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70b1a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6.png)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关于语言连接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表达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个话题或这个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接。
(二)表达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接。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持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能够对客观存有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接的重要要求,能够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准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相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相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
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能够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
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句衔接题巧解七法ppt课件
![语句衔接题巧解七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de6f2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png)
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
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
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 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 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明确: 本题除了考虑语意的连贯,更重要的是考虑音 节的和谐。音节的和谐通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 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题中⑴句, “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则显得参差不齐, 而②则对应,并且“瞰”“览”押韵;⑵句中“远 眺”与“近看”对称,其后各有三个四字句,若选 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得不太和谐。 而选④则“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 故只可选D项。
例如:(2006全国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 , , 。 , ,承载着 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 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的解题技巧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37726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8.png)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的解题技巧
(1)看语段的表达方式。
记叙性语段,可根据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衔接;说明性语段,可根据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衔接:议论性语段,可根据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来衔接;描写性语段,要根据语境、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2)看语句的逻辑关系。
无论什么性质的语段,语句与语句之间总有一定的关系,如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
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3)看句中有无关键词。
分析句子间的关系,重点是寻找关键词,关键词往往能将上下句很轻松地衔接起来。
①关联词,如“也、而、因为、虽然、但、于是”等等。
②代词,如人称代词“你、我、他(她)”,物称代词”它”、近指代词“这、这种”等。
所谓排序题,就是给出一组打乱了顺序的句子,要求考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排列,使其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
排序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考查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语
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句子衔接的方法和技巧课件
![句子衔接的方法和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73f786102de2bd960588b4.png)
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①关联词语:虽然……但是,不仅……而且,只要…… 就,因此,所以,然而,可是,等等。
②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时,那,那里,那些, 那时,我,你,他,她,其,其中,此,彼,等等。
③暗示性词语:也,又,再,一方面……另一方面,同 时,过去,现在,例如,相反,其实,可见,首先,其 次,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等。
根据文意,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C)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
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
读,细读,反复地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和谐;若选 ,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 畅自如。选 显然没有选 更好。这样,C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
音节和谐一致
汉语十分讲究音节和谐。古人写诗作文 就十分讲究这一点。语句衔接中提出音节 和谐这一要求,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是 十分有利的。做这类选择题时,我们可以 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 调;二是上下文押韵,对称和谐。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语句要前后照应,上递下接。这段话前两句分别讲了对待不同知识的两
种态度,后两句应与这两种态度相照应。所以,横线上填的应对应第一句, 比较分析选项可知应选C。
行文内容一致
所谓“行文内容一致”,其实指的就是 话题要一致,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 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 的前后统一。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 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出岔,节外生枝, 内容当然就不能一致了。做这类题时,特 别要注意的是衔接句的内容一定要与原文 的整体含义,特别是局部关键词语的含义 要相互照应。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01b52f6a58da0116c174964.png)
高考必知的语句衔接题答题技巧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二,抓思路。
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
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
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
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
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第四,抓标志。
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1.关联词语的呼应。
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
“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56446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8.png)
中考语文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一、选择型排序以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一般会给出多个句子,将句子顺序打乱,设置为ABCD四个选项,要求选出衔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这类题由于没有设置语境,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符合,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第一步,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第二步,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第三步,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步。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接成大句群。
第四步,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不当之处,应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读之后,最终确定。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解答:1.巧用排除法排除法,就是通过排除(否定)错误选项而求得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适用于解答选择题。
因为“排除”往往比“肯定”要容易些,所以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选项往往要比直接确定正确选项要容易得多。
2.求助代词法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边。
如果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中含有代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语句的顺序。
3.确定总领句要保持语言的连贯,首先要注意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
做排序题,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材料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中考语文考点: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方法·例题·精练·详解)
![中考语文考点: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方法·例题·精练·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57ad0a2e3f5727a5e962ad.png)
不能明白。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老师说: _____,儿童就猜测: _____ 。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 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
是(C )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须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
,仔细揣摩。所以,
,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
地读。
A、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
B、有的书必须咀嚼揣摩,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
C、有的书只须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
D、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有的书需要钻研、咀嚼。
课堂练习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
;那清脆如
弹拨者,
;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①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④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前后主语一致,是连贯类题目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前后主 语一致,就是续句和被续句的主语必须同一,前后句子的谓语, 都必须是陈述同一个主语。所以在考虑句子是否连贯的时候,首 先要看主语是否一致,其次考虑的是结构或中心话题的一致等其 它问题。此句主语为 “命运”,故答案为D。
课堂练习1、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C )
课堂练习4、根据表达需要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句是( B )
句子衔接方法
![句子衔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0aef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e.png)
句子衔接方法在写作中,句子的衔接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内容更加连贯,读者更容易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句子衔接方法。
一、并列连接词1. 第一,其次,再者这些连接词常用于列举同类事物或者观点,起到衔接作用,使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例如:爱好多样化,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运动,其次有的喜欢读书。
2. 而且,不仅如此这些连接词用于添加更多信息,并进一步加强前面句子的内容。
例如:我喜欢运动,而且每天早上都会去慢跑,不仅如此,我还会做一些力量训练。
二、因果连接词1. 因为,所以这对连接词用于句子间的因果关系,前一句是后一句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开拓见识,所以我每天都会利用空闲时间读书。
2. 因此,由于这些连接词用于引导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使文章逻辑紧密。
例如: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由于地球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使用。
三、递进连接词1. 不仅如此,而且这些连接词用于引出一系列逐渐加强的重要信息,使文章的论述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我们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如此,而且还应该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2. 此外,还有这些连接词用于介绍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扩充文章的内容丰富度。
例如:在这个城市旅游,除了有名的景点外,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值得一试。
四、转折连接词1. 然而,但是这些连接词用于引导对比和转折的内容,能使文章更具对比性,增加读者的思考空间。
例如:她外表似乎温柔,然而,内心却充满了坚强的意志。
2. 尽管,还是这些连接词用于表示尽管有一些限制或者条件,但最终选择的是某种观点或者行为。
例如:尽管这个项目有一些风险,但是我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句子衔接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连接词,我们可以使文章的句子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逻辑更加清晰,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希望这些方法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985862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d.png)
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技巧语句衔接题是英语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衔接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技巧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一,注意上下文语境。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前后句子,理解文章的整体语境。
上下文提供了很多线索,例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比等,帮助我们判断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二,注意词语的使用。
关键词语在语句衔接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词语可以直接连接上下句子,如'however', 'therefore', 'in addition'等,而有些词语则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理。
因此,在解题时要仔细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第三,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
在语句衔接题中,句子结构的变化常常会给我们提供线索。
例如,上句为主动语态,下句则可能为被动语态;上句为肯定句,下句则可能为否定句等。
通过观察句子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第四,注意相同的主题词。
有时候,两个句子之间可能存在相同的主题词,通过对比这些主题词的出现位置和语义关系,可以判断出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下句可能会继续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案或者后果。
第五,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语句衔接题主要考察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通过理解上下文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选择正确的衔接方式。
例如,上句提到了某个问题的原因,下句可能会给出解决方案或者结果。
综上所述,解答语句衔接题需要综合运用上下文语境、词语使用、句子结构变化、主题词对比以及逻辑关系等技巧。
通过多做练习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语句连贯方法
![语句连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f4c13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3.png)
语句连贯⽅法由“⼀致”⽽成语⾔连贯主讲⼈刘廷富语⾔表达连贯是语⽂⾼考的常设考点之⼀,考⽣在这个考点上的得分率往往不⾼。
其实,只要掌握了恰当的解题⽅法,要答对此题并不难。
下⾯就主要从基本题型、解题策略两⽅⾯对这⼀考点进⾏分析。
⼀、基本题型1、语句排序题:即给出⼏个句⼦,组成⼀段语意连贯的话.。
例如2005年全国Ⅲ卷第18题:把下列句⼦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段话。
(只填句⼦的序号)①出现在我们⾯前的是⼀座美丽的⼩城。
②城中有⼀条⼩河流过,河⽔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氛就消失了。
④⽩砖绿⽡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中。
⑤⾛在⼩城,郊外风景幽美,绿⾊的丘壑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的柳树散布在⼭丘脚下。
答:解析:句⼦的排列要依循时间、空间、逻辑或⼼理顺序。
此段表达的是对美丽的⼩城的描绘。
不难看出,语段是按照来到⼩城→城中的⼩河→⼩河中的情况→⾛出⼩城→城外丘陵→⼭丘脚下这⼀顺序来描绘的。
答案可为:③①②④⑤⑥。
2、语句定位题:即给定语段中空出⼀处或⼏处,定位还原,使表意完整连贯。
例如2005年北京卷第22题:把3个备选的句⼦分别填⼊⽅括号(只填序号),使下⾯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完整。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上⼏个⾚⾜的⼩孩⼦,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竿钓那⽔⾥的⼩麦穗鱼。
「」,⼏只⽩鹭,静静⽴在绿荷丛中,幽美⽽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鱼。
北岸上⼀⽚绿⽡⾼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可分割的绿浪,⾹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就是盲⼈也可以⽤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回。
①⼀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弯绿⽔,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答:解析:做此类题要把握整体,辨明句间关系,尤其是前后语句中的隐含信息,⽐如由“两岸青⽯上⼏个⾚⾜的⼩孩⼦”⼀句中的“两岸”可推知第⼀空当填②;由“⼏只⽩鹭,静静⽴在绿荷丛中”可知前⾯⼀句与“荷”有关,那么与之衔接紧密的语句就必须是出现“荷”这⼀话题的句⼦,故第⼆空应填③;⽽由“池中的绿盖,摇成⼀⽚⽆可分割的绿浪”⼀句可知有风,故第三空选填①为好。
“语句衔接题”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
![“语句衔接题”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55633708a1284ac9504377.png)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导“语句衔接题”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考德上教育——杨元龙在公务员考试言语题中,很多考生对语句衔接题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解答语句衔接题有技巧,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路,多角度思考分析,使话题一致,事理相通,情景和谐,音韵协调,结构严谨。
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如下:第一、句式一致性一个连贯的长句子,往往由几个分句来组成,在组合过程中,为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式。
惟其如此,才能保持句子的和谐连贯。
例: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养子——进来,他身材魁梧,(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选项前后皆为主谓短语,根据句式一致性原则,答案为B。
第二、话题一致共同的话题使语段中的句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联系各句的核心。
现代汉语的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的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的灵魂,是联系各句的纽带。
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例:我电脑是联想的,电脑的功能不错。
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电脑的品牌和功能,主语都是电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例: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
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
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
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
从此,。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高尔夫球运动不再喜欢使用旧球B.高尔夫球运动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D.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出带凹点的高尔夫球解析:本语段谈的话题是高尔夫球,而A和B选项主语是高尔夫球运动,D选项谈的是生产厂家,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本题答案为C。
第三、倾向性、感情色彩一致任何一个语段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往往都是通过无声的语言、无形的色彩以及一定的情感来体现和表达的。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9d6138b9d528ea80c77996.png)
高考语句衔接题解答技巧与复习方法2009-02-161、分析关键词句子衔接题中,往往有与前后文语义联系密切,在衔接中起到贯穿文意的关键作用的词语,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就是抓住了体现中心的关键。
2、抓住关联词关联词是分句组合的语法手段之一,是表达分句间语法关系的语言形式。
有些复句的意义类型,是靠关联词语作标志来显示分句间特定的组合关系的。
3、筛选同义暗示句试题给予的语言材料中,常常存在与正确选项同义而说法不同的同义句,这个句子往往能概括、暗示文章的主要意思。
只要认真分析筛选抓住这个作者写作意图的标示句,就能读懂文意,确定选项。
4、把握对象相衔接的句子,应保持主语的一致性,才能使语言清晰、连贯。
叙述主体不一致,往往是极容易忽略的语病。
5、剖析结构对填充句子前或后的单句进行结构分析,有时前后文的固定的结构就制约着被选项。
6、注意照应规范的文章,无论阐释文理还是说明事物,都要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文章各部分文句存在着相互补衬语义的照应关系,以此保持全文的一致性和严密性。
命题人常以这种联系作为检测内容。
7、揣摩语气表达语气的手段是句式、语调、语气词,表达的内容,应与采用的句式和谐一致,语调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表示。
同是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意思和感情就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表达目的保持前后连贯的语气。
8、比较色彩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是指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语体应有不同用语要求。
如书面语与口语、文艺语体与公文语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选词句时应注意与整个表达过程色彩一致。
9、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描绘出的一种情意交融的氛围、景观。
文学作品中常用意境描写出把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加强表达效果。
因而文学作品阅读题要注意前后意境是否一致。
10、借助结构作者表达旨意时,是按内容安排好相应的语句段落结构的,反过来,阅读理解时,我们可借助结构揣摩作者的意图。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1580d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1.png)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一.保持一致性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答案: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答案: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例: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句子的衔接是否恰当,虽然也与句子的形式有关,但主要是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值得注意的是,本题的题干与往年相比稍有变化,往年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年改为“与上下文浯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这就给考生一个暗示,本题中要求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不仅要考虑语意的连贯,还要注意音节是否和谐;而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本题中的1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这样,A、B两项就可以排除了;2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这样,C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二.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1.要合乎事理;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续性;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以说明;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答案:A;诗中强调的是“逊”和“输”,是从“不足”的方面说的,接以“缺憾”,在事理逻辑上没有问题;B项,则是两面对一面;C项则是从“短处”突然转到说“长处”;D项则是转换了说话的角度——原诗是说事物本身的优劣长短,加“对”字后,变成了说“人”的情感态度了;2.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答案: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选A;B项的“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3.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的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等;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来临的广播,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C;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所述的中心是师生帮助抢收的情况,其动作有明显的起因和结果;在所列各组语句中,①是对师生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②是得到消息所产生的心理,③是在心理指导下开始行动,④是动作的原因,即得到消息;正确的语脉顺序为:得到消息——心理活动——开始行动——具体抢收;4.表达要服从篇章结构规律;根据人们的思维规律和篇章结构规律,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在开头就提出观点或说明中心,以领起全文或全段;往往在篇末或篇尾用简明概括的文字总结文章,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句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硅藻的大量生长为海域类几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磷虾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磷虾用途甚广,它将是人类大有希望的蛋白质来源之一;磷虾是南极生态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生物,没有它就没有那么多的鲸类.企鹅和海豹等;_________________A.有人认为,把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十分恰当;B.有人认为,硅藻.磷虾.企鹅.鲸类和海豹都是南极生物的象征;C.有人认为把企鹅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鲸类.海豹来说更为恰当;D.有人认为,把磷虾作为南极生物的象征比起企鹅来说更为恰当;答案:D;无论从片段还是摘引来看,都是具体说明磷虾在海洋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的;AB磷虾与其它生物并举,C省去磷虾不提,都不能作结尾;只有D体现了“磷虾是南极生物中一个关键性的生物”这个意思;三.语句要前后照应;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条理脉络,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在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碍照应的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说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1.问答照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一概肯定,都会造成语句不连贯;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的4句中选出一组能与它衔接的句子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D.只有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答案〕B题干提出了两个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要不要学好”;在逻辑上他们是不相容的;也就是说,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是”肯定或“不是”否定;A、D做了否定的回答,否定了“不可忽视”也错误地否定了“要学好”,C肯定了二者同样是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只能是B,他没有回答是与非,唯其如此,既回避了矛盾又引人思考,照应周全;2.前排序与后排序相照应;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例: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 分析句与句的衔接连贯问题时,不可过分强调形式,避免形成“主语一致的衔接就好,不一致的就衔接得不好”的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我们应该搞清楚,要想使句与句之间衔接顺畅,语义连贯,应该注意些什么;概括起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不东拉西扯,保持话题统一;第二,不颠三倒四,保持句序合理;第三,避免前言不搭后语,注意语言的勾连和呼应;和②句相比,①句中的两个小句话题就不一致;和④句相比,③句中的两个小句也显得有些“后语不搭前言”;汉语的句子,一般的说,句意的重点常放在谓语部分句子的尾部,句尾传递新信息;③与④中,前面的两个小句传递的新信息都是“学习了技术活”,后面的两小句都是对“技术活”的补充;孤立地看,这两个小句的表述都可以,但是和前面句子连起来读,④就比③连贯感强;因为④中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换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当然就首尾衔接,连贯通畅了;3.关联词语的照应;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是有助于句子还原问题的解答;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 ,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A.比其他器官多得多B.确实比其他器官多得多C.不仅比其他器官多得多D.或者说比其他器官多得多答案:C;原文句意是递进关系,能体现这层关系并能与“而且”关联上的是C句;4.指代的前后照应;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答案:C;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时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限制修饰显然不行,只有C 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5.句式前后照应;做到句式的前后一致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是讲究语言清晰连贯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___________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A.血盆大口张开化作城门B.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C.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答案:C;“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都是主谓式结构,且都是偏正短语;为了保持句式一致,应选C项;A是连谓式,B是主谓式,但主语不是偏正式,D项本身就不合语法;6.注意过渡照应;注意过渡、交代,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表达的层次更明确,使句子前后呼应,使句子与句子的联系更紧密;例如“也”、“于是”、“但是”、“所以”等等关联词语都能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句子的关系;“过去”与“现在”、“远处”与“近处”、“主观”与“客观”这样有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子前后呼应,进而使句意连贯;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99年全国高考试卷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 ②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①④⑥答案:A文段第一句点明了“去年”、“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就隐合有“我”在叙述时已经不在该疗养院的语意,因此下面衔接的句子应该以“那儿”指疗养院起头为好,即选用②句;接下来的句子,围绕“景色美”,按照钱塘江边一江面一江岸的顺序叙述和描写,空间关系很清楚;因此选③⑥是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时,句子的衔接还有一个特点,即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时,换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自然就首尾衔接;因此,③句之后,接⑥句就衔接顺畅;这是因为③句中的“钱塘江”,到下一句成为已知信息,以“江面”开头的⑥句显然最合适;相反,如果③句之后接⑤句,“帆影”跟③句的句尾“钱塘江”衔接就不顺畅;总之,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句子衔接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
![句子衔接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317d0fa102de2bd9605883c.png)
句子衔接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保持陈述主语的一致性例如: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中午12时,a. 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赃款。
b.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获取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c.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赃款也同时抓获。
析:在一个句子中,要围绕一个对象进行陈述,即保持主语的一致性,从这一原则出发,排除a,c两项,选出b项.在这一题型中还有一个变形.因为汉语有承前省略主语的习惯,这个主语可以承前一句的主语、宾语省,也可以承前一句的介宾短语的宾语省.有时.我们会发现前语境和后语境的主语悄悄的改变了,例如:小明不愿意上学,有一天,他钻到床底下躲了起来______,送到学校去了.a. 他妈妈将他从床底下拉出来b. 被他妈妈从床底下拽出来.析:在这一例句中,我们发现,后语境的主语已不是”小明”------不可能是小明自己送自己.在这种题型中,我们应从何下手呢?横线上肯定是选择一个被动句,用被动句来保持主语的一致性,即所选项的主语仍然是”小明”,而后的主语是被的宾语”他妈妈”。
2.保持句式的一致性例1:鲁大海:高高的个子,(a脸庞微黑,b微黑的脸庞_)例2: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处是一条小河,(a.一片宽广的荒场在河的左边.b.靠左是一片宽广的荒场.)析:在上述两个例句中,例1的前语境”高高的个子”是偏正式的名词短语,据此我们选出b项.例2 根据前语境的句式选出b项为答案.3.如果语境或选项中出现一些指代词或指代性的短语,那么要让这些指代性的短语紧跟在他所指代的内容后面。
例1:10年后基因产业的利润将达到100亿美元,(a.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发布了这一信息..b.这一信息是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发布的.)在这个例子中,”这一信息”就是指代前语境的那句话因此答案为b项.例2:有这样一种东西,他在我们面临激流险滩时,或是在我们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_____a. 能帮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就是桥.b. 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使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桥,就是这种东西.在这个例句中,A和B的区别在于“它”的位置,“它”即指代前语境中的“一种东西”,因此答案为A项。
衔接连贯题答题技巧
![衔接连贯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2407c0e16fc700abb68fc82.png)
衔接连贯题答题技巧语句衔接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进行解答呢?下面就为大家提供八把金钥匙。
一、前后陈述对象要一致如:(1995年高考题)比较下列一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第①句,前面陈述山顶上有什么,后面又陈述宝塔在哪里,有些混乱。
第②句前后的陈述对象都是‚宝塔‛,保持了前后一致,所以应该是第②句上下文衔接较好。
二、前后句式要一致如:(2004年天津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看开头可知,‚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
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三、前后内容要照应如:(2004年湖北省高考题)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臵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答案是⑤②①④③。
为什么②在①的前面呢?这是因为在③中,是先说读者,后说住在外地的朋友,这样,前面谈时也应该是先谈供读者阅读的书籍,再谈供朋友了解的房屋花园。
四、前后叙述视角要一致如:(1997年高考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年。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目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目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a6b4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8.png)
高考语文语句衔接题目的答题技巧一、观察句式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首先要注意观察句式的整体性。
观察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是否相同或相似,如果不同或相似,就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语序或替换句子成分,以确保整个句子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二、注意关联词关联词是句子之间关系的标志,通过观察关联词可以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句子之间的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如果”、“那么”等等,以确定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三、保持话题一致话题是句子的中心,保持话题一致是保证语句衔接题正确的重要条件。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句子的中心话题,确保前后句子的话题一致,避免出现跳跃或转换话题的情况。
四、考虑语境语境是理解句子意思的重要因素,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
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内涵,就必须考虑句子的上下文、前后文等语境因素,以确定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五、句子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句子的基本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结构可以判断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分析句子的主谓结构,确保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六、观察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标点符号可以判断句子的语气和意思。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要注意观察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等等,以确定句子之间的停顿和意思表达。
七、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
要遵循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逻辑原则,确保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八、语感判断语感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阅读句子可以感受到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可以通过语感来感受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从而确定句子之间的顺序和关系。
语句连贯、衔接的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语句连贯、衔接的解题技巧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84f8d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6.png)
语句连贯、衔接的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第一、把握语法结构的一致性(句式的一致性)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个连贯的长句子,通常由几个分句组成。
在组合过程中,为了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式。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子的和谐连贯。
第二、把握叙述主体的一致性(主语一致)也是解答语句衔接题的常用方法。
主语是句子的主体,是被陈述的对象。
一个长句或句群或语段也是围绕一个主体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叙述主体前后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意连贯、集中、明确。
第三、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前后照应)是为了保持文句或文段的一致性、严密性,使语意一脉相承,表意集中凝练,必须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五、把握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是为了表达完整的语意,必须借助于句与句之间恰当密切的关系来体现。
在组合时要把握句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关系、主次关系等等,使语意更准确、明晰、完善。
第六、把握事物的中心及重心是为了正确地理解句子表达的思想观点,必须准确地把握句子的中心和重心。
只有抓住句段的内核所在,才能解答好此类语句衔接题。
第七、把握关联词及意义关系是为了显示复句意义关系的显著标志。
解答语句衔接题也需要考虑关联词及其意义关系。
第八、注意句中音节的和谐性是为了表达或修辞的需要,需注意句中音节的和谐性。
在语句衔接的过程中,上下句韵脚相同或相近,由押韵而产生韵律美。
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还应从多角度考虑。
以上这些方法是交叉关系,必须领悟深透,力求融会贯通。
答案:A2、这位老先生头发斑白,衣着朴素,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答案:C 改写:这位老人头发斑白,穿着朴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风趣幽默的谈吐和渊博的知识。
3、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句是XXX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上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答案:B 改写:XXX躲到床底下,但最终还是被他妈妈找到了,被送到了幼儿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一、句式一致: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短语类型)一致。
例1::(2004年天津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
(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分析】开头的“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
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二、对象一致: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一。
例2: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
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
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答案D。
①句的着眼点是“山顶上”,后半句又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②句的前后均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表述连贯。
③④句单从陈述对象上看,③句似乎更好,但若从语意的顺畅度或上下文的紧密与否上考虑,④句中的前半句的宾语作后半句的主语,紧扣“这些活”的话题,语意表达更为流畅。
三、意境一致: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
例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___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分析】答案D。
原句所写的是秋天薄阴的天气,但是所写的情感仍然是喜悦的,和谐的。
A、B与原句“薄阴”语意相反,可排除。
C虽然与“薄阴”相符,但是“压”给人一种压抑感,与原句的情感色彩不符,并且与“薄薄的”不相搭配,可排除。
四、韵律一致:指从音节和节奏上看,要前后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
例4: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答案D。
①②句的区别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④句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押,读来上口。
五、逻辑一致:指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
这些规律表现为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
例5: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答案C。
可从表述的先后顺序方面考虑。
前两句中“不传达上级指示”这种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后面两句则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环保工作没人管”才最终导致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六、前后一致:指注意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
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例6: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
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运命的程度,但当、、、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分析】答案B。
原文中“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在语意上有提示作用,①③两句属动物被人类玩于掌中;②④句则属于动物被人类主宰运命;另外,先说④后说②还可以体现出语意上递进。
七、主旨一致:指一个语段只能表达一个主旨,选项应能保持整个语段的主旨一致,以免出现文段的中心和重心不统一的情况。
例7: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分析】答案C。
A、D以这些翻译作品开头,很突兀,原因是缺少过渡;B、C两项以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作为过渡句,与前文衔接就很紧密自然。
B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是病句,所以选C。
八、结构一致:指句子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短语、并列短语,近指和远指)要前后一致。
例8:凡事过犹不及,___,或变成明哲保身,或变成圆滑世故,或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④成熟也是有度的【分析】答案为②④①③。
“凡事过犹不及”是总说,接下来举例,分说真理和成熟。
与“成熟”有关的句子有三个,且这三个句子排好后要与后面所说相关联。
九、语气一致:指一组句子或句群,由于几个分句都是为表达同一个中心,要尽量保持语气一致,才能使句子衔接。
例9: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
A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B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怀念的。
【分析】答案A。
从语气看,前面是反问句;从句式看,前面是假设句式。
因而,接句也应该是反问语气的假设句式。
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⑴王维新是中国水彩画坛的画家。
在他的画中,,无论是在江南烟柳、塞外天风,还是威尼斯、孟加拉风情,都呈现出一种东方情调。
⑵巴金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崇敬。
在文坛,。
这盏灯象征着良知和责任,象征着真诚和勇气。
①中国画的线条和水墨气韵与西画的色彩变化和造型互相渗透②西画的色彩变化和造型与中国画的线条和水墨气韵互相渗透③作家们把他当作心中的一盏灯④他已成为作家们心中的一盏灯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 ,____ ,_____ ,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翅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⑴,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⑵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③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④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语意连贯的一组是()⑴.仰对含羞瀑,我忽然激动起来,连下数日雨,水势很猛,雪瀑从断崖腾流而下,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
!我在对面的崖边站了片刻,襟前湿了一片。
这样狂放的气魄,哪里有一点含羞的影子呢?⑵.我回头看岳飞墓后面的栖霞岭,,,宝俶塔尖尖的塔顶直指云霄。
①真是浪沫激散,云奔雾涌③郁郁葱葱,绿满天涯②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④绿满天涯,郁郁葱葱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⑴.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
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⑵.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我沿着楠溪江漫溯,滩林应季而绿,而草色却还黄着。
疏疏的细雨落下来,。
江身不开阔,,唐人以“桑叶隐林户,芦花映钓船”之句写江村小景。
这是我梦里的一幅画,。
①岸野和远远的青嶂被洇润着②洇润着岸野和远远的青嶂③碧水流动,曲折有致④流动的碧水曲折有致⑤在几处静静的水湾,看见凫着一些白鸭⑥一些白鸭凫在几处静静的水湾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④⑤答案练习1、【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主要考虑照应和陈述对象的一致。
⑴句中因下文先说“江南烟柳、塞外天风”,后说“威尼斯、孟加拉风情”,为照应,应先“中国画”后“西画”,所以选①;⑵句上文以“巴金”为陈述对象,下文也应如此,所以选④。
练习2、【答案】D【解析】综合整段内容可以看出,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