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生态修复-水资源论文-农业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生态修复

浅谈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生态修复

关键词:汾河流域;水资源;生态修复引言汾河是中国山西省境内第一大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一级支流。

全流域面积39741km2,涉及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长治7市的45个县(市、区),以不到全省1/3的水资源量承载着省内41%的人口,贡献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

山西煤炭的储量和产量都占到了全国的1/4,出省外调量占全国的70%,半个世纪以煤炭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是全省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

而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汾河流域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顽疾的困扰,成为了地方发展的瓶颈,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山西省的生态经济发展乃至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来说都至关重要。

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回顾和分析汾河流域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为未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设性思考和建议。

1汾河流域水资源基本概况1.1数量分布在山西省水资源公报中有分流域水资源蕴含量的统计,其中汾河流域的水资源数量一般还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两部分。

1956-2000年间,汾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59亿m3,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0.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09亿m3,其中,中上游河川径流量为13.2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76亿m3;下游河川径流量为7.40亿m3,地下水资源量9.33亿m3。

汾河流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32%-35%),当一些岩溶大泉用井采方式利用以后,河流中的清水流量迅速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如图1所示,通过与2007年和2008年水资源数量对比来看,汾河流域水资源数量有所缩减,两个年度总量分别减少了17%和28%,其中中上游减幅为15%和27%,下游为66%和45%;中上游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减少了26%和38%,地下水资源量不仅未降反而有小幅增加;下游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均大幅度降低,降幅达40%-60%。

水资源论文(精选5篇)

水资源论文(精选5篇)

水资源论文(精选5篇)水资源的论文篇一关于水资源的论文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

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

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

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

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

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

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

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

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

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

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

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

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皋兰县是甘肃二十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其突出表现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现象并存。

全县目前农村供水不安全人数达104655人,农业、工业、人饮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2.2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和工程体系尚未形成全县尚未形成与水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科学、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致使工农业生产和人饮安全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

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多,许多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这些河流将会变得越来越污染,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因此,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从河流生态环境的现状、原因、影响及解决办法等方面分析其保护与恢复的问题。

一、河流生态环境的现状当今世界上,许多河流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多种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水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例如,中国的许多河流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生态功能,变成了黑臭河流。

这些河流上的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岸线退化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而且,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干旱。

这些问题都与河流生态环境的不良状态有密切关系。

二、河流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工业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许多工业企业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许多河流水质恶化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第二,农业种植对河流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大量使用,直接污染了附近的水源和土壤,导致了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三,城市化过程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城市建设以及人口增多导致了河流周边地区的环境变差,同时带来了更多的污水、垃圾等问题,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三、河流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一,由于河流水质恶化,人们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例如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霍乱等。

其二,许多鱼类、水生动植物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三,由于西部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导致了许多河流上产生了大量的水库和堤坝。

这些结构的建设会破坏原有河流的自然环境,造成河床改变、河流延长和变窄等问题而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针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努力进行保护和恢复。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策略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策略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策略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河流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河流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水资源,还是各种生物的栖息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等因素影响,许多河流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亟需进行修复与保护。

二、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与问题1. 污染严重:许多河流受到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污染物的影响,水质严重下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2. 水生态系统衰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动物等生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3.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水资源丰枯不定,给河流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三、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河流生态系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才能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2. 保护水资源:河流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只有进行河流生态修复,才能保护好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提升生活质量:河流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只有进行生态修复,才能提升生活质量。

四、河流生态修复的策略1. 加强污染治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质。

2. 多方合作: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河流生态修复工作。

3. 生态工程建设:通过植物种植、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手段,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4.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五、河流生态修复的案例分析以黄河为例,近年来,中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黄河进行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治理河岸生态环境、净化河流水质等措施,黄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提高。

六、结论与展望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强污染治理、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才能保护好河流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在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我国水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问题突出。

从源头上严格防治水污染,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水生态安全屏障,是确保我国生态安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推进跨区域协作,加快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步伐;强化政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破坏外部成本内部化;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人水和谐共生。

关键词:水生态治理;河湖连通;建设模式引言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与发展不均衡、不均衡发展的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背景下,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并将“幸福河”作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幸福河”的建设,是一种更关心民生、更多地关心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发展,是“人与水的和谐共存”的发展,它将推动新时期的河湖保护与开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流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流域的大规模城市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损失,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给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同时,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二)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

湿地面积较80年代减少16%,湖泊、沼泽及滩地分别减少了25%、21%、40%。

另外,由于地区的生态环境,30多年来鱼类资源总量下降了50%左右。

在上游,自然草原退化的比例为60%~90%。

从以上分析可知,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河流和湖泊空间的挤压,致使源区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与河争地”“与湖争水”等严重违反自然法则。

(三)农村经济下滑,区域发展不平衡。

流域的农村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水资源保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资源保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资源保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注重水资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分析水资源保护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供应量逐渐减少,水质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威胁。

因此,水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意义生态系统在水资源的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可以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质,增加水资源的供应。

同时,生态系统能够调节河流的水文过程,保持水域的生态平衡,维护水资源的稳定性。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措施1. 植被保护与恢复:植被是水资源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应加强对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减少水源地的泥沙淤积。

2. 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是地球重要的水质净化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因此,应加强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3. 水体污染防控:水质污染是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应加强水体污染的防控,强化监测和管理,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以确保水质达到安全标准。

4. 生态工程建设:通过生态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修建湿地公园、生态水系等,促进水资源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5. 宣传教育与人文关怀:水资源保护需要大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的珍惜意识。

同时,应关心水资源匮乏地区的居民,推动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四、水资源保护的需求与挑战虽然现在水资源保护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需求与挑战。

首先,需要加大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确保水资源保护的顺利进行。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

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浅谈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流域面积广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着严峻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黄河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1.水资源短缺:黄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水源,但因为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凸显。

2.水污染严重:随着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废水、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被排入黄河中,严重破坏了水质环境,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水土流失加剧:流域内的大规模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的一大突出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土地资源,还会导致水灾、土地沙化等一系列问题。

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理论1.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价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进而制定相关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2.水文生态学理论:水文生态学是研究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科学,通过研究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规律,以及水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为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方法1.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确保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2.完善水环境治理:加强工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水质环境。

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通过采取措施,如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修复退化湿地等,限制水土流失速度,减少黄河的河道淤积和河谷地的沙尘暴发生。

4.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水、净水、减灾等重要功能,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能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浅议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修复途径

浅议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修复途径

浅议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修复途径摘要:本文将就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适当分析,总结治理经验,提出改善方法,为今后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现状修复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历经近60个春秋,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遍布全国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大江大河干堤及大、中城市的安全,避免了许多重大毁灭性灾害;农田水利建设保证了我国农业的持续增产,使13亿人口的粮食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得以快速增长,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期。

不过在近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全社会对水利事业的压力,使其在资金及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把相当的精力投入了“经营”和“创收”,相对忽视了对水环境特别是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在此,笔者将就我国河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作如下分析,并提出个人建议以供大家讨论。

一.水生态环境恶化状况1.1 洪涝灾害损失日益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间我国因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一万亿元,其中工业及城市的损失约占60%。

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主槽不断淤积萎缩,小水也常导致大灾。

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心腹之患。

1.2 北方河流断流河段增多,断流时间加长。

上世纪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断流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

由此产生的环境、生态破坏以及对黄河下游生产、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

仅在1993年至1997年的五年间,全国由于缺水及干旱而减产粮食达1131亿斤之多。

1.3 大江大河污染严重,恶性事故不断发生。

近1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排向各水系的污染物急剧增加,仅辽河水系每年就排入16亿吨污染物。

淮河污染至沿河无水可饮,牲畜饮水中毒死亡的恶性事故震惊全国。

七大江河已没有一条干净河流。

作为人类文明之镜的许多淡水湖泊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也十分突出。

1.4 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大部分靠近人类活动区的水域,其水生生物及鸟类的栖息和生息环境被破坏,生物种群的多样性逐日减少甚至消失。

水文水资源工程中的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

水文水资源工程中的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

水文水资源工程中的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河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水资源,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许多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文水资源工程中的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整体,包括河流的物理结构、水文过程、水质、生物群落等多个方面。

当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河道淤积、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河流自身的生态功能,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中,首先要做的是对河流的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河流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这些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受损的程度和原因,为后续的修复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过程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河流生态修复中,需要对水文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控。

例如,通过调整水库的运行方式,增加河流的生态流量,保证河流在枯水期也能有足够的水量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堰坝等措施,改善河流的水流速度和水深分布,为水生生物创造适宜的栖息环境。

水质的改善也是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是导致河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水质,需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

一方面,要加大对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等生物修复技术,进一步提高河流水质。

河流的物理结构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人类为了防洪、通航等目的,对河流进行了大量的工程改造,如河道裁弯取直、河岸硬化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功能。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文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文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论文1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黄河水资源是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是人民安居乐业、健康生活的源泉,是黄河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地区的文明进步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中游,目前,这一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缓慢,通过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对改善本地区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平衡条件,加快地区经济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实现水资源为中西部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充分发挥黄河上中游水利枢纽工程的灌溉、防洪、发电、生态、旅游等综合效能,使水资源长期永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后进入内蒙古段,从宁夏石嘴山市入境至山西河曲出境,流经7个盟(市),流程830km,流域面积14.35万km2。

水量经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水利工程调蓄后,水量逐渐递减,进入2022年以来,随着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及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导致了该河段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降低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

以入境站磴口(二)水文站近年来径流量资料为依据,分析内蒙古段水资源现状: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2亿m3,1962~1981年平均径流量为304.5亿m3,1990~1999年,平均径流量为221.1亿m3,2022~2022年,平均径流量为216.5亿m3;磴口(二)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4m3/kg,1990~1999年,平均含沙量为4.34m3/kg,2022~2022年,平均含沙量为2.36m3/kg,入库水量、沙量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22年上游海渤湾枢纽工程的投入运行,含沙量锐减,2022年磴口(二)站年平均含沙量为0.337m3/kg。

2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河段所经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间基本无支流汇入,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较强,入境水资源量的变化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水环境保护过程中,生态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

流域河湖污染、生态用水不足、地下水超采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十分复杂,水生态系统恢复面临多重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从多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实现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良性循环,以改善人民生活空间,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目前,虽然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用水需求,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采取相应措施高质高效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持续前行。

1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首先,水污染治理能够有效改善水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

良好的水质是人体健康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水质不断恶化,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难以保证,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次,水污染治理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

水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大,而淡水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必须大力实施水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水的消耗量,减少浪费现象,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2分析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2.1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功效有限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滞后,难以有效执行。

我国现有的部分法律法规与水生态环境治理相关,但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及侧重点不同,相关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因此执行难度较大,“河长制”“湖长制”虽已开始全面推行,但尚未形成良性运行体系,社会认知和接受程度亟待提高。

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重建生态平衡

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重建生态平衡

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重建生态平衡在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重建生态平衡方面,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我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不合理的利用和过度开发往往导致了河道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保护和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这意味着我们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法规和制度,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对于已经受损的水生态系统,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如水环境治理、河道整治和湿地恢复等,修复其生态功能,提高水质和水量的自净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水文和水力条件的调整,合理排布河道的流速和水位,以创建适合水生态的栖息地。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河道水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种类,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为了维持这个生态网络的稳定性,我们要保护和促进各种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并加强对水域特有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还应注重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广大公众真正认识到河道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形成一种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理念,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行动,共同推动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重建。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到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保护和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通过加强保护和管理、注重生态恢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我们有望实现河道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更美好的环境。

河流湖泊水环境与生态修复

河流湖泊水环境与生态修复

河流湖泊水环境与生态修复河流湖泊,宛如大自然的血脉和心脏,为生物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湖泊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与保护。

本文将围绕河流湖泊水环境的问题及其修复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河流湖泊水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

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土地开发和城市污水的排放等,都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是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进入水体后会影响水质,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农药化肥的使用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引发藻类暴发生长,进而形成蓝藻水华,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

针对河流湖泊水环境受到的破坏,我们需要通过生态修复来恢复其健康状态。

生态修复是一种综合性的修复和保护方法,旨在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提高水环境质量。

其核心思想是还原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其恢复到自然状态。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体源头的污染治理。

建立和完善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排污单位和农业用水的监管,推动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人工湖泊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水质达标。

其次,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理和清除。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吸附和降解的作用,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污染物。

同时,可以使用生态滤池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污染物过滤和去除,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此外,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也是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湿地是自然的“肾脏”,可以吸收和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保持水质稳定。

通过湿地的建设和恢复,可以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

除了采取技术手段,我们还应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意识普及。

人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学习节约用水的方法,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应加强环境监督和举报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来。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研究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生活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水资源污染也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存需要。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

保护水资源也是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会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稳定。

保护水资源不仅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需要。

二、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保护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很多地区已经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其次是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城市污水等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着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再次是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

水资源开发、河流整治、湿地开发等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威胁着水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面对水资源保护的挑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是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

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再次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河流水质改善与水生态系统恢复

河流水质改善与水生态系统恢复

河流水质改善与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们是生命的源泉,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流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河流水质的改善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成为了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要解决河流水质问题,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

许多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市区生活污水等。

针对这些污染源,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对于排放高污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和处罚,以强制执行环境保护法律。

同时,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对河流水质的负面影响。

其次,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对于河流水质的改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由水体、河床、湖泊、沼泽、湿地、鱼类、水草等构成,在其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

要想恢复一个受到破坏的水生态系统,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沉积物的清除和植物的引入来恢复湖泊和河流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另外,加强对鱼类的保护和繁育,有助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公众的意识和参与也是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增加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公众教育的力度,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开展环保教育课程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另外,河流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还需要跨界合作。

河流的流域范围广阔,不同地区的河流之间相互影响,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流域管理计划,协调各地的政策和行动。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跨国流域的河流。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共同解决河流污染和生态系统恢复的问题。

总之,河流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是当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源头控制污染、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加强公众意识和参与,以及推进跨界合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拥有一个美丽的水环境的渴望日益强烈,并且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某省河流域,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生态用水短缺、地下水过量开采和生态功能衰减等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和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持续改善水环境,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对策引言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理念,并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产力的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已成为目前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水质保护的目标,流域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河湖水环境的管控,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使得河湖水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功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1概况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某省海河流域,与黄河毗邻,西、北部与卫运河和漳卫新河接壤,东部与渤海毗连,该流域的总面积达到29745平方公里,涵盖了2座城市和3座城市的黄河以北地区,涉及30个县(市、区)。

该流域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季风气候之中,大气降水随季节变化显著,年际变化显著,年内分布不均衡,7—9月份为降雨量高峰期,其中汛期的平均降雨量达到512mm,占全年降雨量的79%;径流是由于长期的局部降雨导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汛期,年径流量约占87%。

[1]2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2.1水环境保护现状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以满足保护水资源的目标。

根据《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该省某河的水质处于较低的污染程度,在24个国家考察断面中,水质优良的比例高达47.7%,而Ⅳ类水体的比例则达到了55.7%,Ⅴ类和劣Ⅴ类水体已经彻底消除。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修复策略-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修复策略-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

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修复策略-生态环境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如今,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破坏水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完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不利于经济的持久发展。

面对严峻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制定出一系列保护与修复的措施,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 保护; 修复;Abstract:Nowadays,many areas in China develops economy at the cost of destroying the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Facing the severe problems in wa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must be worked out.Keyword: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toration;只有与环境保护并驾齐驱才能取得长效的经济发展。

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水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这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摧毁了水生动植物的家园,人们的正常生活必定会受到影响。

1、水生态环境现状1.1、水环境污染严重水循环系统是保证水生态环境平衡,实现能源交换,保持水体洁净的关键。

但是目前,很多地区的干流水域受到严重污染,整个水生态系统都受到了影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以我国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为例,部分区域的水体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损害,水生动物和浮游生物大量,食物链被破坏。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

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河流,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元素,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在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管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河流生态修复与水资源管理成为了当下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一)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河流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超标。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河道改造为了满足防洪、航运等需求,许多河流被过度改造,河道变得笔直、硬化。

这导致了河流的自然形态被破坏,水流速度改变,河岸带的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降低。

(三)水资源过度开发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被过度开采。

一些地区的河流出现了断流现象,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

(四)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垦等活动,导致大量的泥沙进入河流,使河床抬高,河道淤积,影响了河流的正常行洪和生态功能。

二、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一)维护生态平衡河流生态系统是众多生物的栖息地,通过修复河流生态,可以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二)改善水质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自净能力,通过恢复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的群落结构,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三)防洪减灾自然的河流形态和河岸带植被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水的冲击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四)保障水资源供应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有助于涵养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保障人类的用水需求。

三、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一)水生态系统重建通过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如弯曲河道、浅滩深潭等,创造多样化的水流条件和生境。

同时,重新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河岸带生态修复在河岸两侧种植植被,恢复河岸带的生态功能。

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

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各地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持续性,河流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水资源的供应却并不十分稳定,且受到大气污染、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水的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措施、净化水源和改善水质等方面的工作。

二、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与恢复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水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河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为了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三、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挑战水资源保护与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导致水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其次,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此外,缺乏公众意识和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四、解决方案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案:1.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包括限制水的开发和浪费,确保水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广节水措施,如在家庭、工业和农业用水中使用高效节水设备,减少不必要的水消耗。

3. 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包括净化水源、改善水质、控制水污染和废水排放等方面的工作。

4. 实施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包括河道整治、湿地恢复和水草植被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

5.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提倡环保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生态修复-水资源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山西汾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为此,通过回顾和分析汾河流域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未来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

在新一轮的汾河流域治理过程中,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五大要素需均衡考量,缺一不可;从部门分治到流域共治,从被动去污到主动防污,从只注重干流工程建设到全流域均衡控制,需要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做出新的观念和行动调整。

关键词:汾河流域;水资源;生态修复引言汾河是中国山西省境内第一大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一级支流。

全流域面积39741km2,涉及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长治7市的45个县(市、区),以不到全省1/3的水资源量承载着省内41%的人口,贡献了全省一半的生产总值。

山西煤炭的储量和产量都占到了全国的1/4,出省外调量占全国的70%,半个世纪以煤炭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是全省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恶化。

而作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汾河流域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顽疾的困扰,成为了地方发展的瓶颈,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山西省的生态经济发展乃至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来说都至关重要。

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回顾和分析汾河流域内水资源数量、质量及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为未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设性思考和建议。

1汾河流域水资源基本概况1.1数量分布在山西省水资源公报中有分流域水资源蕴含量的统计,其中汾河流域的水资源数量一般还分为中上游和下游两部分。

1956-2000年间,汾河流域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59亿m3,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0.6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4.09亿m3,其中,中上游河川径流量为13.2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76亿m3;下游河川径流量为7.40亿m3,地下水资源量9.33亿m3。

汾河流域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32%-35%),当一些岩溶大泉用井采方式利用以后,河流中的清水流量迅速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如图1所示,通过与2007年和2008年水资源数量对比来看,汾河流域水资源数量有所缩减,两个年度总量分别减少了17%和28%,其中中上游减幅为15%和27%,下游为66%和45%;中上游地表水资源量分别减少了26%和38%,地下水资源量不仅未降反而有小幅增加;下游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均大幅度降低,降幅达40%-60%。

1.2降水量与水资源蕴含量流域水资源数量与当地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用水、保水等工程措施密切相关。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半个世纪以来汾河流域干旱化趋势明显,年降水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上个世纪70-90年代尤甚[1]。

进入新世纪后这种干旱化趋势有所缓和,2000-2013年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510mm,比90年代的平均462.9mm 回升了10%[2]。

2007年和2008年属于异常干旱年份,流域年降水量只有新世纪平均值的45%和34%,与1956-2000年的平均值相比也是远远不及(图2)。

流域水资源量与当地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反映了当地下垫面性质和人为干预对降水转化为水资源过程的综合影响作用。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2007和2008年流域内降水量资源转化率与1956-2000年相比在不断提高,总水资源量转化率提高一倍以上。

由于上游来水的叠加作用,下游区域降水资源转化率更是提高了7-8倍。

这与汾河流域建国后进行的水土保持和调蓄水治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到2000年汾河流域就经历了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四次大规模的规划治理,建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3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4736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8%,总库容14.42亿m3;还有小型水库50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5317km2,总库容14.48亿m3。

2汾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情况2.1利用现状水资源超载是汾河流域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利部1990年《华北地区及山西能源基地水资源研究》专题报告规划中计划汾河流域河川径流开发利用率为80%,而据肖满意等[3]对山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发现,到1998年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已达极限。

2007年和2008年山西水资源公报显示(表2),汾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在62%-85%之间;以1956-2000年的平均水资源总量为基数计算,2000年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4%,但实际上2000年汾河河川径流偏枯,来水量只有8.11×108m3,当年河川径流开发利用率已高达97.78%。

国际上公认的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率为30%-40%[4],结合任世芳等[5]的计算结果,考虑生态需水之后中上游安全利用率取30%,下游取40%,则汾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仍超载达1-3倍。

长期不合理的地下水超采导致了汾河流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内部多个城区地下水漏斗区,如太原市区于1965年出现了深层水位地下漏斗,闭合面积11.2km2,水位埋深16m,到1987年漏斗面积扩展到298km2,埋深下降55m。

虽然从2003年起,太原、临汾、吕梁、晋城开始逐渐实施关井压采行动,降低了地下水超采面积,一些地区地下水位已停降转升,但因前期地下水超采量巨大,这个回升过程非常缓慢,并有反复。

据山西省水资源评价统计,与1986年相比,2010年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位仍分别累计下降了8.15m和3.81m。

2.2水质状况在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nstituteofPublicandEnviron-mentalAffairs,IPE)网站上公布的2004年到2013年10年间黄河流域环境质量信息数据显示,汾河是黄河污染最严重的支流。

从2006-2008年山西省水资源公报来看(表3),太原市小店桥河段及以下汾河流域中下游河段水质均为劣Ⅴ类,实际上再向前追溯10年,从1998年到2007年这些河段的水质一直是这样。

上游兰村和静乐水质相对较好,除个别年份个别项目稍有超标外,基本上能达到Ⅴ、Ⅴ类标准,但位于古交市的寨上断面,水质始终是劣Ⅴ类。

汾河污染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挥发酚,主要来自煤气、炼焦、石油、化工、钢铁、造纸、合成材料、食品、畜禽饲料等厂矿排放的废污水。

据统计1998-2006年山西省废污水年平均排放量为8.45亿吨,工业废污水占全部废污水排放量的77.5%,汾河流域占全省总排污量的40.1%。

3汾河流域生态恢复计划新中国成立以来,汾河流域进行了4次大规模、成体系的规划治理,分别以地表水开发、地下水利用、防洪保安、千里汾河清水复流为重点,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受当时的治理理念和资金的限制,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开始的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地表水体调蓄功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束了汾河多年断流的历史,流域局部地下水位也实现了止降回升。

但整个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仍然面临着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量减少、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流域自身的“造血”产流功能还没有恢复。

2015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决定采取科学配置水土资源、实施“五水济汾”、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立河源泉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措施,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这可以说是山西省对汾河流域第五次大规模治理的最高纲领,治理目标是:多方投资1300亿元,经过5年的工程建设、10年的自然修复,总计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使汾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和植被面积大幅增加,地下水位有效回升,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重现汾河水系大河风光[6]。

4讨论与建议从汾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来看,也是经历了一个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退化—生态治理的老路。

可喜的是,从2008年开始的清水复流工程到2015年《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出台,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工作与经济转型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汾河流域彻底有效的生态恢复指日可待。

但是纵观汾河流域前期的开发治理行动,存在着两大问题需要注意:一是重视资源供给开发,对河水污染防治力度不足。

二是政府主导,缺乏民众广泛参与。

4.1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必要性缺水是整个山西省的大问题,汾河流域多年以来的治理也主要是围绕着如何获取更多水资源这个主题。

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中虽然也有提到对太原10条支流排污治理,但显然对汾河水质的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尽管从2005年就开始实行了《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在汾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干流河岸两侧各3公里、中下游干流河岸两侧各2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建各类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已建成的,限期改造或搬迁。

但汾河水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中下游大部分河段都是劣Ⅴ类。

汾河污染治理应该学习泰晤士河的治理经验,从主干流到各支流统一行动,进行梯级污染治理。

4.2制定全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要搞好汾河流域的防污治污,需要从上到下行动起来。

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致污企业的管控,对有能力在排污前治理达标的企业进行支持补贴,对做不到的则应按污染物排放数量和性质进行合理收费,收取的费用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

汾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省内自然流域,是有条件做到流域共治的。

全流域综合治理就要求各河段、各部门打破行政界域和行业界域,技术上、政策上、行动上、利益上做好沟通协调,从部门分治走向流域共治。

4.3公开动态信息,实现全民共同参与监督汾河流域市界自动监测站投入使用之后,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新的动态监测平台,向有关部门和市民提供水污染控制结果的动态信息。

流域水资源治理,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带动主持,也需要自下而上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比如对水污染的监察,民众一经发现河水出现异常或者有非法排污的情况,就立即举报给环保部门促其进行及时查处,这会提高监察效率。

要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除了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更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把全流域水资源数量、质量的变动情况和相关开发利用规划及实施进展情况等信息按期公布,让所有关心的有识之士随时方便了解,进而积极参与到流域治理工作中。

结语汾河流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成为了山西省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且影响到了黄河的水质和过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的4次大规模、成体系的汾河流域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受当时的治理理念和资金的限制,尚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