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北方地区-华北平原(共26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北方地区-华北平原(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d92aaa0975f46527d3e196.png)
育 的 学 科 性 淡化,整 合观逐 步体现
中国地理分区图
地 区
北 方
53°N 34°N
103°E
较合理。
幼 儿 方 面 ,由 于我园 硬件方 面条件 较好,有 充足的 活动场 地,幼 儿喜欢 参加各 类活动 , 有 探 究 的 兴 趣,特别 作为艺 术幼儿 园,我们 为幼儿 创设了 良好的 学习艺 术的环 境,给
予 孩 子 学 习 艺术的 空间和 时间。 但幼儿 在艺术 表达表 现上的 能力仍 有待进 一步培 养 ,幼 儿 的 语 言都应 当加强 培养。 、 保 教 工 作 现状
土壤表层 盐分富积
土壤
土壤表层脱盐
土壤
水盐上移
水盐下移
盐碱化土壤水盐运动示意图
盐碱地的形成
盐碱地治理
春秋——返盐
核心 —— 治水
夏季——淋盐
关键 —— 土壤脱盐
冬季——相对稳定
具体方法— 引淡淋盐、覆盖、
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 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生物措施、采用 先进灌溉技术
盐分向地表积聚
XX最 新 幼 儿 园 教学 工作计 划分析 本 文 是 《 》 的文章 ! 一、指导思想
以 深 入 推 进 上海市 二期课 改为核 心,以上 海市新 《纲要 》为指 导,学习、领会、实践 新 教 材 ,不 断 反思、 积累经 验教训 ,体现出 一种更 尊重幼 儿,更 关注幼 儿完整 个性发
展 的 新 教 育 思想,从 而启蒙 幼儿素 质,促进 幼儿全 面和谐 发展。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华北平原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华北平原](https://img.taocdn.com/s3/m/a8cad267eefdc8d377ee3244.png)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 河 流 域 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 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很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 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 渲泄,常常造成。
根治海河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1.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 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 2.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洪灾成 因分析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1、气候(气候异常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地形(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水系特征(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4、河道弯曲(不易排水,如荆江) 5、入海口(如淮河无天然入海口)
1 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和河
道泥沙淤积,泄洪能力降低)
2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
水文特征:
外流河,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注意: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发生凌汛现象。
110
115
京杭大运河 120E,35N
40
35
120
120
海河 黄河
淮河
30
5、华北平原的农业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棉花:黄河中下游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产品市场广大。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 多风沙、旱涝、盐碱-中低产田较多。
华北春旱严重原因:
自然: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春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尚未到达,
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共37张PPT)
![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262cdea45177232f60a2c1.png)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耕地中存在一 些限制性因素,如风沙、旱涝、盐碱。 为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以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 夏季风不稳定
自然地理特征
土壤---棕壤、褐土
黄土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的堆积,土层深厚,肥力大。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残积物
坡积物
洪积物
冲积物
地质作用
风化
风化、搬运、沉积 流水沉积 流水沉积
介质
水、大气、生物
风、水等
对土壤的影响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的土壤含石块 较多
流水
流水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 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 层特征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复习之华北平原 (共37 张PPT)
拓展:分析淮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气候: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6、7月降水量大,时 间长。 2.地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 道弯曲,泻洪能力差 3.水文:支流多,同时来洪,易加 剧洪涝 4.没有天然入海口 5.围湖垦田,湖泊调节径流作用减 弱。 6.植被破坏。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c93f991b90d6c85ed3ac626.png)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答案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气;降水集中;岩壁陡峭;多地震。(答出3点即可)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
答案位置:贺兰山东麓;事件:岩壁有岩画,岩石破损威胁岩画;由图知,甲位于黄河以西,宁夏范围内;求问岩石破损的自然条件,并非求问岩石被破坏的地质作用过程。
地理实践力 外力堆积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堆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堆积。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堆积则为杂乱堆积。
(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在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图2中甲所示)。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搬运
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堆积
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
(1)风化作用
作用
因素
发生
区域
作用结果
示例图
温度、水、空气、生物
普遍
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
(2)侵蚀作用
风向的
判定
河流流
向判定
地貌与
气候类型
①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②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
③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
地貌与
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原因【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原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441a433687e21ae45a9aa.png)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原因一、知识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自然原因是: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整体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旱情更严重;③缺少大江大河,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存在水污染及浪费水现象。
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二、例题分析“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曾是古都西安在汉唐时期的盛景(如图)。
但时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扩大,以及上游森林开采导致河流式微,西安成为中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2012年西安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规划,以“保水、引水、治水”为重点,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水源,计划在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改建和新建,打造现代化水景城市。
(2)说明西安市缺水的主要原因,并说出“八水润西安”规划的优点。
【答案】缺水原因是城市扩大、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河流上游(秦岭北坡)森林开采,河流水量减少。
兼顾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河流众多和降水集中的自然条件),开源(引水、雨洪水)、节流(再生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详解】“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说明西安曾经水源充足,因此西安市缺水的主要原因来自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由于西安的城市规模扩大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经济及生活中不注重环保,导致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据图示,当地河流多为渭河南岸的支流,而这些支流主要来自于秦岭北坡,秦岭北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
“八水润西安”主要是通过建设生态引水体系,打造湿地,修复河系,改造湖池,从而使西安生态水面的面积增多,湿地面积增大,同时还能够保障城市供水,因此“八水润西安”规划的优点是兼顾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且各项措施均为因地制宜,其规划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水源,显示了规划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225ca933687e21ae45a959.png)
(1)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调配工程西起 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西__北_ 干旱半干旱(1分)区。
解析:调“三大自然区” 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 地区”“西部地区”。
(1)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图中B 秦岭(1分)(山脉 名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 分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 的山脉。根据图示信息可 知,B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 从陕西省南部穿过,位于 渭河以南,为长江流域和 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又因 为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m以下,地势平缓 ;肥 沃的黑土 ;多沼泽地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又称黄淮海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
东西延伸,呈狭长形;海拔低,河湖密布。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m2,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众多的人口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分布不均,以黑龙 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珠江三角洲、洞庭湖 平原、鄱阳湖平原、 江淮地区 。
江汉平原;黄淮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平原;长江下游沿岸、 滨海平原;南疆 。
东北大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地区是我 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西南的横断山区是 我国的第二大天然 林区;东南部的台 湾、福建、江西等 省的山区,是我国 主要的人工林区。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https://img.taocdn.com/s3/m/9dce0f4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d.png)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
华北平原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能源、化工 、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华北平原地区正积极推动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经济。
企业改革与创新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城市发展
01
城市分布
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
0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能
力。
03
城市化进程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华北平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
THANKS
感谢观看
水资源配置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政府和企 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兴修水库 、南水北调等,以优化水资源配 置,缓解用水压力。
矿产资源
矿产种类丰富
华北平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 铁矿等。
矿产开采历史悠久
华北平原的矿产开采历史悠久,尤其是煤炭和石油资源的开采,为 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04
华北平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 施
水土流失问题
总结词
华北平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详细描述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华北平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水土 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同时还会淤积河道、加剧洪涝灾害 。
2.4 常见的天气系统——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
![2.4 常见的天气系统——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附真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1b07a1844769eae109ed73.png)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巩固】(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读图5,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答案】1. 2.D【解析】1.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
故选D。
(2020·山西高三三模)在温度等其它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
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5.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A.甲处附近B.乙处附近C.丙处附近D.丁处附近5.此时,乙线附近()A.温差较大B.风力较大C.气流下沉D.湿度降低【答案】3.A 4.B 5.D【解析】3.由图可知,该区域北部地区温度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排除C、D项;根据风矢图,该区城水平气流万向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故A项正确。
4.读图知,乙线大致南北延仲,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动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使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同时符合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征,故B项正确。
2021届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18、中国的地形
![2021届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18、中国的地形](https://img.taocdn.com/s3/m/f6a0189faf1ffc4fff47ac89.png)
85°E-90°E;45°N
准格尔盆地
北疆
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
自然地理特征:
东高西低,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人文地理特征: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柴达木盆地
(3)中国主要盆地分布
位置与范围: 90°E-100°E;36°N 青海省西北部 自然地理特征: 海拔3 000 m左右,内陆高原盆地; 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人文地理特征: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较好;劳动力充足,市场广
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阔,交通便利
西北灌溉 农业区
河新套疆平绿原洲、地宁带夏、平河原西走廊、光形水照平源充坦;足 ,地, 土广昼 壤人夜 肥稀温 沃,差 ,地大 有价; 灌低地 溉。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谷地、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
地形类型(地形以**为主)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起伏大/小) 地势高低分布(地势由**向**倾斜) 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特殊地形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 海岸线状况(平直/曲折,漫长)
1.中国地形有何特点?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与上海相比,成都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何差异? 试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 差异:成都1月气温比上海高,年 降水比上海少。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 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4 华北平原(原卷版)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4 华北平原(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1ed189af1ffc4fff47ac0c.png)
专题04 华北平原基础知识1、概况: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面积广袤,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
2、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地势:西高东低3、气候: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河流及水文特征:海河、黄河、淮河。
水文特征: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凌汛现象发生的条件为:①河流有结冰期;②河流存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5、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6、土壤:棕壤。
7、农业生产:(1)有利的自然条件: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温差大,雨热同期;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③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2)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商品粮、棉基地有国家政策支持。
(3)制约因素:①水源不足;②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③冬春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出现低温、冻害;④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4)农业特征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5)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冬小麦(冬小麦,秋播夏收),玉米;经济作物:棉花;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
8、工业生产:(1)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2)特点: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4)部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
(5)发展方向:今后重点放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高、精、尖、新”的工业部门;(6)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由科技和人才优势(7)限制因素:水资源严重不足。
考向预测(一)华北春旱1、华北春旱的原因:(1)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2)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3)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4)其他因素: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较严重。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华北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a6f9704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e.png)
B D
8. 我国古都之一的开封,
A
A.淮河流域B.海河流域C.黄河流域D.
9. 关于华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B. C
C.春旱、夏涝、
10. 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
B.
B
C.耕地少,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 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他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 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 题
沼泽地的开发
“黄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京、津、冀、鲁、晋、陕、豫、甘、宁 、苏、皖的北部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暖温带 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
华北平原是小麦、棉花主要产区
2.挖掘中、低产田潜力
黄 土
黄土塬
塬 边
缘
坡 田
陡 缓
坡 梯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河流域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很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 渲泄,常常造成泛。
(3)治理措施 黄河: 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 下游加固堤防。
海河、淮河: 支流修建水库; 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 下游挖掘入海新河。
3、植被类型
温带森林草原
寒温带针叶林 混交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3讲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3讲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8d12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d.png)
第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最新考纲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把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把握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3.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生疏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考点一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潮湿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成功油田,g大庆油田。
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城市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
6.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7.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二、南方地区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叉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
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
5.工业:h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7.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地区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最冷月差异明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云贵高原冬夏温差小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自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种水稻,冬种油菜和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生态问题华北平原的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洪涝灾难;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湿地疼惜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c19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1.png)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华北平原复习课件
![华北平原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e57c39998fcc22bdd10d9f.png)
【自主达标】一、北方地区(课本96页)(1)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东临___海和__海。
经纬度位置:33°N —53°N ,103°E —135°E(2)在图中画出这要的经线和纬线,填出字母A 、B 、C 、D 、E 、F 代表的山脉名称,字母H 、L 、M 、N 、G 、I 、J 代表的地形区,以及数字1—10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山脉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H____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二、华北平原 课 题中国地理 华北地区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1课时 编写人 韩霞 审核人 赵彦明 签字 课标要求 1.读图明确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各类图表,分析华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3.根据图文资料和本区的自然特征分析本区的人文特征。
4.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和对策。
(一)位置范围:(课本101页)位于______下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省二市,由____河、____河和___河冲积而成,在地形上分为________平原、_________平原、______平原三部分。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1ed1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b.png)
华北平原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与范围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中国东部偏北。
它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抵燕山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苏、皖两省北部,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连。
华北平原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七省市,面积广阔。
二、地形地貌华北平原的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自西向东微倾。
它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典型的冲积平原。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华北平原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平原内多低洼地、湖沼,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
三、气候特征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四、土壤与农业华北平原的土壤肥沃,以潮土、褐土和盐渍土为主。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经济与交通华北平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这里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干线,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
六、地质构造与形成过程华北平原是华北地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基底形成于太古宙和元古宙,盖层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影响。
在新生代时期,断块作用导致平原内地貌的多样性和变化。
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也对华北平原的地貌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资源与环境问题华北平原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然而,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华北平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风沙、旱涝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地理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与农业、经济与交通以及地质构造与形成过程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质
水、大气、生物
风、水等
对土壤的影响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的土壤含石块 较多
流水
流水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 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 层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土壤---棕壤、褐土
黄土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的堆积,土层深厚,肥力大。
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小麦 玉米
花生
大豆 棉花
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京津唐工业区
1、交通发达 2、矿产资源丰富 3、工业发达
辽中南工业区
环渤海经济圈
社会经济的地理特征
4.人口
社会经济地理特征 5.科技
北京高校:93所 郑州高校:62所
水资源短短缺 人多地少,商品率低 旱涝、盐碱、风沙危 害严重,多中低产田
思考:华北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为什么华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季节
水盐运动
形成原因
春季(旱季) 夏季(雨季) 秋季(旱季) 冬季(旱季)
积盐 淋盐 积盐
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分沿土壤空隙上 升到地表
降雨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淋洗,使 土壤表层脱盐
同春季
盐分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 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 发量较大。
3.水资源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水污染治理、中水利用
4.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2.分析华北地区夏涝严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防治措施:
1.夏季降水多,多暴雨
修建水库
2.地势地平,排水不畅
疏浚河道
3.部分河流入海缓慢,排水不畅。挖入海新河
人为原因:
1.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植树造林、治理上游河段 。 2.水土流失严重,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加固大堤(区别于坝)
拓展:分析淮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1.气候: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6、7月降水量大,时 间长。 2.地形: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 道弯曲,泻洪能力差 3.水文:支流多,同时来洪,易加 剧洪涝 4.没有天然入海口 5.围湖垦田,湖泊调节径流作用减 弱。 6.植被破坏。
淮河流域
海河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第29题图1
第29题图2
盐碱
盐碱土
上世纪60年代,黄淮海平原的盐 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23.4%,现 在盐碱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 2.2%,耕地面积已高达2.58亿亩。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原生盐碱化:因为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自然形成的土壤盐碱化。 次生盐碱化:主要因为人类活动,尤其是不合理的灌排制度引起的土壤盐碱化。
因 原因
地势起伏小,对风的阻弱
滥垦滥伐
退耕还草还林
过度放牧
合理放牧
理 措
违章施工
制定法律法规、 施
文明施工
探究主题:土壤盐碱化
【情境材料】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 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 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 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 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 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 成因。(4分)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滨海平原
组成
位置 地势
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
洪积和冲积平
原
山麓
冲积平原 滨海平原
海滨
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质组成,主要分 高 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
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 低 含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低
常见的沉积物
各种沉积物的 区别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源自冲积物地质作用风化
风化、搬运、沉积 流水沉积 流水沉积
地势平坦
气温回升快 雨季迟而短
蒸发
强
水 降水
少
循
环 地表径流 慢
下渗
多
地下径流 升
海水倒灌
失水多
土 补水少 壤
盐 积盐强 碱
化
淋盐弱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板结的土壤也会阻碍施肥,降低水分的通透性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 作物生长
高盐渗透作用,影响作物吸收水肥。
改造盐碱地的措施
引淡淋盐 淋盐
井排井灌 明渠、暗管排盐
台田农业
排盐
吸盐
种植耐盐作物
阻盐
地表覆盖 土下阻挡
以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 夏季风不稳定
1.分析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自然原因:
1.总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径流少。
防治措施: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3.雨带未到,降水少。
人为原因:
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
1.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种植耐旱作物
2.人口多,城市多,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节约、合理用水
华北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以当地大田面积近三年平均单位面积 产量为基准,高于基准20%以上的为高 产田(质量高、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 长需求,可获得高产的土地),低于 基准20%以下的为低产田,处于基准 ±20%以内的为中产田。
西部斜缓平原:能够较充分地排水防涝, 因此土地质量相对较好。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耕地中存在一 些限制性因素,如风沙、旱涝、盐碱。 为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3.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多风沙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沙尘暴形成的三个条件: 有沙(物质) 有风(动力)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3.分析华北地区春季多风沙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沙尘暴天气
风力搬运
沙尘来源
动力
影响地区
干旱内陆
施工工地
冷锋南下
西北、华北
形 自然 原因
成
气候干旱 春季大风
地表疏松干燥
植树种草
治
原 人为
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高
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自然原因 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
盐 碱 化 的 成 因
人为原因
地下水埋藏浅 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排水不畅,下渗,地下水位升高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入侵,地下水位上升,盐度升高
(1)治理开发的背景:
水盐运动(的2)治季理节开发变的化主要矛春盾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华北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燕山以南,淮河以 北、太行山以东濒临 渤海、黄海,由黄河、 淮河、海河冲积而成, 又称黄淮海平原
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50米以下,滨海平原 4米左右。有利于农 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 经营。
40°
115°
自古有“中原之称”
35° 120°
华北平原剖面图 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