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方法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方法一、引言人文关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文关怀素养。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出具备良好人文关怀素养的学生。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在进行人文关怀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过于强加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有自由表达和思考的空间。
此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尊重,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人文关怀教育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以平等、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教育。
四、注重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在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手段。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这些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文关怀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
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讲座、展览等,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学校还可以建立各种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人文素养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人文关怀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和
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指的是人类文化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和
综合素质,即修养、情感、道德、艺术等方面的素养。
在今天的社会,强调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的共识。
首先,人文素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
素质之一。
这种素养不仅仅包括语文素质,还包括对历史、文化、艺
术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能力的地方,更是培
养人才、造就人格的地方。
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世界,从而更加独立、深刻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其次,人文关怀也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人文关怀是
指对他人的关注、理解和尊重。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各种
各样的人和问题。
比如,面对身体有残缺的同学,我们应该给予他们
更多的关注和尊重;面对落后地区的贫困孩子,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
教育问题,为他们尽一份力。
只有拥有人文关怀的品质,我们才能更
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还应该体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人的差异,保
持谦虚和包容的态度。
这些都是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总的来说,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是我们未来成功的保障,是成为有灵魂的人的基础。
只有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视和培养这些素质,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人文情怀
大学生人文情怀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后,他们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是接触到了广泛的人文领域。
人文情怀,指的是对人类生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关怀。
它是大学生思想的一种追求,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自身精神境界的一种责任担当。
大学生人文情怀首先表现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大学生们感知世界的一扇窗口。
大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欣赏艺术表演,能够产生共鸣和启迪,培养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人文情怀的引领下,大学生们会主动去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渊源、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研究,更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类文化的追求。
其次,大学生人文情怀还表现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大学是一个开拓视野的时期,大学生们开始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会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弱势群体的处境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关爱他人。
大学生人文情怀还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大学时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们通过学习历史课程,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沿革,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过去的联系。
大学生们会主动去探索历史文物、遗址和历史古迹,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他们还会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比如学习传统音乐、书法、绘画等,使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一员。
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需要大学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大学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人文情怀是大学生在面对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人类文化、艺术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追求。
它是大学生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担当。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实现理想。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案例二
01
关注学生需求
定期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提供 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03
02
平等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倾听学生声音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团结协作
组织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 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04
案例三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教学方案。
02
人文关怀方法不断创新
教育者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如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心理疏导等,
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生动有效的方式开展人文关怀教育。
03
人文关怀效果日益显著
在教育者的努力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更加
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更加珍视生命和人际关系,更加积极向上、
勇于担当。
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培养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关怀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 观,关注个人成长。
06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人文关怀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势
情感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 注重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展望与建议
要点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主体。未来, 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为学生提供 更好的人文关怀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关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人文关怀摘要: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构人文关怀机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内涵述评实现路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高校历来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这就需要树立新观念,开启新思维,探索新方法,讲究新艺术。
党的十七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的必要性1、加强人文关怀是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也是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而且要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人文关怀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注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的:“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
认识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何况是高级人才……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材,他们的文化素养与人文关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引起广大大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一、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指他们在学术、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和素养。
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大学生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内涵,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世界和思考人生。
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他们应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学科基本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关注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应该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善于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
这需要大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三,大学生应该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的疾苦,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大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有识之士,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与人的相处和交流。
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将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都应该以平等、友善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大学生应该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困难,提供帮助和支持。
大学期间,很多同学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纠纷等问题,作为同窗,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他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三,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担当精神,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大学生守则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大学生守则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学生守则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遵守这些规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学术方面1. 诚实守信: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不抄袭、不作弊,维护学术诚信。
诚实守信: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不抄袭、不作弊,维护学术诚信。
2. 勤奋研究:大学生要勤奋研究,按时完成课程作业,提高研究成绩。
勤奋学习:大学生要勤奋学习,按时完成课程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3. 充实知识: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扎实的学问功底。
充实知识: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扎实的学问功底。
二、行为方面1. 尊重他人:大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歧视、不侮辱他人。
尊重他人:大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不歧视、不侮辱他人。
2. 热爱集体:大学生要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热爱集体:大学生要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3. 文明礼貌:大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礼貌待人,文明交往。
文明礼貌:大学生要遵守公共秩序,礼貌待人,文明交往。
三、健康方面1. 注重身体:大学生要注重身体健康,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
注重身体:大学生要注重身体健康,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体魄。
2. 作息规律:大学生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作息规律:大学生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合理饮食:大学生要有合理的饮食惯,多吃蔬果,避免垃圾食品。
合理饮食:大学生要有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蔬果,避免垃圾食品。
四、社交方面1. 积极交流:大学生要积极交流,增加社交经验,培养广泛的人际关系。
积极交流:大学生要积极交流,增加社交经验,培养广泛的人际关系。
2. 团结友爱:大学生要团结友爱,与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大学生要团结友爱,与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使命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使命。
人文精神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而人文关怀则是个体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如何履行使命,传承人文精神与展现人文关怀,以期唤起广大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首先,大学生应当通过学习与实践,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一词源自古希腊语的“文明”,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传承古人智慧。
尊重他人、关怀社会、保护环境等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我们要为人文价值而努力,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其次,大学生在校园中也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来传承和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学生会成员、志愿者、社团负责人等,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传递人文关怀。
例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宣传绿色环保理念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能够参与的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帮助他人、影响他人,并以此来培养更多的人文关怀者。
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努力推动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着利益至上、竞争激烈等问题。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带着人文关怀的眼光,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加入社会组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当人们在各个领域都能感受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影响时,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应当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这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文献、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弘扬传统艺术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跨文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对于塑造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情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大学生的使命是传承与弘扬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我们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校园和社会活动来传播人文关怀,通过参与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平。
人文关怀实习报告
一、前言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选择了在一家养老院进行人文关怀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力量,也让我对老年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二、实习目的与内容1. 实习目的:- 增强对人文关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 提升与老年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 培养关爱老年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了解养老院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内容。
2. 实习内容:- 参与日常护理工作,如帮助老人洗澡、理发、剪指甲等。
- 与老人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
- 组织老人参加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
- 协助养老院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三、实习过程中的感悟1. 关爱老年人的重要性:- 在与老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渴望关爱和陪伴。
通过简单的关心和陪伴,就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关怀。
我们要关注老人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
2. 沟通技巧的提升:- 与老年人沟通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 要耐心倾听老人的讲述,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 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养老院工作,需要与众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协作,共同为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 团队协作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 价值观的树立:-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关爱老年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老人,关爱老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这次人文关怀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关爱老年人的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国旗下的人文关怀——大学生要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在国旗下,象征着我们的祖国和社会的统一、稳定与繁荣。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怀揣着人文关怀的心,关注和帮助那些处境较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只有当我们主动关心他人,才能铸就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一、理解弱势群体的现状弱势群体,是指因为经济、身体等原因,在社会各个方面相较于其他群体面临困难和不公平待遇的人群。
他们包括但不限于贫困人口、残疾人士、老年人、农民工等等。
了解他们的现状,是我们关心他们并帮助他们的第一步。
贫困人口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们在物质上缺乏基本保障,生活困苦。
残疾人士面对身体的限制,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与关注。
老年人承载着社会的历史与文化,但在社会转型中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
农民工为了生活离乡背井,面临着各种艰难与不公平。
这些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我们大学生要主动走出校园,了解他们的现状,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二、大学生参与弱势群体关怀的途径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可以参与弱势群体的关怀,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式:1. 志愿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到社区、福利院、贫困山区或者农村等地开展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例如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法律援助等。
2. 学生社团与组织:加入学生社团与组织,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来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比如开展募捐活动,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为残疾人提供辅助设施等。
3. 提供专业知识与技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等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分享给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就业机会。
4. 传递关怀与温暖:有时候,我们的关心和陪伴也是对弱势群体最好的支持与帮助。
可以通过陪伴孤寡老人、残疾人,与贫困儿童交流和互动,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大学生思想大学生年级鉴定意见
大学生思想大学生年级鉴定意见作为大学生思想大学生年级鉴定的重要参考文件,我们需要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对大学生思想的鉴定意见:一、思想独立、积极向上大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够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二、知识面广、学术能力强大学生应该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够了解和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他们应该具有扎实的学术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和思考。
此外,大学生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强大学生应该具备人文关怀的思想,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他们应该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
此外,大学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大学生应该具备乐观向上的思想,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们应该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发展。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有良好的自律能力,能够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五、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强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并且能够在法律的界限内行事。
此外,大学生还应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能够做到遵纪守法。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鉴定意见体现了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面貌。
大学生思想的鉴定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旨在培养和发展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希望大学生能够根据鉴定意见中提到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重视人文关怀落实管理育人
重视人文关怀落实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培养出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人才。
然而,管理育人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还需要更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今天高压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更需重视人文关怀,落实管理育人,培养出具有卓越品质的人才。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和情感方面。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需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责任感和义务。
为了实现人文关怀,大学教师需要平等相待、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沟通技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需求,并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管理育人管理育人常指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具备较为优秀的个人特质和领导能力。
实现管理育人需要加强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应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和思想观念,提供令学生听取的管理案例和好的学习环境,以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和总结。
在管理育人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建设团队合作、分享资源的教学模式,以探究性和实践性为主,加强实践操作环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重视人文关怀与管理育人的结合管理育人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
如果将管理育人作为一种纯粹的技能和知识传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帮助。
而人文关怀则能体现教育的人本性质,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和能力,让管理育人拥有人情味和科学性的结合。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常见方法,加强人文关怀与管理育人的结合:1.丰富的课堂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保证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和活力。
2.学生社团建设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加强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建设开放的分享和交流平台。
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与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与积极心理品质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与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帮助他们面对挫折和压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与积极心理品质。
一、加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培养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对于心灵的滋养和关怀有着更高的需求。
学校和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温暖和关爱。
例如,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开展志愿服务、举办主题讲座等,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意义感,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强化自我认知与探索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理解自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挣扎。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学校应该加强自我认知教育与探索引导。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和人生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人生意义感,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的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研项目等方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与社会交往能力。
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发现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进而增强他们的人生意义感,并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善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学生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合作学习,促进彼此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五、注重身心健康教育身心健康是人生意义感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石。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生 全 面 发 展 为 目标 , 持 以 生 为 本 , 调 受 教 育 者 的主 体 地 位 . 坚 强
营 造 良好 的育 人 环 境 , 据 学 生 的实 际需 要 , 断 创 新 思 想 政 治 根 不 教 育 的 内容 和 形 式 , 动 大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教 育 人 、 调 既
工作 的 创新 . 又是 党 中央 对做 好 思 想政 治 工 作 的 新要 求。 高校 辅
导 员承 担 着 培 养人 、 育 人 的 重要 职 责 ,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教 是
最 基层 的 实施 者 。高校 辅 导 员工 作 既要 注 重 思 想政 治教 育 , 更要 注 重人 文关 怀 和 心理 疏 导 。 关键 词 : 导 员 辅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人 文 关 怀 心理 疏 导
心 理 探访
高校辅导 员要加 强对大学生 的人文 关怀和心理疏导
天津师 范大 学马 克思 主义 学院 姜德 红
摘 要 : 的十 七 大 报 告 明 确提 出 了“ 强 和 改 进 思 想政 治 工 党 加
构 建 和 谐 校 园是 推 进 学 校 事 业 发 展 的重 要 保 障 。广 大 青 年 学 生 既 是 学 校 教 育 的 对 象 , 是 和 谐 校 园建 设 的 主力 军 , 于 高 更 对
提 高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针 对 性 和 实 效性 。
塑 造 学 生 高 尚 的道 德 情 操 、 养 学 生 良好 的 专 业 品质 、 就 培 造 学 生 完 美 的 人格 是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主 要 目标 。高 校 辅 导员 承 担 着 培 养 人 、 育 人 的 重要 职 责 ,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最 基 层 的 教 是 实 施者 。做 好 新 形 势下 的辅 导 员 工作 面临 着 很 多 困难 与 问题 , 也
大学之道人文关怀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
大学之道人文关怀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大学之道人文关怀: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
人文关怀是指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关爱,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
本文将从思想品质、学习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
一、思想品质的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应当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关怀他人和社会为出发点。
其次,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真诚、宽容、善良的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和分享,尊重他人的权益,注重与人和睦相处。
二、学习研究的培养人文关怀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在大学期间,要努力学习各门课程,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同时,要培养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关怀他人和回馈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社会实践的培养社会实践是人文关怀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参与志愿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支持公益事业等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关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起内心深处的情怀。
四、公共活动的培养大学生在校园中,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公共活动,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
组织和参加学术讲座、社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素质,还能够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五、人际交往的培养人际交往是培养关爱他人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与他人相处中,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关爱和鼓励,给予他人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总结: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情怀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扎实的思想品质培养、学习研究的深入、社会实践的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人际交往的培养,才能真正成为有情怀的大学生。
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大学生
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和培养问题。
除了追求专业技能和学术成就外,培养大学生具备人文关怀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大学生。
一、了解人文关怀的概念人文关怀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帮助,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热心参与。
它体现了人类的情感和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人文关怀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加强思想教育大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和爱心。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公益实践课程、组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三、注重课程设置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课程中可引入一些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目,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和人类的需求,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
例如,开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引发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
四、创设社会实践机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帮扶贫困地区、开展义务教育支教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
五、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教师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亲身关心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激发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
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和价值观。
同时,学校要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设立人文关怀社团,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总结起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大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现。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快节奏、高竞争的大学生活环境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并提出一些建议。
什么是大学生人文关怀?在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概念中,强调的是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换言之,当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如孤独、压力、挫折等问题时,大学应该对其给予适当的关爱,帮助他们积极地调整情感状态。
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并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在这种关怀的背景下,心理疏导显得尤为必要。
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心理疏导指的是一种帮助学生调整不健康的情感状态的过程。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日益增加,心理疏导同样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心理疏导不仅可以缓解一些不良的情绪,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心理疏导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疏导的方法心理疏导的方法包括许多种类,例如普及心理知识、谈话、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表达情感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实现更好的心理健康。
普及心理知识包括宣传普及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
这个阶段是学生最需要了解并掌握的情况。
通过宣传普及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万物之间的联系,加强个人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谈话心理疏导通过谈话来调整学生的情感状态。
谈话包括与心理医生交流、与心理老师交流等。
它主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话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出意见。
谈话可以起到积极的心理作用,让懊恼和不愉快从中解脱出来,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治愈效果。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指在教室或放松训练室中常常进行的放松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安静和平静的状态,消除学生紧张、忧虑等情绪,让他们能够回归平静的状态。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浅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导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不仅需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人文精神。
本文旨在分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并思考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推动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对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关怀与尊重。
它包括人的尊严、普世价值观、人情关怀、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1. 丰富内在世界:人文精神强调人的内在追求、情感表达、思考和创造力,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人文关怀、哲学思辨和美学创作,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拓宽人生视野。
2. 增进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培养大学生的人情关怀、同情心和善良品质,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着眼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它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的动力,塑造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4. 提升综合素养:人文精神倡导全人教育,强调学会问问题、思辨和创造,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大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1. 设计富有人文关怀的课程:大学课程应重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共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艺术欣赏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回应能力。
2. 丰富的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文化艺术、公益慈善、传统文化等相关的社团活动,提供个人成长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同时,加强社团指导,引导学生团结合作、培养领导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培养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学教师应具备广阔的学科视野和深厚的人文修养,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人文意义,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们的言传身教,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科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当代大学生更需要人文关怀
OCCUPATION62010 8大学被专业化,学生被职业化,是当代教育的特点。
我们认为大学更要关注大学生作为人的特质,满足人的成长需要,因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人文关怀。
家长培养孩子带着鲜明的功利心态,这种心态剥夺了孩子兴趣爱好的天性,从咿呀学语,孩子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不能凭自己的爱好读书上学,不能凭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
有鉴于此,大学教育必须肩负起激发学生挑战未来,主动出击善于选择的重任,让学生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新审视大学评价标准,让大学成为塑造心灵的大学,给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这需要大学教师更新观念,不从流俗,以人为本。
本文试从学生需要和学校目标培养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
一、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当前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追求都呈现出极端功利化的特点。
社会对学习的价值出现了比较复杂甚至是混乱的心态:城市家庭更看重孩子学业表现,坚持让孩子上学,甚至不惜血本,拼命挤进大学;而很多孩子对上学兴趣不大,只关心拿到文凭,找工作方便点。
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也受家庭影响较大,更多反映了家长意志。
农村家庭绝大部分孩子都纷纷从初中甚至是小学离开,加入城市打工人群。
少数坚持下来的学生学习欲望较强,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具体学什么、怎么学方面普遍缺乏指引,显得比较茫然。
加上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环境的变化也使他们极不适应。
具体表现为以下倾向:1.消极反抗倾向往往表现为自卑、淡漠、凡事均不能引起该类学生的兴趣,面对老师的问题,他们多半回答“不知道”“随便”“无所谓”,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或“光说不练”。
2.积极反抗倾向脾气急躁、个性强硬,每每对老师的观点、主张意见重重,甚至发生言语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结果很可能是辍学回家。
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
国内应试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老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
大学生人文关怀8个关爱行动温暖你我他
大学生人文关怀8个关爱行动温暖你我他作为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成才、成事、成人的重要使命,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文关怀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文关怀,不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更是一种行动上的实践。
在这样一个喧嚣而快速的社会,我们应当关注他人的情感,并以实际行动去温暖他们的内心,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此,我将为大家介绍8个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关爱行动,希望能温暖你、我和他。
第一个关爱行动是倾听。
身边的人总是有许多忧愁和困惑,而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当给予他们足够的倾听。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可以倾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可以用心去倾听,给予他们情感的支持和赞美的鼓励。
第二个关爱行动是陪伴。
生活中,很多人渴望有人陪伴,特别是那些孤独或寂寞的人。
我们可以主动关心他们,陪伴他们度过闲暇的时光,一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这样的陪伴不仅能温暖他们的心灵,也能为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
第三个关爱行动是帮助。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无论是身体上的或是心理上的,我们都可以主动伸出援手。
可能只是一个微笑,或是送上一杯温暖的咖啡,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第四个关爱行动是关注。
我们身边的人,或许在学业、工作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而他们或许仅仅需要我们的一个问候或是关心,就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因此,我们应当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动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在意和关怀。
第五个关爱行动是安抚。
在人生的路途上,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扰。
当我们看到他人因为受挫而痛苦时,我们应该主动走向他们,通过安慰和鼓励来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第六个关爱行动是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决定,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尊重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怀行动的表现。
第七个关爱行动是分享。
身边的人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分享我们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对于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亲昵行为,学校应该转换角色,从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给学生多些人文关怀。
一时的轻率行为导致大学生活终结,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因此断送是否有些残忍。
闪光灯下,原本私下亲昵被公之于众,自己的“写真集”被置于校园展览,任人指点,此情此景无疑是在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而这样给学生带来的惶恐也未必是学校所期待的。
校方对这种行为“一棒子”打死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笔者认为,学校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心态,更多的从“育”字上下功夫,多一些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理性的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心理、生理等问题,而不是一张退学令就将学生“打入冷宫”的极端做法,另外对于校园中情侣的“属地”是否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少去或不去进行侵犯。
(外语系任伟锋)
宽容对待大学生
学校为了规范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采取的强硬措施,从其出发点来看,有利于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却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侵犯了学生的权益。
笔者认为,这是个人空间和公共领域博弈的问题。
学生情侣的亲昵行为属个人空间里的私人行为,而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公共场所是不妥的,出于对公共场所严肃性的维护,就有了学校不得不施以曝光、处分等做法。
然而,在我们维护公共权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空间权利行使。
调查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大都集体住宿,宿舍大多集中管理,很难满足个人空间的要求,拥有私人空间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奢望。
当个人空间和公共领域冲突时,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保护公共领域的重要性,而属于个人空间的权利却无人保障。
大学生在公共场所的行为难免轻率,但远未到了“影响恶劣”的地步。
学校在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共行为习惯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宽容的对待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合理的加以引导和规范。
(文/郭鑫)
[主持人]易寒
[新闻观点]提高道德观念规范公共言行
大学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既有学生的身份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如果对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都不能规范,有何资格享有“天之骄子”的美誉,又有何能力承担起社会承接的责任,自我约束都不能很好把握的人,何谈肩负建设现代化的重任?
在用来“传道授业”的场所——教室发生有碍观瞻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放纵更是对老师、同学甚至教育本身的不尊重。
当大学生在为反对学校侵犯个人隐私权,为维护个人最大权益而奔走的时候,是否想到只有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丧失了平等对话、互相尊重的准则,用什么来支撑维权的天平。
当维权声四起,当抗议声浪来势汹汹的时候,大学生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把自己定位在“娇贵”的角色,忘记规范自我行为,一味强调维权的诉求显得很乏力。
大学生们,是否应该在要求学校给予最大个人空间之前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呢?(文/史琛)
提高道德观念规范公共言行
一个人在私人场所亲密的行为,只要不违法,别人一般不会干涉,但在公共场所的不雅言行就值得商榷了。
公共场所不雅行为已不再是个人行为,在此的任何举动都具有公共性,会影响周围的人,而不雅的行为往往就形成公共视觉上污点,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践行”者不感有伤大雅,反而冠以张扬个性、展示真我的借口。
若有谁过问,就是在阻挠新生事物,是在扼杀人性……此类种种,凸现出我们的道德教育已严重缺失。
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学生法律观念的提高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大学生道德观念淡漠、过分关注自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念。
而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不断滋长和对公共道德观念的漠视使得社会道德意识不断缺失,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仅仅是这种缺失的一种表现罢了。
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社会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更多的还需要现在的大学生来传承。
学校也大可不必把这种行为看作洪水猛兽,严加惩戒反会落个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把柄。
学校在教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对自己、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逐渐形成规范、得体的公共行为。
(文/欣军)
让理性教育与社会意识回归
笔者认为本期话题实质上是“学校是否有权定义非法性行为以及如何定位”的讨论,与此相关,南京某大学投书《中国青年报》提出“大学生应该在哪里接吻”问题显得很矫情。
对于后者,不妨反问问题提出者你想在哪里接吻?你想在哪里就在哪里,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干扰学校正常秩序,自己不感到害羞就可以。
事实上,如今大学校园里亲昵现象比比皆是,除去个例,没有几个人会对此口诛笔伐、横加指责。
了解大学生活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抱怨很多,遇事总倾向归咎于社会,似乎社会总是对他有所亏欠,而自己却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这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了当今不少大学生“重索取而少奉献”的心态。
进一步讲,整个社会对高校学生所持有的心态仍然过宽,过分的呵护和无端的宠溺使“天之骄子”们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了解,并认为自己有权置身于社会之外,不需要参与社会问题的求解。
从而导致大学生与社会本质相隔离,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成长,缺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
在此,社会有权对大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你们不和社会一起反思高校管理体制、校园法制的严肃问题,以及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道德,反而把抱怨抛向社会呢?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把问题明明白白地交给学生们,交给他们自己去求解,做到社会价值的回归,让他们意识到成人成才的理性教育思路,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抱怨多于承担的有效途径,对更多社会问题的求解也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初苗苗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