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柴油等离子体催化氧化-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实验研究

柴油等离子体催化氧化-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实验研究
第2 2卷第 4期
21 0 0年 4月
化 学 研 究 与 应 用
Che c lRes r n p ia in mia each a d Ap lc to
Vo . 122, . No 4 Apr 2 0 ., 01
文章编 号 :0 .6 6 2 1 )40 5 -5 10 15 ( 0 0 0 -4 1 4 0
2 K ylbrt yfr r nPoes go h mcl nier go ij n ig a ,hhz 82 0 ,hn ) 。 e oa r ) G e r si f e i gnei f ni gBnt n S i i 3 0 3 C i a o i e c n C aE n X a u e a
m ty iiaou i tp op ae B MD P w speae n s d i teet c o eufrai fteO dee o ehlm dzl m db y hsht ( MI B ) a rprdad t t n h x at nd sl i tn o 舟 isl i i ul ee r i uz o h l
c o e a i g wih e t a to i g i n c l i o p r tn t x r c i n usn o i i d qu
CHENG Xime DAIb n t . i, i‘ ¨

CHEN 。 JN Ln Yu I ig

( . c o l f h m c l n ie f ga dT c n lg ,hh z U i ri ,hh z 8 2 0 , hn ; 1 S h o o e i s e n n eh o y S i i n es y S iei 3 0 3 C i C aE n i o e v t a

柴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柴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适 合孔 径尺寸 的分 子 , 除范 围有 限。 脱
12 化 学 吸附 .
化 学 吸附是根 据催 化吸 附剂与 含硫化 合物 间
发生 化 学 反 应 , 而 达 到 脱 除 硫 原 子 的 目 的 。 从
吸 附法脱 除柴 油 中含 硫化合 物 的关键 在于催 化 吸附 剂 的研究 与应 用 。催化 吸附剂 的 吸附性能
目的。
吸附主要是范德华力和静 电引力作用的结果 , 是 基 于硫 化物 和碳氢 化合 物 间的极性 差别进 行 吸附
的 , 以对硫 化 物 的选 择性 差 , 容量 低 , 难 达 所 硫 很
Bb h5 ai _等提出另一类 吸附脱硫机理 , c 如式
() 2 所示 :
收稿 日期 :0 1 0—2 。 2 1 —1 8 作者简介 : 王广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 、 环境净 化催化工程 及反 应器 等领 域 的研 究。E m i w e@ 16 - al  ̄nt 2 . :
摘要 : 阐述了近年来 吸附脱硫技术在油品脱硫领域 中的研 究趋 向及应用成果 。首 先分析讨论 了催化 吸附剂 在 油品中的物理和化学 吸附脱硫机理 ; 其次概述了以活性炭 、 分子筛 等多孔性物质 为载体的催化吸 附剂在 酸碱 氧化 、
负载活性组分等改性 方面和油 品脱硫方面的最新应用 和研 究进展 , 各类催化吸 附剂的制备方 法 、 对 吸附方法 和脱
王广建等. 柴油选择性 吸附脱硫的机理及研 究进展

Ni s r S uf Ni Ni s f S ur

/ / I
() 2
NO Z O吸 附剂 表 面 的 NO先 在 H,的作 用 i/ n i 下 还原 为 。s原 子呈 电负 性 , 它和 N 原 子之 间 i 由于相互 诱 导作 用 逐 渐 靠 近 , 后 两 者 间 的强 吸 然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为 该公 司工 程 化 的基 础 。
() 2 H O 氧化脱硫技术 近年来 , 采用 H 0 和有机酸 复合体系脱硫 是一种新型 的方法 。其 反应机理 : H O 与有机酸快速反应 生成过 酸, 过酸再与油品 中的含硫化 合物反应使之生成相应 的砜类物质 。 1本石油能源 中心(E ) 3 P c开发 出一种 H: 0 氧化脱硫技术“ 在常压 , 和 6 ℃的条件 下, 3 % H O 水溶 液为氧 化剂, O 用 0 乙酸 或三氟 乙酸类羧 酸 为催化剂 , 柴油 中的硫 含量从 50 0 g 可使 0 —60u/ g降低到 lg 。该技 u, g 术脱硫率 高 、 工艺条件温和 、 设备投资低, 并有节能 、 低二氧化碳排放 的 环保效应, 同时具有脱氮功能 。 且 吕志凤 等“在常温常压下 , 采用 3 %的H O 和 甲酸为氧化剂 , 0 剂油 比 11, :0 可将催化裂化柴油 中的硫化物全部氧化成亚砜类化合物 , 柴油 收率为 7 %以上 。该法 的主要 问题 是 : 0 氧化反应 时间长 、 收率低 、 成本 较 高。 () 3超声波 氧化脱硫 超声波脱硫技术 借助于超 声波的空化作 用 , 以在液体 内部形 成 可 局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 从而极大的提高非均相化学反应 的速率 , 声波 超 脱硫 技术的显著特 点是操作简单 , 生产成本较低 。 Sl e公 司研制出超声波氧化柴油脱硫法 。该方法 可将 油品的 up o h 含硫量降 至00 1 %以下 。并且 其装置 的造 价 比加氢 装置低 5 % , . 5 0 0 操 作费用也很低 。Hi i Me r 和 i a 以二苯并 噻吩( T 与甲苯 的模 型化物 DB ) 和柴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 , 结果表 明, D T 从 B 到二苯 并 噻吩氧化 物(B O 的反应只需要 l n到 3 n DT) mi mi转化 率就分别 可以达 至 8 %和 9 % ,ri就可全部氧化 。这充分说明超声波在 氧化 脱硫中 5 5 7 n a

FCC柴油氧化萃取深度脱硫工艺研究

FCC柴油氧化萃取深度脱硫工艺研究

1 前

反应 式如 下 :
R + o2— HCOOH

为 了满 足新 的 燃 料 油标 准 , 内炼 油厂 和 研 国 究人 员加 大 了加 氢 脱硫技 术 的改 进研 究和 非加 氢 脱硫 技 术 的开 发研 究 力 度【。加氢 脱 硫 技术 生 产 】 】 低 硫柴 油 , 作 费用 高且操 作 条件 苛 刻 , 操 导致 柴 油 成 本 大幅 攀 升 , 适 用 于小 型 炼 油 厂 。氧 化 脱 硫 不 技术以其 操作条件温和 , 受到 了越来越 多的关 洼l。 2 ] 氧化 脱硫 工艺 大 多是 以氧化 和萃 取 相结 合的 脱硫 技术 , 用 的氧化 剂 主 要有 过 氧化 物 、 气l、 使 ]氧 4 空 ] 气_ 及离 子液 体 等 。萃 取 剂一 般有 乙醇 、 Ⅳ 二 5 Ⅳ, _
摘 要 以 氧 气 作 氧 化 剂 、 甲酸 作 催 化 剂 、N- 吡 咯 烷 酮 作萃 取 剂 , 用 催 化 氧 化 反 应 与 溶 甲基 采 剂 萃 取相 结 合 的方 法 对 催 化 裂 化 柴 油 进 行 了氧 化 萃 取 脱 硫 实 验 。考 察 了催 化 剂 用 量 、 化 氧 化 温 催 度 、 应 时 间 、 气压 力 及 萃 取 剂 的 用 量 等 对 催 化 裂 化 柴 油 脱 硫 率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 反应 温 度 反 氧 在 为 8 C、 应 时 间 为 9 i、 氧 压 力 为 06MP 、 化 剂 与 油 体 积 比为 1% 的 条 件 下 , 油 经 催 0¨ 反 0r n 充 a . a催 0 柴

22 原料及 仪器 . 221 原料 .. 2 . 试剂 .2 2 抚 顺 石 油 二厂 F C柴油 , 质量 分 C 硫 氧 气( 用 氧 ) 纯 度 为 9 .%, 医 , 99 抚 数 为 1 9 . g /。 42 gg 6 顺 市 比 欧 西 气 体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甲酸 , 析 纯 , 分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各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利用加氢反应将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从而实现柴油中硫化物的脱除。

本文将对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技术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原理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气和催化剂对含硫化物的柴油进行加氢反应,其中硫化物被转化为硫化氢,从而实现脱除。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R-S-R' + 2H2 → 2RH + H2SR表示烷基或芳香基,R'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硫化物和氢气经过加热和压力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化烃。

硫化氢从柴油中脱除后,可通过后续的工艺过程进一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和燃料行业。

在炼油工业中,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已被应用于重油加氢脱硫、柴油加氢脱硫和船用燃料加氢脱硫等工艺。

在化工行业中,柴油加氢脱硫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有机硫化物的加氢脱硫。

而在燃料行业中,柴油加氢脱硫技术也被应用于燃料油的加氢脱硫,以满足环保对于燃料标准的要求。

在技术方面,目前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包括加氢反应器、催化剂、脱硫剂、氢气制备系统、变压变温控制系统等。

尤其是催化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使得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在反应速率、选择性、稳定性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应用方面,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在油田、能源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在燃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通过柴油加氢脱硫技术进行燃料脱硫处理,不仅可以改善燃料的环保性能,还可以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高效催化剂的研发应用:高效催化剂能够提高加氢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加氢反应的温度和压力,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200802 化学工艺郑晓明 30号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柴油已广泛用作车、船及内燃机设备的燃料。

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

我国对柴油需求增长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都超过了汽油[1]。

但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生产清洁柴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柴油标准的要求,是柴油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

活性硫(硫兀素、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也归于此)相对容易脱除,非活性硫(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则较难脱除;其中柴油中的4,6-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非常困难[2]。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 柴油脱硫原理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2 柴油脱硫技术2.1 加氢脱硫(HDS)技术加氢处理技术是工业上可行且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2.1.1 KF-757和KF-848加氢脱硫催化剂荷兰Akzo Nobel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利用STARS(Ⅱ类超活性反应中心)技术开发出两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KF-757和KF-848,现已实现广泛应用。

燃油氧化脱硫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燃油氧化脱硫负载型催化剂研究进展
XU n g ,L I U Xi— we n
( Z h e j i a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C o . , L t d . , Z h e j i a n g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0 2 , C h i n a )
关键 词 :氧化脱硫 ; 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组分;过渡金属氧化物
中图分 类号 :T Q 5 1 7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 9 6 7 7 ( 2 0 1 3 ) 1 0— 0 0 4 3 — 0 4
Pr o g r e s s o n S up po r t e d Ca t a l y s t s f o r Ox i da t i v e De s ul f ur i z a t i o n o f Fue l
第4 1 卷第 1 O期
广



Vo 1 . 41 No .1 0
2 0 1 3年 5月 源自G u a n g z h o u C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v . 2 01 3
燃 油 氧 化 脱 硫 负载 型 催 化 剂 研 究 进展
徐 莹 ,刘 习文
Abs t r a c t :A l o a d f u e l o x i d a t i v e d e s u l f ur i z a t i o n c a t a l y s t ,i n c l u di n g a l umi n a c a r r i e r ,mo l e c u l a r s i e v e c a ri e r,s i l i c a c a r r i e r a n d o t h e r c a ri e r c a t a l y s t ,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S u p po r t t y p e s ,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mo n g t h e t h r e e ki n d s o f c a t a l y s t s .I t wa s c o nc l u d e d t ha t z e o l i t e a s a s u p p o te r r,ha d a hi g h c a t a l y t i c e ic f i e n c y, s u i t a b l e t o t h e o x i d a t i v e d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c a t a l y s t s,a g o o d i n d u s t r i a l p r o s p e c t d u e t o t he i r hi g h a c t i v i t y,s o u r c e e c o n o my, l o w a c t i v e c o mp o n e n t l o s s, e a s y 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mul t i p l e r e u s e f o r t h e o x i d a t i v e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o f f ue l wi t h a l umi n a s u p po t. A r l o a d f u e l o x i d a t i v e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c a t a l y s t ,i n c l ud i n g a l umi n a c a r r i e r ,mo l e c u l a r s i e v e c a r r i e r ,s i l i c a c a r r i e r a n d o t he r c a ri e r c a t a l y s t ,wa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h i s ma n u s c r i p t .S u pp o r t t y p e s,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mo ng t h e t hr e e k i n ds o f c a t ly a s t s .I t wa s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z e o l i t e a s a s u p p o te r r,h a d a h i g h c a t a l y t i c e ic f i e nc y,s u i t a b l e t o b e a n o x i da t i v e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c a t a l y s t . Me a n whi l e,a l u mi n a a s a s u p po t r h a d a g o o d i n d u s t ia r l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一、简述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油气、生物质以及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排放的硫化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还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油品升级和清洁能源利用的过程中,硫含量的降低变得尤为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杂多酸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杂多酸能够有效地促使有机硫化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二氧化硫或硫酸盐,实现对燃料中的硫含量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对近年来杂多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1. 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硫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燃煤和工业过程产生的硫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现象。

硫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硫污染,各国政府和企业正逐步提高对硫排放的监管力度。

脱硫技术作为减少硫排放的关键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杂多酸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

借助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及杂多酸催化剂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2. 排放污染的挑战与硫氧化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硫氧化物(SOx),已成为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硫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有色重金属冶炼、矿石加工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尾气。

这些含硫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传统的硫氧化物处理方法如催化转化、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国超 低硫 柴油 的需 求将 大大 增 加 , 发 柴 油脱 硫 技 术 开
势 在必行 。 柴 油 中的硫 主要 以硫醚 、 吩等形 式存在 , 噻 占柴油 总硫质 量分 数 的 8 以上 , 苯 并 噻 吩 ( T) 二 苯 5 而 B 和 并 噻 吩( B 又 占噻 吩类 的 7 以上 。这 些 多 环 噻 D T) 0 吩稳定 性强 , 在高 温高 压下 也很难 被加 氢脱 除 , 而且加
赵春 艳 ( 大庆 油 田有 限责任 公 司第 三采 油厂 , 黑龙 江 大庆 1 3 1 ) 6 1 3

要 : 油低 硫 化 及 其 含 硫 标 准 的 日趋 严 格 , 世界 各 国 柴 油 产 品 质 量 与标 准 的发 展 趋 势 。综 述 了 目前 柴 油 脱 硫 柴 是
技 术( 非加 氢脱 硫 技 术 、 氢 脱 硫 技 术 ) 研 究进 展 , 对 其 前 景进 行 了展 望 。 加 的 并 关 键 词 : 油 ; 氢 脱 硫 ; 加 氢脱 硫 柴 加 非 中 图分 类 号 : 2 . TE 6 4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4 5 2 1 ) 2 0 8 3 1 7 ~5 2 ( 0 2 0 —0 1 —0
1 非 加 氢 脱 硫 技 术
1 1 氧 化 脱 硫 技 术 .
提高 体系对 柴油 的氧 化 脱 硫 活性 , 去 萃 取 剂及 萃取 省
剂 回收费用 , 同时还 可减少 氧化 剂用量 , 应时 间也 大 反
氧化 脱硫技 术条 件较 温 和 、 设备 投资少 , 氧化脱 且
硫后 的产 物为亚 砜 和砜 类 物 质 , 品 中 的硫 元 素 被 固 油 定在 固相 中 , 储存 便 利 、 染 小 、 安 全 、 回收利 用 , 污 较 易

柴油气-液-固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柴油气-液-固催化氧化脱硫研究

化分公司提供 ) 氧化硼 , ; 分析纯 ; 氯化锰 , 分析纯 ; 氯化铜 , 分析纯 ; 氯化镍 , 分析纯 ; 氯化锌 , 分析纯 ; 氧 化锌 , 析 纯; 醛, 析纯 ; 气 ( 分 糠 分 氧 医用 氧 ) 纯 度 ,
9 9% 。 9.
催化剂种类
高 压反 应釜 , F 05型磁 力搅拌 反 应釜 , WD 一 . 山
维普资讯
第2 9卷
20 0 7年
第 1 期
2月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Ju a fS uh etP t lu Unv ri o r lo o tw s er e m iest n o y
Vo . 9 12 Fb e
N . o1 2 o O7
维普资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 0 6正
由图 1 知 , 可 氧化铝 、 化锰 以及 氧化锌 的脱 硫效 果 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 10 4 ℃较好 。 2 4 充 氧压 力的影 响 .
较好 , 其脱硫率都达到 7 % 以上 , 0 再考虑三种物质 的经济 陛, 本文选取氧化铝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2 2 催 化剂 用量 的影 响 . 取直馏柴油 5 l搅拌转速 N= 0 rn 在 0m , 70ra , /i 反应 温度 T=10 c、 化 时 间 t 0m n 充 氧 压力 4q 氧 =6 i 、
在搅 拌速度 7 0rmn 催化 剂用量 5 ( 、 0 i、 / % w) 反应温度 10 、 4 % 氧化时间 9 i 充氧压 力 06MP 0mn和 . a的操作条件 下 , 对 直馏柴油进行催化氧化脱硫 , 其硫含量 由 1 4 gg降到 2 2 / , 1 / 4 6 g g脱硫率达到 8 . %。 18 关键词 :柴油;三相催化 ; 氧化脱硫 ; 化剂 催 中图分类号 : E 2 . T 662 文献标识码 : A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燃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燃油脱硫技术是指通过对燃油中的硫化物进行处理,将硫化物从燃油中去除的技术方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不断加强,燃油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成为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对燃油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催化氧化吸附等方法。

物理吸附是指利用一些特殊材料对硫化物进行吸附,然后将硫化物与吸附剂分离,达到去除硫化物的目的。

化学吸附是指通过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和溶剂,使硫化物转化成易于分离的产物。

催化氧化吸附是指采用催化剂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然后通过吸附将硫酸盐从燃油中去除。

然而,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吸附剂和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问题是制约传统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对燃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求较高,且对燃油的处理量较小。

另外,传统的燃油脱硫技术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为了克服传统技术的问题,近年来燃油脱硫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种创新的燃油脱硫技术是利用离子液体吸附剂进行脱硫。

离子液体是一种具有高溶解度、高电导率和低蒸汽压的液体,在燃油脱硫中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

离子液体吸附剂能够有效地吸附硫化物,并且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和循环利用率。

离子液体脱硫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降低燃油中硫化物的含量,还可以对燃油进行脱水、脱氮等处理。

另一种创新的燃油脱硫技术是采用微生物降解硫脱硫。

微生物降解硫脱硫是指通过采用一种或多种具有高硫酸盐还原能力的微生物来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并且通过吸附或沉淀等方式将硫酸盐从燃油中去除。

微生物降解硫脱硫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但是,目前该技术还面临微生物菌株筛选和成本降低等问题。

此外,纳米材料的应用也促进了燃油脱硫技术的发展。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静电场强、光催化性能好等特点,可用于设计新型的脱硫材料。

例如,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光催化氧化脱硫,亲水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吸附脱硫,而纳米合金材料则可以用于化学吸附和催化脱硫等。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萃取脱硫实验研究

直馏柴油催化氧化-萃取脱硫实验研究

进行 催化 氧化一 取 脱 硫 实 验 , 察催 化 剂 种 类 对 萃 考 脱硫 效 果 的影 响 , 果 见 图 1 结 。由 图 1可 见 , 相 在
同实验条 件 下 , 酸铁 、 酸 钴 、 氯 化 铁 均 具 有 硝 醋 三
收 稿 日期 :2 1一82 ;修 改稿 收 到 日期 :0 11—0 0 1O —9 2 1-02 。
石 基 础 研 究






P ETR0LE M R0CES I U P S NG AND TROCHEM I PE CALS
21 0 2年 4月 第 4 卷 第 4期 3
直馏 柴 油催 化氧 化一 取 脱硫 实 验研 究 萃
何 柏 ,刘青 山 ,宋梦桃。 ,陈双扣
3 .中 国石 油 四川 石 化 有 限公 司南 充 炼 油厂 ) I
油 产 品硫含量 方法 测定 。
害 , 以世 界 各 国对 燃 料 油 中 的硫 含 量 要 求 越 来 所
越严 格 _ 。以欧 洲 柴油 为例 , 十多 年来 , 质 量 1 ] 近 硫
分数从 欧 Ⅱ排放 标 准 的 5 0 g / 0 gg降低到 欧 Ⅲ排 放
标准 的 3 0g / 及 欧 Ⅳ排放 标 准 的 5 gg 最 新 5 gg 0g / , 欧 V排放 标准 为 1 gg 0 I J 。国 内也 于 2 1  ̄ 0 1年 7月
பைடு நூலகம்
1日起 实行所 有 制 造 和 销 售 的轻 型 汽 车必 须 符 合 国Ⅳ排放 标 准 要求 , 相信 在 不 久 的将来 车 用 汽油 、 柴油质 量也会 全面 实行 国Ⅳ排 放标 准 。因此 , 生产 高 品质 的低硫 车用燃 料油 就显 得格外 必要 与紧 迫 。 加 氢脱 硫技术 虽然 比较成 熟且 效果 较好 , 存在投 但 资高 、 氢源紧张 、 工成 本 高等 问题 , 非 加氢 脱硫 加 而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新进展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新进展
当代 化 工 ,06 3 ( )49 4 3 20 ,5 6 :0 - 1.
[] 2 周岩 . 国车用燃料 的发展趋 势[]齐鲁石油化 工, 0 ,0 3 : 我 I. 2 23 ( ) 0
2 6~ 2 8 3 3
[ ] 江 , 宇 排放 法 规 应 与 燃 油 标 准 同步 实施 []商 用 汽 车,0 3 3万 于 J 20,
() 07. 9:  ̄1 7
[ ] 国赋, 爱 军, 4万 段 赵震 , 丽, 建明. 马 倪 柴油超 深度脱硫 技术进 展 []黑龙江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 0 ,3 () 5 — 6 . J. 2 62 , : 8 6 7 0 56 [] 5 刘淑芝 , 兰兰, 孙 张晓丽, 王宝辉, 崔宝 臣. 柴油氧化 脱硫技 术研 究进展 [] 工进展,0 72() 1 — 1 . I. 化 2 0 , 2: 2 25 6 2 [ ] skS No a aT T ksi e a Oxdt eDeu ui t n 6 O ̄ i, n k , aahmaN, 1 u t . i i sl ra o av f zi
方法可把柴油中硫含量从 10 g 00 / g左右降低 到 1 gg 5 ,。 D spn e eh a d 等在超声波的存 在的条件 下 , 碳酸钠和双氧水体系对柴 油和乙睛两相体 系进行 了氧化实验 , 超声波能提高两相 的混合程度 。 并 对反应温度 、 氧化剂用量和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 。 发现氧化完成 后 ,0 9 %以 上 D B MD T的 消失 。 并 得 到 D B MD T的 一 级 反 应 的 活 化 能 为
c l 1 9 , 1 3 7~ 4 3 a , 9 7 1 7: 9 0
[O 李灿 , 1] 蒋宗轩等 . 一种超低 硫 柴油的制 备方 法[ . p]中国专利 ,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
Ab ta t Th aay tH WA/ i sp e ae y s l g lmeh d , a d i e ufrzt n p o ete sr c : e c tls P S0 wa r p rd b o — e 2 to n t d s l iai rp ris s u o
维普资讯

4 ・
广州化工
20 年 3 06 4卷第 4 期
柴 油 催 化 氧 化 脱 硫 的 研 究
关 涛 , 颖 叶 芳4 2杜 ,
( 1天津 大 学,天津 3 0 7 ; 0 0 2 2锦 州石 油化 工公 司设计 院 , 州 1 1 0 ; 锦 2 0 1 3中石 油 管道分 公 司秦京 输 油气分 公 司 , 迁安 0 4 0 ) 6 4 1
有很好 的催化氧化作用 , 氧化后 产物经过溶剂抽提 , 可将硫 含量从 30, 降到 10 / 。达到 了国家标准 。 5 u g 0 g
关键 词 :溶胶一凝胶法; 氧化; 脱硫; 吸附; 叔丁基过氧化氢; 二苯并噻吩
S u n Ca a y i t dy o t lzng—o i a in De u f ia i n o e e — x d to s lurz to fDis l
摘 要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 H WA S 催化剂, P /i 2 0 用于直馏柴油进行了脱硫实验。实验考察 了催化剂用量( 以催化
剂 的质量相 当于模型溶液 的质量分数表示 )O/ , S摩尔 比( 丁基 过氧化氢与硫含量的摩尔 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问对脱硫效 叔 ,
果的 影响, 最佳 得出 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5 O S %,/ 摩尔比 , 为7反应温度为7 ℃, 0 反应时问为2 。实验结果表日 催化剂 h 肱

过氧磷钨酸催化氧化柴油深度脱硫实验研究

过氧磷钨酸催化氧化柴油深度脱硫实验研究
中 。催 化剂 a中的杂 多 化合 物 在 与水 相 中 H。 O。
以上结 果 验证 了前 面的催 化剂 循环 机理 。
2 3 过 氧磷钨 酸催 化 氧化 脱硫 性 能 .
2 3 1 催化 剂用量 对脱 硫效 果的 影响 ..
反应后 , 杂多 阴离 子 中 W~Ob —w 和 w—O —w c 键断裂 生成 含 活 性 氧 的 E ( z] w O ) 三元 环 d7, l 同 ]
效果 。结果表 明, 过氧磷钨 酸具有较高的催化 活性 , 在反应 时间为 6 n 反应温度为 6 , H2 0mi, o℃ V( O):
( 柴油) . , 催化剂) . 6 的条件下 , 一0 2叫( 一11 柴油可脱硫 率可达 9 . 3 , 力学研 究结果表 明 , 2 2 动 催化
(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石 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采用十六烷基 三 甲基 溴化 铵和磷 钨 酸反 应 制得过 氧磷钨 酸 Q P 4 w ( 0 ] E o) { O E o) 4 。 w(
0 ] ( 4 } Q 为 R H ) 以其为催化剂 , O , H。 为氧化剂 , 考察 了该体 系对柴 油 中含 硫化 合物 的氧 化脱 除
科 研 开发
S N &E N O化 EC2D7Y C C TH L Y 科 ,2IU R I E C O GI H2 ,2S2 E C MA(1 0 N 技0L )T 工 I : 10  ̄ N
过 氧磷 钨 酸 催 化 氧 化 柴 油 深 度 脱 硫 实 验 研 究 *
田 雪, 刘淑 芝 一 , 英楠 , 长鸿 刘 刘
9 6 。 4.

负载型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负载型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8・ 01
P T OC E C E H L Y E R H MIAL T C NO OG
2 年 第 4 第 9期 0 1 1 O卷
负 载 型 柴 油 氧 化 脱 硫 催 化 剂 的研 究 进 展
谢 颖, 黄克 明, 梁朝林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化 工与环境 工程 学院 , 广东 茂 名 5 5 0 ) 20 0
[ 摘要 ]介绍了负载型柴油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 展 , 主要包括负载型过渡金属催 化剂和负载型 杂多酸催化剂 , 从催 化刹的载 体种类 、 催化活性和工业 应用等方 面比较 了这两种催化剂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得 出, 分子筛和活性炭更适合作为氧化脱硫 催化剂 的载体 ; 负载型杂多酸催 化剂具有 活性高 、 活性组分不易流失 、 便于分离回收循环使用 的优点 , 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 景。 [ 关键词 ]柴油 ; 氧化脱硫 ; 负载型催化剂 ; 过渡金属 ; 杂多酸 [ 文章编号 ]10 0 0—84 2 1 ) 9—1 1 0 14( 0 1 0 08— 5 [ 中图分类号]T 2 Q46 [ 文献标识码 ]A
[ y rs dee;xdtedsl r ao ; p otdctytt nio t ;e rpl c Kewod ] i loiav euf i t n s pr aa s;asinmea ht ooyai s i uz i u e l r t l e d
柴 油 中 的有机 硫 燃 烧 会 生 成 S 并 对 环 境 造 O,
d e e we e ic s e is l r d s u s d, m anl i cu ng r n iin i y n l di ta st m e a c tl ss n s pp re h tr p l a i o tl aa y t a d u o t d e e o o y c d c t l ss Th w o k n f c tl ss w ee c m p r d i u o tt pe, c tl tc a tv t n n sra a ay t. e t i ds o a ay t r o a e n s pp r y aay i ci i a d i du til y a p i ai n. I a c ncu e h tz oie n a tv td c r o s he u po t we e ut b e t h p lc to t w s o l d d t a e l a d ci a e a b n a t s p rs t r s i l o t e a o i ai e e ulu i ai n aa y t. Th s p re h t r p y c d aa y t ha a o d n sra x d tv d s f rz to c t l ss e u po d ee o ol a i c t l ss t d g o i du til pr p c u o t er h g c i i os e td e t h i i h a tvt y, l w c i e c m p ne tl s o a tv o o n o s,e s e a ai n a d m u t e r u e f r a y s p r to n li e s pl o t x d tve d s lu i ai n o i s 1 he o i ai e u f rz to fd e e .

柴油的相转移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研究

柴油的相转移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的研究
为 0 0 , ( O H) V H 0 )= . . 8 V HC O / ( 2 2 0 5时 , B B 与 柴 油 的质 量 比 为 m( B ) m( is1 TA T AB / dee)=0 0 1 选 用 .0 ,
D MF为萃取剂 , 柴油的脱硫率为 9 . %. 02


词: 油; 柴 催化氧化 ; 相转移催化 ; 萃取 ; 脱硫
1 3 柴油 的脱 硫 实验方 法 .
艺条 件 温 和 , 消 耗 氢 气 等 特 点 , 柴 油 脱 硫 不 对 具有 很好 的效果 . 柴油 的催 化氧 化 脱硫 是在 一个 二 相体 系 中进 行的, 由于氧化 剂 分 子 与反 应 物 分 子 在 水 油 界 面 处接 触几 率小 , 而影 响脱 硫效 果 从 剖.
取实 现柴 油脱 硫 目的 剖.
及萃取 , 测定硫含量.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反应 时 间及温 度 对脱硫 效 果 的影晌 . 在 不 同 的反应 温 度 和 时 间 下 , 6 L柴 油 向 3m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 剂 .
中加入 5mLH O 和 2 5m C O 2 . LH O H的混 合液 及
催化 剂 , 用 过 氧 化 氢 一 采 甲酸催 化 氧 化 体 系 , 合 结 萃取工 艺脱 除 柴油 中 的 含硫 化 合 物 . 于使 用 了 由 相转移剂 , 使得柴油 中含硫化合 物的氧化反应更 易进 行 , 脱 硫 反 应 更 充 分 , 可减 少 氧 化 剂 用 使 并 量. 在低 温 和常 压 下 将 柴 油 中 的 非极 性 含 硫 化 合 物催 化 氧化 成 为极 性 硫 化 物 , 后 用 极 性 溶 剂 萃 然
基 甲烷 及 乙醇 等试剂 均 为分 析纯 .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柴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氢法很难使之分解的取代噻吩化合物。催化剂经 回 收可循环使用 , 柴油经 A 1 吸附剂处理 , 0 同收水相 中的砜用作生产表面活性剂或送去焦化装置。
收稿 E期 :0 5一l O 。 t 20 2一 5
比氧原子多 d 轨道 , 这使硫化合物易接受氧原子被
氧化 ,【 女噻吩类化合物被氧化为砜或亚砜 。这样就 l 可使用选择性氧化剂将有机硫化合物氧化成砜类 , 然后选择适宜的溶剂将砜类从柴油中萃取 出来 。实
学反应的柴油深度脱硫方 法, 包括柴油一: H 0 水溶 液、 柴油有机溶剂( 如乙腈 ) 两种体 系的光照射脱硫 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一 l4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 46 ,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用光脱硫法很易除去。前司从 19 eo a rSr 96年开始 从事柴油氧化萃取 脱硫技术 的研究 , 已开发成功一 种低费用 的选择性 氧化脱硫工 艺。实验室结果 表
维普资讯

专题综述 ・
PETROLEUM & PETROCt EM I i CAL TODAY
代石油石化
V0 . 4 NO 3 11 . Ma . 2 o r 06
柴 油 氧化 脱硫 技 术 的研 究进展
郭永 刚 李元春
(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 抚顺 130 ) 0 8 1
作者简介 : 郭永 刚, 高级1程 师,95 毕、 = = 18 年 世于抚顺 石油学 院石 油化上 系, 期从事石油化 设 汁和技术管 j 作 , 现从事技术 管理 工作 , 已发表 论文多篇。
维普资讯
3 4
当 代
石 油 石 化
20 年秋,n ue 02 U i r 公司启 动一套 55 p .3立方 日的中试装置 , 生产 5pm含硫量的清洁柴油, p 单位 投资为620美元/ 9 立方米, 比高压加氢装 置低 5% 0 以上。操作费用 95 —1 5 . 1 0 6美 立方米 , . 仅为现 有加氢装置的4 % , 有望降至 26 美元/ 0 且 .4 立方米。

催化裂化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研究

催化裂化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研究

小 于 5 gg 达 到 欧 Ⅳ 排 放 标 准 的要 求 。 0“ / ,
关键 词 : 化 裂 化 柴 油 催
脱硫
催化 氧化
氧气
萃 取
目前 ,为 了满 足 新 的燃 料 油 标 准 , 内炼 油 国 厂和研 究人 员加 大 了加氢脱 硫技 术 的改进研 究 和
酸 ( 析 纯 , 度为 1 . % ~2 . % , 阳市东 兴 分 纯 80 30 沈
非加 氢脱硫 技 术 的开 发 研 究 力 度 。加 氢 脱 硫 技术 生产低 硫柴油 , 由于投 资大 , 作 费用 高和操 操 作条件 苛刻 , 导致 柴油 成本 大幅攀 升 , 适用 在小 不 型炼油 厂 中使 用 ; 化 脱硫 技 术 以其 操作 条 件 温 氧
和的优 势 , 已经 受 到 了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我 国 作 为柴 油消 费大 国 , 发 出高 效 节 能 的脱 硫 工 艺 开 势 在必行 。近些 年来 , 内外 对 氧 化脱 硫 工 艺 进 国 行 了许 多研 究 。氧化 脱硫 工艺 大多是 氧化 和萃 取 相 结合 的脱硫 技术 , 用 的氧 化 剂 主要 有 过 氧 化 使
作者简介 : 宋鹏俊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清洁燃料生 产 工艺 ( 柴油氧化脱硫) 已发表论文两篇。 ,
联 系人 , 电话 : 43一 7l 6Em isnpnj @yhocn.n 01 g35 ,— a : geg n ao.o c 5 lo u
氧气( 医用氧 , 纯度 为 9 . %) 甲酸 ( 99 , 分析
试 剂 厂 ) 甲醇 ( , 分析 纯 , 度为 9 . % , 纯 9 5 国药集 团 化学试 剂 有 限公 司 ) N , MP( 析 纯 , 分 国药 集 团 化 学试 剂有 限公 司 ) 催 化 裂化 柴 油 ( 顺石 化 分公 , 抚 司石 油二 厂提供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剂
柴油 中的硫 醇 、 醚 和 噻吩 等 有机 硫 化 物燃 硫 烧后 生成 的 S 是 大 气 的 主要 污染 物 , O 是形 成 酸
较高的催化活性 , 是一类理想的氧化反应催化剂 ,
许 多研 究表 明 , 多酸/ 杂 杂多 酸盐催化 剂在 油品 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的直接原因,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 世 界各 国都制定 严 格 的柴 油 硫含 量 标 准 , 产超 低 生 硫柴油 已成 为近 年来世界 各国的研究热点¨2 .。 】 传统 的加氢脱硫技术虽能脱 除柴油中硫醇、 硫醚 等大部分硫化物, 但芳香类噻吩硫化物 , 特别是苯 并 噻吩 ( T 、 B ) 二苯 并噻 吩( B ) 其 甲基 取代 的 D T及 衍生物 , 由于其存在空间位阻效应 , 加氢脱硫技术 很难 达到深 度脱 除拉 ; 同时加 氢 脱 硫 技术 存 在装 置投资大, 操作费用高 , 且需要氢气等问题 , 导致 柴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因其 易在较 温和 的条件下 得 到超低 硫油 品而引起 了广
酸/ 杂多酸盐、 有机 酸盐、 性炭等 ) 液 体催 化剂 ( 机 酸/ 机 酸、 子液 体等 ) 活 、 无 有 离 和气 体催 化 剂 ( O ) 指出了今后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 术 的研 究方 向, N , 认为 其将成为 生产超低硫 柴油 的主要 工
艺之一 。
关键词
柴油
催化氧化
脱硫
催化剂
为 2个 原 子 时 的脱 硫 率 最 高 。不 同 的杂 多 酸 用
于 0 柴 油 的脱硫 效 果 见 表 l 所 选 催 化 剂 H A、 , P
H A一 、 P 2 H A一 P 1 H A一 、 P 3的掺杂量逐渐增加。
表 1 不 同杂多 酸用 于 0柴 油的脱 硫效 果 % 。
泛 的关 注 。 柴 油的催 化氧化 脱硫是 在催 化剂 和氧化 剂 的 共 同作用 下 , 其 中的硫醚 、 吩等有 机硫化 物依 将 噻 次 氧化 为亚砜 和噻 吩二氧化 物等 氧化态 有机硫 化 物, 含硫化 合物 吸收 氧原子后 增加 了偶极 矩 , 即增 加 了其在极 性 溶剂 中的 溶解 性 , 后用 极 性 溶 剂 然 萃取 , 就可 以将含 硫化合 物 与不溶 的有机 物分 开 , 达 到脱硫 目的 。催 化剂 在柴 油催化 氧化脱 硫 中起 着重要 的作用 , 论 文 对柴 油 催 化 氧化 脱 硫 技术 本
邱江华等
分别 以磷钼酸、 磷钼酸 镧盐 、
固体 杂多 酸/ 多酸盐 具有 较强 的酸性 , 杂 且对
设备无腐蚀 , 作为催化剂 , 因与油品易分离 , 具有
收稿 日期 :0 9—1 0 。 20 2— 9 作 者简介 : 李林 , 硕士 , 工程师 , 助理 已发表论文l 篇 。 1
脱 硫效果 , 但该 催化 剂 的重 复使用 性能较差 , 由于 所 采用 的氧化剂 为廉 价 的空 气 , 经初 步 的经 济核
算表明, 在脱硫效果相同的条件下 , 消耗的苯 甲酸
锌催 化 剂 费 用 仅 为 双 氧 水 氧 化 剂 费 用 的4 一 %
DT B 脱除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 随着催化剂用量增








ADVANC S I I E N F NE E ROC E C S P T H MI AL
第 l 卷第 4期 - 1… , ●
磷 钼酸铈 盐 、 钼酸季 铵盐为 催化剂 , 氧水为 氧 磷 双 化剂 , 在对 模 型油 ( 并噻 吩 ( T) 苯 B 和二苯 并 噻 吩 (B ) D T 分别 溶 于正辛 烷 配成 ) 行 了催 化 氧 化脱 进 硫 研究 , 结果 表 明 , 催化 剂用 量 对模 型油 中 B T和
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 , 包括 固体催化 剂 ( 多 酸/ 多 酸 盐 、 机 酸 盐 、 子 筛 、 性 杂 杂 有 分 活 炭、 金属氧化 物等 ) 液体 催化剂 ( 机酸/ 、 无 有机
酸、 离子液体等 ) 和气体催化剂( O ) N 。
1 固体 催化剂
1 1 杂 多酸/ . 杂多 酸盐
2 1 4月 00年

林等 .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3 3
柴 油 催 化 氧 化 脱 硫 催 化 剂 的研 究 进 展
李 林 朱玉新 吴长 海
(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 , 兰州 706 ) 300
摘 要 综述 了国内外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中催化 剂的研究进 展 , 括 固体催 化剂 ( 包 杂多
化脱硫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
H ag un 等 以磷 钨 酸 为催 化 剂 、 十八 烷 基 三 甲基溴 化铵 为相转 移催化 剂 、 氧水 为氧化剂 、 双 对 含30 0 ̄/ -苯并 噻 吩( B ) 0 gg " D T 的正 辛烷 溶液 进
行脱硫研究 , 结果表 明, 在较高剂油比的条件下 ,
D T 几 乎 全 部 转 化 为 相 应 的 砜 ; i等 以 B L
[ C。 ” ( H )][ W 帕] ( )N C ,:,P O 为催化剂、 H 双氧
水为氧化 剂 , 柴油 中的硫化物完 全选择 氧化成 可将
相应的砜; o ia ca 等 以[ ( r) 1 Kmn r ht ta V Ⅶi Oo 】 】 ] 的 四丁基铵 盐为催 化剂 , 双氧水 为氧 化剂 , 可将 柴 油 中的硫含 量从 0 55 .7 %降 至 00 5 。 .5 % 宾晓蓓等 采用溶液法制备 了 K gi eg n型磷 钼杂 多酸及 其掺 杂 产物 P—Mo—V 杂 多酸 , 自 以 制杂多酸为催化剂 , 双氧水为氧化剂 , 甲醇为萃取 剂 , 市售 0柴 油进 行 了脱硫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对 自制 K gi eg n型杂 多酸在柴油氧化脱硫 中均具有 催化性能 , 提高了柴油的脱硫率 , 特别 V ¨掺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