其非也。 ——赵翼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 甘陵周福,及帝即位,擢福为尚 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 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 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 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 尤隙。
《公 御之 与 林 后卿 陈语 李 宗 汉以 仲曰 膺 ( 书 下 举: 、 泰 党, ,“ 陈 ) 锢 列莫 天天 蕃 、 传不 下下 、 贾 王伟 》畏 俊
汉光武帝刘秀像
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 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 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 得阴丽华”。 ——《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
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
防范功臣。“退功臣,进文吏”。剥夺权贵功臣的实权实职,只
让他们享受优厚待遇,“奉朝请”而已。
控制外戚。 打击藩王。不许宗室王侯蓄养羽翼,并屡兴大狱打击宗室王侯势力。 设立尚书台,抑制三公。 加强监察制度 裁并郡县、罢除地方兵 继续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知识点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年级历史上册关于东汉的知识点吧。
一、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央政府:东汉中央政府是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君主制度,由尚书等官员组成。
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也会受到朝廷的制约。
2、地方政府: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分为州、县、乡三级,地方官员主要是州牧、郡守、县令等,县令是最底层的官员,其职责是管理本地区的政务。
3、科举制度:东汉时期实行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主要是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礼乐习俗等学科。
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官员。
二、东汉时期的文化艺术1、文学:东汉时期的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品有《临淮答谢池大夫书》等。
2、艺术:东汉时期的艺术以瓷器和雕塑为主,代表作品有汉瓷和石马等。
3、科技:东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有很大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有张衡、葛洪等。
张衡曾制作了一台“地动仪”,用于测定地震的方向和距离。
三、东汉时期的经济和军事1、经济:东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的发展。
2、军事:东汉时期的军事以骑兵为主,同时也有步兵和水军。
东汉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如黄巾之乱和三国战争等。
四、东汉时期的重要人物1、刘备:三国时期的蜀汉皇帝,光荣传统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着忠诚和勇气。
2、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代表着权谋和智慧。
其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3、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代表着智略和谨慎,其嫡系后代在南方政治和文化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关于东汉的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智慧。
7东汉
宦官 92郑众
汉殇帝105 邓太后(殇帝母) 邓骘(太后兄) 汉安帝106
汉少帝125 阎太后(安帝妻) 阎显(太后兄)
121李闰、江京 125孙程
汉顺125、 梁太后(顺帝妻)
冲144、质 145、桓146
汉灵帝167 窦太后(桓帝妻)
梁商(太后父) 梁冀(太后兄)
窦武(太后父)
159单超 168张让、赵忠
)
(
至 十 四 年
公 元 26 ~ 38 连 续 六 次 颁
婢
恢 复 发 展 生 产
——
丞三 相公 独之 尊演
变 : 三 公 鼎 立
秦及西汉前期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西汉后期 大司马 大司徒 大司空
东汉
太尉 司徒
司空
太尉: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司徒:掌人民事,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
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
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 时年二十八。《后汉书·光武帝纪》
()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 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
强 地 主 的 反
光 武 帝 于
秦、西汉:江南仍是“卑湿贫国”,处于落后地 位。
东汉末年:“沃野万里,民富兵强”,自然条件 与人文条件均大为改善,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江北许多 地区相比,已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王 帧 《 农 书》 水 排 图
今 人 修 正 后 水 排 图
复原的水排实物模型照片
四川成都扬子山1号墓之《井盐画像砖》
东汉市井图画像砖
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 《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 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 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1)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
(4)劳动者叫“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5)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装割据的力量。
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既是朝廷新贵,又是地方豪强。
大姓豪强,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
田庄规模宏大,经济上自给自足,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
庄主不向国家交纳租赋。
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东汉政权的基础是豪强地主。
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治的一大特点。
他们世代为官,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生活豪侈,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是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豪强地主随着其势力的发展,成为东汉的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自然经济的特点使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官僚、地主有一定的割据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豪强地主这股割据势力在东汉后期日渐膨胀,其恶性膨胀成为导致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因此,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东汉后期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日趋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184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东汉政府号召豪强地主以私家武装助剿。
豪强地主乘机扩充武装,积蓄力量,形成许多割据势力。
为争夺地盘,各个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相互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后来逐步形成割据势力。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大混战的直接原因是政治腐败(集中表现是宦官专政),东汉豪强地主政治上世代做公卿大官,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拥有推举官吏的权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人口,役使大量奴仆,生活奢侈,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
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汉朝。
本文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朝末年王莽改革失败,并引发内乱,其时身为汉朝宗室的光武帝刘秀乘势而起,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新朝,即位改国号汉,史称东汉。
当时光武帝亦从前朝西边的长安改为建都东边的洛阳,因洛阳为其军事根据地,而长安亦逢多次战乱而日残。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史称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死后,明帝即位,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
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
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明帝及其子章帝在位期间,为东汉的黄金时代,史称明章之治。
外戚政治的勃兴(88年-159年)汉章帝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但他却开东汉大力任用外戚之先河。
在他死后,刚登基的汉和帝刘肇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由他的养母窦太后执政。
窦太后仰仗他的兄长窦宪,窦氏戚族开始掌权。
尽管汉和帝后来联合宦官力量消灭了窦氏,但是东汉政治的格局已经无法扭转。
和帝去世后,汉殇帝刘隆年龄更小,只是一个刚满三个月的孩子。
政权当然又到了外戚的手中。
这一次由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握实际权力。
汉殇帝只当了不到1年的皇帝就去世。
由他的堂兄刘祜即位,也就是汉安帝。
汉安帝本身就是由邓氏戚族拥立的,所以自然也成了傀儡。
邓太后死后,安帝才亲政,他消灭了邓氏。
然而他却未能阻止其他外戚集团掌握权力,东汉王朝开始走向下坡路。
刘懿在阎氏戚族的支持下登基,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
宦官拥立汉顺帝。
但是汉顺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20多年的专政。
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
汉质帝仅仅因为一句怨言就被他毒死,汉桓帝即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亡》课件
属相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课堂检测
练习:选择题.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
A. 汉武帝 B. 王莽 C. 汉景帝 D .光武帝 3、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
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 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
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
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 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 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光武帝刘秀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二、光武中兴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7岁
33岁
27岁 章帝皇后窦氏临朝,窦宪执政
郑众
2岁 和帝皇后邓氏临朝,邓骘执政 李闰、江京
32岁
即位8 安帝皇后阎氏临朝,阎显执政
月卒
孙程 等
30岁
3岁 顺帝皇后梁氏临朝,梁冀执政 单超、唐衡
9岁
等五人
36岁
34岁 桓帝皇后窦氏临朝,窦武执政
曹节、王甫
在位6 月废
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历史作用: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统一,
推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延续王朝的统治和强盛。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三、东汉的衰败
A、地方豪强势力
原
B、中央多支政治力量的角逐
因 C、黄巾起义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三、东汉的衰败
1、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表现 政治: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自然经济形态的庄园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的衰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这一关系的分析:1.经济基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基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在东汉时期,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农民税负加重,土地被大量兼并,大地主、豪族势力不断壮大。
豪强地主通过掌握大量土地和资源,垄断商业贸易,积蓄了巨大的财富,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势力。
2.政治影响力: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政权的衰落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他们通过掌控地方官职和拥有庞大家族势力,能够通过利益交换、权谋和政治手段对政权施加影响力。
这种势力的壮大削弱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导致政权滥权、腐败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加剧。
3.社会动荡:豪强地主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在大量土地被兼并的过程中,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和财富,陷入贫困和失地的境地。
农民的反抗和叛乱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东汉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无法有效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4.农民起义:东汉晚期的豪强地主势力的暴露和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这些起义主要由受压迫的农民组成,其目标是反对贵族和地主的压迫,并通过推翻朝廷来寻求新的政治秩序。
这些起义严重削弱了东汉政权的实力和稳定性,最终导致政权的衰亡和分裂。
综上所述,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权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豪强地主势力通过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对东汉政权施加压力,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政权的瓦解。
这一历史教训也提醒我们,一个稳定的政权需要建立和维持公正的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浅谈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豪强地主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浅谈初中历史《东汉的兴衰》-----豪强地主贾玉亭(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甘肃张掖734400)摘要: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对应出现,作为早期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豪强地主逐渐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西汉前期豪强地主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封君地主的关系,以及豪强地主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豪强地主;封君地主;形成过程;影响西汉初年,大土地所有制最主要的莫过于封君地主和素封地主两种,就这两种大土地所有制左右了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对当时社会起着一种主导的牵引作用。
一、豪强地主的形成过程春秋战国,诸侯争弱,王室衰微,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在新旧制度交替下,一种新兴的、比较特别的地主阶层—豪强地主产生,并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
分析西汉前期的豪强地主的形成要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两个角度来看。
(一) 从政治层面来分析:1.早期豪强地主的经营范围主要表现是单一经济。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这种特殊的背景给这些“豪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使其逞势一时。
秦一统天下,废分封而行郡县,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登上历史舞台之初必然挂着旧制度的外衣。
承袭旧制,但又不断发展创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奴隶制下从事的单一性经营在封建社会建立之初,并未完全被综合性经营取代,而是得以继续发展。
2.就政治层面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宗结制是豪强地主产生、形成和不断膨胀的重要因素。
豪强地主利用宗族势力,聚族而居,在掠夺土地的基础上,侵占山林川泽,坐收渔盐之利。
发展到豪强地主兼为富商大贾,土地与商业开始结合,使其强大的势力更为牢固。
(二) 从经济层面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更进一步发展,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出现,土地买卖合法化,大土地所有就应运而生。
汉代的田庄经济
汉代的田庄经济朱绍侯随着秦汉时代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发展,土地越来越往地主阶级的手里集中,占有几百顷、几千顷土地的地主大有人在。
随着土地集中,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就是在地主豪强控制下的大田庄。
下面,准备从三个方面谈谈汉代的田庄经济。
一、豪强地主势力的成长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出现,是与地主阶级内部“封君”、“素封”地位的变化分不开的。
在秦汉时代,剥削阶级主要由“封君”和“素封”两部分人组成。
封君,包括皇室贵族和有官品、爵位的所谓军功地主。
这些人除按官级拿俸禄外,还按爵位的大小享有封土食邑的特权。
根据秦汉军功爵制以及汉代王侯二等爵制的规定,拥有王侯爵位的贵族,都有封国;其他获得高爵的人,可以食邑。
这些贵族可以按其封国、食邑的大小,收入不同数量的租税。
封君征收租税的数量是“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就可收入二十万。
封君的剥削对象是“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
封君在食邑中所征收的租税,是从“编户齐民”向国家交纳租税的总额中,每户抽出二百钱。
由此可见,封君的剥削与封建国家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其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因为封君的剥削,包括在封建国家的剥削总额中,当然封君除了衣食租税之外,也还采取其他手段剥削农民和奴隶,但这不是封君的主要剥削来源。
素封,是没有官品、爵位的大牧主、大豪商、大地主,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巳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市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
”凡具有上述财产的大牧主、大园林主、大地主,其收入“皆与千户侯等”。
另外,“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酱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稿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钓,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毙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彩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三千石),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五.编户齐民制
(三)目的: 控制人口,剥削农民,以加强封建统治
(四)内容:
1)将平民百姓(自耕农、佣工、 雇农等)编入政府户籍;
2)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 3)依据财产多少承担义务;
(五)农民 负担
1)田租(即土地税); 2)人口税(算赋<丁税>、
口赋<儿童税>) 3)徭役(或纳更赋以代役)
4)兵役
四.编户齐民制
(一)含义:
西汉政府为了控制与剥削农民,把民户的 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 在户籍上,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与兵役 的依据。那些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 称为编户齐民。
编入户籍的民户,主要是广大农民,但 也包括无爵位的地主和小官吏,其中人数最 多是自耕农
(二)背景:
汉朝时期国家统一,人口众多,政府需要对 众多人口进行管理。
地域:全国54个郡,诸侯 国占据39个郡。 人口:各诸侯国的人口总 数,将近中央直辖地区人 口数的一倍。
诸侯国内,诸侯王享有很 大的自主权。 《汉书》卷一下《高帝》: “自置吏,得赋敛 。”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2.王国的危害 分割皇权,威胁中央
二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存制 (一)汉初的封国 (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B.征召 —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
3)作用: 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奠定基础
四.选官制度—察举制 察举制的演变
2.东汉
前期
内容重孝廉中后期 Nhomakorabea方法
乡举里选
声望影响逐渐被
官僚家族控制
标准 人才在地方声望
门第望族
演变原因 东汉是豪强地主掌权察举必然被豪强控制
后果
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
123)))该我该壁们壁画今画反天反映在映了选的怎拔是样人怎的才样一和的种任一历用种史人制现才度象上??应这其该一成如制因何度是吸始什取于么历何?史时? 你的现如经象何验:评教汉价 训代这 ?被一举制荐度的?人成为举荐人的门生、故吏,他 由们了下要反一以而对破个君上任格个臣推人提官、选拔唯僚父人亲和集子才,重团之为提用。礼官德倡对的才任待制人兼举度唯备荐—的贤人—创;,察新并举人彼制才此。;勾始结于,西形汉成。 它成加因要强:建了由立中于健央察全集举相权标应,准的扩笼选大统任了,人统缺才治乏的基严监础密督;的机但考制到核。东,汉被中举后 期荐,者导多致为了私累人世的公门卿生的、世故家吏地,主他形们成一并旦发为展官起,来就。成 为举荐人的属吏,彼此结合,从而形成了官僚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东汉豪强地主的经济与政治
公元25年6月,当赤眉军逼近长安时,刘秀在鄗南(今河南柏乡)称帝,史称东汉。
第一节东汉的统一与恢复社会秩序
一、东汉王朝的阶级基础
东汉王朝是在南阳、颍川、河北等地的地主豪强、官僚集团支持下建立的。
刘秀本人是豪强地主;亲信大臣如“云台二十八将”、“三百六十五功臣”等也大都如此。
刘秀的姐夫邓晨“世吏二千石”,“家自富足”。
[1]母舅樊宏有田三百余顷,“世善农稼,好货殖”。
[2]其他文武大臣基本上出身豪族,如刘植“率宗族宾客,聚兵数千人”;[3]耿纯“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
[4]刘秀自然要保护他们的利益,经济上维护豪强地主庄田的大土地所有制,政治上通过“察举”、“征辟”保证他们的从政特权。
察举与征辟已与西汉武帝时不同,由一般地主子弟入仕变为豪门大族垄断仕途了。
察举即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推举人才,经中央考述任以官职;征辟是朝廷直接征召作官。
豪强地主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权势,贿赂请托,沽名钓誉,逐渐形成“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局面,一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原指功绩和经历)开始形成,并发展为魏晋门阀世族。
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刘秀在建国后,鉴于西汉晚期权臣当政,外戚擅权,以及地方权重,尾大不掉等历史教训,极力加强皇权,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剥夺权贵功臣的实权实职,只让他们享受优厚待遇,“奉朝请”而已。
又重申旧制《阿附蕃王之法》,不许宗室王侯蓄养羽翼;并屡兴大狱打击宗室王侯势力。
其次,进一步削弱外朝,加强中朝。
号称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只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实权掌握在中朝的尚书台,而尚书官职卑微,易于皇帝掌控。
尚书台设令、仆射各一人,下置六曹尚书分掌庶务,三公被架空,仲长统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自此以来,三公备员而已。
”[5]
第三,把西汉时监察地方政情的刺史固定为州一级地方长官,刺史处理政务也可不经三公直接上奏皇帝,使地方郡县也直接受制于皇权。
第四,削弱地方军队,加强中央军队。
中央军以南北军为核心,南军掌宫城警卫,北军掌京师卫戍。
一些重要的国防军也受中央直接指挥。
刘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上无法遏制豪强地主经济的强劲势头,最终中央集权仍趋于松弛。
三、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等措施
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主要有安辑流民、组织军队屯田、释放奴婢囚徒、精兵简政等。
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失地农民或沦为私家依附农,或成为流民。
流民大量出现既减少了国家赋役,又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东汉政府以“假民公田”等措施企图安辑流民,从明帝永平九年(公元66年)至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四十年间,假民公田近二十次,大量流民被安置于国有土地,既增加了国家收入,也缓和了社会危机。
但假田仍难逃脱兼并,流民现象仍很严重。
刘秀在河北站稳脚跟后,就曾实行军队屯田,成效卓著,将“十一之税”减至“三十税一”。
虽对豪强地主有利,客观上也减轻了农民负担。
奴婢的大量存在是西汉末年的严重社会问题。
刘秀统一前后六次颁布释奴诏令,规定“杀奴婢不得减罪”;并“以见徒为庶民”。
东汉初户口锐减,比西汉才十之二三。
刘秀裁并郡县、省减吏员,“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减轻了民众负担。
第二节东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耕作工具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短辕一牛挽犁,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田地使用。
灌溉工具出现了翻车和渴乌。
农产品加工工具出现了水碓。
农业技术也有进步。
崔实《四民月令》记述了当时精耕细作的一些情况,如注重节气,杀草施肥,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翻土晒田,双季轮作等。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东汉初冶铸业出现了水力鼓风炉,“用力少,见功多”。
[6]并开始用煤作冶煮燃料,巴蜀地区还用天然气煮盐。
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使手工业所需劳动力日见减少,“舍本事末”现象随之减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强化。
造纸术,从古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是西汉时发明的;但西汉只是探索阶段,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东汉和帝时,尚方令蔡伦总结了前人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作原料造纸,并在纸浆的化学处理和漂白等关键工艺上有了重大突破。
此后,纸张迅速代替了竹简、木牍和缣帛,大大便利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对中国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汉时,纺织、漆器、陶瓷等手工业也有发展,但在封建生产关系下,手工业部门基本上控制在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手中,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服务。
由于生产目的的局限,直接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先进技艺的推广。
统治者出于某种政治需要,甚至禁止生产或控制技艺,扼杀科学发明,如《后汉书》卷3《章帝纪》建初二年(77)四月“癸巳,诏齐相省冰纨、方空、吹纶絮。
”注引《释名》曰:“縠,
纱也。
”方空者,纱薄如空也。
这一重要技术因而失传。
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标榜节俭,“其蜀汉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皆绝不作”。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铁器的普遍推广和牛耕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人类同自然斗争的能力,也使江南河网沼泽地区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可能。
加之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东汉时期,南方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在淮河以北,特别是包括关中平原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而东汉时黄河流域某些经济区呈衰落趋势,南方则形成新发展区域。
东汉后期屡调荆扬租米北赈中原,《华阳国志》也说,东汉“府盈西南之货”。
四、豪族庄园经济的发展
东汉时期豪族庄园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四民月令》等史料记载,当时地主庄园种植多种作物:谷类、蔬菜、瓜果、药材等;豢养各种牲畜;同时又有铸铁、皮革、酿酒、养蚕、缫丝、织布、制鞋等诸多手工业,有的甚至还有煮盐业。
因此,豪族庄园经济逐渐具备自给自足之能力,无需或少需市场,从而使各地间经济联系趋于松弛。
仲长统《昌言·理乱篇》:“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奴婢和徒附构成庄园劳动者。
不少庄园还有私人武装,甚至有私刑私法。
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自然导致政治上分裂倾向的继续增长,到东汉后期,中央集权制开始破坏,各地豪强割据势力逐渐形成。
三国以后的割据局面,可以说是豪强地主庄园经济膨胀的必然结果。
思考题:
1、试分析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第三节东汉后期的社会阶级矛盾与黄巾起义
一、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东汉豪强地主庄园发展迅速,土地兼并激烈,大批农民沦为农奴或流民。
仲长统指出:“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豪强地主大都聚族而居,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一些贫困的宗族成员也转化为依附农民,有学者认为,这一趋势伴随着“舍本事末”现象日趋衰减,意味着我国封建制度的巩固,进而提出魏晋封建说。
豪强地主庄园经济上一般能自给自足,并拥有规模不等的私人武装,有的还设立刑法,对中央集权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
豪强地主对宗族、徒附、奴婢的奴役和剥削十分沉重。
除了“中分以自给”的地租剥削外,又有种种劳役,甚至要充当地主的私人武装“部曲”。
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
岁小不登,流离沟壑”。
[7]走投无路时,只有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东汉后期,统治集团也更加腐朽。
外戚宦官轮流执政,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其兄梁冀专横跋扈近二十年,百官升迁先到他家谢恩,郡县贡品亦然。
桓帝依靠宦官诛灭梁氏,没家财三十多亿,相当于全国半年的财政收入。
外戚甫弱,宦官又盛。
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等因灭梁氏同日封侯,“虐遍天下,民不堪命”。
时谣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
” [8]
一些较有远见的官僚、太学生为了维系东汉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与外戚、宦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结果导致“党锢之祸”。
桓帝延熹九年(公元 166 年),宦官诬告李膺等朋比为奸,桓帝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次年赦归田里,禁锢终身。
熹平五年(公元 176 年)灵帝又下诏:党人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
直到 184 年黄巾起义后,东汉政府才赦免党人以镇压起义。
思考题:
1 、东汉末年的社会矛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注释:
[1]《后汉书》卷15《邓晨传》。
[2]《后汉书》卷32《樊宏传》。
[3]《后汉书》卷21《刘植传》。
[4]《后汉书》卷21《耿纯传》。
[5]《后汉书》卷49《仲长统传》。
[6]《后汉书》卷31《杜诗传》。
[7]崔实《政论》。
[8]《后汉书》卷 78 《宦者列传》。
设计制作:H4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