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解读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摘要: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虽然年代跨度不长,但上承中国传统书籍的设计特质,吸收西方生产技术和艺术手法,是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端时期。
此阶段中国书籍设计由传统走向现代,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字体、图形、与色彩三个层面来对民国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当时的设计形式,并挖掘其潜在的艺术价值。
关键字:民国书籍;封面设计;视觉特征;艺术价值一、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及阶段性特征中国书籍的发展,至民国成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书籍形式甲骨文到竹与木连成册的“简策”再到丝织品和简牍的出现,至清时期已形成完备的书籍设计范式,逐步形成了“古朴典雅”极具中国韵味的特有形式;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设计出现了重大革新。
1.1新旧交替时期民国初建至五四运动前夕。
此时期,由于西方思想和一些技术进入中国,文艺作品新旧杂陈,书籍艺术也出现新旧交错的面貌,许多书刊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装饰形式。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封面虽未完全脱离中国传统绘画和传统小说插画样式,但与传统书籍装帧已有不同,俨然受到西方装帧设计的影响;另外,文房四宝、花卉鸟兽等也是当时常用来装饰书封面和封底的图案。
这一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设计手段还不算成熟,属于民国书籍装帧的萌芽期。
1.2繁荣发展时期五四时期至七七事变。
“五四”运动爆发,西方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大众社会的新时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也变得异常活跃,书籍装帧设计渐渐脱离传统样式,开始向现代书籍的出版方式和设计形态转变。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艺术家创作风格精彩纷呈,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3稳步发展时期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中国书籍封面设计艺术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全国人民民族意识高涨。
因此在艺术表现形式出现了写实主义、民族主义。
这一时期的书籍封面装倾艺术受时代条件影响,作为政治武器,摈弃了繁重的装饰,图案简洁、生动、立意明确,反映出了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积极的革命斗争精神二、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特点2.1.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文字设计文字是书籍、期刊杂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博宝艺术网 来源:《书衣百影》2008-03-24 19:01:54作者:姜德明光绪随着近代印刷术的传入我国,到光绪末年,石印、铅印技术已很流行,书籍装帧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古籍形式,即木刻线装的惟一形式。
但发展速度是缓慢的。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书籍出版技术开创了新的局面,然而它初期出版物仍没有脱离线装的古书形式,只在书衣上舍去书名签条,改排铅字,或用书法题写书名而已。
到本世纪初,有些的封面才开始装饰花边的框线,封面纸变换了不同的颜色,并有人尝试绘制彩色图画装饰书衣,为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总的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并没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而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我见到的清末书刊不多,从我收藏的清末出版的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起,到林纾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都还是线装书的形式。
为了编辑这本画册,以见现代书籍装帧的发展源流,我选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和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两种文艺书作为参考。
“五四”前后的出版物,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来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
凡是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我们的装帧设计家都想一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籍装帧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
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可以说晚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
这就不能不提到鲁迅先生所起的先锋作用。
他不仅亲身实践,一共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了一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鲁迅先生对封面设计,从一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来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
他非常尊重画家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就在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萄、孙福熙等人。
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民国时期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个新时代,其装帧风格独具特色,是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背景环境、艺术特点、影响等三个方面来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一、背景环境自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时代的变迁给书籍装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影响,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近代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书籍装帧中的艺术表达不断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
二、艺术特点1. 技术手法先进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技术上更为先进,采用综合性技术手段,如拼贴、烫金、印刷、水彩、水墨等手法,创造出多样的装饰效果。
如秦岭拼贴局部繁密,装帧线条规整;周作人的《西湖怀古》则是多小的水墨花鸟画作背景纹饰,使图案富于变化美感。
这些技术手法不仅大幅提升了书籍装帧在美学上的内涵,更表现了作者对于装帧审美的独到理解。
2. 色彩鲜艳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不再依次佛教经典的传统,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颜色的运用成为装帧艺术中的重要手段。
黄色、红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成为了主色调,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直线造型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造型上更加注重直线设计,线条优雅流畅,整体感更为强烈,且具备一定的抽象性。
风格上以简约、现代为主,表现出经典的美感和现代的时尚感,不仅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方式,更富于浪漫主义情调。
三、影响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书籍装帧设计,为中国现代化的书籍装帧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对于现代艺术装饰、设计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现代装饰、视觉传达有着深刻的联系。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呈现出技术手法先进、色彩鲜艳、直线造型等多种艺术特色。
其对于后来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现代化的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现代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赏析
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赏析作者:周梦琪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吕敬人是著名的中国书籍设计师,是中国书卷文化推广的守护者。
他的设计作品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书籍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吕敬人书籍设计作品的赏析,研究其书籍设计中的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以此来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吕敬人;书籍设计;材质之美;造型之美;文化之美每一个时代的书籍设计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點,在这个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的时代,纸质品也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特别是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书籍设计出现了丰富多彩、百家争鸣的状态,出现了各种优秀的设计作品和设计师。
吕敬人是著名的书籍设计大师,他的书籍设计风格被世人尊称作“吕氏风格”。
简单说,吕氏风格是一种将书籍的人文精神内涵与视觉版式风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书籍设计理念。
[1]在吕敬人的设计中,他的书籍设计考虑全面,对书籍材质、造型、文化内涵的把控展现了他深厚的书籍设计功底,他所设计的作品非常具有设计之美,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吕敬人书籍设计的材质之美(一)《怀珠雅集》的材质之美《怀珠雅集》的书籍内容展示了收藏家和文人的藏书票。
[2]这本书封皮的材质采用了瓦楞纸,首先瓦楞纸本身特殊的结构对书籍产生了保护作用。
其次在触觉上,瓦楞纸表面凹凸不平,人们在拿到这本书时,会感受到瓦楞纸的触感,产生新奇的感受。
最后瓦楞纸立体的波浪形条纹也为这本书的封皮增添了一丝质朴的韵味。
这本书最里面的封面是粗纹的磁青纸(瓷青纸),中国以前线装图书的封面和封底也多是采用瓷青纸。
这种纸质的采用给人一种怀旧复古的感觉,而且这种粗纹的纸质,让人与书在触觉上产生了对话。
另外毛边宣纸的书签,既小巧又雅致,这些书签是吕敬人要求工人们用手撕的,他认为这样才能保存自然状态,露出纤维。
这本书的形式采用宣纸、瓦楞纸、瓷青纸的组合,遵循传统但不照搬,为整本书营造了古雅的文化氛围。
中外书籍形态设计发展进程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 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
•
绘写在丝织品上的形态
• 帛书——古代丝织品有帛、缯、缣、素等名称
,所以这种书就称为帛书、缯书、缣书或素书
•
帛书的抄写方法,是用手抄写在缣帛上,
写完一块,再续写一块,然后把它们粘连在一 起,加上一根轴,卷成一束,便成卷轴。卷口
又不失民族特色,对封面、插图、书名、 排版等都非常重视。
• 研究中国传统书籍艺术,注意吸收外国书 籍艺术的精华,亲自设计的书籍把名族风 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中国风格.
•
同时,鲁讯也主张设计者在图案适 当的位置签署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
荣誉。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
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 艺术的中国风格。
•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 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 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 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 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 泛使用。
•
而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 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 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所代替。 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 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 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 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 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 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 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 。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 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 。“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 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卷轴装的 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 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
浅析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色近代中国书籍装帧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书籍的装帧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艺术特色方面进行探讨。
一、装帧材料多样化民国时期,国家工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型给书籍装帧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
在装帧材料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丝和绸等材料,而是更加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材料,还有花布、毛布、络锦、针织物、磨砂布等材料被广泛应用。
各种不同的材料被应用到不同类型的书籍中,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
二、色彩运用更加丰富民国时期,书籍装帧的色彩运用更加丰富,从单调的黑白灰三色调向彩色、明快、大胆的色彩方向发展。
装帧中的色彩不再是简单的红、黄、蓝等基本色,而是更加复杂的色彩搭配。
红、黄、绿等暖色调和蓝、紫、白等冷色调的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
艳丽的色彩运用为书籍装帧赋予了更加生动的特色。
三、版式前卫化在民国时期,书籍版式从传统的上下左右、中宫对称(中心对称)的排版方式逐渐向前卫化的排版方式转变。
在版式设计上,大多数装帧师以重视主次平衡为核心,前沿的排版设计方式被应用到书籍装帧中,如不对称的版式、衬线与无衬线字体结合的设计以及字体大小与颜色的混搭等。
这些设计方式突破传统的排版方式,赋予书籍装帧更加现代化的特征。
四、图案印刷趋于多样化在民国时期,装帧印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图案印刷也趋于多样化。
大量的手绘和图案设计被用于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中,其特点是创意新颖、图案精美、造型独特。
图案印刷的运用以及色彩的变化,为书籍装帧增添了更加多彩的特色。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不仅是书籍文化发展的反映,更是艺术创作的表现。
通过对材料、色彩、版式和图案印刷的运用,民国时期的书籍装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为中国现代书籍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
中国记忆书籍设计分析喜讯又至。
近日,著名装帧设计大师吕敬人的作品《中国记忆》又一次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获奖,这已是连续第6年中国图书在这项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图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一年一次。
这德国莱茵河畔的书衣百影总能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眼球。
我国参加这项评奖从2003年开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先面向全国组织“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入选图书再选送次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从2004年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到2005年的《土地》再到《不裁》和《中国记忆》,这些全世界最美的书究竟长啥样?或许新科“最美”《中国记忆》可以给我们些许灵感与启发吧。
《中国记忆》与记忆中国一把大胡子,一脸艺术家气质,一大堆获得“中国最美”和“世界最美”称号装帧作品,吕敬人的名字,在中国书界如雷贯耳。
1998年创立的敬人工作室也成为中国书籍装帧工作室的参照标杆。
招牌性的敬人式微笑,叫人第一眼就打心底里喜欢上这个泰斗级书装大师。
《中国记忆》,是又一部典型的“吕氏风格”之作。
尽管大师努力追求每一次设计的不同体验,“吕式风格”却已悄然出现。
从《黑与白》开始,《美丽的京剧》、《书艺问道》、《朱熹榜书千字文》等等,一系列的作品几乎反映出吕大师的整个人生追求和审美品位,也得到了认可。
这次“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中国记忆》,是奥运期间对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精品展览的收集,该书作者希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展示和图书的形式,更多的关注了解中国文化,给更多中国人和海外人士留下深刻的记忆。
很明显,这样的内容和定位是符合吕老的一贯喜好和偏爱的。
《中国记忆》的装帧设计延续着一如既往的中国风,周身融进诸多的中国元素:水墨晕染、原始象形文字、中国书法配以中国红的书名、古朴典雅的外包装,勾勒出一个东方美学的综合体。
这个综合体也同样获得了西方评委们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敬人美学初长成在对中国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上,吕敬人是中国那么多的优秀设计师中屈指可数的。
浅谈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风格
浅谈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风格浅谈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风格【摘要】: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的整体设计,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想法,有的注重色彩的使用,用抽象的图形和个性的色彩来表达书的内容,有的注重造型的完整来述说一本书的故事,装帧设计单纯、简洁的艺术风格由图书本身的文化属性所决定。
【关键词】:现代书; 装帧设计; 艺术风格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出版物基本上还处于凸版铅印的阶段,由于科技落后和经济制约,一般设计用色限制在三至四色以下。
但那个年代的设计大师在有限的用色条件下,精于构图,以概括、洗练的设计构成,单纯的设色,同样呈现出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典雅大方。
时代变迁,它们的艺术价值依旧。
如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是一本中国新文化运动初兴年代的九位诗人的合集。
设计者曹辛之先生用一棵大树九片茁实的叶子比喻九位诗人,寓意深邃,启人遥想。
全书构图平稳,树叶错落有致,设色单纯、雅致,把该书的内涵,含蓄而诗意般地呈现给读者,体现了一代大师的功力优秀的书籍设计,在于把握内容精神的准确传达。
它是图书灵魂的外在体现。
光靠电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图书体裁、题材、风格等,注入设计师不断升华的设计理念。
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表面浮躁、花哨的封面为人们所唾弃。
一、书名醒目,装帧单纯明快,重视平面与色彩构成,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设计,成为众多装帧设计者的追求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代书装设计理念的体现。
诚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精神,装帧的美感和形式法则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变化。
书籍作为信息的载体,伴随着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在将知识传播给读者的同时,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因此,好的书籍不仅仅提供静止的阅读,更应该是一部可供欣赏、品味、收藏的流动的静态戏剧。
书籍的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突出书籍本身的知识源,更要巧妙利用装帧设计特有的艺术语言,为读者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通过读者眼观、手触、味觉、心会,在领略书籍精华神韵的同时,得到连续畅快的精神享受。
近代文学书籍封面设计探索
近代⽂学书籍封⾯设计探索2019-03-27⼀、“⽂⼈”参与设计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和奠基⼈”,是著名的⽂学家,⼜是版画家;陶元庆、丰⼦恺既是编辑学家,⼜是书籍装帧艺术家。
他们的学识修养以及审美意趣渗透在其书籍装帧之中,正是在⽂⼈们思想的影响下,书籍装帧已开始突破传统线装的单⼀形式,在开本、版式、装订、印刷⼯艺等⽅⾯有了新的变化,书籍封⾯的设计打破了⼀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书籍装帧的内容和形式、艺术性和技术性更加协调和统⼀。
这其中⾸推陶元庆,他设计的作品构图新颖、简洁、⾊彩明快,线条活泼流畅,颇具装饰性。
陶元庆的风格正如鲁迅所指那样:新的形、新的⾊、东⽅情调和民族性,如《故乡》《朝花⼣拾》《未名丛刊》等封⾯设计。
曹⾟之是诗⼈,精通书法、篆刻,这使他设计的作品典雅、俊秀、富有诗意,同时民族特⾊突出,散发着浓郁的书卷⽓。
钱君陶的装帧设计作品⼒求融贯中西,讲究构图元素,图案简洁、⾊彩唯美,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呈现出清雅的艺术风格,如为茅盾的《⼦夜》、译作《雪⼈》设计的封⾯,图案清新别致,构成了⼀幅“诗”的图画。
丰⼦恺的封⾯设计以漫画的笔法,构图上讲究装饰,设计的⽂艺丛刊《我们的七⽉》《我们的六⽉》的封⾯画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清新脱俗的艺术⽓息。
集作家、翻译家、画家和收藏家于⼀⾝的叶灵凤,⾃称“中国的⽐亚兹莱”,喜欢英国⽐亚兹莱和⽇本路⾕虹⼉的绘画,常常模仿他们的艺术风格设计封⾯和绘制插图,作品带有浓厚的“唯美”情趣。
这些“⽂⼈们”以他们各⾃不同的艺术素养和表现风格丰富了当时⽂学书籍封⾯艺术的设计语⾔,创造了⼀个个意境深远、清新脱俗的艺术形象,为现代⽂学书籍封⾯设计打开了新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内涵。
⼆、设计上的民族风格与时代特征设计是与时代同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特定的时代具有特定的视觉⽂化,⽽这种⽂化现象⼜因时代的不同⽽呈现出差异。
论中国书籍形态设计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裱有一段称之为镖的纸或丝绸。镖头上再 再集成一本书,在书边上打孔,用线装
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在唐以前,纸本书 订、裁切而成,均采用繁体竖排,多使用
的最初形式仍沿袭帛书的卷轴装。卷轴装 宋体。
的纸本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卷轴装书:三、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书籍形态
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但在书画: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形态的产生是和技
3.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趣化。书籍的 形态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 悦性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师应注重对工艺 纸品的表现力。一直先生设计的((藏地牛 皮书》,近乎正方形的厚重造型让人过目 难忘,书中用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书边 全部涂成了黑色,翻阅的过程“兹兹”有 声,颇具毛边书之遗风。书内字里行间有 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 框框、红色箭头,各类手绘地图,以及横 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 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所有的
明,缩短了成书的周期,促进了书籍的形}
6.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
成,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 形式。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
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法一样,区别处在于护封,是将两张纸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装帧材料的变革、印 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
刷技术的革命,书籍的装帧形式在装订方 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线装是中国印
装裱中仍在应用。
:术相联系的,自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来,
2.经折装。是在卷轴装形式上改造而 中国书籍设计始终走在世界的前面。只是
来的。具体做法将一幅长卷沿文字版面的 在近一百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落后,导
间隔中间,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 致设计明显落后。但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形的一叠,两页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它 下,一批留学归国的艺术家、文化名人致
中国意蕴的现代文艺类书籍装帧轻形态设计研究
中国意蕴的现代文艺类书籍装帧轻形态设计研究摘要:文艺类书籍设计是装帧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别。
其设计的“轻形态”理念,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引领市场占有比重较大的文艺类书籍阅读人群,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书籍;文艺;轻形态文艺类书籍装帧设计“轻形态”理念的提出,重在挖掘体现中国意蕴的设计语言,提高设计品位,以此培养读者深度阅读习惯,并一定程度的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读者负担。
一、文艺类书籍装帧的设计现状纵观近年来文艺类书籍设计作品:欧洲造型理念讲求自我,是一种静悄悄的设计,简洁的同时要求精美的印刷工艺。
美国书籍设计如同快餐文化,强调书皮、书封,采用叙述型(人物、物品、事件、地点、时间、文本等)及超越叙述型(主题、基调、效果等)手法。
东方以日本书籍影响较大,设计将西方构成美学融入东方人的情感,插图与日本文字的合理运用,传递出素净、含蓄的气质。
这些设计方法都对当前我国的文艺类书籍设计有所影响,但从近年获奖作品来看,寻找市井的、民间的、中国传统的风格,更能打动读者的心,更好地传递信息与情感。
二、文艺类书籍装帧“轻形态”理念“简单+适量+健康+均衡”的轻食主义,注重对人体有益的高纤维和高营养的摄取。
作为人类精神食粮的书籍,其设计的“轻形态”理念,对应了“简约造型+适量装饰+文化体现+精湛工艺”。
不可否认,数字媒体越来越发达,电子书和视频日渐成为主流。
文艺类书籍装帧“轻形态”理念,旨在引领市场占有比重较大的文艺类书籍阅读人群,时代带来了中国本土文化审美意识的回归,读者也有更高的品赏欲望与需求,纸质化书籍不可取代的阅读体验是电子书无法做到的。
三、“轻形态”的设计原则(一)轻形态,应当简约与适量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提出:“当今设计中存在过度设计、过度包装的弊端,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不着边际的修饰,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越俎代庖或外强内虚的外在浮夸装帧……无限添加莫须有成本,有损书卷文化的传播”。
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风格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风格及其当代启示【摘要】中国近代漫画作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近代漫画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其起源与发展。
接着分析了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特点,包括线条简洁明快、色彩鲜艳等方面。
也探讨了中国近代漫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如以社会生活为主题、具有讽刺性等特点。
随后分析了中国近代漫画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强调其在文化传播和社会批判方面的重要性。
探讨了中国近代漫画的当代发展及其对当代漫画产业的启示,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漫画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漫画的特点及其对当代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近代漫画、艺术风格、当代启示、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题材、表现形式、影响、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创新、文化传播。
1. 引言1.1 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风格及其当代启示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绘画的影响,也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
从线条运用到色彩搭配,从构图结构到人物表情,中国近代漫画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些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和艺术家们的创新实践。
中国近代漫画的当代启示是多方面的。
中国近代漫画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当代漫画产业提供借鉴。
中国近代漫画的传承和创新精神值得当代漫画从业者们学习。
中国近代漫画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也提醒着我们在当代文化传播中更好地发挥漫画的作用。
中国近代漫画的艺术风格及其当代启示对当代漫画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 正文2.1 中国近代漫画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漫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快速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漫画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西方的漫画艺术和漫画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漫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代漫画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绘画、插图和漫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化的熏陶。
中国艺术设计史(4近现代)
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事业
工业设计 绿色设计 数字媒体设计 广告设计信息语意传达 城市建筑环境色彩设计
宁公司的半坡(Banpo)专业篮球鞋
练习思考题
1、1954年举办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庞薰琹提出的具有“健康而又优美的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 3、新中国建立后恢复生产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主要有哪些?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艺美术生产多元价值? 5、就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以及 “适 用、经济、美观”的生产原则谈谈认识。 6、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建立意义是什么? 7、为什么说人民大会堂的室内、家具和纺织面料的设计,是推动我国 室内设计发展的关键一步? 8、“文革”时期我国工艺美术事业是如何艰难前行的,并举例说明。 9、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10、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意义是什么? 11、面向21世纪的我国现代设计,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努力去做?
第四节 新兴产业的出现与艺术设计的新发展
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机器制造业的产生
商业招贴广告设计
月份牌 纪念牌香烟
1927年3月27日《申报》 第9版广告
回力鞋在《申报》 上做的广告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特色
我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特色,可以概括为东方式的淡雅、朴素和 内敛风格。
第五节 建筑艺术的变迁与建筑装饰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国内外市场的不 断拓展,工艺美术行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从法 律和法规的层面上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提供了保障。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了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 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评审产生了161名新一届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
鲁迅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特色探究
视觉设计鲁迅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特色探究□李林森安姗姗摘要:该文以鲁迅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为切入点,探讨了鲁迅的设计思想、艺术作品以及为形成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特色所作出的贡献。
鲁迅书籍装帧设计理论及其作品对于深化当代书籍设计理论、指导书籍创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鲁迅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特色鲁迅是中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革新的倡导者,也是当时一位超前的书籍装帧设计实践者“天地要阔、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要求,他的书籍装帧设计思想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值得如今的书籍装帧设计者学习。
他把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项美育工作对待,对中国当时的书籍装帧面貌进行革新,设计了包括《呐喊》《国学季刊》《毁灭》《铁流》《木刻纪程》等在内的数十种书刊。
他的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理念明确、工艺考究、特色鲜明,值得当今书籍装帧设计借鉴。
一、师承古风,民族性与时代性融合的思想导向1.民族性思想下的书籍装帧设计鲁迅强调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化,非常看重装帧设计中体现的民族独有的精神气韵。
如何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鲁迅认为,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画像石,都有极其优秀的图案纹样和人物描写,如果把这种传统的东西运用到封面设计中,大概会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出现。
因此,鲁迅借鉴了青铜器和画像石的图案纹样,并对其进行了创新应用,设计出如《桃色的云》《心的探险》等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精神。
在设计《桃色的云》封面(图1)时,鲁迅以汉代石刻艺术中的云纹、羽人图案为设计元素,对其进行变化和创新,一方面对图案进行取舍,使其更具流畅性;另一方面,将凝重内敛的黑色改成如朝霞般灿烂的红色,使雍容、厚重的石刻艺术图案显得灵秀、典雅,画面顿显一派温馨与光明。
在设计《心的探险》封面(图2)时,鲁迅对六朝时的墓门画像图进行了再设计和重新构图,使画面神秘感十足。
这些设计作品表明了鲁迅对传统画像石艺术的传承,也彰显了他高雲的色桃譯迅魯作珂先羅愛雅的艺术品位和敏锐的设计感觉。
中国设计近代史——鉴古知今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王受之说过设计就是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所以说人类发展史也同时是一部设计的历史。
设计总是与特定的历史形态紧密相连, 它不仅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同时还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下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和复杂的文化现象,并通过设计以物质的方式传承了下来。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设计史主要包括了史前到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历史主要大多数以手工业为主的设计历史,不论是原始时期的粗犷与审美并存,到秦汉时期的雄健与清秀,再到隋唐时期的灿烂辉煌,以及两宋转为幽静和谐,元以后逐渐走向空清、优美、个性化和主观化。
每个时代都赋予艺术作品以自己的特色, 同时每个设计者也都把自己的气质个性印在作品里。
(1)原始时期:艺术的黎明“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可以追溯到大约180万年前,甚至更早。
”“一切人造物既意味着设计”在原始时期通过对石器的加工和运用逐渐有了一些朴素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观念,例如红山文化玉器的设计以及应用和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产品设计。
其大多数设计都带有象征性和抽象性,很多的纹样设计都是从现实中抽象表达而来,同时也是表达出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漆器的出现“青铜器作为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形态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奇巧,更易于理解和接近生活反映出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观念”一个动乱而活跃的时代,这又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出现了镶嵌、错金银、鎏金、彩绘等新的表面装饰新工艺。
同时炼钢技术开始发展起来。
(3)秦汉时期:雄健清秀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设计发展中的第一个高峰期。
在秦代的铜器设计上造型简洁优美,而汉代的铜器设计则更加注重实用功能,使之实用与美观达到统一。
秦代的瓷器以及陶器也同样造型丰富生动,汉代则相对来说更为质朴但同时也不失呆板。
两个时期的设计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同时注重对于“人”的体验,人对于设计的影响因素继续开始增强。
(4)三国魏晋南北朝:超脱时代这个时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烈热情的一个时代”各种宗教的兴起使得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都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浅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
浅谈鲁迅先生的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作者:吕益冉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 ; 要: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同时,他还是现代书籍装帧史上的开拓者和真正的实践者。
鲁迅先生书籍装帧设计的多样性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伴随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理性的思考逐渐产生的。
他以理性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在书籍设计领域进行探索,创作出一大批融贯古今中西的装帧作品来。
关键词:鲁迅;书籍设计;多样化;色彩中图分类号:TS881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60-01鲁迅先生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位全能的装帧艺术家。
综观鲁迅先生的艺术文论和设计成果,诸多作品总能够经得起时代考验并产生深远影响。
不仅在民国时期为当时的书籍装帧注入新的活力,便是到了今天,都不失为一份可观的文化。
一、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现代书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无论是通俗的大众读物还是严肃的政治刊物,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在模仿西方设计的同时展现中国风格,怎样在书籍装帧设计上继承传统、融合外来文化,鲁迅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为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鲁迅选择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创作道路,正如他在论木刻中所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二、木刻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木刻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手段之一,要归功于鲁迅先生的倡议和亲身实践。
鲁迅的一生致力于推广外国版画并对其加以借鉴,同时倡导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开始着手介绍西方木刻,他搜集了大量的木刻作品,如细腻的英国木刻、粗犷的德国木刻、深沉的苏联木刻,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足可建立一个规模很大的美术图书馆。
在搜购外国木刻范本的同时,鲁迅着手编印木刻画集,先后出版有《近代木刻选集》《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把介绍的欧美新作比作中国新木刻的范本。
书籍设计01书籍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早期的册页印刷书
出现在北宋末年,直至明万历年后得以发展,到了清代线装书达到鼎盛。
线装书不用整纸镶书,而是前后分开封面和封底,不用包 脊,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打孔穿线,订成一册。一般 用四眼订法,也有用六针眼和八针眼的,讲究的还在上下 角用丝织品包角,气派豪华,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三、计算机照相植字技术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后, 1924年,日本人发明 在计算机控制下利用 了汉字照相排字机。 阴极射线管(CRT)
选字成像新技术的发 明极大地提高了照相 排版效率。
70年代后,又发明 了由计算机控制的激光 照排设备,它以计算机 控制的激光束在感光材 料上扫描成像,且排成 的文字可以在显示屏上 任意删改移换,并能通 过激光打印机输出普通 纸校样。
直到雕版印刷术发 明以后,由于版面尺 寸的限制,更没有必 要延伸那么长了,因 而逐渐发展成为旋风 装和经折装。
; ; ;
是 各是 首是
是
卷 种用 ”保
用
的 材以 护
作
本 料旋 卷
缚
身 的转 子
扎
, 轴便 免
的
是 头利 于
,
以
舒破
是
纸
卷裂
附
或的的ຫໍສະໝຸດ 黏缣木,在
帛
质俗
褾
做
的称
头
成
轴“
上
的
,包
的
两
一
端
种
镶
丝
以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电 子出版物也应运而生。
二、数码新媒体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来,书籍设计的最大变化是计算机广泛地运用到设计 的整个过程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末期 从欧洲传入石版和铜版印刷技术
20世纪初年 铜版,锌版,铅字印刷技术和照相制版技术传入中国 (使中国传统印刷技术和书籍装帧艺术发生了更大的改变)
五四运动以后 平装和精装书籍的出现,除了使图书本身翻阅方便,使 书籍装帧脱颖而出
五四运动--20世纪40年代末期 平装和精装书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也开 始突破传统古典装帧模式的局限,在封面字体设计 和编排,封面图形的设计,色彩的运用组合等方面 出现了一些现代的意味
鲁迅在1926年6月出版的 《心的探险》中采用六朝 人墓门画像图做书面,图 案从上到下铺满封面,在 图的空白出写书名和作者 字样,这是一种大胆的构 图尝试,寓意丰富。图案 和中文字体变化结合的设 计,为当时中国书刊设计 探索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 法。
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在设计领域的探索不仅值得我们崇敬,更重要的 是 1他开辟了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新路。 2他是“五四”以后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讲究装帧的实践者。 3他一生设计的书刊封面中,有自己亲自题写封面书名、有请别人题写或 画封面画,自己再安排大小、位置和颜色设计,也有些翻译书籍采用已 有插图来设计封面。 4他的装帧设计兼具朴素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感,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时代感 和民族性的融合。
鲁迅 我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天地要阔、 插图要精、纸张要好”是他对书籍设计的基本要求。他特 别重视对国外和国内传统装帧艺术的研究,还自己动手, 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
2.代表作: 《呐喊》 这是鲁迅最优秀的设计,今天看 来仍是无可挑剔。暗红的底色如 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 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 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 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 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 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 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 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 鲁迅只是对笔划作简单的移位, 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 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这个
六.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艺术风格 李叔同 1.中国美术家,音乐家, 戏剧家和艺术设计家
2.早年留学日本,回国
后担任《太平洋报》编 辑,为《申报》《新闻
Hale Waihona Puke 报》等报刊做插图和漫画3.1918年,出家,法号“弘一”
李叔同为《太平洋报》所作宣传广告的原始资料
艺术风格:李叔同的书籍艺术设计和广告艺术设计具有鲜 明的风格,画面简单明了,粗放的线条和黑白对比造成了 强烈生动的效果,他的作品受到日本和欧洲图案设计的影 响,又将传统的中国绘画,书法和古代石刻艺术融合在一 起,有意识地表现民族艺术生动和趣味特色。
一.古代时期 众所周知,我国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印刷书由 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 轴装,到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背包装,明以后出现 了线装本。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 收装,配以骨质别子。
二.近代时期 到了晚清,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由雕版印刷变成排字、 照相制版印刷,书籍的形式开始变化。在书面上渐渐出现 了彩色的绘画,开始大都是一些“月份牌”式的,以时装 美女居多。商务印书馆的林译小说,其封面采用花边图案, 这些都是现代书籍装帧的雏形。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画报的出现,促使中国书籍艺 术设计发生新的变化。(画报,指单张的以刊载摄影图片、 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4.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新文学和新艺术的发展,也为中 国现代书籍艺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4.画家和艺术设计家共同从事书籍艺术设计,极大地推动 了中国现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发展。
鲁迅设计封面常用毛笔 字题字,他的字有很深 的功力,笔划匀称,清 秀有力,作为封面,朴 素而不单调。而且,他 打破了当时封面字体平 平版版的格式,不对称 地位于封面一边、一角, 使封面更富灵活和生气。 《三闲集》、《二心集》 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鲁迅为自己与周作人合译 的《域外小说集》设计的 封面。鲁迅在翻译书的封 面上一般采用外国插图来 暗示翻译书的内容,1909 年3月出版的《域外小说 集》就是这样设计的,灰 绿的底色衬托下,深蓝色 书名上是一幅外国插图, 增加了书本的异域色彩。
《小彼得》,匈牙利妙伦 著童话集,鲁迅设计 因为是一本童话集,所以 鲁迅把“小彼得”三个字 写得颇具童趣。
《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鲁迅编辑、设计
此书为精装本,鲁迅专门送 到日本印刷。苏联版画家们 的姓名字母被分为八行横排, 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 栏”中,与左边竖写的“引 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 又有一圆形阴文的“全”字 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 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封 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 过书脊,流向整个封底。红 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 烈对比,乃中国出版物的经 典用色。
三.五四运动时期的书籍艺术设计 线装书的封面是几百年一贯制,基本上是一张书名 签条贴在青蓝布上,少有变化,只是像《四库全书》 这样的书,才以青红蓝灰四种颜色来标志经、史、 子、集四库。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后,许多新文化名人,尤其 是鲁迅,大力倡导和实践书籍装帧艺术,对这门艺 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60年代 书籍装帧设计摒弃了过分注重装饰,注重形式美的 要求,追求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强调书籍艺术为 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五.影响中国近代书籍艺术设计发展的因素 1.印刷业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促使中国书籍艺术出现 了新的面貌。 2.报刊,书籍的大量出版,使得书籍艺术设计脱离传统的 轨道而有了新的时代特色。
2015
近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发展
钱君陶谈书籍装帧设计 书籍装帧包括版式、目次、扉页、书脊、封底等, 但主要的还是封面。书籍装帧绝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书籍装帧不仅要求形式美观,而且要求能够烘托和 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它给一部作品装上了“扩音 喇叭”,以形象、色彩等造型手段,向广大读者揭 示作品内容的精髓,扩大了社会效果。优良的书籍 装帧,可以提高读者的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