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苏教版 (共38张PPT)
lí pú táo chán suān
狸葡萄馋酸
(狐狸)(葡田)(葡萄)(馋嘴)(酸菜)
huāng guàn huǎng fèn jiè
慌贯谎粪戒
(慌张)(贯通)(谎话)(粪便)(戒律)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狼来了!狼来了!”
•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 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 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3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3日星期 二2021/8/32021/8/32021/8/3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假如乌鸦遇上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 乌鸦遇上了蝉,佩服地说:“蝉老弟,你真有 判断力啊!”蝉听了乌鸦的话,笑着说:“乌鸦
大姐,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遇上狐狸这
样的人,一定不要被它的花言巧语迷惑住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 吸取教训。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
•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 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 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 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 亏的。
成熟
• 1.植物的果实或谷实成长到可收获的 程度。
成熟的高粱红透了。
• 2.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他成熟多了. 这想法不够成熟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苏教版 (共张PPT)
演一演
学习了这篇寓言,小朋友想不想扮演一下狐狸 和蝉呢?
“听了蝉的话,狐狸灰溜溜的走了。这时那只 上了狐狸当的乌鸦飞了过来,它会对蝉说什么呢? 我们来继续演一演”
议一议
• 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 狸》,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 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
• 蝉:善于思考、观察,能从他人的灾难中吸取 教训,能够战胜别人的花言巧语。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11:56:40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8/32021/8/32021/8/3Aug-213-Aug-21
• 乌鸦:爱听别人的奉承,不能抵抗住别人的花 言巧语
点明寓意
• 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 取教训。
•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的 失败、灾难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教训,大家来 说一说。
• (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拔苗助长;牧童和狼;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手机诈骗)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8/32021/8/32021/8/3T uesday, August 03,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32021/8/32021/8/32021/8/38/3/2021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伊索寓言》读书心得1在《伊索寓言》中我比较喜欢《狐狸和葡萄》、《狼来了》、《蝉和狐狸》这几个故事。
《狐狸和葡萄》写的是从前,有一只狐狸看到葡萄架上有几串成熟的葡萄,馋的直流口水。
狐狸想尽了办法也够不着葡萄,只是白费心机。
狐狸感到没希望了,只好失望的离开。
它想,“这些葡萄肯定不好吃,所以老天不给我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了好事,只好说这些东西不好以平息自己的心态。
《狼来了》写的是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觉得没意思,后来,牧童大喊狼来了,村民赶来后发现一只狼也没有,牧童看见他们惊慌的样子,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后来,牧童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事,村民们开始不相信他了。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大喊:“狼来了,救命啊”。
结果他嗓子都喊哑了,也没有人来救他经常说谎的人即使有一天他说了真话,也在没有人相信他了。
《蝉和狐狸》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蝉在树上唱歌,不巧被狐狸看见了,狐狸就骗它说:“蝉姐姐,你的歌声真好听,能否下来让小弟弟听听?”蝉觉得狐狸在骗它,就悄悄地摘下一片树叶扔下去,狐狸以为是蝉就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自我看见你的粪便里面有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有疑心了。
”一个很聪明的人,总能把别人的不幸改为自己的好运。
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们看了以后能够有所启发。
警醒自己,学会做人。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2近日,老师推荐我们读《伊索寓言》。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人生哲理,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它告诉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我不去做错误的、不对的事情在整整的一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看的一篇就做《两只狗》,它的大体内容是:一个人有两只狗:一只猎狗,猎人教它捕食动物的本领,帮助自己打猎;另一只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领,帮自己看家。
每次猎人打猎回到家里,总是要把猎物分一大份给看家狗吃。
猎狗看了很不痛快,骂他的同伴:“打猎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点也没有帮过忙,却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
《伊索寓言》课文原文(五年级上册)
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狐狸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狐狸狐狸属食肉目犬科,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鼠类、鱼、蛙、蚌、虾、蟹、蚯蚓、鸟类及其卵、昆虫以及健康动物的尸体为食。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配使饲料为主,在重要饲养阶段,补饲一些动物肉杂碎如,肠、胃、头、骨等作为饲料,可基本满足狐的需要。
狐狸分布很广,我国几乎各省区都产。
狐狸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裘皮。
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
它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全身棕红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
由于它的嗅觉和听觉极好,加上行动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也食一些野果。
因为它主要吃鼠,偶尔才袭击家禽,所以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动物。
故事中虚构的狐狸狡猾形象,绝不能和狐狸真正的行为等同起来。
狐狸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一只狐狸跳进鸡舍,把12只小鸡全部咬死,最后仅叼走一只。
狐狸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的栖息地,把数十只鸟全部杀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手”而归。
这种行为叫做“杀过”。
狐狸平时单独生活,生殖时才结小群。
每年2月至5月产仔,一般每胎3只至6只。
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谁发现了它窝里的小狐,它会在当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测。
动物学家发现,狐狸的主要食物是昆虫、野兔和老鼠等,而这些小动物几乎都是危害庄稼的坏家伙,狐狸吃了它们,等于是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
所以说,狐狸应该属于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银狐全称银黑狐,原产北美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饲养狐种之一。
银黑狐因其部分针毛呈白色,而另一些针毛毛根与毛尖是黑色,针毛中部呈银白色面而得名。
银狐嘴尖、眼圆、耳长,四肢细长,尾巴蓬松且长,蓝狐也称北极狐,原产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北部高纬度地区,北冰洋与西伯利亚南部均有分布。
蓝狐形似银黑狐,但体型略小,喙短,耳宽,嘴圆长,四肢短小,体态圆胖,被毛丰厚。
《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三则伊索寓言三则第一则:《狐狸和葡萄》从前有一只狐狸,她走过一个葡萄园,看到树上挂着美味的葡萄,馋涎欲滴。
狐狸试着跳起来够葡萄,但因为树上葡萄太高,她够不到。
狐狸并没有轻易放弃,她以为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够得到葡萄。
于是,她再次跳起来,但结果还是不如意,她再也够不到葡萄了。
狐狸感到非常失望,但她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她说:“这些葡萄看起来还不够熟,我也不喜欢吃。
”然后,她气鼓鼓地转身离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太过自信时,如果遇到困难而不能成功,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而不是找借口逃避。
第二则:《螃蟹和鹤》螃蟹和鹤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游玩。
有一天,鹤邀请螃蟹到自己家做客。
螃蟹非常高兴地去了鹤的家。
鹤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但鹤的嘴长而螃蟹的嘴小,每次吃东西都非常不方便。
螃蟹心生一计,他在桌子上抓住一只虫子,然后走到鹤旁边,说:“我的嘴小,你吃这只虫子,我吃剩下的身体好吗?”鹤乐意同意,螃蟹高兴地吃到了虫子的头部,而鹤却吃到了虫子的身体。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通过智慧和巧妙的策略,我们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则:《青蛙和夜莺》在一个青蛙的家附近,住着一只美丽的夜莺。
夜莺的歌声清脆动人,引来了许多动物的赞美。
青蛙嫉妒夜莺的美妙歌声,想要得到一些夜莺的歌喉。
于是,青蛙找到夜莺,恳求夜莺教授他唱歌。
夜莺很愿意帮助他,便开始教青蛙唱歌。
青蛙虽然努力学习,但由于体格原因,他的嗓子根本无法发出美妙的声音。
不管怎么努力,青蛙也无法改变他的天赋和本性。
最后,他领悟到不要妄自菲薄,珍惜自己的特长。
他放下嫉妒和不满,欣然接受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应该珍惜和发挥,而不是一味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通过这三则伊索寓言,我们可以汲取许多有益的教训。
首先,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而不是找借口逃避。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和巧妙的策略,克服自己的不足,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要珍惜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不是盲目羡慕别人。
伊索寓言里狐狸的故事有哪些
伊索寓言里狐狸的故事有哪些伊索寓言里狐狸的故事有哪些狐狸是寓言中的经典角色之一,伊索寓言里也有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机智、狡猾和聪明,但也提醒我们要警惕狐狸的诈骗和欺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伊索寓言里关于狐狸的故事。
1. 狐狸和葡萄这是一则常见的故事。
故事中,狐狸想要吃到葡萄,但是葡萄长得很高,他够不到。
他试图跳起来抓住葡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最后他只得放弃,告诉自己葡萄不好吃,太酸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得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
2. 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讲述了狐狸如何通过诈骗获得乌鸦的奶酪。
故事中,狐狸赞美了乌鸦的歌声,说她比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音乐之神)还要优秀。
这时,乌鸦很骄傲地叫了一声,把她的奶酪掉在了地上。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别被别人的夸奖蒙住了眼睛,不要过于轻信别人。
3. 狼和狐狸这个故事讲述了狐狸如何通过谎言逃脱狼的追捕。
故事中,狼追赶狐狸,狐狸决定通过谎言逃脱。
狐狸告诉狼他刚刚吃了一头牛,肚子里很饱,没法再吃别的了。
狼嫉妒地告诉狐狸他也想吃掉那头牛,但是狐狸漫不经心地回答说牛的尸体在一个大坑里,被埋了起来。
狼被狐狸愚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相信别人的话,因为他们可能在欺骗你。
4. 鹿和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在别人的帮助下相互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中,狐狸向鹿请教如何逃脱猎人的追捕,鹿告诉狐狸只要将三只腿放在矮树旁边蹲下,假装受伤,就可以欺骗猎人了。
狐狸感谢鹿的帮助,并成功逃脱了猎人的追捕。
5. 狐狸和猴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
故事中,狐狸看到猴子在玩跃跃欲试的样子,非常羡慕。
于是他也想要跳起来,但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最终他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盲目的模仿别人是没有用的。
总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机智、狡猾和聪明,但也不要轻信狐狸的话;在面对困难时,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轻易放弃;同时,在面对危险时,我们应该互相帮助,相互协作。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伊索寓言三则》知识点整理及主题思想概括
人教三年级语文下册《伊索寓言三则》知识点整理及主题思想概括《狐狸和葡萄》讲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反而找出各种借口自我解嘲的人。
《牧童和狼》讲一个屡次大叫“狼来了”的牧童经常欺骗村民,遇到真正“狼来了”的时候没有人再帮助他的故事。
说明了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了。
《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没有上当,还通过试探揭穿了狐狸的诡计。
故事告诫人们,聪明的人要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一、看拼音,写词语yíchuàn shuōhuǎng géhóu yīsuǒ( ) ( ) ( ) ( )二、辨字组词诈( ) 谎( )昨( ) 慌(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 )狐狸一( )树叶( )的葡萄( )的歌喉想尽( ) 吸取( )三年级语文下册《伊索寓言三则》知识点整理及主题思想概括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叹——( ) 教训——( )无能为力——( ) 惊慌失措——( )五、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 )的狐狸吃不到葡萄,( )说葡萄是酸的。
2. 一贯说谎的人( )说了真话,( )没有人会相信。
3. 朋友,( )你以为我会下来,那( )大错特错了。
4. ( )现在已经是初春了,( )天气仍然很冷。
5. ( )经历过严寒的人,( )能够体会到春天的温暖。
六、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馋得直流口水笑得__________累得__________三年级语文下册《伊索寓言三则》知识点整理及主题思想概括七、阅读理解。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抬起头高声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
寓意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 不成事,却偏偏说时 机还没有成熟。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 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 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 教训,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 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 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 喉吗?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 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 家!
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 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 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 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 您就唱几句吧!
学习活动一:
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牧童和狼》, 思考文中是谁撒了谎?他所说的谎言又是什么? 为什么要说谎?
狼来了! 狼来了!
狼来了! 狼来了! 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汇报展示
默读课文《狐狸和葡萄》、《蝉和狐狸》,运用上一版块所学 方法,完成表格。
题目 人物 谎言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 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 的,不好吃。”
题目 人物 谎言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蝉和狐狸》
狐狸
牧童
狐狸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 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 家!”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原因
想吃但吃不到 欺骗自己
捉弄别人
想吃蝉 设下圈套
拓展延伸: 一天,乌鸦和蝉相遇了,他们之间又会就 自己的经历聊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导学单展 开想象续编下去。
作业设计: 1、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 别人听。 2、课后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原因 寓意
《狐狸和葡萄》
《牧童和狼》
牧童
《蝉和狐狸》
“狼来了!狼来了!”
捉弄别人
2023年读《伊索寓言》个人读后感700字
2023年读《伊索寓言》个人读后感700字2023年读《伊索寓言》个人读后感700字1本学期,语文书上有三篇《伊索寓言》,第一篇《狐狸和葡萄》,这篇寓言讲了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最后作者写出了这篇__的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第二篇《牧童和狼》,讲了一个牧童在放羊时接二连三说谎,骗大家说狼来了,后来狼真来了,可牧童喊破喉咙,也没有人来帮忙,最后这篇__的道理是: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第三篇《蝉和狐狸》,讲了狐狸想吃蝉,它故意想骗蝉下来,蝉不信,扔了一片树叶下去,狐狸以为是蝉扑了过去,蝉说:“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道理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看了这三篇《伊索寓言》后我受益匪浅,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蝉和狐狸》一文,这篇__引发了我很多问题:为什么在《狐狸和乌鸦》中乌鸦的肉被骗走了,而蝉在《蝉和狐狸》一文中却没有被骗呢?我觉得是因为乌鸦爱听好话,被别人一夸就得意忘形,而且它不动脑思考;而蝉不同,它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思考仔细,不会一被夸就得意忘形,而且蝉观察仔细,所以识破了蝉的阴谋。
我要学习蝉的那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精神。
这篇《蝉和狐狸》还令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在下象棋,爸爸专心致志,那也一定敌不过我,我得意地想。
突然,老爸的一只“马”跳了过来,我一看笑了,那不正在我“车”的行走范围内吗?哈!正合我意,我想也没想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了爸爸的“马”。
“呵呵…”爸爸笑了,说:“你真‘贪吃’,这回中计了吧。
”说着,爸爸将不远错的“炮”移了过来。
“什么?双炮将??这怎么办?”我尖叫起来。
在细看棋盘,原本是我的“车”挡了他的“炮”,所以爸爸不惜用“马”来诱我走开,我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这回我的“将”动也不行,垫棋也不行,本局我失败告终,都是“贪吃”惹的货。
读《伊索寓言》有感
读《伊索寓言》有感今天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伊索寓言》中的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是《狐狸和葡萄》。
它主要讲的是:狐狸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可它费了好大劲都无法摘到葡萄。
所以,狐狸就说:“这些葡萄肯地是酸的,不好吃!”说完,转身就走了。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狐狸根本没尝到葡萄的味道,就说是酸的,这分明就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第二个小故事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牧童和狼》。
它主要写的是:有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他好几次都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欺骗村民们。
当狼真的来吃羊时,牧童再次大叫,没有人来帮助他,没有人相信他了。
《牧童和狼》说明: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善良、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村民们的善良和纯朴,被牧童的谎言所欺骗。
第三个故事叫《蝉和狐狸》。
它主要描写的是:狐狸想吃树上鸣叫的蝉,便假装赞美蝉的声音美妙,但聪明的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蝉和狐狸》教给我们: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人,不要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不经夸。
寓言,就是带有讽刺或劝诫性的故事。
我读过不少好书,惟独觉得《伊索寓言》最好看。
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故事都会有一段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寓言中讲了:《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结果大家都知道,是乌龟赢了。
因为他不懈的努力,换取了胜利。
而兔子却高傲、自大。
低估了别人,总认为自己最厉害,其实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过于自信,因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骄傲。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道理,不要虚荣,不要瞧不起别人。
12伊索寓言
我来说一说: 我来说一说:
这是一只怎样的蝉,从哪看出来?
议一议: 议一议:
同样是圈套,为什么《狐狸和 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 《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 骗?
试一试: 试一试:写出下面故事的寓意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 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 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 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 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张集中心小学 张丽丽
故事的寓意: 故事的寓意: 《狐狸和葡萄》:有些人无能为力, 狐狸和葡萄》
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 牧童和狼》
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蝉和狐狸》:一个聪明人,总能从 蝉和狐狸》
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 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 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 回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 还没有成熟。
7 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第7课伊索寓言三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歌、诈、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伊索寓言》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篇寓言故事。
板书:《伊索寓言》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则寓言。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指名读。
生:“错”应读“cuò”不读“chuò”。
生:“掺”读翘舌音,应读“chān”不读“cān”。
生:“灾”读平舌音,应读“zāi”不读“zhāi”。
生:“咙”是后鼻音。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观察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狐狸、葡萄、喉咙、惊慌、说谎”生:两个字偏旁是一样的。
五年级语文上册 3.12 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教案1
12 伊索寓言教材解读调整寓言,本来指有所寄托的话,后来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它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伊索寓言》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寓言之一,也是全世界读者阅读率最高的文学作品之一。
相传为伊索所作,故以《伊索寓言》名之。
作品大部分以动物为主,也有写人与神的.它们广泛地概括了社会斗争经验和人生教训,闪耀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辉。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个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与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狐狸和葡萄》先写狐狸想吃成熟了的葡萄,但用尽办法够不着,于是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这是寓言的身体,而它的灵魂是文章的最后一句“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讽刺自欺欺人。
这则寓言身体与灵魂俱在.《牧童和狼》是一篇流传广泛的寓言故事,也有以《儿戏的牧人》为题的。
它也有着类似的结构。
先讲了一个牧童好几次说谎,大喊狼来了,当狼真来时,他再喊也无人前去帮忙。
接着点明寓意:针砭说谎的害处。
《蝉和狐狸》先写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然后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接着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最后紧承故事点明寓意:启发人们要善于吸取教训。
结构也与前两篇类似。
这三个故事篇幅短小,但以浅近的语言,用多种手法把角色刻画得生动传神。
1、情态描写:狐狸想吃葡萄“谗得口水直流”,夸张又逼真;牧童撒谎,众人“惊慌失措”,他却“哈哈大笑”,狼真来时他“慌忙大叫",可无人帮忙,形象切境切情,有感染力.2、语言描写:狐狸吃不到葡萄自说自话:“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正好揭露了它以此掩盖自己无能为力的本质。
而狐狸对蝉大唱赞歌,其狡猾奸诈昭然若揭。
蝉的冷静分析,足见它的聪明机智。
3、动作描写:狐狸的“转身离去”,人们的闻讯“赶来”,蝉的“扔下"树叶等等动作恰到好处,体现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表意很准。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和葡萄是伊索语言故事中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之一。
那么到底这个故事是在怎样的?又蕴含了哪些哲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中文●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又试。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
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寓意: 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英文One hot summer day a fox was walking through an orchard. He stopped before a bunch of grapes. they were ripe and juicy "I'm just feeling thirsty," he thought. So he backed up a few paces, got a running start, jumped up, but could not reach the grapes.He walked back. One, two, three, he jumped up again, but still, he missed the grapes.the fox tried again and again, but never succeeded. At last he decided to give it up.He walked away with his nose in the air, and said“I am sure they are sour.”伊索寓言中的狐狸狐狸和葡萄2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葡萄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伊索寓言三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歌、诈、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伊索寓言》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篇寓言故事。
板书:《伊索寓言》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则寓言。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指名读。
生:“错”应读“cuò”不读“chuò”。
生:“掺”读翘舌音,应读“chān”不读“cān”。
生:“灾”读平舌音,应读“zāi”不读“zhāi”。
生:“咙”是后鼻音。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观察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狐狸、葡萄、喉咙、惊慌、说谎”生:两个字偏旁是一样的。
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哪些?生:设计、灾害。
3.指导书写。
出示词语“伊、串、谎、歌、诈、粪”。
生:“伊、谎、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串”竖要在中间。
生:“粪”下面“共”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4.描红书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生:馋得直流水生:想尽各种办法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生各抒己见)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白费劲”表明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
)5.自读第二段。
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
)——即狐狸的形象)教师板书:狐狸虚荣表里不一自欺欺人指名朗读狐狸说的话。
朗读指导:语调轻松,语速稍快,语气肯定,读出狐狸安慰自己的韵味。
默读第三自然段。
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生:用不上力量。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则寓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一贯(gàn guàn)设(méi shè)套大错(chuò cuò)特错掺(chān cān)杂教(jiāo jiào)训二、看拼音,写词语。
yī suǒ yù yán chàng gē fèn biànqī zhà三、比一比再组词。
谎()诈()串()慌()作()申()四、连一连。
喊破吓坏够葡萄喉咙牧童参考答案:一、 guan shè cuò chān jiào二、伊索寓言唱歌粪便欺诈三、谎(谎言)诈(诈骗)串(串词)慌(慌张)作(作业)申(申诉)四、喊破——喉咙吓坏——牧童够——葡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牧童和狼》齐读课题。
二、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一)学习《牧童和狼》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
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不诚实,经常说说谎。
教师相机板书:不诚实,经常说谎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自食其果指名朗读。
朗读指导:读后来牧童的话,声调要高,读出牧童惊慌失措,盼望着有人来帮他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二)学习《蝉和狐狸》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教师板书: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教师点拨:“察觉、摘下、扔下来”这几个动作说明蝉很聪明。
“猛地扑了过去”这个动作说明狐狸很凶狠。
朗读指导:蝉对狐狸说的话,读的时候,语调肯定,语速适中,读出蝉对的自信和对狐狸的藐视。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多音字组词。
jiāo()教jiào()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赞叹赞美1.我()你,祖国的大好河山。
2.富丽堂皇的故宫令人()不已。
吸取汲取3.我们要善于()别人的经验教训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狐狸够不到葡萄。
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用合适的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蝉和狐狸》这则寓言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牧童和狼》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和葡萄》则提醒我们要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真面目。
参考答案:一、 jiāo(教书)教jiào(教师)二、1.赞美 2.赞叹 3.吸取三、1. 狐狸够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2.即使老师不在教室里,我们照样安静地写字。
四、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有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板书设计:《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自欺欺人《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教学反思】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
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
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
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
我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