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谈中国教育,我们首先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
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
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
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
家庭和学校的正确教育是怎么样的?
说到教育,教育,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其实可以分为教和育。首先大家反思,很多父母亲,你育了,可以再孩子成长过程中你正确的教了吗?学校,在教的过程中,做到育了吗?只能说我们现存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出人头地,上好的大学,却忽略了作为社会的个体的个性化和素质教育。在学校在升学率和优秀率的前提下,部分教师师德沦丧,接受家长送礼,金钱化严重,不惜为了收费辅导牺牲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权利。
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现代科举制度犹如一根令人着迷的指挥棒,使得教育完全成为了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工具或方式。升官发财的仕途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靥,也由此成为权力腐败的深刻社会思想道德之源。教师们教,学生们学,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升学。教师为了升学率,考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逐渐形成了所谓的题库题海,而考试也就在题海题库中抽选,这样的结果就是:学子不学经史子传,唯有题海苦练的学风。当这些人考上大学后,往往也是所选其人,而亦非其才。以至于这些人在上了大学后不知所从,而中国的研究生活博士生是如此稀少而且少有作为也不足为怪了。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僵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当矛盾难以调和时,就会发生深刻的社会剧变;但凡中国思想教育发生变化,则会迎来新的社会变革。法家思想促使了大秦帝国的诞生,而儒家的确立,却使得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而这科考、吏政却是这教育的精华。当强行嫁接西方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摧毁了传统封建文化的统治,同时也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战的实验战场,中国本土文化最终但不是彻底地击败了西方文化势力,同时也在迷茫中摸索,终于实事求是地找到了中国自己应该要走的道路。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至于前方的道路和我们的方向依旧迷茫,我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对于生命的信仰迷失在神圣与物化的尖锐矛盾之中。
中国教育现状要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是十分敏感而且触及政治神经的问题,这里避开教育体制问题而仅从表面现象进行介绍。
现状之一:人虽多,而才少。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
德价值取向,更是吏政腐败的根源!请问当今的学者或官员,有几位有事业心或责任心?有的恐怕多是名利心吧!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也!于是乎各类高校应市场需要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一时间中国大地遍地皆是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却依旧难以寻找工作,甚至不如高中生。这就是商业化中国的必然结果,对于道德的学习或认可基本是否定的,必然是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现状之二:投入低,成本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11工程以来,鼓励地方和民间办校,而那些政府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人却通过计划外招生创造收入,试问有几个校长没有名车?再看有几个教育官员没有高级住宅?更有举办所谓的贵族学校,这就使得中国基础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而中国要维持教育这个庞大的机构,需要的成本十分昂贵。表面上看教育没有被产业化,实际却被商业化了。这就是中国教育改革艰难结症所在。这和中国其它国有部门机构改革一样艰难和尾大不掉,因为涉及的范围和利益十分广泛而且里面猫腻甚多,这是中国政府无法正视的严重问题。因此忽悠的改革话题,早就烂在茅厕里面了。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分派存在不公平或不公正。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可直接反映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之上,教师是蜡烛,难道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春蚕,难道真要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孺子牛,难道就只能吃草,却必须挤出来奶来?在这样为人师表的光辉之下,出现教师为了虚名而出卖自己或是为了利益而出卖灵魂的现象,难道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为官当权不重视教育,这是为官者的耻辱,是当权者的罪恶,是历史的罪人。——口口声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悠精神文明的建设,实际变成追名逐利或是出政绩的官场作秀罢了。
现状之三:义务教育的尴尬。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孩子们应当享受义务教育。可是这义务二字似乎只是落在孩子们家长身上的责任:为了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则必须缴纳借读费、捐资助校费或计划外招生等等费用。所谓就近入学,学校也可以推诿说学生已经收满了,想法帮忙是可以的,那得多交钱。对于普通百姓人家,这学校的差距是很大的,而学生们到底有多大的可选择性呢?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需要一个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高等学校虽不属于义务教育,但在现代科举制度之下,高校的招生意向仍在客观上影响或制约着义务教育的教学取向。从中考到高考,几乎都是盯着高校的培养人才目标而行动的。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考研究生或公务员的学生增多的原因了!
现状之四:高等学院增加,职业学校虚化。
随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各地地方高校迅速猛增,而那些之前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下变成了高校,似乎一夜之间,全社会都需要研究型或综合性的人才了,重乎虚名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社会作用应当服务于现实社会生活,而当我们的经济改革发生巨大变革时,我们却缺少实际可用的人才。而学校依旧在传统的科举体制下实现升学率为唯一目的,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学子来交钱就读。而实际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是没有选择余地的。而那些职业技术学校要么夭折,要么被地方政府收编,成为教育变相产业化的工具。有的地方政府干脆实行校长承包向私有化看齐,实行自负盈亏,还要规定上缴利润。学校商业化腐败也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商业化的教育难道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跟多的人才?相反,不过是为了满足这么多孩子们渴望接受大学教育的需要或渴望罢了,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孩子们则是一种希望,而对于社会来说,则是培养了一大群拥有大学文凭的高中生而已。