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对于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学校应该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给学生多些人文关怀。一时的轻率行为导致大学生活终结,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因此断送是否有些残忍。

闪光灯下,原本私下亲昵被公之于众,自己的“写真集”被置于校园展览,任人指点,此情此景无疑是在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而这样给学生带来的惶恐也未必是学校所期待的。校方对这种行为“一棒子”打死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学校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心态,更多的从“育”字上下功夫,多一些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理性的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心理、生理等问题,而不是一张退学令就将学生“打入冷宫”的极端做法,另外对于校园中情侣的“属地”是否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少去或不去进行侵犯。(外语系任伟锋)

宽容对待大学生

学校为了规范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采取的强硬措施,从其出发点来看,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却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笔者认为,这是个人空间和公共领域博弈的问题。学生情侣的亲昵行为属个人空间里的私人行为,而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是不妥的,出于对公共场所严肃性的维护,就有了学校不得不施以曝光、处分等做法。然而,在我们维护公共权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空间权利行使。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大都集体住宿,宿舍大多集中管理,很难满足个人空间的要求,拥有私人空间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奢望。当个人空间和公共领域冲突时,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保护公共领域的重要性,而属于个人空间的权利却无人保障。

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难免轻率,但远未到了“影响恶劣”的地步。学校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宽容的对待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合理的加以引导和规范。(文/郭鑫)

[主持人]易寒

[新闻观点]提高道德观念规范公共言行

大学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既有学生的身份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对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都不能规范,有何资格享有“天之骄子”的美誉,又有何能力承担起社会承接的责任,自我约束都不能很好把握的人,何谈肩负建设现代化的重任?

在用来“传道授业”的场所——教室发生有碍观瞻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放纵更是对老师、同学甚至教育本身的不尊重。当大学生在为反对学校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维护个人最大权益而奔走的时候,是否想到只有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丧失了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的准则,用什么来支撑维权的天平。当维权声四起,当抗议声浪来势汹汹的时候,大学生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把自己定位在“娇贵”的角色,忘记规范自我行为,一味强调维权的诉求显得很乏力。大学生们,是否应该在要求学校给予最大个人空间之前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呢?(文/史琛)

提高道德观念规范公共言行

一个人在私人场所亲密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别人一般不会干涉,但在公共场所的不雅言行就值得商榷了。公共场所不雅行为已不再是个人行为,在此的任何举动都具有公共性,会影响周围的人,而不雅的行为往往就形成公共视觉上污点,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践行”者不感有伤大雅,反而冠以张扬个性、展示真我的借口。若有谁过问,就是在阻挠新生事物,是在扼杀人性……此类种种,凸现出我们的道德教育已严重缺失。

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学生法律观念的提高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大学生道德观念淡漠、过分关注自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念。而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不断滋长和对公共道德观念的漠视使得社会道德意识不断缺失,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仅仅是这种缺失的一种表现罢了。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社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的还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来传承。

学校也大可不必把这种行为看作洪水猛兽,严加惩戒反会落个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把柄。学校在教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对自己、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逐渐形成规范、得体的公共行为。(文/欣军)

让理性教育与社会意识回归

笔者认为本期话题实质上是“学校是否有权定义非法性行为以及如何定位”的讨论,与此相关,南京某大学投书《中国青年报》提出“大学生应该在哪里接吻”问题显得很矫情。对于后者,不妨反问问题提出者你想在哪里接吻?你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干扰学校正常秩序,自己不感到害羞就可以。事实上,如今大学校园里亲昵现象比比皆是,除去个例,没有几个人会对此口诛笔伐、横加指责。

了解大学生活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抱怨很多,遇事总倾向归咎于社会,似乎社会总是对他有所亏欠,而自己却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这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当今不少大学生“重索取而少奉献”的心态。

进一步讲,整个社会对高校学生所持有的心态仍然过宽,过分的呵护和无端的宠溺使“天之骄子”们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了解,并认为自己有权置身于社会之外,不需要参与社会问题的求解。从而导致大学生与社会本质相隔离,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成长,缺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在此,社会有权对大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你们不和社会一起反思高校管理体制、校园法制的严肃问题,以及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道德,反而把抱怨抛向社会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把问题明明白白地交给学生们,交给他们自己去求解,做到社会价值的回归,让他们意识到成人成才的理性教育思路,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抱怨多于承担的有效途径,对更多社会问题的求解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文/初苗苗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