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课件鲁科版选修3
定态 E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hν=E2-E1
基本 内容
假设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原
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 轨道 道上运行,只有轨道半径 r 跟电子动量 mev 的乘积满 假设 足下式 mevr=n2hπ(n=1,2,3,…)这些轨道才是可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 数值. 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 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 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 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 r1=0.053 nm,其余可能的轨道半 径还有 0.212 nm、0.477 nm、…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 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 子的基态能量为 E1(E1<0),电子质量为 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 子吸收一频率为 ν 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 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 h). [思路点拨]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如图所示).
n=∞————————E∞=0 ⋮
n=5 ————————E5=-0.54 eV n=4 ————————E4=-0.85 eV n=3 ————————E3=-1.51 eV n=2 ————————E2=-3.4 eV n=1 ————————E1=-13.6 eV
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 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 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 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氢原子的能级与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与光谱·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光量子的概念后,不受名人重视,甚至到1913年德国最著名的四位物理学家(包括普朗克)还把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概念说成是“迷失了方向”。
可是,当时年仅28岁的玻尔,却创造性地把量子概念用到了当时人们持怀疑的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解释了近30年的光谱之谜。
§1 氢原子的能级与光谱一、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一)玻尔的基本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只可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E1, E2, E3,…。
处于这些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作加速运动,但不辐射电磁波。
2.频率条件:原子从某一定态跃迁至另一定态时,则发射(或吸收)光子,其频率满足玻尔在此把普朗克常数引入了原子领域。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1.电子在原子核电场中的运动(1)基本情况:核不动;圆轨道;非相对论。
(2) 用经典力学规律计算电子绕核的运动·电子受力:·能量:得f f = - 14πε0 ( )Ze 2r 21 ε0 ( ) Ze2 r = m ( )υ2r1 2E = m υ2 - 1 4πε0 ( ) Ze2 r E = -Ze 28πε0r2.轨道角动量量子化条件玻尔假定:在所有圆轨道中,只有电子的角动量满足下式的轨道才是可能的。
玻尔引进了角动量的量子化。
3.轨道和速度 ·r n = n 2r 1 ,(玻尔半径) r 1= 0.529 Å· υn= υ1/n ,4πε0h 2 r 1 = ( me 2 )( ) 1 Z 4πε0hυ1 = Ze 2)可见, 随n↑⇒r n↑,υn↓4.能级---能量量子化将r n代入前面E式中,有n = 1,2,3,…)R:里德伯常数(见后)基态能量:E1= -13.6 eV可见,随n↑⇒E n↑,∆E n↓*玻尔的理论是半经典的量子论:对于电子绕核的运动,用经典理论处理;对于电子轨道半径,则用量子条件处理。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线的解析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线的解析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之一,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它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线的解析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光谱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光谱线的解析。
一、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由其电子的能量水平所决定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的电子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每个能级都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这些能级按照能量的高低被编号为1, 2, 3...,其中1级能级具有最低的能量,被称为基态。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可以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获得。
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系统的波函数和能量。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氢原子的波函数和能量本征值,即能级。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可以用能级图表示。
能级图通常以基态能级为起点,向上依次排列其他能级。
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产生光谱线。
二、光谱线的解析光谱线是指物质在吸收或发射光时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线。
氢原子的光谱线是由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
氢原子的光谱线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当氢原子吸收能量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是连续的,呈现出一条宽带。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会发射出光子,产生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是分立的,呈现出一系列锐利的谱线。
氢原子的光谱线可以用波长或频率来描述。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可以计算出各个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对应的光谱线的波长或频率。
这些光谱线的波长或频率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测,从而验证理论计算的结果。
光谱线的解析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光谱线的特征,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光谱学在天文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列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列是指在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中,特定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线的集合。
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列主要包括巴尔末系列、帕舍尼系列、布拉开特系列等。
巴尔末系列是指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巴尔末系列基态)所产生的光谱线。
氢原子光谱课件
氢原子光谱课件引言氢原子光谱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领域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光谱现象以及化学键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介绍氢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实验观测和理论解释,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一、氢原子的基本结构1.1电子轨道和量子数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电子围绕质子旋转。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在氢原子中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轨道上,这些轨道被称为能级。
每个能级由主量子数n来描述,n的取值为正整数。
1.2能级和能级跃迁氢原子的能级可以用公式E_n=-13.6eV/n^2来表示,其中E_n 是第n能级的能量,单位为电子伏特(eV)。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这个频率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有关。
二、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观测2.1光谱仪和光谱图氢原子光谱可以通过光谱仪进行观测。
光谱仪将入射光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光谱线,并将这些光谱线投射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光谱图。
通过观察光谱图,可以得知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2.2巴尔末公式实验观测到的氢原子光谱线可以通过巴尔末公式来描述,公式为1/λ=R_H(1/n1^21/n2^2),其中λ是光谱线的波长,R_H是里德伯常数,n1和n2是两个能级的主量子数。
巴尔末公式可以准确地预测氢原子光谱线的位置。
三、氢原子光谱的理论解释3.1玻尔模型1913年,尼尔斯·玻尔提出了氢原子的量子理论模型,即玻尔模型。
该模型假设电子在氢原子中只能存在于特定的轨道上,每个轨道对应一个能级。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3.2量子力学解释1925年,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等人发展了量子力学理论,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解释。
量子力学认为,电子在氢原子中的状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波函数的平方表示电子在空间中的概率分布。
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氢原子的能级和波函数。
四、结论氢原子光谱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基础内容,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光谱现象以及化学键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高考物理氢原子光谱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氢原子光谱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的物理氢原子光谱知识点总结如下:1. 氢原子光谱的基本特点:氢原子光谱是由氢原子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
它具有明亮的谱线和离散的能级结构。
2.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由一系列具有不同能量的能级组成,其中最低的能级为基态(n=1),其他能级称为激发态(n>1)。
每个能级都有特定的能量值和对应的主量子数n。
3. 氢原子光谱系列:氢原子光谱可分为巴尔末系列、帕维系列和布莱克曼系列。
巴尔末系列是电子从高能级(n>2)跃迁到第二能级(n=2)时产生的谱线,帕维系列是电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第三能级(n=3)时产生的谱线,布莱克曼系列是电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第四能级(n=4)时产生的谱线。
4. 氢原子的能级间距:氢原子的能级间距由公式∆E = -13.6eV/n^2计算,其中∆E为能级间距,n为主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间距对应不同的能量和频率。
5. 能级跃迁和光谱线的产生:当氢原子的电子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能量差将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光谱线。
光谱线的波长和频率与能级差有关,可由公式λ = c/f和E = hf 计算,其中λ为波长,c为光速,f为频率,E为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
6. 波尔理论: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而不能连续地存在于任意能级。
波尔理论通过引入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和能级跃迁的辐射条件,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7. 色散光谱的测量:色散光谱仪是测量光谱的常用仪器。
它利用透镜或棱镜对光进行分散,使不同波长的光线分离,从而观察到光谱线。
通常使用光栅或棱镜作为色散元件,将光线按波长进行分散。
总之,物理氢原子光谱是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应熟练掌握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跃迁和光谱线的产生原理,以及氢原子光谱的测量方法和数学计算公式。
第63讲氢原子光谱原子能级
第63讲氢原子光谱原子能级第63讲氢原子光谱原子能级考情剖析考查内容考纲要求考查年份考查详情能力要求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弱项清单轨道跃迁时电子动能、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及一群与一个的区别.知识整合一、电子的发现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子.引发了对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研究.二、氢原子光谱1.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________(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______,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________,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氢原子光谱是________谱.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________,(n=3,4,5,…×107m-1,n为量子数.核式结构模型正确的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但是,经典物理学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性.三、玻尔理论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的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及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性.(1)轨道量子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只有当半径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才是可能的.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2)能量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因此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________.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_.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________,其他的状态叫做________.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轨道和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保持稳定状态.(3)跃迁频率条件: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________.×10-34J·s)四、氢原子的能级、半径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E1n2(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10-10m.方法技巧考点能级跃迁与光谱线1.对氢原子的能级图的理解氢原子能级图的意义:(1)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相邻横线间的距离不相等,表示相邻的能级差不等,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级差越小.(2)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右端的数字“…”表示氢原子的能级.(3)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条件为:hν=E m-E n.2.关于能级跃迁的五点说明(1)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时,也可以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 eV,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2)电子动能:电子绕氢原子核运动时静电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所以E k n =k e 22r n ,随r 增大而减小.(3)电势能:当轨道半径减小时,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电势能增加.(4)原子能量:E n =E p n +E k n =E 1n 2,随n 增大而增大,其中E 1=-13.6 eV .(5)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N =C 2n =n (n -1)2. 3.原子跃迁的两种类型(1)原子吸收光子的能量时,原子将由低能级态跃迁到高能级态.但只吸收能量为能级差的光子,原子发光时是由高能级态向低能级态跃迁,发出的光子能量仍为能级差.(2)实物粒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或电离,是通过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来实现的.在碰撞过程中,实物粒子的动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个能级差值,就可以使原子受激发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原子在某能级的能量值时,也可以使原子电离.【典型例题1】 (17年苏锡常镇二模)由玻尔原子理论,氦离子He +能级如图所示,电子在n =3轨道上比在n =4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或“小”).当大量处在n =3的激发态的He +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学习建议】 熟悉谱线的计算公式N =C 2n =n (n -1)2. (17年苏锡常镇一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俘获了少量反氢原子.反氢原子是由一个反质子和一个围绕它运动的正电子组成.反质子和质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且带着等量异种电荷.反氢原子和氢原子具有相同的能级,其原子能级如图所示.(1)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反氢原子n =3轨道处的电势比n =4轨道处的电势________(选填“高”或“低”);正电子处在n =3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比处在n =4轨道上的动能________(选填“大”或“小”).(2)上题中,若有一静止的反氢原子从n =2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已知光子动量p 与能量E之间满足关系式P =E c×10-19 C ,光速c =3×108 m /s .求①放出光子的能量.②放出光子时反氢原子获得的反冲动量大小.【学习建议】 熟悉原子跃迁时,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熟悉静电力提供向心力推导动能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典型例题2】 (17年南京二模)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那么入射光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eV ,发出光的最大波长为________m .×10-34 J ·s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当堂检测 1.(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各种频率的光子B.玻尔理论能解释氢原子光谱C.一个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个光子D.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子第2题图2.如图所示,某原子的三个能级的能量分别为E1、E2和E3.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1>E2>E3B.E3-E2>E2-E1C.b的波长最长D.c的频率最高3.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eV~3.10 eV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可判断()第3题图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发出可见光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可见光C.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可见光D.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发出可见光4.(16年苏北四市三模)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若氢原子由n=3跃迁到n =2的过程释放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在向基态跃迁时,产生的光子中有__________种频率的光子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其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________eV.第4题图5.(17年扬州一模)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原子从能级n=4向n=2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正好使某种金属材料发生光电效应.求:(1)该金属的逸出功.(2)原子从能级n=4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照射该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第5题图第十四章 原子 原子核第63讲 氢原子光谱 原子能级知识整合 基础自测一、汤姆生二、1.(1)波长 (2)亮线 光带 (3)线状 R (122-1n2) 三、 (2)能级 定态 基态 激发态 (3) E m -E n方法技巧·典型例题1· 小 3 【解析】 能级越低离核越近,3轨道比4轨道离核更近.大量的处于n =3能级的氦离子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3→2、3→1、2→1,共有3条.·变式训练·(1)低 大 (2)①10.2 eV ②×10-27 kg ·m/s 【解析】 反质子带负电,产生的电场方向由无限远处指向负电荷,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轨道半径越小,离反质子越近,电势越低;根据k e 2r2=m v 2r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速率越大,则动能越大.跃迁释放光子能量E=E2-E1=10.2 eV,光子动量p=E c×10-27 kg·m/s,根据动量守恒,反冲动量与光子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p×10-27 kg·m/s.·×10-7【解析】大量的处于第二激发态的汞原子能发生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入射光的能量为E=E3-E1=7.7 eV;波长最大的,频率最小,所以3轨道跃迁到2轨道波长最大,E3-E2=h cλ,所以λ×10-7 m.当堂检测1.BD【解析】当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据玻尔理论:ΔE=E m-E n,可知氢原子只能辐射、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一个光子辐射时最多只能n-1;一群光子才是N=C2n=n⎝⎛⎭⎫n-12,玻尔理论解释了原子光谱.2.D【解析】结合题图和电子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E m-E n可知E c=E a+E b,能量差E3-E2等于光子a的能量,能量差E2-E1等于光子b的能量,能量差E3-E1等于光子c的能量,那么c对应的能量最大,而a对应的能量最小,因:E1<E2<E3,且E n=E1n2,则有E3-E2<E2-E1故AB错误;又E n=hcλ,c光的频率最高,a光的波长最长,故C错误,D正确.3.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能级差在1.61 eV~3.10 eV范围内,故B选项正确.4.510.86【解析】氢原子从第3能级向第2能级时,发出光子的能量为1.89 eV,从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89 eV的有5种.从第4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的光子产生光电效应时,对应的最大初动能最大,为E k=hν-W0=(E4-E1)-(E3-E2)=10.86 eV.5. (1)2.55 eV(2)10.2 eV【解析】(1)原子从能级n=4向n=2跃迁所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为3.40-0.85=2.55 eV,当光子能量等于逸出功时,恰好发生光电效应,所以逸出功为2.55 eV.(2)从能级n=4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能量为13.6-0.85=12.75 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最大初动能为E km=12.75-2.55=10.2 eV.。
氢原子光谱ppt课件
03
氢原子光谱实验观测与分析
氢原子光谱实验装置介绍
光源
氢原子灯或放电管,产生氢原子 光谱。
单色仪
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可选 择特定波长的光通过。
光探测器
如光电倍增管或CCD,将光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 析,得出实验结果。
氢原子光谱观测方法
氢原子光谱研究挑战与机遇
实验技术挑战
01
尽管精密测量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仍
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消除系统误差、提高信噪比等。
理论模型挑战
02
现有理论模型在描述某些复杂现象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交叉学科机遇
03
氢原子光谱研究与粒子物理、宇宙学等领域密切相关,这些领
04
氢原子光谱理论解释与应用
薛定谔方程与波函数概念
薛定谔方程
描述了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之一。
波函数
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粒子状态的函 数,其模平方表示粒子在特定位置 被发现的概率。
量子数
描述原子或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 参数,如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等。
氢原子光谱理论解释
玻尔模型
玻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假设电子在 特定轨道上运动,且能量是量子化的。
能量级与光谱线
选择定则
解释了为何只有特定能级间的跃迁才 会产生光谱线,如偶极跃迁选择定则 等。
氢原子光谱由一系列分立的谱线组成, 对应着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氢原子光谱在物理、化学等领域应用
01
02
03
04
原子钟
利用氢原子光谱的稳定性和精 确性,制成高精度原子钟,用
高三物理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结构
还 有 三
布喇开系
1
R
1 42
1 n2
个 线 系
普丰特线系
1
R
1
52
1 n2
n 4,5,6,
n 5,6,7,
n 6,7,8,
二、玻尔理论对氢原光光谱的解释
En
13.6 n2
eV
1
E1 hc
(
1 n2
1 22
)
n=6
n=5 n=4
486.1nm
1.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2.光谱是分立的亮线
Hα (红色)
652.2nm
λ/nm
原子光谱
每一种光谱-------印记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原子光谱,不同原子,其原子 光谱均不同
巴尔末的研究氢原子光谱
(可见光区)
(里德伯常数:R=1.09677581×107m-1)
R E1 hc
巴尔末公式
第4节 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结构
一、光谱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 开的单色光按波长( 验
玻璃管充进氢气
连续光谱经过氢气的光谱
2. 氢原子的光谱图
(紫绿色) Hδ
410.1nm
特点
Hγ (青色)
434.0nm
Hβ (蓝绿色)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部分在紫外区) 巴尔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氢原子光谱的其他线系
紫 外 线 区
赖曼线系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氢原子是物理学和化学中研究最广泛的模型系统之一。
它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谱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一、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在原子中存在特定的能级。
氢原子的能级由电子的主量子数n来决定。
基态的主量子数为n=1,对应着最低的能级。
其他能级的主量子数依次增加,能级能量逐渐升高。
在氢原子中,能级的能量与主量子数的平方反比。
即E(n) ∝ 1/n^2。
这个规律被称为Bohr模型,它是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出的结果。
Bohr模型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除了主量子数,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还由其他量子数确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
角量子数决定了电子在原子内的角动量,而磁量子数描述了电子在磁场中的行为。
二、氢原子的光谱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了其特有的光谱。
光谱是物质吸收和发射光的分布。
氢原子的光谱可以分为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发生在氢原子吸收能量时。
当光通过氢原子时,电子吸收光的能量,并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由于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离散的,所以吸收光谱呈现出一系列尖锐的黑线,这些黑线被称为吸收线。
吸收线的位置和强度与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发射光谱发生在氢原子释放能量时。
当电子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会释放出光能。
由于能级结构的离散性,氢原子的发射光谱也呈现出一个线状的光谱,这些线被称为发射线。
发射线的位置和强度与能级结构的差异有关。
氢原子的吸收和发射光谱不仅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明显的特征,还延伸到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更宽的波长范围。
通过精确测量这些光谱线的位置和强度,科学家能够推断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并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
三、理论与实验研究研究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仍在进行中。
早期的研究主要基于Bohr模型,但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被提出。
氢原子光谱
在光谱上表现为谱线的分裂和位移,可通过高分辨率光谱仪 进行观测。
氢原子光谱超精细结构探讨
超精细结构成因
在精细结构的基础上,由于原子核自旋与电子总角动量的耦合,导致能级进一步分裂。
超精细结构特点
在光谱上表现为谱线的更细微分裂和位移,需要更高精度的观测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
氢原子光谱是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性质和特点包括多个线系、精 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等。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原子内部结构和能级分 布的奥秘,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02
氢原子光谱实验方法
氢原子光谱实验装置
光源
提供足够能量的光源,如钨丝 灯或激光器,以激发氢原子。
分光仪
将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不同波长 的光谱。
探测器
用于检测分光后各波长光的强 度,如光电倍增管或CCD。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如计算 机和专用软件。
氢原子光谱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
量子力学对氢原子光谱解释
波函数与概率密度
量子力学用波函数描述电子状态,波函数的模平方表示电子在空间 中出现的概率密度。
能级与跃迁
量子力学中的能级概念与玻尔理论相似,但更为精确。电子在不同 能级间跃迁时,同样会发射或吸收光子。
选择定则
量子力学中的选择定则规定了哪些能级间的跃迁是允许的,从而解释 了氢原子光谱的特定结构。
氢原子光谱研究前景展望
• 高精度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精度的氢原子光谱测量,从而更深入地 揭示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奥秘。
• 新理论模型的探索:尽管现有的理论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但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高阶 效应的处理、相对论和量子电动力学的结合等。未来有望通过发展新的理论模型,更准确地描述氢原子光谱。
高二物理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部分在紫外区)
巴尔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紫 外 线 区 红 外 区 还 有 三 个 线 系
赖曼线系
1 1 R 2 2 n 1 1
1 1 R 2 2 n 3 1
第4节 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结构
一、光谱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 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观察光谱实验
1. 实 验
玻璃管充进氢气
连续光谱经过氢气的光谱
2. 氢原子的光谱图
(紫绿色) Hδ 410.1nm
Hγ
(青色)
Hβ
(蓝绿色)
Hα
(红色)
434.0nm
n 2, 3 ,4 ,
帕邢线系
n 4 ,5 , 6 ,
布喇开系
1 1 R 2 2 n 4 1
n 5 , 6 ,7 ,
n 6 ,7 , 8,
普丰特线系
1 1 R 2 2 n 5 1
二、玻尔理论对氢原光光谱的解释
486.1nm
652.2nm λ/nm
特点 1.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2.光谱是分立的亮线
原子光谱
每一种光谱-------印记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原子光谱,不同原子,其原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谱均不同
巴尔末的研究氢原子光谱
(可见光区)
R
E1 hc
(里德伯常数:R=1.09677581×107m-1)
巴尔末公式
无机保温砂浆材料保温系统适用于各种墙体基层材质,各种形状复杂墙体的保温。全封闭、无接缝、无空腔,没有冷热桥产生。 并且不但做外墙外保温还可以做外墙内保温,或者外墙内外同时保温,及屋顶的保温和地热的隔热层,为节能体系的设计提供 一定的灵活性。 4、绿色环保无公害:无机保温砂浆材料保温系统无毒、无味、无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和人体无害,同时其大量推广使用可以 利用部分工业废渣及低品级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效益。 ; / 保温涂料 kfh85ndg 强度高:无机保温砂浆材料保温系统与基层粘结强度高,不易产生裂纹及空鼓。这一点在国内所有的保温材料相比具有一定的 技术优势。6、防火阻燃安全性好,用户放心:无机保温砂浆材料保温系统防火不燃烧。可广泛用于密集型住宅、公共建筑、 大型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对防火要求严格场所。还可作为放火隔离带施工,提高建筑防火标准。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分析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分析氢原子作为最简单的原子结构,其能级结构和光谱分析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研究光谱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分析相关的内容。
一、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由其电子轨道和能级组成的。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而每个轨道对应一个能级。
轨道包括K、L、M、N等不同的主量子数,而能级则对应不同的能量。
在氢原子的能级模型中,最低的能级为基态,即原子处于最稳定的状态。
当外界能量作用于氢原子时,电子可以跃迁到更高的能级,这种现象在光谱分析中有重要应用。
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也具有更高的能量。
量子力学的理论可以解释氢原子的能级陈列规则,即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以Rydberg常数为单位的整数倍。
这一规律提供了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和光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的光谱,可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成分信息。
而氢原子的光谱研究对于光谱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氢原子光谱的特点是其能级陈列规则呈现出的谱线,这一规律被称为巴尔末系列。
巴尔末系列包括了几个系列谱线,其中最知名的是巴尔末系列的红线。
这些谱线的出现与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有关,不同电子跃迁所对应的谱线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颜色。
氢原子光谱的研究不仅仅限于可见光谱,还包括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
这些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可以提供更广泛的信息,从而更深入地研究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的性质。
通过光谱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能量差,进而推导出其他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性。
光谱分析不仅对于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分析是理解原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氢原子的能级陈列规则和光谱特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原子的能级跃迁以及与光的相互作用。
这一研究不仅对于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为光谱学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子物理学第二章 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
与RH(理论值)=109737.31cm-1相比,理论值偏
大?
(后来发现与原子核质量有关.)
♣先前假定M>>m,(M~∞)→所以认为原子核不动,电 子绕核旋转;实际M并非无限大,故核与电子是作双 体运动.而解双体运动的方法是将其分解为质心运动 与相对运动两部分:
★两体问题:
M&r&2 F12 F21 (1’)
4 0r 3
♣由上式可知,随着电子轨道r逐渐减小 时,电子运动园频率ω将逐渐增大,导致 光发射频率连续增大,故氢原子光谱应 为连续谱.
三、波尔氢原子模型:
1、波尔假设:
(a) 定态假设:电子处于某些能量状态 时是稳定的,不发生辐射,这些状态称原子的 定态.
(b)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 另一种定态时,将发射电磁波,其频率为:
109737.31cm1
♣同时可知光谱项为:
T (m)
RH
1 m2
Em hc
,
T (n)
RH
(1 n2
)
En hc
♣由上式又可得:
Em hcRH m2 , En hcRH n2
♣结果: RH的理论值: RH的实验值:
RH=109737.31Cm-1 RH=109677.58cm-1
hvm,n En Em
·由上式可知:
v%
1
m ,n
vm ,n c
1 hc
(En
Em )
♣将能量公式(★★)代入上式,即得:
2 2me4 1 1
v% (40 )2 h3c n2 m2
♣与经验公式(a)相比较,可知:
高中物理课件第2章 第4节 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
[后思考]
被测电阻值越大,流过电流表表头的电流越小,电流的大小与被测电阻的阻
值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电流I=
E Rx+R+Rg+r
,Rx越大,电流越小,但二者不是反比关
系.
[合作探讨]
甲
乙
丙
图2-8-2
如图2-8-2所示,甲、乙、丙分别为欧姆表红黑表笔短接、红黑表笔断开、被
测电阻为Rx所对应的电路图.
[再判断] 1.氢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是由若干频率的光组成的.( √ ) 2.由于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各种原子的原子光谱是相 同的.( × ) 3.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所以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也不相同.(√ )
[后思考] 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征,不同区域的特征光谱满足的规律是否相同? 【提示】 氢原子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它在可见光区的谱线满足巴耳末公 式,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后思考] 玻尔理论的成功和局限是什么?
【提示】 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局限之处在于保留了经典粒 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看做是经典力作用下的轨道运动.
[核心点击] 1.成功方面 (1)运用经典理论和量子化观念确定了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并由此画出能 级图. (2)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实际符 合的很好,由于能级是分立的,辐射光子的波长也是不连续的. (3)不仅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巴尔末系,计算出了里德伯常数,而且,玻尔 理论还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氢原子的其他光谱线系,这些线系后来相继被发 现,也都跟玻尔理论的预言相符.
[先填空]
1.理论推导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上
2014新编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 全册导学案目录1.1《动量定理》1.2《动量守恒定律_》1.3《科学探究----维弹性碰撞》2.1《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3《波尔的原子模型》2.4《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3.1《原子核结构》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3.3《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4.1《核力与核能》4.2《核裂变》4.3《核聚变》4.4《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5.1《光电效应》5.2《康普顿效应》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4《“基本粒子”与恒星演化》1. 1《动量定理》学案3【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强调动量的矢量性,并能正确计算一维空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
2.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量的矢量性。
3.学习动量定理,理解和掌握冲量和动量改变的关系【学习重点】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掌握使用动量定理【知识要点】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动量。
动量通常用字母p表示。
pmv1单位:kg?m?s-12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动量的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示。
2.动量定理1).冲量力和时间的乘积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力F和力作用时间t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用I表示冲量,IFt。
1单位:N?s。
2冲量是矢量2 .动量定理物理意义是:物体动量的改变,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冲量的总和。
这就是动量定理。
用公式表示:Ip′-p动量定理反映了物体受到所有外力的冲量总和和物体动量的改变在数值和方向上的等值同向关系。
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方向。
【典型例题】例1: 质量为m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t1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t2停在沙坑里。
求:⑴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⑵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解:设刚开始下落的位置为A,刚好接触沙的位置为B,在沙中到达的最低点为C。
⑴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重力作用时间为t1+t2,而阻力作用时间仅为t2,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1+t2-Ft20, 解得: ⑵仍然在下落的全过程对小球用动量定理:在t1时间内只有重力的冲量,在t2时间内只有总冲量(已包括重力冲量在内),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 mgt1-I0,∴Imgt1 【达标训练】1.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空气阻力不可忽略。
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PPT教学课件
材料2:正当“嫦娥一号”奔月成功之际,刚刚启动建设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将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的第四个卫星发射 中心。
材料3:目前,国际上公认理想的发射场是设在北纬5°的库鲁发射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对“嫦娥一号”发回的图片解译可知,月球高原暗色部分为玄武岩,而地球上
(2)特例分析 ①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a.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 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能量多。
②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 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 能资源匮乏。
晴天多,到 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多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 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 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分析一个天体是否适合 生命存在和发展,应借助地球 上适宜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温度、 大气、水三个方面的条件来考 虑,因为这些是生物生存的必 要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 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例1 (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解析】 材料中提示“公转轨道相邻的 三大行星”,再结合图示可知,①是火星,②是 金星。还可以从图中看到此时地球的北极地区为 极昼。第(1)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极昼 时期,是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地球位于远日点 附近;越往北我国的昼越长;金星距太阳的距离 比水星远。第(2)题,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 三: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 原始大洋(水)的存在。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 A项是正确的。
氢原子结构及其能级
氢原子结构及其能级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其结构和能级的研究对于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氢原子的结构以及其能级的特征。
一、氢原子结构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电子以波的形式存在于确定的能级上,而不是沿着轨道径向运动。
根据波的性质,氢原子的电子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轨道上,每个轨道代表一个能级,能级按照能量高低排列。
其中,第一能级能量最低,又称基态。
其他能级按照能量逐渐增加,分别记作2s、2p、3s、3p、等等。
二、氢原子能级1. 基态能级氢原子的基态能级为1s能级,对应的轨道是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
该能级的能量最低,电子最稳定地存在在这个能级上。
2. 激发能级当氢原子被外界能量激发时,电子可以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
例如,电子从1s能级跃迁到2s能级或者2p能级等。
这些跃迁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因此称为激发能级。
3. 能级间跃迁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时,会发生能级间的跃迁。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特定波长的光谱线。
这就是氢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
4. 能级的分裂在外界磁场的影响下,氢原子的能级会发生分裂现象,形成多个子能级。
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能级的分裂是由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所引起的。
三、结论氢原子的结构和能级特征在理解原子物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氢原子,人们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能级分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进一步的研究扩展了对于更复杂原子和分子的理解,有助于揭示物质世界中的基本规律。
以上是对氢原子结构及其能级的简要介绍。
通过了解氢原子的结构和能级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子光谱等相关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原子结构和能级的研究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拓展。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特征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特征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系统,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
它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特征是研究原子物理学和光谱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谱特征以及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实验现象。
1. 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由电子在氢原子中的运动和定态波函数描述的。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氢原子的能量只能取离散的数值,称为能级。
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列,用n表示。
当n为1时,对应的能级为基态;当n为2、3、4...时,对应的能级为激发态。
2. 能级跃迁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是指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根据玻尔定律,氢原子的能级跃迁过程中,电子释放或吸收特定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
能级跃迁可以分为吸收和发射两种情况。
当电子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到一个较高的能级时,需要吸收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吸收线。
吸收线对应着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形成连续光谱。
当电子从一个较高的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释放出一定量的能量,这个过程称为发射线。
发射线对应着特定波长的光,形成线状光谱。
3. 光谱特征氢原子的光谱特征是由能级结构和能级跃迁决定的。
根据巴耳末公式,光的波长与氢原子能级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
氢原子的光谱主要分为连续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连续光谱是由几乎所有波长的光组成的,对应着氢原子的吸收线。
发射光谱是由波长离散的光组成的,对应着氢原子的发射线。
吸收光谱是由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形成的,对应着吸收线。
氢原子的光谱是物质的“指纹”,通过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可以得知物质的组成、温度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光谱学在天文学、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4. 布喇格方程布喇格方程是描述氢原子能级和波长之间关系的公式。
根据布喇格方程,氢原子的能级与跃迁的波长之间满足以下关系:1/λ = RZ^2(1/n1^2 - 1/n2^2),其中λ为波长,R为里德伯常量,Z为原子序数,n1和n2为两个能级的主量子数。
氢原子能级与光谱线系
氢原子能级与光谱线系氢原子是物理学和化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量子力学的框架下,我们可以通过解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来研究其能级结构和光谱线系。
1. 氢原子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由一系列量子数来描述,其中最重要的是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
主量子数n代表能级的大小,角量子数l决定了轨道的形状,磁量子数m描述了轨道在空间中的方向。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每个能级可以容纳的电子数目是有限的。
2. 能级跃迁和光谱线系当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发射。
这种能级之间的跃迁对应着特定的光谱线。
根据不同的跃迁类型,氢原子的光谱线分为Lyman系、Balmer系、Paschen系等。
Lyman系是指电子从高能级(n≥2)跃迁到基态(n=1)所产生的光谱线,位于紫外光区域。
Balmer系是指电子从高能级(n≥3)跃迁到第二激发态(n=2)所产生的光谱线,位于可见光区域。
Paschen系是指电子从高能级(n≥4)跃迁到第三激发态(n=3)所产生的光谱线,位于红外光区域。
3. 能级与波长的关系氢原子的能级与光谱线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
根据公式E = -13.6/n^2电子伏特,可以计算出不同能级的能量。
而波长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光子能量公式E = hc/λ得到,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λ为波长。
因此,可以将能级与波长进行对应,得到不同光谱线的波长。
4. 实验观测与理论计算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线系的研究既包括实验观测也包括理论计算。
实验上,科学家通过使用光谱仪等仪器测量氢原子的光谱线,确定其波长和强度,从而验证理论模型。
理论计算则使用量子力学的方法,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计算得到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线的理论数值,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总结: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线系是量子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验观测,我们可以揭示氢原子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光谱线的测量与计算,验证和推进量子力学的发展。
可见光区氢原子光谱共17页
爱因斯坦:电子吸收光子而获得能量
原子发光是怎么回事?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辐射出光的同时氢原子的能量也在减少
能量是连续减少的
形成的光谱是连续的 氢原子谱线是分立的
原子的内部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能级的猜想 能级: 原子内部不连续的能量称为原子的能级 跃迁: 原子从一个能级变化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特点:处于高能级的原子会自发的向低能级跃迁
线系
能级间的跃迁产生不同的谱线,从不同的能级跃迁到特定 的能级就形成一个线系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发光现象: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 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能量以 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这就是原子发光现象。
☆无论是吸收能量还是辐射
能量,能量都不是任意的, 它只能是等于原子能级的能 级差。
当n=1时: E1 Rhc
En
E1 n2
E1=-13.6ev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每一条线代表一个能级,两条线间的距离表示能级的间隔亦即 能量差
除基态以外的能量较 高的其他能级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 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 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 动,这种定态叫基态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NCn2n(n21)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
徐闻中学
物理科组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光区)
(里德伯常数:R=
R E1 hc
= 1.09677581×107m-1)
巴尔末公式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部分在紫外区) 巴尔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紫 外 线 区
赖曼线系 巴尔末系
1
R
1
12
1 n2
n 2,3,4,
Hγ Hδ
E4= -0.85ev E3= -1.51ev
E2= -3.4ev
Hδ Hγ Hβ
410.1nm
486.1nm
434.0nm
n=1
E1= -13.6ev
Hα
652.2nm
λ/nm
1.书面作业: P 2.课外作业:P40 1-5 3.课外作业:练习册相关内容
注意安全, 人人有责!
第四节 氢原子光谱 与能级结构
一、光谱
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 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叫光谱
观察光谱实验
1. 实 验
玻璃管充进氢气、汞蒸气、氖气等气体充进玻璃管中时,观察 到的是不同颜色的光谱线
玻璃管充进氢气时
连续光谱经过氢气的光谱
2. 氢原子的光谱图
(紫绿色) Hδ
测得 410.1nm 波长
Hγ (青色)
434.0nm
Hβ (蓝绿色)
486.1nm
特点
1.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2.光谱是分立的亮线
Hα (红色)
656.2nm
λ/nm
原子光谱
每一种光谱-------印记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原子光谱,不同原子,其原子光谱均 不同
巴尔末的研究氢原子光谱
红 外 区
帕邢线系1R源自1321 n2
还 有 三
布喇开系
1
R
1 42
1 n2
个 线 系
普丰特线系
1
R
1
52
1 n2
n 4,5,6,
n 5,6,7,
n 6,7,8,
二、玻尔理论对氢原光光谱的解释
En
13.6 n2
eV
1
E1 hc
1 (n2
1 22
)
n=6 n=5 n=4
n=3
n=2
Hα H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