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光纤通信在非线性色散影响下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97bb702dba1aa8114431d995.png)
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光纤的损耗特性,色散特性和非线性效应。
光纤的损耗特性*************************************************************概念:光波在光纤中传输,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光功率逐渐下降。
衡量光纤损耗特性的参数:光纤的衰减系数(损耗系数),定义为单位长度光纤引起的光功率衰减,单位为dB/km。
其表达式为:式中求得波长在λ处的衰减系数; Pi 表示输入光纤的功率, Po 表示输出光功率, L 为光纤的长度。
(1)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直接关系到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之一。
自光纤问世以来,人们在降低光纤损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31μm光纤的损耗值在0.5dB/km以下,而1.55μm的损耗为0.2dB/km以下,接近了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
总的损耗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做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损耗谱。
•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低损耗“窗口”:850nm波段—短波长波段、1310nm波段和1550nm波段—长波长波段。
目前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工作在1310nm波段和1550nm波段上。
(2)光纤的损耗因素光纤损耗的原因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还有来自光纤结构的不完善。
这些损耗又可以归纳以下几种:1、光纤的吸收损耗光纤材料和杂质对光能的吸收而引起的,把光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于光纤中,是光纤损耗中重要的损耗。
包括:本征吸收损耗;杂质离子引起的损耗;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2、光纤的散射损耗光纤内部的散射,会减小传输的功率,产生损耗。
散射中最重要的是瑞利散射,它是由光纤材料内部的密度和成份变化而引起的。
物质的密度不均匀,进而使折射率不均匀,这种不均匀在冷却过程中被固定下来,它的尺寸比光波波长要小。
光在传输时遇到这些比光波波长小,带有随机起伏的不均匀物质时,改变了传输方向,产生散射,引起损耗。
另外,光纤中含有的氧化物浓度不均匀以及掺杂不均匀也会引起散射,产生损耗。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失真与补偿方法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失真与补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fbcd6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4.png)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失真与补偿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通信系统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通信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失真,从而降低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研究和采用有效的信号传输失真补偿方法,对于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信号传输失真的原因1. 色散效应:色散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过程中,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传输延迟差异。
这种传输延迟差异导致光信号脉冲宽度扩展,从而影响光信号的解调和识别。
2. 线性损耗: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会受到光纤弯曲、扭曲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线性损耗。
线性损耗会导致光信号的能量衰减,从而降低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3. 非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主要包括自相位调制(XPM)、互相位调制(FWM)和自发光(ASE)等。
这些效应会导致光信号的频谱扩展、相位畸变和增加噪声等,从而使信号失真。
二、信号传输失真补偿方法为了解决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失真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信号传输失真补偿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1. 光纤衍射补偿方法光纤衍射是由于光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受到了光的波动性的影响而产生的失真。
为了减少光纤衍射引起的传输失真,可以采用预加权、均衡和衍射抑制等技术。
其中,预加权技术可以在发送端对光信号进行预处理,减少光纤衍射的影响;均衡技术可以在接收端对光信号进行均衡处理,使信号的频率响应变得平坦;衍射抑制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光纤的结构参数来抑制光纤衍射效应。
2. 色散补偿方法色散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主要的信号传输失真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色散引起的信号传输失真问题,可以采用主动或被动补偿方法。
主动补偿方法主要包括光纤光栅衍射、电调制与光调制的联合补偿等技术;被动补偿方法主要包括单模与多模光纤的混合传输、多中心光纤的设计等。
3. 光纤放大器补偿方法光纤放大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放大光信号的重要设备,但它也会引起信号传输失真。
色散对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
![色散对高斯脉冲传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7a027a8284ac850ad024275.png)
[] 3 张丽 ,张松 ,俞 佩芳 .对高 中 “ 质壁 分离 ” 实 验 的探 索 [] J .生物 学教 学 , 0 6 3 ( ) 4 — 6 20, 1 1 :54. 1 [] 4 罗益 群 . “ 察植 物 细 胞 的质 晕 分 离 与 复 观
式 是很 有 必要 的 . 实 验模 式经 过 两年来 的实 践验 该 证 ,较 易让 学生接 受 ,并且 有效 地提 高 了实验 教学
4 。,6 。 L L 时的 强度 分布 .从 图 中可 以看 出,在反 常色 散区 ,啁啾 参量 C 的绝 对值 越大 ,展 宽越 火 ,在
反 常色 散 区 ,啁啾 参量 C的绝 对值 相 同时 ,负啁 啾 的展 宽 比正 啁啾 时变 化要 快.
12
一 — ( NnI 上
10 08 .
啁啾 参 量 C 的取值 越火 ,初 始 窄化越 明显 ,脉 冲 出现 窄化 的传 输距 离也越 近.
6 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 1 年 02
经 过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 的交 流 讨 论 大 多数 问题 都会 达 成一 致 的意 见.
[] 1 李利 生 ,土 编.现代 植物 生 理学 [ . 等 M] 高 教 育 出版社 ,2 0 . 5 . 02 11 [] 本 红 .植 物 细 胞 质壁 分 离和 复 原 实 验材 2林
}
5 (
。
c 8
㈩
该 式表 明,啁 啾 高斯脉 冲在 传输 过程 中其 形状 保持 不变 ,但 脉 宽发生 了变化 .结合 ( )式 和 ( )式 7 8 可得 到 啁 啾高斯 脉冲 的初 始脉 宽 T 与传输 距 离 Z 的脉 宽 T之 间的关 系式 ,即啁啾 高斯脉 冲在 光纤 中传 输 n 后
光纤的传输特性
![光纤的传输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410d9c4a964bcf84b9d57b97.png)
光纤的传输特性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损耗、色散、衰减、偏振和非线性效应等,其中,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传输特性。
损耗限制系统的传输距离,色散限制系统的传输容量。
(1)光纤的损耗特性。
在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由光缆吸收、反射、散射和辐射的信号功率被认为是损耗。
光纤损耗是光纤传输系统中限制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下表列出了3种石英光纤的典型损耗值。
(2)光纤的色散特性。
色散是光纤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会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使通信质量变差,限制通信容量与距离,特别是对高速和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更为突出。
光纤色散的产生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只介绍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①模式色散。
模式色散是指光在多模光纤中传输时会存在许多种传播模式,因为每种传播模式在传输过程中都具有不同的轴向传输速度,所以虽然在输入端同时发送光脉冲信号,但光脉冲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却不同,于是产生了时延,使光脉冲发生展宽与畸变。
②材料色散。
材料色散是由构成纤芯的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波所呈现的不同折射率造成的,波长短则折射率大,波长长则折射率小。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光源尚不能达到严格单频发射的程度,因此无论谱线宽度多么狭窄的光源器件,它所发出的光也会包含多根谱线(多种频率成分),只不过光波长的数量以及各光波长的功率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每根谱线都会受到光纤色散的作用,而接收端不可能对每根谱线受光纤色散作用所造成的畸变进行理想均衡,故会产生脉冲展宽现象。
③波导色散。
波导色散是指由光纤的波导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产生的色散作用。
波导结构是指光纤的纤芯与包层直径的大小、光纤的横截面折射率分布规律等。
这种色散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021年整理)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
![(2021年整理)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f67df7bd64783e08122b37.png)
(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的研究〉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语音、图像和数据等信息量爆炸式的增长, 尤其是因特网的迅速崛起,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这对通信系统容量和多业务平台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反过来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博士提出可以通过去杂质降低光纤损耗至20dB/km ,使光纤用于通信成为可能,从而开启了人类通信史的新纪元。
与传统的电通信相比,光纤通信以其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备受业界青睐,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支撑性传输技术。
光纤通信自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向着两个目标不断发展,一是延长无电中继距离;二是提高传输速率(容量). 随着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大量商用,大大增加了无电中继的传输距离;同时,密集波分复用(DWDM )技术的成熟,极大地增加了光纤中可传输信息的容量,降低了成本。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a5db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8.png)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速、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随着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和提高系统性能,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领域。
一、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是实现高速、稳定和可靠传输的基础。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1 光纤传输特性分析:光纤传输特性与传输距离、波长等有关,通过对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衰减、色散、非线性等因素的分析,可以优化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1.2 编码调制技术:编码调制技术对于提高传输效率和降低误码率至关重要。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来优化编码调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1.3 系统容量和网络拓扑设计: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和网络拓扑设计直接影响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智能算法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选择合适的光纤连接方式,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容量。
二、智能算法在光纤通信系统优化中的应用2.1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优化: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优化可以针对传输距离、带宽需求、功率分配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发射功率和接收阈值,以达到最佳的功率分配方案,提高系统性能。
2.2 波长资源管理:波分复用(WDM)是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优化可以利用遗传算法等方法,实现对波长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分配,降低系统成本和带宽浪费。
2.3 故障检测和容错机制:故障检测和容错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优化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算法等方法,实现实时故障检测和自动容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挑战与前景3.1 挑战:基于智能算法的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光纤的分类及比较(包括各种单模光纤的色散及衰减特性)
![光纤的分类及比较(包括各种单模光纤的色散及衰减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6676eb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d.png)
4 对各种单模光纤特性的比较
• G652 • G653 • G654 • G655
1 )G652光纤又被称为标准单模光纤,这种光纤是目前应用在1310nm窗口的最广泛的零色散波长的单模光纤。
2)其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10nm时,光纤的色散很小,约为3.5ps/nm*km,系统的传输距离基本上只受光纤衰减所限制;但在1550nm波段色散较大,约为20ps/nm*km。
1)G654光纤又称为非零色散光纤,这是一种改进的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波长不在1550nm处,而在1525nm或1585nm处。 2)零色散光纤同时削减了色散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所以非零色散光纤综合了标准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有比较好的传输特性,特别适合于高密度的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
G655
A(l) = 10lg p1 (dB)
p2
p1、p2分别为光纤注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 ( dB与dBm)
光纤损耗(衰减)的定义
若光纤是均匀的,则还可以用单位长 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α来表示:
a (l) = 1 A(l) = 1 10 lg p1 (dB / km)
L
L
p2
光脉冲注入光纤后,长距离传输后脉冲的宽 度被展宽
色散补偿技术
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主流的色散补偿技术主要是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来进行色散补偿。其主要技术是在每个(或几个)光纤段的输入或输出端通过放置 DCF色散补偿模块(DCM),周期性地使光纤链路上累积的色散接近零,从而可以使单信道1550nm外调制光纤干线的色散得到较好的补偿。
因此,对于超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现有的色散补偿技术可以相对较好的解决色散问题,对于超远距离的传输,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光纤的衰减特性。
ps/nm·km
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
![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13fb8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f.png)
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研究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其核心是光学纤维的应用。
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不仅要经过传输距离较长的光纤,还要经过其他各种光学器件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光学非线性效应。
本文将对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进行探讨。
光学非线性效应是指在光学器件中,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呈现的非线性特性。
光纤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主要有光自相位调制(SPM)、非线性色散(NL-DS)和光学Kerr效应。
其中,光自相位调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效应。
光自相位调制是指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介质的非线性特性导致光的相位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是由光强引起的,光强越大,光自相位调制效应越明显。
光自相位调制会导致光脉冲的形状失真,从而降低信号的传输质量。
为了减小这种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如增加纤芯的有效面积、优化光纤的材料特性等。
非线性色散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频率组成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光纤通信中,非线性色散主要表现为信号的频率发生畸变,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速率。
为了降低非线性色散效应,可以采用光纤的主动抗色散技术,即通过在光纤中引入一定的色散系数,使光在传输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从而降低色散效应对信号的影响。
光学Kerr效应是指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光强的增大导致光的折射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化会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畸变,进而影响信号的质量。
为了减小光学Kerr效应对光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可以采用一些解决方案,如采用非线性光纤等。
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光信号的特性、光纤的材料特性以及整个通信系统的结构等因素。
通过对光学非线性效应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提高光纤通信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此外,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光学计算、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都可以借鉴光纤通信中对非线性效应的研究成果。
总之,光纤通信中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对于光信号的传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纤 偏振模色散
![光纤 偏振模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b7e22fc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2.png)
光纤偏振模色散光纤偏振模色散光纤偏振模色散是光纤通信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对光信号的传输和解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一、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光纤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与偏振态有关而引起的。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主要是由于光纤的几何结构不完美以及材料的非线性特性所导致的。
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不同偏振态的光信号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导致光信号的扩散和失真。
二、影响因素1. 光纤的几何结构:光纤的直径、圆度以及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差异都会对光纤偏振模色散产生影响。
几何结构不完美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散射,从而引起偏振模色散。
2. 光纤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光纤材料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变化,从而引起偏振模色散。
非线性特性主要包括光纤的色散特性、非线性折射率以及非线性吸收等。
三、解决方法为了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优化光纤的几何结构:通过改进光纤的制造工艺,提高光纤的圆度和直径精度,减小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差异,可以有效降低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程度。
2. 使用光纤色散补偿器:光纤色散补偿器可以根据光信号的频率特性来调整光信号的相位,从而抵消光纤偏振模色散引起的相位变化,达到补偿的效果。
3. 采用光纤光栅:光纤光栅可以通过调制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来改变光信号的传播速度,从而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四、总结光纤偏振模色散是光纤通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它会对光信号的传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光纤的几何结构、使用光纤色散补偿器以及采用光纤光栅等方法来进行补偿和调节。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原理和解决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光纤通信中的挑战,提高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光纤传输中的色散特性分析新方法
![光纤传输中的色散特性分析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434877a2161479171128e7.png)
光纤传输中的色散理论2011.2.14摘要: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速率的提高和传输距离的增加,光纤的色散、非线性效应,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光纤通信、色散补偿以及非线性光学等实际应用中,色散特性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重点讲述了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色散特性。
接着我们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建立了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理论模型。
在只考虑色散效应的情况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数值模拟出高斯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状态,并讨论了色散对光脉冲传播特性的影响。
最后分别研究了光纤传输系统的几种色散补偿技术。
关键词:光脉冲,色散,麦克斯韦方程组,色散补偿Dispersion in Fiber TransmissionABSTRACT:Fiber dispersion ,fiber nonlinear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become the essential limiting factors of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theincreasing of bit rate and transmission distance. At present,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alistic application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nd nonlinear optic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development of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t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dispersion in fiber transmission. then we procee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to built a theoretic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propagation of optical pulse in fiber.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is theoretic model is proposed in the case of only considering dispersion. The transmission state of Gauss optical pulse in fiber wa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influence of dispersion o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pulse is discussed. Finally,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re given.Key words:optical pulse , dispersion, Maxwell’s equations ,dispersion compensation一 引 言数据业务,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IP 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对数据网的带宽、传输距离、容量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 光纤传输理论及特性
![第二章 光纤传输理论及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f36b143bf8c75fbfc67db248.png)
2.1.2 光纤的分类
3.单模光纤的型号
ITU-T建议规范了G.652、G.653、G.654和G.655单模光纤 (1)G.652光纤
G.652光纤,也称标准单模光纤(SMF),是指色散零点(即色 散为零的波长)在1 310nm附近的光纤,具有如下特点:
➢ 1310nm色散(1~3ps.nm-1.km-1),衰减0.34dB/km; ➢ 1550nm色散(17ps.nm-1.km-1),衰减0.20dB/km; ➢ 成本低,大多数已安装的光纤均为G.652,低损耗 ; ➢ 大有效面积,有利于克服非线性效应; ➢ 色散斜率大,大色散系数,色散受限距离短; ➢ 可用G.652+DCF方案升级扩容,但成本高;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76264264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受激散射非线性折射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参量过程自相位调制spm和色散配合产生光孤子交叉相位调制xpm高速光开关四波混频fwm参量放大器三次谐波拉曼散射光纤放大布里渊散射光纤传感光纤通信光纤通信77264264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光纤中的非线性效应2srs受激拉曼散射当一定强度的光入射到光纤中时会引起光纤材料的分子振动进而调制光强产生间隔恰好为分子振动频率的边带
带状光纤单元放入凹槽内或松套管内,形成骨架式或层绞式结构。
如图2-27、2-28所示。
图2-27 中心束管式带状光缆
图2-28 层绞式带状光缆
2.1.3 光缆的结构
(5)单芯结构光缆 单芯结构光缆简称单芯软光缆,如图2-29所示。 这种结构的光缆主要用于局内(或站内)或用来制作仪表测试软 线和特殊通信场所用特种光缆以及制作单芯软光缆的光纤。
图2-29 单芯软光缆
2.5.1 射线方程
光纤色散损耗和非线性 对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的影响
![光纤色散损耗和非线性 对通信系统的传输特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7583b7960590c69ec37667.png)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建模与分析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建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337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8.png)
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建模与分析引言:光纤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光纤通信中,非线性光学现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光纤通信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建模与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并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
一、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概念和原理非线性光学现象是指当光的强度较强时,光与光纤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后的光学响应不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具体而言,光通过光纤时,光的强度可能会引起介质的折射率变化和光衍射现象等,进而影响光的传输和处理。
非线性光学效应包括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SPM)、光学色散(Optical Dispersion, OD)、四波混频(Four-Wave Mixing, FWM)等。
二、非线性光学现象的建模非线性光学现象建模是研究非线性光学现象的基础,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输与变化规律。
1. 自相位调制(SPM)建模自相位调制是光信号在强度调制过程中相位随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现象。
自相位调制可以通过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描述。
该方程在非线性光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描述光脉冲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2. 光学色散(OD)建模光学色散是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频率变化引起的相位变化。
色散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和失真,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光学色散的建模通常使用和理论模型,如Maxwell-Bloch方程等,其中包括了介质的色散特性。
3. 四波混频(FWM)建模四波混频是指在光纤中,由于非线性效应,多个波长的光信号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四波混频是光纤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模型主要基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可以预测混频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规律。
三、非线性光学现象的分析方法除了建模以外,分析非线性光学现象的方法也十分重要。
分析非线性光学现象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个层面进行。
光纤传输特性
![光纤传输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c2c6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7.png)
4 光纤的损耗波谱曲线
dB/km
一般测试曲线
损 耗
瑞利散射 短 波 长 窗 口 紫外吸收
红外吸收 长波长口: ➢ 0.85um 约为 2.5dB/km ➢ 1.31um 约为 0.5dB/km ➢ 1.55um 约为 0.2dB/km
连接与耦合损耗: 轴偏
角度偏
弯曲损耗(宏弯损耗和微弯损耗)
单模光纤中的宏弯损耗:a)光纤中的模场分布 b)弯曲光纤中的模场分布
微弯损耗
宏弯损耗
❖ 弯曲损耗是光信息传输所受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光纤敷设的弯曲半径有关,最小弯曲半径 常作为光纤的一项参数给出。
❖ 弯曲半径应超出光纤包层直径的150倍;对短期应用,应超过包层直径的100倍。如果包层直径 为125μm的话,这两个数值分别19mm和13mm。
大多数已安装的光纤 低损耗 大色散分布 大有效面积 色散受限距离短
2.5Gb/s系统色度色散受限距离约600km 10Gb/s系统色度色散受限距离约34km G.652+DCF方案升级扩容成本高 结论: 不适用于10Gb/s以上速率传输,但可应用于 2.5Gb/s以下速率的DWDM。
G.653单模光纤(DSF)
其他损耗
❖ 主要是连接损耗和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 ❖ 连接损耗是由于进行光纤接续是端面不平整或光纤位置未对准等原因造成接头处出现损耗。其大
小与连接使用的工具和操作者技能有密切关系。 ❖ 弯曲损耗是由于光纤中部分传导模在弯曲部位成为辐射模而形成的损耗。它与弯曲半径成指数关
系,弯曲半径越大,弯曲损耗越小。 ❖ 微弯损耗是由于成缆时产生不均匀的侧压力,导致纤芯与包层的界面出现局部凹凸引起。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解调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424488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b.png)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解调光纤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光信号作为传输载体,具有高速、大容量和低损耗的特点。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和解调是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通信的可靠性和性能。
本文将探讨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与解调的相关原理和技术。
1. 光信号传输的原理和技术光信号传输是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光信号的传输利用了光的特性,即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在光纤中,光信号通过被称为全反射的光学现象沿着光纤中心轴传播。
光纤通信系统采用的是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它们分别对应着传输短距离和长距离的应用。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信号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信号源产生一定频率和振幅的光信号,然后通过调制的方式将信息转换为光信号的强度或频率变化。
接下来,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端。
在光纤中,由于光的传播会受到色散、衰减和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光信号的调整和补偿。
最后,光信号到达接收端时,需要经过光电转换等操作,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后续的处理和解码。
为了提高光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光纤通信系统还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例如,采用光纤增益器可以增强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补偿信号的衰减;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将多个信号在不同的波长上同时传输,提高通信容量;采用光时钟回路可以确保光信号的时钟同步,减少位错率。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都有助于提高光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性能。
2. 光信号解调的原理和技术光信号解调是将光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信息的过程,也是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光信号解调的目的是还原出原始信息,并消除在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和失真。
在光信号解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这一步骤称为光电转换,通过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等器件可以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接下来,通过放大器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以提高信号的强度。
然后,利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噪声和其他干扰。
光纤的非线性传输特性解析
![光纤的非线性传输特性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17767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f.png)
光纤的⾮线性传输特性解析光纤的⾮线性传输特性⼀.简介光纤1. 光纤的历史早期的⼯作:为了得到低损耗的光纤早在19世纪,⼈们已经知道光纤中引导光传播的基本原理是全内反射。
在19世纪20年代制成了⽆包层的玻璃纤维。
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知道包层的使⽤能够改善光纤的特性,从⽽诞⽣了光纤光学这个领域。
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为了利⽤光纤束传输图像,促使光纤领域迅速发展。
这些早期的光纤按现在的标准看具有很⾼的损耗,⽤当时最好的光学玻璃做成的光学纤维损耗也达到1000dB/km。
1966年⾼锟解决了⽯英光纤损耗的理论问题,提出了研制低损耗光纤的可能性。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成功了第⼀根低损耗光纤,⽯英光纤的损耗下降到了20dB/km的⽔平。
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进⼀步发展,到1979年,已将1.55un波长附近的损耗降低到约0.2dB/km。
低损耗光纤的获得,使得光纤中光传输时的⾮线性效应相对⽽⾔变得不可忽略。
早在1972年,已有⼈研究了单模光纤中的受激拉曼敞射和受激布⾥渊散射,这些上作促进了诸如光感应双折射、参量四波混频和⽩相位调制等其他⾮线性现象的研究。
1973年,有⼈提出了“通过⾊散和⾮线性效应的互作⽤将会导致光纤产⽣类孤⼦脉冲”这样⼀个重要结论。
1980年,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孤⼦,并在20世纪80年代导致了超短光脉冲的产⽣和控制⽅⾯的⼀些成就。
另⼀个同样重要的进展是将光纤⽤于光脉冲压缩和光开关。
1987年,利⽤光纤⾮线性效应的压缩技术已产⽣了短到6fs的脉冲。
⾮线性光纤光学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继续得到发展,当在光纤中掺⼈稀⼟元素并⽤其制作放⼤器和激光器时,⼜增添了⼀个新的研究内容。
尽管早在1964年就开始制造光纤放⼤器,但仅在1987年以后才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EDFA能⼯作在1.55um波长区并能补偿光纤通信系统的损耗,因此引起⼈们的极⼤关注。
到1995年,这种器件已达到商品化程度,EDFA的使⽤导致了多信道光波系统设计上的⾰命。
g.654.e光纤 标准
![g.654.e光纤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7c19de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4.png)
g.654.e光纤标准G.654.E光纤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传输标准部门)的推荐标准,它可以用于高速光纤通信和光缆的制造。
这种光纤的主要特点是排除了色散效应,这使得它在高速光信号传输时具有很高的信号保真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G.654.E光纤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G.654.E光纤的特性G.654.E光纤的主要特点是其色散特性,也称为调制色散限制(CD)。
CD是指由于信号的调制而引起的传播时间延迟,这是光纤中信号传输的一个关键因素。
过高的CD会对高速数据传输造成很大的干扰,因为信号会逐渐变形而扭曲,这会导致错误的解码和丢失的数据。
G.654.E光纤通过降低CD来提高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此光纤有三个关键指标,即切割波长、零色散点和CD参数。
1. 切割波长切割波长是指在该波长下,G.654.E光纤的CD参数为0。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的传输速度非常快,因为没有时间延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波长下该光纤不起作用。
它仍然可以传输数据,只是传输速度有所降低。
2. 零色散点零色散点是指光纤中存在的一个特定波长,在这个波长下,该光纤的CD为零。
这个波长在各个光纤之间可能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G.654.E光纤的零色散点在1550nm附近。
当数据以这个波长传输时,信号的保真度比其他波长高,因为CD为零。
3. CD参数G.654.E光纤的CD参数比其他类型的光纤低,这意味着它在高速数据传输时具有更高的信号保真度。
它的CD参数通常在0.02ps/nm.km以下,比G.652.D光纤低得多,后者的CD参数在0.08ps/nm.km左右。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传输距离和波长下,G.654.E光纤可以传输更高速的数据,同时保持更好的信号质量。
G.654.E光纤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光缆应用,尤其是在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长距离传输的情况下。
1. 长距离光缆G.654.E光纤适用于长距离光缆的制造,这种光缆可以传输高速数据,例如视频和音频流,同时保持信号的高质量。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https://img.taocdn.com/s3/m/0db917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d.png)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与抑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成为了制约其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有效的抑制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
在光纤中,由于光的强度较高,光波会与介质之间的非线性特性相互作用,导致光波的波形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信号失真和衰减。
光纤通信中最常见的非线性效应包括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简称SPM)、互相位调制(Cross-Phase Modulation,简称XPM)、光纤色散(Fiber Dispersion)以及光纤非线性色散(Fiber Nonlinear Dispersion,简称FND)等。
首先我们来讨论自相位调制(SPM)。
自相位调制是指光波的频率与相位随着信号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自相位调制会使得光信号波形变得不规则,从而导致信号失真。
为了抑制自相位调制,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系统中的线性补偿元件,如预调制技术、光纤光栅补偿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整信号的相位和振幅来抑制自相位调制效应,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互相位调制(XPM)。
互相位调制是指当两个或更多的光信号同时传输在同一条光纤中时,其中一个光信号的强度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光信号的相位。
这会导致光信号之间的干扰,从而导致信号失真和交叉耦合。
为了抑制互相位调制效应,常用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光纤分波器或调制器等设备对光信号进行分离或调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互相位调制效应的影响。
除了自相位调制和互相位调制外,光纤色散也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非线性效应。
光纤色散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由于光波频率的不同而导致的传输速度的差异。
这会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时间扩展和波形失真。
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对光纤通信的影响
![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对光纤通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8f36f50b9d528ea80c77988.png)
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对光纤通信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待传输的信息量(语音、图像、视频和数据等)爆炸式增长,光纤通信已成为大容量现代传输网的基本组成形式。
近些年由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实用化,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光纤的损耗对系统影响已不再是主要因素了,而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确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特别是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中,随着光纤中信道数量的增多,进入光纤的光功率将随之加大,光纤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将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本文介绍了光纤中常见的几种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对光纤通信的影响。
标签:非线性光学效应受激散射效应非线性折射率效应交叉相位调制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is ever increasing,caus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o be transmitted(voice,image,video and data,etc.)explosive growth,large-capacity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basic moder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osition form.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EDFA practical,in the process of signal transmission fiber loss impact on the system is no longer a major factor,while the nonlinear optical effect indeed cause for concern. Especially in DWDM system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hannels in optical fibers,The optical power into the fiber increases,nonlinear optical effect will become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everal common optical fiber nonlinear effect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Key words:nonlinear optical effects;stimulated scattering effects;nonlinear refractive index effects;cross-phase modulation中圖分类号:TN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09-03非线性光学效应是光场与传输介质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种物理效应,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功率较弱时,光纤呈现为线性系统,其各项特征参量随光场作线性变化,但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任何电介质(包括光纤)都会表现出非线性特性。
色散对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影响
![色散对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a52ec3deefdc8d376ee327a.png)
21 0 I血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第 2期
方 程在 这两步 中可分别 化简 为 以下式 ( ) 4 和式 ( ) 5:
OU
一
:
dz
U
f 4)
=
bU
() 5
先讨 论 以上两式 的求解 。只要脉 冲的传 播距 离 很小 , 可 以用 分步傅 立 叶法对 N S方程进 行求 解 , 就 L 用
色 散 对 光 脉 冲 在 光 纤 中传 输 的 影 响
杨 慧敏
( 泽学院物理系 , 菏 山东 菏 泽 24 1 ) 7 0 5
摘 要 : 用 分步傅 立 叶方 法求 非 线性 薛定谔 方 程 的数值 解 , 整个 求解过 程进 行 了详细 的分析 。采 用 真 , 系统 的性能进 行分 析 并仿 真 出高 斯脉 冲在 不 同色 散值 影响 下 的传 输 变化 曲线 。 l 对
( 6 )
() 7
求 数值解 时用 离散傅 立 叶变换 ( F ) 离散 傅 立 叶反 变 换 ( D T) 现 式 中 的傅立 叶 和反 傅 立 叶变 换 DT 和 IF 实 运 算 。把 u( T 截短离散 为一个 长 度为 Ⅳ 的序列 ( , ) (一N 2 I N 2—1 , 对 应 的时 间序 列 o, ) 0 n / 1 / , )它 ( )=n , 采样 时间 间隔 。式 ( ) n T T是 6 和式 ( ) 7 分别 变为 以下式 ( ) 8 和式 ( ) 9:
次矩 ] 。
当入 射脉 冲 的宽 度大 于 0 1 s . p 时非线 性薛 定谔 方 程 可写 为 以下形 式 :
警 +8 一 iAA + 毒 如 雾= I y l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光纤通信在非线性色散影响下的传输特性∙∙∙【摘要】在信息时代,对低成本高速网络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长距离高容量的通信手段发展迅猛。
宽带光通信系统因其结合了宽带和低损耗的优点而得到极大关注。
光纤是一种由极细玻璃或塑料构成的光传输媒介。
光纤中的光信号受数字脉冲调制或连续模拟信号流调制。
这些调制信息可能是语音信号,数据信号,计算机信息或视频信号。
同样的信息也可以用金属导线(如双绞线)或微波进行传输,但光纤有着显著的优点。
相比其他传输媒介而言,光纤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在更短的时间和更远的距离内传输更多的信息。
此外,它不易受电磁辐射干扰的影响,因而能实现低噪和低误码率传输。
但是,当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时,它会受到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这些线性和非线性效应是光纤的固有特性。
线性衰减包括光衰减和色散。
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四波混频(FWM),受激拉曼散射(SRS)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属于非线性衰减。
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的输入信号通常是被信息比特流调制过的光信号。
当光纤中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与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相互作用后,对输出比特流的性能衰减变得很复杂。
色散和光学非线性是影响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由于低损耗光谱段是有限的,波分复用技术可提高光谱利用效率。
为了在低损耗频段内容纳更多的信道,必须减小信道间隔。
随着信道间隔减小,光纤非线性效应会增加并导致系统性能急剧下降。
这种性能恶化在长距离传输时更明显,因为此时需要给光纤提供更高的光功率。
高功率不仅会增加XPM和FWM效应,而且会改变其他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的条件,比如受激拉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
长距离通信要求同时满足高速率、高功率和远距离传输,这种环境下非线性效应是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光纤非线性效应已被研究了20多年,但仍有大量的影响未被完全了解。
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调制方式下光纤对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容限,并找出结果最好的调制方式。
本文研究受非线性影响的高速光纤的传输性能。
主要探讨了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对长距离波分复用系统下不同调制方式的影响。
具体可描述为:*研究超高速光纤通信系统(比如40Gb/s)的不同调制方式。
*比较这些不同的调制方式并得到适合40Gb/s波分复用系统的调制方式。
*研究了光纤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对波分复用系统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些可增强系统带宽效率和信号质量的高级调制方式。
利用OptiSystem仿真软件,本文分析了以下三种高级调制方式下的性能:非归零调制(NRZ),载波抑制归零调制(CSRZ)和差分相移键控调制(DPSK)。
我们针对低色散度(4ps/nm/km)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进行了系列计算机仿真,比较了上述三种调制方式。
波分复用系统的信道间隔为100 GHz,数据率为40Gb/s,传输距离设计为100公里至500公里。
我们用三个指标评估光传输系统性能:Q因子,比特误码率和眼图模式。
首先得到了NRZ调制方式下的仿真结果。
当传输距离小于500公里时,4信道的Q因子是可接受的。
但若信道数量为8或16,系统传输距离非常短。
因为此时从仿真中得到的Q因子不到2.5,这表明最小Q值也不能达到可接受的传输距离。
在CSRZ 调制情形,从仿真结果中获得的Q因子相对于NRZ要好一些。
短距离4信道传输时,Q因子能达到19.973。
在500公里范围内可进行4路、8路和16路传输。
但当距离变大时,达到最大距离的最小线性值条件无法满足。
在DPSK调制情形,仿真表明在很远的距离上,4路或8路传输仍能达到满意的Q因子。
如表4.1所示,最小Q因子为6时,可接受的传输距离将超过500公里。
在相同条件下,4路和8路复用的系统的可接受传输距离超过500公里。
此外,当复用路数超过16时,系统性能劣化,最小的Q因子只能覆盖不到500公里的传输距离。
NRZ调制的误码率数值结果表明4路波分复用系统可达传输距离不到500公里,否则将产生极严重的传输错误。
NRZ调制不能支持8路或16路复用,因为复用路数越多,非线性影响越大,如FWM和XPM,这将带来太多的错误。
与Q因子类似,CSRZ调制的BER性能显示:4路和8路复用能保证的传输距离不超过500公里。
超过这个值系统将产生过多错误。
对于16路复用,BER性能要求只能在500公里内得到满足,否则将产生较多错误。
DPSK调制方式的误码率比NRZ和CSRZ都要低。
因为相对于后两者而言,DPSK调制能保持信号功率,所以受非线性影响较小。
对各种调制方式下的眼图性能进行了分析,传输距离在100公里至400公里之间。
因为NRZ调制无法实现8路和16路复用。
其眼图结果都很差,大部分都已经无法分辨。
眼图形状显示DPSK调制相对NRZ和CSRZ调制具有明显的优势。
CSRZ调制次之,NRZ 调制最差。
上述信号的眼图性能,Q因子和BER性能都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由于BER值和Q因子线性相关,考虑XPM和FWM所带来的非线性串扰。
比较4路,8路和16路复用WDM系统容易发现采用NRZ调制的8路和16路系统Q值随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
原因是WDM系统的信道数量越小,信道间的非线性干扰越小。
在非零色散光纤系统中,传输500公里后4路复用系统能获得最高的Q值。
尽管8路和16路复用无法在这种情形下进行比较,下面的高级调制方式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传输性能极大依赖于光信号调制方式。
由于CSRZ调制有更高的色散容限来减小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使用CSRZ调制的系统性能可完全覆盖NRZ调制的性能。
其中,四波混频(FWM)和交叉相位调制(XPM)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
当信道数量增加时,这种影响会变强。
注意NRZ和CSRZ都属于强度调制的类型,而SPM则属于衍生的信号强度调制。
容易理解,由于光相位调制系统没有调制光功率,因而可明显降低非线性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分析了NRZ,CSRZ和DPSK调制在非零色散光纤中的传输性能仿真结果。
结果显示:对于低色散的NZDSF系统,非线性串扰会明显降低系统性能。
但DPSK调制的Q值并不会明显减小。
高局部色散NZDSF 系统会在WDM信道间产生较强的走离,因而可减小他们之间的非线性串扰。
同时,在采用100GHz的信道间隔和NZDSF光纤,容量为40Gb/s的多信道WDM系统中,DPSK调制可获得最佳的性能。
在所有的传输系统中,NRZ是性能最差的调制方式。
即使只采用4路复用,NRZ调制传输也不能超过500公里。
但对于短距离传输而言,NRZ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因为它具有配置简单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相对NRZ而言,CSRZ调制更能容忍一些非线性效应(XPM或FWM)。
但CSRZ在远距离传输时提高信道数量有困难。
DPSK调制在Q因子,BER和眼图方面都有较好的性能。
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DPSK调制最适合超高速光纤通信(如40Gb/s)。
总之,本文分析了三种高级光调制方式,包括NRZ, CSRZ和DPSK,并使用OptiSystem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
本论文的目标是比较三种高级调制方式下的系统性能,并选择最适合高速光通信的调制格式。
同时研究了调制方式对ZDSF光纤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信道数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是:NRZ调制在传输距离小于500公里时系统性能可接受,并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CSRZ调制在低色散光纤中性能较好,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时,受信道间非线性影响严重。
DPSK调制成本和电路复杂度最高,但对光噪声和非线性影响容限最高。
它更适合长距离高速率的波分复用传输。
我们发现最优光纤的选择和调制格式密切相关。
仿真结果表明DPSK调制对于40Gb/s速率,超过500公里的距离和4路,8路及16路复用传输系统是最佳选择。
相对于CSRZ和NRZ调制,DPSK调制对高速传输中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具有最优的容限。
本文仅探讨了三种高级调制方式,其他一些调制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如DQPSK;多进制信号和二进制信号之间的比较问题值得研究,如DQPSK调制信号和DPSK及CSRZ之间的系统性能及商业实现方面的具体对比,这些都是我们下步研究的目标。
收起高速长途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非线性、高阶色散和偏振模色散的研究【摘要】展望未来的光纤通信系统,其发展重点在于实现超高速及超长距离的无中继传输。
限制信号在光纤中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有光纤损耗、光纤非线性效应和色散。
低损耗光纤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研制和应用弥补了光纤损耗对光纤中光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限制。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色散管理技术以及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光纤群速率色散(GVD)和光纤非线性效应对光信号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限制得到了有效缓解。
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号传输速率的提高和传输距离的增加。
但是,随着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高和传输距离的进一步增加,以往常被忽略的光脉冲的高功率引起的较强的非线性效应、高阶色散以及偏振模色散(PMD)开始严重影响光纤通信系统的系统性能,继而大大限制了光纤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
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光纤非线性效应、高阶色散和偏振模色散对高速长途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采用分步傅里叶方法数值模拟了光脉冲在非线性色散光波系统中的传输,并且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和总结,得出了在NRZ和RZ编码方案下单信道高速长途光纤通信链路的脉冲峰值功率容限和色散斜率容限。
数值仿真...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