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误差表示方法

合集下载

第三章系统误差

第三章系统误差

第二节 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由于形成系统误差的原因复杂,目前尚没有能够适用 于发现各种系统误差的普遍方法。但是……
实验对比法 残差观察法 残余误差校核法 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 计算数据比较法 误差的直接计算法 秩和检验法 t检验法
1、实验对比法
在确信没有明显的变化系统误差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产生 系统误差的条件(通常是改用更高准确度的仪器和基准),在 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检定性测量,通过比较来发现系统误差。
已知:n1=3,n2=4 计算秩和:T=1+4+5=10
查表得:T-=7,T+=17 因为 (T-=7)< (T=10) < (T+=17)
故无根据怀疑两组间存在系统误差。
7、t 检验法
当两组测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偏离正态不大但样本数不 是太少(最好不少于20)时,可用t检验法判断两组间是否存在 系统误差。
所以得:
vi
i 1 K i 1
K
j K 1
v
n
j
(li x )
j K 1
(l
n
j
x )
若上式的两部分值Δ显著不为O,则有理由认为测量列存在 线性系统误差。这种校核法又称“马列科夫准则”,它能有效 地发现线性系统误差。但要注意的是,有时按残余误差校核法 求得差值Δ=0,仍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则有:
P(T T T ) 1
所以(T-,T+)是T的1-α的臵信区间,给定显著性水平α,便 可求得相应的臵信区间。
例:对某量测得两组数据,判断两组间有无系统误差
xi 14.7, 14.8, 15.2, 15.6 yi 14.6, 15.0, 15.1

分析化学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_OK

分析化学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_OK

分类
方法误差、仪器与试剂 环境的变化因素、主
误差、主观误差
观的变化因素等
性质
重现性、单向性(或周 服从概率统计规律、
期性)、可测性
不可测性
影响
准确度
精密度
消除或减 小的方法
校正
增加测定的次数 12
系统误差的校正
• 方法系统误差——方法校正 • 主观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校正(外检) • 仪器系统误差——对照实验校正 • 试剂系统误差——空白实验校正
误差
10
• 随机误差: • 由某些不固定偶然原因造成,使测定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小、正负不定,难以
找到原因,无法测量。 • 特点: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每次测定结果无规律性,多次测量符合统计规律。 • 过失、错误误差
1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比较
项目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 固定因素,有时不存在 不定因素,总是存在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Er表示
Er =E/xT = x - xT /xT×100%
2
相对误差反映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
真值: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真值是
未知的、客观存在的量。在特定情况下认为 是已知的:
理论真值(如化合物的理论组成)(如,NaCl中Cl的 含量) 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 量、物质的量单位等等) 相对真值(如高一级精度的测量值相对于低一级精 度的测量值)(例如,标准样品的标准值)
6 15.99 34 0.172
7 16.02 55 0.278
8 16.06 40 0.202
9 16.09 20 0.101

误差分析与处理基础.

误差分析与处理基础.

第3章 误差分析与处理基础测量:人们借助于检测仪表通过实验方法对客观事物取得数量信息的过程。

真值: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客观存在的被测量的确定数值。

测量值:检测仪表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的数值即仪表读数或示值。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差。

在科学研究及科学实验中,精度是首要的;在工程实际中,稳定性是首要的,精度只要满足工艺指标范围即可。

3.1 误差的概念与分类3.1.1测量误差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一、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0x x x -=∆X ――检测仪表指示或显示被测参量的数值即仪表读数或示值(测量值) X 0――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客观存在的被测量的真实数值(真值),一般情况下,理论真值是未知的,在工程上,通常用高一级标准仪器的测量值来代替真值。

二、相对误差(评定测量的精确度)1、实际相对误差 %1000⨯∆=x xA δ 2、示值相对误差 %100⨯∆=xxx δ 为了减小测量中的示值误差,当选择仪器、仪表量程时,应使被测量的数值接近满度值,一般使这类仪器、仪表工作在不小于满度值2/3以上的区域。

三、引用误差1、引用误差――示值绝对误差Δx 与仪表量程L 之比值q%100⨯∆=Lxq 2、最大引用误差max q仪表量程内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max x ∆与该仪器仪表量程L 之比值,即%100maxmax ⨯∆=Lx q 仪表在出厂检验时,其示值的最大引用误差q max 不能超过其允许误差Q (以百分数表示)即Q Lx q ≤∆=maxmax3、精度等级工业检测系统常以允许误差Q 作为判断精度等级的尺度。

规定:取允许误差百分数 的分子作为精度等级的标志,也即用最大引用误差中去掉百分号(%)后的数字来表示精度等级,其符号是G ,100100max ⨯=⨯=q Q G精度等级为G 的仪表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时,它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的范围是 L G x ⨯±=∆%max[例3-1-1] 检定一个满度值为5A 的1.5级电流表,若在2.0A 刻度处的绝对误差最大,∆x max =+0.1A ,问此电流表精度是否合格?解 按式(3-1-6)求此电流表的最大引用误差%0.2%10051.0max =⨯=q 2.0%>1.5%即该表的基本误差超出1.5级表的允许值。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北航)-第3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北航)-第3章

最佳测量方案的确定
微小误差取舍原则
结论:被舍去误差小于或等于测量结果总标准差的1/10~1/3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按等影响原则分配误差
各误差项影响相等
按极限误差表示:
问题?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按可能性调整误差
为什么调整?
1)对一部分测量误差的需求实现颇感容易,而 对另一些测量误差的要求则难以达到; 2)当各个分项误差一定时,相应测量值的误差 与其传播系数成反比。因此,当各个分项误差相
各误差不相关
随机误差项 多次测量?
公式的应用条件!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合成
按极限误差合成
合成原则? 传递系数?
各误差不相关 服从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项 多次测量?
单次测量与 多次测量的 区别!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计算实例
用天平,配三等标准砝码称一个不锈钢球质量,一次称量得 到钢球质量为14.0040g,求测量结果标准差。 随机误差:天平示值变动性所引起误差为随机误差,重复称 量标准差为: 未定系统误差: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计算实例
第1种方法
结论:第8个点为粗大误差,剔除后再进行计算均在误差要求范围之内。 第2种方法:首先判断第8个点为粗大误差,剔除后再进行处理
结论:测量值与平均值间的误差0.111要大于0.036,所以其确为粗大误差,应予 剔除。再往下继续计算的结果表明剩余14个测量结果不含有粗大误差。
等时,相应测量值的误差并不相等,有的可能相
差很大。 调整原则?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验算调整后的总误差
目的? 验证分配的合理性! 可能出现的情况?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3版)》俞小莉(电子课件)第3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俞老师)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第3版)》俞小莉(电子课件)第3章  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俞老师)
n 1
1
i i i
1
=4.736 103
i i i
1
n 1
1

n 1 ˆ2
故可判断测量结果不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
第3章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3.3 系统误差分析与处理 (3)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差比较法
s
s1 s2
2
2
p p( x ts )
n
x)
2
ˆ
n -1

i
1
n
2 i
n-1
④判断:
第3章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3.3 系统误差分析与处理
i i i
1
n 1
1

n 1 ˆ2
若上式成立,则测量结果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 (2)偏差核算法——马力科夫准则(检查是否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将 按 照 测 量 先 后 排 序 的 测 量 结 果 分 为 前 半 组 x1,x2,…xm 和 后 半 组 xm+1,xm+2,…xn,计算两组测量值偏差和的差值,即
max e
A 2000 ( 1%) 10% Am 200
A 2000 ( 1%) 1.33% Am 1500
当示值为1500 r/min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r21(1)
(11 n 13)
r22(n )

x n x n 2 xn x3 x1 x 3 x1 x n 2
r22 (1)
(n 14)
第3章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
3.4 疏失误差的消除
⑤剔除含疏失误差的测量结果后,重新②-④步骤,直至计算得到的统计 量均小于临界值。

03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03

03第3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03

5、在计算式中,常数、e的数值及乘除因子如 2 、1/2等有
效数字,可认为无限制,根据需要,要几位就写几位。 分析化学

NaOH
w CaCO 3 =
CaCO3 2HCl CaCl 2 H2CO3 HCl(过量)
H2O+CO2
1 0.1000 25.00 0.1000 24.10 M ( CaCO3 ) 2 3 ms 10
◇台秤(称至0.1g): 4.0g(2), 0.2g(1)
V ☆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4), 3.97mL(3) ☆容量瓶:100.0mL(4),250.0mL (4)
☆移液管:25.00mL(4);
☆量筒(量至1mL或0.1mL):25mL(2), 4.0mL(2) 分析化学
随机误差 a. 加减法
R=mA+nB-pC
b. 乘除法 R=mA×nB/pC c. 指数运算 R=mAn
sR2=m2sA2+n2sB2+p2sC2
sR2/R2=sA2/A2+sB2/B2+sC2/C2 sR/R=nsA/A sR=0.434msA/A 分析化学
d. 对数运算
R=mlgA
B. Li2CO3试样中,
T 0.042%,
x 0.044%
Ea x T 0.002%
A.
Er Er
Ea T Ea T
100% -0.06 / 62.38 0.1% 100% 0.002 / 0.042 5%
分析化学
B.
2. 精密度 精密度表示平行测定的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一 般用偏差表示。 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计量与测试技术第3章近似计算及其误差ppt课件

计量与测试技术第3章近似计算及其误差ppt课件

编辑课件
7
例:检定2.5级、上限为100V的电表时,发 现全量程内的最大示值误差出现在50V刻度 点,为2V,问:该电表合格否?测量70V 电压时,最大相对误差可能为多少?
解:该电表的最大实际引用误差为:
xlim120010% 02%
可见该电表合格。测量70V电压时,最
大相对误差为:
x210% 02.% 9
limx Q
n
实际上进行无穷多次测量是不可能的,因此真值实 际上也不可能得到。然而可以认为,当测量次数适 当大时,算术平均值是最接近真值的。
编辑课件
37
3.6.2 方差
方差是方均根误差的简称,也可称为标准偏差或标准差。在等精度测量列中, 单次测量的标准差按下式计算:
在实际计量工作中,上一级标准的给出值对下一 级标准来说,往往可视为相对真值(亦称实际 值);对于多次重复测量,有时亦可视测得值的 算术平均值为相对真值。
编辑课件
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x是测得值x与其真值 x0之差,即
xxx0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x是测得值x的绝对误 差与其真值之比,即
xxxx0 10% 0
2
K
u2
e 2du
2 0

K
1
K u2
e 2 du
2 0

P K 2 K
编辑课件
31
K被称为正态分布积分,或称为拉氏函数,其值
有表可查:
•K K
K
K
• 0.00 0.0000 0.70 0.2580 1.40 0.4192 2.20 0.4861
• 0.05 0.0199 0.75 0.2734 1.45 0.4265 2.30 0.4893

第3章误差合成与分配

第3章误差合成与分配

各测得值的标准差为
求检定结果。
0
求解:
• 1.建立函数关系式
根据图所示的测量方法,可得函数关系为
式中
• 2.计算角度值 0

3.计算系统误差
因 根据式(3-6),有
式中各个误差传递函数为
代入角度的系统误差式,得
4. 求角度的标准差
5. 求极限误差
lim t
取置信系数t=3,得
• 如图所示,直接测得其弓高h和弦长s,然后通过函数关 系计算出直径D。 若弓高与弦长的测得值及其 系统误差为
求测量结果。
求解:
• 1. 建立函数关系式
• 2.计算直径D0值 若不考虑测得值的系统误差,则计算出的直径D0为
3.计算直径D的系统误差
直径D的系统误差公式为
• 4.计算各误差传递系数值
3.确定两误差间的相关系数的方法
• • • • • • • 确定两误差间的相关系数是比较困难的,通常可采用以 下几种方法。 1.直接判断法 通过两误差之间关系的分析,直接确定相关系数ρ。如 两误差不可能有联系或联系微弱时,则确定ρ=0;如一个 误差增大,另一个误差成比例地增大,则确定P=1。 2.试验观察和简略计算法 在某些情况下可直接测量两误差的多组对应值(ζi,ηi),用 观察或简略计算法求得相关系数。 3.理论计算法 有些误差间的相关系数,可根据概率论和最小二乘法直 接求出。
1 sin f 2 f 2 f 2 x x1 x x 2 x xn 1 2 n
2 2 2
函数随机误差公式为: 3) 正切函数形式为:
tan f x1, x2 ,, xn
2 2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周渭)第3章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试与计量技术基础(周渭)第3章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若认为该物体长度为 nmm,就产生了随测量值大小 而变化的线性系统误差-nΔl mm。
第3章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周期性系统误差是指在计量过程中周期性变化的误差。 例如 , 由于刻度盘偏心所引起的误差。指针式仪表中 , 由 于安装问题 ,使指针动中心偏离仪表刻度盘的中心 ,就会出现 周期性变化的指示误差。如图3.1.1所示,指针的转动中心O沿 水平方向偏移刻度盘中心 O′ 的距离为 l,则指针与水平线的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自然计数法 ,但是在一
些自然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对物理量的描述往往采用 对数计数法,比如对声学和电学中的物理量。
第3章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从本质上讲 , 在这些场合用对数形式描述物理量是因为 它们符合人的心理感受特征。在一定的刺激范围内 ,当物理 刺激量呈指数变化时,人们的心理感受是呈线性变化的,人的 感受器官好像是一个对数转换装置一样 ,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分贝误差是相对误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在电学和声学 计量中,常用分贝误差表示相对误差。 先看一下分贝的定义:
第3章 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累积系统误差是指在计量过程中按一定速率逐渐 增大或减小的误差。
例如,由于蓄电池或电池组(在正常工作区间)的
电压缓慢而均匀的变化所产生的线性系统误差。再比 如刻度值为1mm的标准刻度尺,由于存在刻划误差Δl,每 一刻度间实际距离为 (1+Δl) mm,用该尺测量一长度为 l的物体,读数为n,则l的实际值为 l=n(1+Δl)=(n+nΔl) mm (3.1.5)
当误差本身不大时 , 分贝误差与一般的相对误差之 间有简单的计算关系:
对于电压、电流类参量
ΔD≈8.69δx δx≈0.115ΔD 对于功率类参量 ΔD≈4.34δx δx≈0.230ΔD

卫生化学-第3章第2节 准确度与精密度

卫生化学-第3章第2节 准确度与精密度
RE xi 100%
RE无单位,有正负之分 相对误差表示误差占真值的百分率。 用相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比绝对
误差表示更为确切。
例1:
分 析 天 平 称 量 两 物 体 的 质 量 各 为 1.6380 g 和 0.1637 g,假定两者的真实质量分别为1.6381 g 和 0.1638 g,则两者称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
(1.6380-1.6381) g = -0.0001 g (0.1637-0.1638) g = -0.0001 g 两者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0.0001 100% 0.006% 1.6381 0.0001 100% 0.06% 0.1638 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
3. 讨论
(5) 实际工作中,真值实际上是无法获得; 常用纯物质的理论值、国家标准局提供的标准参考
物质的证书上给出的数值、或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当作真值;
1.2 精密度(Precision)
1. 精密度: (1)精密度: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
求出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相接近)程度。(测定结 果的重现性)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表示。 (2)精密度的高低还常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示 •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同一操作者,在相同条件 下,获得一系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不同的操作者,在不同 条件下,用相同方法获得的单个结果之间的一致 程度。
但标准偏差说明观察值个体的离散程度;标准 误说明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标准误小,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接近。
如图所示,随机误差
的相对值随测定次
数的增加而减小。
Sx

∴通过增加测定次数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2 2 2 2 S
解二:
S l l l l 4l
2 2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
m 4 m 4m
S
由两种解算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距离S的中误差不 相等,显然,解二的数学模型是错误的。
2 1 f () e 2 2 2
(1)
式中,参数σ为观测误差的标准差。
从中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具有偶然误差的特性。即 f(△)是偶函数,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求得 的f(△)相等,故曲线对称于纵轴。 △越小, f(△)越大;△越大, f(△)越小。 当△= 0时, f(△)最大,其值为 当
i X li
(i 1,2,, n)
实例
在某一测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共观测了358个三角
形的全部内角,由于每个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真值(180°) 为已知,因此,可以上式计算每个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真 误差Δi,将它们分为负误差和正误差,按误差绝对值由 小到大排列次序。以误差区间dΔ=3″进行误差个数k的统 计,并计算其相对个数k/n(n=358), k/n称为误差 出现的频率。
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 ,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 式表示。 例如: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40m两段距离,量距的中 误差都是±2cm ,可见其精度相同,但 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0.02/200 =1/10000,而后者则 为0.02/40=l/2000,显然前者的量距精度高于后者。
3. 极限误差(limit error)
1 2
, f () 0
方差为偶然误差平方的理论平均值:
2 22 2n [2 ] 1 lim lim n n n n
2
(2)
标准差为
lim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0.08
0.06
y
0.04
0.02
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离散特性:各数据是分散的,波动的
σ: 总体标准偏差
σ =
(x i − µ )2 ∑
i =1
n
n
µ
(2)集中趋势:有向某个值集中的趋势
µ: 总体平均值
1 n lim ∑ x = µ n→∞ n i =1
i
δ: 总体平均偏差 δ =
i=1
∑ xi − µ
n
n
δ = 0.797 σ≈0.80σ
2.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 − ( x − µ ) 2 / 2σ 2 y = f ( x) = e σ 2π
其中,y 表示概率密度 x 表示测量值 μ表示总体平均值 σ为总体标准偏差
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总和
P=∫
统计检验的正确顺序:
可疑数据取舍
F 检验
t 检验
3.6 回归分析法
3.6.1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回归直线
禁止分次修约 0.57 0.5749
×
0.5750.58源自运算时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进行
3.2.3 运算规则 1. 加减法: 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不小于各项中绝对误差最 大的数。 (与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一致) 0.112+12.1+0.3214=12.5 2. 乘除法: 结果的相对误差应与各因数中相对误差最大 的数相适应 (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致) 0.0121×25.66×1.0578=0.328432
ER=mEA+nEB-pEC ER/R=EA/A+EB/B-EC/C ER/R=nEA/A ER=0.434mEA/A

第三章 误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误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误差分析与处理任何试验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为提高测量精度,必须尽可能消除或减小误差,因此有必要对多种误差的性质、出现规律、产生原因,发现与消除或减小它们的主要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评定等方面作研究。

误差的定义:绝对误差=实测值-真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实测值 误差的来源:测量装置误差(如标准量具、仪器、附件等)环境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照明、重力场、电磁场等) 方法误差 人员误差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3—1。

随机误差同一测量值在等精度情况下的多次重复,有可能会得一系列不同的测量值,每个值均有一定的误差,且无规律(但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产生原因:测量装置(精度、器件性能不稳定等)环境方面(湿度、温度、电压、光照、磁场等) 人为因素:(素质、技能)随机误差一般不能消除,但通过统计平均可以减小,大多情况认为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分布情况,即:221()exp()(2)2f――标准差(均方根误差),越小,精度就越高的大小只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等精 度测量值的随机误差的概率分布情况。

经n 次等精度测量后的均方差为:222212()/()/n i n nσδδδδ=++⋅⋅⋅⋅⋅⋅+=∑ (3-1)i δ是第i 次测量的误差。

0i i l L δ=- i l 是第i 次测量值,0L 是真值.当真值为未知时,应该说上式不能求得标准差。

在有限次测量情况下,可用残余误差iv 代替真值误差。

i i v l x =-, x 是测量平均值,()/i x l n=∑。

i v 是i l 的残余误差。

我们将0iil L 作一些变形替换,并令,展开: 100i n n l x x L l x x Lδδ=-+-⋅⋅=-+-⎧⎪⎨⎪⎩令0x x L δ=-为算术平均值的误差=0i i v l nx =-∑∑(当il x n =∑代入时)上式又为 11xn n xv v δδδδ=+⎧⎪⋅⎨⎪=+⎩ (3-2)所有项相加:i i xv n δδ=+∑∑11x ii v n n δδ⇒=-∑∑其中:=0iv ∑ /0iiiiv l nx l n ln =-=-=∑∑∑∑,()∴1x i n δδ=∑ 即算术平均值的误差将(3-2)式平方后相加(2222i i ixxv v )222222ii x x i i x v n v v n δδδδ=++=+∑∑∑∑ (3-3)将式1x i n δδ=∑ 的 两边平方2222111()(2)x i i i j i jn n δδδδδ≤≤==+∑∑∑当n 足够大时,ijδδ∑认为趋于零,将2221x i n δδ=∑,代入(3-3)式2221i i i v n δδ=+∑∑∑由(3-1)式可知 22in δσ=∑∴222i n v σσ=+∑ 2()(1)i v n σ⇒=-∑ (3-4)式(3-4)称为Bessel 公式,由残余误差求得单次测量的标准差的估计值。

第三章误差答案

第三章误差答案

x
x
6
i
55.42
,中位数=55.42
d
d
6
i
0.04(%)
dr s
d 0.04% 100% 100% 0.07% x 55.42%
2 i
1.06 10 4 0.05% n 1 6 1 s 0.05 RSD 100% 100% 0.09% x 55.42 极差 55.47% - 55.36% 0.11%
则P 0.4821 2 0.9642 计算结果表明,测定值.落在(55.16 — 56.04)之内的概率为0.9642,落在区间 之外的概率为0.0358.
15. 平行测定某含氯试样中的氯的含量,结果的平行值为 45.21%,标准偏差为 0.04%, 试计算: (1)P=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2)P=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果目标值区域,超过此范围给予警告,应引起注意; s 为辅助限,表示检查测定结果质量 的辅助指标所在区间。 上述质量控制图也称为休哈特平均值质量控制图。绘制该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必 须有大量稳定的“控制标准值” ,即应具有合适的“控制标准物质” ,或可用自制的质量控制 样或质量可靠的标准溶液所获得的大量数据。②要制定一定的质量控制方案。例如,每分析 一批试样,插入一个标准物质;或者在分析大批量试样时,每隔 10~20 个试样,插入一个标 准物质。标准分析的步骤和试样分析的步骤要求完全相同,并至少独立分析 15~20 次以上。 8. 下列数据各包含了极为有效数字? (1)0.0083 (2)27.160 (3)700.0 (4)7.80×10
根据 r
a 100% 可得

2 第三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基础

2 第三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基础

图 3-2-2 均匀分布曲线 3.2.2 被测量真值和测量方差的估计值 3.2.3 测量结果的置信度与表示方法
图 3-2-3 置信区间和置信概率的含义
2 c Z Pc P{ C} P{ Z C} 2 0 exp[ 2 ]dZ (Z )
2
图 3-2-4 正态分布与t分布曲线
置信概率Pc 为:
P P{t K } P{ X M ( x) K ( x)}
c t t
3.3 系统误差的处理
了解内容
3.4 粗大误差的处理
3.4.1 粗大误差的判别 3.4.2 拉达依准则 3.4.3 格鲁布斯准则
习题




量程为100uA的1.5级电流表,在50uA刻度上, 标准 表度数为49uA,问该电流表是否合格。 1.0级电流表,满度值Xm=100uA,求测量值分别为 X1=100uA,X2=80uA,X3=20uA时的最大绝对误 差和示值相对误差。 要测100℃的温度,现有0.5级、测量范围为0-300℃ 温度计A,1.0级、测量范围为0-100℃的温度计B,试 分析各自产生的示值相对误差。 现有量程为100V的1.0级电压表A和量程为10V的2.0 级电压表B各一块,欲测量8V左右的电压,问用那一块 比较合适? 某1.0级电压表,量程为300V,当测量值分别为300V、 200V、100V时,试求出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和 示值相对误差
第三章
误差分析与
数据处理基础
3.1 误差的概念与分类
3.1.1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表达式 3.1.2 测量误差的分析
图3-1-1 三种误差同时存在的情况
图 3-1-2 系统误差,随即误差及其综合表示
3.2 随机误差的处理

误差理论第三章误差合成与分配

误差理论第三章误差合成与分配

f xn xn
f 其中, i 1, 2, , n 为各个直接测量值的误差传递系数。 xi 1) 当函数形式为线性公式:y a1 x1 a2 x2 an xn
2)当函数为三角函数时: sin f x1 , x2 , 的系统误差为: sin 而角度系统误差为:
5
则函数y的随机误差为: y1
f f x11 x21 x1 x2 f f x12 x22 x1 x2

f xn1 xn f xn 2 xn
y2
f f yN x1N x2 N x1 x2
同理其它三角函数的角度系统误差为: 对 cos f x1 , x2 , 1 , xn , sin
f xn xn
f xn xn
f x1 x1
4
对 tan f x1 , x2 , 对 cot f x1 , x2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3-1 函数误差
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的量之间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其它 量,按照已知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的量,因此间接测量的量 是直接测量所得到的各个测量值的函数,而间接测量误差则是各 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即函数误差。
一、函数系统误差计算
间接测量时,函数形式为:y =f x1 , x2 , , xn ,
间接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的量之间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其它量按照已知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的量因此间接测量的量是直接测量所得到的各个测量值的函数而间接测量误差则是各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即函数误差
每日一句
二十一世纪是个学习的世纪,在学习 上没有找到快乐就等于下地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仪器误差 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所引起的。
如天平、法码和量器刻度不够准确等,在使用过程 中就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三)试剂误差 由于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5Leabharlann (四)操作误差主要是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
掌握操作规程与正确控制条件稍有出入而引起的。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3
一、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也叫可测误差,它是定量分析误差的
主要来源,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它是 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的因素造成的,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具 有“重现性”、“单一性”和“可测性”。即在同 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 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其数值大小也有一定的规 律;如果能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测出其大 小,那么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的方法予以减小或
di
n
(3-5)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0
相对平均偏差% =
dr
d x
100 %
(3—6)
值得注意的是:平均偏差不计正负号,而个别
测定值的偏差要记正负号。
使用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比较简单,但这个表
示 相对平均偏差% 方= 法(3—有6) 不足之处,因为在一系列的测定中,小偏
差的测定总是占多数,而大偏差的测定总是占少数,
个数据之间比较),n次测定n-1个可供对比的数目。
这里引入(n-1)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校正x 以代替μ
所引起的误差。很明显,当测定次数非常多时,测定
次数n与自由度(n-1)的区别就变得很小, x→μ。即
lim
(xi x)2 (xi u)2
n n 1
n
(5-9)
此时,S→σ。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6
二、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也叫不可测误差,产生的原因与系统 误差不同,它是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如测定时环 境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微小波动,仪器性能的微 小变化等)所引起的,其影响有时大,有时小,有 时正,有时负。偶然误差难以察觉,也难以控制。 但是消除系统误差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 则可发现偶然误差的分布完全服从一般的统计规律:
按总的测定次数去求平均偏差所得的结果偏小,大
偏差得不到充分的反映。所以,用平均偏差表示精
密度方法在数理统计上一般是不采用的。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1
(二)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近年来,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愈来愈广泛地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处理各种测定数据。在数理统 计中,我们常把所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 体);自总体中随机抽出的一部分样品称为样本 (或子样);样本中所含测量值的数目称为样本大 小(或容量)。例如,我们对某一批煤中硫的含量 进行分析,首先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取样、 粉碎、缩分,最后制备成一定数量的分析试样,这 就是供分析用的总体。如果我们从中称取10份煤样 进行平行测定,得到10个测定值,则这一组测定结 果就是该试样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样本容量为10。
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
误差。其表示方法如下:
绝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
Ea x T
(3-1)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真实值) ×100%
Er
Ea T
100%
(3-2)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8
相对误差表示误差在测定结果中所占的百分率。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 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分析结果 偏高,负值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除了偏差之外,还可以用极差R来表示样本平 行测定值的精密度。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 散。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故其精确性较 差。偏差和极差的数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定 中随机误差影响的大小。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8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从以上的讨论可知,系统误差是定量分析中误
(一)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二)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 少,特别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非常小、故偶 然误差出现的几率与其大小有关。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7
3-2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一、准确度与误差
误差愈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愈高,反之,
误差愈大,准确度就越低。所以,误差的大小是衡
偏差 x 与单次测定值的标准偏差σ之间有下述关系。
(n→∞)
x
n
(3-11)
对于有限次的测定则有:
ss
x
n
(3-12)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7
式中 sx 称样本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由以上两式
可以看出,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 成反比。因此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 响,提高测定的精密度。
测组分的含量,而且必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判 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程度),检查产生误差的 原因,采取减小误差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分 析结果的准确程度。
3-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分析
结果大于真实值,误差为正;分析结果小于真实值, 误差为负。
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绝对偏差=个别测定值一测定平均值
如果对di同一xi种试x(样i 进1,行2了)n次(测3定-4),若其测得
的结果分别为:x1,x2,x3,…,xn,则它们的算
术平均值(x)算术平均偏差( d )和相对平均偏差分
= 别可由以下各式计算:
=
=
(3-5)
x
x1 x2
x3
.... xn
xi
n
n
d | d1 | | d2 | | d3 | .... | dn | n
这些样本平均值也并非完全一致,它们的精密度可
以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衡量。显然,与上述任一
样本的各单次测定值相比,这些平均值之间的波动 性更小,即平均值的精密度较单次测定值的更高。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6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样本的平均值 x 对总
体平均值μ进行估计。统计学证明,平均值的标准
9-15
另外,在许多情况下也使用相对标准偏差(亦
称变异系数)来说明数据的精密度,他代表单次测
定标准偏差(S)对测定平均值( x)的相对值,用
百分率表示:
s
变异系数(%)=
sr
100% x
(3-10)
(三)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如果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出容量相同的数个样
本,由此可以得到一系列样本的平均值。实践证明,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2
若样本容量为n,平行测定次数分别为x1,x2,
x3,…,xn,则其样本平均值为:
x
1 n
xi
(3-7)
当 测 定 次 数 无 限 增 多 , 既 n→∞ 时 , 样 本 平 均 值
即为总体平均值μ:
lim
n x
若没有系统误差,且测定次数无限多(或实用
上n>30次)时,则总体平均值μ就是真实值T。此 时,用σ 代表总体标准偏差,其数学表示式为: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相互 吻合的程度,表现了测定结果的重现性。精密度 用“偏差”来表示。偏差越小说明分析结果的精 密度越高。所以偏差的大小是衡量精密度高低的 尺度。偏差也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9
(一)绝对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xi )2
n
(3-8)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13
可见,在定量分析的实验中,测定次数一般较
少(n<20次),故其平均偏差 d,须由式(3-9)求
得。
但是,在分析化学中测定次数一般不多(n<20)
,而总体平均值又不知道,故只好用样本的标准偏
差S来衡量该组数据的分散程度。样本标准偏差的
差的主要来源,它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偶然误 差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获得良好的精密度并不 能说明准确度就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 精密度好,准确度才高)。
根据以上分折,我们可以知道:准确度高一定
需要精密度好,但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高。若精 密度很差,说明所测结果不可靠,虽然由于测定的 次数多可能使正负偏差相互抵消,但已失去衡量准 确度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评价分析结果的时候, 还必须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影响结合起来考虑, 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例如,使用了缺乏代表性的试样;试样分解不完全
或反应的某些条件控制不当等。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有些误差是由于分析者
的主观因素造成的,称之为“个人误差” 例如,在
读取滴定剂的体积时,有的人读数偏高,有的人读
数偏低;在判断滴定终点颜色时,有的人对某种颜
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偏深或偏浅等所造成的误
差。
第九讲
消除。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第九讲
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9-4
(一)方法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例如:
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或吸附某些杂质而 产生的误差;在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干 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和等当点的不符合,以及 其他副反应的发生等,都会系统地影响测定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