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公司并购的影响——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作者: 吴俊霖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版物刊名: 南方金融
页码: 66-7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公司并购;价值高估;市场错误定价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通过构建Logit回归模型来研究市场错误定价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错误定价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被高估的程度越高,并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非国有上市企业比国有上市企业更有可能发生并购;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越被高估,选择股票支付的概率就越大。
应计及非正常应计的错误定价——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Bon 16) 发现了市场对盈余信息在公告 日反应不足 对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 r (98 w 应计异象主要是由盈余管理所导 和事后逐渐调整的盈余宣告后股价漂移现象, 开启了会计异 致。其他国家 , 如德国、 韩国、 英国先后发现本国存在应计错
象研究的序幕。
误定价 , 日本还发现存在非正常应计项 目的错误定价, 明 说 了此类现象的普遍性( 陈国辉和赵宇凌 , 1) l 2 0 。 0 8 我国学者刘云中(03 首先利用 19-20 20 ) 98 00年中国
实证 检 验 ”。 ( 0 01 2) W2 1 3
一
、
引言
假说提出了质疑。此种意义上,l n 19 ) 提出的应计 S a (96 o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 , 市场通过股价反映了公共可获得的 项目的错误定价又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会计异象 , 学界称之
所有信息, 理性投资 者运用公共可获得信息不会赚取超额回 为“ 应计异象” 。运用季度数据 ,oi 和 Hir20 ) Cl s ra(00 l n b
程度 的应计错 误定价 ; 2 运用横截 面 Jns 型分解总应计项 目, 一步检验 , () oe 模 进 A股 市场存在 比较稳 定的非 正常应计 错误 定 价 ;3 剔除亏损样 本后 , () 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 经济上更加显著 。文章认 为 A股 市场应计错误 定价部 分源 自于盈余 管理 , 不 但 包含 向下管理盈余 的“ 洗大澡” 况。这一发现将会计 具体 信息与 股票 回报联 系起 来, 助 于我 国会计 信息含 量研 究的进一 情 有
21 0 0年
第1 O期
兰
州
学
刊
No 1 2 1 .0 00 Ge e a . . 0 n r 1 No 2 5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一、引言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关键作用。
资本市场的定价错误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而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需求变化、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的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错误定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二、资本市场错误定价的原因分析1.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上的投资者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容易造成错误定价现象的出现。
2.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偏差投资者情绪和行为偏差也是资本市场错误定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媒体报道、社交影响、心理因素等。
这些因素会让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
3.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是资本市场错误定价的原因之一。
例如,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信息披露不透明、交易成本高等问题,都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扭曲和失真。
三、错误定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1.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资本市场的错误定价会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根据其估值来确定的。
如果资本市场对企业进行了过高的估值,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财务压力,影响其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2.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错误定价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一方面,错误定价使得企业的估值超过其实际价值,这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与估值相匹配,投资者很难获得合理的回报。
另一方面,错误定价容易引发市场波动和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这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股价产生不利影响。
3.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错误定价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困难。
由于错误定价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投资者对相关行业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进而抑制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调整。
略论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问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略论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问题中国的A股市场由于不具备完全性,因而,中国A股市场不具备有效性。
对其有效性的检验得出“有效”或“弱有效”,是靠不住的,并不能得出中国A股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结论。
因此,要提高中国A股市场的有效性,须从改革A 股发行机制,改革分红政策等层面来进行完善。
标签: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完全竞争有效性一、中国A股市场效率性问题的研究与划分中国A股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中外金融学学者中最有争议和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新古典经济学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四种类型。
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垄断的程度越高,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越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市场的效率也就越低。
从中国A股市场来看,“有形的手”是一种政府变相的垄断措施,如印花税等税收、T+1交易制度、分红制度兑现不兑现等,都对中国A股市场涨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获得可能的干预的收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效率的代价。
这在我国A股市场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中国A股市场的效率特征和表现中国A股市场是中国现实生活中最接近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类型,比如:A 股股票的标准化使市场具备了产品的同质性、大量性;A股交易者众多;A股股价信息的流动极为迅速等有利条件;A股资金的流动也具备了实现资源自由流动的条件。
由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A股交易如T+1制度等或多或少的管制及其交易资金的特殊性,资本流动的不受限制和信息的完全性很难做到,中国A股的自由流动和垄断政策的消除是金融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思路:萨缪尔逊(1965)做了一些解释。
罗伯茨(1967)从信息和价格反应的角度出发,将股市效率划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三种形式。
他们的解释及其思路在中国A股的市场实践中并不完全适用。
因为中国A股市场从设立之初,突出的是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私企股份制企业是很难公平参与中国A股市场上市融资的。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误定价的实证研究
Financial View | 金融视线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38投资者情绪与股票误定价的实证研究周俊杰 徐丹妮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章主要从换手率、成交量、新增开户数及市盈率四个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衡量投资者情 绪的指标,利用剩余收益模型测量股票的内在价值,并以此得出股票误定价程度。
本文研究发现,当投资者情绪越高涨或是越低落时,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就会越严重,即投资者情绪对股票的错误定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剩余收益模型;股票误定价一、引言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被证实单单只是一个假设,事实上,每个人都是非理性的。
在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情绪被证实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股票误定价方面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关系。
以投资者情绪的角度研究股票误定价的问题,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投资者自身心理和行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使广大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投资规则,培养理性的投资理念。
另一方面,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和监督策略,从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完善。
因此,不论是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还是为中国证券市场以后的发展,探究投资者情绪与股票误定价之间关系都具有较强的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一)投资者情绪与股票误定价投资者情绪大多数主要表现有投资者决策的非理性,有如:饶育蕾,刘达锋(2003)认为投资者情绪为投资者对未来的带有系统性偏差的预测。
Baker和Wurgler(2006)认为投资者情绪是投资者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会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和投资风险。
Brown和 Cliff(2004)则认为投资者情绪主要代表市场参与者对股票持有的或乐观或悲观的态度。
王睿(2009)认为,投资者相关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市场的价格被高估抑或价格被低估。
中国应计异象的存在性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危机以来A股市场的数据的开题报告
中国应计异象的存在性实证研究——基于金融危机以来A股市场的数据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应计异象”这个概念,它指的是在一个企业或
者市场上,某些信息的存在和流动导致了市场的集体行为,即股市的波
动与变化。
目前,应计异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研究
较少。
由于金融危机以来,A股市场的变化和波动越来越频繁,因此研究中国应计异象的存在性,对于金融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中国应计异象的存在性”这一问题,主要探究以下内容:
- 定义和解释“应计异象”的概念;
- 回顾国内外应计异象的研究现状;
- 收集A股市场的数据,包括股票价格、成交量、财务报表等,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究A股市场是否存在应计异象;
- 分析A股市场中出现应计异象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3. 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 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回顾相关国内外文献,理清应计异象的定义、内涵和研究方法等问题,构建理论框架;
- 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A股市场相关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和证券交易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
- 统计分析:主要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 结果解释和模型检验:使用合适的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综合分析。
4. 研究进展和预期成果
目前主要完成了文献调研和理论框架的构建,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
A股市场相关数据,正在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预计通过本次研究,能够验证A股市场是否存在应计异象,并对其原因和推动因素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预计最终成果能在相关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金周转期异象:来自中国A股的证据
现金周转期异象:来自中国A 股的证据王鹿鸣(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现金周转期(Cash Conversion Cycle ,CCC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衡量公司管理效率及其外部融资需求的指标。
来自美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显示,公司现金周转期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较低的股票、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较高的股票的套利组合具有显著的正异常收益率,即存在现金周转期异象。
本文采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 回归考察了中国A 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的存在性及其成因解释。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A 股市场存在与美国股市不同的现金周转期异象,公司现金周转期指标与其股票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买入公司现金周转期最高的10%股票并卖出公司现金周转期最低的10%股票的市值加权组合,每月可获得1.035%的超额收益和0.307%的异常收益;中国A 股市场中现金周转期异象可以用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股票错误定价两个方面来解释。
〔关键词〕现金周转期异象;异常收益;融资风险;错误定价;组合价差法中图分类号:F832.51;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22)01-0050-13一、引言现金周转期(CCC ),也称现金周期、现金循环周期,指从公司付出现金购买原材料到卖出产品收到现金之间的时间跨度,其表示一个公司的现金在其经营活动中占用的天数。
大多数情况下,原材料采购和商品销售都是赊账形式的,这种商业惯例使得存货和应收账款产生了一个占用资金的时间。
无论从融资成本还是机会成本的角度,这一时间都会造成相当大的财务负担,所以公司会尽可能缩短现金周转期,以提高资金周转率,避免这种成本负担。
现金周转期最早在1980年由Richard 和Laughlin [1]提出,用作公司流动性分析中的一个动态指标。
正如Cagle 等[2]所指出,现金周转期是一种包含时间的度量指标,它弥补了使用静态流动性度量,诸如流动比率的许多缺点。
异质信念、卖空机制与股价高估——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分析
异质信念、卖空机制与股价高估——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分析1 引言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是完美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股票过去和未来的所有信息,即股票价格能够完全体现股票的基本价值,但是在现实中,股票市场不可能是完美的,比如大部分国家股票市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卖空限制,从而导致股票错误定价。
卖空机制如何影响股票定价?由于卖空限制会引起负面信息和悲观投资者情绪的阻断,所以在实证研究中,不少学者直接考察卖空机制能否降低股价高估程度来为该问题提供证据。
所谓股价高估是指股票价格超过了股票的基本价值导致股票在短期内表现为高回报,未来股票收益下降。
在股票定价的相关研究中,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背景,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研究成果,他们在卖空机制下引入异质信念,得出在卖空机制下异质信念能够影响股票价格,异质信念是指不同投资者对相同资产在相同持有期下收益分布有不同的预期。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已经将近三十年,2010年3月之前中国股票市场都存在着严格的卖空限制,2010年3月31日正式开通融资融券业务,时至今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六次融资融券标的扩容,第六次扩容发生在2019年8月19日,两融标的股票从第五次扩容后的950只增加到1600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占A股的数量和市值也在不断扩大,中国股票市场的融资融券的平稳推进和发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准实验环境。
所以随着卖空限制的逐步放开,是否会渐进降低股价高估还需要更多的直接经验证据。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2.1 严格卖空限制下的异质信念和股价高估国外学者在研究异质信念如何影响股票价格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Miller[1]早在1977年就提出异质信念对资产收益影响的假说:在投资者异质信念和市场卖空限制下,乐观投资者情绪通过买入容易表达,而悲观投资者情绪或负面信息在卖空限制下无法表达,导致资产价格更多反映乐观投资者的观点,价格会被高估。
后来许多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Deither[2]等(2002)以分析师预测分歧程度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发现分析师预测分歧程度高的股票所获得的未来收益,低于同等条件下分析师预测分歧程度低的股票,表明股票价格被高估;Boehme[3]等(2006)指出股票的换手率和超额收益波动率相比于分析师预测分歧,是更好的异质信念的代理指标,他们选取没有分析师预测分歧的股票为样本,发现只有在卖空限制存在的情况下,异质信念越大的股票,未来收益率越低;Chen[4]等(2013)也研究得到卖空限制越强,其未来收益越低。
《2024年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范文
《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篇一一、引言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
资本市场中的错误定价现象对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乃至宏观经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资本市场的错误定价现象1. 定义与类型资本市场错误定价指的是资产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政策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常见的错误定价类型包括估值泡沫、估值低估等。
2. 错误定价的影响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使得资金流向效率较低的领域,阻碍了高效企业的发展。
同时,错误定价也会加剧市场波动,增加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随着科技进步、消费升级、国际竞争等因素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因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引导等。
这些因素促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四、资本市场错误定价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 错误定价与产业资本流动资本市场的错误定价会影响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效率,使得资金流向效率较低的产业。
这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阻碍了高效企业的发展。
2. 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会改变各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而影响资产价格。
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会改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方向,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减少错误定价现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减少错误定价现象。
2. 引导资本流向高效产业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资本流向高效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盈余管理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盈余管理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邹小平;王军只【摘要】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度量应计盈余管理,以Roychowdhury模型度量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研究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规模、贝塔等相关因素后,不仅应计盈余管理影响权益资本成本,而且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也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关系,进一步考察企业综合盈余管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发现权益资本成本随着企业综合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而增加.【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9页(P42-50)【关键词】权益资本成本;盈余管理;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作者】邹小平;王军只【作者单位】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正文语种】中文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管理层对当前经营业绩的关注是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这是因为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更为依赖当期盈余信息,以形成对公司未来盈余的预期。
盈余管理使得报告盈余偏离真实盈余,根据会计信息经济后果观,这种偏离会影响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
盈余管理具有经济后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国外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结论(Healy和Wahlen,1999)。
有研究认为投资者能够意识到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相应地提高风险溢价(Lin等,2006;Hribar等,2006)。
也有研究认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后并不会带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显著下降(Xu和Taylor,2007;Gunny,2005)。
国内学者研究配股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时,认为投资者不能识别盈余管理而暂时高估股票价值,从而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误导(张祥建、徐晋,2006)。
权益资本成本是连接资本市场和企业的桥梁,既是管理层选择融资方式和投资项目的重要标准,也是投资者让渡资金使用权的价格。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失败经验与修正方案
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失败经验与修正方案市场营销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有时候企业在制定和执行市场营销策略时会遇到失败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市场营销策略失败经验,并提出相应的修正方案。
失败经验一:不了解目标市场在市场营销中,了解目标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一些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没有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偏好和行为习惯,导致策略的失败。
修正方案:企业应该进行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
通过调查、采访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企业可以获得关于目标市场的详细信息。
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企业应该根据这些信息来定位产品或服务,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失败经验二:定价策略不当定价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但有时企业在定价策略上犯了错误。
一些企业可能将产品或服务定价过高,导致消费者不愿购买;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将产品定价过低,导致利润下降。
修正方案: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定价策略。
在定价时,企业应该考虑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价值和竞争优势,并与目标市场的价格敏感度相匹配。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来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失败经验三:不合适的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
然而,一些企业在选择和执行促销活动时可能会犯错误,导致策略的失败。
修正方案:企业应该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促销活动。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采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等数字营销手段;对于年长者群体,可以通过电视广告和宣传册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制定相应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失败经验四:忽视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然而,一些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忽视了品牌建设,导致策略的失败。
修正方案: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和品牌传播等手段来塑造品牌价值。
A股市场错误定价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A股市场错误定价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关伟;张晓龙【摘要】本文对基于迎合理论的可操作应计利润模型在A股市场错误定价的度量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可操作应计利润模型在A股市场错误定价度量方面的适用性较高.在错误定价的影响因素方面,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融资结构能够对错误定价水平造成显著的长期(1年以上)反向冲击作用,且对错误定价水平的变化具备较高的解释能力.【期刊名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10页(P77-86)【关键词】错误定价;可操作性应计利润;货币政策;SVAR模型【作者】关伟;张晓龙【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00872【正文语种】中文股票错误定价是指股票价格与企业的市场理论估值水平出现偏离,与股价泡沫不同,股票错误定价相对可控,且不具备方向性。
错误定价的影响因素一直成为实务界及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与欧美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A股市场自身存在起步晚、市场运作体系相对不完善等问题,资本市场也屡屡出现上市公司股东操纵股价的违法现象,股票错误定价的现象较为显著。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企业所属行业、盈利水平、管理过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均可能加速企业股价扭曲的现象。
因此本文在借鉴先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可操作应计利润模型在A股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其次对于A股市场错误定价的影响因素(宏观经济、金融等指标),通过构建S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托宾(Tobin)对企业的估值提出了著名的“Q”理论,也即企业当前市值与当前的替代成本的比值。
Q值高于1则认为企业的创立成本较低,更多的资金将流入实体企业;若低于1,则认为资本市场给予了该企业较高的估值水平。
[1]在投机性泡沫及错误定价领域,有大量学者将Q值作为股票错误定价水平的代理变量,如拜克(Baker)将股票的账面市值比(BP)近似托宾Q值,对错误定价造成的公司投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2]施莱弗和维希尼(Shleifer and Vishny)也是将账面市值比视为公司股票的错误定价代理变量,BP值越低,说明股价处于高估状态,越倾向于重新收购其他公司进行资产扩张。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问题分析目前,我国操控重大会计差错已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谋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文章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些许建议,以期能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盈余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下我国上市公司报告存在会计差错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
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有会计师判断失误造成的,也有以盈余管理为目标的深层次原因,即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蓄意制造会计差错之后,又重新申报财务报表的行为。
会计师判断失误,是会计计量问题,而为了盈余管理而蓄意制造会计差错,则是经济问题。
本文主要以后者为探讨目标,详细分析了社会市场经济中会计差错的出现原因,同时分析了这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并给出了解决会计差错问题的策略。
一、会计差错的基本概念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处理现状(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概念我国2007年重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差错”修订为“前期差错”,其含义为:由于信息使用失误而造成的财务报表出现错报。
会计差错包括运算错误、运用会计政策失误、歪曲事实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其中主要的会计差错包括两种: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包括,对于企业的会计报表起到重大威胁、使会计报表失真的会计差错,还包括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擅自使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内容的会计差错。
重大会计差错通常涉及的资金数目较大,对于企业的危害比较严重。
而非重大会计差错指的是,不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资金流通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故而非重大会计差错对于企业的影响较小。
目前对重大会计差错的处理,主要和国际通行做法一致:(1)运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大前期差错,这类处理方式主要是基于前期差错不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前提下而实行的;(2)调整前期差错中相关的比较数据;(3)要将差错当中所披露的内容具体化,比如界定前期差错的性质,对于不能进行追溯重述的差错,则需要标明原因、更正的时间以及要求上市公司详细对其更正情况进行陈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计异象成因研究综述
的高 / 低 应计组公 司的股票 。由于构造投资组合和后续 的
异象” 。应计异象 ,是指投资者利用会计应计的信息构造投 管理成本需要大量资金 ,对资金相对拮据的个人投资者来 资组合 ( 买人会计应计低 的公司股票 ,卖 出会计应计高的 说 ,均放弃了采用应计策略套利赚取超额收益 的机会 。应
过 整理 应 计异 象 研 究 文献 ,归 纳 出导 致 应计 异 象 形成 的原 本 这 个 市 场 非 效率 因素 的影 响 才 导 致 了 应计 异象 的存 在 。 资 产定 价模 型缺 陷
、
司缺少相似风险程度的替代品 ,套利成本也较高,提高 了
市场有效性 的检验实际上是对资产定价模型和市场效 利用应计策略套 利的风险,进而限制了风险厌恶者对极端 率二者的联合检验 。即使发现了一些错误定价的存在 ,可 应计公司股票 的套利 ,降低了套利者消除应计项 目错误定 能是 由于定价模 型中某些风险因子缺失所致 ,并不能表明 价 的动 机 。S o n g ( 2 0 0 9 ) 对 中国A 股 市 场 的研究 指 出, 中国
L e v a n d N i s s i m( 2 0 0 6 ) 分别考虑了套利成本对机构投
资者 和个 人 投 资者 投 资 策略 的影 响 。研 究 发现 机 构 投 资者
资者不可能通过套利获得额外收益。
.
市 值 比低 自从2 0 世纪8 0 年代 以来 ,学术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 市 通 常避 免 持 有 具 有 规 模 小 、股 价 低 和 权 益 账 面一 场 异象 ” ,对E M H 提 出了挑 战 ,其 中最 引人 注 目的是 “ 应计
究 的先河 。S l o a n( 1 9 9 6 ) 所构建的应计异象检验模型是基 于资产定价模 型 ( C A P M) ,模型本身 的有效性 尚待检验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来自股票定价偏误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来自股票定价偏误的阅历证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传统企业的业务过程和运营模式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升级和转变,以提高效率、增加创新能力和降低成本。
数字化转型除了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外,对资本市场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之间的干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是指市场价格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的能力。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资本市场在进行定价时往往存在偏误。
数字化转型是否能够改善这种偏误,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改善企业的信息透亮度,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传统上,投资者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往往容易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而产生误判。
而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向投资者提供信息,包括财务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等,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潜在价值,从而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预估。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使得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数据,进一步提高定价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也可能带来新的定价偏误,并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数字化转型通常涉及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在这些新领域中,投资者可能缺乏阅历和知识,很难准确地预估企业的价值。
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能导致市场过度热衷于新技术和新业务,而轻忽了企业的根本价值。
比如,在互联网泡沫期间,许多互联网公司被高估,最终导致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带来新的定价偏误和市场波动,降低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
为了探究数字化转型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实证探究中寻找证据。
一项探究可以从相关数据和统计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定价效率的影响。
比如,可以比较数字化转型前后企业的市值与实际价值的偏离程度,以评估数字化转型对市场定价的影响。
市场错误定价_投资机会与并购对价方式_李井林
一、引言本文主要研究并购对价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特别检验了投资机会与市场错误定价对并购对价方式选择的影响。
在不完美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包含了非理性市场的错误定价以及投资者对投资机会的理性预期。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的股票市场价值非常高,并购交易普遍采用股票对价方式,相反,80年代的股票市场价值较低,并购交易则经常采用现金对价方式。
一些学者认为股票市场或市场错误定价驱动了并购,主并公司在选择并购对价方式时利用了市场对股票的错误定价(Shleifer 和Vishny ,2003;Rhodes-Kropf 、Robinson 和Viswanathan ,2005;Dong 等,2006)。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大部分A 股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对价并购创造了条件。
根据CSMAR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数据库关于并购对价方式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后发现,1998至2006年的股票对价并购为64起,占现金与股票对价并购总和的0.6%,而2007至2011年的股票对价并购为1033起,占现金与股票对价并市场错误定价、投资机会与并购对价方式李井林,刘淑莲,杨超(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摘要]以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发起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建立二值Probit 潜变量模型,利用主并公司并购前一年的股票年累积收益与并购后的投资水平分别作为市场错误定价与投资机会的替代变量,检验市场错误定价与投资机会对并购对价方式选择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市场错误定价与投资机会对主并公司并购对价方式的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主并公司并购对价方式选择的市场错误定价效应与投资机会效应同时存在。
[关键词]市场错误定价;投资机会;并购对价方式[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56(2013)01-0030-11Market Misevaluation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Method ofPayment in Mergers &Acquisitions LIJing-Lin,LIUShu-Lian,YANGChao(SchoolofAccounting,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Dalian116025,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M &A events initiated by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7to 2009as the study sample ,creates a binary Probit latent variable model ,and uses the buy and hold cumulative stock price return over the year prior to the an -nouncement day and the level of post merger investments as the proxy of the market misvaluation and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re -spectively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market misvaluation and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heories of takeovers on the choice of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mergers.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the market misvaluation and th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of firms drive the choice of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mergers.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two effects can coexist.Key Words :market misevaluation;investment opportunities;method of payment[收稿日期]2012-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20)[作者简介]李井林(1985-),男,湖南永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理财与并购;刘淑莲(1954-),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公司理财、投资估价与风险管理;杨超(1981-),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理财与并购。
投资者注意力和应计异象
李 小 晗 张 鸣
一 、
引 言
会 计 盈 余 是 对 公 司 当期 经 营 成 果 的反 映 , 资 本 市 场 上 最 重 要 的 也 是 投 资 者 是
最 为 关 注 的 信 息 之 一 。 计 盈余 信 息 的 任 何 内在 特 征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投 资 者 的 反 应 会
( a h 2 0 )。 Z c, 03
在对应计异象成 因的解释 中 , 基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的由于投资者注意力不
足 导致 对 盈余 信 息 解读 不 完 全是 广 为 接受 的 原 因之 一 。 资 者对 信 息 的加 工处 理 需 投
要 时 间和 成 本 , 由于 投资 者 的 有 限理 性和 有 限 注意 力 , 往 不 能够 正 确 、 往 充分 地 理
偏估计量 。 应计制过程涉及的会计估 计导致 了暂时性盈余 , 与现金收付制相 比更容
易 出现估 计误差 。 计估 计偏 差 主要 体 现在 应 计 项 目上 , 且 具有 均 值 回归 的 特征 会 并
( t, 9 3 De o , 9 4 这一特性将导致盈余 的应计成分的持续性低于现金流 Wa s 19; c w 19 ), t h
象 (ah 20 ; ehw a dG , 0 5 。 Z c, 03 D co n e 2 0 ) 然而 , hn(05 所使用的风险四因素没 K a 20 ) 有坚实 的理论基础 , 也缺乏实证上的经验支持 。 对应计异象的第二类解释是基于非 有效市场的基础上 , 认为应计异象的存在是投资者错误定价 、 市场缺乏有效性的证
投资者注意力和应计异象
李小 晗 张 鸣术
摘 要
本 文 基 于认 知心 理 学领 域 中关 于 注 意力 分 配 的研 究 , 考察 了投 资者 在不 同周历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研究述评与展望1. 引言在股票市场中,错误定价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存在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行为,被认为是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进行研究述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 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概念与原因股票市场错误定价是指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与股票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偏离的情况。
错误定价的原因很多,包括信息不对称、市场情绪等。
而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行为,也会导致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
2.1 并购的定义与类型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资产或全体股权来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根据并购的方式和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集团内部并购等多种类型。
2.2 并购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影响并购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首先,并购会带来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并购过程中,有关并购的信息通常是由少数几个关键人员了解的,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的投资者无法获得该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市场的正确定价。
其次,并购可能会影响市场的偏好和情绪。
并购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媒体宣传和市场的炒作,会引起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投资者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往往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导致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离。
最后,并购可能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并购后,被收购企业和收购企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市场对该企业的估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市场价格的错误定价。
3. 相关研究述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术界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其中,国内外有关并购对股票市场定价错误影响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维度:3.1 并购对被收购企业股票价格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并购之前,被收购企业的股价通常会有显著的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A股市场应计错误定价的经验研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因以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现代金融理论为基石,借鉴经济学、公司治理、行为金融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当代会计问题而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
作为财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会计盈余的经验研究一直是资本市场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Ball和Brown (1968)发现盈余变动符号与股票超常回报变动符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后,学者们对盈余预测、盈余持续性、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将盈余预测、盈余持续性与Mishkin (1983)的理性预期框架相结合,Sloan (1996)发现应计盈余持续性低于现金盈余持续性,美国市场高估应计盈余相对高的公司。
据此,Sloan (1996)构造了买入低应计公司股票,卖出高应计公司股票的投资策略,获得了10.4%的超常回报。
利用应计信息进行投资,可获得超额收益,说明市场对会计应计存在错误定价。
应计错误定价的发现,意味着超常回报能够根据公共可获得的信息,通过执行简易交易策略赚取。
这是继盈余宣告后股价漂移异象和价值魅力异象之后,会计学领域内又一次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的质疑。
当前学界对应计错误定价的两大理论解释——持续观和投资增长观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两类假说正是体现了应计的会计学属性和经济学属性两个方面,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诠释应计错误定价问题。
在我国,应计错误定价问题尚处于初级的存在性研究阶段,且仍存在较大争论。
基于此,本文从应计的会计学属性和经济学属性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取1998-2006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应计错误定价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我国应计错误定价的表现特征,并对两类假说融合做出贡献。
全文共分八章,各章的基本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
本章旨在提出问题,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行文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等全局问题进行论述。
第2章理论基础。
这是本文研究应计错误定价,检验两种理论解释,并将两者相融合的理论根基,具体包括会计学的应计制理论和收益计量理论、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金融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
第3章文献综述。
本章根据对应计错误定价理论解释的不同,将应计错误定价文献分为三大类,即持续观、投资增
长观和其他理论解释。
第4章在持续观下,对我国应计错误定价的存在性进行检验。
本章发现,全样本极端应计组平均套利结果显著为7.8%,盈利样本极端应计组平均套利结果显
著为10.5%。
采用Fama-French (1993)三因素模型对全样本和盈利样本分别进行稳健性检验,套利结果显著为8.04%和8.87%,验证了假设。
第5章对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进行检验,进一步研究持续观如何解释我国的应计错误定价。
本章将总应计分解为正常应计和非正常应计,检验发现,全样本基本Jones
模型下,极端非正常应计组平均套利结果为8.1%,全样本修正Jones模型下,极端非正常应计组平均套利结果为8.9%,盈利样本修正Jones模型下,极端非正常应计组平均套利结果为10.2%。
第6章通过对经营性应计项目错误定价检验,研究投资增长观是否能解释我国的应计错误定价。
本文认为,投资增长观能够解释我国边际报酬递减的传统行业样本的应计错误定价现象,但难于解释我国的全行业样本。
为检验上述设想,本章分市场和行业两层次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样本期间,市场层次短期经营性应计套利平均超额回报显著为7.7%;投资增长观对我国纺织、服装、皮毛业,金属、非金属业,机械、设备、仪表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四个行业样本的应计错误定价,有解释力。
市场对“四行业”长、短期经营性应计错误定价的套利结果分别显著为7.65%和4.83%。
此外,本章建立了带有交互项的混合样本横截面回归模型,对持续观与投资增长观共同解释应计错误定价进行检验。
第7章是全文稳健性检验,即剔除股价同步性后对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结果再次检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第8章结论与展望。
本章阐述了前文检验结果及结论,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准则制定等环节提出几点建议,最后对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由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应计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现金盈余持续性,投资者未识别,我国存在总应计错误定价,且盈利样本总应计错误定价比全样本下更稳定。
2.我国正常应计盈余持续性显著低于现金盈余持续性,非正常应计盈余持续性则显著低于正常应计盈余持续性,说明盈余管理可能降低了应计盈余的持续性,投资者未识别,我国存在非正常应计错误定价。
我国总应计错误定价主要来自于非正常应计的错误定价,极可能是盈余管理导致的。
3.与美国不同,企业层面整体视角的投资增长观解释我国部分行业样本
(“四行业”)。
持续观和投资增长观共同解释“四行业”的经营性应计错误定价,在控制本期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因素后,盈余管理因素作用大于短期增长因素,说明盈余管理对样本的解释力度较强。
4.采用Roll (1998)模型将个股中的市场层面信息剔除后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的股价同步性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股价同步性对我国应计错误定价的套利结果存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