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6e2b1ed15abe23492f4db0.png)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摘要:公路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标志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
本文将对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分析,让公路建设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公路建设中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公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人们修建、设计工路的过程会对工路沿线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但公路的建设势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所以公路的建设和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吐出,引得人们的关注。
那么,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去解决公路建设与环境的矛盾成了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也成为了当今社会关于公路的重要发展目标。
二、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是指公路沿途与公路息息相关并受到公路项目运营施工影响而造成的更重生态因子的总和。
它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种类型。
生物成分主要指动植物,有人工及天然两种植被;它的范围广阔既包括濒临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又包括显而易见的家养畜禽、水产鱼类等。
非生物成分主要有地表及地下水、土壤类型、自然景观等地形地貌以及温度、湿度、气候、风俗等自然气候条件。
三、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效应(一)廊道效应公路可以链接到世界各地,可以使千家万户互通有无,是人与人、城市与城市间沟通的桥梁也是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廊道公路是人类实现互联互通的廊道。
但是,对于生存在地面的行走的动物来说,每一条公路的新建都是致命的打击。
意味着它们生活环境和地域将会被人为的分割致使阻断了各物种内的相机交流生存和发展。
对导致野生动物群体的分离,对它们求偶、觅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物种有了灭绝的危险,对于维持物种多样性是极其不利的。
(二)迫近效应公路的建设与发展不断的扩张自然领土使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从而增加了沿线区域的人流和物流数量,这种行为虽然能够帮助人类更好的发展,但更易因为人口的骤增而加大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大过了自然环境的供给就会产生一定得危害,从而毁坏了环境,破坏了自然。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752c9d4a216147916112837.png)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摘要:施工活动必然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高速公路施工。
若不采取稳妥可行的应对措施,肯定对线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
为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本文对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程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引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组成内容。
2012年11月,党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与环境保护部共同签订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共同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提出将在法规标准、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应急联动等领域实现全面、深入、长期的战略合作。
1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特点根据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其生态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因子特点与非生物因子特点。
其中,(1)生物因子特点:①模仿自然生物群落。
高速公路在人为因素作用下,通过绿化、美化及维护等达到顶级生态群落的稳定,路域生态系统建成后人为干扰因素较小。
②承接污染压力。
路域生态系统会承接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污水压力,具有较强的污染防治功能。
③组成结构。
路域生态系统与高速公路的修建规模密切相关,表现为横断成条形,植被立体三维。
且纵向线型常距离地域中的植被呈单元性节奏变化,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效果。
④稳定生态群落。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带来新物种,使得生物呈现多样性组成变化,且生物群落间联系紧密。
在光、热和湿条件变化作用下,动植物群落在该系统中演替,使得地区生物群落稳定、改观。
(2)非生态因子特点:①机动车尾气。
高速公路项目建成运营过程中,行驶其间的机动车为排放出含CO、NOx、HC等污染物尾气,直接会给路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181085680203d8cf2f240e.png)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摘要】公路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制约到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经验,重点围绕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农业土壤等方面探讨了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农业土壤;植被破坏公路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生产力合理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公路建设项目是一类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因此,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重点分析和评价其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农业土壤等方面影响,并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和减缓措施,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水土流失影响评价1.1 评价范围1.3 评价内容1.4 现状评述(1)现状调查:调查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别、地形、地貌、地质、植被覆盖率、降雨情况及土壤侵蚀模数等。
(2)现状评述:给出调查各项目的结果,综合评述路线经过地区的国家、省(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一般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
1.5 水土流失的侵蚀量预测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采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4043-2008)推荐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类比法。
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主要是指因施工改变地貌形态、土壤结构和破坏地表植被后造成的加速流失量;通过计算因工程施工地表改变后、预测时段内的水土流失量,减去未施工情况下、预测时段内原有的水土流失量计算。
1.6 预测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结合路线在施工期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以及填、挖路段状况,分析路线在施工期和营运初期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出治理措施或对策建议。
2.植被影响评价2.1 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公路红线两侧各300m 以内区域,同时包括公路建设涉及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动土范围。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2e65e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a.png)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建设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一、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公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考虑途经地区的地形地貌时,需要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山区地区的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土地的稳定性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为了避免对山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合理设计路线,减少山体开挖,避免大规模的挖填工程,保护山地植被和动植物的栖息地。
二、水文地质在公路路线设计中,水文地质条件的考虑至关重要。
合理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在湿地区域的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过度排水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湿地植被和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路线对植物和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如果路线设计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破坏性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保护植被覆盖等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四、气候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气候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气候环境对路基工程、排水系统的设计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在热带和寒冷地区的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路况对当地植被、土壤和水源的影响,以及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在盛行风向、风速和风荷载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
五、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路路线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土地开发和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肥措施,以减少对当地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六、环境保护设施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环境保护设施的设置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f6a4e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8.png)
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评估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要的。
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公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
首先,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各项环境因素。
对于公路建设来说,主要的环境影响可以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破坏等。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
例如,对于土地资源利用,可以考虑土地覆盖变化、土地利用效率等指标;对于水资源保护,可以考虑水体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指标。
通过科学地设计指标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难点在于指标权重的确定。
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有不同的重要性。
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既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量化性,又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环境承载能力。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和公众的参与,可以更加公正地确定指标的重要性顺序。
最后,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持续监测和评估。
公路建设在运营阶段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设定长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和反馈环境影响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公路建设的后续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中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关系到公路建设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综合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并量化评价标准;在选择指标体系时,应结合地方特点和国际标准进行选择;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应综合利用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方法;在应用指标体系时,应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cadb7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e.png)
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公路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这一建设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公路路线设计应考虑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
例如,山地地区的公路路线设计必须考虑山丘、峡谷等地形地貌,以及降雨和溪流等水文地理因素,从而降低公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同时,气候对公路路线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需考虑路面冰面防滑处理,南方地区盛夏需考虑路面防滑处理等。
公路路线的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生态环境因素在公路路线设计中也需要考虑。
例如采取边坡绿化、制定停车区域的规划、作为道路护栏的植物、雨水收集、处理等技术来改善公路路线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建设和维护所带来的影响。
三、交通因素公路的交通流量和各种交通工具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也需要在设计中考虑。
例如,在导流措施上进行统筹规划,公路设施的设置,大型车辆通过村镇时应协调时机,减少对道路及居民的影响等。
四、社会因素公路路线设计还必须考虑社会因素。
公路通行的影响到周边环境,如交通噪音、道路安全等,同时还需考虑公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以及村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问题。
总之,生态环境在公路路线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公路建设提供指导方向,提供公路建设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评估。
因此,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除考虑交通和经济上的问题外,还必须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95a0f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6.png)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速公路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和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以期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景观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道路建设和设施建设,这将导致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减少,对当地的动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带来噪音、振动、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二、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变化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和设施的设置,这将对原有的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在建设中,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等可能会被征用或破坏,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2. 生物多样性损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破坏周边植被和动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动植物种群的破坏。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来说,这种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
3. 水土流失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会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道路的开挖和挖填、路基和边坡的工程施工等过程都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侵蚀,对周边的水质和水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4. 环境污染高速公路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对周边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通过的山区和水域地带,由于地形与气候的特殊性,环境污染会更为显著。
三、保护和修复措施1. 土地保护和复垦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前,应对周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划定,保护好原有的耕地、林地和草地等重要土地资源。
在征地用地后,应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植被和土壤。
公路生态环境的分析及实例探讨
![公路生态环境的分析及实例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c97a1aeb0717fd5360cdc7c.png)
公路生态环境的分析及实例探讨摘要:无论城市道路还是高速公路的里程都在不断增长,公路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通过在广西防城港市西湾片区G号路有关设计的基础上,分析关于公路生态环境诸多方面的问题,并得出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需要平衡来自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各种因素。
并且注意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产生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加以整改。
关键词:生态环境;公路;减缓对策0.引言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直以来人们对交通环境治理,利用以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提倡的。
因而,公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道路交通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与路线线形直接相关。
高速公路因为其具有汽车专用,通行能力大,占地多等特点,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公路生态环境受到关注的原因,以及结合具体事例提出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
1.公路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
1.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通过人为改造,受人影响的自然环境[1]。
也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首先,对于地区发展而言,公路建设项目对其路线经过地带的社会和区域划分将产生影响,这种社会环境带来的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随着公路建设的完善逐渐明显。
其次,经济发展方面,公路的建设会带来直接效益[3]。
工业,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都会发生变化。
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年出口总额以及粮食年产量都能够有所提升。
1.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1 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砍伐树木,大量挖方,填方等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
公路修建的地方,直接破坏力原生植被,破坏了其地表结构,改变了地表土壤结构,严重的会形成全地表径流。
1.2.2 对水环境的影响无论在施工阶段还是运营阶段,公路生态环境中水环境的影响一直存在。
生态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生态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6fae7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b.png)
生态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四川通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公路工程的迅速发展,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人们对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提出了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这一概念。
从生态资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和绿化景观现状三个方面,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我国道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道路;环境质量;绿化景观;评价;指标引言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发展迅猛,但在提高公路运输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公路沿线的自然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使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环境和谐达到最大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需要对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工程施工后造成的污染进行精确地估算,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但是,为了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的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对公路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讨论。
1.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道路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很大,评估结果的选取需要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有足够的了解,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课题拟在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的调研,结合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指标设定,对道路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公路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所用于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公路全寿命周期对环境产生影响、涉及环境保护的全过程,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营运期的与高速公路相关的人类活动、环境质量与影响。
基于《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从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和景观绿化三个角度,建立了道路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道路生态环境划分为生态资源、环境质量和景观绿化三个层次。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4c65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c.png)
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个城市发展的必需品。
但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
因此,对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速公路建设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高速公路建设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往往需要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同时,道路的建设也会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可能导致土地的浪费和轻微的环境扰动。
2. 生物多样性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例如,动物迁徙的路线和活动范围被切断,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
3. 水文系统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往往需要改变当地的水文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流量、水位、水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
4. 空气污染方面:高速公路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汽车排放物。
车辆的运行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二、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意义何在?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助于:1. 评价高速公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预测高速公路建设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
3. 制定科学的环保策略和措施,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倡导文明出行,减少汽车接触所产生的污染和噪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需要何种方法?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法和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 成熟的评价方法:比较成熟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
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评价。
2. 模拟和预测:利用模拟技术可以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进行预测。
常用技术有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道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
![道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8624da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c.png)
道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研究摘要:道路建设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捷性和联通性。
这篇论文探讨了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以及相关的生态修复研究。
主要论点在于,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
研究强调了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应用合适的评估方法,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并提出了一些生态修复的关键策略。
我们希望为道路建设项目提供更加综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保护了珍贵的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字:道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引言:在我们热切追求更好的交通体验的同时,道路建设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
土地开垦、水资源浪费、生态系统破坏等,都是常见的道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引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在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本文将深入研究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措施,旨在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道路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我们将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强调评估方法的合理应用,以及创新的生态修复策略的发展。
1.问题提出: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道路交通需求的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日益显著。
道路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变得至关重要,它旨在识别、量化和减轻这些负面影响,以确保可持续的道路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道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包括土地使用变化,还包括水资源消耗、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侵蚀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这些影响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长期和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生态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还为决策者提供了基于科学数据的可持续发展决策的依据。
在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因素。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27d23aaeaad1f347933fcd.png)
关于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近年来在我国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公路建设所带来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重视公路环境保护工作。
文章从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入手,分析了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效应,同时对当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而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标签: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生态效应;影响评价体系前言公路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速度加快,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公路建设所带来的污染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
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放,确保公路建设运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公路交通中的生态环境概念在公路建设和运营過程中,公路沿线及与公路具有十分密切关系并受公路施工运营影响的各种生态因子统称为公路交通生态环境,具体涵盖了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动物、地形地貌及自然气候条件等。
如人工和天然植被、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水产、鱼类、家养畜禽、地下水、土壤、自然景观、温度、湿度、气候及风俗等。
2 公路建设中的生态效应2.1 廊道效应公路有效地将城市、城乡联接起来,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可以说公路起到互联互通廊道的作用。
任何一条公路的建设,对于动物而言,都是对生活环境和地域的重要分割,使动物之间的流动和沟通存在更多的障礙和阻隔,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孤立化、岛屿化,影响动物的觅食和求偶,不利于生物的繁衍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2 迫近效应一个区域内新建和开通公路后,会扩大人类活动的范围,公路沿线区域内人流数量会增多,人流各类活动越加频繁,这也会导致公路所在区域内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过快,从而对自然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d3d605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3.png)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和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简要介绍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评价内容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对路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损失、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1. 生物环境影响:主要考察高速公路对路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如对植物、动物种群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2. 土地资源影响:主要考察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改变和破坏,以及可能引起的土地沉降、滑坡等问题。
4. 空气污染影响:主要考察高速公路车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如车辆尾气排放、噪声等问题。
二、评价方法高速公路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包括理论分析、野外调查、模型模拟和实验研究等。
其中,理论分析和模型模拟为主要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为辅助手段。
具体方法包括:1. 研究区野外调查:对影响区域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
2. 模型模拟方法:通过建立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模型,模拟预测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影响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等。
3. 现场实验研究: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前后的环境样品进行采集、分析和对比,确定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评价指标1. 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种类、数量、分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2. 土地资源指标:包括土地面积、类型、质量、使用和占用情况等方面。
3. 水资源指标:包括水质、水量、水文地貌、水生态系统等方面。
4. 空气质量指标: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噪声等。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a02fa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f.png)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智能化监测技术:未来公路路域生态 环境保护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监测技术 的应用。通过遥感、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公路周边生态环 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科学决策和 精准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 制是未来公路生态环保的重要研究方 向。通过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 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实现公路建设 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这将有 助于缓解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压力,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景观破坏
景观破碎化
公路建设将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 切割成片段,导致景观破碎化, 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
视觉污染
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 生噪音、尘土等污染物,对周边 环境和人们的视觉感受造成负面
影响。
自然植被破坏
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自然植 被可能受到破坏,导致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水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
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若处理不 当,将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影响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水生生物影响
公路建设可能改变水域的水文条件,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从而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创新环保材料与技术:未来公路建设 中,应更加注重创新环保材料与技术 的研究与应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高性能、环保型路用材料,推广 节能环保施工技术和装备,降低公路 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 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 术成果,推动我国公路路域生态环境 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04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d6d3e20482fb4daa58d4b3f.png)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1 野生植物与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3.1.1 评价范围:一般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路中心线两侧各200范围内。
对动物作评价时可按其活动规律适当扩大评价范围。
3.1.2 评述内容:主要指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公路直接影响的其它自然植被、动物栖息地等。
3.1.3 现状调查及评述3.1.3.1 现状调查:调查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活(生长)习性、活动规律、经济和学术价值等。
动物:现存数量及栖息环境特征。
植物:优势群落组成,植被覆盖率,公路用地,占用林地和草地面积或砍伐林木数量等。
3.1.3.2 调查方法:以收集当地文献资料为主,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应注重向有关专家咨询。
当植物既有资料不完全时,可针对沿线的主要植物群落,筛选出代表性的样点进行样方调查。
3.1.3.3 现状评述:主要对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分布及其栖息环境进行评述,对植被覆盖率进行说明等。
3.1.4 预测评述3.1.4.1 预测方法: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或类比法,分析生存环境的变化对动植物个体和群落的影响。
3.1.4.2 影响程度按表3.1.4分级。
3.1.4.3 预测评述:对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影响,对植物生长分布及动物活动规律、栖息环境的影响: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根据预测及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述影响范围、深度、形式和持续时间等。
3.1.5 环保措施:根据评述结论,综合建设项目的不利影响,对恢复生态环境及减少不利影响提出措施或建议。
1.2 水土流失的影响3.2.1 评述范围:公路两侧路界内以及取、弃土(渣)场地等。
3.2.2 评述标准:采用路线经过地区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参照量,按表3.2.2分级。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表3.2.2注:由于各流域的成土自然条件的差异,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土壤允许流失量的大小,从200、500、1 000 t/(km 2·年)起算,但允许值不得小于200或超过1 000 t/(km 2·年)·3.2.3 评述内容:公路施工中高埴、深挖处的坡面及取弃土(渣)场地,扰动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病害的路段。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18c3feb7375a417876f8f84.png)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摘要】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道路路域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此,道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中的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环境质量;绿化景观;评价;指标引言近年来,道路交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增加运输能力、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尤其是道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等造成较大影响。
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确地预算项目建设进入环境后的污染危害,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不过,要客观评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文就道路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及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1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多涉及面广,指标体系的筛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评价者对评价系统有充分和全面的知识。
在筛选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时,综合路域生态环境分析及路域生态环境调查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实际工作中的指标设置以及建设项目环评的指标体系,首先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评价信息,然后通过初步筛选、理论分析初步确立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所用来评价的内容,应涵盖公路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全方面,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营运期的与高速公路相关人类活动、环境质量与影响。
以《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为依据,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三大类: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09b7c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a.png)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速公路项目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会对路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高速公路的交通功能和经济效益,而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被忽视。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对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速公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还可以为未来高速公路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高速公路项目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害。
通过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引导高速公路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在确保交通便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通过评价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为未来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探讨高速公路项目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项目在各地相继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开展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和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路域生态环境的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路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f6e507770bf78a642954ca.png)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研究作者:高伟伟,王文杰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28期高伟伟王文杰(河南林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4)【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
大量的公路工程建设虽然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对环境却产生了大量的影响。
因此,对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评价不仅在当今的学术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而且对公路的战略性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实际意义。
作者通过对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与结合,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1)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方式以及影响机理。
为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通过对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并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原则;(3)针对实际为今后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提出了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原则。
【关键词】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模糊理论;理论分析0概述环境与发展作为当今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拥有全世界1/4的人口以及全世界第一的能源消耗量[1]。
特别是我国的基础建设,消耗了世界上对大比重的水泥以及钢材。
而公路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极其显著[2]。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起步较晚,所以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分析方面的研究要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
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在环境评价分析研究方面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极大的研究成果:(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我国许多学者针对利用公路两旁植被的绿化程度评价公路对生态环境影响这一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
(2)景观环境影响评价[4]:由于公路工程要在满足交通运输的使用时同样要满足与当地自然地形地貌相结合的要求,我国在一段时间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景观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
![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4b4791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8.png)
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道路工程建设已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研究方法角度出发,对当前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进行评价。
一、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三个评价标准: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1. 受到道路工程建设影响的生态环境种类繁多,研究方法应根据不同种类的生态环境做适当调整。
比如:对于河流等水源地区的研究需要在水环境中检测有害物质的威胁,而在动植物繁殖地区,还需要进行动植物社区结构的分析等多种方法。
2. 多角度分析。
当前许多研究主要关注于某一道路的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忽略了工程规模与环境影响的关联性,导致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
对于大型的道路工程项目,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尺度上进行分析。
3. 聚焦关注点。
当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打破连接”作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物种的适应性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研究,并在选取适宜工具的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
4. 区域综合研究。
道路工程建设的影响范围往往超过道路本身的影响范围,还涉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且有时候道路本身只是区域内的一个组分。
综合区域范围内的基础数据库信息,分析与评估道路工程建设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结合实际情况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当环境条件不稳定时,受到道路的影响的植被类型的结构和特点也可能发生变化,出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
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需要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选择和优化,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对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当前研究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提高研究数据的可靠程度;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研究,依据不同生态环境类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综合评估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10ad1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8.png)
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主题和背景生态公路在中国近年来逐渐被提出并实施,旨在通过降低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修复和维护,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生态公路建设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生态断层、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等,因此,环境监控和评价成为生态公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态公路建设期的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为生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收集已有的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指标体系。
同时,还将对已建成的生态公路进行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对建设期各项环境影响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测,从而得到完整准确的建设期环境监控数据。
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结已有的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2. 实地调查生态公路建设期各项环境影响指标,检测和监测建设期环境质量,形成监测数据。
3.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和文献综述,对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确立合理可行的指标体系。
4. 基于实际数据,对生态公路建设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为生态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研究意义生态公路建设期环境监控与综合评价指标是保障生态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旨在充分挖掘现有指标的潜力,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指标体系,为生态公路建设提供准确科学的监测数据和环境评价,为生态公路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摘要】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道路路域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此,道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念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中的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评价指标的选取,建立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环境质量;绿化景观;评价;指标引言近年来,道路交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增加运输能力、促进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尤其是道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等造成较大影响。
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准确地预算项目建设进入环境后的污染危害,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不过,要客观评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文就道路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及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1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多涉及面广,指标体系的筛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评价者对评价系统有充分和全面的知识。
在筛选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时,综合路域生态环境分析及路域生态环境调查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实际工作中的指标设置以及建设项目环评的指标体系,首先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评价信息,然后通过初步筛选、理论分析初步确立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所用来评价的内容,应涵盖公路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影响、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全方面,主要是对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营运期的与高速公路相关人类活动、环境质量与影响。
以《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为依据,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公路路域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三大类:生态资源状况、环境质量状况与绿化景观状况。
其中生态资源状况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污水处理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噪声状况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状况;绿化景观状况包括绿化状况和景观状况。
1.1 生态资源状况评价指标土地资源状况评价包括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土壤流失量和临时用地生态恢复率四项指标。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路域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对其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条件的能力。
研究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公路路域土壤中有机物质和全氮的含量与恢复年限呈正比。
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之一就是有机质,内含植物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具有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是土壤养分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pH值:pH在化学中的定义是溶液中氢离子(H+)活度的负对数,在公路运营期间,汽车排放的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盐、有机物等)渗入土层后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受到污染的土壤,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动植物生存的环境质量产生影响,降低其生存环境质量,主要反映到土壤pH值的变化。
土壤流失量: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由于坡面开挖、路基填方、取土、堆渣、桥涵架设、施工机械碾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高速公路施工沿线的植被遭到干扰,破坏了原有自然植被状况,产生了新的人为土壤流失,采用土壤流失量来定量评价。
临时用地生态恢复率,反映工程竣工后土地综合治理情况,是设计人员考虑对包括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项目部等临时用地进行复垦以补偿自然生态资源的一项指标。
水资源状况评价包括水污染指数和地表水径流变化两项指标。
水污染指数:交通运输生产的垃圾和废弃物会随着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流入到周边的水环境中去。
有害化学物质会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
在各种行业标准和规范中,大多是用综合指标来评定水环境的等级,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采用综合水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
地表水径流变化:径流的形成是指流域内的降水沿地表径流汇集到各级河网,最后由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过程。
公路是人工的线性构造物,必然会改变部分流域的地貌特征,桥梁、涵洞和排水沟渠都会对径流的形成产生影响。
一些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因为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结构,从而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生物资源情况评价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均匀性指数、植被生长情况与外来物种入侵情况四项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指该地区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反应生物多样性高低的常用且重要的生态系指标,同样适用于公路路域植被调查,可以说明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公路绿化演替的效果。
均匀度指数:反应了路域生物群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群落生态特征的重要指标。
生物生长状况是指个体生物或群落的生长势,影响群落演替进展的速率。
外来种侵入情况是反应路域生态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状况包括大气污染状况、噪声状况、污水处理状况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状况。
大气污染状况:空气质量汽车排出的废气包CO、SO2、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
主要危害是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下生成的光化学烟雾。
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同时光化学烟雾会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等。
NO2、CO、PM10,评价指数采取达标率(%)进行评价。
噪声状况:公路交通噪声分为建设期噪声和运营期噪声。
运营期的噪声主要是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如车轮滚动与地面接触、摩擦产生的噪声,后者随着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路况变差而增长。
指标获取方法依据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污水处理状况主要是指公路施工和运行阶段产生生活污水处理状况,采用污水处理率表示。
固体废弃物处理状况主要是施工垃圾,以及在公路运行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状况,采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表示。
1.3 绿化景观状况绿化景观状况包括绿化状况和景观状况。
绿化状况包括绿化种类与形式、本地绿化植物比例、边坡植被防护状况、绿化覆盖率、绿化植物生长情况与绿化诱导、防眩效果六项指标。
绿化结构和形式是前期绿化规划设计的最终体现,其可以呈现多种不同植被的栽植形式和配置方式,还能够以此来寓意本地环境特点和文化特色,也是景观特色体现的重要因子。
本地绿化种比例强调使用不同生态区划绿化植物在公路景观绿化中的重要性,是绿化物种选择的趋势,不仅能体现植被地域特色,还对本地物种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功能区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边坡植被防护效果是指绿化植被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是绿化建植成败的重要生态指标。
绿化植被覆盖率是验证绿化效果最常用最直观的生态指标,反映路侧裸露情况。
绿化植被生长状况是指个体植被或群落的生长势,影响群落演替进展的速率。
绿化的诱导和防眩效果是指植被在夜间能够有效阻隔反方向行车车灯光线对驾驶人员眼睛的直射,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并诱导驾驶人员安全行驶。
根据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程度,可以把景观分为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三大类,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空间格局,如自然景观具有原始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经营景观常与道路、防护网、边坡、中央隔离带、自然的或人工的河道、水体、残存的森林等构成景观格局;人工景观表现为人工建筑物取代原有的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人类系统大型桥梁、绿化带、服务区等成为景观的主要生态组合。
景观状况评价采用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及与周围环境融合程度三项指标。
景观破碎度:公路的线型结构特点造成了沿线各类景观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斑块化,也可理解为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非连续性。
公路穿越山岭平原、森林灌丛,跨越河流,使原本连成一片的生境支离破碎。
部分地段施工需要开凿隧道、架桥、削坡,完全破坏了原有植被景观的完整性,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破碎度和异质性。
桥梁和隧道等工程构筑物虽然起到了减少植被破坏、提供生物廊道的作用,但完全打破了和谐的自然景观格局;“面广、线长、点多”的公路和河道之间形成多个“生态孤岛”,加大了自然景观的破碎程度。
景观多样性指标的选取基于色彩与人心理感受关系的理论研究基础,不同景观色彩及其组合能够予人多种心理感受,以满足不同公路部位的景观功能需求。
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是指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过渡和融合情况,是景观适宜性的重要指标。
2 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该体系的建立是进行预测和评价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或者评价对象按照其本质属性的特征的某一方面的标志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和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每个构成元素(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描述某事物的状态或者发展趋势,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3 结语总而言之,现代道路建设不仅要肩负着交通运输的职责,还需要兼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但由于指标选取过程难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指标难以量化以及受调查条件的限制,因此道路的建设和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还需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1]韩同福.高速公路路域生态规划及其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2011[2]宋叶房.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刘强,曹家旋,赵仕沛.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环保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